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课后练习(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好样****8 文档编号:27368 上传时间:2018-11-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10.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秋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课后练习(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8年秋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课后练习(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8年秋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课后练习(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8年秋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课后练习(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8年秋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课后练习(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15 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课后篇巩固提升学业水平引导1.1867 年,美国纽约时报记者报道中国国内关于是否修建铁路的争议时提道:“铁路的兴建,可能导致众多苦力、车夫和船夫的失业,一场反抗、叛乱乃至起义的发生或者就迫在眉睫了一俟铁路建设成功清廷都担心外国人的势力会变得过于强大。”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 )A.腐朽的清政府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外国人同情中国政府的困境从而减少资本输出C.近代国人愚昧无知,无法认识到工业文明的进步D.外国资本的入侵和底层的反对是中国交通近代化的阻力解析 题干提供的信息“铁路的兴建,可能导致众多苦力、车夫和船夫的失业”说明交通近代化遭到下层民众的反对;

2、“清廷都担心外国人的势力会变得过于强大”说明外国资本的侵略是阻碍中国交通近代化的因素,故选 D 项。答案 D2.1882 年,上海街市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电灯。“创议之初,华人闻者以为奇事,一时谣诼纷传,谓将遭电击,人心汹汹,不可抑制后以试办无害,其禁乃开。”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政府禁止人们使用电灯照明B.电灯的应用说明洋务运动取得成功C.近代城市生活受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D.上海市民一直反对在市政中应用近代科技解析 电的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其禁乃开”说明电的应用已对中国产生一定影响。答案 C3.据记载,1888 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

3、自己前面开车,便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 )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C.清朝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解析 慈禧太后的做法说明她非常讲究封建等级秩序,她害怕近代科技的应用会破坏封建等级制度,这充分说明封建等级制度是导致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迟滞的一个重要原因。答案 B4.下图是吴淞道路公司于 1876 年发行的“铁路火轮车”招贴画。据记载,当“火轮车”通车时,人们纷纷涌来,争相乘坐。图文材料说明( )A.近代交通工具首现中国 B.国人观念发生彻底改变C.铁路火车影响人们生活 D.广告公司广揽旅游业务解析 近代交通工具首现

4、中国是在鸦片战争后,故 A 项错误;人们纷纷乘坐火车,表明国人的观念发生变化,但不是彻底改变,故 B 项错误 ;人们纷纷乘坐火车,表明人们的生活方式有所改变 ,铁路火车影响人们生活,故 C 项正确;广告公司广揽旅游业务材料没有涉及 ,故 D 项错误。答案 C5.下图是一幅残缺的历史图片,有人认为它描绘的是中国近代的情景。做出这一判断最明确的依据应该是 ( )A.服饰 B.发型C.交通工具 D.建筑装饰风格解析 黄包车是近代从外国传入的,故 C 项正确; 图片上的服饰没有体现近代气息 ,故 A 项不正确; 图片上人物的发型也属于传统发型,没有体现近代气息,故 B 项不正确; 图片上没有看出建筑装

5、饰风格,故D 项不正确。答案 C6.盛宣怀曾上疏介绍某种发明:“无智愚长幼之别,无学习译录之难,入手而能用,著耳而得声。此亘古未有之便益,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他所介绍的发明是( )A.火车 B.电话C.电报 D.轮船解析 “入手而能用,著耳而得声”,说明他所介绍的是通讯方面的发明。电报需要“译录”,因此,B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答案 B7. 导学号 34224040 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郑观应在论电报中指出:“夫世之至神至速,倏去倏来者,盖莫如电。藉电以传信,则其捷也可知。今泰西各邦无论隔山阻海,顷刻通音,诚启古今未有之奇,泄造化莫名之秘。”这反映出他已认识到( )A.中国社会落

6、后的根源B.发展电讯事业的重要性C.向西方学习的重要性D.抵制外来侵略的迫切性解析 郑观应在其论断中,较为客观地阐述了电报的作用和价值,这反映出他已经认识到近代电讯事业的重要价值。因此,B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答案 B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光绪二十四年(1898 年 ),清廷决定恢复从山海关至沈阳的关外段铁路工程 ,并先完成锦州段工程。当时有关官吏,因恐怕雇佣外国工程师勘测线路会激起民变,故不得不起用詹天佑。于是,詹天佑被调任山海关至锦州段的驻段工程师。詹天佑负责主持锦州段铁路的修筑任务,其工程相当艰巨。它包括锦州铁路和营口支线两部分,前者沿线需建大小桥梁九十余座,线路还要

7、跨越干柴岭山沟;后者沿途地势低洼、水质含碱量大,不宜饮用和做机车用水,为此,需建数座水塔和蓄水池。詹天佑精心勘测筹划,日以继夜,深入工地,指挥修筑。工程虽然艰巨,但进展较快,光绪二十五年(1899 年) 关外铁路通车至锦州,次年通车至大虎山,营口支线也全部通车。正当此时,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关内外铁路被英、俄两军占领而被迫停工。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说明詹天佑在铁路修筑过程中克服了哪些重大困难,表现出了怎样的品质。(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影响近代中国铁路事业发展的因素。参考答案 (1)克服的困难: 地形复杂、工程量大; 内外压力。品质:不畏困难,勤于思考,身先士

8、卒,平易近人。(2)封建政府的腐朽; 帝国主义对中国路权的争夺; 技术手段的落后等。能力素养拓展一、选择题1.民国时期,“自铁路四通,奇技淫巧毕萃于都市,故近城镇者习奢华,而山泽则尚朴素,风气固判然两截。”上述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A.城乡思想观念的截然对立B.城乡经济发展的水平不同C.城乡居民生活差距日益拉大D.交通的发展是社会习俗变革的根源解析 从材料“近城镇者习奢华,而山泽则尚朴素”可以得出城乡思想观念的不同,城乡居民生活差距大,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城乡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答案 B2.1867 年,曾国藩奏称:“中国之民久已痛深水火生计日蹙今若听其创办电线、铁路,则车、驴、任辇、旅店、脚

9、夫之生路穷矣其余如小轮舟、铁路等事,自洋人行之,则以外国而占夺内地之利,自华民之附和洋人者行之,亦以豪强而占夺贫民之利,皆不可行。”可见,曾国藩尚未清醒地认识到( )A.外资入侵的危害性B.工业时代的必然性C.西方技术的先进性D.民生问题的重要性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交通通讯的发展。近代中国交通的发展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是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侵略手段,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另一方面作为西方工业文明的重要表现,在客观上有利于推动中国近代化。材料中曾国藩只看到了近代交通通讯带来的灾难,没有看到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方向,故B 项符合题意。答案 B3. 导学号 34224041 在对开平煤矿的开发进行规划时,唐

10、廷枢建议李鸿章:“欲使开平之煤大行,以夺洋煤之利苟非由铁路运煤,诚恐终难振作也。”其建议反映出( )A.朝野上下对洋务运动的作用已达成共识B.洋务运动揭开了近代铁路建设的序幕C.洋务运动使人们对近代交通有了新认识D.近代铁路建设关系到洋务运动的成败解析 唐廷枢的建议反映出,他已经认识到开平煤矿的开发必须同铁路建设相结合,这样才能使开平煤矿取得较大的利润。因此,C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答案 C4.魏源认为海运“优于河运者有四利: 利国、利民、利官、利商”;1872 年成立的轮船招商局提出“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实质上反映了晚清时期( )A.人们已认识到发展近代海军的重要性B

11、.海运逐渐取代河运成为重要运输通道C.国人海洋领土观念和海权意识的增强D.中国传统交通运输业开始向近代转变解析 从材料可知,即使在丧权辱国的晚清时期,我国的海洋事业也在艰难推进,海洋领土观念和海权意识逐步加强,开发利用海洋也在发展。答案 C5.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在今别离一诗中写道:“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中心忧。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诗中反映的近代社会景象是 ( )A.社会剧变导致人口的大量迁徙B.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C.追求自由观念日益深入人心D.近代以来出国留学热潮的兴起解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材料中的关键词:

12、“双轮驰”“ 车舟载离别”“今日舟与车”“ 并力生离愁”“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 。根据这些关键词,可知近代交通工具对人们的生活和情感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选 B 项。答案 B6.观察下图,本照片摄制于 1905 年,照片中人骑在木制的自行车上,但该车没有链条,估计无法运动。该照片反映出晚清( )A.普通民众对洋货的抵制B.普通民众对新式交通工具的崇尚C.自行车已逐渐走向普及D.代步工具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解析 木制自行车的出现,说明人们对自行车这种新式的代步工具非常崇尚。答案 B7.光绪十三年(1887 年)的国文教科书中的一篇课文中说:“人之言语,轻者达数尺,重者达数丈。数丈以外,不复可闻

13、。自有电话,则虽相去千里,而无语不可以达矣。”这反映出当时( )A.电话已经在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B.政府重视对通讯工具的革新C.新式通讯工具改变着人们的思维D.传授科学知识成为学校主旨解析 题目提供的材料主要叙述了电话的好处,“虽相去千里,而无语不可以达矣”,这说明文章的作者已经认可电话的作用,这是一种思维方式的改变。答案 C8.1899 年初,中国进口了几部马可尼无线电报机,安装在两广总督督署、威远等要塞以及南洋舰队舰艇上,用于军事指挥。要知道,在同一年,马可尼才刚刚说服英国邮政部建立了一个无线电报站,英国无线电通讯业务方才起步。这反映了( )A.中国应用无线电报基本与英国同步B.中国在科技

14、上处于领先地位C.中国仍处于向西方学习器物的阶段D.中国海军建设走在世界前列解析 英国刚刚建立无线电报站的同时,中国已进口了无线电报机,这说明中国应用无线电报基本上与英国同步。因此,A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答案 A9.根据下图数据判断,该图统计的是 18641895 年中国 ( )A.国库白银储备 B.领水外轮吨位C.铁路里程数 D.茶叶出口额解析 第二次鸦片战争和 1895 年马关条约的巨额战争赔款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困难,因此国库白银储备日益减少,排除 A 项;中国最早的铁路出现在 19 世纪 70 年代,所以排除 C 项;19 世纪末列强的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茶叶出口额变化与史

15、实不符,排除 D 项;由于鸦片战争后列强逐渐垄断了中国的水运,致使领水外轮吨位逐年增长,故选 B 项。答案 B10.沈葆桢认为,铁路、电报“台湾则可行,以其为民情所安也;他处则难行,以其为民情所骇也”。1877年,中国第一条电报线在台湾成功架设,得益于( )A.朝野上下的共同努力B.较为特殊的地理文化C.实业救国理念的推动D.相对宽松的国际氛围解析 抓住关键信息“民情”, 即可得出 B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答案 B11.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 )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B.新式交通

16、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解析 交通工具的进步,不仅改变着人们的出行方式,而且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风俗习惯。题干材料中的“不分男女座”,这实际上打破了性别的歧视,客观上冲击了男尊女卑的封建伦理道德,有利于社会风俗的进步。答案 A12. 导学号 34224042 近代中国,在英美等国提出要在中国铺设电线的要求后,“清朝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都把电报视为洪水猛兽,说铜线与中国毫无所益更有甚者则认为电报等西洋奇器会惊民扰众,变乱风俗”。这表明( )A.西方铺设电报线的行为带有侵略性质B.农业文明对外来侵略具有顽强的抵

17、抗力C.封建士大夫仍然具有浓重的落后意识D.清政府把抵制电报作为抵制侵略的手段解析 题目提供的材料表明,清政府上下都抵制在中国铺设电报线,认为电报对中国无用,这充分说明清朝官员的愚昧无知。因此,C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答案 C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和冶金工业的发展引起对改进过的运输工具的需要,这种运输工具可以运送大宗的煤和矿石。1830 年以后,公路和水路受到了铁路的挑战。将蒸汽机安装在货车上。这方面的主要人物是采矿工程师乔治斯蒂芬森,他首先利用一辆机车把数辆煤车从矿井拉到泰恩河。短短数年内,铁路支配了长途运输,能够以比在公路或运河上所可能

18、有的更快的速度和更低廉的成本运送旅客和货物。到 1838 年,英国已拥有 500 英里铁路到 1870 年,拥有 15 500 英里铁路。摘编自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1880 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修建铁路“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如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涝之灾易招”;火车飞行,“路稍有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凌逼,几至亡国”。清政府认为“铁路断不宜开” 的观点不无道理,遂搁置修路偈议。材料三 19 世纪末,列强竞相在中国投资建设铁路,如中东铁路,胶济铁路,广九铁路等;同时,列

19、强激烈争夺庐汉、粤汉、津镇铁路的修筑权。材料四 京沪高速铁路是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速铁路建成通车后,将对加快“环渤海” 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圈及沿线人力、物力、信息、资金的交流,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产生重大积极影响。京沪高铁是高铁技术的集大成者,科技创新造就多个世界纪录。对沿线地方经济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带动作用,也促进了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1)根据材料一,分析 18301870 年英国铁路运输业获得飞速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归纳近代中国铁路业缓慢发展的原因。(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京沪高速铁路的建成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

20、。(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以来中国铁路发展的认识。参考答案 (1)工业生产的发展;蒸汽动力的推广; 铁路具有速度快、运输成本低廉的特点。(2)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 资金和技术的匮乏; 受传统迷信思想的影响;外国列强的竞争和侵略。(3)加速我国铁路现代化进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环渤海”和“长三角” 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沿线区域经济发展;铁路运输结构得到优化和完善等。(4)近代以来铁路的发展从无到有,新中国成立后得到重大发展 ;民族独立是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的前提,经济发展是基础;近代列强侵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铁路的发展; 铁路建设要服务于国计民生。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

21、料 长期以来,分居不同地区的中国人之间的联系,主要依靠古老的驿站和民信局,不但速度慢,而且有相当大的局限性,给人们的联系带来了很大不便。近代邮政系统的建立,大大改变了这种状况。1896 年,中国正式开办邮政,起初主要是在沿海城市,后来逐步向内地扩展。到 20 世纪初,国家邮政系统已在全国推广,并逐步取代了传统的民信局和古老的驿站。1906 年 8 月,清政府设立邮传部,其后邮政事业又有所发展。根据 1911 年底数据统计,各地邮政局所已达 6 201 处,收寄函件 42.1 万件,收寄包裹 432.7 万件。另外,作为快捷便利的通讯联络手段,电报线路的建设已有相当规模,到 1908 年清政府邮传部将电报收归国有时,全国商办电报线计有 41 417 华里,地方官办电报线计有 49 480 华里,总计 90 897 华里;电报通讯机构遍及全国各省。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邮政电信事业发展更加迅速,到 2003 年末,中国的电话用户总数位居世界第一。(1)根据材料,概述中国近现代邮电和通信工具的发展历程。(2)邮电和通讯事业的进步给人们带来了哪些好处?参考答案 (1)历程: 驿站、民信局 国家办理邮政,使用轮船、火车运送邮件后来出现自行车、摩托车、飞机等运送邮件电报电话。(2)好处:邮电和通讯事业的建立和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并改变了人们之间传统的联系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人教版 > 必修2 经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