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近代史历史变化、趋势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清****年 文档编号:259467 上传时间:2024-10-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18.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近代史历史变化、趋势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近代史历史变化、趋势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近代史历史变化、趋势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近代史历史变化、趋势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近代史历史变化、趋势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近代史历史变化、趋势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世界各大洲和中国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率变化(%)。年份欧洲非洲美洲中国世界总人口1650年18.318.32.422.95.45亿1750年19.213.11.630.97.28亿1850年22.78.15.135.111.71亿1900年24.97.49.024.916.08亿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美洲人送去了旧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

2、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摘编自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比率变化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其变化的因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后是如何“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世界文明的发展史是一部人类交往从封闭到开放、从松散到紧密的历史,也是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命运共同体的历史。可以说,从16世纪起,人类开始了现

3、代意义上的全球化进程,人类命运呈现出加速融合的趋势。摘编自程美东世界文明进程中的人类命运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19世纪“人类命运”加速融合趋势出现的原因,并简要谈谈人类相互交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方流行“袴褶服”,劳动人民将袖口部分逐渐收紧,形成了窄袖衫、小口裤等样式,从此中华民族上衣下裤的服饰形制普遍推广开来。北魏建立政权后十分重视服饰礼仪的作用,从拓跋珪到孝文帝,逐渐将其延伸到日常生活领域,改穿农耕汉服。游牧文化和西域文化的服饰在民族杂处和商旅往来中汇聚,各种文化传播也为这一时期服饰文化的自由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旧唐书舆服志

4、记载当时“爰至北齐,有长帽短靴,合袴袄子,朱紫玄黄,各任所好”的现象。这些服饰元素,成为唐代及后世中华集体记忆可视性符号之重要组成部分。摘编自江冰魏晋南北朝服饰文化论略材料二在近代,女式服装的西化比男式早。在鸦片战争前后“上海女界喜效夷装,衣必袒胸露臂,裤必长不及膝,袜必长统,履必高底,其形式介于华夷之间。在染欧化之沪人视之固觉时髦然使骤入守旧派目中,其不诧为妖孽也希”。这些追赶新潮的上海女性成了领导近代中国女性时装潮流的先行者。追求新奇的潮流同样反映在男装方面。洋泾浜一隅,五方杂处,服色随时更易,商绅及其子弟、一般市民,乃至仆隶佣人中都不乏追踪时尚者。戴墨镜、口衔洋烟,无论晴雨都带把洋伞,成

5、为官商士庶的特定时装,一时相习成风,恬不为怪。张敏试论晚清上海服饰风尚与社会变迁材料三近代欧洲服装根据不同的特征分为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和洛可可时期。文艺复兴时期的服装,曾以夸张而膨胀的外观来表现人性的复苏;巴洛克时期的服装进一步突出感官效果,将服装引入现实的自由生活;至洛可可时期,以女性为中心,袒胸与夸张的撑裙证明了现世的享乐主义的泛滥。服饰流行的中心不再局限于以意大利为中心,呈现西班牙风、德意志风、法国风、波兰风等,地区风格之间时兴时衰。工业革命后,服饰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各个阶层由于自身需要穿着简便、合体的衣服。摘编自徐思民西方服装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魏晋南北朝时期服

6、饰文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上海服饰变迁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概括近代欧洲服饰演变的趋势。(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服饰文化变化发展的认识。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讲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摘自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材料二图为俄国粮食产量变化曲线:(1)材料一反映了俄国社会的什么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对俄国产生了什么影响?(2)根据材料

7、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俄国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并指出其基本原因。5.下图为12001900年英国人口和实际工资变化趋势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据拉里尼尔等主编剑桥资本主义史(1)概括指出1300-1600年间英国实际工资的发展呈现的变化趋势,并分析成因。(2)指出与1300-1600年间相比,影响1800年后英国实际工资主要因素的不同,并简要说明从中得出的历史启示。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图是有关英国17-19世纪人口变化的统计情况(单位:万人)。根据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制图材料二下表所示为1600一1800年英国人口结构变动情况(单位:万人)。年份总人口城市人口乡村人口乡

8、村农业人口乡村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占乡村人口比例1600年411343772879076%1700年5068542127814366%1800年86623862831431450%据成德宁英国前工业化时期的农业革命及其在社会转型中的作用制表材料三明清之际,人口大幅度下顺治八年(1651)约1400万,康熙五十年(1711)增至2460万。实际上所谓丁数主要是虚拟的纳税单位,远不能反映实际的人丁(成年男子)数额。据估计康、班之际全国人口应已过亿。乾隆六年(1741),经过正式的人口调查,得数1.4亿有余。此后人口数字直线上升,乾隆二十七年(1762)超过2亿,五十五年(1790)突破3亿,道光二十

9、年(1840)鸦片战争爆发时,已达4.1亿。人口压力成为一个新出现但却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改编自张帆著中国古代简史(绘图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相较于中国,17一19世纪英国人口变化的特点及其原因。(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17-19世纪50年代中英两国人口变化的共同趋势。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1)趋势:欧洲占比不断上升;非洲占比不断下降;美洲1750年之前占比下降,之后则不断上升。先占比下降因素: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对美洲印第安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后占比上升因素:欧洲人大批来到美洲;欧洲殖民者进行黑奴贸易,非洲黑人被大量贩卖至美洲。(2)新航

10、路的开辟推动了西欧国家进行早期的殖民扩张与掠夺;加速了西欧资本的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强了新旧大陆的联系与交流,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解析:(1)根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出欧、非、美三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比率变化的基本趋势是欧洲占比不断上升,非洲占比不断下降;美洲在1750年之前占比下降,但之后则不断上升。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先占比下降的因素可以从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对美洲印第安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后占比上升的因素则是欧洲人大批来到美洲;欧洲殖民者进行黑奴贸易,非洲黑人被大量贩卖至美洲等角度进行说明。(2)根据“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

11、和融合给美洲人送去了旧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及所学知识可知,“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原因可以从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西欧国家进行早期的殖民扩张与掠夺;加速了西欧资本的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强了新旧大陆的联系与交流,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等角度进行说明。2.答案:原因:新航路开辟;殖民主义扩张;世界市场的发展;工业革命的开展;交通技术的进步。原则:平等真诚;尊重包容;互信互助。解析:原因:据材料“从16世纪起,人类开始了现代意义上的全球化进程,人类

12、命运呈现出加速融合的趋势”及所写知识可知,16-19世纪“人类命运”加速融合趋势出现的原因主要是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具体如下:1500年前后,新航路开辟,使得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加强了世界之间的联系,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走上了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在殖民扩张过程中,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大洲之间的联系,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寻找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除了输出商品和掠夺原材料外,还利用资本输出榨取大量财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资

13、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基本原则:人类相互交往应遵循的原则可以从,和而不同,互相尊重文化传统和习俗;相互平等;和平共处等角度进行说明。3.答案:(1)特点:具有实用性的特点,适应生产生活实践的需要;服饰文化多元化(南北服饰文化和民族交融)。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迁徙、民族交融的影响;统治者改革政策的推动;汉族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以及西域文化相互碰撞。(任答两点即可)(2)影响:推动了社会生活习俗(观念)的变迁,引领了时尚潮流;有利于女性社会地位和自我意识提升,淡化社会等级观念;促进文化由保守逐渐向开放转型,向近代化转型。(3)趋势:注重人性的解放、现世的享乐主义;由单个中心向多地区转变,样式风

14、格多样化;逐渐注重实用性。(4)认识:服饰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存在的反映。服饰文化的变迁既有历史的传承,又有时代的创新。(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服饰文化的特点:根据材料“劳动人民将袖口部分逐渐收紧,形成了窄袖衫、小口裤等样式逐渐将其延伸到日常生活领域,改穿农耕汉服”可以得出具有实用性和适应日常生活的需求;根据材料“游牧文化和西域文化的服饰在民族杂处和商旅往来中汇聚,各种文化传播也为这一时期服饰文化的自由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可知南北服饰文化和民族交融。背景:根据材料“北魏建立政权后十分重视服饰礼仪的作用,从拓跋珪到孝文帝,逐渐将其延伸到日常生活领域,改穿农耕汉服”可知统

15、治者的重视和推动;根据材料“游牧文化和西域文化的服饰在民族杂处和商旅往来中汇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族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以及西域文化相互碰撞;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迁徙、民族交融的影响。(2)根据材料“在近代,女式服装的西化比男式早这些追赶新潮的上海女性成了领导近代中国女性时装潮流的先行者”可知推动了社会生活观念的变迁,引领了时尚潮流;根据材料“商绅及其子弟、一般市民,乃至仆隶佣人中都不乏追踪时尚者”可知有利于女性社会地位和自我意识提升,淡化社会等级观念;根据材料“戴墨镜、口衔洋烟,无论晴雨都带把洋伞,成为官商士庶的特定时装,一时相习成风,恬不为怪”可知促进文化由保守逐渐向开放转型,向近代化转型。

16、(3)根据材料“文艺复兴时期的服装,曾以夸张而膨胀的外观来表现人性的复苏现世的享乐主义的泛滥”可知注重人性的解放、现世的享乐主义;根据“服饰流行的中心不再局限于以意大利为中心,呈现西班牙风、德意志风、法国风、波兰风等,地区风格之间时兴时衰”可知由单个中心向多地区转变,样式风格多样化;根据“工业革命后,服饰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各个阶层由于自身需要穿着简便、合体的衣服”可知逐渐注重实用性。(4)根据不同时期服饰的变迁和特点,结合唯物史观进行回答,服饰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存在的反映。服饰文化的变迁既有历史的传承,又有时代的创新。4.答案:(1)问题:农奴制激化社会矛盾;影响:使俄国

17、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但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阻碍了俄国的发展。(2)趋势:逐步下降,1921年后迅速增长;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内战,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解析:(1)问题:根据材料一中“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奴制激化俄国的社会矛盾;影响:根据“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讲说从上面解决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可知,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但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阻碍了俄国的发展。(2)趋势:通过观察图中曲线可知,俄国粮食产量在1913年到1921

18、年间逐步下降,1921年后迅速增长;原因:根据所学知识,从国内外政治、经济等方面分析可知,导致1913到1921年俄国粮食下降的主要原因有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内战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1年后苏俄粮食增产的主要原因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5.答案:(1)趋势:从 13001450 年间实际工资总体不断增长,此后至 1600 年间不断下降的角度作答。 成因:从黑死病导致英国人口下降,实际劳动力减少,工资相对上涨,导致实际工资增长的角度作答;从英国经济恢复、人口不断上升又导致实际工资相对下降的角度作答。(2)不同:13001600 年间社会生产力相对较低,影响工资与人口关系的主要因素是人口数量的变化

19、,人口达到一定程度工资就会下降;1800 年后影响的主要因素是生产技术进步,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效率,出现工资增长与人口发展持续并进的情况。启示:技术发展改变社会,工业革命突破了传统的制约社会发展的藩篱。解析:(1)第一小问趋势,据图表数据可知,从13001450 年间实际工资总体不断增长,此后至 1600 年间不断下降。第二小问成因,结合所学可知,14世纪时,欧洲鼠疫大流行,由于患者身上出现众多黑斑,故被称为“黑死病”,黑死病导致英国人口下降,实际劳动力减少,工资相对上涨,导致实际工资增长;结合所学可知,1600年后,英国经济恢复、人口不断上升又导致实际工资相对下降。(2)第一小问不同,据图表

20、数据可知,13001600 年,实际工资与人口数量一定程度上呈负相关,这一时期社会生产力相对较低,影响工资与人口关系的主要因素是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达到一定程度工资就会下降;根据图表数据并结合所学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可知,1800年后影响的主要因素是生产技术进步,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效率,出现工资增长与人口发展持续并进的情况。第二小问启示,结合所学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可知,技术发展改变社会,工业革命突破了传统的制约社会发展的藩篱。6.答案:(1)新特点:人口分布向东南、西北两个地区集中;农业人口占乡村总人口的比例呈现下降趋势,乡村非农业人口数量增长迅速,农村人口向城市(镇)转移(城市化进程加快)。原

21、因:新航路开辟以后,随着商业中心的转移和海外贸易、殖民扩张的开展,人口向东南和西北转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农村扩展(圈地运动、工业革命等开展)。(言之成理,即可)(2)共同趋势:中英两国人口总数迅速增加。评析: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保健水平大大提高,人口总量快速增加。随着战争的结束,明清易代,小农经济发展,康乾盛世出现;特别是“摊丁入亩”和“地丁银”等赋税制度的改革,隐匿人口现象消失;高产农作物的引种,向山要田、围湖造田等开展,导致清代中国人口快速增加。(任答两点。言之成理,即可)推动工业革命的到来,人口压力加剧矛盾;适度的人口增长率既是经济发展的表现,又是促

22、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言之成理,即可)解析:(1)新特点:从材料中英国的人口分布比重变化来看,人口分布向东南、西北两个地区集中;从材料中的城乡人口比重变化来看,农业人口占乡村总人口的比例呈现下降趋势,乡村非农业人口数量增长迅速,农村人口向城市(镇)转移(城市化进程加快)。 原因:根据材料“1600一1800年英国人口结构变动情况”和所学可知,可从新航路开辟引发的商贸中心转移、殖民扩张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农村的扩展等角度进行分析。(2)根据材料一中英国的人口变化及材料二“此后人口数字直线上升,乾隆二十七年(1762)超过2亿,五十五年(1790)突破3亿,道光二十年(1840)鸦片战争爆发时,已达4.1亿”可知,中英两国人口总数迅速增加。关于阐释可从中英两国人口增加的原因(如英国可从工业革命的角度进行分析,中国可从小农经济发展、赋税制度变革、高产作物引入等角度进行分析)、人口增加产生的影响(如英国可从助推工业革命发展和人口压力出现等角度进行分析,中国可从助推经济发展和人地矛盾尖锐等角度进行分析)等角度进行解读。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历史高考 > 二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