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课《格律诗五首》(春望)课件(2)

上传人:好样****8 文档编号:28279 上传时间:2018-11-12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6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春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课《格律诗五首》(春望)课件(2)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长春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课《格律诗五首》(春望)课件(2)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长春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课《格律诗五首》(春望)课件(2)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长春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课《格律诗五首》(春望)课件(2)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长春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课《格律诗五首》(春望)课件(2)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春 望,杜 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圣”之称。,7岁学诗;15岁有诗名;22岁时在洛阳与李白结为挚友,次年秋分手后再未相会;33至43岁困守长安十年,终得一八品小官;后经安史之乱,颠沛流离,时宦时民,生活极为困顿。曾在朋友的帮助下暂居四川,后流落江上一破船上。770年冬,杜甫死于长沙到岳阳的船上,年59岁。,诗风沉郁顿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成都杜甫草堂,成都杜甫草堂,成都杜甫草堂柴门,成都杜甫草堂杜甫茅屋,成都杜甫草堂

2、大门,成都杜甫草堂工部祠,公元755年11月,安禄山在范阳(今北京西南)发动兵变,次年6月就攻进长安。唐玄宗仓惶出逃西蜀。当时杜甫正护送家眷到乡下避难。当他听说太子李亨7月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即位(庙号肃宗),立即从漉州(今陕西富县)羌村动身投奔新朝廷。中途被叛军俘获,解送沦陷的长安,直到757年4月才逃脱,到达凤翔(今陕西凤翔)的肃宗朝廷。这期间,他触景生情,感慨国事,写下了诸如月夜、哀王孙、悲陈陶、悲青坂、塞芦子、哀江头、对雪和春望等名篇。春望当写于757年1月,他逃离长安的前夕。诗篇集中抒发了诗人伤悼国家残破、眷念亲人离散生死不知,“感时”与“恨别”交织的满腔愁情。,时代背景,按注释学习

3、加下划线的词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国都,简直,译 意,国都沦陷,山河依旧。 春天降临京城,草木遍地丛生。 感伤时局,见鲜花也落泪; 叹恨离别,闻鸟鸣亦惊心。 战火连天,已持续了三个月, 一封家信,可抵万两黄金。 满头白发,越搔越稀少, 简直要插不住簪子。,从标题你能读出什么信息?,季节:春天,内容:登高看到的景色,哪些诗句写的是“望”的内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山河在”、“草木深”有什么含义?,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近世诗人惟杜子美最得诗人之体,如

4、“国破山河在”云云。“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花鸟平时可娱之物,见之而泣,闻之而悲,则时可知矣。”司马光,首联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根据你的历史知识,想象“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情景。,提纲: 物(宫殿、民居) 人(皇帝、官员、百姓、杜甫) 景(树、花、草),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此联有两种解释: 一种是以诗人为“感”“恨”的主体。他感伤时世见花而落泪,痛恨离别闻鸟而惊心; 另一种以花、鸟为“感”“恨”的主体。花感时而落泪,鸟恨别而惊心。,颔联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你同意哪种解释?,这两种解释实质上并无区别,都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

5、情。,(“感时”一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下,章法分明。 ),“烽火连三月”是指什么事件?这句里哪个字用得好?,安史之乱,“家书”是什么?为什么会“抵万金”?,兵荒马乱时节,更希望得到家人平安的消息。,战争频繁,旷日持久,俗语云:平安二字值千金。,颈联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连”,尾联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典型的动作,复杂的情感,诗人这一年刚45岁,但“白头”是写实半年后,他在北征中曾再次提到:“况我堕胡尘,及归尽华发。”“白头”而又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其苍老之态可以想见。 他苍老得这么快,完全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春 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忧国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伤时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思家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悲己,背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长春版 > 八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