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醉翁亭记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上传人:147037****qq.com 文档编号:258956 上传时间:2024-09-17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62.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2课醉翁亭记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第12课醉翁亭记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第12课醉翁亭记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第12课醉翁亭记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第12课醉翁亭记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第12课醉翁亭记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林壑(h)蔚然(wi)晦明(hu)B潺潺(chn)宴酣(hn)觥筹(gng)C伛偻(l)提携(xi)野蔌(sh)D颓然(tu)辄醉(zh)环滁(ch)2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环滁(ch)林壑(h)琅邪(y)B翼然(y)辄醉(zh)酿泉(ning)C野蔌(sh)伛偻(yl)觥筹(gng)D颓然(tu)提携(xi)喧哗(xun)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环滁(ch)岩穴(xu)琅琊(lngy)B林霏(fi)晦明(mi)山肴(yo)C野蔌(s)弈者胜(y)阴翳(y)D翼然(y

2、)酒洌(li)饮少辄醉(zh)4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译文: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B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译文:发现了野花,有一股清淡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荫。C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译文: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水美景中。D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译文: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蔚然(茂盛)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辄醉(就)B林霏(雾气)佳木秀(茂盛、繁茂)醉翁之意(情趣)C晦明(暗)岩穴暝(昏暗)寓之酒(寄托)D负者

3、(失败)伛偻(腰背弯曲)苍颜白发(脸色苍老)6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日出而林霏开”是早晨的景色。B“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是说酒宴上人人都在欢乐,唯独太守精神不振,自饮自醉。C“宴酣之乐,非丝非竹”中的“丝竹”与“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丝竹”意思相同。D“伛偻提携”和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均指老人和小孩。7下列句子中“也”字表达的语气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B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C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D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8下面的“而”字表修饰的一项是()A

4、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B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C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D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9下列与“行者休于树”中“于”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B负者歌于途C多会于此D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10下列对醉翁亭记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作者以富有灵性的笔触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琅琊山变幻无穷的美丽景色,赏山乐水的欢畅与惬意跃然纸上。B文章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众宾归”均围绕“乐”字展开,既写出太守与民同乐,又表现了当时滁州的政治清明。C游记着力写太守与滁人沉醉于山水之间的情状,意在表现作者因仕途不得意而沉迷山水的消极的人生态度。D文章骈散结

5、合,句式整齐又富有变化,尤其是“也”和“而”字的灵活运用,使得语言具有回环往复的音韵美。1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杂然而前陈者陈:摆放,陈列B临溪而渔渔:捕鱼C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快乐D太守谓谁谓:为、是12选出下面对课文醉翁亭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文章开头先概括描述滁州地理特征,然后依次写了西南诸峰、琅琊山、酿泉、醉翁亭。B文章写“醉翁亭的命名”主要是为了介绍醉翁亭的由来和写作本文的原因。C文章第2段描写了山间的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的景色。D文中用了不少对偶句,如“野芳发而幽香”对“佳木秀而繁阴”,这种句式工整优美,节奏感强。13下列句子在翻译时需要调整语序的一项是()A其西南

6、诸峰,林壑尤美。B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C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D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14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就与“亭”结缘,不但写出脍炙人口的名篇,还留下联语佳句。在学习醉翁亭记时,小华查阅资料得知,醉翁亭一带的建筑还有二贤堂、冯公祠、古梅亭、意在亭等。小华记下了其中的一些对联,发现有很多都源自醉翁亭记的文意,于是他想把与课文无关的对联筛选出去。应被筛出的一副对联是()A饮既不多缘何能醉年犹未迈奚自称翁B泉声如听醉翁操海日已照琅琊山C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D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段介绍了醉翁亭所在,由面

7、到点,先“环滁”,再“西南”,望“琅琊”,闻“水声”,用听觉置换视觉。一“回”一“转”,方见亭子。B第三段太守颓然与众宾喧哗相映衬,既照应首段太守“饮少辄醉”,又暗含众人不知太守快乐之意,凸显了作者被贬滁州后的愁苦和愤懑。C本文语言优美,运用了大量的骈散句,增添了语言的韵律美;“而”和“也”字的巧妙运用,把整齐的句子断开,使文章带上了散文的韵味。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点睛之笔,“醉翁”之“醉”,不仅因太守酒量浅,更有沉醉于山水美、滁人和、吏政清等多重含义。16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太守自谓也|太守谓谁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佳木秀而繁阴C野芳发而幽香|朝发白帝

8、,暮到江陵D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太丘舍去17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朝而往,暮而归B太守自谓也太守谓谁C山水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D四时之景不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18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日出而林霏开| 而山不加增B醉能同其乐|其真无马邪C山间之四时也|戴朱缨宝饰之帽D杂然而前陈者|然后能改19下列加点字释义有误的一项是()A翼然临于泉上(居高面下,由上看下)B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C野芳发而幽香(花)D佳木秀而繁阴(秀美)20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醉能/同其乐。B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C日出/而林霏开,云归

9、/而岩穴暝。D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21下面句子的译文有误的一项是()A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译文:不久,太阳落山了,人影四处散开,太守随着宾客们回去了。B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译文:喝醉了能和大家一同欢乐,酒醒后又能用文字来记述这件乐事的人就是太守。C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译文:那面容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就是喝醉了的太守。D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译文:早晨进山,傍晚归来,四季的景色有所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2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佳木秀而

10、繁阴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去国怀乡C人知从太守游而乐山水之乐D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2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守归/而宾客从也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C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D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2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太守与客来饮于此B作亭者谁水落而石出者C山之僧智仙也望之蔚然而深秀者D而年又最高若夫日出而林霏开25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杂然/而前陈者。B负者/歌于途。C太守归而/宾客从也。D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2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杂然而

11、前陈者A水落而石出者B朝而往C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D而年又最高27以下选项中,加点词的含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日星隐曜:光芒B朝晖夕阴:日光C春和景明:日光D晦明变化者:日光28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蔚然而深秀B溪深而鱼肥C泉香而酒洌D而不知人之乐29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课文第二段,依次抓住春夏秋冬的“香”“繁”“洁”“落”四个典型情景来写四季变化之美。B课文包含了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其中太守之乐的境界最高。C“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是作者被贬后政治上不得意、思想消沉的表现。D课文第二、三、四段每段开头都有领起词语,引出下文,从“若夫”到“

12、至于”到“已而”,展开了从景物到游乐到归来的一幅幅画卷。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

13、,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30本文作者是_(朝代)最著名文学家_(人名)。3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把酒临风B野芳发而幽香/流芳百世

14、C杂然而前陈/推陈出新D游人去而禽鸟乐也/似与游者相乐32请写出一个出自本文的成语,并写出它的意思。33“环滁皆山也”,在作者初稿中表述为:“环滁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请联系课文第一段,分析作者这样修改的原因。34作者在第三段开头描绘滁州百姓出游的盛况有何用意?课内文言文阅读醉翁亭记(节选),完成下面小题。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

15、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35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1)饮少辄醉_(2)醉翁之意不在酒_36与“行者休于树”中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告之于帝B苛政猛于虎C躬耕于南阳D天将降大任于是人3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8读了上文,你认

16、为太守欧阳修“醉”的原因有哪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醉翁亭记节选欧阳修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3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杂然而前陈者陈:_而不知太

17、守之乐其乐也乐:_40翻译下面句子。宴酣之乐,非丝非竹。41文中“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42阅读醉翁亭记一文,回答问题。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

18、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临:居高面下B醉翁

19、之意不在酒意:意趣,情趣C野芳发而幽香芳:香气D颓然乎其间者颓然:醉醺醺的样子(2)下面句子中的是倒装句的一项是()A环滁皆山也B行者休于树C太守归而宾客从也D醉能同其乐(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篇游记写于欧阳修到滁州的第二年,表达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情怀。B“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全文的核心命意,表明“乐”是表象,“醉”是根本。C滁人游和太守宴这两幅图画中,更多了一层政治清明的意味,更多了一些自信和得意。D文至结尾,“太守”一词已经出现了多次,最后才道出姓名,解开全篇悬念。阅读醉翁亭记完成下面小题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

20、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获,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

21、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4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蔚然(茂盛)临于泉上(居高面下)辄醉(就)B林霏(弥漫的云气)佳木秀(茂盛、繁茂)醉翁之意(情趣)C晦明(暗)岩穴暝(昏暗)寓之酒(寄托)。D负者(失败)伛偻(腰背弯曲)苍颜白发(苍老的容颜)44下列对醉翁亭记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至于”一词把文章推进一层,由

22、写欣赏美景之乐转写与众人游宴之乐。B短文以醉翁亭的美丽风光为背景,描绘出一幅与民同乐图,同时也曲折地显示了太守治滁的政绩。C“颓然乎其间者”形象地描绘出太守精神不振,以酒浇愁的样子。D“伛偻提携”和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均指老人和小孩。45与“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中“翼然”用法不一样的是()A斗折蛇行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C吾日三省吾身D伛偻提携46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问题。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

23、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24、,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都相同的一组是()A若夫日出而林霏开/淫雨霏霏B四时之景不同/春和景明C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执策而临之D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去国怀乡(2)“朝而往,暮而归”是一组对偶句,如果把它改成“朝往暮归”是不是更好更简练呢?说说理由。(3)结合本文及下面两人有代表性的话,说说欧阳修心中将会更愿“谁与归”?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苏轼: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阅读醉翁亭记,完成小题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

25、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

26、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47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泉香而酒洌(清)B佳木秀而繁阴(秀丽)C杂然而前陈者(摆开)D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弥漫的云气)4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朝而往,暮而归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B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C至

27、于负者歌于途负势竞上D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49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第二段将“山水之乐”具体化,描写山间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景色,突出流连山中美景的无穷乐趣。B全文连用21个“也”,形成一唱三叹的吟咏句调,读起来抑扬顿挫,铿锵悦耳。C文章结尾处写了“乐”的几种情境,依次是太守之乐、游人之乐、禽鸟之乐,并且层层递进,点明主旨。D文章内容丰富,作者以富有灵性的笔触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琅琊山变幻无穷的美丽景色,及作者赏山乐水的欢畅与惬意跃然纸上。5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一)阅读醉翁

28、亭记,回答问题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

29、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5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酣:(2)弈:5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53文章第段描绘了四幅图画,分别是:滁人游、_、众宾欢、_。阅读醉翁亭记,

30、回答以下各题。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

31、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54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春和景明/好景不长觥筹交错/一筹莫展B林壑尤美/欲壑难平水落石出/名落孙山C饮少辄醉/浅尝辄止山肴野蔌/美味佳肴D往来不绝/与世隔绝四时之景/针砭时弊55翻译文中三处

32、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甲】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翻译:太阳出来,林间的雾气就散了;云雾散尽,山谷洞穴就变得昏暗了。理解:这两句描绘了山间早晚的风光,变化有致,给人美的享受。后文作者正是借这多变的景物表现自己醉情山水的欢乐心情。B【乙】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翻译: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倒在众人中间的,是喝醉了的太守。理解:太守乐中酒酣而醉,此醉是为山水之乐而醉,更为能与吏民同乐而醉。体现太守与下属关系融洽,“政通人和”才能有这样的乐。C【丙】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翻译:人们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

33、为快乐。理解:前文作者巧妙地用禽鸟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又以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人们知道太守之乐的与众不同,能够理解太守乐中之忧。56欧阳修不论是身居高位,还是几番被贬,都能够坚守大节,保持人格尊严,体现自我的人生价值。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以下两则材料,说出欧阳修坚守大节的表现。【材料一】(修)为参知政事,与二三大臣主国论。妻弟薛宗孺坐举官被劾,内冀因修悻免。修乃言不可以臣故侥律,以故宗孺免官,怨修切齿。(节选自欧阳修全集)【材料二】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立品服。顾侍臣曰:“如欧阳修者,何处得来?”同修起居注,遂知制诰。故事,必试而后命,帝知修,诏特除之。(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注:

34、国论:国家的计议。坐:因为。内:妻子。侥:侥幸。知制诰:古代官名。参考答案1C【解析】【详解】C.伛偻( l),野蔌(s);故选C。2C【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C项的注音有误,“蔌”应读“s”。3B【解析】【详解】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B“晦”应读“hu”。4B【解析】【详解】B.应是“野花开放”,而不是“发现了野花”。故选B。5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

35、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D项中的“负”是“背着(东西)”的意思。【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6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在能够翻译全文的基础上对段落的内容、人物的品质性格、情节之间的关系、写作的思路都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的分析。B项表述错误,根据课文的内容可知,太守是因

36、为高兴才喝多了,而不是“精神不振,自饮自醉”。7C【解析】【详解】C项中的“也”表陈述,其他三项中的“也”表判断。故选C。8D【解析】【详解】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要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经常积累、对比,从而掌握虚词的用法。A项“而”表示并列关系;B项“而”表示顺承关系;C项“而”表示转折关系;D项“而”表示修饰关系。故选D。9A【解析】【详解】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要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经常积累、对比,从而掌握虚词的用法。A中的“于”是“向”的意思,而其他三项“于”都是“在

37、”的意思。故选A。10C【解析】【详解】C.游记着力写太守与滁人沉醉于山水之间的情状,意在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积极思想,而不是“因仕途不得意而沉迷山水的消极的人生态度”,故选C。11C【解析】【详解】C.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乐:以为乐。故选C。12B【解析】【详解】B.有误。文章写“醉翁亭的命名”主要是为了引出作者寄情山水的乐趣。故选B。13D【解析】【详解】D.“水声潺潺”属于定语后置,应为“潺潺水声”,“泻出于两峰之间”属于介宾短语后置,翻译时,要将后置的“于两峰之间”调到“泻出”的前面。故选D。14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记忆能力、理解

38、能力。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对联句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根据醉翁亭记原文内容,找出合适的对联。D项“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写梅花的名句,与醉翁亭记内容无关。15B【解析】【详解】B项,第三段太守颓然与众宾喧哗相映衬,既照应首段太守“饮少辄醉”,又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抒发了他贬谪后的抑郁心情。但全文却是以“乐”贯穿,体现出作者对建设和平安定、与民同乐的理想社会的努力和向往。故选B。16D【解析】【详解】A项,第一个“谓”意思是“称,这里指用别号来命名”;第二个“谓”意思是“为,是”。B项,第一个“秀”意思是“秀丽”;第二个“秀”意思是“繁茂滋长”。C项,第一个“发”意思是“开

39、放”;第二个“发”意思是“出发”。D项,两个“去”都是“离开”。故选D。17D【解析】【详解】A而:连词,表递进/连词,表修饰;B谓:动词,命名/动词,是;C乐:名词,乐趣/形容词,欢乐;D之:都是结构助词,的;故选D。18C【解析】【详解】A项,第一个“而”是“连词,表承接”;第二个“而”是“连词,表转折”。B项,第一个“其”是“代词,他们的意思”;第二个“其”意思是“难道,表示反问语气”。C项,两“之”的意思都是“的”。D项,第一个“然”的意思是“的样子”;第二个“然”的意思是“这样”。故选C。19D【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

40、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D项的解释有误,“秀”的意思是“枝叶长得茂盛”。20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A项的停顿有误,应为:醉/能同其乐。【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

41、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21A【解析】【详解】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A项的翻译有误,“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应译为:太守下山回家,宾客跟在后面。22B【解析】【详解】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B项中的两个“去”都是动词,译为“离开”。A项中第一个“秀”是形容词,译为“秀丽”;第二个“秀”

42、的意思是“枝叶长得茂盛”。C项,“乐”,第一个是形容词,译为“欢乐”;第二个是名词,译为“乐趣”。D项,“之”,第一个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无意义;第二个是结构助词,译为“的”。故选B。23B【解析】【详解】B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正确的朗读节奏应为“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译为: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的飞架在泉上。此题要注意把主语部分与谓语部分划开。24A【解析】【详解】A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A项,“于”均为介词,“在”。B项,第一个“者”为“的人”;第二个“者”表判断,不译。C项,第一个“之”为结构助词,“的”;第二个“之”为代词,代后面的琅琊,即琅琊山。D项,第一个“而”表递进

43、,第二个“而”表顺承。【点睛】这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题,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一句文本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的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代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手法通顺,即所谓的代入法。“而”“则”作为连词使用,可根据上下文推断它的用法。25C【解析】【详解】C项句子朗读停顿有误。正确停顿应为“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此题要把相关的两件事情划开。【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26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而”字的用法。例句:“杂然而有陈者”意思是杂七杂八的摆放在面前的。“而”表修饰。A.“而”表承接;B.“而”表修饰;C.“而”表承接,意思是因而,因此;D.“而”表递进,相当于“而且”;故选B。27D【解析】【详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九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