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寓言四则》同步分层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上传人:147037****qq.com 文档编号:258361 上传时间:2024-08-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4课《寓言四则》同步分层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24课《寓言四则》同步分层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24课《寓言四则》同步分层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24课《寓言四则》同步分层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分层练习第24课寓言四则基础练一、基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庇护(b) 溉汲(j) 宙斯(zhus) 躇步跐蹈(ch)B爱慕(m) 饶头(ro)凯歌(kig)舍然大喜(sh)C中伤(zhng) 强大(qing)称(chn)职 身亡所寄(w)D较量(jio) 崩坠(zhu) 添头(tintou)闻而传之(chu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赅人听闻炫耀头衔精致B随声附和缥渺妥当神秘C莽莽榛榛寂寞呈报陛下D钦差大臣烦燥腥臊爵士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现在雾霾越来越严重,每个公民都要有杞人忧天的意识,这样才能保护我

2、们生存的环境。B与大鱼较量了半小时后,钓友终于成功钓起了这条50多斤重的大青鱼。C我不知道怎样处理我的材料才能使它们各得其所。D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4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及其家穿井(待,等到)B家无井而出溉汲(喝水)C身亡所寄(无,没有)D只使(纵使,即使)5下列句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及其家穿井B常一人居外C亦不能有所中伤D因往晓之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宋之丁氏因往晓之B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非得一人于井中也C有闻而传之者求闻之如此D有闻而传之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7下列对语句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又有忧彼之所忧者。译

3、文: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B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译文:丁氏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一个人。”C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译文: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浇田,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D其人曰:“奈地坏何?”译文:那个人说:“对毁坏大地有什么办法呢?”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有很浓的讽刺意味,希望和结果的矛盾,是本文讽刺性之所在。B蚊子和狮子这篇寓言讽刺了蚊子在战胜狮子之后的得意忘形之态,告诫人们要戒骄戒躁,时刻保持清醒。C穿井得一人出自吕氏春秋一书,该书是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的。D杞人忧天出

4、自列子,该书是儒家学派重要典籍著作,旧题为列御寇著。提升练二、课文重读:(一)下面三段文字都选自伊索寓言,阅读并回答后面的问题。【甲】蚊子与狮子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也并不比我强。若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我比你强得多。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起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在不料却被蜘蛛网粘住了。蚊子将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却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这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

5、打败的人。【乙】骆驼与宙斯骆驼羡慕牛有漂亮的角,自己也想要长两只角。于是,他来到宙斯那里,请求给他加上一对角。宙斯因为见骆驼不满足已有庞大的身体和强大的力气,还要妄想得到更多的东西,气愤不已,不仅没让他长角,还把他的耳朵砍掉一大截。这则故事说明,(A)_。【丙】北风和太阳北风与太阳两方为谁的能量大互相争论不休。他们决定谁能使行人脱下衣服,谁就胜利了。北风一开始就猛烈地刮,路上的行人紧紧裹住自己的衣服。北风见此刮得更猛烈,行人冷得发抖,便添加更多衣服。风刮疲倦了,便让位给太阳。太阳最初把温和的阳光洒向行人,行人脱掉了添加的衣服。太阳接着把强烈的阳光射向大地。行人们开始汗流浃背,渐渐地忍受不了,不

6、但脱光了衣服,还跳到旁边的河里去洗澡。这则故事说明,(B)_。9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蚊子和狮子中“蚊子”的形象。_10阅读三则寓言,并将后两则寓言横线上的寓意补充完整。(A)_(B)_11通过阅读上面三则故事,你能总结出伊索寓言的特点吗?(至少两点)_(二)阅读杞人忧天,完成下面小题。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7、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1)身亡所寄亡( )(2)奈何忧崩坠乎奈何( )(3)若躇步跐蹈跐蹈( ) (4)亦不能有所中伤 中伤(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_14下面句子中“杞人忧天”这一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只因为被拉黑的人数少,就觉得制裁不文明旅游者没有除恶务尽,那是一种典型的杞人忧天。B尽管公司目前的发展形势可喜,但人们的顾虑并非是杞人忧天。C日本政府于2001年制定了“今后50年内诞生30名左右诺贝尔奖得主”的目标,针对此事韩国媒体用了杞人忧天来形容。D中国与世界经济

8、研究会中心主任李稻葵在文章中称,担心中国经济崩溃是杞人忧天。15这则寓言讽刺了什么样的人?“杞人”担心天崩地陷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_(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1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及其家穿井穿:挖掘,开凿B闻之于宋君闻:知道,听说C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于:向,对D不若无闻也闻:知道,听说1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宋

9、之丁氏 /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B及其家穿井 /其人舍然大喜C有闻而传之者 /学而不思则罔D闻之于宋君 /其一犬坐于前18对下面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家无井而出溉汲。 翻译:家里没有井,要到外面去打水浇田。B国人道之。 翻译:国都中的人在道路边谈论这件事。C吾穿井得一人。 翻译:我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D得一人之使。 翻译: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19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选自吕氏春秋。吕氏春秋 又名吕览,是战国末期秦国丞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共26卷,160 篇。B本文中多次用到“闻”“传”“道”这几个词语,让读者能充分想象到世人口口相传“丁氏穿井得一人”的热闹情境、惊

10、奇神态和信以为真的心理。C本文是一则寓言故事。寓言的主人公必须是人,且常用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字数不多,言简意赅。D本文告诉我们: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拓展练三、拓展阅读:2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乙】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11、”“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大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1)选出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A家无井而出溉汲(打水浇田)及其家穿井(待,等到)B求闻之若此(这样) 邯郸去大梁(离开)C国人道之(讲述) 而谗言先至(毁谤别人的话)D夫市之无虎明矣(明白,清楚)果不得见(果真)(2)对【乙】文中画线句句读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大王察之矣B今邯郸去大梁

12、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大王察之矣C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大王察之矣D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大王察之矣(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_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_(4)对【甲】【乙】两文的解读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选自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吕不韦召集门下宾客,“兼儒墨,合名法”,集体编集而成的一部书。吕不韦,战国末期卫国人。B穿井得一人寓言告诉我们,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C三人成虎,是一个汉语成语,是指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

13、。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作事实。D庞葱对魏王讲“三人成虎”的用意是因为魏王听信了他人的谗言。(5)通过这两个故事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什么?_(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练习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选自战国策,有删改)【注】质:做人质。21请翻译下面句子。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

14、而成虎。_22请用“/”为文中画曲线的语句断句。(限1处)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23这篇寓言是成语“三人成虎”的出处,请写出它的寓意。这个故事给你哪些启示?_参考答案1B【详解】考查对字音的辨析修改。B.舍然大喜(sh)sh。“舍”同“释”,解除,消除;故选B。2C【详解】C项词语中没有错别字。A项,“赅人听闻”应为“骇人听闻”;B项,“缥渺”应为“缥缈”;D项,“烦燥”应为“烦躁”。3A【详解】A.杞人忧天:指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而忧虑。对于环境污染的问题是每个公民都应关心的,因此此处使用该成语不合语境;B.较量:用竞赛或斗争的方式比本领、实力的高低。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C.各得其所:表示

15、各个都得到适当的安排。符合语境,使用正确;D.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符合语境,使用正确;故选A。4B【详解】B.句意: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汲:指从井里取水。故选B。5B【详解】考查辨析古今异义词的能力。A.“穿”,古义,挖掘、开凿;今义,破、透;C.“中伤”,古义,伤害;今义,诬蔑别人使受损害;D.“晓”,古义,告知、开导;今义,明白、知道;故选B。6D【详解】A.结构助词,的/代词,代杞人;B.介词,向/介词,在;C.动词,知道、听说/名词,消息;D.两个“者”都是代词,的人的意思;故选D。7D【详解】D.“奈地坏何?”的正确翻译是“地塌了怎么办呢?”故选D。8D【详

16、解】D.“该书是儒家学派重要典籍著作”有误,列子是道家学派重要典籍著作;故选D。9蚊子形象:首先是一个拥有战斗智慧的形象,能扬长避短,战胜狮子;其次,胜利之后却又骄傲自大,得意忘形,从而导致失败的形象。 10 (A)贪得无厌的人,一见到别人的东西就眼红,最终连自己拥有的东西也失去了。 (B)仁慈、温和与说服胜过强迫。或者:待人处事疾言厉色或者使用暴力,是无法令人心服口服的,反而是要给人温暖、安详,以尊重、爱语,让人心生欢喜,心悦诚服,才能成功。 11篇幅短小;故事生动有趣,寓意丰富深刻;多借助动物、事物,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来讲故事;具有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意义。(答对2点即可)【解析】9考查分析寓

17、言中的形象特点。根据甲文中的“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可知,蚊子拥有高超的战斗智慧,知道发挥自己的长处,攻击敌人的短处。根据“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起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可知,蚊子骄傲自大,自以为战胜了狮子就天下无敌,得意忘形,结果被蜘蛛消灭了。10考查分析寓言寓意。A.骆驼羡慕牛的角,于是自己也想拥有,可知他是一个贪得无厌的人,见到别人有自己没有的东西就眼红。结果引来宙斯的不满,不仅没让他长角,还把他的耳朵砍掉了一大截。骆驼连自己本来就有的东西也失去了。由此可得寓意:贪得无厌的人,一见到别人的东西就眼红,最终连自己拥有的东西也失去了。B.北风狂暴而猛烈,结果人们反倒

18、是添加了更多的衣服。太阳先是温和,逐渐强烈,人们不但脱光了衣服,还跳到河里去洗澡。从中可以看出,我们待人处事时,粗野和暴力不会让人信服,反倒是和颜悦色,沉静安详会收获他人的尊重与信服,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11考查赏析寓言特点。从篇幅上看,这三则寓言都不长,篇幅短小。从内容上来看,甲中的蚊子与狮子的战斗,乙中骆驼的要求与最终结果,丙文中北风与太阳的打赌,都生动有趣。这三则故事虽然情节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可得:故事生动有趣,寓意丰富深刻。从写作手法上来看,这三则寓言运用拟人的手法,甲的写作对象是蚊子与狮子,乙的写作对象是骆驼,这三者同为动物。丙的写作对象是北风与太阳,这两者同为事物。可得:多

19、借助动物、事物,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来讲故事。从寓意上来看,甲讽刺了那些取得了一点成绩就骄傲自大的人。乙讽刺了那些贪得无厌的人。丙告诉人们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正确方法。可得:具有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意义。12 亡,同“无” 怎么 跳跃 伤害 13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14C 15讽刺了那种为本来不用担忧的事而担心发愁的人;主要原因:缺乏起码常识和经验或对事物的认识、了解不够。【解析】12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解释。解释词语要注意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亡:亡,同“无”。句意为:自己无处存身。(2)奈何:怎么。句意为:

20、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3)跐蹈:跳跃。句意为:你行走跳跃。(4)中伤:伤害。句意为:也不会伤害什么。1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到倒装句就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序疏通,如遇到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舍然:消除疑虑的样子;晓:开导。14本题考查成语运用。杞人忧天:比喻毫无必要的忧虑和担心。A.选项中“因为被拉黑的人数少,就觉得制裁不文明旅游者没有除恶务尽”符合“杞人忧天”的语境,成语使用正确;B.选项中“尽管但”构成转折关系,表明目前尽

21、管“形势可喜”,但后面可能会有令人忧虑的事情,所以并非“杞人忧天”,成语使用正确;C.选项中,“杞人忧天”的事情指的是“日本政府于2001年制定了今后50年内诞生30名左右诺贝尔奖得主的目标”,这件事并非需要忧虑或担心的负面问题,成语使用不符合语境;D.选项中“担心中国经济崩溃”是一件毫无必要的忧虑和担心,成语使用正确;故选C。15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第一问: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该文言文主要讲述了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下来,自己无处安身,以致吃不下饭,睡不好觉。这则寓言以对话的形式,通过杞人担忧天地崩坠的故事,嘲笑了那种整天怀着毫无必要的担心和无穷无尽的忧愁,既自扰又扰人的庸人,告诉

22、人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第二问:这个小问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主旨的思考和延伸,文言文中的人既自扰又扰人,对身边的事情产生毫无根据的忧虑和担心。因此,学生答题时应该阐述其产生无根据忧虑的原因,可以从人物的性格、思维方式阐述。示例:主要原因是这个人对身边的事物没有进行有根据的思考。【点睛】参考译文:杞人忧天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开导他

23、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那个人又说:“那地陷了又怎么办呢?”开导他的人说:“大地是土块堆积成的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 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16B 17A 18B 19C【解析】16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B.句意为: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故选B。17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之:都是结构助词,的;B.其

24、:代词,他们/代词,那;C.而:连词,表顺接/连词,表转折,但是;D.于:介词,被/介词,在;故选A。18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时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B.国人道之。 翻译:国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故选B。19考查文章理解和分析。C.表述有误。应为“寓言常常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格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常带有讽刺和劝诫的作用。”故选C。【点睛】参考译文:宋国的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打水浇田,派家里的一个人去

25、打水,常常有一个人停留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听了的人就去传播:“丁氏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国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答道:“多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来一个人啊。”听到这样的传闻,还不如不听。20(1)B(2)D(3)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庞葱要陪太子到邯郸去做人质。(4)D(5)甲文:传言不要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乙文:对人对事不能以为是多数人说的就可以轻信,而要多方进行考察、思考,并以事实为依据做出正确的判断。这种现象在实际生活中

26、很普遍,不加辨识,轻信谎言,就会让人犯错误。【详解】(1)本题考查文章词语。B.邯郸去大梁:邯郸距离大梁。去:距离;故选B。(2)本题考查划分文言文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句意为:现在邯郸离大梁,比到市场远得多;而且议论我的人,将超过三个人了,希望大王能够明察他人的议论。“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中主语“邯郸”,谓语动词“去”,宾语“大梁”,“今”为时间状语,“也远于市”为程度状语,是个完整的句子,故此处停顿;“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中,“而”为连词,紧承主语“议臣者”,“过

27、于三人矣”为定语,修饰“议臣者”,故此处停顿;“愿大王察之矣”中“察”为谓语,“之”为宾语,“愿大王”为目的状语,故此处停顿;因此该句正确停顿为: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大王察之矣。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使:劳动力;非:不是;于:在。质:做人质;于:到去。(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D.根据“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

28、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大王察之矣”,可知庞葱对魏王讲“三人成虎”的用意是提醒魏王不要听信别人的谗言。此时魏王尚未听到别人的谗言,因此本项中“因为魏王听信了他人的谗言”分析错误;故选D。(5)本题考查阅读启示。由甲文“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可知,面对“穿井得一人”的传闻,宋君持怀疑态度,于是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由此可见宋君不轻易相信流言,注重实际调查,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得启示:不要轻信传言,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由乙文“寡人信之矣”“寡人自为知”和“果不得见”可知,魏王狂妄自大,不肯听取他人意见,立场不坚定,轻信谣言,主观臆断,因此最终犯了错误。现实生

29、活中,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话,否则就可能会犯错误。不听谣,不信谣,不传谣,要用理性的眼光对待传言。通过努力学习,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从而能迅速、准确辨识传言的真假。【点睛】参考译文:【甲】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全国人都把“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一直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宋国国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

30、的好。【乙】庞葱跟太子到邯郸去当人质。庞葱对魏王说:“如果有一个人说集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这话吗?”魏王说:“不相信。”“有两人说集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这话吗?”魏王说:“我怀疑这说法了。”“三个人说集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这话吗?”魏王说:“我相信它了。”庞葱说:“集市上没有老虎,是清楚的,然而三个人一说而成为有虎了。现在邯郸离大梁,比到市场远得多;而且议论我的人,将超过三个人了,希望大王能够明察他人的议论。”魏王说:“我自己能够识别的。”于是辞别而去。而毁谤庞葱的话早就到了。后来太子结束了人质的生活,庞葱果然没能得到召见。21集市上设有老虎是很明显的事,但三个人说有就变成了真有老虎。 22今

31、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23比喻流言惑众,使人以假为真。【示例】启示:不可轻信谣言,遇到问题要听其言、观其行、调查研究,不能人云亦云。【解析】21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夫,句首发语词,不译;市,集市;明,明显的。2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本句句意:现在有人说集市上有老虎,大王会相信吗?“今一人言市有虎”与“王信之乎”是两个完整独立的主谓分句,故应断句为“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2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中心内容的能力。文章中庞葱与魏王对话内容,后来演化成“三人成虎

32、”的成语。生活中,大街上根本没有老虎,这是确凿无疑的,就因为说的人多发,就好像上真有其事一样,让人信以为真。这个成语比喻造谣或讹传反复出现,就有可能让人信以为真。告诫我们:既不要信谣,更不能传谣,要时刻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只有这样,才能少犯错误,甚至不犯错误。【点睛】参考译文:庞葱和魏太子一起到赵国的邯郸做人质,庞葱对魏王说:“现在有人说集市上有老虎,大王会相信吗?”魏王说:“不会相信。”庞葱又说:“现在有两个人说集市上有老虎,大王会相信吗?魏王说:“我会半信半疑。”庞葱又问:“现在有三个人说集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说:“我相信了。”庞葱说:“集市上没有老虎是很明显的事,但三个人说有就变成了真有老虎。现在邯郸距离大梁比王宫距离集市远多了,但是前来说我坏话的人将远远超过三个,希望大王明辨啊!”魏王说:“我自己会判断。”于是庞葱辞别魏王而去,(庞葱还在途中,)诽谤他的话已传到国内。等到魏太子归国后,庞葱果然没有再得到魏王的信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七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