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2024届高三三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56533 上传时间:2024-05-1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合肥市2024届高三三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安徽省合肥市2024届高三三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安徽省合肥市2024届高三三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安徽省合肥市2024届高三三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安徽省合肥市2024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聘娶婚是我国传统的婚姻制度,萌芽于商代,创立于西周初年,成熟则在春秋末战国以后。自汉平帝元始三年诏令天下婚嫁须行纳聘之礼后,婚姻六礼便成为传统社会法定的婚姻制度,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近现代以来,移风易俗,繁文缛礼简化不少,但聘娶婚标志性的心式纳征和亲迎却久盛不衰,并一直影响着当代的婚俗礼仪。聘娶婚由六礼组成,分别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纳采是男方派人向女方家求亲;问名是女家同意后,把女儿的名字和生辰八字告诉男方媒人;纳吉是男方将两人生辰八字占卜得了吉兆

2、,双方互通婚书;纳征是男方向女方赠送一定的聘礼;请期是男方派媒人到女方家商定结婚日期;亲迎是新郎在傧相陪同下到女方家迎新娘回家成亲。在传统社会,男女双方必须经过这六道程序才能结成夫妻,否则就是礼不备。婚姻六礼中对传统文化影响最大的就是纳征之礼。虽然纳征之礼只是六礼中的一道程序,但却是决定婚姻是否达成的关键。唐律疏议即曰:“婚礼以聘财为信,虽无许婚之书,但受聘财亦是。”只要行了纳征之礼,婚姻就算敲定,无论是男方还是女方都不能悔婚。若男方悔婚,则不能索回彩礼;若女方悔婚,则必须退回彩礼。 先秦的纳征礼体现的不是金钱的意义,而是男方对联姻的态度,即郑重诚信与承诺。礼记郊特牲就讲道:“夫昏礼,万世之始

3、也,取于异姓,所以附远厚别也。币必诚,辞无不腆,告之以直信。”正因为如此,议婚过程根本不谈钱,纳采、问名、纳吉和请期均以雁为贽。在先秦,人与人相见要带礼物,称“执贽”。议婚执雁体现了古人“不以贽,不敢见”和“自卑而尊人”的原则。秦汉以后,古礼渐行渐远。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财富的增加,上层贵族的生活日渐奢侈,婚礼也开始铺张起来。汉惠帝刘盈纳后,除纳采、雁、璧、乘马束帛外,又以黄金两万斤、马十二匹作聘礼。上行下效,民间聘礼也以钱财为重,无钱财则不能娶妻,汉相陈平未发达时便是借钱娶妻的。唐代财婚盛行,南北朝时代旧士族之家很受市场欢迎,“新官之辈,丰财之家,慕其祖宗,竞结婚媾,多纳货贿,有如贩鬻”。李唐王

4、室试图用礼法规范婚姻,天子聘后用玄纁、六马、谷珪,官员纳征用币,并按品级递减,却收效甚微。两汉以后的论财为婚不但使纳征之礼偏离了本意,也使聘娶婚沾上了买卖婚色彩。亲迎是六礼的最后一项,也是最热闹的一项。迎亲那日,新郎将新娘接回家举行婚礼。先秦的婚礼很简单,只有共牢与合卺,象征着夫妻二人结为一体,从此荣辱共享。故礼记昏义曰:“共牢而食,合卺而酳。所以合体,同尊卑,以亲之也。”因为“婚礼不贺”,既不设酒宴,也无闹洞房之说。第二天一早,新娘妇拜见公婆之后便正式成为夫家的一员。秦汉时结婚,众人前往夫家祝贺,后者则设宴招待,宾客“饮酒欢笑,言行无忌,如近世之闹新房之所为者”。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经过民族大

5、融合,婚礼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较大变化。虽然六礼程序未变,但迎亲和拜堂仪式却繁复多样。封氏闻见记记载:“近代婚家,有障车、下婿、却扇及观花烛之事,及有卜地安帐,拜堂之礼,上自皇室,下至庶民,莫不皆然。”障车之俗出现于南北朝,流行在隋唐。古礼新郎亲迎,新妇登车后,新郎需驾车原地转三匝,谓之“御轮”。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新郎则骑马绕婚车三匝。婚车即将出发,女方家人拦车以示不舍之情;为赶吉时,男方就得掏银子,这就是障车。至唐代,障车成为迎亲礼仪中的一个小高峰,场面非常热闹。但在某些地区,城市恶少、乡里无赖借障车之俗勒索钱财,为了不耽误吉时,婚家往往任其敲诈。 下婿与催妆都出现于北朝。游牧民族有“拦门”习

6、俗,新郎迎亲被拦在门外,女方家人调侃新郎,增添喜庆色彩。南北朝时期,上层社会妇女悍妒之风盛行,“拦门”习俗被发扬光大,迎亲的新郎大都会受到女方亲属的戏弄,甚至杖打,连皇帝也不能免俗。唐代下婿还闹出了人命。据酉阳杂俎记载,一新郎官迎亲,被女方亲属关于箱柜中,众人笑闹,一时忘记,结果新郎被憋死了。拦门刁难之外,新娘还借口梳妆未完而迟迟不出,男方为赶吉时,则要大声催促,唐代改念催妆诗。纵观古代的婚姻,纳征本是诚信的象征,代表着男方对婚姻的承诺与责任,婚礼仪式也象征着夫妻一体、荣辱与共。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财富的增加,上层贵族率先打破礼仪制度,以厚给聘礼的方式彰显财富和权威,引起了社会大众的攀比,结婚

7、开始论财,聘礼水涨船高且愈演愈烈,遂使聘礼带有了买卖婚的色彩。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民族大融合,又使传统结婚仪式变得热闹喜庆,花费也随之增加,但夫妻好合始终是婚礼仪式的核心,表达了人们对婚姻生活的期盼与祝福。(焦杰古代婚俗礼仪漫谈)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传统社会,男女双方必须礼节齐备,经过六礼才能结成夫妻,其中纳征是关键的环节。B先秦时夫妻共食一份肉食,共饮交杯酒就算完成婚礼仪式,但第二天女方定会去男方家祝贺。C唐时,女儿嫁人上车出发,家人拦车表示不舍时,恶少与无赖会趁机敲诈男方,勒索钱财。D南北朝时期,游牧民族的“拦门”习俗尤为盛行,新郎常会受到女方亲属的

8、戏弄和杖打。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主体部分采用并列式结构,阐述纳征之礼和亲迎之礼,二者论述的顺序可以互换。B文章选取聘娶婚的六礼作为论述对象,详细阐述六礼的流变及对当代婚俗的深远影响。C文章末段与首段呼应,强调无论纳征礼如何攀比成风,夫妻好合始终是婚礼仪式的核心。D文章在情感态度上表现出倾向性,在秦汉前后两个时期,更偏向秦汉前郑重诚信与承诺的纳征礼。 3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文章第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A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诗经女曰鸡鸣)B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设嫁娶,以俪皮为礼。(通鉴外纪)C唐天祐中,南平王钟传女适江夏杜洪子

9、,时及昏暝,令人走乞障车文於汤贫,贫命小吏四人,各执纸笔,倚马而成。(明张萱疑耀卷三)D婚礼者,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礼记昏义)4下列诗文不是描述聘娶婚六礼的一项是(3分)()A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诗经氓)B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汉司马迁鸿门宴)C双杯行酒六亲喜,我家新妇宜拜堂。(唐王建失钗怨)D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孔雀东南飞)5文章是如何论述婚姻六礼中的纳征之礼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三嘎养牛申平三嘎和媳妇儿去外地打工十几年,有了点积蓄。那一年,他们决定回家过安稳

10、日子。但是,三嘎闲不住,他想养牛。正好三嘎的本家老叔是村里的养牛大户,三嘎便登门求教。老叔听说三嘎也要养牛,脸上的肌肉抖了一下,说:“你要是听我的,就再考虑考虑,不要轻易养牛!我养牛五年了,虽然挣了一点钱,但是太难了。”三嘎感到很惊讶,说:“老叔,此话怎讲?” 老叔叹了一口气,说:“大侄子,你是有所不知呀!这养牛的讲究可真是太多了,主要一条,就是投入太大!往里投的钱,经常连个水花都看不见。”他见三嘎还不明白,就带他走进自己的牛圈。三嘎一看,吓了一跳,眼前的牛圈,竟是由钢;架和石棉瓦组建起来的大棚,大棚里面堆着小山般的草,还有成垛的饲料、铡草机、粉碎机、拌料机各种设备一应俱全。三嘎啥也没说就走了

11、。他回去想了几天,决定还是要养牛。不过他没有建大棚,只是在空地上围起了栅栏,这就是牛圈了;粉碎机、拌料机等设备他也没买,他只买了一台铡草机,还有牛槽、钢叉等必用的东西;那五花八门的饲料他也没买,只用玉米面代替;接着他又走村串户,逢人就讲他养牛的事,最终把人家扔在田里和院里的玉米秸,一分钱不花地拉了回来,堆成一座小山,又花了几千块钱买了一些草捆,然后就去买牛了。三嘎没在当地买牛。他跑到草原上,东问一家,西问一家,反复比较,不断砍价,最后买回了10头怀犊的母牛和20头不到一岁的母牛条子。牛场就这样开业了。老叔听说了,跑过来“视察”,说:“你这牛倒是买得挺实惠,不过你这牛圈太简陋了,哪像个养牛的?”

12、三嘎说:“养个牛,整那么多讲究干啥!关键要看牛养得好不好,能不能挣到钱。”老叔说:“你不听人劝,肯定要吃亏。”说完撇着嘴走了。养牛的确有许多讲究,比如怎样喂牛就有诀窍。起初,三嘎也像老叔那样,把草和料拌在一起喂,但是慢慢就发现这样不行。原因是牛挑料吃,把不喜欢吃的草拱到一边去,搞得槽上槽下全是草,造成浪费。于是,他就试着先添草,后上料,这样草和料都吃得精光。他把这个办法告诉了老叔,老叔一试不错,说:“三嘎,你挺能研究啊!”转年春天,老叔又到三嘎的牛圈来察看,大惊小怪地说:“哎呀三嘎,你看这牛一个个都瘦成啥了,闹不好会出毛病的呀!”三嘎说:“我看过书了,牛只要有七八成膘,就不会出毛病。” 老叔说

13、:“养牛难道能以不出毛病为标准吗?走,你去我那里看看,让你开开眼!”三嘎跟着老叔来到他的牛棚,看见他的牛果然一个个膘肥体壮。老叔很神秘地说:“告诉你吧,现在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我每天都要给牛喂鸡蛋,还要往草里拌猪油”三嘎一听吓了一跳,“哎呀老叔,你这是养牛呢还是养猪呢,牛是吃草的玩意,怎么能吃这些东西呢!”老叔说:“怎么不能吃,上膘才是硬道理。我可不像你,让牛跟着遭罪。对了,我这里还有不少料,你拿去喂你的牛吧,等你有了钱再还我。”三嘎说:“老叔,我知道你养牛为啥没赚到钱了。”说完,摇着头走了。转眼到了夏天,牛该出场了。三嘎把牛群赶到了附近的草原上,把牛交给专门为人代牧的牛倌儿。三嘎那些牛见了青

14、草,尬着蹶子往前冲,拼命吃草,一天就长两三斤肉;老叔的牛也来了,因为有膘,一个个慢慢腾腾的,一天还长不了一斤肉。到这工夫,老叔似乎才有点明白,他说:“三嘎,我怎么还不如你一个新手呢!”这年秋天,三嘎去接牛群的时候,他的牛已经从30头变成了40头。又过了几个月,他把新生的小牛犊卖了。三嘎算了一下,除去投入,有一半是纯利。老叔那边也卖了几十头牛,但是去年这本钱那本钱的投入不少,还是没赚到多少钱。第二年,又到了牛群出场的时候。三嘎说:“今年咱们往远处送送吧。远处草好。”老叔说:“近处照顾方便”于是就赶着牛走了。三嘎却雇了汽车,把牛运去很远的霍林河牧场。在空闲的日子里,三嘎开始玩起了抖音,谈论养牛怎样

15、赚到钱的事情。没想到粉丝噌噌往上涨,他每天不更新都不行。他不仅加紧学习,还借鉴别人养牛的成功经验,抖音号越做越专业,养牛知识也越来越丰富。这时候老叔又来找他:“三嘎啊,你养牛就养牛呗,还上抖音抖擞个啥劲呀?”三嘎说:“老叔,我这是把自己学习到的科学养牛知识,还有养牛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分享给大家,让大家养牛也都赚钱。”老叔听了这话儿,心里热乎乎的,没想到三嘎这小子,自己赚了钱,还想让大家也都赚钱。 没过多久,又发生一件事。这一带突然大旱,附近的草原草少牛多,一时间好多养牛户都慌了手脚,纷纷低价卖牛。三嘎却稳坐钓鱼台,每天依然做抖音。因为霍林河那边雨水好,草场当然就好。这时,他的牛群已经发展到60多

16、头了。老叔感慨地说:“三嘎呀,老叔算是服了你了。”三嘎又做了一期抖音,话题是“怎样做个现代养牛人”。村里的养牛业火了,成了远近闻名的养牛基地。养牛户们都说:“多亏咱们这儿出了个现代养牛人。”(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嘎夫妇在外务工挣的钱,是三嘎养牛的主要资本,老叔向他感叹养牛太难,就是怕他抢了自己的生意。B“老叔听说了,跑过来视察”中,“视察”处的引号表示否定,意思是老叔不是来查看情况的,只是来看笑话的。C“尥着蹶子往前冲”一句中,“尥”“冲”二字写出了三嘎养的牛生机勃勃,反衬出三嘎专业养牛人的形象。D三嘎养牛知识不再局限于平日积累,而是与时俱进,利用抖

17、音平台不断分享、学习、借鉴养牛经验,越来越专业。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了三嘎养牛的经历,语言自然朴实,符合人物农村养牛人的身份,富有现代乡土气息。B小说标题交代了主要情节,结尾处养牛户一语中的,升华小说运用科学知识和技术发展现代化农业的主旨。C小说运用大量的人物对话和心理描写来展开并推动情节发展,叙述节奏张弛有度,情节集中完整,引人入胜。 D小说运用第三人称叙述故事,便于呈现事件全貌,同时用老叔这个次要人物,来衬托主人公三嘎的形象。8从三嘎养牛场开业开始,老叔对三嘎的心理逐步发生了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分)9老叔养了五年牛都没怎

18、么赚到钱,而三嘎头年养牛就获利颇多,其原因是什么?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凡敌始有谋,我从而攻之,使彼计衰而屈服。法曰:“上兵伐谋。”春秋时,晋平公欲伐齐,使范昭往观齐国之政。齐景公觞之。酒酣,范昭请君之樽酌。公曰:“寡人之樽进客。”范昭已饮,晏子撤樽,更为酌。范昭佯醉,不悦而起舞,谓太师曰:“能为我奏成周之乐乎?吾为舞之。”太师曰:“瞑臣不习。”范昭出。景公曰:“晋,大国也。来观吾政,今子怒大国之使者,将奈何?”晏子曰:“范昭非陋于礼者,且欲惭吾国,臣故不从也。”太师曰:“夫成周之

19、乐,天子之乐也,惟人主舞之。今范昭人臣,而欲舞天子之乐,臣故不为也。”范昭归报晋平公曰:“齐未可伐,臣欲辱其君,晏子知之;臣欲犯其礼,太师识之。”仲尼闻之曰:“不越樽俎之间,而折冲千里之外,晏子之谓也。”(节选自百战奇略)材料二:(秦攻韩。)冯亭守三十日,阴使人请赵王曰:“韩不能守上党,且以与秦,其民皆不欲为秦而愿为赵。今有城市之邑十七,愿拜内之与王,唯王才之。”赵王喜,召平阳君而告之曰:“韩不能守专业命题精准定位高度创新品质卓越上党,且以与秦,其吏民不欲为秦而皆愿为赵。今冯亭令使者以与寡人,何如?”赵豹对曰:“臣闻圣人甚祸无故之利。”王曰:“人怀吾义,何谓无故乎?”对曰秦蚕食韩氏之地中绝不令

20、相通故自以为坐受上党也。且夫韩之所以内赵者,欲嫁其祸也。秦被其劳而赵受其利,虽强大不能得之于小弱,而小弱顾能得之强大乎?今王取之,可谓有故乎?且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王自图之。王大怒曰:“夫用百万之众,攻战逾年历岁,未见一城也。今不用兵而得城十七,何故不为?”赵豹出。王使赵胜往受地。赵胜至。韩告秦曰:“赵起兵取上党。”秦王怒,令公孙起、王以兵遇赵于长平。(节选自战国策赵策)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对曰A秦蚕B食韩氏之地C中绝D不令E相通F故自以为G坐受H

21、上党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伐,攻打,与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斯亦伐根以求木茂”中的“伐”意思不同。B陋,知识浅薄,与苏轼石钟山记“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中的“陋”意思相同。C阴,暗中,与班固苏武传“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中的“阴”意思相同。D被,遭受,与蒲松龄促织中“闻妻言,如被冰雪”的“被”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晋国想要攻打齐国,派遣范昭出使齐国侦查情况。齐国设宴款待他,但晏子和国师对他的故意刁难坚决予以拒绝。B冯亭派人对赵王说,韩民仰慕他的德义,不愿做秦民而愿意做赵民,所以韩国希望把上党

22、等十七座城邑送给赵国。C赵豹认为,弱小的赵国无缘无故从强大的秦国手中得到如此大的利益,是不可能的,赵王不能接受韩国所赠城池。 D赵王在自我认识不清又利令智昏的情况下,派赵胜前去上党接受城邑,韩国将之告知秦三,秦王发怒,秦赵两国在长平兵刃相见。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不越樽俎之间,而折冲千里之外,晏子之谓也。(2)且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14面对强敌意欲入侵,齐国和韩国都用计谋战胜敌人。请简要说明他们是如何做到的。(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北望感怀陆游荣河温洛帝王州,七十年来

23、禾黍秋。大事竟为朋党误,遗民空叹岁月道。乾坤恨入新丰酒,霜露寒侵季子裘。食粟本同天下责,孤臣敢独废深忧。【注】本诗作于庆元五年(1199)冬诗人居于山阴之时。季子裘:指战国时苏秦(字季子)入秦求仕,资用耗尽而归之事,后以“季子裘”谓旅途或客居中处境困顿。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身在山阴,心在故国,喝酒解闷,北望感怀,写下此诗。B颈联对句化用季子无裘受霜露侵袭之典,形容诗人处境困顿。 C诗歌尾联以激切的议论作结,体现儒家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D全诗语言沉郁顿挫,以隐晦的表达方式传达诗人的政治见解。1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三)

24、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苏轼赤壁赋中,“_,_”两句将人比喻成虫蝣和大海里的一粒米,来突出生命的渺小。(2)王维山居秋暝中“_,_”两句描绘了一幅和夜雨后,月照松间,石上有清泉潺潺流过的安宁静谧的画面。(3)古人喜欢以“芙蓉”入诗,通过这富有美感的意象来传达诗情,如“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只见云气氤氲来,飞升于文殊院、清凉台,飘拂过东海门、西海门,弥漫于北海宾馆、白鹅岭。如此之漂泊无定,若许之变化多端。毫秒之间,景物不同;同一地点,A:一忽儿阳光普照,一

25、忽儿雨脚奔驰,却永有云雾,飘去浮来,整个的公园,藏在其中。几枝松,几个观松人,溶出溶入,一幅幅,有似古山水,笔意简洁。而大风呼啸,摇撼松树,如龙如凤,显出它们矫健多姿。它们的根盘入岩缝,和花岗石一般颜色,一般坚贞。它们有风修剪的波浪形的华盖;它们因风展开了似飞翔之翼翅。从峰顶俯视,它们如苔藓,披覆住岩石;从山腰仰视,它们如天女,亭亭而玉立。沿着岩壁折缝,一个个的走将出来,薄纱轻绸,露出的身段翩然起舞。而这舞松之风更把云雾吹得千姿万态,令人B。这云雾或散或聚,群峰则C。刚才还是倾盆雨,迷天雾,而千分之一秒还不到,它们全部停住、散去了。庄严的天都峰上,收起了哈达;俏丽的莲蕊峰顶,揭下了蝉翼似的面纱

26、。阳光一照,丹崖贴金。这时,云海滚滚,如海宁潮来,直拍文殊院宾馆前面的崖岸。朱砂峰被吞没;桃红峰到了波涛底;耕云峰成了一座小岛;鳌鱼峰游泳在雪浪花间。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A_ B_ C_19下列句子中的“将”与文中加点的“将”,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B他做事稳重,你将他没用。C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把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D我说了半天,他还是将信将疑。20下列选项,和文中“华盖”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B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C废池乔木,犹厌言兵。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二)

27、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近日,朱铭强研究团队成功将杜仲胶提取纯度提高到99.0%以上,攻克了杜仲胶高效提取和提纯这一科学难题,并测算出杜仲胶与丁腈橡胶、天然橡胶良好相容的条件值,为我国高端橡胶产业发展带来福音。我国是世界最大的橡胶消费国,但生产橡胶的主要原料三叶橡胶是热带植物,仅能在海南岛和西双版纳等地栽培。而杜仲胶独有的橡胶塑料二重性,使其在功能材料和工程材料领域的应用前景日益凸显。但传统的化学提取法成本高、效率低、纯度差,溶剂还污染环境,生物提胶法也存在着发酵条件不易控制、发酵后的胶体不易提纯等缺陷。为攻克杜仲胶提纯难关,研究团队在朱铭强的带领下

28、,首次提出了利用绿色低共熔溶剂耦合生物法,。这种方法与机械粉碎、碱处理等杜仲胶传统提取方法相比,杜仲胶产率、纯度分别达到91.0%和99.0%以上。 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22请简述第二段文字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转折关系和目的关系的句子,表达准确流畅,不超过75个字。(5分)四、与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被誉为“一部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代史”的福州三坊七巷,是里坊制度活化石;被叹为“四百米古道诗与画”的成都锦里古街,“聚川西旧俗,汇蜀汉遗风”;被称为流动的“清明上河图”的黄

29、山屯溪老街保持着传统的徽州古建筑风格老街,积淀着淳朴厚重的人文,承载着人间烟火的真情,见证着现代文明的时代变迁。走进老街,是聆听历史,是守护记忆,是寻找新的归宿。请你以老街守护人的身份,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演讲稿,在班级“走进老街”主题班会中进行交流。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A(B项,“但第二天女方定会去男方家祝贺”错,根据原文第六段可知,第二天去男方家祝贺是秦汉时期的风俗,先秦时期没有。且原文是“众人”去祝贺,不一定指女方。C项表述以偏概全。根据原文“但在某些地区,城市恶少、乡里无赖借障车之俗勒

30、索钱财,为了不耽误吉时,婚家往往任其敲诈”可知,不是唐朝所有的婚礼都会被恶少和无赖敲诈。D项,“新郎常会受到女方亲属的戏弄和杖打”错,原文是“南北朝时期,上层社会妇女悍妒之风盛行,拦门习俗被发扬光大,迎亲的新郎大都会受到女方亲属的戏弄,甚至杖打”,意思是说绝大部分新郎会受到戏弄,但杖打不是常常遭受的。)2D(A项,“二者论述的顺序可以互换”错,二者顺序不可互换,首先纳征之礼在亲迎之礼前面,且纳征之礼是决定婚姻达成的关键,因此必须放在前面进行论述。B项,“详细阐述六礼的流变及对当代婚俗的深远影响”错,文章虽有阐述六礼对当代婚俗的深远影响,但“详细”谈不上。C项,“文章末段与首段呼应”错误,文章首

31、尾并不呼应。首段写聘娶婚的流变及影响当代的婚俗礼仪。末段再次强调纳征礼的本义,指出即使其逐步形成攀比之风,但夫妻好合始终是婚礼仪式的核心。)3C(C项,描述了唐代婚礼中的障车和催妆习俗,可以证明第六段中,南北朝至隋唐时期,迎亲仪式繁复多样的观点。A项,强调夫妻生活和谐美满。B项,指出男女嫁娶产生的时间和以成对的鹿皮为聘礼。D项,强调君子重视婚姻的原因。A、B、D三项和文章第六段观点无关。)4B(A项描述的是纳吉和亲迎;B项,亲家之间,女方之父叫“婚”,男方之父叫“姻”,没有描述聘娶婚六礼;C项描述的是亲迎;D项描述的是请期。故选B项。)5首先引用唐律疏议中的话来证明纳征之礼是决定婚姻是否达成的

32、关键。然后引用礼记郊特牲中的话来证明先秦时期纳征之礼的意义,即体现男方对联姻的郑重、诚信和承诺。最后列举汉惠帝刘盈、汉相陈平以及唐王朝的纳征之礼等例子,证明随着经济和财富的增加,纳征之礼沾上买卖婚色彩。(每点2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6D(A项,“就是怕他抢了自己的生意”错,原文没有内容表现老叔怕三嘎抢了他的生意。B项,对“视察”处的引号的理解过于绝对,有看笑话的成分在,但也不完全是看笑话,从后文老叔说,“你不听人劝,肯定要吃亏”来看,也有关心的意思。C项,“反衬”错,应该是正衬。) 7C(“小说运用大量的人物对话和心理描写来展开并推动情节发展”错,文章没有大量运用心理描写

33、。)8三嘎养牛场开业,老叔看到三嘎的牛圈和牛时,坚信三嘎肯定会亏钱。三嘎将自己喂牛的新诀窍告诉老叔时,老叔赞赏了三嘎的研究精神。看到草原上自己的牛不如三嘎的牛那么能吃草长肉,有点理解三嘎的做法,但仍不太服气。听三嘎说他玩抖音是为了带领大家赚钱,感到温暖和惊叹。看到三嘎躲过旱灾,牛群壮大,彻底服气了。(每点1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9善于控制成本。老叔养牛,牛圈讲究,饲料精致充足,设备齐全;三嘎养牛,牛圈简陋,只用玉米面和别人不要的玉米秸秆,设备只添必需设备,牛也是经过多次比较、砍价后买来的。善于观察研究。三嘎按照老叔的方法喂草,发现牛挑料吃,造成浪费,就改变喂食方式,解决浪

34、费问题。善于学习,科学养牛。老叔养牛像养猪,将牛养得膘肥体壮,出场后长肉慢;三嘎通过看书学习,只将牛喂个七八成膘,出场后,牛吃草快,疯长肉。(每点2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10ACF(原句标点为:对曰:秦蚕食韩氏之地,中绝不令相通,故自以为坐受上党也。)11D(A项,“斯亦伐根以求木茂”中的“伐”是砍伐的意思。D项,“闻妻言,如被冰雪”的“被”是覆盖的意思。)12B(“冯亭派人对赵王说,韩民仰慕他的德义,不愿做秦民而愿意做赵民”错,韩民仰慕赵王的德义,是赵王自己认为的,不是冯亭派人对赵王说的。)13(1)不超出宴席之间,便折服了千里之外的敌人,说的正是晏子啊。(“樽俎”“折

35、冲”各1分,宾语前置1分,句意1分)(2)况且秦国用牛耕田,用水道通运粮食,它的敢死之士都得到了上等的土地,法令严格而政令贯彻,不能和它交锋。(“田”“上地”“政行”各1分,句意1分)14齐国的晏子命人撤去齐景公给范昭喝酒的酒杯,为其换上新的酒杯并斟满酒;齐国的太师拒绝为范昭演奏成周之乐,使范昭认识到齐国的尊严不可侮辱,礼制不可侵犯,从而使晋国放弃进攻计划。韩国的冯亭利用赵王的贪心,将上党送给赵国,将秦军的矛头引向赵国,成功逃脱秦国的进攻。(第点2分,第点1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材料一:大凡敌人开始制定作战计划时,我方就应立即设法攻击它,使敌人的计划落空

36、而屈服于我。兵法说:“用兵的上策,是以谋略战胜敌人。”春秋时期,晋平公打算进攻齐国,便派大夫范昭前去齐国侦察情况。齐景公设宴招待他。饮酒酣畅之时,范昭请求用齐景公的酒杯喝酒。齐景公说:“寡人的酒杯是专为贵客准备的。”范昭喝干酒后,晏子便命人撤去齐景公的酒杯,换上另一个杯子斟上酒,再递给范昭。范昭假装酒醉,不高兴地起舞,对齐国太师说:“能为我演奏成周天子享用的乐曲吗?我将为之跳舞。”太师回答说:“下臣不擅长演奏这种乐曲。”范昭离开齐国后,齐景公对晏子说:“晋国是个大国,派人来侦察我们的情况,现在你触怒了晋国使者,(一旦晋国发兵侵犯齐国),那该怎么办?”晏子回答说:“范昭并不是不懂礼节的人,他故意

37、装醉,是想羞辱我国,所以我不服从他的请求。”太师说:“成周天子享用的乐曲,只有天子才能演奏。现在范昭是晋国大臣,却妄图演奏天子才能享用的乐曲,所以我拒绝为他演奏。”范昭回国报告晋平公说:“齐国不可攻打,我想羞辱齐君,晏子看穿了我的用意;我想冒犯齐国的礼制,太师识破了我的企图。”孔子听到这件事后说:“不超出宴席之间,便折服了千里之外的敌人,说的正是晏子啊。”材料二:(秦国攻打韩国。)冯亭防守了三十天,暗中派人对赵王说:“韩国守不住上党,将要割让给秦国,它的百姓都不想做秦民而愿做赵民。如今有十七座城邑,愿敬献给大王,请大王考虑吧。”赵王心里高兴,召见平阳君并对他说:“韩国守不住上党,将割让给秦国,

38、它的官吏和百姓都不愿做秦民而愿做赵民。如今冯亭派使者献给我,怎么样?”赵豹回答说:“我听说圣人认为无故得利将带来大祸。”赵王说:“别人倾慕我的德义,怎么说是无故呢?”赵豹答说:“秦国蚕食韩国的土地,从中切断使它不能相通,所以自认为可以安坐而得上党。况且韩国之所以把地献给赵国,是想把祸患转嫁给赵国啊。秦国遭受劳苦,而赵国得到利益,即使是强大者都不可能从小弱者手中得到,哪里有小弱者反从强大者手中得到的可能呢?如今大王取得它,可以说是有理由吗?况且秦国用牛耕田,用水道通运粮食,它的敢死之士都得到了上等的土地,法令严格而政令贯彻,不能和它交锋。大王好好考虑吧。”赵王非常生气地说:“动用百万大军,连续几

39、年作战,没有得到一城。如今不用兵就可得到城池十七座,为什么不这样做?”赵豹就退下了。赵王派赵胜前往上党接受土地。赵胜到了上党。韩国告诉秦国说:“赵国已经派兵攻取了上党。”秦王发怒,派公孙起、王崎领兵至长平和赵军对峙。 15D(“以隐晦的表达方式”错,颔联和尾联表达的见解很直白。)16山河沦陷,禾黍悲秋,忧虑故国残破。朋党相争,遗民空叹,愤慨复国大计被误。时间流逝,处境困顿,郁闷才华不得施展。(每点2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17(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3)(示例一)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示例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

40、兰笑(李贺李凭箜篌引)(示例三)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屈原离骚)(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该空不得分)18A瞬息万变B眼花缭乱C时隐时现(每空1分,符合文意、表达准确流畅即可)19C(A项,动词,搀扶。B项,动词,用言语刺激。D项,副词,又。C项和文中加点的“将”都是助词,用在动词和“进来”“出去”等表示趋向的补语中间,故选C项。)20B(文中“华盖”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A项,反问。B项,比喻。C项,拟人。D项,对偶。故选B项。)21我国适合栽培的区域很少找到一种提取杜仲胶的新途径提取效率及纯度大幅提升(每空2分,表达准确流畅符合文意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22(示例)杜仲胶的

41、应用前景广阔,但传统的化学提胶法和生物提胶法存在诸多缺陷,为了解决这些缺陷,朱铭强研究团队找到了新的提取方法,大大提高了杜仲胶的产率和纯度。(内容全面2分,表达准确流畅1分,包含转折关系1分,包含目的关系1分,超过字数可酌情扣分,意对即可)23【写作指导】作文题目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简介三大知名老街的称号、历史人文内涵和人们走进老街的当下意义。第二部分是写作要求,指出写作的主题是“走进老街”,文体格式是演讲稿。文章的写作重心应在“介绍老街”,但这种介绍不能停留在物质层面,写成浅易的说明文,而应结合材料第一部分的内容,对老街的人文内涵进行阐述,着重思考老街对我们的生活、历史、文化、经济等有何意义,我们为什么要走进老街,走进老街后我们又该如何守护老街等一系列问题,并写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立意】老街积淀着淳朴厚重的人文;老街承载着人间烟火的真情;老街见证着现代文明的时代变迁;走进老街,是聆听历史,也是守护记忆,更是寻找新的归宿;老街的守护,是传承与创新,个性与特色,形式与内涵的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语文高考 > 第三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