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内文言文文学常识、实词、虚词过关练习题(含答案)

上传人:清****年 文档编号:261186 上传时间:2024-12-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8.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内文言文文学常识、实词、虚词过关练习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内文言文文学常识、实词、虚词过关练习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内文言文文学常识、实词、虚词过关练习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内文言文文学常识、实词、虚词过关练习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内文言文文学常识、实词、虚词过关练习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内文言文文学常识、实词、虚词过关练习题咏雪世说新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陈太丘与友期行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一、 文学常识1、世说新语是

2、(朝代) 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文言 集,主要记载 至 士大夫的言谈、逸事。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1、 尊君在不_ 2、与儿女讲论文义:_ _3、陈太丘与友期行:_ 4、太丘舍去 :_5、相委而去:_6、谢太傅寒雪日内集:_7、俄而雪骤:_8、撒盐空中差可拟:_ _9、未若柳絮因风起:_10、元方时年七岁:_11、尊君在不:_12、待君久不至:_13、君与家君期日中:_14、友人惭:_15、元方入门不顾:_二、虚词意义及用法1. 俄而:俄而雪骤 _2. 然:公欣然曰 _3. 因:未若柳絮因风起 _4. 乃:去后乃至 _5. 而:相委而去 _6. 之:下车引之 _论语十二章曰:“学而时习之,

3、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述而兼词 在其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一、 文学常识1、 论语 家经典著作,是记录_的一本书,由_编写而成。宋代时把它与_、_、_并称为“四书”。2、 孔子名_丘_字_仲尼_,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_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称为_,与孟子并称_。3、古代兄弟排行: 二、 实词虚词翻译1通假字(1)不亦说乎_(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_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1)学而时习之:_(2)有朋自远方来:_(3)吾日三省吾身:_(4)可以为师矣:_(5)饭疏食,饮水:_ _3一词

5、多义(1)为: 为人谋而不忠乎_ 可以为师矣 _(2)知: 人不知而不愠 _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_温故而知新 _(3)乐: 不亦乐乎 _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_乐亦在其中矣 _4词类活用(1)学而时习之 _(2)吾日三省吾身 _(3)传不习乎 _(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_(5)饭疏食,饮水 (6)温故而知新 _ 5其他实词(1)人不知而不愠 愠:_(2)不亦君子乎 君子:_(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_(4)三十而立 立:_(5)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逾:_ 矩:_(6)学而不思则罔 罔:_(7)人不堪其忧 堪:_(8)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好:_(9)不义而富且贵 不义:_(10)子在川上曰 川

6、:_ (11)匹夫不可夺志也 匹夫:_ _(12)博学而笃志 笃:_(13)切问而近思 切:_6虚词意义及用法(1)而:人不知而不愠 _温故而知新 _博学而笃志 _(2)其:择其善者而从之 _人不堪其忧 _回也不改其乐 _(3)于:于我如浮云 _(4)焉:必有我师焉 _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一、 文学常识1、 诫子书一般认为是诸葛亮写给自己的儿子诸葛瞻的。诸葛亮,字 , 时期蜀汉的政治家、军事家。二、

7、 实词虚词翻译1古今异义(1)非宁静无以致远:_(2)淫慢则不能励精:_ (3)险躁则不能治性:_ _(4)意与日去:_2词类活用(1)非宁静无以致远 _(2)非学无以广才 _ 3其他实词(1)夫君子之行 行:_(2)非志无以成学 志:_(3)淫慢则不能励精 淫:_ 励:_(4)险躁则不能治性 险躁:_ 治性_(5)年与时驰 驰:_(6)悲守穷庐 庐:_ 4虚词意义及用法(1)夫:夫君子之行 _(2)以:静以修身 _ 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

8、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一、 文学常识1、狼选自 ,作者 (朝) ,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一、实词虚词翻译1古今异义(1)一狼径去:_(2)屠自后断其股:_(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_2一词多义(1)止:止有剩骨 _一狼得骨止 _(2)敌:恐前后受其敌 _盖以诱敌 _(3)前:恐前后受其敌 _狼不敢前

9、 _(4)意:目似瞑,意暇甚 _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_3词类活用(1)一屠晚归 _(2)恐前后受其敌 _(3)狼不敢前 _(4)其一犬坐于前 _(5)一狼洞其中 _(6)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_4其他实词(1)缀行甚远 缀:_(2)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并:_(3)屠大窘 窘:_(4)顾野有麦场 顾:_(5)弛担持刀 弛:_(6)目似瞑 瞑:_(7)屠暴起 暴:_(8)乃悟前狼假寐 寐:_(9)狼亦黠矣 黠:_5虚词意义及用法(1)以:投以骨 _ 以刀劈狼首 _盖以诱敌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_(2)之:复投之 _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_久之,目似瞑 _ 又数刀毙之 _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_(3) 乃:屠

10、乃奔倚其下 _ 乃悟前狼假寐 (4)盖:盖以诱敌 _(5)而:而顷刻两毙 _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_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杞人忧天列子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

11、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一、 文学常识1、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 家代表作,战国末年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一、 实词虚词翻译1通假字(1)身亡所寄 (2)其人舍然大喜_2古今异义(1)及其家穿井古义:_ (4)国人道之 古义:_ (2)身亡所寄 古义:_ (5)因往晓之 古义:_ (3)若屈伸呼吸 古义:_ (6)亦不能有所中伤 古义:_3一词多义闻:有闻而传之者 _ 闻之于宋君 _日:终日在天中行止 _ 日月星宿 _4其他实词(1)家无井而出溉汲溉:_

12、汲:_(2)及其家穿井 及:_(3)国人道之 道: (4)丁氏对曰 对:_(5)天,积气耳 积气:_(6)终日在天中行止 行止:_(7)奈何忧崩坠乎 奈何:_(8)只使坠 只使:_ (9)地,积块耳 积块:_(10)充塞四虚 四虚:_(11)若躇步跐蹈 躇步跐蹈:_(12)其人舍然大喜 舍然:_5虚词意义及用法(1)之:闻之于宋君 _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_得一人之使 _(2)于: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_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_(3)其:其人曰 _ 奈何忧其坏 _答案咏雪世说新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

13、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陈太丘与友期行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二、 文学常识1、世说新语是 南朝宋 (朝代) 刘义庆 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文言 志人小说 集,主要记载 汉末 至 东晋 士大夫的言谈、逸事。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1、 尊君在不_同“否”_ 2、与儿女讲论文义:_泛指小辈_ _文章的义理_3、

14、陈太丘与友期行:_相约_ 4、太丘舍去 :_离开_5、相委而去:_丢下_6、谢太傅寒雪日内集:_把家人聚集在一起_7、俄而雪骤:_急_8、撒盐空中差可拟:_大体_ _相比_9、未若柳絮因风起:_不如_10、元方时年七岁:_那年_11、尊君在不:_尊称对方父亲_12、待君久不至:_您_13、君与家君期日中:_谦称自己父亲_14、友人惭:_感到惭愧_15、元方入门不顾:_回头看_二、虚词意义及用法7. 俄而:俄而雪骤 _不久,一会儿_8. 然:公欣然曰 _的样子_9. 因:未若柳絮因风起 _乘_10. 乃:去后乃至 _才_11. 而:相委而去 _表顺承_12. 之:下车引之 _代词,指元方_论语十

15、二章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

16、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兼词 在其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二、 文学常识3、 论语 儒 家经典著作,是记录_孔子及其弟子言行_的一本书,由_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_编写而成。宋代时把它与_大学_、_中庸_、_孟子并称为“四书”。4、 孔子名_丘_字_仲尼_,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_儒_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称为_至圣先师_,与孟子并称_孔孟_。古代兄弟排行:伯仲叔季二、 实词虚词翻译1通假字(1)不亦说乎_同“悦”愉快_(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_同“又”_2解释下列句子中

17、加点字的含义(1)学而时习之:_复习_(2)有朋自远方来:_志同道合的人_(3)吾日三省吾身:_多次_(4)可以为师矣:_可以凭_(5)饭疏食,饮水:_粗粮_ _冷水_3一词多义(1)为: 为人谋而不忠乎_替_ 可以为师矣 _当_(2)知: 人不知而不愠 _了解_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_知道_温故而知新 _得到_(3)乐: 不亦乐乎 _快乐_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_以为乐_乐亦在其中矣 _乐趣_4词类活用(1)学而时习之 _按时,名词作状语_(2)吾日三省吾身 _每天,名词做状语_(3)传不习乎 _老师传授的知识,动词作名词_(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_以为乐,意动用法_(5)饭疏食,饮水 吃,名词

18、作动词 (6)温故而知新 _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形容词作名词_ 5其他实词(1)人不知而不愠 愠:_生气_(2)不亦君子乎 君子:_有才德的人_(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_诚信_(4)三十而立 立:_有所成就_(5)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逾:_越过_ 矩:_法度_(6)学而不思则罔 罔:_迷惑_(7)人不堪其忧 堪:_能忍受_(8)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好:_喜好_(9)不义而富且贵 不义:_不正当的手段_(10)子在川上曰 川:_河_(11)匹夫不可夺志也 匹夫:_平民_ 改变 (12)博学而笃志 笃:_坚定_(13)切问而近思 切:_恳切_6虚词意义及用法(1)而:人不知而不愠 _

19、表转折_温故而知新 _表承接_博学而笃志 _表并列_(2)其:择其善者而从之 _代词,他的_人不堪其忧 _代词,那种_回也不改其乐 _代词,他的_(3)于:于我如浮云 _对于_(4)焉:必有我师焉 _兼词,_在其中_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二、 文学常识2、 诫子书一般认为是诸葛亮写给自己的儿子诸葛瞻的。诸葛亮,字 孔明 , 三国 时期蜀汉的政治家、军事家。二、 实词虚词翻译1古今异义(1)非宁静无以致

20、远:_宁静专一_(2)淫慢则不能励精:_懈怠_ (3)险躁则不能治性:_轻薄_ _浮躁_(4)意与日去:_时光_2词类活用(1)非宁静无以致远 _远大的目标 形容词作名词_(2)非学无以广才 _增长,形容词作动词_ 3其他实词(1)夫君子之行 行:_行为操守_(2)非志无以成学 志:_立定志向_(3)淫慢则不能励精 淫:_放纵_ 励:_振奋_(4)险躁则不能治性 险躁:_轻薄浮躁_ 治性_修养性情_(5)年与时驰 驰:_迅速逝去_(6)悲守穷庐 庐:_陋室_ 4虚词意义及用法(1)夫:夫君子之行 _句首发语词_(2)以:静以修身 _来_ 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21、。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二、 文学常识1、狼选自 聊斋志异 ,作者 清朝 (朝) 蒲松龄 ,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一、实词虚词翻译1古今异义(1)一狼径去:_离开_(2)屠自后断

22、其股:_大腿_(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_多少_2一词多义(1)止:止有剩骨 _只_一狼得骨止 _停止_(2)敌:恐前后受其敌 _攻击_盖以诱敌 _敌人_(3)前:恐前后受其敌 _前方_狼不敢前 _上前_(4)意:目似瞑,意暇甚 _神情_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_打算_3词类活用(1)一屠晚归 _屠夫,动词作名词_(2)恐前后受其敌 _攻击,名词作动词_(3)狼不敢前 _上前,名词作动词_(4)其一犬坐于前 _像狗一样,名词作状语_(5)一狼洞其中 _挖洞,名词作动词_(6)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_从隧道,名词作状语_4其他实词(1)缀行甚远 缀:_跟着_(2)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并:_一起_(3)屠大

23、窘 窘:_处境困迫,为难_(4)顾野有麦场 顾:_看_(5)弛担持刀 弛:_放下_(6)目似瞑 瞑:_闭上_(7)屠暴起 暴:_突然_(8)乃悟前狼假寐 寐:_睡觉_(9)狼亦黠矣 黠:_狡猾_5虚词意义及用法(1)以:投以骨 _把_ 以刀劈狼首 _用_盖以诱敌 来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_来_(2)之:复投之 _代词_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_取独_久之,目似瞑 _音节助词_ 又数刀毙之 _代词_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_助词,的_(4) 乃:屠乃奔倚其下 _于是_ 乃悟前狼假寐 才 (4)盖:盖以诱敌 _大概是_(5)而:而顷刻两毙 _表转折_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_表转折_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表转折

24、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杞人忧天列子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

25、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二、 文学常识1、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 杂 家代表作,战国末年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一、 实词虚词翻译1通假字(1)身亡所寄 同“无” (2)其人舍然大喜_同“释”_消除_2古今异义(1)及其家穿井古义:_挖_ (4)国人道之 古义:_住在国都的人_ (2)身亡所寄 古义:_无_ (5)因往晓之 古义:_开导_ (3)若屈伸呼吸 古义:_你_ (6)亦不能有所中伤 古义:_伤害_3一词多义闻:有闻而传之者 _听闻_ 闻之于宋君 _使听闻_日:终日在天中行止 _天_ 日月星宿 _太阳_4其他实词(1)家无井而出溉汲溉:_灌溉_ 汲:_打水_(2)及

26、其家穿井 及:_等到_(3)国人道之 道: 谈论 (4)丁氏对曰 对:_回答_(5)天,积气耳 积气:_聚积的气体_(6)终日在天中行止 行止:_活动_(7)奈何忧崩坠乎 奈何:_为什么_(8)只使坠 只使:_假使_ (9)地,积块耳 积块:_聚积的土块_(10)充塞四虚 四虚:_四方_(11)若躇步跐蹈 躇步跐蹈:_踩、踏_(12)其人舍然大喜 舍然:_消除疑虑的样子_5虚词意义及用法(1)之:闻之于宋君 _代词_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_代词_得一人之使 _的_(2)于: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_在_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_向_(3)其:其人曰 _那人_ 奈何忧其坏 _它_第 15 页 共 1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七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