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秦皇岛市2024届高三三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56805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秦皇岛市2024届高三三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河北省秦皇岛市2024届高三三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河北省秦皇岛市2024届高三三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河北省秦皇岛市2024届高三三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河北省秦皇岛市2024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5题。揖让之礼作为人们交往中的重要礼节,充分体现了中国礼文化“主敬”“谦让”的特征,说文解字中“揖,攘也,从手,最声。一曰手箸匈曰揖”,“攘”即为推,双手置于胸前向前推就叫作“揖”。而“让”字最早书写为“禳”,古同“攘”,意为谦让。揖让之礼承载的是儒家君子“谦卑”的德行,即便在“射礼”这种尚武的礼仪中也必不可少,“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论语八佾)。古人对揖让之礼十分重视,认为这是诚敬之心在行为上的体现,是礼乐文明的重要体现,因而有“揖让而

2、天下治者,礼乐之谓也”的说法。揖让之礼始于何时已不可考,但据文献记载,周公“制礼作乐”中已包含作揖礼。揖礼在古代有许多类型。如周礼中记载了三种揖礼的形式:“诏王仪,南乡见诸侯,土揖庶姓,时揖异姓,天揖同姓。”即推手时分别有微微往下推手、举手平臂向前推平、与眉齐平再行礼之别。周礼夏官司士还记载:“孤卿特揖,大夫以其等旅揖,士旁三揖。”古人行作揖礼时不仅要区别身份官职,还有吉凶之分。道德经中记载了先秦时期“吉事尚左,凶事尚右”的观念。揖礼常与其他礼仪搭配使用。如周代“宾礼”的“士相见礼”中就有士人相互作揖的交往礼仪,以示尊重和谦卑。不同历史时期,揖礼的名称和身体表达姿势有所不同。广义而言,先秦时期

3、的揖礼、唐宋时期的叉手礼、明清时期的拱手礼及清代流行的抱拳手势都可以称为揖礼。尽管与其他礼仪一样,作揖礼最早也只用于贵族之间的交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礼下庶人”成为重要的社会教化目标。随着礼文化的推广和下移,揖礼成了规范平民之间日常交往的一种礼仪。实现了礼仪的“流行化”和“民俗化”。宋代王说唐语林补遗四云:“凡入门至食,凡数揖。祗揖者,古之肃拜也。”这里的“祗揖”即宋时流行的揖礼,文人著作中多有记载。吕氏乡约是我国最早在民间乡里制定的由乡人共同遵守的成文规约,书中曾载,晚辈拜见尊长有“揖而退”“揖而坐”“趋进揖”“揖而行”“下马前揖”等详细的行使规范。由此可见,在古代中国民间,揖礼也是日常生

4、活中非常重要的礼仪之一。国内推行揖礼最主要的困境就是“封建”标签难撕,刻板印象阻碍。揖礼主要借助手势以及躯体上半部分的动作来完成,对尊卑贵贱的区分没有拜礼那么显著。整体而言,“揖拜之礼”自周代一直延续到清代。朝代更迭,凡少数民族政权统治的时代,为了强化皇权及尊卑,揖拜之礼中的拜礼得到强化。反之,汉族政权则致力于恢复传统,如明朝推翻元朝统治后,明太祖就多次下令禁止跪拜礼,从而强化了揖礼。为了维护皇权和社会等级秩序,在清朝“跪拜之礼”再次得到了强化,清政府甚至将其推广至与外国人的交往中,这导致了近代中西方的“礼仪之争”。握手礼起源于中世纪欧洲,自辛亥革命后在中国流行。1928年,国民政府拟定了相见

5、礼,规定朋友相见时彼此互行一鞠躬礼或握手礼,已不见揖礼。1949年建国以后,从官方到民间,“揖礼”逐渐消失,握手礼取而代之。握手礼虽然体现了西方的“平等观”和价值观,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最大的问题在于手部的接触容易传染疾病,尤其是在流行性疾病暴发期间。相比之下,“非接触式问候”的揖礼具有显著的优势,作家韩少功就曾指出揖礼具有卫生、省时、优美和自主的优点。鸦片战争后,西方礼俗文化的流入动摇了我国传统的礼俗体系,在一个主权国家的传播场域里,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本末倒置会危及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体系的认知态度。重估并复兴传统揖礼更是重新建构中国文化主体性的重要途径之一。诚如赵世瑜教授所言:“中国传统社会

6、的良性运转,正在于礼俗互动的政治制度框架与弹性实践机制的设计:在社会理念上,国家讲究礼制而不至于脱离俗情,民众以贴近国家正统为正途。在国家政治层面,倡导为政必先究风俗居官以正风俗为先等民俗原则,注重因俗制礼与以礼化俗相结合的社会实践。冀望通过礼仪教化达到礼俗融合的社会理想状态。”礼乐文明理念时至今日仍有现实意义,“因俗制礼,以礼化俗”是政治治理与社会教化的重要路径。 复兴中华传统揖礼,需要正视文化资产,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推广,实现现代转化和国际传播价值。一方面,要师古不泥,简化身体姿势与手势,可参考清代流行的拱手礼甚至进一步简化,以保留其谦让、友好和尊敬的含义为重。另一方面,应“以我为主”

7、,从国内开始推广普及,通过政治家发挥垂范引领作用、制定政策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发挥大众媒介优势打造“中国名片”、拓宽深化国际交流渠道等路径,让中国揖礼走向世界。(摘编自潘祥辉“揖让而天下治”:中华传统揖礼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揖让之礼是深受古人重视的传统交往礼仪,尽管其确切的发源时间无法考证,但在周代已有文献记载。B.古代揖礼类型繁多,手势不尽相同,根据场合吉凶可分为土揖、时揖、天揖、特揖、旅揖、三揖等形式。C.广义揖礼的身体表达并不局限于双手置于胸前向前推的动作,也包括了叉手、拱手、抱拳、肃拜等姿势。D.传统揖礼在历代政权更

8、迭中经历过曲折反复的流变,是应被重估价值、合理取舍、着力复兴的文化资产。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多种礼仪在历朝历代常常搭配使用,这些搭配丰富着揖礼的运用范畴,深化着揖礼的积极意义。B.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礼俗体系受到西方礼俗文化冲击,揖礼自此逐渐从官方和民间视野中淡出。C.近代握手礼与揖拜之礼的斗争,隐含着社会文明场域内“平等观”与皇权等级秩序之间的较量。D.推广揖礼不但要发挥官方引导作用,还应拓宽渠道,鼓励在B站、抖音等自媒体平台上的创作。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五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A.清代诗人汪缙以诗句“揖让看闾里,诗书慕搢绅”表达了他在灾

9、荒凶年后出门见到平民百姓作揖礼让时的欣慰之情。B.林语堂论握手一文曾言:“拱手之源,我虽然未考,但是由医学上卫生上讲比拉手文明,这是谁也不能否认的。”C.埃及驻华大使阿西姆哈奈菲曾在“国际在线”网站国际微访谈栏目上写新春“福”字,向全球网友作揖拜年。D.浙江省衢州市致力于打造“南孔圣地衢州有礼”的城市文化IP,全体机关干部在市“两会”等活动上改行作揖礼。4.论证时可以想象存在一个“虚拟论敌”,在对其驳论的过程中推出相关论点。根据本文的论证逻辑,对下表中的虚拟论敌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3分)虚拟论敌本文论据本文分论点A唐语林对宋代流行“祇揖”的记载;吕氏乡约对揖礼详细规范的记载揖礼在古代也是民

10、间乡里的日常礼仪B明太祖多次下令禁止跪拜礼,强化揖礼传统揖礼对尊卑贵贱的区分并不显著C手部接触容易传染疾病;韩少功曾指出揖礼具有卫生等优点握手礼存在局限性;揖礼相比之下有显著优势D 赵世瑜教授的言论礼乐文明理念至今仍有现实意义A.揖礼在古代只用于贵族间交往。B.古代政权曾弱化揖礼传统。C.握手礼比揖礼更有优越性。D.揖礼体现的礼文化在当代已过时。5.不同的情境中,有人作揖向“清芬”,有人相逢“尽”叉手,亦有先生授揖礼。请运用本文观点,参照示例,简要阐释下列材料中揖礼的意义。(6分)示例材料: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唐李白赠孟浩然)阐释:李白用“揖清芬”表达了对孟浩然清雅品格的尊敬,揖礼是古代

11、士人相见的交往礼节。材料一:入郡腰恒折,逢人手尽叉。(唐柳宗元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阐释一:材料二:22年6月,我省接待了来自美国、意大利、印度等国的“诗画浙江”友好使者,在参观孔氏南宗家庙时,使者们跟着身着汉服的老师认真学习作揖礼。阐释二: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制琴记阿占话说那天下午,胡三背着琴,像侠客佩剑一样,行于当街,去琴行与韩五见面。胡三亮出了琴一把手作小提琴。琴体的造型和构造比照了欧洲制琴巨匠鼎盛时期的风格,整体弧度圆润。雕工很有自信。琴腰狭窄,便于演奏高把位和低音弦。面板与背板中间有音柱支撑,位置不偏不倚。琴表油漆均匀,不太

12、硬也不太软。琴箱内部处理得同样细致,没有留下任何工具的痕迹真是一把有样貌的手作琴,韩五心中暗暗叫绝。“爷们儿,你代理的那些机械琴不利于天才琴童形成个人风格,机械琴看上去就像一个模子里出来的饰物,手工琴却是艺术品。我有匠人手艺,你有音乐资本,不如我们一起做琴吧。”是年,胡三五十初叩天命,韩五三十恰逢而立。胡三看上去像个糙人,肿眼泡,狮子鼻,头顶是谢的,常见油光,一张凡夫黑脸。胡三木匠出身,十六岁学徒,三十岁上练成了一等一的高手。四十九岁那年,首届国际小提琴节在家门口举办,胡三走了进去,结果被国际琴展上的名琴镇住了,太美了!他魔怔了一路,回家就跟老婆说:“我要做琴!”那年春节,他用两瓶茅台换回来两

13、摞小提琴图纸,大年初一就拉开架势,图纸铺了满床满地,逐步分解,归纳笔记。二月初二,开凌梭鱼上市的时候,胡三取料、晒料、刨料,继而打眼、锯榫头、组装,把自己放在半成品、木屑和工具之间,一边琢磨一边敲打,不分昼夜。终于,樱花盛开的时候,他做出了人生中的第一把小提琴。当然,第一把琴的音色不均、不圆、不润,自然也就不美,胡三很不服气,他决心一把一把地做下去,于是便有了第二把、第三把、第四把。到了第五把,胡三觉得自己可以有一个搭档了,于是想起了韩五,也就有了开头的那段当街背琴疾行。与野生的胡三不同,韩五看上去像个文人,戴眼镜,不高,偏瘦,食草动物的眼神,一介书生的白面。大学毕了业却没脱下满身的学生气,韩

14、五跟父亲借钱,开起了琴行。韩五似乎知道每把琴的脾性,知道如何顺着琴的性子捋。没几年,琴行就有了口碑。乐器行当里,都知道城西有个韩五,性格孤僻,音乐学养却是极高的,侍弄乐器很有道道儿。知音难逢,大多数时间里,韩五都是寂寞的。直到胡三的闯入,让他预感到,一些期待已久的事情就要发生了。就这样,在太阳下面,在月光里面,在德式老房子中,在木头的淡淡暗香里,胡三、韩五这一老一少,一动一静,一黑一白,一武一文,运用数学、物理学、造桥工艺、美学、声学甚至化学,开始做琴。做一把琴至少需要三十五天,而每做完一把琴,胡三都会给自己一个彻底的放松通常是休息整整二十天,望天、听海、穿风,各种出神。 只有一次,胡三做完琴

15、之后没有休息。韩五去上海参观国际名琴展了,琴作坊里一下子没有了敲打木头的声音,胡三感到很寂寞,便把北墙上的老琴取了下来。这是一把被虫蛀了的老琴,千疮百孔,声音已经喑哑,一直被韩五当镇店之宝供着。刚修了两天,韩五回来了。“胡三,你疯了!你在干什么!给我住手!你不应该自作主张去修它,你应该先问问我。因为你不了解这把琴对一个家族意味着什么,它是我祖父用命换来的。1914年秋天,日军占领青岛,祖父护送一个叫希姆森的德国建筑师一家乘船返回德国。希姆森将小提琴托祖父保管好,说是家传之物,日后来取。20世纪中期以后,祖父的苦难日子就没有间断过。祖母自缢,父亲和两个伯父因为家庭成分不能上大学也不能参军。祖父把

16、能烧的书都烧了,琴总是藏得很好。最后一次,他从抄家人手中夺过这把琴,跳下二楼的阳台,摔成了残疾。”“为了一把琴,去跳楼?”“人人都说祖父傻,为了一把琴赔了后半生。”胡三发誓一定要修好这把琴。前前后后修了一年,果然,重生后的琴音绮丽饱满,也沧桑沉郁。韩五感激胡三,胡三倒不好意思起来。琴作坊开业的第七年,十一岁的小满来了。买不起手作琴的小满经常偷偷跑到琴作坊,只为看一眼漂亮的琴。一天,小满又来了,但他的左臂上戴着孝,黑色布纱像一个死寂的静止符。忽然,胡三说:“小满,你想试琴吗?有好几把琴等着你试呢。”小满很难把泪水一下子咽回去,可他的眼睛被点亮了。他拉起了布鲁赫的G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即便是难度最高

17、的第三乐章,小满仍能从容地使用双音技巧,他似乎已经懂得捕捉瞬间之美而不事铺张。“小满,你进步太快了!”“爸爸走了以后,我一直拉这个曲子。妈妈外表坚强,其实一直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瘦得很厉害。教琴的老师说这首曲子经常被心理学家用来给病人解除痛苦,我就不停地拉,希望对妈妈有用”“是的,是的,音乐可以救人。小满,你要拉得更好一些。”琴作坊开到第八年,订单越来越多了,胡三、韩五爱挑剔的毛病却越来越厉害挑剔订单的数量和时间,挑剔琴主的品性。琴作坊开到第九年,人们说胡三、韩五越来越矫情了,琴做完了当年不卖,放一放,为了声音更好听。秋天,月亮升了起来,城里的儒商林先生亲自来琴作坊,说:“十把手作琴的订单,加拿

18、大的朋友拜托我把这件事办好。请两位老师配合一下。价格翻番儿,时间紧。”胡三接了一句:“做不了,情绪上不来。”这两个怪人,一个抬头看着月亮,痴痴地、傻傻地、呆呆地不动。另一个笑了,伸出手指,弹了一下月光,那铮铮鸣响,不觉间,把人世的一切都水银般流散了。他们似乎同时想起了那个孩子小满,还有北墙上的老琴。“小满应该可以参加维尼亚大斯基世界青少年小提琴比赛了吧?”“他需要一把好琴。”(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胡三的手作琴制艺精良,他主动找上韩五合作,看重了可以通过韩五的琴行卖琴。 B.胡三在一年不到的时间里,就制作出“有样貌的手作琴”,可见天赋决定人生成败。C

19、.“为了一把琴,去跳楼?”胡三的疑问表明不理解韩五祖父的行为,这成为两人间的隔阂。D.胡三、韩五面对“价格翻番”也不为所动,这种“挑剔”“矫情”,有如陶渊明般的气节。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以“琴”为线,内涵丰富,既体现出胡三,韩五二人的知音之情,又体现出胡三、韩五、韩五祖父、小满的人性之美。B.小说人物描写生动细致,如第四段将胡三的外貌与连续动作形成反差,突出他外表粗糙、内心细腻、手艺高超的特点。C.小说情节安排巧妙,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样,都善于运用人物对话和环境描写推动故事情节有序向前发展。D.小说叙述中融入关于音乐的精妙表达,如“那铮铮鸣响,

20、不觉间,把人世的一切都水银般流散了”,构成了小说散文化的审美维度。8.小满收到胡三、韩五为他量身定做的琴,并向他们写了一封信。请结合文章相关内容,从小满的角度,将下面的信补充完整。(5分)敬爱的胡三叔、韩五叔:真心感谢你们一直以来的帮助,如果不是你们的善良,我无法仍站在琴声悠悠的舞台上,怀揣着自己的梦想至今。除了无私的善良,你们身上各种闪闪光亮,无时无刻不照耀着我:那一把老琴,是恪守诺言的可贵品质;我想,这些不仅是我茁壮禾苗所需要的营养,更是当下,很多人都需要的立世良方。致以最诚挚的敬意!幸运的小满 9.本文是如何传达出“古典文化的审美气质”的?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21、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原毁韩愈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其于人也,

22、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曰:“能善是,是亦足矣。”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夫是之谓不以

23、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吾尝试之矣,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又尝语于众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而理欤!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纸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24、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是故事A修而谤B兴C德高D而毁来E士之处F此世G而望H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己!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A.原,文中是宽恕的意思,与“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的“原”意思不同。B.病,文中是担心、忧虑的意思,与“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的“病”意思不同。C.称,是称赞、赞扬的意思,与“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的“称”意思不同。D.国家,古代把大夫的封地称国,诸侯的封地称为家,也以国家为国的通称。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从“责已”“待人”两个方面进行古今对比,行文严肃而恳切,句式

25、整齐有变化,语言生动形象,刻画入木三分。B.古代的君子要求别人“轻以约”,别人有一点优点和才能都得到了肯定,故而古代的一般人也乐于做好事。C.作者认为,如今的君子对自己的要求很少,自己没有优点和能耐却欺骗自己和别人,以致不能取得进步。D.当作者称赞或批评某人时,赞同或反对的是某人的朋友、无利害冲突者,以及恐惧者,其余的则置身事外。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2)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14.作者认为,今之君子对待别人是什么态度?(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516题

26、。白雪楼李攀龙伏枕空林积雨开,旋因起色一登台。大清河抱孤城转,长白山邀返照回。无那嵇生成懒慢,可知陶令赋归来。何人定解浮云意,片影瓢摇落酒杯。注李攀龙(15141570);明代著名文学家“后七子”之首,“白雪楼”系其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等隐居时所筑别业,取“阳春白雪”之意以名。长白山:地处山东邹平南,章丘与淄博市之间,因山中常年云气缭绕而得名。懒慢:懒惰散漫,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又纵逸来久,情意做散,简与礼相背,懒与慢相成。”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诗人伏枕四望,林间一片细雨空蒙,顿觉精神大作,于是决定登台览胜,不仅交代了写作的相关背景,也奠定

27、了全诗的情感基调。B.颔联炼字精妙,抱”与“邀”运用比拟手法,展现了眼前水山相依、日影返照的美丽风光,语言灵动传神,画面富有生气。C.颈联诗人以魏晋名士嵇康、陶渊明作比,点出自己与他们二人有着完全相同的精神气质和人生选择,委婉表达了其独特的志趣和追求。D.本诗选取“空林”“浮云”“大清河”“长白山”极具画面感的意象,营造出一种雄浑、壮阔的意境,引发读者丰富的联想和审美体验。16.清代学者钱谦益虞山诗约序云:“古之为诗者,必有深情蓄积于内。”你觉得本诗蓄积着哪些“深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书愤中陆

28、游运用了蒙太奇式的意象组合手法,“,”,只用六个名词组接,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战争图画,将诗人恢复中原的志向具体化,形象化。(2)朱自清在荷塘月色结尾处“猛一仰头,不觉已经是自己的门前”,以此表示自己在获取短暂“安静”后不得不回归残忍现实。同是夜游的苏轼则自适太多,从他赤壁赋中“,”的结束出游的方式也能够看出。(3)“铁衣”是用铁甲编成的战衣,也借指战士。在古诗词中,透过“铁衣”,我们仿佛可以看到边塞将士不畏严寒、刻苦训练、奋勇杀敌的身影,如“,”。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终于“收蚕”的日子到了,四大娘心神不定地淘米烧

29、饭,时时看饭锅上的热气有没有直冲上来,老通宝拿出预先买了来的香烛点起来,恭恭敬敬放在灶君神位前,阿四和阿多去到田里采野花。小小宝帮着把灯芯草剪成细末子,又把采来的野花揉碎。一切都准备齐全了时,太阳也近午刻了,饭锅上水蒸气嘟嘟地直冲,四大娘立刻跳了起来,把“蚕花”和一对鹅毛插在发髻上,就到“蚕房”里。老通宝拿着秤杆,阿四拿了那揉碎的野花片儿和灯芯草碎末。四大娘揭开“布子”,就从阿四手里拿过那野花碎片和灯芯草末子撒在“布子”上,又接过老通宝手中的秤杆来,将“布子”挽在秤杆上,于是拔下发髻上的鹅毛在布子上轻轻儿拂;野花片,灯芯草末子,连同“乌娘”,都拂在那“蚕箪”里了。一张,两张,都拂过了:最后一张

30、是洋种,那就收在另一个“蚕箪”里。末了,四大娘又拔下发髻上那朵“蚕花”,跟鹅毛一块插在“蚕箪”的边儿上。这是一个隆重的仪式!千百年相传的仪式!那好比是誓师典礼,以后就要开始一个月光景和恶劣的天气和恶运以及和不知什么的连日连夜无休息的大决战!18.请用谐音方式就文中的“秤杆”“灯芯草”联想一个成语,以表达蚕农祈求顺遂的心愿。写出该成语,以及与它意思相近和相反的成语。(3分) 谐音成语:;近义成语:;反义成语:19.下列对文中语言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时时”“恭恭敬敬”“轻轻儿”等叠音词的运用,既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也强化了语意。B.第一段通过一连串富有表现力的动词“撒”“挽

31、”“拂”等,具体细致地展现了收蚕的全过程。C.“布子”“乌娘”“蚕箪”等词,是蚕事活动中特有的名词,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农事色彩。D.用“誓师典礼”“大决战”形容普通的蚕事活动,大词小用,极尽夸张,增强了诙谐幽默的效果。20.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是一个长句,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这是我方的观点,理由如下:第一,从本体论上看,过程指事情进行或事物发展所经过的程序,它包括起因、经过和结果,也就是说,难道我们能见小忘大,以偏舍全吗?祥林嫂置身封闭保守的鲁镇,饱经磨难和压迫,虽“捐门槛”来救赎自己而不得,最终惨死于祝福之夜

32、,如果我们读这篇小说只关注祥林嫂“死”的结果而漠视事件发展过程,那就“竹篮打水一场空”,什么深意也读不到了。第二,从逻辑上看,凡事有过程才会有结果,天道酬勤,做好过程,结果必然不会令人失望。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用了19年,班固写汉书花了20余年时间,曹雪芹著述红楼梦耗费毕生精力如此等等,十年辛苦不寻常,字字读来皆是血,坐不得冷板凳,下不了真功夫,只会“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第三,从时空上看,结果往往只在一瞬间,而过程则往往需要数日经年的漫长磨砺和广漠空间的辗转腾挪,我们怎可因为一时的结果而漠视甚至否定广大时空的奋斗过程呢?陈胜、吴广虽然失败了,但他们揭竿而起的一生不精彩吗?李杜一生才华横

33、溢,满腔抱负,最终却困顿飘零,我们难道会因为他们结局不佳就不记得他们一生的孜孜以求吗?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5分) 22.请指出一辩第二个理由的逻辑谬误。(5分) 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古人关于独立人格精神有很多论述。如韩愈在伯夷颂中说:“士之特立独行,适于义而已,不顾人之是非,皆豪杰之士,信道笃而自知明者也。”大意是读书人的独立是使自己的行为符合道义,相信自己并充分了解自己。又如孔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这句话的大意

34、是行为荒诞不经,后代会对此有所记述,但我不这样去做;君子依循道理行事,不会半途而废。作为当代青年,上述材料给你以怎样的启示,请结合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B解析“根据场合吉凶”错。土揖、时揖、天揖、特揖、旅揖都引自周礼,是后文“古人行作揖礼时不仅要区别身份官职”的例证。2.A解析“积极作用”以偏概全,根据第三自然段清代的例证可知揖拜之礼不乏消极意义。3.D解析D项支撑了“通过政治家发挥率先垂范引领作用”观点。A项诗句说明揖让之礼的民俗化有助社会稳定,B项言论佐证了拱手在医学上、卫

35、生上的好处,C项行为体现的是揖礼国际传播的成效。4.B解析B项偏离驳论重点,虚拟论敌应为“传统揖礼是封建的写照”。5.阐释一:柳宗元“手尽叉”暗示了唐代叉手礼的流行化和民俗化,揖礼也是平民日常交往的礼仪。(3分。写出“揖礼已成为民间日常礼仪”的意思即可得分)阐释二:身着汉服的老师教海外使者学习揖礼说明了揖礼正成为“中国名片”之一,助力我国的文化传播与国际交流。(3分,“成为中国名片”和“助力文化传播、国际交流”,写出1个方面意思得2分,写出2个方面得3分)6.D解析A项“看重了可以通过韩五的琴行卖琴”错误,理解有误,原文中胡三、韩五是知音关系,寻求合作主要是因为志趣相投。B项,“可见天赋决定人

36、生成败”错误。原文是“胡三木匠出身,十六岁学徒,三十岁上练成了一等一的高手。四十九岁那年”,可见胡三制琴成功,并非完全依靠天赋异禀,十几年苦练匠艺更为其提供了坚实基础。C项,“胡三的疑问表明不理解韩五祖父的行为,这成为两人间的隔阂”错误。原文是“胡三发誓一定要修好这把琴。前前后后修了一年,果然,重生后的琴音绮丽饱满,也沧桑沉郁。韩五感激胡三,胡三倒不好意思起来”,可见胡三的疑问只是出自本能的震惊,他能理解认同韩五祖父恪守诺言的可贵品质,没有“隔阂”之说。7.C解析“运用环境描写推动故事情节有序向前发展”错误。本文中的环境描写并未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8.那一身本领,是“十年磨一剑”的努力坚持;那

37、日日夜夜的雕琢,是专注品质、精益求精的匠心;那种挑剔与矫情,是对理想的热爱与坚守,是对抗物欲世俗的初心。(每点2分,答出三点得5分。注意跨文体“信”的表达方式,以及情境中“更是当下,很多人都需要的立世良方”的限制特征,故要求:表达符合小满感激、称颂的口吻,自然流畅富有感彩;人物形象分析要立足时代的价值意义)9.从故事内容上:小说以“琴”这一传统意象为线索贯穿全文,其中对琴、制琴、琴声等的描述洋溢着浓郁的古典文化气质。从人物形象上:胡三、韩五对制琴精益求精的匠心,诚挚帮助小满的善心,甘愿摒弃名利,一心为热爱和理想偃仰啸歌的价值追求,极具古典精神风范。从语言风格上:行文多用四字短语,文白间杂,语言

38、凝练典雅,呈现出浓厚的古典笔致韵味。(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如“从主旨意趣上”“从氛围营构上”)10.CEG11.C解析A项,原,文中是推究、探究的含义;B项,病,文中是过错、缺点的含义。D项,“古代把大夫的封地称国,诸侯的封地称为家”解说错误。应该是古代把诸侯的封地称国,大夫的封地称为家。12.D解析“其余的则置身事外”概述有误。依据原文“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可知,“其余的”也会对作者的“称赞或批评”表现出怒或者喜,而不是“置身事外”。13.(1)古代的君子,他要求自己严格而周密,他要求别人宽容而简约。(

39、“重”“周”“轻”“约”各1分)(2)虽然如此,做出这些行为来是有他的思想根源的,那就是人们常说的懈怠和嫉妒啊。(“虽然”“有本有原”“之谓也”各1分,句意1分)14.要求别人详尽苛刻。抓住别人某一个问题,不考虑别人的很多长处。只追究别人以往的缺点,而不考虑他现在新的变化。(每点1分) 参考译文古代的君子,他要求自己严格而周密,他要求别人宽容而简约。严格而周密,所以不懈怠地进行道德修养;宽容而简约,所以人们乐于做好事。听说古人中有个叫舜的,他的为人,是个仁义的人。寻求舜所以成为舜的道理,君子对自己要求说:“他,是人,我,也是人。他能这样,而我却不能这样!”早晨晚上都在思考,去掉那些不如舜的地方

40、,仿效那些与舜相同的地方。听说古人中有个叫周公的,他的为人,是个多才多艺的人。寻求周公所以为周公的道理,对自己要求:“他,是人,我也是人。他能够这样,而我却不能这样!”早晨晚上都在思考,去掉那些不如周公的地方,仿效那些像周公的地方。舜,是大圣人,后世没有人能赶上他的;周公,是大圣人,后世(也)没有人能赶上他的。这人就说:“不如舜,不如周公,这是我的缺点。”这不就是对自己要求严格而全面吗?他对别人呢,就说:“那个人,能有这些优点,这就够得上一个善良的人了:能擅长这些事,这就够得上一个有才艺的人了。”肯定他一个方面,而不苛求他别的方面就他的现在表现看,不追究他的过去,提心吊胆地只怕那个人得不到做好

41、事的益处。一件好事容易做到,一种技艺容易学会,(但)他对别人,却说:“能有这些,这就够了。”(又)说:“能擅长这些,这就够了。”(这)不就是要求别人宽而少吗?现在的君子却不是这样,他要求别人全面,要求自己却很少。(对人要求)全面了,所以人们很难做好事;(对自己要求)少,所以自己的收获就少。自己没有什么优点,(却)说:“我有这点优点,这也就够了。”自己没有什么才能,(却)说:“我有这点技能,这也就够了。”对外欺骗别人,对内欺骗自己的良心,还没有一点收获就停止了,不也是要求自己的太少了吗?他对别人,(就)说:“他虽然才能这样,(但)他的为人不值得称赞。他虽然擅长这些,(但)他的本领不值得称赞。”举

42、出他的一点(进行批评),不考虑他其余的十点(怎样),追究他过去(的错误),不考虑他的现在表现。提心吊胆地只怕他人有了名望,这不也是要求别人太全面了吗?这就叫作不用一般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却用圣人那样高的标准要求别人,我看不出他是在尊重自己。虽然如此,做出这些行为来是有他的思想根源的,那就是人们常说的懈怠和嫉妒啊。懒惰的人不能修养品行,而嫉妒别人的人害怕别人进步。我不止一次地试验过,曾经试着对众人说:“某某是个好人,某某是个好人。”那些附和的人,一定是那个人的朋友;要不,就是他不接近的人,不同他有利害关系的人;要不,就是害怕他的人。如果不是这样,强硬的人一定毫不客气地说出反对的话,懦弱的人一定会从

43、脸上表露出反对的颜色。又曾经对众人说:“某某不是好人,某某不是好人。”那些不附和的人,一定是那人的朋友;要不,就是他不接近的人,不和他有利害关系的人;要不,就是害怕他的人。如果不是这样,强硬的人一定会高兴地说出表示赞成的话,懦弱的人一定会从脸上表露出高兴的颜色。所以事情办好了诽谤也就跟着来了,声望提高了诬蔑也随着来了。读书人处在这个世上,希望名誉昭著,道德畅行真难了!身居高位而将要有作为的人,如果得到我所说的这些道理而牢记住它,大概他的国家差不多就可以治理好了吧。15.B解析A项“细雨空蒙”有误,原文“积雨开”是雨停了的意思;C项“完全相同”错误,上联说他没有嵇康“懒慢”的性格特点;D项“雄浑

44、、壮阔”概括不当。16.对高洁雅正志向的坚守。诗题用宋玉对楚王问时讲述的“阳春白雪”故事展现了作者曲高和寡、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对山林美丽风光的喜爱。颔联将“大清河”“长白山”拟人化“抱”“邀”二字传神而富有情谊,表达了诗人对眼前佳山秀水的依恋之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颈联用嵇康和陶渊明的典故表达自己仰慕前代名士、渴望归隐林泉的人生追求。对功名富贵的释然。尾联“浮云”暗用论语:“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之典,“片影瓢摇落酒杯”似要将功名富贵这些“浮云”都消融于酒中,笑醉当下,忘怀得失。(每点2分,任答三点,意思对即可) 17.(1)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2分)(2)相与枕藉乎舟中不

45、知东方之既白(2分)(3)朔气传金标寒光照铁衣/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眷/红颜岁岁老金微砂碛年年卧铁衣/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2分,此题为开放性试题)18.谐音成语:称心如意;近义成语:心想事成(心满意足、如愿以偿)等;反义成语:事与愿违(大失所望)等。(每点1分)19.D解析D项,“增强了诙谐幽默的效果”错,整个语段表现的是收蚕的日子的仪式隆重,事情繁杂。“誓师典礼”显示仪式的重要性,表现养蚕人对“收蚕”的高度重视,“大决战”渲染了收获时人与天抢时间的紧张氛围,生动形象地写出农民收入的来之不易。语言质朴自然,没有诙谐幽默的风格,大词小用,起到强调作用。20.从决战的时间、对象等多

46、方面用一连串定语限定和修饰“大决战”,造成迫切、紧张的效果,表意丰富,充分反映了蚕农所面临的挑战多而且连续不断,表现了蚕农生活的艰辛。(每点2分)21.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结果只是过程的一部分一味追求最后的结果(三处5分,意思对即可)22.强加因果做好过程未必会取得不令人失望的结果;以偏概全天道酬勤,这只是做好过程的表现之一,做到“勤”不等同于做好过程。(两点5分)23.立意指导(1)题意符合当前立德树人的教育改革方向,是对教育应该“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成果的一次全面检查和验收。教育要培养什么的人呢?有专家指出,最好的教育是培育具备独立人格和独立思想的人。(2)关于独立人格精神,高中语文统编教材中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去县官的故事,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任务群中也展示了无数仁人志士保有独立人格精神,为革命事业付出了生命代价。作为当代青年,首先应该是个站立的“人”、大写的“人”,应有独立的人格,既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有高尚的人格品质。(3)理解这道作文题目时,要特别注意围绕这两句话“士之特立独行,适于义而已,不顾人之是非,皆豪杰之士,信道笃而自知明者也。”“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进行阐释。(4)具体行文写作时,还要顾及“材料能给追求独立人格精神的当代青年以启示”和“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的提示要求。这也就意味着,不能单纯地去写“我理解的独立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语文高考 > 第三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