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检测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147037****qq.com 文档编号:255308 上传时间:2024-03-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5.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检测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检测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检测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检测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检测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检测卷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 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

2、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毛泽东曾十七次批注过资治通鉴,并评价说:“一十七遍。每读都获益匪浅,一部难得的好书中国有两部大书,一曰史记,一曰资治通鉴”下列史实不能在资治通鉴中查阅的是( )A千古一帝秦始皇B一代明君唐太宗C黄巢起义D陈桥驿兵变2北宋建立后,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关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的表述错误的是( )A暗示石守信等统军大将交出兵权B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导致“重文轻武”抗辽不力C派武将担任地方长官,并设置通

3、判和转运使D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统一王朝是( )A西夏B辽C金D元朝4小莉同学收集了“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由此可以推断她探究的主题是( )A唐朝繁荣的文学B宋代领先世界的科技C元代发达的对外贸易D明代先进的航海技术5据史料记载我国古代某一制度:“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据此判断这一制度是()A行省制B郡县制C分封制D科举制6“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两宋之交,文学作品反映出的时代最强音是()A对祖国统

4、一的渴望B对敌人的仇恨C对人民生活的同情D揭露统治者的腐朽7“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宋代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 )A四川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B太湖流域成为最主要的粮仓C江南青花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具D长安成为最繁华的国际大都市8“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写的是宋朝过什么节日的场景( )A中秋节B春节C重阳节D端午节9其史学地位与司马迁齐名,其著作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道”,这部著作是( )A汉书B史记C左传D资治通鉴10史书记载,宋太祖谓“宰相须用读书人”;北宋宰相文彦博说,是皇帝“与士大

5、夫治天下”;南宋高宗则谓,宋朝“设科取士,本欲得贤以共治天下”。为此宋代实行文治。下列属于其加强文治内容的是( )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增加科举名额让文官担任要职设立进士科ABCD11“(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栗城集)出现该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融合加强B宋辽边境开设榷场C宋辽订立澶渊之盟D岳家军的抵抗12学习宋元历史后,你认为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A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B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13有学者指出:“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迄今经济地理格局唯一的一次巨大变迁

6、。”一般认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A三国时期B隋唐时期C两宋时期D明清时期14他是党项族的英雄,贺兰山上的雄鹰。他受汉文化的影响,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创制文字,积极吸取中原文化。“他”是( )A松赞干布B元昊C耶律阿保机D尺带珠丹15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中国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它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造纸术和印刷术的普遍使用B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携带不便C宋代商业的繁荣D北宋政府的大力推广16下列关于“瓦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给城市生活增添了无限生机B出现在宋代C属于娱乐场所D散布于广大农村17朝代更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下列几个朝代的灭亡按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 )A北宋辽

7、西夏金B辽北宋西夏金C辽北宋金西夏D辽西夏北宋金18中国历史上有过多次人口迁移。唐朝中后期,人口大量南迁,南方人口规模第一次赶上北方;北宋末年,再一次出现大规模的人口南迁浪潮,南方人口数量大大超过北方。根据以上材料可以推断( )A北方已不适合居住B南方文化水平较先进C唐宋时期统治者组织移民D人口南迁促进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19有学者认为:“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此时的“创新和文化繁盛”主要表现为( )造纸术交子活字印刷术指南针普遍用于航海ABCD20邓小平同志说:“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对西藏的主权不容否定,西藏独立不

8、行,半独立不行,变相独立也不行。”下列史实中能证明西藏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的是()A西汉时设置西域都护B唐朝时文成公主入吐蕃C元朝时加强对西藏的管辖D清朝时设置驻藏大臣21下列不属于宋夏和议相关的史实是()A元昊向宋称臣B宋给西夏岁币C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D北宋派兵镇压西夏起义22一位法国学者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在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下列名词能够反映宋代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现代化”水平的有()交子勾栏瓦子岁币夜市、早市ABCD23假如你生活在宋代,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A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军B驿站发达,供住宿的邸店很多C东京城内的

9、市民在“瓦子”里娱乐D元宵节最受重视,人们相互庆祝24南宋临安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这反映了()A农业发达B手工业发达C商业发达D对外贸易繁荣25宋朝的对外贸易非常频繁,管理海上贸易的机构是( )A市舶司B中书省C三司D十三行第卷二、综合题:本题共2小题,共37分。26(本题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旒冕。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百家讲坛赵匡胤主题曲材料二: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宋史职官志材料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汪洙神童诗材料四:起朔漠、

10、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元史材料五: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元史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陈桥驿站披旒冕”指的是和哪一历史人物相关的哪一历史事件?“杯酒之间销兵权”反映了宋朝在军事方面的哪项措施?(2)材料二反映了宋朝采取了哪些措施防止宰相权力过大?(3)材料三体现了北宋采取怎样的治国政策?而这一政策对北宋产生了哪些影响?(4)材料四体现的是哪一王朝的兴起?“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起到了怎样的影响?(5)结合所学,材料五反映了该朝代疆域特点是什么?为了管理地方,该王朝采取了什么制度?(6)结合上述材料,说说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

11、是?27(本题17分)宋元时期,封建经济继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材料二:宋代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材料三材料四英国哲学家培根曾经指出:“这三种东西已经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

12、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请回答:(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概括出现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中为鼓励海外贸易,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什么机构加以管理?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是什么?(3)材料三中交子最早出现于北宋哪一地区?这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两宋时期哪一行业的发展状况?(4)材料四中,在文学上改变世界的宋代发明是什么?此项发明有哪些优点?(至少两点)(5)材料四中的第二种在战争上的发明是在何时发明的?何时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并分析它传入欧洲对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6)材料四的评价说明了什么问题?谈谈你对科技发展影响的认识。三、论述题(共1

13、3分)28(本题13分)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开创的重要政治制度,它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读示意图,运用所学知识,写一篇关于科举制的历史小短文。要求:以我看科举制为题。短文内容包含示意图中提及的三个朝代在科举制确立与发展过程中采取的措施及影响(唐朝包含两位皇帝的措施)。并谈谈你对科举制度的看法。史实准确,表达流畅,不低于150字。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D【详解】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的目的非常明确:“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即是总结历史经验,面对社会现实,使当朝执政者能够借鉴历史,解

14、决现实社会中存在的重大问题,使北宋封建统治能够长期巩固下去。而陈桥驿兵变是赵匡胤夺权方式,这是为当权者所诟病的,D项正确;资治通鉴叙述的是自战国至五代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排除A项;唐朝是战国至五代期间的历史王朝,排除B项;黄巢起义是唐朝末年的农民起义,排除C项。故选D项。2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因此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的表述错误的是“派武将担任地方长官”。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

15、D符合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但是不符合题意。故选C。3D【详解】1279年,元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D项正确;ABC项政权不是全国性的统一王朝,排除ABC项。故选D项。4B【详解】根据所学,“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都是宋代的科技发展,这些科技在当时都领先于世界,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宋代,ACD项朝代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5A【详解】元朝疆域广阔,为了管理辽阔的疆土,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制度。因此,依据材料一“十省分天下之治”可知是元朝的行省制,A项正确;郡县制不符合材料中“十省分天下之治”的信息,排除B

16、项;分封制是把土地和土地上人民一起分给诸侯王,排除C项;科举制是选官制度,不符合材料中地方制度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6A【详解】材料出自南宋时期岳飞的满江红。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除了烧杀抢掠之外,更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这一事件被称为靖康之耻,这是爱国人士心中永远的痛,题干的文学作品体现了作者渴望消灭敌人,收复河山的愿望,A项正确;“对敌人的仇恨”不符合材料中“时代最强音”,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出对人民生活的同情和统治者的腐朽,排除C和D项。故选A项。7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宋代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因为纸币的出现说明了人们贸易往来频繁,而且贸

17、易额非常大,金属货币携带不方便的缺点也随之暴露出来了,因此才会出现携带方便的纸币,A正确;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属于农业方面的表现,排除B项;江南的青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具属于手工业方面的表现,排除C项;长安在唐朝时是国际性的大都会,不是宋朝,排除D项。故选A。8B【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意思是,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些节日的习俗,如春节的燃放鞭炮、相互拜年。因此诗句描写的是宋朝过春节的场景。选项B符合题意;自

18、古中秋节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A排除;九月九,为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俗称,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活动,C排除;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等,D排除。故选B。9D【详解】根据材料“其史学地位与司马迁齐名,其著作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道”结合所学可知,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十九年完成,该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D项正确;汉书,又称前汉书,是

19、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汉朝东汉时期史学家班固编撰,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但不符合题意,A项错误;根据材料“其史学地位与司马迁齐名”可知,司马迁著史记,题干明显说的不是史记,B项错误;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代时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内传,汉代以后才多称为左传,春秋左氏传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而材料内容体现的是资治通鉴,C项错误。10A【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朝统治推行重文轻武政策,让文官担任要职,武将受到多方面牵制;宋朝注重发展文

20、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了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符合题意,A正确;隋朝时的隋炀帝,创立进士科,错误,BCD排除;故选A。11C【详解】依据题干给出的“辽与朝廷和好年深”可知出现该局面的主要原因宋辽订立澶渊之盟。宋真宗时(1004年),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所以C项符合题意;AB项不是“辽与朝廷和好年深”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岳家军的抵抗发生在南宋与金之间,与题干北宋和辽不符,排除。故选C。12D【详解】

21、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宋元历史基本特征的是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南宋时期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元朝时期在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能准确概括宋元时期历史基本特征的是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D选项符合题意;夏商周时期基本特征的是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A选项不符合题意;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基本特征的是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B选项不符合题意;隋唐时期基本特征的是繁荣与开放的社会。C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13C【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经济重心的南移的相关知识内容。魏晋南北朝时期以来,伴随着江南地区的开发,江南地区的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从唐朝中后期开始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22、,南宋后期最终完成。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14B【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元昊是党项族人,建立了西夏。他受汉文化的影响,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创制文字,积极吸取中原文化。故选项B符合题意;松赞干布和尺带珠丹都是吐蕃人,故选项AD不符合题意;阿保机是契丹人,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故选B。15C【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宋代由于商品济的发展,商品流通中需要更多的货币,而当时铁钱短缺,满足不了流通中的需要量。加之携带铁钱不方便等因素,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交子”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故C符合题意;造纸术和印刷术的普遍使用;市场上

23、流通的货币携带不便和北宋政府的大力推广是纸币产生的原因,但不是纸币产生的根本原因,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具备较高的识记能力,中国是世界上使用货币较早的国家,中国货币文化的发展可谓源远而流长,“交子”的出现便利了商业往来,弥补了现钱的不足,“交子”作为我国乃至世界发行最早的纸币。16D【详解】A项“瓦舍”给城市生活增添了无限生机,使社会生活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故A正确;B项“瓦舍”出现于北宋时期,当时开封城内有许多“瓦舍”,故B正确;C项“瓦舍”是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故C正确;D项“瓦舍”分布在开封等大都市,而不是散布于广大农村,故D错误。故选D。点睛:随着城市的繁

24、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舍”。 “瓦舍”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勾栏内商业广告琳琅满目,有各种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瓦舍”里还有很多摊位,十分热闹。理解记忆这些知识即可得出答案。17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灭北宋。1227年,西夏被蒙古军队灭亡。1234年,蒙古军队灭金。故按照朝代灭亡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辽北宋西夏金。ACD排列顺序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B。18D【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的“人口大量南迁,南方人口规模第一次赶

25、上北方”和“再一次出现大规模的人口南迁浪潮,南方人口数量大大超过北方”的信息可知,人口南迁促进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所以答案选D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19D【详解】本题可以用排除法来做,东汉元兴元年(105)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原料,经过挫、捣、抄、烘等工艺制造的纸,是现代纸的渊源。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逐渐普遍使用。为纪念蔡伦的功绩,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不是宋朝的成就,应该排除ABC。所以答案选D。20C【详解】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标志着今新疆地区正式成为我国的一部分,与西藏无

26、关。唐朝时文成公主入吐蕃,是民族关系融洽的表现,不是西藏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的标志,元朝设立宣政院,标志着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西藏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清朝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故答案选C。21D【详解】本题考查宋夏和议相关的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北宋和西夏之间多次征战,双方损失都很大。后宋夏议和,内容是: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促进了双方经济的发展。北宋派兵镇压西夏起义不属于宋夏和议相关的史实。故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22D【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27、“交子”;宋代城市中已打破居民区和商业区的界限,沿街设立店铺,出现娱乐场所“勾栏”“瓦子”,市民生活丰富多彩,夜市、早市非常繁荣,这一切都体现出宋代浓浓的现代化气息。岁币是宋朝与辽国签订的协议内容,宋每年给辽国岁币,即钱物,与题意不符,故排除。符合题意,故选D。23D【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宋代的社会生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民间传统节日很多,最受百姓重视的是元旦、寒食、冬至三大节,不是元宵节,所以答案D不是在宋代看到的情景,ABC都是宋朝时期的特点,答案选择D24C【详解】本题考查商业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是南宋临安商业发达的表现。ABD不符

28、合题意,故选C。25A【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宋代鼓励海外贸易,设置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A项符合题意;中书省是行政机构,与对外贸易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三司是行政机构,与对外贸易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广州十三行是清朝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故D不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二、综合题:本题共2小题,共37分。26问题一:宋太祖、陈桥兵变;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问题二:分化事权、削弱相权;多重机构、分割相权。问题三:重文轻武;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问题四:元朝;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29、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问题五: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行省制度。问题六: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详解】问题一:根据材料一“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旒冕。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他的部下拥立他党皇帝,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以开封为都,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首先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控制了军队。问题二:根据材料二“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防止宰相权力过大,在中央,宋太祖采取了分化事权的

30、办法,削弱相权,宋朝的宰相往往不止一人,在宰相之下又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还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问题三:根据材料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视,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要职,甚至主宰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的情况,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问题四:根据材料四“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71年

31、,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大都,元朝建立后,继续进攻南宋,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灭掉南宋,元朝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问题五:根据材料五“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疆域空前辽阔,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是当时最大的统一的国家,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问题六:根据上述材料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代十国时期是唐朝之后的藩镇割据的时期,960年,赵匡胤结束了这一局面,建立了宋朝,

32、随着辽和西夏的兴起,我国形成了政权并立的局面,元朝时期,忽必烈灭掉了南宋,统一了全国,由此可见,我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是由分裂不断走向融合。27(1)变化:经济重心南移(或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北人南迁,带去劳动力、生产技术、北方的一些作物。(2)市舶司。原因: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为海外贸易兴盛提供了基础;造船业发达,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政府鼓励海外贸易。(3)四川、商业(4)活字印刷术取材方便;制作简单;操作简便;效率高;可重复使用。(任答两点或言之有理即可)(5)唐朝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到宋代,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中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

33、作战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6)宋元时期中国的科技发展走在了世界前列,并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必须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详解】(1)分析材料一的“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和“苏湖熟,天下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的现象反映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的变化是:经济重心南移。北人南迁,给南方带去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这是经济重心南移的最主要原因。(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为海外贸易兴盛提供了基础;宋朝造船业发达,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事业;宋朝

34、政府鼓励海外贸易,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这些都是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商业的繁荣,北宋前期的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材料三的三幅图片反映出宋代商业的繁荣。(4)分析材料四的“这三种东西已经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传到其它国家,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在文学上改变世界的宋代发明是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取材方便,制作简单,操作简便,效率高,活字可重复使用。(5)材料四中的第二种在战争上的发明是火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中国人已

35、经发明了火药;到宋代,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宋元时期,火药广泛用于战争。火药通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中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6)分析材料四的“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元时期中国的科技发展走在了世界前列,特别是宋元时期的三大发明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科技发明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由此可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必须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点睛:解答此题需

36、熟悉宋朝经济的发展和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掌握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时间和对世界的影响,认识宋朝经济重心南移现象。解答第一问,首先识记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然后进行分析。解答第二问需识记宋朝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和宋朝对海外贸易的政策、管理机构。解答第三问的关键是商业发展的表现。解答第四、五问结合宋元时期的三大发明的影响进行分析。解答第六问,在识记三大发明的影响的基础上,得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三、论述题(共13分)28我看科举制隋炀帝创立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确立;科举制扩大了官员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唐太宗时期,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

37、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宋朝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我对科举制度的看法是科举制使有才学的人通过考试得到参政的机会,有利于大范围选拔人才等。【详解】解答本题,应注意题干要求:一是标题已经确定“以我看科举制为题”,不能自行拟定标题;二是注意短文的内容,应包括隋朝、唐朝、宋朝在科举制确立与发展过程中采取的措施及影响;三是结尾应表明对科举制度的看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

38、的制度。隋文帝时,初步建立起用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期,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确立;科举制扩大了官员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唐太宗时期,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宋朝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我对科举制度的看法是科举制使有才学的人通过考试得到参政的机会,有利于大范围选拔人才等。答案只要围绕隋朝、唐朝、宋朝在科举制确立与发展过程中采取的措施及影响展开,并表明对科举制度的看法进行论述,史实准确,表达流畅,不低于150字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历史 > 部编人教版 > 七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