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代史历史认识、启示类专题练习题汇编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传统的钟鼓楼分为宫城钟鼓楼与都城钟鼓楼。自秦汉至南北朝时期,钟、鼓成为皇家宫城的报时装置,钟、鼓声作为夜禁的时间信号,兼有对火灾、盗匪、战争的预警功能。从隋代开始,宫城中出现单独修建的钟楼或鼓楼,唐代中后期形成将钟、鼓声响准时配合使用的“晨钟暮鼓”报时制度;至宋金时期,宫城中已有钟楼、鼓楼的对设布局。两宋时期报时建筑上承唐代宫城报时的核心特质,下启元代都城报时的重大突破。至元代,都城中产生在鼓楼之外建造钟楼的需要,钟鼓楼开始脱离衙署而出现在城市的中心地段,并开启民用报时。明清时代最
2、终形成各府、州、县普遍成对兴建或修葺钟鼓楼的国家制度,如北京、南京、西安、张掖等城市,钟楼或鼓楼均是府州县城的中心建筑。材料二:19世纪中叶后,传教士开始在通商口岸和内地城市大量建置装有大自鸣钟的西式钟楼。上海最能反映西式钟楼在华嬗变历程。大自鸣钟多被装置在与政治、经济、交通、文化等官方机构紧密关联的建筑顶部。民众聆听规律的钟声数量或凝视钟面数字即可感知时间。这些西式钟楼成为统一和指挥沪市时间生活重要的建筑装置。电报技术的迅速引入、应用及其与世界时间的配合使用,不仅促成全球经济和社会的重大转变,还将晚清中国纳入全球时空重组的序列。材料三:为了方便规划全国时间,1918年北洋政府将全国划分为5个
3、时区,该划分之下,有的一个省级行政区有两个时区。抗战时期,随着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原本的中原时间也调整为陇蜀时区。1949年10月7日,中国采用东八区时的“北京时间”诞生。11月1日,北京时间正式在官方场合使用,从此迅速成为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标准时间。摘编自封磊从钟鼓楼到标准钟:近代中国城市公共报时装置之嬗变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钟鼓楼演变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叶后,促进西式钟楼传入中国的时代背景。(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中国时间规划的认识。2.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忠实记录下每一个国家走过的足迹,也给每
4、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洋务运动的主要成就领域创办近20个军事企业,分布在江苏、浙江、福建等沿海沿江和边疆省份。军事工业建立福建海军、北洋海军、南洋海军、广东海军。逐步建设了近代化的炮台、船坞和港口。海军创办的民用企业遍布全国各地有近170家,包括交通运输业、通讯业、矿业、冶炼、轻工和机器修造业等。民用工业兴办近代学校,引进西方资产阶级教育制度,向国外派遣留学生。教育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和派遣驻外使领。外交自己培育出的熟练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外国教师、技师组成的近代中国科技队伍逐步形成。科技队伍创办近20个军事企业,分布在江苏、浙江、福建等沿海沿江
5、和边疆省份。摘自徐双洋务运动破产了吗材料二 洋务运动的失败是必然的。它的指导思想是“师夷制夷”和“中体西用”。“师夷制夷”学习西方的长技用以抵制西方的侵略。采“西学”是为了维护“中学”,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洋务运动的领导力量洋务派本身仍然是封建地主阶级,并不代表先进生产力,其内部十分复杂,难以形成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攻坚克难的领导核心。洋务运动选择的“师夷制夷”的道路,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件下解决不了主要矛盾,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贫穷落后的问题。清朝统治者在“御内”和“制夷”上首先选择了“御内”“制人民”。洋务派大力“求富”,是为清政府开财源、筹军饷而不是解决广大人民的贫困问题,洋务运
6、动是不可能得到广泛人民群众支持的。洋务运动从发生到结束的40年间,列强侵略不断加剧,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中国丧失了独立自主,清政府风雨飘摇,洋务运动追求的富强根本不可能实现摘自刘俐宏洋务运动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的意义。(2)根据材料二,概括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并谈谈洋务运动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启示。3.自古以来,中国一直注重对权力的监察制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经历了悠久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完整的制度和严密的法律体系。由于监察主要以官为对象,因此在官僚制度取代世卿制度以后,监察制度才获得了独立的发展。凡属立
7、法、人事、行政、经济、军事、司法、文教、礼仪、祭祀等均纳入监察的职掌范围。正是由于监察机关对国家的稳定起着一定的作用,历代统治者均极为重视。摘编自张晋藩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材料二 清政府1908年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虽然它仍然规定“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但它首先要求“上自朝廷,下至臣庶,均守钦定宪法,以期永远率循,罔有逾越”;其次规定不经议院议决,君主就不能颁布法律,“已定之法律,非交议院协赞”,君主也无权“以命令更改废止”。这种一切权力都是法律监督对象的宪政观念的诞生、传播和逐步被接受是法律监督近代化的最大成就。在传统的监督体制中,监察机构独立承担着整饬吏治的职
8、责。近代逐步确立了集立法、行政、司法和审计监督等各种法律监督于一体的综合监督体制和分权制衡的法律监督原则。随着报纸、电台等新式传媒工具的出现和“庶政公诸典论”等立宪指导思想的公布,“庶人不议”的禁令解除了。几千年的封建文化专制出现了松动,人们第一次可以合法地指陈时政,议论国事。同时“党禁”的解除使得政党政治第一次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这些新生事物为中国法律监督体制注入了新的活力。摘编自刘双舟简析我国法律监督体制的近代化(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监察制度的主要变化。(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代中国监察制度建设的认识
9、。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在其有史以来的大部分时间里,四面一直被有效地切断。它的西南面和西面,乃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东面,是直到近代方能逾越的太平洋;北面和西北面,则为沙漠和大草原,它们起着很大的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中国人又进一步加强了:他们为了防止凶险可怕的游牧部落入侵,在那里筑了一道长达14000里的长城。这种与世隔绝的意义就在于,它使中国人能在较中东或印度诸民族更少面临外来入侵的情况下,发展自己的文明。农业是中国社会的基础;土地是否适宜耕种这一点,确定了中国文明的分布范围中国存在着一种可追溯到数千年前、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这种书面语具有特殊意义,因为各地区的中国人,尽管
10、各自操的方言不同,但都懂得这种书面语与共同的书面语有关的,是非凡的国家考试制度。这一制度,中国推行了近二千年之久;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征召有才能的人较之西方特有的、进行法律和制度方面的改革,能更好地解决国家的种种问题。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思想,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如今,其精华部分仍然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借鉴传承。近年来,“孔子学院”相继在韩国、法国和非洲开办,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材料三 19世纪70年代后,向西方学习,在近代中国逐渐成为一种强劲的时代潮流。这种潮流由初期试探性的、全盘西
11、化式的学习,逐渐发展到选择性的、批判性的学习。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称谓,始由近代初期的“夷学”,发展到“西学”,及至“新学”。通过向西方学习,经过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中国文化完成了自己的时代嬗变,形成了以民主、科学为核心的,同政治、救亡图存密切结合的,以爱国、革命、革新、开放为特征的近代文化。这是一个无奈的、痛苦的过程,也是一个必然的、新生的过程。摘编自王介南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文明能够保持连续性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儒家思想依然具有现代价值做出合理的历史解释。(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先进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特点。(4)综上,谈谈东西方经
12、济文化交流对我们的启示。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大革命失败后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三大起义中,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的主要战斗、攻击目标都在城市。广州起义的奋斗目标也是在广州建立巴黎公社式的城市政权。“八一功在第一枪”(周恩来语),但南昌起义打出的是左派国民党的旗帜,沿用的是国民革命军的番号。而秋收起义具有三大亮点:一是打出了一面党旗;二是闯出了一条新路;三是走出了一个伟人。摘编自余伯流秋收起义的三大亮点与毛泽东的卓越贡献材料二当时的中共中央认为,在革命新高潮中,农民战争是一个“主要的支流”,“最主要的革命高潮之象征,还是工人运动的复兴”。因此,在党的工作中,“应当坚决相信,在任何一个重工业
13、中,就是建立数人的支部,也比我们在农村中发展百余同志,割据一个乡村还要宝贵”。据中央给湖南省委的指示信(1929年7月9日)等整理材料三遵义会议特别指出:那种“无把握的及在当时无必要的进攻中心城市”的冒险主义,使红军和革命战争受到严重损失。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虽然党中央部署了向晋、陕、甘、绥、宁五省大发展的工作,但这已不再是以城市为中心的几省首先胜利。中共中央认为那种主张必须占取了中心城市和省城才是一省数省首先胜利的观点是“不合事实”的。据毛泽东军事文选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秋收起义的“三大亮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共中央基本的革命路线,并综合上
14、述材料,说明这一革命路线的具体表现。(3)根据材料三,说明遵义会议的意义,并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革命路线的认识。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66年,总理衙门令派出游历之人,“沿途留心,将该国一切山川形势、风土人情随时记载,带回中国,以资印证”。晚清中国人的海外旅行及写作,小则增广见闻,备述异国风情,大则考察制度。推动社会进步,甚至改造思想、知识,重绘世界之图景。摘编自异城与新学:晚清海外旅行写作研究材料二:旅行可使国人于国内各地山川之形势,人物之分布与国防之重要,一一有正确之了解,就国家方面,旅行可联络感情,把爱一乡的观念,扩大到爱整个的国家。此外,我们应于欣赏山水之余,关
15、怀前贤往哲之嘉言懿行,所以游西于湖,应联想岳武穆的精忠。摘编自抗战时期的旅行杂志材料三:每一个旅行者都将是祖国开发的一员。旅行团的组织是要把过去只有少数人享有的旅行权利扩张到广大的社会阶层中去。农村和工厂的劳动英雄会有交换旅行。团体旅行充实了集体生活的内容,对于新中国的人民教育,具有深刻的意义。摘编自19501951年的旅行杂志(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不同时期国人对旅行功能的认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针对问题(1)得出的认识,联系时代特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1)特点:兼具报时和预警功能;钟楼或鼓楼单独修建、配合使用;钟楼和鼓楼对设布局;钟鼓楼逐渐脱离衙署;出现
16、在城市的中心地段;逐渐制度化。(2)背景:鸦片战争后,传教士获得在通商口岸和内地城市游历和传教的特权;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西方时间观念的影响;电报技术的迅速引入、应用及其与世界时间的配合使用;中国近代工业和近代生活的需要;政府的倡导和支持;中西方联系加强。(3)认识:巩固新生人民政权;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指导民众生产与生活;有利于对外交往。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自秦汉至南北朝时期,钟、鼓成为皇家宫城的报时装置,钟、鼓声作为夜禁的时间信号,兼有对火灾、盗匪、战争的预警功能”可知,兼具报时和预警功能;根据材料“从隋代开始,宫城中出现单独修建的钟楼或鼓楼,唐代
17、中后期形成将钟、鼓声响准时配合使用的晨钟暮鼓报时制度”可知,钟楼或鼓楼单独修建、配合使用;根据材料“至宋金时期,宫城中已有钟楼、鼓楼的对设布局”可知,钟楼和鼓楼对设布局;根据材料“至元代,都城中产生在鼓楼之外建造钟楼的需要,钟鼓楼开始脱离衙署而出现在城市的中心地段,并开启民用报时”可知,钟鼓楼逐渐脱离衙署;出现在城市的中心地段;根据材料“明清时代最终形成各府、州、县普遍成对兴建或修葺钟鼓楼的国家制度,如北京、南京、西安、张掖等城市,钟楼或鼓楼均是府州县城的中心建筑”可知,逐渐制度化。(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中叶后中国。根据材料“19世纪中叶后,传教士开始在通商口岸和内地城市
18、大量建置装有大自鸣钟的西式钟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传教士获得在通商口岸和内地城市游历和传教的特权;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西方时间观念的影响;根据材料“电报技术的迅速引入、应用及其与世界时的配合使用,不仅促成全球经济和社会的重大转变,还将晚清中国纳入全球时空重组的序列”可知,电报技术的迅速引入、应用及其与世界时的配合使用;根据材料“大自鸣钟多被装置在与政治、经济、交通、文化等官方机构紧密关联的建筑顶部。民众聆听规律的钟声数量或凝视钟面数字即可感知时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工业和近代生活的需要;政府的倡导和支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西方联系加强。(3)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
19、空是新中国。根据材料“1949年10月7日,中国采用东八区时的北京时间诞生。11月1日,北京时间正式在官方场合使用,从此迅速成为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标准时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巩固新生人民政权;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指导民众生产与生活;有利于对外交往等方面谈认识。2.答案:(1)意义: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一定程度抵制了列强经济侵略;初步奠定了中国近代国防的基础;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促进新的社会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中国教育近代化,培养了大批人才;推动外交的近代化;推动中国近代科技队伍的形成。(2)失败原因:缺乏科学的指导思想(中体西用)
20、;缺乏坚强的领导核心;“师夷制夷”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脱离人民群众;缺少和平的外部环境。启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有科学的指导思想;必须有坚强的领导核心;必须走正确的道路;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必须创建和平的外部环境。答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也可得分)解析:(1)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意义:据材料“创办近20个军事企业”和“创办的民用企业遍布全国各地有近170家”可知,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据材料“包括交通运输业、通讯业、矿业、冶炼、轻工
21、和机器修造业等”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民用工业起到了“分洋利”的目的,一定程度抵制了列强经济侵略;据材料“建立福建海军、北洋海军、南洋海军、广东海军。逐步建设了近代化的炮台、船坞和港口”可知,初步奠定了中国近代国防的基础;据材料“兴办近代学校,引进西方资产阶级教育制度,向国外派遣留学生”可知,促进中国教育近代化,培养了大批人才;据材料“自己培育出的熟练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外国教师、技师组成的近代中国科技队伍逐步形成”“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和派遣驻外使领”可知,推动外交的近代化;据材料“创办近20个军事企业,分布在江苏、浙江、福建等沿海沿江和边疆省份”可知,推动中国近代科技队伍的形成;结合
22、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促进新的社会阶级的产生和发展。(2)本题是背景类、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失败原因:据材料“它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及所学知识可知,缺乏科学的指导思想(中体西用);据材料“其内部十分复杂,难以形成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攻坚克难的领导核心”可知,缺乏坚强的领导核心;据材料“洋务运动选择的师夷制夷的道路,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件下解决不了主要矛盾,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贫穷落后的问题”可知,“师夷制夷”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据材料“开财源、筹军饷而不是解决广大人民的贫困问题,洋务运动是不可能得到广泛人民群众支持的”可知,脱离人民
23、群众;据材料“。洋务运动从发生到结束的40年间,列强侵略不断加剧,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中国丧失了独立自主,清政府风雨飘摇,洋务运动追求的富强根本不可能实现”可知,缺少和平的外部环境。启示:洋务运动失败的一个原因是缺乏科学的指导思想,据此可知,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有科学的指导思想;洋务运动失败的一个原因是没有坚强的领导核心,据此可知,必须有坚强的领导核心;洋务运动失败的一个原因是脱离人民群众,据此可知,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洋务运动失败的一个原因是缺乏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据此可知,必须创建和平的外部环境;此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必须走正确的道路,在当今社会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4、理论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答案:(1)特点:历史悠久;制度完整、严密;以监督政府官员为主;监察职责范围广。(2)变化:一切权力包括君权都要受到法律监督和限制;监察机构不再独立承担法律监督职责,形成综合监督体制;出现了舆论监督和政党监督等全新的监督方式。(3)认识:监察体制建设要注意多部门齐抓共管,建立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积极借助现代传媒技术,提高民众的监督意识;注意法制建设与宣传;注重道德教育等。解析:(1)由材料一“经历了悠久的发展过程”得出历史悠久;由材料一“形成了完整的制度和严密的法律体系”得出制度完整、严密;由材料一“监察主要以官为对象”得出以监
25、督政府官员为主;由材料一“凡属立法、人事、行政、经济、军事、司法、文教、礼仪、祭祀等均纳入监察的职掌范围”得出监察职责范围广。(2)由材料二“上自朝廷,下至臣庶,均守钦定宪法,以期永远率循,罔有逾越”得出一切权力包括君权都要受到法律监督和限制;由材料二“在传统的监督体制中,监察机构独立承担着整饬吏治的职责。近代逐步确立了集立法、行政、司法和审计监督等各种法律监督于一体的综合监督体制和分权制衡的法律监督原则”得出监察机构不再独立承担法律监督职责,形成综合监督体制;由材料二“随着报纸、电台等新式传媒工具的出现和庶政公诸典论等立宪指导思想的公布,庶人不议的禁令解除了”、“党禁的解除使得政党政治第一次
26、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得出出现了舆论监督和政党监督等全新的监督方式。(3)由材料二“近代逐步确立了集立法、行政、司法和审计监督等各种法律监督于一体的综合监督体制和分权制衡的法律监督原则”得出监察体制建设要注意多部门齐抓共管,建立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由材料二“随着报纸、电台等新式传媒工具的出现”得出积极借助现代传媒技术,提高民众的监督意识;由材料二“这种一切权力都是法律监督对象的宪政观念的诞生、传播和逐步被接受是法律监督近代化的最大成就”得出注意法制建设与宣传;由材料二“上自朝廷,下至臣庶,均守钦定宪法,以期永远率循,罔有逾越”得出注重道德教育。4.答案:(1)政治:古代中国很早便建立了专制主义
27、中央集权体制。经济:古代中国以小农经济为主,较早形成了相对封闭、发展缓慢的农耕文明。文化:古代中国以儒家学说为统治思想,儒学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古代中国在隋唐时期便确立了科举制度,形成了高效公正的选官体系(二者都可)。地理:古代中国地理条件优越,东西走向的山川地形易于形成稳定的社会体系。军事:历代王朝均重视对北方游牧民族的防范,兴修了万里长城。(2)儒家提倡“仁”“礼”“道义”“和为贵”“和”“和而不同”等道德观有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儒家的“有教无类”等教育教学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儒家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儒家提倡“仁”“德治”“民本”
28、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积极的发展等;孔子主张“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为贵”“和”“和而不同”“以德治民”等儒家思想为当今世界各种矛盾的缓和化解提供了思想依据.(3)特点: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以探索国家出路为目标,带有救亡图存的性质;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由学习欧美国家到学习苏俄。(4)启示:积极汲取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推动文明的创新;要注意传承与发展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等。解析:(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结合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小农经济、儒家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政治: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古代中国很早便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经济:根据材料“
29、农业是中国社会的基础;土地是否适宜耕种这一点,确定了中国文明的分布范围”可分析出古代中国以小农经济为主,较早形成了相对封闭、发展缓慢的农耕文明。文化:结合儒家思想可分析出古代中国以儒家学说为统治思想,儒学具有较强的包容性;根据材料“非凡的国家考试制度可分析出古代中国在隋唐时期便确立了科举制度形成了高效公正的选官体系(二者都可)。地理:根据材料“它的西南面和西面,乃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东面,是直到近代方能逾越的太平洋;北面和西北面,则为沙漠和大草原,它们起着很大的保护作用”可分析出古代中国地理条件优越,东西走向的山川地形易于形成稳定的社会体系。军事:根据材料“他们为了防止凶险可怕的游牧部落入侵,在
30、那里筑了一道长达14000里的长城”可分析出历代王朝均重视对北方游牧民族的防范,兴修了万里长城。(2)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现代中国。结合孔子的思想可分析出儒家提倡“仁”“礼”“道义”“和为贵”“和”“和而不同”等道德观有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结合孔子的教育思想可知,儒家的“有教无类”等教育教学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儒家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儒家提倡“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积极的发展等。根据材料“孔子学院相继在韩国、法国和非洲开办,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可分析出孔子主张“仁”
31、“已所不欲,加施于人”“和为贵”“和”“和而不同”“以德治民”等儒家思想为当今世界各种矛盾的缓和化解提供了思想依据。(3)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特点:根据材料“这种潮流由初期试探性的、全盘西化式的学习,逐渐发展到选择性的、批判性的学习”可分析出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根据材料形成了以民主、科学为核心的,同政治、救亡图存密切结合的,以爱国、革命、革新、开放为特征的近代文化”可分析出以探索国家出路为目标,带有救亡图存的性质;根据材料“中国文化完成了自己的时代嬗变”可分析出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结合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可分析出由学习欧美国家到学习苏俄。(4)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
32、。启示:结合近代学习西方的史实可分析出积极汲取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推动文明的创新;结合所学可分析出要注意传承与发展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等。5.答案:(1)亮点:“一面党旗”指秋收起义打出了共产党的旗帜,不再沿用国民革命军的番号,而采用工农革命军的番号;“一条新路”指秋收起义是中国革命走向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新道路的先声;“走出了一个伟人”指秋收起义是毛泽东亲自领导武装斗争踏上职业革命家戎马生涯的起点。(2)革命路线:城市中心论。表现: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均以苏联的“城市中心论”为指导;秋收起义最初进攻当地中心城市长沙,结果失败;忽视农民战争和苏维埃根据地。(3)意义:结束了“
33、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成功地指导了中国革命实践;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标志着中共走向成熟。认识:革命道路的确立和方针政策的调整必须结合本国国情;正确的思想理论可以成功地指导行动实践。解析:(1)解读:根据材料“一是打出了一面党旗;二是闯出了一条新路;三是走出了一个伟人”和所学知识可知,“一面党旗”指秋收起义打出了共产党的旗帜,不再沿用国民革命军的番号,而采用工农革命军的番号;“一条新路”指秋收起义是中国革命走向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新道路的先声;“走出了一个伟人”指秋收起义是毛泽东亲自领导武装斗争踏上职业革命家戎马生涯的起点。(2)根据材料所给
34、时间及当时的社会背景可知,当时的革命路线是城市中心论。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如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均以苏联的“城市中心论”为指导;秋收起义最初进攻当地中心城市长沙,结果失败;忽视农民战争和苏维埃根据地。(3)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成功地指导了中国革命实践;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标志着中共走向成熟。认识: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如革命道路的确立和方针政策的调整必须结合本国国情;正确的思想理论可以成功地指导行动实践。6.答案:(1)晚清时期,国人旅行印证外国风土人情,考察制度,改造思想;抗战时期增强爱国情怀;
35、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旅行具有集体主义教育功能。(2)原因:晚清时期:列强侵略,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国人对世界的认识逐渐加深,民族觉醒。抗战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危险,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需要增强爱国主义,共同抗日。新中国成立时期:处于过渡时期,人民当家作主,经济恢复的需要,强调集体主义、爱国主义。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现代中国。发展历程:根据材料“沿途留心,将该国一切山川形势、风土人情随时记载,带回中国,以资印证”“小则增广见闻,备述异国风情,大则考察制度。”得出晚清时期,国人旅行印证外国风土人情,考察制度,改造思想;根据材料“就国家方面,旅行可联络感情,把爱一乡的观念,扩大到爱整个的国家”得出抗战时期增强爱国情怀;根据材料“体旅行充实了集体生活的内容,对于新中国的人民教育,具有深刻的意义”得出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旅行具有集体主义教育功能。(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现代中国。原因:根据所学可知结合时代背景,主要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概括,如晚清时期:列强侵略,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国人对世界的认识逐渐加深,民族觉醒。抗战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危险,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需要增强爱国主义,共同抗日。新中国成立时期:处于过渡时期,人民当家作主,经济恢复的需要,强调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第 14 页 共 1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