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师大版(2024)八年级上册物理第15章共5套单元测试卷汇编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 测试卷(时间:100分钟分值:100分)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6分)1.如图所示,小瓶中装满带颜色的某种液体,给其配一个橡皮塞,橡皮塞插入一根细玻璃管,使橡皮塞塞住瓶口,就制成了一个简易温度计。它是利用原理工作的,当温度升高时,玻璃管中的液柱会。2.如图所示的烧杯和试管里均盛有碎冰块,下面用酒精灯加热,当烧杯中的碎冰有一半熔化时,试管中的碎冰(选填“会”或“不会”)熔化,烧杯内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气压为标准大气压)3.甲、乙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从图中给出的信息,判断图中晶体的熔点是
2、,其熔化过程的特点是。4.北方冬天的清晨,我们经常看到玻璃窗上有美丽的“冰花”,它是由水蒸气(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仔细观察发现,“冰花”出现在玻璃窗的(选填“室内”或“室外”)一侧。5.大雪天气,为了更快地使路面上坚硬的冰熔化,往冰面上撒盐成为有效的辅助手段,其原因主要是冰与盐混合后,能降低冰的。6.图为一款喷雾剂,内部液体的主要成分是氯乙烷,该成分常温常压下为气态,装瓶时采用(选填“压缩体积”或“增大体积”)的方法使其液化,这一过程要(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7.炎热的夏天,吃冰激凌觉得凉爽,是因为冰激凌(填物态变化名称)时要(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8.小付买了一盒“雪月饼
3、”,为了保持低温,工作人员在月饼包装盒内装入了一定量的“干冰”。回到家中,打开包装盒,发现周围空气出现了“白雾”,这是因为“干冰”在过程中吸收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成了小水滴。(均填物态变化名称)9.小张在电影长津湖中看到志愿军战士眉毛上结了一层厚厚的白霜,如图所示。霜是(选填“口中呼出”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填物态变化)形成的。10.小明在浴室洗澡时,看见连接热水器的两根水管中的一根外面有水滴,另一根却没有,他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外面有水滴的是(选填“冷”或“热”)水管。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11.下列温度最接近23 的是()A
4、.健康成年人的体温B.合肥冬季的最低气温 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D.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室温12.如图所示,这是利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时的情景,其中正确的操作是()13.大自然的无穷变化造就了各种奇特的自然现象,以下自然现象所涉及的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14.如图所示,利用飞机在高空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实施人工降雨。干冰进入云层,很快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变成气体,同时高空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晶或小水滴,云中小冰晶和小水滴增多,从而形成降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干冰吸热变成气体是汽化现象B.高空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晶是凝固现象C.高空中的水蒸气变成小水滴是液化现象D.高空中的水蒸气吸热变成小
5、冰晶或小水滴15.图为甲、乙两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B.乙物质的熔点为210 C.乙物质熔化过程用了4 minD.乙物质在BC段没有吸热,所以温度不变16.水是人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水通过吸热、放热在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间转化,如图所示。已知甲是水,则()A.乙是冰B.丙是水蒸气C.由丙到甲的过程放热D.由丙到甲是熔化过程17.“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对节气谚语的分析中正确的是()A.“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B.“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
6、成是升华现象D.“小寒冻土,大寒冻河”,冰的形成是熔化现象三、实验题(第18小题4分,第19小题8分,第20小题8分,共20分)18.小丽选择蜜蜡和海波探究不同物质在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1)装有蜜蜡和海波的试管分别放在盛有水的烧杯内加热,目的是使试管内的物质;(2)小丽绘制了如图2海波和蜜蜡的熔化图像,其中是海波的熔化曲线。19.图a是小明同学“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时间/min0123456789水温/90929496989999999999(1)小明观察到水沸腾前或沸腾时气泡在水中的上升过程如图甲、乙所示,其中图是水沸腾时的情况。(2)
7、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b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3)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本次实验中水沸腾时的温度为。(4)水沸腾后,将水倒入烧瓶,发现水停止沸腾。用橡皮塞塞住烧瓶口并将其倒置,再向烧瓶底部浇冷水,发现水重新沸腾了。这是因为。20.物理老师带领同学们进行探究液体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实验,老师将等量的温水和热水分别倒入三个相同的锥形瓶中,又找来常温下3张完全相同的湿巾,把其中的一张对折,将它们贴在三个锥形瓶的外壁,分别标记为1、2、3,并将它们放在电子秤上,三只电子秤的示数相同。一段时间后(外界环境相同),电子秤的示数如图甲A、B、C所示。(1)实验中观察判断液体蒸发的快慢。(2)通过A、B两
8、图的对比,可以验证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有关。(3)通过两图的对比,可以验证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4)老师还想测定液体蒸发时吸放热的情况,他将湿巾平铺在薄铁片上,用电子温度计实时监测图乙中薄铁片底部的温度变化情况,下列各图能比较正确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是。四、简答与计算题(第21小题6分,第22小题8分,第23小题9分,共23分;解答要有必要的公式和过程)21.冬日的早晨,爸爸开车送小北去上学,小北发现车玻璃上出现水雾,如图所示。爸爸打开暖风吹了一会,水雾就不见了。请你回答:(1)水雾出现在车玻璃的内侧还是外侧?(2)暖风吹一会儿,为什么水雾就不见了?22.华氏度()是最早
9、的温度度量单位,以其发明者德国人华伦海特命名。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32,水的沸点为212,中间有180等份,每等份为华氏1度,记作“1”。(1)温差1 等于多少华氏度?(2)15 等于多少华氏度?23.某校初中物理科技小组发现一支完好的温度计示数已经不准确,在标准大气压下,放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 ,放入沸水中示数则为105 。(1)求这支温度计的实际分度值;(2)若测一个物体温度,温度计的示数为17 ,其该物体的实际温度是多少?(3)如果一杯热水的实际温度为60 ,其显示的温度是多少?参考答案1.液体的热胀冷缩升高2.不会0 3.232吸收热量,温度不变4.凝华室内5.熔点6.压
10、缩体积放出7.熔化吸收8.升华液化9.口中呼出凝华 10.冷11.D12.D13.B14.C15.B16.D17.A18.(1)受热均匀(2)甲评分标准:每空2分,共4分;有其他合理答案均参照给分19.(1)甲(2)如图所示:(3)99(4)水的沸点会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评分标准:作图2分,每空2分,共8分;有其他合理答案均参照给分20.(1)电子秤示数(2)温度(3)B、C(4)A评分标准:每空2分,共8分;有其他合理答案均参照给分21.(1)冬天,车内的温度高于车外,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挡风玻璃液化形成水雾,所以水雾在玻璃的内侧;(3分)(2)对着车窗玻璃吹风,可加快小水珠蒸发,
11、水雾就消失了。(3分)22.解:(1)摄氏温差100度等同华氏温差180度,即温差1 =180100 =1.8(4分)(2)华氏温度与摄氏温度之间的关系:F=(1.8t+32)15 对应的华氏温度:F=(1.815+32)=59(4分)23.解:(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沸水的温度是100 ,这只不准温度计对应的格数为105+5=110格,所以该温度计的实际分度值为100110 =1011 ;(3分)(2)该物体温度对应的实际格数为17+5=22格,故其实际温度为t=1011 22=20 ;(3分)(3)一杯热水的实际温度为60 ,则显示温度为(601011-5) =61 。
12、(3分)第二章 机械运动 测试卷(时间:100分钟分值:100分)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6分)1.完成下列单位换算:4 min=s;36 km/h=m/s。2.“日升日落”是以为参照物来描述太阳的运动;地球同步通信卫星是以为参照物,描述了卫星静止在地球某处上空。3.2022年5月20日是第23个世界计量日。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图中停表的读数为s。4.一辆汽车正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某时刻的速度表如图所示,则此时汽车的速度为km/h;若该车以速度表显示的速度匀速行驶3 min,通过的路程为km。5.图为甲、乙两人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若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向东运动,以甲为参照物
13、,乙是向运动的。6.张山驾驶一辆汽车由静止开始进入马鞍山长江大桥,其v-t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在015 s内,该车做(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经15 s行驶了0.3 km后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则30 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m/s。7.校运动会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信息可知,跑得最快的是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运动快慢的方法是。参赛者甲乙丙时间/s13.613.813.78.甲、乙、丙三个物体从同一地点向前运动,由图可知,在0t0时间段内,物体(选填“甲”、“乙”或“丙”)的速度最大;在0t1时间段内,物体乙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4、物体丙的平均速度。9.小萌用相机拍摄了纸锥下落的过程,相机说明书上有注明:“每0.5 s拍照1次,像成在同一底片上。”照片如图所示,纸锥从E到F的距离为cm;从E到F的平均速度是cm/s。10.某艘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6 m/s,现在它在水流速度为2 m/s的河中逆流行驶,在经过一座桥时掉落了一只空木箱,经过了2 min船上的人才发现,马上调头去寻找漂走的木箱,从此处到追上木箱,船行驶的路程至少为m。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1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 cmB.中学生指甲宽度约为1 dmC.中学生正
15、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0 m/sD.中学生正常眨一次眼睛所用的时间约为10 s 12.一辆汽车在公路上做变速直线运动,该汽车的s-t图像或v-t图像的关系中正确的是()13.有位诗人写下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其中 “桥流水不流”之句应理解成其选择的参照物是()A.人B.水C.桥D.地面14.新学期开始,班主任的小助手小亮捧着书本穿行在教室里的过道,给同学们分发书本。若说小亮是静止的,选取的参照物是()A.黑板B.课桌C.地面D.小亮捧着的书本15.下列关于机械运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行驶的公共汽车上的乘客,相对于路旁的大楼是运动的B.太阳系中的火星,
16、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C.地球同步卫星,相对于太阳是静止的D.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选取的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16.a、b两辆小车从同一地点沿相同方向出发,图甲是a车运动的s-t图像,图乙是b车运动的v-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24 s内,a、b两车运动的速度相同B.第2 s时,a、b两小车相遇C.第5 s时,a、b两车相距15 mD.若两车一起向南运动,在第5 s时a车司机看到b车在向南运动17.甲、乙两辆汽车行驶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上的乘客看到乙车在向北运动,乙车上的乘客看到甲车和树木都向南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车可能都向南运动B.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C.甲、
17、乙两车可能都向北运动D.甲车一定在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三、实验题(第18小题6分,第19小题6分,第20小题8分,共20分)18.小新用硬纸板搭建了图示的轨道,用来测量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1)依据的实验原理是。(2)从A点开始计时,用秒表分别测量小球经过B、C、D、E各点的时间,整理实验数据并记录在表中。路段距离s/cm运动时间t/s平均速度v/(ms-1)AB50.000.451.11BC50.000.600.83CD50.000.750.67DE100.000.931.08分析表中数据可知,vBC(选填“”、“(3)0.74评分标准:每空2分,共6分:有其他合理答案均参照给分19.(1
18、)小(2)13.5变速评分标准:每空2分,共6分:有其他合理答案均参照给分20.(1)v=st(2)如图所示:(3)匀速(4)便于测量时间评分标准:作图2分,其余每空2分,共8分;有其他合理答案均参照给分21.解:(1)由图甲可知,汽车的速度为110 km/h,由图乙可知,该路段汽车的最大限速为120 km/h,所以汽车没有超速。(2分)(2)由图可知,从标志牌处到黄山的路程为20 km,(1分)该车从交通标志牌处到黄山的平均速度:v=st=20km1260h=100 km/h(3分)22.解:(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t=8:50-8:38=12 min=0.2 h(3分)(2)出租车行驶的路
19、程:s=4.2 km(2分)出租车行驶的速度:v=st=4.2km0.2h=21 km/h(3分)23.解:(1)已知汽车到达收费站前速度为80 km/h,t=30 min=0.5 h,(1分)根据v=st可知,汽车到达收费站前匀速行驶的路程:s=vt=80 km/h0.5 h=40 km(2分)(2)18 km/h=5 m/s,(1分)根据v2=s2t2可知,汽车通过ETC收费岛所用的时间:t2=s2v2=35m5m/s=7 s(2分)(3)汽车从减速开始到离开ETC收费岛的总路程:s总=s1+s2=84 m+35 m=119 m(1分)汽车从减速开始到离开ETC收费岛的总时间:t总=t1+
20、t2=10 s+7 s=17 s(1分)所以汽车从减速开始到离开ETC收费岛全过程的平均速度:v平均=s总t总=119m17s=7 m/s(1分)第三章 声现象 测试卷(时间:100分钟分值:100分)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6分)1.某水库的翘嘴鲌鱼每到傍晚就会到水面捕捉小鱼并发出很大的响声,当地人把这种现象叫作“炸水”,这种“炸水”声是由水的产生的,并通过传入人耳。2.图为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深远海综合科学考察船“东方红3号”,是全球最大的静音科考船。该船配有静音螺旋桨,当船行驶时,水下20米以外的鱼群都察觉不到。静音螺旋桨的使用是在控制噪声的;鱼群察觉不到说明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
21、”或“音色”)很小。3.百鸟归巢是我国南音四大名谱之一,在乐曲中,用洞箫以花舌吹法模拟鸟啼声,这主要是模拟鸟啼声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听众在乐声中感受到百鸟归巢的轻快活泼气氛,这说明声音能够传递。4.“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这是网友对王亚平在中国空间站用古筝弹奏茉莉花的赞赏。用同样的力拨动琴弦,粗弦和细弦发声的不同,拨动同一琴弦的力越大,发声的越大。5.如图所示,相同的瓶子里装入了不同的水量,用棒敲击瓶子时,可发出不同音调,那么发声体是(选填“瓶子和水”或“瓶内空气柱”),号瓶子音调高。6.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将钟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去,听到的铃声(选填“逐渐增
22、强”、“逐渐减弱”或“不变”);航天员们在飞船内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工作时,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对话,其原因是声音。7.如图,用喇叭对着肥皂膜播放声音,当喇叭发声的强弱不变时,肥皂膜与喇叭之间的距离越近,肥皂膜的振动幅度越大,直至破裂,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有关。此外,还能说明声音能够传递。8.为创建宜居生态园林城市,许多城市在市区内种植大量的树木,这可以在(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从而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安静;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发声体做(选填“规则振动”或“无规则振动”)产生的。9.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0 s内振动了3500次,则
23、它振动的频率是Hz。10.小红把耳朵贴在长1275 m的金属管的一端,小明敲一下金属管的另一端,如图所示。小红听到两次敲打的声音,两次响声间隔3.41 s。若当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则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是 s。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1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我们能区分蛙声是根据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12.如图所示,先后敲击甲、乙音叉,两次发出的声音相比()A.乙的响度一定大B.甲每秒振动次数多C.甲振动的幅度小D.响度相同,音调相同13.如图所示,这是声音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
24、确的是()A.乙、丙的响度和音调不同B.丙、丁的响度和音调相同C.甲、丁的音调和响度均不同D.甲、乙的音调和响度均相同14.如图所示,这是童谣小蜜蜂的歌词与乐谱,在小红唱到“大家一起”这四个字的时候,声波的音调逐渐升高,由此可得到()A.声波的振幅逐渐增加 B.声波的频率逐渐变低 C.声源1 s内的振动次数变多D.声音的音色逐渐变好15.声音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雨滴落在地面上会发出声音,说明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B.教学楼走廊的声控开关是利用声音的音调来控制电路的C.城市居民区附近的道路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是因为超声波比次声波
25、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快16.如图所示的实验中,用不同的力敲击音叉,放入水中,溅起了水花。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B.溅起的水花越高,说明音叉发出的声音响度越大C.溅起的水花越低,说明音叉发出的声音音调越低D.声波与水波相似,用到了类比法17.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会上,全体起立,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高唱国歌”中的“高”是指音调高B.国歌伴奏音乐是通过空气传入参会人员耳朵的C.参会人员唱出的国歌声是由嘴唇振动产生的D.国歌伴奏音乐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均是340 m/s三、
26、实验题(第18小题6分,第19小题6分,第20小题8分,共20分)18.图为某物理小组“探究声音的传播”实验。(1)甲图中一个同学敲桌子,另一个同学耳朵贴在桌子上能听到声音,说明能传声。 (2)乙图中将音乐芯片放入水里,同学们都能听到音乐声,说明能传声。(3)丙图中向外抽气时,闹铃的“滴滴声”逐渐减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19.某同学用音叉和乒乓球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如图所示。实验时,该同学用不同的方式敲响音叉后,将音叉靠近乒乓球,听声音的同时观察乒乓球的情况。(1)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2)用不同的方式敲响音叉具体是指。A.敲音叉的不同部位B.用轻重不同的力度敲响音叉(3)站在
27、离音叉越远的地方,听到的声音越(选填“强”或“弱”)。20.在二胡演奏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他提出下列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找到了下表四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编号规格材料长度/cm横截面积/mm2A尼龙551B尼龙550.5C尼龙801D镍合金0.5(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编号和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2)选择编号B和C两种规格的琴弦,(选填“能”或“不能”)验证猜想二。(3)在验证
28、猜想三时,小明要用到编号为D的琴弦,则表中的位置所缺的数据是。四、计算题(第21小题6分,第22小题8分,第23小题9分,共23分;解答要有必要的公式和过程)21.如图甲所示,声呐发出的超声波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根据收到回波的时间,可以确定障碍物的位置,超声波在海水中传播的v-t图像如图乙所示。(1)根据超声波的v-t图像,超声波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多大?(2)一群鱼从船底下经过时,声呐发射超声波,经过0.2 s后收到鱼群反射的回波,鱼群离船底的距离是多大?22.海岭又称海底山脉,一般在海面以下。如图,某勘探船停在该海岭底部的A处正上方,向海底发出声呐,6 s后收到回波信号。之后勘探船以2 k
29、m/h的平均速度沿直线行驶,到达海岭最高点B处正上方,用时4 h。到达B处正上方停下后,该船再次向海底发出声呐,经4 s后收到回波信号。已知声信号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 m/s。(1)求A处海水的深度;(2)求勘探船两次探测间航行的距离;(3)B处比A处高多少米?23.图为小虎和家人去游玩的情景,听导游介绍前方692 m远的大山叫“测音速石”,聪明的小虎对着“测音速石”大喊一声“啊”,4 s后听到回声,果然测出了声速。接着小虎对着另外一处的山崖大喊一声,3 s后听到回声。(1)求小虎测出的声速。(2)求小虎到山崖的距离。(3)小虎测出的声速不等于340 m/s,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0、答案合理即可)参考答案1.振动空气2.声源处响度3.音色信息4.音调响度5.瓶子和水16.逐渐减弱不能在真空中传播7.发声体的距离能量8.传播过程中无规则振动9.35010.3.7511.C12.B13.D14.C15.C16.C17.B18.(1)固体(2)液体和空气(3)介质评分标准:每空2分,共6分;有其他合理答案均参照给分19.(1)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2)B(3)弱评分标准:每空2分,共6分;有其他合理答案均参照给分20.(1)AB(2)不能(3)55评分标准:每空2分,共8分;有其他合理答案均参照给分21.(1)由图乙可得,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不变,为1500 m/
31、s(2分)(2)超声波从船底到鱼群用的时间:t=120.2 s=0.1 s由v=st可得鱼群离船底的距离:s=vt=1500 m/s0.1 s=150 m(4分)22.解:(1)由v=st可知,在A处正上方向海底发出的超声波传播的路程:s1=v声t1=1500 m/s6 s=9000 m(1分)A处海水的深度:sA=s12=129000 m=4500 m(2分)(2)由v=st可得,勘探船两次探测间航行的距离:s=v船t=2 km/h4 h=8 km(2分)(3)由v=st可得,在B处正上方发出的超声波信号传播的路程:s2=v声t2=1500 m/s4 s=6000 m(1分)B处海水的深度:
32、sB=s22=126000 m=3000 m(1分)B处比A处高:s=sA-sB=4500 m-3000 m=1500 m(1分)23.(1)聪明的小虎对着“测音速石”大喊一音声,声音传到前方692 m远的大山所用的时间为t=124 s=2 s,则当时的声速v=st=692m2s=346 m/s;(3分)(2)声音传到山崖的时间t=123 s=1.5 s,他到山崖的距离s=vt=346 m/s1.5 s=519 m;(3分)(3)由于人的听觉会有反应时间,所以计时时间和真实时间相比偏小,根据速度公式,计算测得的速度会偏大。(3分)第四章 光现象 测试卷(时间:100分钟分值:100分)一、填空
33、题(每空2分,共36分)1.学校课间操中,排纵队看齐时,如果你看到前面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人,那么队就排直了,这是利用了光在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m/s。2.图为“小孔成像”的示意图,该现象可以用来解释,若仅把小孔由圆形变成正方形,则像的形状将(选填“改变”或“不变”)。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如图,映在平静湖面的莲花“倒影”是莲花的(选填“影子”、“实像”或“虚像”),这是由光的形成的。4.身高为160 cm的小梦同学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5 m处,当她靠近平面镜0.5 m后,她在平面镜中的像高度为m;小梦从平面镜中看到对面墙上挂钟的指针如图所示,则挂
34、钟显示的实际时间是。5.如图所示,固定在水面上方的光源S发出的一束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有一个光斑A,已知光束与水面的夹角为40,此时反射角是。S是光源经水面反射所成的像,若像S移动了20 cm,则水面高度变化了cm。6.牛顿揭开了颜色之谜,他让一束太阳光穿过狭缝,从三棱镜另一侧的白纸屏上可以看到一条彩色的光带,如图甲所示,这个现象叫作光的;如图乙所示,当白光照到鹦鹉图片上时,鹦鹉的嘴是红色的,翅膀呈绿色,则当某一单色光照射鹦鹉时,若鹦鹉的嘴仍呈红色,则此时鹦鹉的翅膀呈色。7.2021年12月4日下午,壮观的日全食在地球上演,当我们位于图中的区域时,就能看到日全食现象。8.小明将装有一枚硬币的
35、杯子放在弟弟面前,如图所示。弟弟在A处看不到硬币,他向杯中缓缓注水后,弟弟看到了硬币,这是光的现象,弟弟看到的是硬币的(选填“实”或“虚”)像。9.雨后初晴的夜晚,路面有些积水,甲、乙两同学在月光下相向而行。甲同学看到积水的水面比路面亮,这是因为月光在水面上发生了(选填“镜面”或“漫”)反射;为了避免踩水,乙同学应踩在较(选填“亮”或“暗”)的地方。10.水平过道上方有一盏灯,下方的地砖表面均是平整光滑的,小明站在1号地砖上时,通过2号地砖看到灯的像;走到2号地砖上时,通过3号地砖看到灯的像。则两次所看到的像相对于地面的位置(选填“相同”或“不同”)。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每小题给
36、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11.如图所示,把一辆玩具车放入水中,从侧面看车轮浸入水中的部分变“扁”了,其原因是发生了()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D.光的色散12.图中平面镜成像正确的是( )13.下列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14.图甲、乙为两个并排且深度相同的水池,一个装水,另一个未装水,在两池的中央各竖立着一个长度相同且比池深略高的标杆。当阳光斜射时就会在池底出现杆的影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未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B.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C.装水的池中标杆没有影子D.两池中标杆影子的长度相同15.小明总结了关于古诗文中蕴含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
37、确的是( )A.“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观察到潭中的鱼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 B.“日有食之,亦孔之丑”,发生日食是因为光的反射 C.“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在水面上看到一抹残阳是因为光的反射 D.“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人看到的影子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16.如图所示,小鸟白天会将玻璃幕墙看成蓝天白云,黄昏会透过玻璃看到明亮室内的绿色植物,导致其贸然飞往而撞击受伤,小鸟在白天和夜晚所见情景的原因分别是光在玻璃与空气分界面处发生()A.光的反射、光的折射B.光的折射、光的反射C.光的反射、光的反射D.光的折射、光的折射17.如图所示,若要让反射光线恰好照中目标,在激光笔不动
38、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 )A.竖直向上移动B.水平向左移动 C.绕入射点顺时针转动D.绕入射点逆时针转动三、作图题(每小题2分,共6分)18.请在图中画出烛焰AB(烛焰可以抽象为带箭头的线段)通过纸杯的小孔在黑色塑料膜上所成的像AB,并标出光线的传播方向。19.S为发光点,MN为平面镜,请在图中画出点S在平面镜中成的像S以及由S点发出经平面镜反射后通过P点的光线。20.在“天空课堂”第三课水球变“懒”的实验中,刘洋将一个钢球推入紫色的水球后,钢球没有穿透水球,而是被包裹在水球里,如图甲所示。请在图乙中画出人眼看到钢球A点的大致光路,O为球心。四、实验题(第21小题8分,第22小题8分,第23小
39、题14分,共30分)21.图甲为某实验小组“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1)为了显示光路,硬纸板要(选填“光滑”或“粗糙”)。(2)将入射光线AO向ON靠近时,看到反射光线OB(选填“靠近”或“远离”)ON。(3)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向O点,光将沿图甲中OA的方向射出,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的。(4)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然后向后转动纸板F,如图乙,纸板F上没有发现反射光线,说明在反射现象中,。22.在探究“光从空气射到玻璃中时,折射光线沿什么方向射出”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激光笔、长方形玻璃砖、刻度尺、白纸。(1)实验前,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表示空气与玻璃间的分界面,再在直线上方画出三条光线射向该直线,如图甲所示,它们表示的是空气中的光线。(2)图乙是实验记录的光路图,分析可得出结论,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折射角(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入射角越大,折射角越。23.如图甲所示,这是“探究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