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0 诗歌鉴赏-备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专项训练

上传人:147037****qq.com 文档编号:256765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62.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10 诗歌鉴赏-备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专项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专题10 诗歌鉴赏-备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专项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专题10 诗歌鉴赏-备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专项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专题10 诗歌鉴赏-备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专项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专题10 诗歌鉴赏-备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专项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备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专项训练专题10 诗歌鉴赏姓名:_ 班级:_ 学号:_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4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记游抒情诗,用明快抒情的笔调,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农村风光图。B颔联写出了诗人见到山野小径,溪水潺潺的景色,因山路陡转,无路可走。C颈联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农人欢天喜地地庆祝一年一度的“春社”。D这首七言律诗,全诗无一个“游”字,却处处切合“游”字,游兴十足,游意不尽

2、。5简要分析本诗尾联“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蕴含的感情。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6本诗八句没有一个“望”字,“望岳”之意却贯穿全诗。首联写远望,“_”写出泰山的苍翠绵延。颔联写仰望:“钟”字意为_,突出泰山的神奇秀丽;“割”字意为分割,表明同一时间山之南北明暗不同,写出泰山_的雄姿。颈联两句更从细节处写“望”,由“归鸟”可知时间已近_,而诗人仍然注目“岱宗”,为尾联的抒情蓄势。7结合诗意,说说你从本诗尾联读出了青年杜甫怎样的情怀。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

3、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4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岳”本义是高大的山,此处指东岳泰山。因其居五岳之首,故尊称为“岱宗”。B首联以设问统领下篇,自问自答。借齐鲁两地的美好山色烘托泰山绵延高大的特点。C颔联中的“钟”是虚写,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美,“割”是实写,写出了泰山神奇的光影,突出阳光的强烈。D颈联写巍峨的泰山云雾缭绕,群鸟归巢,如此美丽的风景让作者触景生情,心胸开阔,激起登临泰山的愿望。15古诗中的名句往往被后人所推崇,并赋予新的意义。请联系全诗,根据你的理解,说说这首诗尾联在原作中的意思以及后来衍生的意

4、义。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登飞来峰【宋】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7如何理解诗中的“浮云”?18请任选角度赏析“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五、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A首联中“莫笑”表达诗人对淳朴民风的赞赏,“足”字写了农家殷勤待客的盛情。B颔联描写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C颈联写农人欢天喜地庆贺“春社”,古朴的风俗、淳厚的农民,使诗人流连忘返

5、。D尾联“闲乘月”“无时夜”写出了诗人走出热闹喧嚣后内心的失意与孤独。六、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游山西村【南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5班级征集“山西村旅游广告词”,同学们根据游山西村一诗拟了三则,你最喜欢哪则?说说你的理由。A美丽山村欢迎您。B一坛酒,一盘鸡,一群热情人。C人生没有绝境,生活须有闲情。我选_,理由_6诗句“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引人遐想。请你描述诗人“夜叩门”之后的情景。(120字左右)趁着月色,我叩开了朋友家的门。七、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夜泊水村(宋

6、) 陆游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注】勒铭:刻上铭文。东汉窦宪大败匈奴,追击至燕然山,把铭文刻写在巨石上,记载这次成功。老子:犹言老夫。新雁:刚从北方飞来的雁。汀:小洲。7“卧闻新雁落寒汀”以景结情,寄慨遥深,体会其中“寒”字的表达效果。8诗言志。结合下面的诗句比较泊秦淮和夜泊水村在情感表达上的异同点。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夜泊水村)八、下列对这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甲】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

7、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乙】秋心三首(其一)龚自珍秋心如海复如潮,但有秋魂不可招。漠漠郁金香在臂,亭亭古玉佩当腰。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斗大明星烂无数,长天一月坠林梢。【注释】作者作此诗时,屡次参加会试不第,而几位志同道合的好友也相继去世。A【甲】诗中的“浩荡”,写出了诗人辞别京师,离愁满怀;【乙】诗中的“秋魂”指好友之魂,第二句表现了对去世好友的悼念之情。B【乙】诗三、四句过渡到诗人与凋零的老友俱是怀香佩玉、志行高洁的君子,而芬芳易散,温玉易碎,运用了象征手法。C【甲】诗的三、四两句与【乙】诗的五、六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皆洋溢着诗人的爱国激情。D【甲】诗的首联的

8、“白日斜”与【乙】诗尾联的“斗大明星”“长天一月”,皆以雄丽的景象来抒发乐观豁达的情感,从而凝成沉烈遒劲的特殊美感。九、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7这首诗的颔联突出了泰山_、_的特点。8同样写登山后的感受,本诗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和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所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十、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暗飞声”的“暗”字,包含了不

9、知此笛为何人所吹、从何处而来的意思,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B第三句中的“折柳”指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述离别之情。C此诗重在表现吹笛人技艺的高超,以诗人情感变化来烘托玉笛声的艺术魅力。D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诗人闻笛后的孤寂心情和乡思之切。(2)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赏析诗中“散入春风满洛城”中“满”字的表达效果。十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游山西村陆 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9首联营造丰收之年农村的_气氛,一个“足”字,表现出农家的_

10、。20当你的朋友因身处困境而烦闷失意时,你认为这首诗中的哪一联最适合用来劝慰朋友?并说明理由。十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暮春黄庚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14诗歌中春之“暮”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全诗概括作答。15本诗和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都提到了落花,但他们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作答。十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南康望湖亭苏轼八月渡长湖,萧条万象疏。秋风片帆急,暮霭一山孤。许国心犹在,康时术已虚。岷峨家万里,投老得归无。【注】此时苏轼被贬惠州,途经鄱阳湖边的南康。康时:匡时,以避宋太祖赵匡胤名讳,即救正时弊。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

11、确的一项( )A首联点明时令,诗人八月秋高在南康登望湖亭眺望,眼前一派萧条衰秋之景。B颔联描写秋风劲吹,片帆急渡,暮霭弥漫,孤山静立,秋景与心境融合在一起。C颈联“犹在”与“已虚”形成前后对照,表达出诗人被贬后内心矛盾的心情。D尾联作者登临望湖亭,满目皆是祖国山河,一心想要建功立业后回到家乡。12请概括这首诗歌所蕴含的情感。十四、请阅读下面两首诗,借助关键词,理解诗歌,并参与交流。(甲)题兴化寺园亭唐贾岛破却千家作一池,不栽桃李种蔷薇。蔷薇花落秋风起,荆棘满庭君始知。(乙)落花宋朱淑真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催。愿教青帝常为主,莫遣纷纷点翠苔。【注释】兴化寺园亭:唐文宗时,权臣裴度任中书令

12、,大兴土木盖私人园林,修成这座有水池亭阁的憩园:青帝:传说中的春神:主管春季节令。同学甲:甲诗中“千家”与“一池”形成_(填写修辞手法,1分),产生矛盾,揭示统治阶级的本性。除此之外还有哪些矛盾呢?同学乙:“不载桃李种蔷薇”,园林中蔷薇是华而不实的东西,秋风起,没有为人民带来果腹的食物,只留下满庭荆棘。同学甲:我推断此诗是咏史诗,主旨是_。同学乙:乙诗则用“_”和“_”两个字突出时间的紧迫,环境的恶劣。当横风狂雨满怀妒意向弱花袭来时,它们在作者眼中便成为世间暴虐力量的化身,而娇嫩鲜活的花则成了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同学甲:后两句“愿教青帝常为主,莫遣纷纷点翠苔”,传达出诗人_的思想情感。同学乙:

13、“花”“树”在古人眼中,原来有着如此厚重的象征意味。十五、阅读下面诗歌,借鉴一二句的概要示例,概要诗歌三四句的画面内容和人物特点。夏日田园杂兴(之七)(南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注释:童孙;孩子们。未解;不知道。供:参加。傍:靠近。一二句概要示例:男耕女织,勤劳淳朴。三四句画面内容和人物特点:_,_。十六、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甲】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乙】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14、。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选出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甲】诗“望”贯穿全篇,前六句写了望中所见的泰山,表现了泰山的高大雄奇之美。B【乙】诗先写景后抒情,情景交融,总体上给人一种萧瑟荒凉之感。C这两首诗的颔联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景物。“钟”“割”“无边”“不尽”这些词语充分显示出杜甫出神入化之笔力。D【甲】诗是杜甫年轻时的作品,表现了青年诗人远大的志向和积极向上的精神。【乙】诗通过“百年多病”看出是诗人晚年的作品,表现了诗人壮志未酬的痛苦。十七、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甲】游山西村 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

15、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乙】过故人庄 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注释】过:拜访。轩:窗户。圃:菜园。桑麻:这里借指庄稼。就:走近,这里引申指品赏。11请你阅读以上两首诗歌,选出赏析正确的一项( )A甲诗颈联写乡俗民事,作者从村民的服饰、言行和习俗的描写中,展现村民勤劳简朴的品质以及宣扬迷信的陋习,赞美中含蓄地表达批判之意。B甲诗的颔联与“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两句,蕴含的哲理和表达的情感有异曲同工之妙。C乙诗中“绿树”“合”“青山”“斜”等词,写出了乡村平静淡然的风景,“鸡黍

16、”“场圃”“桑麻”等词表现了农家生活的艰辛。D乙诗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文笔浓郁而生动,意境深远而富有哲理。12请结合诗句“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谈谈你对“莫笑”和“足”字的理解。13分析两首诗在内容和情感上相同之处。十八、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18从“杨花榆荚无才思”“白雪却嫌春色晚”两句中,可以看出这两首诗都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19韩愈既是“文起八代之衰”的宗师,又是奇险诗派的开山人物。请结合晚春或春雪的最后两句,谈谈韩愈

17、诗歌想象、联想的新奇。十九、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寄题沙溪宝锡院欧阳修为爱江西物物佳,作诗尝向北人夸。青林霜日换枫叶,白水秋风吹稻花。酿酒烹鸡留醉客,鸣机织苎遍山家。野僧独得无生乐,终日焚香坐结跏。【注释】沙溪:地名,欧阳修的故乡。苎:苎麻,可制线织布。野僧:山野中僧人,这里指宝锡院僧人。无生:此指僧人领略了超越生死的境界。结跏:佛教徒坐禅的一种姿势。7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物物佳”是说无论山水风景,还是物产风俗,样样都很美好。B领联照应首联写景,具体表现“江西物物佳”。C颈联叙事,写出了家乡物产富庶,百姓勤劳好客的特点。D尾联点题,在赞美野僧无生之乐的同时,流露出诗人的

18、消极遁世之念。8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思想感情?二十、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7这首诗的颔联突出了泰山_、_的特点。8同样写登山后的感受,本诗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和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所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参考答案一、4 B 5总结全诗,委婉地表达了对淳朴民风的赞美和对山村的留恋之情;点明了诗歌题目,“夜叩门”与首句“农家”遥相呼应,不仅画面完整,而且更耐人寻味。【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诗歌鉴赏。B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9、”,因为山峦重叠水流曲折而担心无路可走,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所以并非是真的没路可走;“因山路陡转,无路可走”有误;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作者情感。“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意思:是从今以后如果容许我在月光下闲游,我会拄着拐杖无时无刻地前来敲门。主人殷勤,客人留恋,人还没有离开,就惦记着还要来,委婉的表达了诗人对农村风光的喜爱,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对淳朴民风的赞美。同时扣住题目“游山西村”,照应首联中的“农家”,诗意完整。二、6青未了聚集高峻傍晚7勇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望岳是杜甫青年

20、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首联“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意思是: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青未了”写出泰山的苍翠绵延。颔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写仰望,意思是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钟”字意为“聚集、集中”,突出泰山的神奇秀丽;“割”字意为分割,表明同一时间山之南北明暗不同,写出泰山的高峻特点。颈联两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意思是: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更从细节处写“望”,由“归鸟”可知时间已近傍晚

21、。可据此作答。【7题详解】本题考查情感主旨。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意思是: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这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此句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蕴含深刻哲理:只有不畏艰难的去攀登,才能进入俯视一切的雄奇境界。表现出一种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三、14 C 15原作中的意思是:(我)一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衍生意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或: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才能俯视一切)(或: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

22、,才能享受成功后的自豪与喜悦)。【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诗句理解分析。C“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意思是:大自然在这里聚集了所有了神奇秀丽,高耸险峻的泰山山南山北判若黄昏和清晨。“割”的意思是截断,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高峻巍峨、遮天蔽日的形象。选项中“写出泰山神奇的光影,突出阳光的强烈”是错误的;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诗句理解。会当凌绝顶:“会当”意思是“终当,终要”;“凌”意思是“登上”;“绝顶”即最高的山峰。句意是:终要登上泰山那最高峰。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雄心和气概。“一览众山小”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23、”,“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句意是:俯瞰在泰山面前显得渺小的群山。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了诗人乐观自信,俯视一切困难的雄心和气概。由以上分析,得出两句诗文的意思和衍生意义即可。四、17“浮云”在古代诗歌中常用来借代奸佞小人,这里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或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18示例一:虚实结合,“塔”是实写,“闻说”写传闻之景,即站在高塔上能看到旭日东升的灿烂景象,是虚写,虚实结合,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做铺垫。示例二: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千寻”借写峰上的古塔之高,暗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示例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千

24、寻”正面写峰高、塔高,“鸡鸣”即“见日升”,从侧面衬托出峰高、塔高。(任选一个角度,赏析合理即可)【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词句理解。“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意为: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山中的浮云能够遮住登山人的双眼,“浮云”一般指奸邪小人,此处喻指前进道路上的困难、障碍、挫折;而诗人王安石欲推行新法,遇到阻碍。【18题详解】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题干要求从任意角度赏析,我们可任选一角度赏析。从修辞角度:“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两句,“千寻”二字突出了塔之高,这是夸张的写法,表现了作者立足点之高。这两句巧妙地写出在高塔上看到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为

25、后文议论做铺垫。从表现手法角度:这两句诗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自己登高远望,虚写诗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的情感。从描写角度:“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意思是登上飞来峰顶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鸡鸣时分在这可以看到旭日升起。“千寻”正面写峰高、塔高,在鸡鸣时分登上峰上的塔顶可看到太阳升起,这是运用了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写出了峰之高,塔之高,表现了诗人的立足点之高,暗含着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的展望,奠定全诗感情基调,为后面的抒情议论做铺垫。五、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赏析古诗。D尾联的大意是:但愿从今以后,能不时

26、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此情此景,不亦乐乎。由此可知,这两句表现的是诗人对山村迷人景色、淳朴民风的赞美与向往,没有表现“失意与孤独”;故选D。六、5示例1:A。此句对应了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出了村庄的美丽景色。示例2:B。此句对应诗句“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写出了山村人家的热情好客。示例3:C。此句对应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此联给人们的启发,启发人们困难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6示例:朋友开门一看,又惊又喜,“哎呀,老朋友啊,不让你走,你非要走,怎么样?又回来了吧?快快快,我们继续喝酒。”说罢,朋友一把把我拉进屋里,

27、摆上那并不清澈的酒,准备了丰盛的鸡肉和猪肉,热情地招待了我。我们推杯换盏,喝酒聊天,不亦乐乎。【解析】【5题详解】本题考查古诗词句的理解和拓展应用。本次题目要求从三则关于山西村旅游的广告词中选择最喜欢的一则,并结合游山西村一诗的原文进行理由阐述。这既考验了学生对游山西村一诗内容的理解,也考察了他们对广告词创作技巧及表达效果的鉴赏能力。示例:A美丽山村欢迎您。理由:这则广告词直接简洁,突出了山西村作为一个“美丽山村”的形象,符合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所描绘的宁静而美丽的乡村风光。通过“欢迎您”三字,直接传达了对游客的热烈欢迎,符合乡村旅游的宣传定位。然而,这则广告词较为常见,缺乏独特的创意和深度。B一

28、坛酒,一盘鸡,一群热情人。理由:这则广告词巧妙地运用了游山西村中的“丰年留客足鸡豚”一句,通过具象化的元素“一坛酒,一盘鸡”生动地展现了山西村人民的热情好客和招待丰盛,使得广告词既有诗意,又充满了生活气息。同时,“一群热情人”更是直接点明了山西村人的热情与真诚,能够很好地吸引游客的注意。C人生没有绝境,生活须有闲情。理由:这则广告词深刻地引用了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哲理,将诗句中的意境与人生哲理相结合,既传达了山西村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也赋予了广告词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人生没有绝境”传达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鼓励人们在面对困境时保持乐观和坚韧;而“生活须有闲情”则

29、表达了对悠闲生活的向往,与诗中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相呼应。这则广告词既富有哲理,又充满了诗意,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深思,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吸引力。【6题详解】本题考查诗歌的拓展和应用。本题要求描述诗人“夜叩门”之后的情景。这需要对诗句“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有深入的理解,并能够结合诗句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想象并描绘出诗人夜叩门后可能发生的一系列情景。在描述时,应注意情景的连贯性、合理性,以及情感的表达。示例:趁着月色,我叩开了朋友家的门。门开后,一阵熟悉的笑声迎面而来,友人热情地迎接我。我们围坐在火炉旁,茶香袅袅,笑语盈盈。窗外,月光洒满庭院,银装素裹,一片宁静祥和。我们谈诗论道,畅

30、谈人生,仿佛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夜深了,友人留我住宿,我躺在柔软的床上,心中满是温暖与满足。这一夜,月色、友情、闲谈,都将成为我难忘的回忆。七、7“卧闻新雁落寒汀”写诗人闲泊水村的荒凉、寂寥景象,“寒”既点出天气的寒冷,也暗示诗人心境的悲凉。8相同点:都抒发了诗人的爱国之情以及对当权者昏庸的不满。不同点:泊秦淮中诗人借“后庭花”的典故,讽刺那些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达了对他们的愤慨与对国家的忧虑;夜泊水村中“无再青”饱含陆游对青春难在、壮志难酬的伤感与悲愤,“新雁落寒汀”中有闲居山野的落寞与悲愁。【解析】【7题详解】考查词句赏析。“卧闻新雁落寒汀”意为:卧闻寒州上新雁到来的叫声。尾联写眼前自己

31、闲泊水村的寂寥景象。“寒”是寒冷的意思,表现了此时天气的寒冷。联系写作背景可知,陆游处江湖之远,眼看着干戈寥落了,铁马逝去了,战鼓静灭了,大宋江山是任人宰割了,他的心怎不会如刀割一般的苦痛!诗作所看到的是荒寒的汀州上寻寻觅觅的新雁,哪里有可以安栖的居所!这怎不教人潸然落泪呢?所以“寒”字还暗示了诗人此时内心的悲凉。【8题详解】考查比较阅读。句意:卖唱歌女不知道什么是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犹唱”二字上溯历史,说明沉缅酒色的挥霍者古已有之;下照现实,揭示了当今的达官贵人像陈后主一样,如此下去,也将亡国。这两句诗抒发了对国家和人民深切的担忧之情,也隐含着对统治者的批判之意。句意:

32、我虽有万死不辞的报国之志,却无奈双鬓斑白不能再转青。“一身报国有万死”,尽管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尽管生命是短暂的,但是为了拯救国难,“我”却甘愿死一万次。“一”与“万”的强烈的对比,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拳拳爱国心与殷殷报国情。“双鬓向人无再青”,这一句是说,岁月不饶人,满鬓飞霜,无法重获青黑之色,抒发了对华年空掷、青春难再的感伤与悲愤。即便我抱定了“为国牺牲敢惜身”的志向,可是又谁能了解我的苦心我的喟叹呢?抒发了对统治者无意收复中原的不满。所以两者相同点都抒发了诗人的爱国之情以及对统治者的批判之意。两者的不同点是前者运用“后庭花”的典故,表达了诗人的振聋发聩的警示,抒发了对国家和人民深切的担忧之

33、情。后者“无再青”,这一句是说,岁月不饶人,满鬓飞霜,无法重获青黑之色,抒发了对华年空掷、青春难再的感伤与悲愤。八、D【解析】本题考查诗歌鉴赏。D“皆以雄丽景象来抒发乐观豁达的情感”有误,己亥杂诗中“白日斜”是说作者带着离愁南归,愁绪郁积在胸中。诗人用“白日斜”烘托离愁,感慨离别的忧伤。秋心一诗尾联的“斗大明星”“长天一月”择取星月为对照,照应前文君子畸零之意,同时大发不平之鸣,以雄丽的景象来结束抑郁的情感,从而凝成沉烈遒劲的特殊美感;故选D。九、7神奇秀丽巍峨高大8本诗表现出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登飞来峰表现出了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以及大无畏的精神

34、。【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诗句赏析。诗的颔联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意思是:大自然在这里聚集了所有了神奇秀丽,高耸险峻的泰山山南山北判若黄昏和清晨。“钟”是积聚、汇聚之意,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割”的意思是截断,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两句诗突出了泰山神奇秀丽、高峻巍峨、遮天蔽日的形象,是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赞美之情。【8题详解】本题考查诗歌情感哲理。古诗有的以情取胜,有的以理取胜,扣住要点来赏析即可。“会当”意思是“终当,终要”;“凌”意思是“登上”;“绝顶”即最高的山峰;“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

35、以为小,认为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意思是:终要登上泰山那最高峰,俯瞰在泰山面前显得渺小的群山。通过登临泰山绝顶,表现出诗人乐观自信,俯视一切困难的雄心和气概。登飞来峰写于诗人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途经杭州时。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心怀壮志。“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意思是: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不畏”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诗人登高抒怀,表达了积极进取、昂扬向上、勇于攀登的乐观精神,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十、12 C 13“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

36、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诗歌理解辨析能力。C依据诗歌内容可知,此诗抒发了诗人客居洛阳夜闻笛声而引起的思乡之情,并不是表现吹笛人技艺的高超。故选C。【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能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意思是:这是从谁家飘出的悠扬笛声呢?它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依据句意可知,“满”是充满的意思。这是采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侧面写出笛声在宁静的夜晚听起来格外清晰的情景,烘托了身在异乡的诗人对家乡和亲人思念以及孤独寂寞的心情。十一、19示例:宁静、欢悦、喜悦热情好客、盛情款待20示例:我认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最合适。因为这句话既写景,

37、又蕴含哲理:当人生陷入某种困境的时候,如果能锲而不舍,继续前进,往往会豁然开朗,发现一片新天地。【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古诗内容。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的意思是: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与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这里描写丰收年景,农民热情好客的淳厚品行,渲染出了丰收之年农村的宁静和欢悦的气象,体现出了农民的喜悦之情。足鸡豚,意思是鸡豚足。这里是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体现了农家人的热情好客、盛情款待。【20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古诗内容和拓展运用能力。我认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最合适

3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是: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这里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朋友身处困境正如作者此时的状态,将这一联拿来劝慰朋友,意在希望朋友不要为眼前的困境所烦恼,只要不放弃,坚持不懈,一定会走出困境,迎来新的转机。十二、14花瓣飘落、柳絮飘飞、春风将尽、子规啼叫15本诗诗人通过写落花表达了惜春之情(或:春天逐渐离去的感伤)。龚自珍的诗,以落花自喻,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命运的心志(或: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

39、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诗歌大意:芬芳的花朵在三月开始凋落了,暮春的愁绪恐怕只有落花才知道吧。春风将尽,白色的柳絮随着春风飘飞;夕阳独木,只有杜鹃鸟的苦啼。标题“暮春”指春季的末尾阶段,据此可知,诗中花瓣飘零、柳絮纷飞、春风将尽和杜鹃啼叫均能体现出春之“暮”。【1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比阅读。“春愁惟有落花知”意为:暮春的愁绪恐怕只有落花才知道吧。作者借落花表达对春光易逝的感慨和无奈之情;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意为:我辞官归乡,犹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诗人借落花表明自己虽辞官归乡但仍心系

40、国家命运的满腔热忱。十三、11 D 12看到万物景象萧条疏落的忧国伤时之感;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愤懑(济世无术的无奈)漂泊异乡的孤独愁苦;思归不得的悲伤。【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D尾联意思是:岷峨故乡相距万里,临老能否归去?“岷峨家万里”,表现了诗人离家万里,漂泊异乡的孤苦,“投老得归无”,流露出诗人思归不得归的感伤;本项对尾联的分析有误;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作者情感。首联“八月渡长湖,萧条万象疏”意思是:八月里船过鄱阳,万物景象萧条疏落。颔联“秋风片帆急,暮霭一山孤”意思是:劲急的秋风下,单舟扬帆急驶,淡淡的暮气中,孤山独峙。联系注释“此时苏轼被贬惠州,途经鄱阳湖边

41、的南康”可知,作者被贬途径南康眼前一派萧条衰秋之景,秋风劲吹,片帆急渡,暮霭弥漫,孤山静立,景与情融,表现了作者看到万物景象萧条疏落的忧国伤时之感;颔联“许国心犹在,康时术已虚”意思是:报国之心还在,救时之策成空。作者一心想报效祖国,但是自己的“救时之策”难以实现,表现了作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愤懑(济世无术的无奈);尾联“岷峨家万里,投老得归无”意思是:岷峨故乡相距万里,临老能否归去?“岷峨家万里”,表现了诗人离家万里,漂泊异乡的孤苦,“投老得归无”,流露出诗人思归不得归的感伤。十四、对比借裴度大兴园林、私盖园林损害百姓利益之事,揭露中唐富者兼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的社会现实,讽刺权贵骄奢淫

42、逸的本性。正“便”“催”(任选2个字)对世间不公的愤慨,对美的呼唤,惜春怜花之情(任选一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诗文内容理解与鉴赏。处:甲诗“破却千家作一池”意思是:毁坏无数人家的居住地只为了修建一个花池。“千家”体现毁坏地方之多,联系注释“兴化寺园亭:唐文宗时,权臣裴度任中书令,大兴土木盖私人园林,修成这座有水池亭阁的憩园”,所修建的“一池”是有水池亭阁的憩园,是私人园林;“千家”与“一池”形成鲜明对比。处:联系同学乙所说“不载桃李种蔷薇,园林中的蔷薇是华而不实的东西,秋风起,没有为人民带来果腹的食物,只留下满庭荆棘”,联系注释“兴化寺园亭:唐文宗时,权臣裴度任中书令,大兴土木盖私人园林,修

43、成这座有水池亭阁的憩园”可知,裴度大兴园林、私盖园林损害的是百姓利益,满足的是自己的利益;富有的人能够兼地“千家”,赏华而不实的“一池”,也暗示穷苦的百姓没有居住之地,没有果腹的食物,这些能够解决温饱的实际需要,讽刺权贵骄奢淫逸的本性;揭露中唐富者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的社会现实。处:“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催”意思是:连理枝头艳丽的鲜花正在盛开,但风雨嫉妒鲜花的美丽,时时刻刻想要催促鲜花凋谢。“正”,正在;“便”,于是;“催”,催促。花朵开放之时,风雨因“妒”,想要摧毁,使花朵凋零,这几个词凸显花朵开放时间短,所处环境恶劣。处:“愿教青帝常为主,莫遣纷纷点翠苔”意思是:我真想让掌管春天的

44、神长久做主,不让娇嫩可爱的鲜花落到碧绿的青苔上。联系同学乙所说的“当横风狂雨满怀妒意向弱花袭来时,它们在作者眼中便成为世间暴虐力量的化身,而娇嫩鲜活的花则成了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可知,花朵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作者不希望花朵凋零,表现了对美的呼唤,惜春怜花;花朵被风雨所侵袭凋落,表现了作者对世间不公的愤慨。十五、童学种瓜天真烂漫(热爱劳动)【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内容和人物特点,根据三四句“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可知,其意思是:小孩子虽然不会耕 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

45、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这两句展现了童学种瓜的情景,表现农村儿童的天真烂漫、热爱劳动、淳朴可爱的特点。十六、C【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辨析。C有误,甲诗颔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意思是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象全都汇聚其中,山南山北阴阳分界,晨昏迥然不同。虚实结合,突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乙诗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意思是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为实写;故选C。十七、11 B 12“莫笑”二字道出了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足”字是足够、充足的意思,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尽其所有的盛情。这一联呈现了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13内容上:都写农村秀丽自然的风光,以及淳朴的民风民俗,是淳朴自然的田园诗。情感上:表现诗人心情的愉悦和轻松,对这种简单纯朴生活环境的向往。【解析】【11题详解】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辨析。A甲诗颈联写乡俗民事,作者从村民的服饰、言行和习俗的描写中,表现了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不是“宣扬迷信、拜神求佛保佑的陋习”,作者并没有“含蓄地表达批判之意”,只有赞美之情,所以A项错误;B甲诗的颔联的意思是:山重峦叠嶂,水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七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