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3.1(第2课时)内能的改变》教案

上传人:好样****8 文档编号:32642 上传时间:2018-11-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3.1(第2课时)内能的改变》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3.1(第2课时)内能的改变》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3.1(第2课时)内能的改变》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3.1(第2课时)内能的改变》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2 课时 内能的改变【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知道热传递的三种方式.2.知道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3.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生活事例.4.知道温度、内能、热量的区别和联系.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和物体内能的变化关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和内能变化的关系.3.通过分析、对比,学会用类比的方法研究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

2、和实事求是精神,帮助学生树立勇攀科学高峰的理想和志向.【教学重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教学难点】热量的概念,做功和热传递的比较.【教具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压缩空气引火仪、铁架台、酒精灯、带软木塞的试管、水、硝化棉等.学生:铁丝、铁锤、砂纸、火柴、保温水瓶(盛有热水)等.【教学课时】1 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所学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 ,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师 上一课时我们认识了内能,知道了内能与温度的变化关系,知道了内能的影响因素,下面请同学们观看两个实验,想想老师是通过什么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的.实验 1:把一根粗

3、铁丝在酒精灯上加热,铁丝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实验 2:教师引导两名同学上讲台,演示两手互搓实验,发现手互搓后变热,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学生观看实验后,对改变内能的方法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趁机引入课题.板书课题:第 2 课时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预习指导】阅读课本 P35-37文字内容和插图,把基本概念、规律、规定、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以及做功、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用红色笔做上记号,并完成对应练习册中“课前预习”部分,然后,各小组内部交流讨论,提出预习疑问,组长做好记录,准备展示.【交流展示】1.各小组代表举手发言,报告“课前预习”答案,教师评价订正.2.学生质疑,教师指导释疑.【拓展探究】做功

4、改变物体的内能一、教师演示课本图 13-3 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归纳实验结论.生:现象:迅速压下活塞,硝化棉燃烧.结论: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二、学生分组实验:按课本图 13-4 实验,指出实验现象和结论.生:铁丝弯折处烫手,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三、教师按下列装置进行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归纳结论.生:现象:软木塞被冲出后,试管口出现白雾.结论:水蒸气膨胀时对软木塞做功,水蒸气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水蒸气发生液化形成“白气”(小水滴).【师生互动归纳总结】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少.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

5、能的相互转化.例题 1(多媒体展示)下列所描述的场景中,不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冬天人们搓手取暖B.小孩从滑梯上滑下时臀部感受到热C.加剧的温室效应使得多年的积雪融化了D.古代的人钻木取火解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两种,及做功和热传递.加剧的温室效应是气候变暖,多年的积雪由于吸热而融化,这是热传递使雪内能增加的结果,而其他三项都是摩擦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加.故正确选项为 C.答案:C【课堂训练】教师引导学生做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回答下列问题:师 课本图 13-5、13-6、13-7 共同说明了什么?生: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图中铁锅、房间空气、

6、棉被吸热,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师 热传递有哪几种方式?图 13-5、13-6、13-7 各属于什么方式?生:热传递有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课本图 13-5、图 13-6、图 13-7 的热传递方式分别是传导、对流、辐射.师 热传递的三种方式有什么区别?试举例说明.生:热传导时,物体内各部分的物质不发生移动,如夏天路边沙烫脚,沙子和脚发生热传导。但它们的物质没有发生移动;对流时,物体内各部分物质之间会流动,对流主要发生在气体或液体中,如烧开水,沸腾前,壶下部的水温度高,密度小,上升,周围密度大的冷气流过来填补,水这样循环流动,使整壶水变热,同样的道理,暖气装置一般安装在窗户下方,便于使整个房

7、间的空气循环流动来传热;热辐射不需要介质,如晒太阳,烧火取暖都靠热辐射传热的.师 发生热传递的物体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它们的内能和温度会有怎样的变化?生:高温物体(或高温部分) ,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低温物体(或低温部分)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师 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什么?终止的条件是什么?生:发生的条件是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存在温度差,终止的条件是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温度相同.【师生互动归纳总结】1.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当两个物体温度相同时,热传递停止.2.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是做功和热传递,一个

8、物体的内能改变了,可能是发生了热传递,也可能是做了功.例题 2(多媒体展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冬天向手哈气取暖是做功改变物体内能B.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加了,一定是发生了热传递C.热传递传递的是温度D.烈日下自行车爆胎是热辐射使车胎的内能增加了解析:冬天哈气取暖是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A 错误;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加了,可能是对它做了功,也可能是发生了热传递,B 错误;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而不是温度,C 错误;烈日下自行车与太阳之间是通过热传递方式中热辐射使车胎内能增加的,故 D 正确.答案:D【课堂训练】教师引导学生做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热量小组内部讨论交流,解答下列问题,教师点拨:师 什么

9、是热量?其物理量符号、单位及符号是什么?生: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间内能传递的多少称为热量,用字母“ Q”表示,单位是焦耳,符号为“J”.师 热传递的实质是什么?生: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转移的过程,高温物体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师 请同学们试着用热量来解释开水温度降低过程中内能的变化.生:开水温度降低,放出热量,内能减少;而冷水、冰块周围的气体、冰箱中的气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师生互动归纳总结】热量、温度、内能的关系(1)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状态量).(2)内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状

10、态量) ,我们可以说某种物体具有多少焦耳内能.(3)热量是描述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多少的物理量(过程量) ,没有内能的转移就不能谈热量.我们不能说某个物体具有或含有多少热量,更不能比较两个物体热量的大小,只有发生了热传递时,有了内能的转移,才能讨论热量问题.(4)热量的多少与物体内能多少、物体温度的高低没有关系.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它的内能将发生改变,但它的温度不一定改变,如:晶体熔化、凝固.例题 3(多媒体展示)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B.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一定降低C.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D.物体内能增加时,温度一定升高解析:改变物

11、体内能的方式是做功和热传递,它们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物体温度升高可能是对物体做了功,也可能是吸收了热量,所以 A 选项错误;当晶体在熔化和凝固时,分别吸收和放出热量,而温度保持不变,所以 B、D 选项错误;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部分子的动能增加,所以内能一定增加,因此 C 选项正确.答案:C【课堂训练】教师引导学生做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做课本 P38 作业 2 3 4.2.请同学们完成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课后作业答案】2.D 3.B4.钻木取火和用火柴点都是克服摩擦对物体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物质

12、燃点使物质燃烧而取火的.1.探究实验的设计及小组交流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造能力及合作精神,本节课力图让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及小组讨论来完成本节重要教学内容,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同时,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加深他们对物理这门学科的感情,师生共同走进这一神奇的物理殿堂.2.构建宽容和谐的教学氛围.在理解改变内能的方法时,教师要求学生联系自己平时取暖的做法,体会改变内能的方法.这种事例贴近学生生活,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重要的是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师生互动参与教学.3.在帮助学生理解热量的概念时,可以把热量、温度、内能作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这样使学生达到较深入的的理解热量概念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物理 > 沪科版 > 九年级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