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师大版(2024)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第15章共5套章末学情评估测试卷汇编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 学情评估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以下是生活中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 )A.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55 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5 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 D.健康成年人体温约为36.8 2.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90,科考队员要测量南极的气温,应选用( )物质水银煤油酒精水凝固点()-38.8-30-1170A.酒精温度计B.体温计C.煤油温度计D.水银温度计3.关于温度和温度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我县冬季最低气温为0B.体温计的刻度范围通常
2、为0100C.常用温度计内的液体通常用水D.“-4.7”读作“负4.7摄氏度”4.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 )A.甲为固态,甲至乙是熔化过程B.乙为气态,乙至丙是凝华过程C.丙为液态,乙至丙是熔化过程D.丙为气态,丙至甲是液化过程5.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不正确的是( )A.“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B.“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D.“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6.如图为某物质发生凝固过程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3、 )A.该物质属于非晶体B.该物质的熔点为C.该物质的凝固过程用时18minD.该物质的凝固过程需要吸热7.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A.烧水时,壶嘴喷出的“白气”B.加在饮料中的冰块不见了C.撒在地上的水一会儿没有了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越来越小8.下列生活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A.酒精灯加盖B.将粮食摊开晾晒C.用保鲜膜包裹水果D.将果树多余枝叶剪掉9.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可以使运输中的食品降温,防止食品腐烂变质,这是应用了( )A.干冰升华吸热B.干冰熔化吸热C.干冰汽化吸热D.干冰蒸发吸热10.“飞机拉烟”会在天空中留下一条长长的“尾巴”,如图所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
4、是飞机排出的暖湿气体遇冷,发生了( )A.熔化B.液化C.蒸发D.凝固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50分)11.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的规律制成的。如图中_(选填“甲”或“乙”)是体温计。12.小东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应选用颗粒_(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冰块做实验;图乙中第3min时,物质处于_态。(选填“固”、“液”、“固液共存”)13.如图所示,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当地表、海洋的水吸收太阳的热变成水蒸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这就是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
5、,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水资源不足,将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水资源紧缺程度轻度缺水中度缺水重度缺水极度缺水人均水量/(a为年的符号)17003000100017005001000500(1)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是通过水的物态变化实现的,大海、湖泊、河流、土壤和植物中的水_(填物态变化名称)后,在高空遇到冷空气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滴或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冰晶,大量的小水滴和小冰晶集中悬浮在高空,就形成了云;(2)云中的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_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3)我国人均水量
6、约为,居世界第八十几位,水资源紧缺程度为_;(4)我国是缺水的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一项节水措施:_.14.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喷雾剂使用的材料是氯乙烷,使用时,对准人的伤痛处喷射,液态的氯乙烷在皮肤表面迅速_(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_(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起到镇痛的作用。15.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放出很多热量,使_(填“上”或“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有经验的师傅拿刚出笼的馒头前,先将手沾点水,这
7、样做主要是利用_,使手不会被烫伤。16.科学工作者研发了双层真空玻璃来减弱噪声,该玻璃是利用真空_(选填“能”或“不能”)传声的原理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寒冷的冬天,阳台窗户玻璃的_(选填“内”或“外”)侧出现美丽的“冰花”,这属于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在汽车前挡风玻璃上喷玻璃水不会凝固,因为玻璃水的凝固点比普通水的凝固点_(选填“高”或“低”)。17.广东“回南天”时,室内墙上出现很多小水珠,这是水蒸气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形成过程水蒸气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打开风扇,_(选填“能”或“不能”)加快小水珠蒸发。18.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意思是说秋冬的晚上_(
8、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霜;而下雪后,雪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水,需要_,使周围环境温度下降。三、实验探究题(共20分)19.(10分)小磊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的沸腾。 (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甲中的_(选“A”或“B”);调整好器材,用酒精灯加热,在水温升高到90时开始计时,小磊每隔1min观察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注意观察水中发生的现象,直至水沸腾并持续4min后停止读数,将所得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时间/min01245678温度/9092949898989898小磊观察到:第6min时,水中气泡的情形应为图乙中_图(选填“C”或“D”);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丙所示的坐标系中画
9、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2)当水沸腾时,水的温度_(选填“上升”、“不变”或“下降”),水中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内主要成分应该是_(选填“空气”或“水蒸气”或“二氧化碳”);(3)水沸腾后,水面上出现大量“白气”。如果突然停止加热,水面上出现“白气”会比停止加热前_(“多”或“少”)一些;(4)星期天,小洪在家烧水煮饺子。当水烧开准备下饺子时,妈妈提醒他锅里的水量少了点,于是小洪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水量比锅里少),用同样大的火直至将水再次烧开。下面能反映小洪整个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_。20.(10分)实验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1)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熔化时
10、温度的变化规律”:除温度计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按照实验规范要求,调整铁圈B确定其高度时,_(需要/不需要)点燃酒精灯;将装有碎冰块的试管放在水中加热的目的是_;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冰是_(晶体/非晶体),熔化用时_min;(2)若利用图甲装置在冰完全熔化后继续加热,待烧杯中的水沸腾后,试管内的水_(能/不能)沸腾。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A.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 左右,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23 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B.冰箱的保鲜室水分不会凝固,所以温度高于0 ,故B不符合题意;C.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稍高于人体的温度,不可能达到70 ,故C
11、不符合题意;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6.5 ,故D符合题意。故选D。2.答案:A解析: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90,比水银、煤油和水的凝固点低,此时它们是固态的,所以科考队员要测量南极的气温,应选用酒精温度计。故选A.3.答案:D解析:A.根据生活实际可知,我县冬季最低气温约为-15,故A错误;B.根据体温计的特点可知,体温计的刻度范围通常为3542,故B错误;C.根据温度计的特点可知,常用温度计内的液体通常用水银、酒精、煤油,故C错误;D.“-4.7”读作“负4.7摄氏度”,故D正确。故选D。4.答案:B解析:由图知:丙到甲吸热,甲到乙吸热,所
12、以丙为固态,甲为液态,乙为气态;甲到乙是汽化过程,需要吸热;乙到丙是凝华,会放热;丙到甲是熔化,需要吸热,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5.答案:B解析:A.冰是水遇冷凝结而成的,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故A正确。B.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C.露的形成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C正确。D.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故D正确。故选:B。6.答案:B解析:A.该物质在凝固过程中,从8min到18min时,温度没有变化,说明处于固液共存态,由此判断该物质属于晶体,故A错误;B.由图像可知,处于固液共存态时温度是80,即该物质的熔点为80,故B正确;C.该物质在凝固过程是从8min到18min,共用时
13、10min,故C错误;D.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凝固过程向外放热,故D错误。故选B。7.答案:D解析:A.烧水时,壶嘴喷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不合题意;B.加在饮料中的冰块不见了,是冰块发生了熔化现象,不合题意;C.撒在地上的水一会儿没有了,是水发生了汽化现象,不合题意;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越来越小,是由固态直接变为了气态,是升华现象,符合题意;故选D8.答案:B解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情况;要想加快蒸发,可以提高液体的温度、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同时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情况。A.酒精灯加盖,降低了空气的流动速度,可减缓蒸发,故
14、A不符合题意;B.将粮食摊开晾晒干得快,说明相同条件下,液体表面积越大,液体蒸发越快,故B符合题意;C.用保鲜膜包裹水果,是减慢了液面上方的空气流动,减缓了水的蒸发,故C不符合题意;D.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减小了蒸发的面积,可减慢蒸发,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9.答案:A解析:干冰是极易升华的物质,在干冰升华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从而使周围的温度降低,以获得低温,从而防止食品腐烂变质。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0.答案:B解析:飞机排出的暖湿气体遇到低温冷空气,温度降低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白色雾气,属于液化现象,故B符合题意。11.答案:热胀冷缩;乙解析: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
15、质,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体温计是用来测量体温的,正常人体的温度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体温计的测量范围为3542,所以乙是体温计。12.答案:较小;固解析:为了冰块受热均匀,应选用较小颗粒的冰块做实验。图乙中第3min时,冰块还没有开始熔化,所以处于固态。13.答案:(1)汽化;放出;凝华(2)熔化(3)轻度缺水(4)洗菜的水可以浇花(合理即可)解析:(1)大海、湖泊、河流、土壤和植物中的水不断吸收热量,汽化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滴,有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大量的小水滴和小冰晶集中悬浮在高空,就形成了云。(2)小
16、冰晶从固态变为液态,吸热熔化。14.答案:汽化;吸收解析:当液态的氯乙烷喷出遇到温度较高的皮肤时,会迅速汽化,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量,使人体伤痛部位的温度降低,起到镇痛的作用。15.答案:液化;上;水蒸发时需要吸热解析:高温的水蒸气遇到冷的蒸笼盖时,会液化成小水珠,液化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使上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拿刚出笼的馒头前,先将手沾点水,手上的水蒸发时会吸收热量,避免手被烫伤。16.答案:不能;内;凝华;低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双层真空玻璃能够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寒冷的冬天,室内温度高,室外温度低,所以室内的水蒸气会遇到冷的玻璃而发生凝华,所以会在玻璃的内侧出现一层
17、冰花。因为玻璃水的凝固点比普通水的凝固点低,所以在汽车前挡风玻璃上喷玻璃水不会凝固。17.答案:液化;放出;能解析:广东“回南天”时,室内墙上出现很多小水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时发生液化形成的,水蒸气在液化的过程中要放热。打开风扇,能加快空气流动的速度,从而可以加快小水珠蒸发。18.答案:凝华;熔化;吸热解析:天气特别冷时,空气中的水蒸气会直接变成固态的小冰晶附着在地面上形成霜。当温度升高时,雪会由固态变成液态,在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所以会感觉比较冷。19.答案:(1)B;C;见详解;(2)不变;水蒸气;(3)多;(4)C解析:(1)由于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需先根据酒精灯固定B的高
18、度。C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不断增大,所以是沸腾时的现象,D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现象。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图所示:根据表格可知,此时水的沸点是98,低于标准大气压下的100,所以此时的大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2)由表格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水汽化过程中由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水中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内是水蒸气。(3)由于停火后水面上方的温度明显低于水蒸气的温度,热的水蒸气遇冷从而发生液化形成大量的小水珠,形成“白气”,因此水面上出现“白气”相对多一些。(4)水沸腾之后,温度保持不变,当向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后,锅内水的温度
19、降低,然后在加热过程中,水吸热温度上升,达到沸点继续沸腾,在此过程中,水面上的气压不变,所以水的沸点与原来相同,水到沸腾有一个过程,水的温度不可能直接从很低的温度达到沸点,应该有一个升温过程。故选C。20.答案:(1)秒表;需要;使碎冰块受热均匀;晶体;10;(2)不能解析:(1)在本实验中,需要测量温度的温度计和测量时间的秒表。在调整铁圈B确定其高度时,需要考虑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给铁圈和石棉网上面的烧杯加热,所以需要点燃酒精灯以确定安装铁圈的高度。将装有碎冰块的试管放在水中加热,这是使用水浴法,优点是可以使碎冰块受热均匀,对温度的控制也更精确平稳。如图乙所示,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说明
20、冰有固定的熔点,冰是晶体。有图乙图像可知,冰的熔化从第5min开始,在第15min结束,所以熔化过程经历时间是10min。(2) 试管外的水沸腾时,水温到达了水的沸点,所以试管和试管内的水的最高温度也是水的沸点,但试管内的水的温度到达沸点后,由于没有温度差不能继续吸热,所以就不能沸腾。北师大版(2024)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 机械运动 学情评估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2.为了测量学校教室的课桌有多高,应
21、选用下列哪种尺最准确( )A.量程015cm,分度值0.5mmB.量程030cm,分度值1mmC.量程03m,分度值1dmD.量程02m,分度值1mm3.诗人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中写道:“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优美的笛声让人心旷神怡,如图为某成年人学习吹奏笛子时的情景,请你估测图中笛子的长度约为( )A.10cmB.20dmC.60cmD.60mm4.小明利用一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 cm、2.36 cm、2.63 cm、2.35 cm,由此可判断( )A.小明的四次测量数据都是有效的B.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 cmC.该物体长度最接近2.42 cm
22、D.经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避免了误差5.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其中5颗静止轨道卫星是一种地球同步卫星,地球上的人觉得它在空中是静止的,人们这时选择的参照物是( )A.太阳B.地球C.月球D.流星6.如图是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的图象,对线段、,所表示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段汽车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段汽车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前3小时内,汽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段汽车运动的速度为A.B.C.D.7.图为滨河大道上某处区间测速的警示牌。根据这块警示牌汽车通过这个区间的时间( )A.应不少于12minB.应不超过12minC.应不少于20minD.应不超过20min8.在下列
23、有关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平均速度可以描述变速运动物体在每一时刻的速度大小B.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C.物体运动的路程越大,速度越大D.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9.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B.C.D.10.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西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a、b所示,由图像可知,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甲车和丙车的速度是相等的B.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西运动C.甲车的速度比乙车的大D.经过2 min,乙车和丙车相距240 m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11.为响应低碳生活的号召,小华坚持每天骑自行车上学。上学途中看到路边的树木向后
24、倒退,她是以_为参照物;小华的家到学校路程是,如果她用时到达学校,她骑车的平均速度是_。12.甲、乙两人各走一段路,路程比为35,所用时间比为23,那么两人速度比为_。若他们同时从A地出发前往B地,其中甲在前一半时间内乘车,后一半时间内走路;而乙在前一半路程内乘车,后一半路程内走路。假设甲、乙两人所乘车辆的速度均为,走路的速度均为,其中,则_先到终点(选填“甲”“乙”“同时”)。13.如图甲是某空军基地进行跳伞训练,一名士兵从空中悬停的直升机上跳下、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前10s下落240m, 再下落50s到达地面。士兵在整个下落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m/s。14.如图所示记录了两辆小汽车在
25、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甲图中小汽车在做_运动;前30s内乙车的平均速度为_km/h。15.小龙同学完成了如下实验:(1)如图甲所示,圆锥体的高h为_cm,合_mm;如图乙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s。(2)小龙用另一把刻度尺对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记录数据为17.58 cm、17.57 cm、17.58 cm和17.97 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录为_cm,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三、实验探究题(共15分)16.(7分)如图是“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实验时让小车从A点由静止滑下。(1)以挡板为参照物,小车是_;(2)图中AB段的距离_cm;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_m/s;(3)AC
26、段的平均速度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BC段的平均速度;(4)实验时,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_。17.(8分)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他们将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A点静止释放,并同时按下电子停表开始计时,图中方框内显示了小车位于A、B、C三点的时刻(数字分别表示)。(1)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_;(2)由图中的实验数据可知,小车下滑过程中做_运动(选填“减速”“匀速”或“加速”);(3)根据图中信息,段的距离为_cm:小车在下滑过程中段的平均速度大小是_cm/s;(4)如果在A点时,
27、先释放小车,后按下停表开始计时,B、C两点都准确计时,则会使所测段的平均速度_(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5)实验中,小组同学发现小车通过段路程的时间过短,不便于测量时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实验中应使斜面保持_(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坡度,以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当兴趣小组的同学再次改变木板的角度,发现小车不能沿木板下滑,小车不能下滑的可能原因是斜面的顺斜程度太_。四、计算题(共21分)18.(6分)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在前5min内运动的路程,停车10min后又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10min。求:(1)汽车在后10min内运动的路程;(2)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v。1
28、9.(6分)晓豫坐在火车上欣赏窗外的风景,观察到路边的电线杆规律性闪过。同样看到这个现象的物理老师提示说,利用手机秒表和两电线杆间距为50 m的信息可以算出一段时间火车的平均速度。邻座的原原立马用手机做起了简单的测量,测出20 s内有15根电线杆从他眼前闪过,请你帮她算一算,在这20 s内该列火车的平均速度大小。20.(9分)跑步是一项全身运动,全身心都会被激发参与锻炼的过程,坚持锻炼,能防止身体老化,提升体力,故此越来越多的人爱上这项运动。如图是小强和小华两位同学在同一条直道上,从同一地点出发向同一方向跑步锻炼,运动路程和时间的图象。请解答下列问题:(1)小强跑步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他
29、们相遇时,小华比小强晚出发多长时间?(3)当时,他们相距多远?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误差不是错误,错误可以避免,误差是不可避免的,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都可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或消除误差。故选D。2.答案:D解析:教室的课桌高度约为80cm,测量结果精确到1mm较合适,刻度尺的量程大于被测长度便于测量,所以,选择量程02m,分度值1mm的刻度尺测量最准确,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3.答案:C解析:A.笛子作为一种常见的乐器,其长度通常不会太短也不会太长。10cm(即1dm)显然太短,不适合作为乐器的长度。故A不符合题意;B.,对于笛子来
30、说太长,也不符合笛子的常规尺寸。故B不符合题意;C.对于笛子来说,60cm是一个相对合理的长度,符合我们对笛子长度的常规认知,故C符合题意;D.,对于笛子来说同样太短,不足以作为乐器的有效长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4.答案:B解析:A.观察4个测量值数据发现,数据2.63 cm与其余3次记录的数值偏差太大,准确值不同,此测量数据是错误,其他三个都是有效的,故A错误;B.三个正确数据的倒数第二位数字对应的单位是1 mm即0.1 cm,所以分度值是0.1 cm,故B正确;C.物体的长度故C错误;D.经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能减小误差,不能避免误差,故D错误。故选B。5.答案:B解析:定位卫星是一种
31、地球同步卫星,它相对于地球的位置是不变的,地球上的人以地球为参照物观察,卫星是静止的,以太阳、月球、流星为参照物时,是运动的,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6.答案:D解析:如图所示,在OA段,汽车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汽车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正确:如图所示,在AB段,汽车通过的路程不随时间而变化,处于静止状态,故错误;如图所示,前3小时内,汽车通过的路程为,则汽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故错误;如图所示,CD段,汽车通过的路程为,时间为,则该时间段汽车的平均速度为,故正确。故选D。7.答案:A解析:由警示牌可知,汽车的最大速度,通过的路程,由得,汽车在区间测速段运动的最短时间为故选
32、A。8.答案:D解析:A.平均速度可以描述物体在一段时间内运动速度的平均值,变速运动物体在每一时刻的速度大小不同,不能用平均速度来描述,故A错误;B.在通过的路程不确定的情况下,物体运动时间的长短不能说明速度的大小,故B错误;C.在运动的时间不确定的情况下,物体运动的路程长短不能说明速度的大小,故C错误;D.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大小用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来表示,故D正确。故选D。9.答案:A解析:匀速直线运动,即速度不变,沿直线运动,路程与时间成正比。A.图示图像中随时间的延长,速度不变,表示匀速直线运动,正确;B.图示图像中速度与时间成正比,表示匀加速直线运动,不正确。C
33、.图示图像中路程与时间的变化不成正比,不正确;D.图示图像中路程与时间成反比,不正确;10.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甲车、乙车、丙车均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为,故A正确,C错误;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西运动,甲车的速度小于乙车的速度,则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西运动,故B正确;经过2 min,乙车和丙车相距,故D正确。11.答案:自行车(或自己);4解析:路旁的树木相对于自行车位置不断变化,不断向后移动,以自行车为参照物,路旁的树木向后退;时间平均速度12.答案:910;甲解析:甲、乙两人所走的路程比,所用时间比,则两人的速度之比为从A地到B地的路程为2s,甲同学到达B地用的时间是,由题
34、意得整理后得设乙同学到达B地用的时间是,则有故则,即甲比乙先到达。13.答案:9解析:由士兵的图象可知,在010s内空降兵的下降速度是先是变大后变小,10s后士兵以6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士兵在1060s通过的路程为前10s下落240m,故总路程为故士兵在整个下落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14.答案:匀速直线;90解析:由图示可知,甲车在每个10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在030s这段时间内,乙车通过的路程15.答案:(1)3.20;32.0;338.5(2)17.58;1 mm解析:(1)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mm,圆锥体的高。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 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 m
35、in,指针在“5”和“6”之间,偏向“6”一侧,所以小表盘的读数为5 min;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 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 s,由于小表盘指针偏向“6”,所以大表盘的读数为38.5 s,即秒表的读数为。(2)17.97 cm与其他数据相差较大,准确值与其他数据不同,所以17.97 cm是错误的,应该去掉;故物体的长度最终应记录为;因为使用刻度尺读数时,读到分度值还要估计一位,故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mm。16.答案:(1)运动的;(2)40.0;0.16;(3)小于;(4)大解析:(1)小车下滑时,与挡板的距离越来越小,因此以挡板为参照物,小车与挡板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
36、因此小车是运动的。(2)刻度值的分度值为1cm,由图可知,AB段运动的路程为AC段的距离为,由图可知,小车在AC段的运动时间为所以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3)BC段的距离为,由图可知,小车在BC段的运动时间为所以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故AC段的平均速度小于BC段的平均速度。(4)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测量的时间会偏小一些,根据速度公式可知,在路程不变时,时间偏小,测得的平均速度会偏大。17.答案:(1);(2)加速;(3)40.0;50.0;(4)偏大;(5)较小;小解析:(1)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用刻度尺测量路程和秒表测量时间,通过速度公式计算出平均速度,即。(2)根据题意可知,小
37、车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所以,做加速运动。(3)根据图中信息,AB段的距离为BC段的路程小车通过BC段的时间小车在1秒内通过的路程是50cm,所以小车通过BC段的平均速度大小是50.0cm/s.(4)根据速度公式可知,如果在A点时,先释放小车,后按下停表开始计时,则路程不变,时间偏小,会使所测AB段的平均速度偏大,(5)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实验中,应使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因为斜面的顺斜程度太小了,所以小车不能沿木板下滑。18.答案:(1)12000m(2)10m/s解析:(1)汽车在后10min内运动的路程为(2)汽车在全程中的总路程为全程中的总时间为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
38、度为19.答案:35 m/s解析:在20 s的时间里,火车行驶的路程,故该列火车在20 s内的平均速度.20.答案:(1)2m/s;(2)50s;(3)160m解析:(1)由图象可知,小强在100s内运动200m,小强的平均速度:;(2)由图象可以看出,他们相遇时,小强出发100s,小华出发,则小华比小强晚出发:;(3)由图象可知,小华的平均速度 ,当时,小强通过的路程:,小华通过的路程,他们之间的距离:。北师大版(2024)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 声现象 学情评估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如图是用吸管和棉签制作的哨子,从管口吹气发出悦耳的哨音。下列关于哨音说法正确
39、的是( )A.哨音是由吸管振动产生的B.哨音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C.吹气的力度越大,哨音的音调越高D.吹气时拉动棉签能改变哨音的响度2.雷雷网购了一台“能说会唱”的小度,它能根据主人的语音实现开关机、调音量、选歌曲等,关于小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度发出的声音可能是噪声B.小度根据音调来辨别主人的C.小度发出的声音不是振动产生的D.小度发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3.青铜铸成的编钟是我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兴起于周朝,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它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次序排列起来,如图所示。敲击编钟演奏时( )A.钟声是由空气振动而产生的B.大小不同的扁圆钟发声的音调不同C.钟声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40、D.人们能分辨出编钟的声音是依据响度4.下列成语中描述声音的特性与其他选项不同的是( )A.低声细语B.曲高和寡C.震耳欲聋D.声如洪钟5.美国乔治梅森大学工程专业的两名学生SethRobertson和VietTran研究制造的声波灭火装置,如图所示,为消防灭火技术提供了一种新思路。这台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通过发出3060Hz的低频音波,能够在短短数秒之内扑灭火焰,令人大开眼界。尽管这项发明并非属于“高精尖”的前沿科技,但是它的现实意义或许更大一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是高科技产品,发声不需要振动B.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利用的是其发声的响度大C.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发出的是
41、次声波D.声波可以灭火说明声波具有能量6.如下实验,属于研究“影响声音音调的因素”的是( )让同一小球从不同高度落到鼓面上,听声音的不同把响铃的闹钟放入玻璃罩内,慢慢抽出空气,听声音的变化把同一塑料片以不同的速度从同一梳子上刮过,听声音的不同相同的瓶内装入不同深度的水,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听声音的变化A.B.C.D.7.一夜爆火的越剧新龙门客栈唱腔优美,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只能通过空气传播B.唱曲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C.观众能听懂越曲,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D.大声演唱能加快声音的传播速度8.如图所示是一款变频超声波驱蚊器,该驱蚊器通过发出不同的
42、声音,干扰蚊蝇的感觉和行为,从而达到驱蚊的效果。关于该驱蚊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驱蚊器调至频率最高挡时,声音振幅会增大B.该驱蚊器调至频率最高挡时,声音的音调会增大C.该驱蚊器发出声音的频率在到的范围内D.该驱蚊器发声时,离开驱蚊器的距离越远,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小9.下列四幅图片与其对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摩托车的消音器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B.图乙中蝙蝠的导航系统在太空中依然可能发挥作用C.图丙中正在发声的音叉把小球反复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D.图丁中自制橡皮筋吉他的橡皮筋粗细不同,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色10.如图是探究声现象的实验装置,下列现象中不正确的是( )A.音叉振
43、动时,乒乓球被弹开B.听到的声音越大,乒乓球被弹得越远C.敲音叉的力越大,听到的音调就越高D.音叉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到人耳的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11.如图所示,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悬挂在与抽气机相连的密闭玻璃罩内,听到的声音是闹铃_产生的。用抽气机抽气,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小,由此推测,声音不能在_中传播。12.在马路旁我们可以看到如图甲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上显示了噪声的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图乙是马路上常见的控制噪声的标志,该措施是从_处减弱噪声。13.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发声喇叭前方,可以看到烛焰随着声音晃动,喇叭的纸盆由于_产生声音,声音通过_传播到
44、烛焰处,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具有_。14.制作一组长度不同的PVC管,用胶板拍击管口就能演奏简单的音乐。PVC管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_产生的。拍击不同长度的PVC管,发出声音的_不同。由于和其他乐器的材料、结构不同,PVC管发出声音_的不同。15.AI智能系统可让用户以语音对话的方式实现多项功能的操作。当主人对系统说:“请将歌声调大”,上述操作改变了声音的_;当主人对系统说:“请关闭窗户窗帘”,关闭窗户窗帘可在_中减弱噪声。1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次声波次声波的特点是来源广、传播远、能够绕过障碍物传得很远,次声的声波频率很低,一般均在20Hz以下,传播距离也很远,由于次声波频率很低,当次声波传播几千千米时,其吸收还不到万分之几,能传到几千米至十几万千米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