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近代史 图表类意义类等6种必考题型分类练习题汇编 图表类 历史认识、启示类 历史变化、趋势类 历史影响、意义类 比较异同类 开放型材料题世界近代史图表类专题练习题汇编1.学者围绕“近代荷兰经济的发展”这一主题展开研究。下表是关于能源与近代荷兰经济发展关系的观点。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观点史实泥炭说1617世纪上半期,荷兰埋藏较浅的泥炭被大量开发,且运输便利,使得酿酒、蒸馏、制陶等工业能够充分发展。17世纪后期,较深层泥炭开采的成本上升。18世纪,荷兰经济出现衰退时,依然有大量的泥炭资源可供开采。泥炭、煤炭混合说17世纪,荷兰每年进口的
2、煤炭平均数是65000吨。这些进口的煤炭约占国内泥炭提供能耗的2/5。18世纪,荷兰的泥炭产量逐步减少,泥炭价格稳定上升,煤炭竞争力加强,煤炭的使用和泥炭变得大致相等。1863年,荷兰煤炭消费税被废除后,泥炭总消费量从1863年占全国能源消费的50%下降到1865年的38%。据金德尔伯格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等(1)指出材料中两种观点的共性,并分别概括两种观点的论据。(2)围绕“近代荷兰经济的发展”这一主题,评析上述学术研究的价值。2.【玉米的起源与传播】民以食为天,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中的玉米既是食粮,也是饲料作物。某中学同学就玉米搜集了大量资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研究小组一玉米的起
3、源史材料一:考古遗存中的玉米墨西哥特瓦坎谷考古遗址出土的玉米材料二:神话中的玉米根据古典史诗波波尔乌中的说法,玛雅人的起源属于“植物变化说”。造物主最先是用泥土和木头造人,但都不太成功,后改用新的材料玉米来造人:“黄色和白色的玉米造成了人的肉体;人的胳膊两腿用玉米团做成,唯有玉米进入了我们祖先的肌体。”。材料三:文字中的玉米玉米有文字历史的开始哥伦布在1492年11月15日日记中所记载的农作物:“在那里(此时他们在古巴岛)有一片土地,种植着一种作物,结的果实有点像小麦,当地人称之为马西日(Mahiz,即后来西班牙语maiz、英语maize的词源,意为玉米)”。哥伦布的航海日志材料四:科学视角下
4、的玉米在墨西哥普埃布拉州巨猫洞最低层发掘出的玉米穗轴,碳-14测定距今7000年;在美国新墨西哥州蝙蝠洞发掘出的玉米穗轴,碳-14测定距今5600年;在秘鲁中部墓穴中发掘的玉米穗轴,碳-14测定距今5000年。这就把玉米的最早被驯化的地区缩小到从美国南部经墨西哥直至秘鲁、智利沿安第斯山的狭长地区。汤丽清种子漫谈(1)现在史学界一般认为玉米最早起源于美洲墨西哥地区,根据第一小组收集的资料任选两则,从史料类型、研究价值角度对这一观点加以说明。研究小组二玉米的传播史时间地区公元前7千年左右驯化中心:北美墨西哥地区中部高原谷地玉米得到驯化和种植。约公元前3千年前到1千年前左右拓展到中美洲及南美洲部分地
5、区,秘鲁发现四千多年前贮藏玉米的大型仓库;玉米在北美洲很多地方作为重要农业作物种植。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左右哥伦布西渡大西洋把玉米带回到西班牙。由于玉米耐寒且高产,能在土壤贫瘠的山地种植,此后30年传遍了欧洲各地和北非。17世纪以来迅速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成为仅次于麦类第二大粮食作物,与马铃薯、甘薯这美洲三宝一起支撑起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2)根据第二小组收集的资料,概述玉米的传播历程,并从人类文明的交流视角加以说明。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德雷德斯科特案黑人奴隶德雷德斯科特随主人到过自由州伊利诺伊和自由准州威斯康星,并居住了两年,随后回到蓄奴州密苏里。主人死后,斯科特提起诉讼
6、要求自己和家人获得自由,1846年斯科特在一个反对奴隶制律师的帮助下,向密苏里州法院起诉,最终败诉。1854年斯科特的律师将此案上诉到最高法院。1857年,美国最高法院作出裁决。首席大法官宣读了判词,并获得多数法官的支持。德雷德斯科特上诉理由他曾随主人在伊利诺伊州等地区居住过4年,伊利诺伊州的宪法禁止奴隶制。因此在此期间他应是自由人而非奴隶。依密苏里州的法律规定,任何被不正当奴役的奴隶均可为其获得自由而提出诉讼,包括黑人和白人。密苏里州处理自由诉讼的司法实践还表明,此类诉讼奉行“一旦自由,永远自由”的司法准则。联邦最高法院判词黑人(无论自由与否)并不包括在宪法中的“公民”一词中,因而不能享有宪
7、法赋予公民的权利和特权。因为殖民地时期以及独立革命时期,美国的公众舆论并不把黑人视为公民。联邦宪法通过以后,联邦国会的立法也从未把黑人当作公民对待。国会无权禁止合众国领土的奴隶制,从而剥夺合众国公民的“奴隶财产”。因此,国会通过的一切禁止奴隶制的法律都是违宪的。斯科特不能因为在自由州和没有奴隶制的领地居住过而获得自由。摘编自张锡盛德雷德斯科特案及其背景述论等材料二: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的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重大事件时间事件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签署解放宣言1866年美国通过宪法修正案,保障黑人的公民权利1954年美国最高法院在布朗诉托皮卡教育局案中判决布朗胜诉1955年罗莎帕克斯事件引起黑人
8、“罢乘公共汽车”运动1957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派遣军队护卫黑人儿童入读白人学校1963年马丁路德金在集会游行中发表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1964年美国通过民权法案,废除种族隔离制度注:布朗诉托皮卡教育局案中原告布朗是名黑人,其女儿按照州法律规定只能去黑人学校,最终最高法院裁决布朗的女儿可以入读白人学校。据中外历史纲要(下)整理(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该案件所体现出的美国社会政治的特点,并分析该案件的最终判决所带来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美国的黑人民权改革。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表1:美国中学历史教材对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拿破仑时代的书写节名专题名子目
9、名拿破仑时代拿破仑的发迹“早年生涯”“军事成就”“第一执政和皇帝”拿破仑时期“与教会讲和”“拿破仑法典”“新的官僚机器”“限制新闻自由”拿破仑帝国“创建帝国”“大革命精神的传播”欧洲的回应“独立支撑的英国”“民族主义”拿破仑的失败“俄国的灾难”“最后的失败”格伦科世界历史(美国)表2:英国中学历史教材对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拿破仑时代的书写节名专题名子目名拿破仑波拿巴掌权青少年的拿破仑大革命期间的拿破仑1799年政变拿破仑的国内目标17991804年作为第一执政的拿破仑拿破仑法典社会和经济变化拿破仑治下的宗教拿破仑的宣传“艺术与科学”“新闻出版审查”执政生涯的结束谁从拿破仑政策中获利拿破仑的对外政策
10、及帝国拿破仑的传奇剑桥大学教材出版社欧洲史17891917(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版教材的书写内容的异同,并简析其原因。(2)如果让你设计法国中学历史教材中的法国大革命时代的拿破仑,说说你的设计并阐明理由。5.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国家法国美国世界工业产量排名1870年第4位第2位1900年第4位第1位1870年至1913年工业增长幅度1.9倍8.1倍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材料二:19世纪晚期,法国政局并不稳定,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放缓。当时,欧洲的多数国家都被卷入了关税战和对外贸易战中,法国也不例外。法国甚至在1888年到1889年和意大利爆发了关税
11、战。法国于1881年确定的关税最初与德国一样高。这突出表现在粮食税征收上。到19世纪末,法国对外国粮食征收的是港口价格1/3的税费。法国将这笔来自国外的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用于修建铁路和运河,将农村地区与法国城市连接起来,这既增强了国家实力,也得到了农村地区的大力支持。摘编自德帕尔乌斯欧洲粮食的力量等材料三:自二战结束至1959年以前,法国长期处在保护主义的封闭中。除了少数成功的对外贸易尝试之外,法国历届政府维持着梅利纳法案传承下来的关税保护主义以及1939年制定的外汇管控政策。法国基本上在国际贸易上处于“孤立”状态。作为1948年哈瓦那宪章的签署国之一,法国维持着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原则截然
12、相反的限额制度:除了19541955年以及1957年6月1958年10月之外,法国其他时期的自由贸易比例(无限额进口所占份额)极低,甚至为零。然而这一时期,法国工业生产蒸蒸日上,工业产值较战前水平翻了一番。家用电器、石油化工和电子制造业等产业飞速发展。材料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可以与其他工业大国媲美。摘编自法让弗朗索瓦艾克战后法国经济简史等(1)根据材料一,指出法国与美国工业经济发展的不同,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不同产生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二战后初期法国对外贸易政策对其经济的影响。6.英国与印度英国关于印度的法案法案名称部分内容东印
13、度公司特许状(1600)东印度公司为法人和政治实体,选举产生理事会和总督,可制定法律;依法在东印度地区获得土地、租金,享有自由、司法、特许经营和继承权等东印度公司法案(1773)提高孟加拉总督地位,统管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业务,成立由4位英国委员组成的参事会进行辅佐;设独立于总督的最高法院,由英王任命英国人担任法官,批准总督颁布的法令东印度公司法案(1784)东印度公司的政治事务由英王任命的6人委员会监管,东印度公司负责商业经营;总督由公司董事会推荐,经英王许可后任命印度政府法案(1858)东印度公司的权力、领地和财产等转归英王,英王为印度国王(后称皇帝);设印度事务部,由内阁中的印度事务大臣直
14、接领导;英王任命印度总督,作为其直接代表统治印度印度参事会法案(1861)总督任命612人为总督参事会额外委员,其中非官方委员不低于6人;额外委员只能参加参事会立法会议,参与制定法律和法规印度参事会法案(1892修订)居住在印度的人均可任额外委员;经总督授权批准,立法会议讨论总督的年度财经报告、提出质询;不懂英语的委员可以请人代为发言,议案翻译成印度语言印度政府法案(1919)总督参事会6名成员中3名为印度人;立法会议从参事会中分出,设上下两院,下院145名议员中104名从居住在印度的人中选出,上院60名议员中33名由选举产生;议员可以对部分预算进行表决印度独立法案(1947)印度分为印度和巴
15、基斯坦两个独立的自治领;废除英王印度皇帝称号,取消印度事务大臣办公室;英国法令在印、巴不再有效(注:1950年总督及总督办公室撤销,英王不再任印度国王)(1)上述材料体现了英印关系的变化。选择两个不同标准,完成两种阶段划分方案,并分别说明理由。(2)结合所学,简述印度是如何迫使英国改变对它的殖民政策的。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1)共性:能源结构影响17-19世纪荷兰经济发展状况。支持“泥炭说”的论据:在17至18世纪的荷兰,当17世纪上半期埋藏较浅的泥炭被大量开发,且运输便利时,荷兰酿酒、蒸馏、制陶等工业能够充分发展;17世纪下半期以后,较深层泥炭开采的成本上升,连带荷兰酿酒、蒸馏、制陶等制造
16、业成本上升,商品价格上升,影响这些工业品的销售和市场竞争力;到了18世纪,即使荷兰经济出现衰退,荷兰依然有大量的泥炭资源可供开采(递进论证)。所以,泥炭是影响17至18世纪荷兰经济发展的主要能源。“泥炭说”运用正反论证与递进论证相结合的方法,证明自己观点的合理性。支持“泥炭、煤炭混合说”的证据有三个:17世纪时,除了使用泥炭,荷兰还使用进口的煤炭,这些进口的煤炭约占国内泥炭提供能耗的2/5;到18世纪,荷兰煤炭的使用和泥炭变得大致相等;到19世纪中期,煤炭消费比重大幅上升,而泥炭消费比重下降。17至19世纪,荷兰能源结构,主要是消费泥炭和煤炭,只是比同时期,两者比重不同。这是一种按时序并列论证
17、的方法。(2)在“近代荷兰经济的发展”研究的问题上,本题所涉及的研究,从“能源消费”角度,探讨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可以给人们对于“能源”问题提供参考;其研究方法、过程,可以为其他研究提供借鉴;可以对历史资料进行有意义的系统整理和利用。解析:(1)共性:根据材料可知,使用泥炭、煤炭作为能源,都是为了经济发展,只是不同时期两种能源物质使用的比例不同,因此可知共性是能源结构影响17-19世纪荷兰经济发展状况。支持“泥炭说”的论据:根据材料“1617世纪上半期,荷兰埋藏较浅的泥炭被大量开发,且运输便利,使得酿酒、蒸馏、制陶等工业能够充分发展”可知,在17至18世纪的荷兰,当17世纪上半期埋藏较浅
18、的泥炭被大量开发,且运输便利时,荷兰酿酒、蒸馏、制陶等工业能够充分发展;根据材料“17世纪后期,较深层泥炭开采的成本上升”和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下半期以后,较深层泥炭开采的成本上升,连带荷兰酿酒、蒸馏、制陶等制造业成本上升,商品价格上升,影响这些工业品的销售和市场竞争力;根据材料“18世纪,荷兰经济出现衰退时,依然有大量的泥炭资源可供开采”可知,到了18世纪,即使荷兰经济出现衰退,荷兰依然有大量的泥炭资源可供开采。所以泥炭是影响17至18世纪荷兰经济发展的主要能源。“泥炭说”运用正反论证与递进论证相结合的方法,证明自己观点的合理性。支持“泥炭、煤炭混合说”的证据有三个:根据材料“17世纪,荷
19、兰每年进口的煤炭平均数是65000吨。这些进口的煤炭约占国内泥炭提供能耗的2/5”可知,17世纪时,除了使用泥炭,荷兰还使用进口的煤炭,这些进口的煤炭约占国内泥炭提供能耗的2/5;根据材料“18世纪,荷兰的泥炭产量逐步减少,泥炭价格稳定上升,煤炭竞争力加强,煤炭的使用和泥炭变得大致相等”可知,到18世纪,荷兰煤炭的使用和泥炭变得大致相等;根据材料“1863年,荷兰煤炭消费税被废除后,泥炭总消费量从1863年占全国能源消费的50%下降到1865年的38%。”可知,到19世纪中期,煤炭消费比重大幅上升,而泥炭消费比重下降。17至19世纪,荷兰能源结构,主要是消费泥炭和煤炭,只是比同时期,两者比重不
20、同。这是一种按时序并列论证的方法。(2)价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般从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两个角度讨论学术研究的价值,从学术研究的现实价值、史料价值、思想方法价值等角度看问题,也是对“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考查。如在“近代荷兰经济的发展”研究的问题上,本题所涉及的研究,从“能源消费”角度,探讨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可以给人们对于“能源”问题提供参考;其研究方法、过程,可以为其他研究提供借鉴;可以对历史资料进行有意义的系统整理和利用。2.答案:(1)材料一是历史遗存,是实物史料或一手史料,具有很高的可信度;材料二是神话传说,具有一定的可信度,说明玉米在当地种植历史悠久,并对其文明兴起发展起重要作用
21、;材料三是文献史料或航海家的日志,是作者亲身经历的记载,具有较高的可信度;材料四是现代科学文献,展现了现代科技手段在远古人类历史研究中的应用,体现了现代科学助推史学研究。二者都具有可信度,可以通过多重史料、多角度、不同方式互证玉米起源于美洲这一观点。(2)概述:15世纪末以前,玉米的种植主要在美洲地区传播,传播速度慢、范围有限;15世纪末以来,玉米迅速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逐步成为人类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说明:玉米的传播体现了不同地区人类文明的交流,反映了全球联系不断加强走向整体的过程。新航路开辟以前,人类早期文明彼此之间交流少,尤其是美洲文明独立发展相对孤立,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新航路的开辟后
22、,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逐步打破,世界市场逐步拓展、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东西半球展开了人口的大迁移、物种大交流和商品大流通。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的世界。根据题目要求从史料类型、研究价值角度任选两则,对这一观点加以说明,材料一是考古发掘的历史遗存,是实物史料或一手史料,具有很高的可信度;材料二是古典史诗中神话传说,具有一定的可信度,说明玉米在当地种植历史悠久,并对其文明兴起发展起重要作用;材料三是哥伦布文字记载的文献史料或航海家的日志,是作者亲身经历的记载,具有较高的可信度;材料四是运用现代科技的现代科学文献,展现了现代科技手段在远古人类历史研究中的应用,体现了现代科学
23、助推史学研究。二者都具有可信度,可以通过多重史料、多角度、不同方式互证玉米起源于美洲这一观点。(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到近代的世界。根据表格中玉米传播路线历程进行概述:根据材料“公元前7千年左右”“驯化中心:北美墨西哥地区中部高原谷地玉米得到驯化和种植”“约公元前3千年前到1千年前左右”“拓展到中美洲及南美洲部分地区”可知15世纪末以前,玉米的种植主要在美洲地区传播,传播速度慢、范围有限;根据材料“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左右”“哥伦布西渡大西洋把玉米带回到西班牙。此后30年传遍了欧洲各地和北非。”“17世纪以来”“迅速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可知15世纪末以来,玉米迅速在世界范围
24、内广泛传播,逐步成为人类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根据玉米传播过程从文明交流、物种传播、全球联系等角度进行说明:玉米的传播体现了不同地区人类文明的交流,反映了全球联系不断加强走向整体的过程。新航路开辟以前,人类早期文明彼此之间交流少,尤其是美洲文明独立发展相对孤立,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新航路的开辟后,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逐步打破,世界市场逐步拓展、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东西半球展开了人口的大迁移、物种大交流和商品大流通。3.答案:(1)特点:中央与地方分权(联邦制下地方有部分权力);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分权制衡);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维护奴隶主利益);重视运用法律加强社会治理(重视法治);有种族歧视
25、色彩。(任答三点即可)影响:激化社会矛盾,埋下内战隐患(加剧南北矛盾,对美国内战起了诱导作用/激化黑人与奴隶主的矛盾/维护了黑人奴隶制,阻碍了北方资本主义发展);(四取一)激发黑人民权意识,推动争取公民权的斗争(客观上推动法律改革/引发民众对美国民主体制的反思/激发黑人的抗争)(四取一)(2)黑人民权改革通过长期的、深入的斗争;改善了黑人的社会处境,提高了其政治地位(有助于消除对黑人的种族歧视);促进了美国政治的进步(政治民主化进程);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促进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改善美国的国际形象,提升国家声誉,维护外交利益。改革没能实现社会的真正平等,民权之路依然任重道远。解析:
26、(1)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中期美国。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1846年斯科特在一个反对奴隶制律师的帮助下,向密苏里州法院起诉,要求自己和家人的自由,最终败诉。1854年斯科特的律师将此案上诉到最高法院”“国会无权禁止合众国领土的奴隶制”可知,中央与地方分权(联邦制下地方有部分权力);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分权制衡);根据材料“1857年,美国最高法院作出裁决。首席大法官宣读了判词,并获得多数法官的支持”“联邦宪法通过以后,联邦国会的立法也从未把黑人当做公民对待。国会无权禁止合众国领土的奴隶制,从而剥夺合众国公民的奴隶财产。因此,国会通过的一切禁止奴隶制的法律都是违宪
27、的”可知,重视运用法律加强社会治理(重视法治);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维护奴隶主利益);根据材料“黑人(无论自由与否)并不包括在宪法中的公民一词中,因而不能享有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和特权”可知,有种族歧视色彩。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联邦宪法通过以后,联邦国会的立法也从未把黑人当做公民对待。国会无权禁止合众国领土的奴隶制,从而剥夺合众国公民的奴隶财产。因此,国会通过的一切禁止奴隶制的法律都是违宪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激化社会矛盾,埋下内战隐患(加剧南北矛盾,对美国内战起了诱导作用激化黑人与奴隶主的矛盾维护了黑人奴隶制,阻碍了北方资本主义发展);激发黑人民权意识,推动争取公民权的斗争(客观上推动法律
28、改革引发民众对美国民主体制的反思激发黑人的抗争)等方面分析影响。(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的美国。可从积极和局限两个方面回答,根据材料“美国总统林肯签署解放宣言”“美国通过宪法修正案,保障黑人的公民权利”“美国通过民权法案,废除种族隔离制度”可知黑人民权改革通过长期的、深入的斗争;改善了黑人的社会处境,提高了其政治地位(有助于消除对黑人的种族歧视);促进了美国政治的进步(政治民主化进程);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促进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改善美国的国际形象,提升国家声誉,维护外交利益。局限性方面,根据所学知识,从表格中也可看出改革没能实现社会的真正平等
29、,民权之路依然任重道远。4.答案:(1)相同点:都注重政治史的书写;都体现对拿破仑历史贡献的认可;对拿破仑施政的负面也有体现。不同点:美版教材更偏向认为拿破仑延续了法国大革命;而英版教材更偏向认为拿破仑背离了法国大革命。美版教材对拿破仑以肯定居多;英版教材在情感上偏向中立。原因:拿破仑为法国的发展和欧洲的反封建作出了历史贡献,但他的对外战争客观上又破坏了法国与欧洲的和平与稳定;英国是拿破仑战争的参与方,而美国并未卷入拿破仑战争且实际上受益于拿破仑战争。(2)示例:第一章 内忧外患的法国第二章 拿破仑崛起第三章 拿破仑帝国的发展与衰落理由:拿破仑崛起于法国大革命时期,法国处于内忧外患之中。18世
30、纪末,欧洲部分国家组成了反法同盟,武装干涉法国大革命。拿破仑以杰出的军事才能,保卫了法国,并对外输出法国大革命精神。因此大多数法国人,对拿破仑持欣赏且赞同的态度。因而,法国人设计教材时,拿破仑的形象应当是正面的,拿破仑帝国的扩张是捍卫法国主权的无奈之举。解析:(1)异同:从教材的目录来看,两个版本教材都重点围绕拿破仑时代的政治事件展开,拿破仑的贡献与失败,两版教材都有体现,这是二者的共性。但是,在具体内容的展开上,美版教材对拿破仑的评价远高于英版教材,结合材料可知,英版教材的“新闻出版审查”比美版教材的“限制新闻自由”程度更严重更严格,尤其是增加了出版审查这一项目,更加限制了普通民众的言论自由
31、,且英版教材的子目名更是着重强调了“新闻出版审查”这一主题,会在正文里详细介绍,由此可得英版教材更偏向认为拿破仑是背离法国大革命的精神;再结合美版教材子目名“大革命精神的传播”可知美版教材将着重描写拿破仑对法国大革命精神的传播作用,由此可得美版教材更偏向认为拿破仑延续了法国大革命。原因:从拿破仑个人事迹与美英双方各自立场分析即可。(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法国人民对于拿破仑这样的伟人,有着“又爱又恨”的情绪。因此,法国版本的历史教材对拿破仑的贡献、不足都有可能述及。因此本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5.答案:(1)不同:法国工业在世界工业中的排名与美国差距拉大;法国工业发展相对缓慢,而美国工业发
32、展迅速。原因:普法战争失败,法国被迫割地赔款,美国则不断拓展领土;法国缺乏科技创新,美国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之一;法国小农经济大量存在使国内市场受到限制,美国通过西进运动使领土得到开发,国内市场广阔。(2)影响: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期的贸易保护政策,有利于法国农村振兴和农业发展有利于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了国家实力;但是激化了法国与欧洲其他列强的矛盾,加剧了国际局势的紧张。二战后初期的贸易保护政策有利于战后法国经济的恢复发展;有助于法国工业的发展;有利于工业领域的科技创新;但也造成法国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相对孤立。解析:(1)本题是对比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法国、美国。第一小问不
33、同:根据表格可以得出,法国工业在世界工业中的排名与美国差距拉大;法国工业发展相对缓慢,而美国工业发展迅速。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19世纪晚期,法国政局并不稳定,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放缓。”结合所学得出普法战争失败,法国被迫割地赔款,美国西部开发,美国则不断拓展领土;根据所学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可知,法国缺乏科技创新,美国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之一;根据所学可知,法国小农经济大量存在使国内市场受到限制,美国通过西进运动使领土得到开发,国内市场广阔。(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二战后初期法国。影响:根据材料“到19世纪末,法国对外国粮食征收的是港口价格1/3的税费。
34、法国将这笔来自国外的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用于修建铁路和运河,将农村地区与法国城市连接起来,这既增强了国家实力,也得到了农村地区的大力支持”结合所学得出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期的贸易保护政策,有利于法国农村振兴和农业发展;有利于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了国家实力;但是激化了法国与欧洲其他列强的矛盾,加剧了国际局势的紧张。根据材料“而这一时期,法国工业生产蒸蒸日上,工业产值较战前水平翻了一番。家用电器、石油化工和电子制造业等产业飞速发展。材料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可以与其他工业大国媲美。”结合所学得出二战后初期的贸易保护政策有利于战后法国经济的恢复发展;有助于法国工业的发展;有利于工业领域的科技创新
35、;但也造成法国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相对孤立。6.答案:(1)标准一: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手段阶段划分及理由:16001858年;18611947年。前一阶段以英国在印度进行直接统治为主,后一阶段英国统治与印度当局相互妥协,共同治理。标准二:印度主权归属阶段划分及理由:16001919年;1947年以后。前一阶段印度属于英国殖民地,后一阶段印度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获得独立。(2)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各国民族民主意识加强。在这种情况下,印度民族资产阶级成立国民大会党,积极要求民族平等和自治,动员印度人民进行政治总罢工等,印度人民反英斗争出现新高潮。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胜利,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推
36、动了亚洲民族民主运动深入开展。在此背景下,甘地领导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与英印当局斗争,迫使当局做出妥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高潮。印度人民在国大党领袖甘地、尼赫鲁和穆斯林联盟领袖真纳等人的领导下,积极争取独立,进行士兵和工农斗争,英国迫于压力最终同意印度独立。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近现代英国与印度。根据表格中反映英国与印度关系演变,可任选两个不同标准,完成两个阶段的划分方案,并根据所学阐明理由,例如标准一: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手段,阶段划分及理由:16001858年;18611947年。前一阶段以英国在印度进行直接统治为主,后一阶段英国统治与印度当局
37、相互妥协,共同治理。标准二:印度主权归属,阶段划分及理由:16001919年;1947年以后。前一阶段印度属于英国殖民地,后一阶段印度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获得独立。(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现代印度。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不同历史阶段中英国反英斗争历史来阐述。如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三个阶段,符合史实,表述清楚即可。如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各国民族民主意识加强。在这种情况下,印度民族资产阶级成立国民大会党,积极要求民族平等和自治,动员印度人民进行政治总罢工等,印度人民反英斗争出现新高潮。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胜利,削弱了帝国主义
38、势力,推动了亚洲民族民主运动深入开展。在此背景下,甘地领导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与英印当局斗争,迫使当局做出妥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高潮。印度人民在国大党领袖甘地、尼赫鲁和穆斯林联盟领袖真纳等人的领导下,积极争取独立,进行士兵和工农斗争,英国迫于压力最终同意印度独立。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近代史历史认识、启示类专题练习题汇编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哥伦布执意投身于充满危险、艰苦的探险事业中,他的乐观进取和积极冒险开拓是文艺复兴时代精神的体现。在哥伦布远航之前,世界上许多航海家已经进行了远距离航行,如迪亚士绕非洲西海岸航行。在哥伦布远航之
39、后,还有达伽马沿非洲海岸航行。摘编自沈敏华论哥伦布西航美洲的文化背景材料二:1992年春,据造船部门专家估算,中国自建破冰船需要三到五年的周期,累计花费可达3亿元到5亿元。而当时乌克兰“赫尔松”船厂正好有破冰船出售。苏联解体前,“赫尔松”船厂承造了8艘万吨级的破冰船,当时仍有3艘在建,每艘价格约1750万美元。经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和国家海洋局同意,同年10月,中国与船厂签下预订协议书,并在规定时间内支付了订金。1993年初,这艘破冰船被命名为“雪龙”。“雪龙”号于1994年10月开始执行南极考察任务,还在1999年承担了中国首次对北极的综合性科学考察重任。2019年10月,中国自主建造的第一艘
40、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首航南极。一位船舶设计师表示:“未来,国家还要建设破冰能力更强的破冰船提供更多的应急救援和极地管理功能。”摘编自路涛贾根整:我与南极二十年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哥伦布开展海上新航路探索的历史条件。(2)根据材料二、归纳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极地探索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代中国开展极地探索的意义。(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近现代人类海洋探索给你的启示。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航海时代到来后的大西洋,孕育出了连接寒冷欧洲、亚热带、热带的西非与美洲的海洋商贸圈。这一商贸圈结合了大西洋三角贸易与批量生产商品性农作物的种植
41、园。西欧的商人组织和指挥着这些全球性的贸易,而国家给予支持通过这样一个巨大的商路网,商品有规律地流动着,大西洋周边地区的距离越来越近。到18世纪中叶,曾经繁荣的地中海周围的城市呈现出衰败与萧条的景象,而巴黎、阿姆斯特丹与伦敦一改1500年时的旧貌,焕然一新。摘编自宫崎正胜人类文明史、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等材料二:帕特里克奥布莱恩却认为:就欧洲的工业化历史而言,“世界视野”对于欧洲的意义远不如“欧洲视野”对于世界的意义大。对于核心地区的经济增长来说,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边缘地区的作用微不足道。据帕特里克奥布莱恩欧洲经济发展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世界近代早期“大西洋商贸圈”经济发展的特点。(2)
42、根据材料二,概括帕特里克奥布莱恩对工业化时代欧洲地位的认识。结合所学从“世界视野”角度论述工业革命后“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边缘地区的作用”并非“微不足道”。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583年,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进入广东,开始传教。然而,中国人对基督教这个舶来品最初是不感兴趣。为了达到传教的目的。传教士学汉语、用汉姓、穿汉服,读儒家经典,顺应中国习俗,介绍中国人所陌生的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来吸引中国人。西学随之在中国传播开来。这编自用人员川学东街对中川文化自信的冲击人儿儿们材料二:18世纪出现了席卷欧洲的“中国热”现象。法国伏尔泰风俗论(1756)中。以中国为矛攻击当时法国社会的政治和宗教制
43、度。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大力推崇儒家的理性精神,认为中国人已经形成了建立在理性而不是神启基础上信仰自然的宗教。中国还成为法国著名经济学家魁奈为首的重农主义者阐发思想的参照来源。魁奈通过耶稣会士有关中国的文献了解中国。他在1785年发表的经济表中将中国树立为欧洲重农典范和理想社会。在讨论中国君主制时,他说“我从有关中国的报道中得出,中国体制建立在明智和稳固不变的规律基础上,虽然帝王发号施令,但是他行为检点。”在中华帝国的专制制度(1767)中,魁奈认为中国的专制不是建立在武断的奇思妙想上,而是遵照规律法则,关注的核心是人们的福祉与社会和谐。改编自黄丽娟“中学西渐”欧洲现代精神的中国借鉴(1)根据材
44、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末清初中国人对“西学”态度转变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欧洲学者对“中学”的态度。分析当时“中国热”现象的背景和影响。(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认识。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纵观英国历史,特别是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可以看出,英国社会在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尝试后,才选择了这种保留王权形式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对此,马克思说过:“只有经过残酷的斗争和通过共和国的政府形式,才能从君主专制过渡到君主立宪。它(君主立宪)的根本属性是资产阶级管理国家的基本政权形式之一。”因此,我们不应把“封建势力”与“君主立宪制
45、”等同起来,以为“选择君主立宪制就是对封建势力的让步”。君主立宪制是17世纪英国统治者在客观历史条件下作出的符合英国国情的最佳抉择。摘编自王宇博君主立宪制:英国的历史选择材料二:1787年美国宪法从法律上巩固了大资产阶级、大种植园主的统治,确立了共和制,其意义重大。人们一直都在孜孜不倦地探索美国为什么会在世界历史上首创近代意义的民主共和制。华盛顿对美国政治制度作出过特殊贡献,美国独立后,他坚持不做国王,并在连任两届总统后坚决引退新大陆的居民大多以移民的方式集聚在一起,彼此间的身份和地位不像祖居地那样等级森严,在这个移民社会里,既没有大领主,也没有富民。这种“平民”意识和相对平等的现象,成为独立
46、后美国民主共和制度的思想和社会基础。早在独立战争期间,殖民地人民就开始了建国的准备。1777年11月,大陆会议通过了“邦联条例”,各州政府组成联合政府。根据邦联条例建立的美国,实际上不是一个国家,仅是一个地理概念。邦联政府因无权实行贸易保护,致使英国商品像潮水般涌入美国市场,美国社会各阶层希望建立一个强力政府,这种愿望因谢司起义的爆发而变得更加强烈。摘编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1)运用所学知识,简要阐释材料一中“君主立宪制是17世纪英国统治者在客观历史条件下作出的符合英国国情的最佳抉择”。(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率先确立民主共和制的原因,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西方代
47、议制的认识。5.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材料一 中世纪早期,“城”的概念在英格兰还是“军事要塞”或“主教驻节地”。在人们的印象中“城”主要表现为“政治、防卫和宗教地点”,其次,它提供“安全、商品和服务市场”,同时它也是商业、社会组织的“定期聚集点”,城市中最重要的公共活动场所多为“大教堂和牧师会堂”。“城”在英格兰的大量生成集中出现在11世纪下半叶至14世纪中叶“黑死病”蔓延开来的近300年间,史学界把这个时间段称为英格兰城镇兴起的“黄金时代”。有学者估计,1300年前后,英格兰的城镇的数量接近1600年的水平。摘编自谢丰斋私人法权的介入:中世纪英格兰的城镇化材料二 1801年,伦敦市人口达到111万,1821年达到160万,1851年增长至263万。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导致包括住宅、卫生、交通、环境、治安等问题的“城市病”的出现。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描述在伦敦某街巷“有223栋房子住着1450人每个床铺平均睡3.3人,有些甚至睡46个人。很多人没有床这些房子大都是些阴暗、潮湿、污秽、发臭的洞穴”。“城市病”的主要受害者是工人,工人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英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