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海市青浦区2024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一、积累运用10分1.按要求填空。(5分)(1)人非生而知之者,?(韩愈师说)(1分)(2),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先进)(2分)(3)曹操短歌行中的“,”两句,引用诗经中表现女子思念恋人的诗句来表达自己渴望得到人才的愿望。(2分)2.按要求选择。(5分)(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2分)睽违两年的上海书城重装归来,在沪上吹起文化熏风。媒体报道,当天距离书城开门还有一小时,福州路上就已经人头攒动,拍照打卡者、守候者无数。上海书城,。重装后也更有现代精神别有历史意义低碳绿色的理念、人文雅正的审美流淌在空间布局中沉淀着浦江
2、两岸的文化记忆有着一种向“实体书式生活”回归的社会心理也是其受到如此大欢迎的原因A.B.C.D.(2)以上语段摘自某期刊2024年第1期,下列栏目名称、文章标题与其最匹配的一项是()。(3分)A.文学浪花一场城市记忆复兴B.生活随笔论“实体书式生活”C.时文阅读“实体书式生活”正在回归D.世相杂谈做不改颜色的实体书守望者 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3-7题。(16分)前两年,人物杂志刊出题为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的一篇非虚构报道曾刷屏朋友圈,激起议论无数。其中不仅包括对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外卖从业者生存境况的真诚关注,也引发更多学者对平台资本主义及其算法统治的批判反思。小明对当时的
3、讨论产生了兴趣,决定查阅资料进行探究。材料一: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节选)被配送时间吓得手心出汗的朱大鹤,也出过事儿,为了躲避一辆自行车,他骑着超速的电动车摔在了非机动车道上,正在配送的那份麻辣香锅也飞了出去,当时,比身体的疼痛更早一步抵达他大脑的是,糟糕,要超时了。为了避免超时与差评,他打电话给顾客请求对方取消订单,自己掏钱买下了那份麻辣香锅,太贵了,80多块,他说,但味道不错,吃撑了。他至今对此耿耿于怀,因为他当时刚入行,经验不足,更合理的做法应该是,他将这份麻辣香锅的钱付给顾客,让他再下一单,这样,至少能把这趟的配送费给我,他说,6块5,我记得特别深。 材料二:网络讨论区网友甲:外卖行业
4、创造了巨大的社会价值,又怎么可能同时是社会问题的制造者呢?网友乙:这一部分(注:指材料一)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时间催迫下外卖骑手所必然面对的交通事故的危险。如果说对价格的抱怨尚能够烘托他们生活境遇的艰难,那么对食物的味觉体验的记录则几乎与主旨全然无关。这个细节对文本行进的逻辑而言没有影响,完全没必要放在这篇非虚构报道中。 材料三:“非虚构写作”的价值(作者:洪治纲来源:人民网)从概念的严谨性来看,“非虚构写作”无疑有值得商榷之处,因为它似乎涵盖了虚构之外的所有文体。但倘若就目前已发表的一些作品来看,它又呈现出某些独特的文体特征,譬如,它与报告文学、纪实文学颇不相同,不追求事件记叙的完整性,不强调话
5、语表达的公共性,也不崇尚主题意旨的宏大性,而是以非常明确的主观介入性的姿态,直接展示创作主体对事件本身的观察、分析和思考。同时,它又不同于一般的叙事散文,不仅拥有较长的篇幅,而且在突出其现场纪实性的过程中,多以理性的思考和辨析为主,少有感性的抒情和诗性的怀想。抛开概念的学理性纠缠,依据我的阅读感受和思考,“非虚构写作”的最大魅力,在于当代作家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度介入。这种介入,是积极主动的,是微观化的,是现场直击式的。譬如李辉的封面中国,就是以时代周刊封面上的中国人物作为聚焦,通过大量的史料梳理,在一系列微观化的细节呈现中,传达作家对这些人物以及历史事件的有效思考。而梁鸿的中国在梁庄和梁庄在中国
6、,则以故乡梁庄作为考察坐标,通过田野调查的方式,记录梁庄的社会变化与存在的问题,也跟踪了梁庄人在全国各地谋生的艰辛与尴尬,并从中展示了作者对中国乡村现代化进程的独特反思。无论是面对历史还是现实,“非虚构”所体现出来的这种现场式的介入性写作姿态,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改变了当代作家习惯蛰居书斋的想象性写作,激发了作家观察社会的兴趣,使作家能够带着明确的主观意愿或问题意识,深入某些具有表征性的社会现实领域,通过田野调查的手段,获取第一手资料,也获得最为原始的感知体验。同时,它还体现了作家对社会历史的研究意愿,以及对某种重要问题的深入思考。现在,有不少作家仅仅通过媒介资讯了解社会,只是凭借既往的经
7、验惯性来处理现实,由此导致很多作品因为“不接地气”而问题频仍。读这些作品,我们常常觉得很“隔”,用本雅明的话说是“经验的贫乏”。而“非虚构写作”的兴起,表明了作家们置身生活现场,开始积极地介入历史或现实内部,直面复杂的生存逻辑与伦理秩序,既展示自己的精神姿态和思想作为,也为人们了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提供独特的思考。当然,这种以独特的现场感和真实感作为主要审美目标的写作,艺术性上有时会偏弱些。那些现实调查类作品尤其明显。毕竟,它们突出的是“实录”之后的分析和思考,彰显的是创作主体的特定感受和理性思索。但是,如果当代作家都能够抽出一些时间,亲身介入社会历史之中,进行一些必要的“非虚构写作”,我以
8、为,这会为他们的虚构性写作提供巨大的帮助。3.网友甲的留言中存在的逻辑错误是。(2分)4.以下最接近“非虚构写作”主张的一项是()(2分)A.我的写作往往触及心中最疼的地方,写自己最不堪回首的记忆。(莫言) B.我把世界当作声音,当作颜色来看来观察,就像它本该有的样子。(阿列克谢耶维奇)C.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脚色。(鲁迅)D.我从双腿残疾的那天开始想到写作,为活着找个充足的理由。我的作品未必能够塑造出真实的他人,只能塑造出真实的自己。(史铁生)5.能够依据资料内容做出的一项推断是()(3分)A.报告文学追求完整叙事、公共性
9、表达、主题意旨宏大,所以不算非虚构写作。B.非虚构写作往往突出纪实性,但在理性的思考和辨析中也可以有感性的抒情。C.通过田野调查的手段,来获取第一手的资料,是进行非虚构写作的前提条件。D.想象性写作仅仅通过媒介资讯来了解社会,是导致作品“不接地气”的原因。6.分析材料三的行文思路。(4分)7.对于讨论区中网友乙认为“对食物的味觉体验的记录”的细节没必要写的观点,小明打算根据资料反驳他的观点,请你帮他拟一则跟帖,有理有据阐述观点。(5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6分)假如贝加尔湖有耳朵苏沧桑一个人进入贝加尔湖,如一粒尘埃落入眼睛。踩在贝加尔湖冰面上的每一步,像踩在一个婴儿的肉身上,
10、鞋底的防滑冰爪碾着他的皮肤、骨骼、毛发,碾着他的梦。积雪发出的嘎吱声仿佛他的呻吟,闪电般的冰裂缝里仿佛回响着他的心碎声。我将脚步停在一堆篝火前,嘎吱声消失在篝火的噼啪声和铁锅炖鱼发出的咕嘟咕嘟的沸腾声里,以及俄罗斯司机将斧头砍向木柴的咔咔声里。丝丝缕缕金色的阳光将贝加尔湖的冰面、积雪、蓝冰、冰柱、冰花、冰洞一同织进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冰茧里。层层叠叠的蓝冰,如同被定格的时间。假如时光倒流,我们会看到波浪一边推进一边瞬间结冰,在湖岸层层堆积,层层倾轧,如纷至沓来的往事,如来不及排遣的心事。湖岸边的冰洞则像一个个流落在人间的天使,熠熠发光的冰柱、冰凌是其骨骼,精美绝伦的冰花是其羽翼,每一个冰洞都振翅欲
11、飞,想逃离人群、逃离喧嚣。从一个冰洞里出来时,俄罗斯姑娘达丽娅愤愤地说:如果你们看到有小孩子敲打冰柱,请帮我说他们哦!零下30的气温会咬人,伸出手指超过一分钟就会被咬得很痛,像在提醒我:不要放肆。我将冻僵的双手凑到篝火前,突然看到了贝加尔湖的眼泪2500万岁的老人的眼泪篝火融化了木柴四周的一小圈蓝冰,像冰湖流出的泪水,瞬间又冻结成冰。龙钟老人般的冰湖,沉睡婴儿般的冰湖,任由人类在他的身体上留下伤口,不管人们因仰慕而来,还是因生计而来。会咬人的气温,成了贝加尔湖唯一的、无力的守护神。贝加尔湖名字的其中一个寓意,是“天然之海”。我的心里对贝加尔湖生出了深深的内疚,为自己的到来和打扰。我的心里对蓝色
12、星球生出了深深的内疚,为自己的到来和打扰,为自己生产的垃圾。杜鹃鸟会将自己的蛋下在别的鸟的巢里,小杜鹃鸟一睁开眼睛便会本能地推开别的鸟蛋和幼鸟。这无关善恶,是这一物种的生存本能。蝴蝶会将卵产在蚁穴里,蝴蝶幼虫一出生便会散发一种类似幼蚁的气味,还会模仿幼蚁的声音歌唱,甚至模仿蚁后的声音,持续伪装得以接受供养长达两年再破茧成蝶。这同样无关善恶,也是物种的生存本能。地球上,只有一种动物,不是因为生存,而是因为贪婪而互相算计、自相残杀。 荒野也许需要鲜活的生命,但需要的一定不是你我。假如我是贝加尔湖底生长着的海绵,一定会听到冰湖深处的一声叹息。不知是谁叠的两块冰,像两只透明的小鸟,在夕阳下依偎着。逆光
13、里,两块冰又像一对恋人。三名俄罗斯少男和少女拉着手在湖面上滑冰。他们的动作丝滑、恣意,像三只发光的蝴蝶。我拿着一杯刚烧开的热水,在夕阳下玩泼水成冰。我将手臂抡起画一个圆,唰一杯热水瞬间化成弧形的冰雪,逆光里,像一条巨龙。暮色中仙境般的贝加尔湖畔,承载着与国籍、年龄、性别无关的凡人的幸福,纯净的冰天雪地让心思简单、让快乐加倍。我们忘记了远方的隆隆炮声,忘记了金币碰撞时发出的当啷声。追着夕阳顺着村庄的斜坡往松林里走时,我看见一座座木屋升起袅袅炊烟。一座木屋前堆满积雪的小路上,蹲坐着一只一动不动的哈士奇,它的眼睛定定地望向远处。一开始我以为它在看我们,当我走到它身边对它说哈啰时,它依然无视我,一动不
14、动。同伴说,它在一心一意等它的主人呢。来过贝加尔湖8次的郑清和我们说起他的历险记。贝加尔湖有很多狗,它们个子很大,性情却温顺。他第一次来时,一只边牧突然站起来扑到他肩上,他误以为它要伤害他,一把抓住它的项圈,它也以为他要伤害它,使劲挣脱在狗主人赶来前,它一直冲着他狂吠,好像在替贝加尔湖呐喊:“走开!走开!”。“我工作的本质是试图放大野生的声音,它们的语言,一个比文字更古老的,我们似乎再也听不到的声音。”运用多重曝光技术、对质感和纹理作出独特处理而使作品呈现梦幻迷人效果的英国印象派摄影师斯蒂芬如是说。空气里没有一粒沙尘,我的左眼却突然又痒又痛。狗毛?猫毛?细菌?我在夕阳的逆光里伸出手,指纹的皱褶
15、间会不会是一粒细菌的重峦叠嶂、云蒸霞蔚?我的眼眸会不会是一粒细菌的贝加尔湖?我们行走在千山万水间,会不会也是一团团细菌?我们爬进了谁的眼睛,让谁又痒又痛?再过两个多月,贝加尔湖的冰面会开始融化,贝加尔湖会从梦境中渐渐醒来。假如我是湖中的十万只海豹之一,一定会日夜期盼着头顶上汽车的轰鸣声、脚步声、聒噪声随着冰湖的解冻一起消失。离开湖面上岸前的最后几步,我脱下防滑冰爪,在深蓝色的冰面上趴下来,将左耳尽可能地贴近冰面,贴近冰面下隐约可见的一串串呓语般的气泡冰,想最后听一听贝加尔湖的声音。出乎意料,我听到了一个让我感动的人类的声音:谢谢晴朗的天气,谢谢贝加尔湖。“树有耳朵开鲜花,草有耳朵会发芽,水有耳
16、朵起浪花,山有耳朵升月牙”,假如贝加尔湖也有耳朵,一定听得到我心里的声音:感恩、见谅。(有删改) 8.第段描写了作者踩在贝加尔湖冰面时的感想,这与第-段描写人们在湖面的欢愉、享受截然不同,请从构思的角度加以赏析。(4分)9.第段画线句内涵丰富,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4分)10.以下哪个句子更适合放入第段,请说明理由。(4分)甲:此时,时而响起的狗吠声,在暮色中的旷野里回荡。风吹落积雪的沙沙声,在暮色中的旷野里回荡。乙:此时,时而响起的狗吠声和风吹落积雪的沙沙声,在暮色中的旷野里回荡。11.苏沧桑的作品被誉为“散文中的天籁之音”。请从本文的选材和主题角度,谈谈对这个评价的认识。(4分)(三)
17、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2-13题。(7分)【双调】大德歌春(元)关汉卿 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 12.以下对整首作品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意境雄浑壮丽,给人以无限遐想。B.用通俗直白的语言抒发作者心迹。C.诗意层层推进,情感浓郁而深沉。D.写法多变,详尽描绘了宛转情思。13.此曲从多个侧面表现主人公的思念之情。请结合全曲对此加以分析。(4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4-19题。(18分)李先生墓表(清)成本璞先生姓李氏,讳希圣,字亦元,长沙湘乡人也。幼负异禀,过目成诵,父大惊异,恣其所学。遂博览经籍,淹贯百家,发
18、为文辞,雄视一世,旁及诗歌,罔不精妙。当是时,先生才名震湖湘,识与不识皆曰“李生”,真才士也。会侯官张侍郎亨嘉督学湖南,倡复古学,得人称盛。见先生文,深加赏异,累试第一,擢光绪辛卯科优贡。明年成进士,改刑部主事。居京师时距寇乱之平二十余年矣天下幸无事达官贵人方酣嬉文酒。先生乃深忧窃叹,谓为将乱,人咸怪之。未几有甲午日本之战,兵熸地削,政府始议变法。先生宦久不显,而名益高。于是时论变法,首重兴学,而长沙张文达公奉诏管学,乃引以自助。造端宏大,规划详尽,疑谤交乘,屹不为动。凡文达所上章程、奏议,均先生笔也。迨京师大学堂成立,以先生为提调,居堂三年,群乐其教,先生戆直敢言,积忤权贵,潜齮龁之。文达故
19、知之,不能止也。先生既郁抑不得志,竟以是发愤,病呕血,卒于堂中。诸生数百人感其遗泽,相向失声,为之棺敛,由中门出,白衣冠送于道。天下闻者,莫不痛惜之。光绪三十一年某月日也,年四十有二。近者学务日盛,校舍遍天下矣,而追溯当日创造之艰,惟先生实为首功。其后设立专部,骤进多人,其与先生同事者,或不数年即跻卿贰,而先生已先殁,不及见矣。(节选自清碑传合集碑传集补)【注】卿贰:次于卿相的朝中大官。 14.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1)恣其所学()(2)先生宦久不显()15.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2分)(1)得人称盛()A.获得人心B.用人得当C.得到人才D.感恩他人(2)兵熸地
20、削()A.熄灭B.烧毁C.溃败D.叛变16.第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3分)居 京 师 时 距 寇 乱 之 平 二 十 余 年 矣 天 下 幸 无 事 达 官 贵 人 方 酣 嬉 文 酒。17.把第段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于是时论变法,首重兴学,而长沙张文达公奉诏管学,乃引以自助。18.李希圣去世后,“诸生”“相向失声”,请分析原因。(3分)19.请分析作者补记第段的目的。(4分)(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0-23题。(12分) 齿说(明)姜埰役叟龆龀具有二十七齿,逾四十而脱落,垂六十而仅存其三,窃自伤焉,作齿说。人之始生,百骸皆备,而齿独后之,齿之于
21、人大矣。在易之噬嗑曰:“利用狱。”言乎刚而能断,莫齿若者。齿享刚之利,而亦被刚之害。舌柔后存,齿刚先亡,理固然也。夫饫之肥甘,以酿其毒;侵之寒热,以糜其肉;切之错之,磨之砺之,以销其骨,齿之存者无几矣。当其迟暮之交也,翼然而雉列,耸然而鹊起,抗抗然凌冰霜而铄金石。无何,欢爱告终,捐弃自惜。若纡徐濡滞,不遽以去者,其意曰:“不肖侍君有年矣,尝纳饮食以厚君之生,出辞气以发君之意,临危蹈难,攻坚而破瑕。今不幸有疾,欲辞去,不胜眷恋之私。含悽负痛,宁自戕其体焉。”主人曰:“何居?尔齿虽腐,予唇未亡,曷少以待,没世相将。”齿曰:“噫,子何误甚?方刚之时,激烈嚼啮,乐致命而龈穿;垂老之岁,优游颐养,妙得天
22、以虫餐。比张苍之绝无,所得多矣;较尚父之仅两,且有加焉。吾不敢居功,亦不肯受过。”主人无以诘,仰天而吁:“齿之善处进退之际,有晚节者哉。”(节选自敬亭集)【注】姜埰:明末学者。明亡后流寓苏州,终身不仕。龆龀(tiochn):指孩童时期。利用狱:卦辞,指运用刑罚以维护社会秩序。 20.可填入第段方框处的一项是()。(1分)A.然B.则C.且D.夫21.请赏析第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22.以下对本文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主人自号“役叟”,含蓄地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深沉慨叹。B.以易之卦辞譬喻“齿”,强调“齿”对人的重要作用。C.“翼然”“耸然”“抗抗然”形象地写出了“齿”的林立与刚强
23、。D.主人“无以诘”,并“仰天而吁”,隐含着作者强烈的自我批判。23.结合全文,分析主人认为“齿”“善处进退之际”的原因。(5分) 三、写作70分24.人们愿意积极主动地接受挑战,只是因为能从中获得乐趣吗?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要求:(1)题目自拟;(2)不少于800字。 评分说明 一、积累运用(10分)1.(1)孰能无惑(1分) (2)为国以礼论语(2分) (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2分)2.(1)D(2分)(2)C(共3分)二、阅读(70分)(一)(共16分)3.外卖行业创造巨大的社会价值,不等于它不会制造社会问题,偷换概念/违反同一律/因果关系不当。(2分)4.B(
24、2分)5.B(3分)6.首先根据已有的作品,指出非虚构写作具有不同于其他作品的文体特征1分;接着根据作者的阅读感受和思考,指出非虚构写作的最大魅力是当代作家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度介入1分;进而分析“非虚构”现场式的介入性写作姿态的意义1分,即激发了作家观察社会的兴趣,解决现在部分作品“不接地气”的问题,同时也能对虚构性写作提供巨大的帮助(任意两点得1分)。(共4分)7.我觉得这处细节是有价值的。通过微观化的细节深度介入现实是非虚构写作的最大魅力,对食物味觉体验的细节记录,既是作者通过一线调研获取的对当时人物心理的真实再现2分,也体现了作者将外卖骑手当作一个真实的人来看待,而非像外卖平台般将他们当作
25、工具,这恰恰反映了作者对平台资本主义及其算法统治的批判反思2分,体现了非虚构报道独特的现场感和真实感1分。这一生动的细节弥补了非虚构写作艺术性上偏弱的不足1分。(评分说明:共5分,给到满分为止。)(二)(共16分)8.第段将贝加尔湖比作婴儿,形象体现了贝加尔湖洁净灵性、稚嫩脆弱,又以“碾”“呻吟”等词表现防滑冰爪的踩踏是对它的蹂躏伤害,表现作者内心的不忍与内疚2分。但是贝加尔湖却给人们以纯粹的幸福享受,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与自然对人类的馈赠形成强烈反差2分,既形成了情感起伏,又引人深思,增加了作品的思想深度1分。(评分说明:结合第段内容分析情感,2分;写出与后文情感的反差,2分;情感起伏/引发思考
26、的效果,1分。共4分,给到满分为止。) 9.答案示例:生活在贝加尔湖的动物是自然的一部分,两者共同构成了贝加尔湖纯净、优美的景观,但是人类却给这里带来了噪音、垃圾、掠杀等破坏行为,所以它并不欢迎人类的到来2分。这句话揭示了自然景观所面临的共性问题,表达了作者对这种行为的谴责与内疚之情2分,同时也是在警醒人类,引发对“人类与自然如何保持必要的界限”“如何敬畏自然”等的思考1分。(评分说明:句子含义的解读,2分;指出其价值及作者的情感,2分;引发的思考,1分。共4分,给到满分为止。)10.答案示例1:甲句更合适。用两组句子分别描写狗吠声和沙沙声,写出了狗吠声的此起彼伏和响亮,用积雪被吹落的沙沙声突
27、出了周围环境的空阔寂寥2分;呼应贝加尔湖因人类到来而变得喧闹,但其自身却又纯净、宁静,具有涤荡人心效果的环境特点2分;引出下文,呼吁人们放大、倾听野生的声音1分。(评分说明:分析出效果,2分;写出与贝加尔湖特点的联系,2分;写出引出下文的作用,1分。共4分,给到满分为止。)答案示例2:乙句更合适。将两种声音合于一句,音量一高一低,以声衬静,衬托暮色中的贝加尔湖畔旷野的空阔寂寥。(评分说明:根据回答内容,最多给2分。)11.选材方面,作者以细腻的文字描写了贝加尔湖的冰面、积雪、蓝冰等绝美的自然景色,呈现了静谧、空灵的自然意境,将贝加尔湖最纯真最自然的大美姿态展现于读者眼前,震撼人心,堪称“天籁”
28、2分。作者对自然的伤痛感同身受,为人类的贪婪而忏悔,也向人类发出警示,呼唤健康和谐的自然生态,呼唤美好人性的回归的主题,令读者为之动容2分。“散文中的天籁之音”这一评价,既是评论者高度赞美了作品所描写的自然之态,又是高度认可作者对自然的深沉大爱和悲悯情怀。(评分说明:一个角度2分,共4分。)(三)(共7分)12.C(3分)13.前两句使用比兴手法,借杜鹃的叫声引出对在远方未归之人的思念情感;第四、五句借描绘自己憔悴的外形,并用纷飞的柳絮喻指主人公的心理状态,由表及里表现主人公对远人的担心以及无所适从的心理;最后一句通过描绘双燕为筑爱巢而比赛衔泥的温馨场面,反衬自己落落寡欢的孤独之苦。(评分说明
29、:一个角度2分,共4分,给到满分为止。) (四)(共19分)14.(1)听任、任凭(2)显达、显赫(共2分)15.(1)B(2)C(共2分)16.居京师时/距寇乱之平二十余年矣/天下幸无事/达官贵人方酣嬉文酒。(错一处扣一分,共3分)17.在这个时候考虑变法,最重要的是兴办学校,长沙张文达奉诏管理学校,于是举荐李希圣来协助自己。(“是”“论”“首重”“得”“印”等,错一处扣一分,共4分。)18.李希圣协助张文达兴办了京师大学堂1分,而且他作为老师才华出众,性格戆直敢言、不畏权贵1分,学生们都感恩于他1分。(共3分)19.肯定了李希圣协助兴办学校的成效1分,李希圣因遭权贵排挤郁郁而终,而和他共事
30、的人现在都身居高位,两者形成鲜明反差1分,表达了作者对李希圣郁郁不得志且英年早逝的惋惜和不平2分。(共4分)(五)(共12分)20.A(1分)21.运用排比,强调了“齿刚先亡”的必然性1分,“酿”“糜”“销”逐步推进,形象地写出了“齿亡”的全过程1分,整散句式交错使用,节奏紧凑,错落有致,强化了人齿相依的哲理意味1分。(“肥甘”“寒热”“切”“错”“磨”“砺”用隐喻手法,暗示了“齿”与“人”的生命依存1分。)(评分说明:每点1分,共3分,给到满分为止。)22.B(3分)23.“齿”侍奉主人“有年”,“临危蹈难”“攻坚”“破瑕”,可谓善处“进”道2分,“不幸有疾,欲辞去”,认为主人的挽留“误甚”,可谓善处“退”道2分。虽然对主人仍有“不胜眷恋之私”,并劝慰主人“宁自戕其体焉”,但清醒地认识到生命自然,“方刚之时”与“垂老之岁”是根本不同的,“不敢居功,亦不肯受过”2分,可谓善处“进”“退”之际。(评分说明:每点2分,共5分,给到满分为止。)三、写作(7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