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后练习(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好样****8 文档编号:27370 上传时间:2018-11-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85.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秋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后练习(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年秋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后练习(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8年秋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后练习(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8年秋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后练习(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8年秋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后练习(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13 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后篇巩固提升学业水平引导1.1979 年 1 月,一封关于香港厂商要求回广州开设工厂的来信摘报送到了邓小平同志的办公室,邓小平读后当即表示:这种事,我看广东可以放手干。 “放手干”的第一步是( )A.设立经济特区 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C.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D.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解析 1980 年国家正式将“出口特区”定名为“ 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故 A 项正确;开放沿海港口城市的时间是 1984 年,故 B 项错误;1985 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又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故 C 项

2、错误; 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在 2015 年,故 D 项错误。答案 A2. 导学号 34224032 深圳在建立经济特区后,用前 18 年的时间使 GDP 达到了 1 000 亿人民币,接着用 5 年时间使 GDP 达到了 2 000 亿元,然后仅用 2 年时间就使 GDP 达到了 5 000 亿元,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接近 30%。“深圳速度”充分说明( )A.只有经济特区才能创造经济奇迹B.改革可促进局部地区的经济发展C.改革开放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快速发展D.深圳是经济发展最快的经济特区解析 深圳 GDP 的不断提高,是改革开放对生产力发展促进的结果,它充分证明改革开放的决策是正确的。答案 C

3、3.下列某城市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改革开放后,这个城市又是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该城市是( )A.上海 B.厦门 C.广州 D.汕头解析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是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答案 B4.下表反映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项目年份 进口(单位:亿美元)出口(单位:亿美元)差额(单位:亿美元)外贸总额占 GDP 的比例1951 年 8.2 11.2 +3 10.96%1997 年 1 423.6 1 827.0 +403.4 36.10%A.工业迅速发展B.经济体制改

4、革C.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D.出口增加解析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我国的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尤其是1992 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更进一步促进了进出口贸易的增长。答案 C5.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引进来”具体表现为: 引进外资和技术、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以及各方面的人才。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A.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C.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D.尽快加入 WTO解析 我国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为经济建设服务。答案 C6.史学界认为,我国的对外开放有两层含义,一是对外国的开放,一是对国内的开放

5、。“对国内的开放”是指( )A.各地实行统一的经济政策B.对外省、外地和外区开放C.对外开放逐渐向内地扩展D.直接吸引外商到内地投资解析 对内开放是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我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要对外省、外地和外区开放,搞好对内开放,使落后地区、行业和企业的经济技术水平达到或接近先进地区、行业和企业水平,我国的经济实力就会大大增强。因此,B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答案 B7.据外经贸部统计,截至 1995 年 9 月底,我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 1 250.3 亿美元,其中 90%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这反映出我国( )A.仅开放东部沿海地区B.东部沿海地区开放程度高C.外商投资仍十分有限

6、D.亟须改变对外开放的战略解析 东部沿海地区外商投资多是由诸多因素决定的,如我国的对外开放呈现从东部沿海向内地扩大的趋势,再加上东部沿海地区具有许多优越的条件,投资环境较好等。因此,外商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反映出当时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开放程度较高。答案 B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摘编自邓小平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1984 年 2 月 24 日)材料二 浦东如果像深圳经济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

7、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摘编自邓小平 视察上海时的讲话(1991 年 1 月 28 日)(1)根据材料一,概括特区的设立对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所起的积极作用。(2)根据材料二,指出 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中央作出这一重大决策的目的何在?参考答案 (1)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发展外向型经济,使特区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基地等。(2)标志:浦东的开发与开放。目的: 进一步发展上海,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经济。能力素养拓展一、选择题1.陈秉安著大逃港中载:“1977 年 11 月深圳逃港人数为 194 2

8、74 人,1980 年逃港现象不仅消失了,外逃人员又成批地回来了。”出现这一鲜明对比的主要原因是( )A.内地政府加派部队严防偷渡者B.香港当局开始严惩雇主雇佣偷渡者C.中央在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D.中央批准成立深圳等 4 个经济特区解析 1980 年,中央批准成立深圳等 4 个经济特区后,深圳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以及深圳与香港收入差距的缩小,使得人员不再外逃,也吸引外逃人员成批回来,故 D 项正确。答案 D2.1980 年,珠海是一个普通的小县城。20 世纪 90 年代,珠海发展成为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并获得联合国“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珠海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毗邻港澳

9、B.政策扶持C.科技领先 D.资源丰富解析 珠海是我国最早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是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国家对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优惠政策,促进了这些地区的发展,所以珠海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国家的政策扶持。答案 B3.1979 年 7 月,中共中央做出决定,要求广东和福建两省“发挥优越条件,抓紧当前有利的国际形势,先走一步”。其直接结果是( )A.推行家庭承包责任制B.设立经济特区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开展国企改革解析 “先走一步”, 即利用广东和福建两省的优越条件,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进行改革开放的试点。答案 B4.1979 年 7 月,中国通过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80 年代颁布涉

10、外经济合同法外资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等。这些文件的发布( )A.表明中国已经融入世界经济体系B.主要是为了发展市场经济C.增强了政府对外开放政策的可信度D.巩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解析 题目提供的材料表明,中国政府颁布了中外合作或外商投资的一系列法律,这些法律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法律保障,增加了中国政府对外开放政策的可信度。答案 C5.1979 年 3 月 15 日,中央电视台首次播出外商广告“西铁城星辰表”。这反映出( )A.中国人走向世界的愿望B.国外普遍赞赏中国开放政策C.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D.中国全面推行改革开放政策解析 中央电视台是中国的国家电视台,它开始播放外商的商业广告

11、,释放出一个重要的信号,那就是中国的市场向世界开放。这反映出中国要打开国门,走向世界。答案 A6. 导学号 34224033 据中国海关统计,1994 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比改革开放前的1978 年增长了 10.5 倍,达到 2 368 亿美元。对外贸易的发展( )A.反映出我国外向型经济占据主导地位B.表明我国已完成了工业化进程C.有利于实现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D.表明我国已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解析 对外贸易的发展,增强了中国的进出口能力,增加了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接触机会,有利于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接轨。答案 C7.2009 年,中国多家商会在美国媒体投放了一则视频广告,运动鞋上写着“中

12、国制造,结合美国运动科技”;家用冰箱上印着“ 中国制造,整合法国风尚”; 时尚少女身上挂的 MP3 上标注着“中国制造,配合硅谷软件”这种宣传方式表明我国企业( )A.注重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B.加快了所有制结构的调整C.积极谋求参加区域经济组织D.主动适应新的国际经济形势解析 当今世界是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寻求世界的技术合作,注重国际市场的需求,立足于扩展国际市场,这些做法是中国企业主动适应新的国际经济形势需要的表现。答案 D8.20 世纪 90 年代初,我国形成沿海开放地带,对这一地带的形成起着直接作用的是( )A.设立经济特区B.开放沿海城市C.设立沿海经济开

13、放区D.开放开发上海浦东解析 沿海经济开放区从南到北,把沿海地带连成一片,形成了沿海开放地带。答案 C9. 导学号 34224034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泰达)是 20 世纪 80 年代国务院批准建立的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之一。在全国国家级开发区、工业园区投资环境评价中,天津开发区已连续多年位居前列。当初其设立的主要目的是( )A.服务于天津自由贸易区的建设B.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C.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出口产品D.加强天津对内地的辐射作用解析 对外开放之初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主要目的是引进外资,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出口产品。因此,C 项是符合要求的正确

14、答案。答案 C10.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参观浦东后感慨道:“决策高明,计划周密,做法聪明,这是中国的一大奇迹。”中国这一“奇迹” 的出现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A.浦东开发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B.浦东成为 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C.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D.中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解析 浦东奇迹从根本上看是改革开放解放了社会生产力的结果,故选 C 项。答案 C11.(2018 湖南百校联考)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 2014 年世界投资报告称: 中国流向国外的投资预计将超过流入国内的投资。这反映出中国( )A.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深化

15、B.对外贸易维持了顺差局面C.重视进行资本的分化整合D.市场经济有较强的排他性解析 “中国流向国外的投资将超过流入国内的投资”说明了中国“走出去”的战略进一步深化,体现了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加深,故 A 项正确。答案 A二、非选择题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793 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要求开放天津、宁波等地通商。乾隆皇帝严词拒绝,并表示如果“夷商将货船驶至浙江、天津地方”,“定当立时驱逐出洋 ”。材料二 18 世纪中期以后,广州是清政府对外贸易的唯一口岸。1843 年上海开埠后,城市商业中心由城东南的“南市” 逐渐转移到城北沿苏州河新闸一带的租界地区,全国对外贸易的中心逐渐由

16、广州转移到上海。1861 年天津开埠后,城市经济中心由城东北沿河一带逐渐转移到城东南的租界地区,天津逐渐成为北方外贸中心。到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广州、上海、天津发展成近代大城市。(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英两国怎样的历史状况?(2)广州、上海、天津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各依据什么不平等条约?概括材料二反映的中国近代口岸城市发展的主要特点。(3)根据图 1图 3,结合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说明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指出图 3 所示地区与前两地开发时相比,在经济运行环境方面的最大优势。(4)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和图 1图 3 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别指出近代、当代中国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

17、关系。参考答案 (1)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开始,需要开辟海外市场;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闭关锁国。(2)广州、上海依据南京条约,天津依据北京条约 。开埠通商引起全国外贸中心的转移,设立租界引起相关城市商业或经济中心的转移。(3)逐渐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的格局。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4)近代世界工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被迫开放,卷入世界市场;当代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中国逐步过渡到市场经济,主动开放,融入世界经济。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79 年 2 月,国务院批准由香港招商局在蛇口 2.14 平方千米土地上建立我国大陆第一个

18、出口加工工业区。7 月 8 日,蛇口工业区基础工程建设正式破土动工。材料二 1984 年,深圳对粮食、棉布等商品敞开供应,价格放开。取消粮票刚开始时,深圳不少人发慌由于发挥了价格机制和供求平衡机制的作用,深圳取消粮票后,原先预料中的风波并未发生。到 1987 年底,深圳放开价格的商品比例达 91.5%,成功闯过了价格改革关。材料三 邓小平视察深圳、珠海等地,发表“南方谈话”,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正确方向。深圳特区报为此发表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在海内外产生了重大反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创建蛇口工业区的背景和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深圳价格体制改革能

19、够实现平稳过渡的条件。深圳价格体制改革对其经济体制改革进程有何影响?(3)“南方谈话”促进了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请分别从“改革”和“开放”两个方面阐述“南方谈话”带来的深刻变化。参考答案 (1)背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意义:引进外资和技术;迈出了对外开放的第一步。(2)条件: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商品供应日趋充足;体制创新,发挥了价格机制和供求平衡机制的作用。影响:进一步冲击了计划经济体制 ,有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3)改革: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中共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放:新一轮对外开放高潮迭起 ,上海浦东开发开放成为重点;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形成了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内陆省会城市,从东部到中西部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人教版 > 必修2 经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