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期末复习考题精练(含答案)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57393 上传时间:2024-06-1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2024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期末复习考题精练(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3-2024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期末复习考题精练(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3-2024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期末复习考题精练(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3-2024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期末复习考题精练(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3-2024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期末复习考题精练(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复习考题精练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1隋初有官员进表,称:“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A魏晋以来频繁的战乱B郡县制不适应时代发展C户籍人口大范围流动D征发劳役导致土地荒芜2据史料记载“炀帝巡幸,乘龙舟而往江都公家运漕,私行商旅,舳舻(船舶)相继。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焉。”该记载意在()A批评隋朝皇帝的残暴统治B评价隋朝运河的历史功绩C描绘运河沿线的商贸繁荣D肯定隋朝先进的造船技术3曾经六次东渡并最终到达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中国僧人是()A玄奘B鉴真C

2、晁衡D戒贤4隋书记载:“时议者以为古先哲王之驭天下也,明四目,达四聪,悬敢谏之鼓,立书谤之木,以开言者之路,犹恐忠言之不至而帝(隋炀帝)恶直言,仇谏士,其能久乎!”材料表明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是()A赋税、徭役繁重B隋炀帝刚愎自用C官员贪污腐败严重D藩镇割据5隋朝于公元六世纪末高调登场,却又匆忙谢幕在历史的长河中书写了一段宛若昙花绽放般短暂的辉煌。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一书(如下图)详细介绍了这一段历史。书中不应出现的内容是()A三省六部制B科举制的创设C“开元盛世”D大运河的开凿6“正月十五那一天,公主答应来西藏。莲花大坝不用怕,百匹骏马迎接您。”这一材料涉及的历史事件发生在()A唐玄宗时

3、期B唐高宗时期C唐太宗时期D武则天统治时期7唐太宗说:“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无智、愚、勇、怯,兼而用之。故良匠无弃材,明主无弃士。”由此可见,唐太宗()A虚心纳谏B主张民族平等C知人善任D重视地方吏治8武则天颁布求贤制,表达了她求贤似渴的愿望,其中写道:“其有文可以经邦国,武可以定边疆,蕴梁栋之宏才,堪将相之重任,无隔士庶,具以名闻。”此理念在其统治上表现为()A轻徭薄赋,与民休息B开创殿试,发展科举C发展经济,改革税制D整顿吏治,裁减冗员9历史学习中,比较法的运用有助于我们分析历史现象的异同、探讨历史发展的规律、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比较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

4、封建社会的治世局面出现原因时,发现其共同点有()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治世出现的前提统治者善于用人,注重科举选才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注意减轻百姓负担统治者推行垦荒政策ABCD10唐律疏议规定:“诸犯夜者,笞二十;有故者,不坐。闭门鼓后、开门鼓前行者,皆为犯夜”;大唐六典要求:“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这主要表明唐朝()A统治者重视法治刑法严酷B商业活动有严格时间限制C鼓钲成为主要的经商工具D商业经营场所有明确界限11下图所示内容可直接用来研究唐代()(步辇图)A频繁的对外贸易B严格的官员选拔C密切的文化交流D开明的社会交往12“唐太宗非常反对历史上某些贵

5、中华,贱夷狄的陈腐观念他把抚九夷以仁当“君之体,宣称我今天下主,无问中国及四夷,皆养活之。”据此可知,唐太宗施行的民族政策是()A包容B理解C开放D开明13如图是唐朝初年三省六部制的运作程序图,据此可知三省六部制()A加强了相权削弱了皇权B强化了尚书省的决策权C扩大了中书省的封驳权D有利于减少决策的失误14754年唐朝扬州龙兴寺的高僧鉴真和尚到达日本首都奈良时,安宿王作为天皇的代表在罗城门外等候欢迎。日本佛教领袖道培和其他五十多名高僧也相继拜谒鉴真。材料表明()A佛教文化促使中日友好交往B中日开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C佛教通过鉴真传播到日本国D仅仅日本政界认同鉴真地位15旧唐书记载,“文武将吏,擅

6、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这反映出唐代()A宦官和外戚的矛盾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C文臣与武将的矛盾D君权与相权的矛盾16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具丰实。”这首著名诗篇作为研究“开元盛世”的证据来说()A文学语言,还待求证B客观真实,无需考证C不符合史实,不足为信D论据充分,直接引用17唐代的艺术作品灿若繁星,现撷取一二与你共赏。对下面两幅图表述正确的是()A书法作品是颜真卿的B书法作品是柳公权的C绘画作品是阎立本的D绘画作品是吴道子的18有研究发现,中国古代绘画约每200年出现一个高峰期。下列人物中属于右图第一个高峰

7、平均值期的画家是()A顾恺之B王羲之C吴道子D柳公权19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赴甘肃考察调研,首站来到敦煌的莫高窟。敦煌莫高窟作为艺术的宝库,不同时代的艺术风尚在这里汇集成斑斓景观。敦煌壁画是我国古代宝贵的艺术遗产,下面三幅敦煌壁画反映了该艺术在不同时期的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宣传善行悲苦的魏晋壁画幸福祥和隋唐壁画世俗场景渗入佛界宋朝壁画A佛教思想的中国化B艺术内容的时代性C市民生活的世俗化D中外艺术的交融性20下图为唐朝时期中日两国的货币,日本的和同开珎银币的形制和重量与唐开元通宝完全相同。这反映出当时两国()唐朝开元通宝日本和同开珎A审美观念一致B文明相互借鉴C文明交流频繁D

8、铸银水平相当二、非选择题(共2题)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胡曾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皮日休材料二:登科后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崖。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孟郊(1)材料一的“长河”“此河”指的是什么?是哪位皇帝在位时开凿的?“至今千里赖通波”说明该“长河”的开通起到了什么作用?(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历史上的哪种重要制度?为什么作者在登科后会觉得“春风得意”?(3)唐朝时多位皇帝对材料二中制度完善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武则天创立的制度是什么?22阅读下列材料,回

9、答问题。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1)材料一中的话是哪个皇帝说的?材料说明这个皇帝奉行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试举一例加以说明。材料二: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2)材料二描述的是唐朝哪位皇帝统治时期的情况?当时唐朝进入鼎盛,历史上称为什么?(3)诗中反映了哪些社会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4)由唐朝时期出现的两大盛世,联系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实际,你有何启发?参考答案1A【解析】根据材料“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可知,材料反映了郡县数量过多,结合所学知识

10、可知,魏晋南北朝以来,政权林立,造成了这种现象,A项正确;材料侧重于郡县数量多,不能说明郡县不适应时代发展,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出户籍人口大范围流动,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征发劳役导致土地荒芜,排除D项。故选A项。2B【解析】根据题干“公家运漕,私行商旅,舶舶相继。”等可知,材料大意是沿途官府运粮的漕船、私人商旅的船只,在运河上来往络绎不绝,因此,“后代实受其利”意在强调隋朝大运河的作用即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功绩,B项正确;材料重在强调隋朝运河的历史功绩,而非批评隋朝皇帝的残暴统治,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运河沿线的商贸繁荣的内容,排除C项;材料强调运河的作用,没有提到造船技术如

11、何先进,排除D项。故选B项。3B【解析】联系已学知识可知,鉴真应日本圣武天皇的约请,鉴真六次东渡,历尽艰辛,754年携同弟子到达日本,为传播唐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所以答案选B。4B【解析】根据“帝(隋炀帝)恶直言,仇谏士,其能久乎!”可知,材料反映隋炀帝不接受直言纳谏,即不听取任何谏言,体现了隋炀帝刚愎自用,B项正确;材料并没有提及赋税、徭役是否繁重,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官员贪污腐败严重,排除C项;材料反映隋炀帝刚愎自用,没有提及藩镇割据,排除D项。故选B项。5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图治,并且任用贤能,发展经济,提倡文教,产生政局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力富强的

12、局面,这是唐朝极盛的时期。人们把唐玄宗统治的这一时期称为“开元盛世”。共29年,不符合题干的隋朝的短暂与辉煌的特点。所以答案选C。6C【解析】根据材料“正月十五那一天,公主答应来西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C项正确;唐玄宗时期没有公主嫁入西藏,排除A项;唐朝后来还有金城公主入藏和亲,当时皇帝是唐中宗,不是唐高宗,排除B项;武则天统治时期与唐朝公主嫁入西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7C【解析】题干信息“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无智、愚、勇、怯,兼而用之。故良匠无弃材,明

13、主无弃士”可说明唐太宗强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长,要善于用其特长,量才而用人,说明其能知人善任,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用人,而不是虚心纳谏,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民族政策,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唐太宗知人善任,没有涉及重视地方吏治,排除D项。故选C项。8B【解析】根据材料“武则天颁布求贤制,表达了她求贤似渴的愿望”可知这是武则天重用人才,联系所学可知,武则天统治时期,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B项正确;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是汉高祖、汉文帝和汉景帝实行的,排除A项;发展经济,改革税制与题干“表达了她求贤似渴的愿望”不符,排除C项;整顿吏治,裁减冗员是唐玄宗实行的,

14、排除D项。故选B项。9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文景之治,国家统一,统治者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关心农桑,唐太宗贞观之治时,国家统一,统治者注重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开元盛世时,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工程,减轻百姓负担,由此可知,其共同点有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治世出现的前提、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注意减轻百姓负担,D项正确;科举制是隋朝时期诞生的,文景时期,还没有科举制,推行垦荒政策不是盛世出现的必然原因,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10B【解析】根据材料“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可知,唐代的市场有严格的交易

15、时间限制,B符合题意,B项正确;题干材料说的是商业活动,与刑法严酷无关,排除A项;鼓钲是用来提醒人们时间的工具,而非经商工具,排除C项;商业经营场所有明确界限,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11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步辇图描绘的是贞观十五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体现的唐朝开明的社会交往,D项正确;唐朝和吐蕃的交往不属于对外贸易,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唐朝严格的官员选拔,排除B项;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密切了汉藏之间的联系,排除C项。故选D项。12D【解析】根据所学和材料“我今天下主,无问中国及四夷,皆养活之”,意思是现在我主宰天下,不管是中原地区还

16、是少数民族地区,都一律养育,可知,这体现了开明的民族政策。D项正确;包容指宽容大度。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A项;理解的意思是顺着条理进行详细地分析,从而了解,明白。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B项;开放多表示张开,释放,解除限制等含义,开放政策指的是国与国之间,本题指的是国内,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13D【解析】依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实行集体决策,特别是门下省具有审核权,有权封驳认为不合理的决策,有利于减少决策的失误,D项正确;三省六部制分散相权,加强了皇权,排除A项;尚书省主要负责执行,排除B项;中书省负责决策,排除C项。故选D项。14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鉴真东渡到日本时与日

17、本僧人进行了交流,A项正确;“开始”一词说法绝对,排除B项;佛教在鉴真到达日本之前,已经存在于日本,排除C项;日本政界和佛教徒都欢迎鉴真的到来,因此,“仅仅”一词说法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15B【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地方藩镇自行任命官吏,不向朝廷交纳贡赋,反映的是藩镇割据威胁到中央集权,体现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宦官和外戚的矛盾、文臣与武将的矛盾、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排除ACD项。故选B项。16A【解析】根据题干“这首著名诗篇作为研究开元盛世的证据”结合所学知识,史学考证的方法之一就是以诗证史,但是诗歌本身属于文学作品,真实性有待考证,A项正确;诗歌本身属于文学作品,真

18、实性有待考证,故“客观真实,无需考证”“论据充分,直接引用”说法错误,排除BD项;文学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当时的社会情况的,排除C项。故选A项。17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吴道子的画落笔雄劲,风格奔放,被誉为“画圣”,代表作有送子天王图,所以D项符合题意。九成宫醴泉碑铭是欧阳询的书法作品。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18C【解析】观察图片可知,第一个高峰出现的时间是600800年,即公元79世纪左右,此时中国属于唐朝时期。唐朝时期在绘画上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有吴道子等,C项正确;顾恺之是东晋画家,排除A项;王羲之是东晋书法家,排除B项;柳公权是唐朝书法家,排除D

19、项。故选C项。19B【解析】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人民流离失所,所以壁画宣传善行,表达现实悲苦,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政治比较清明,国力强盛,所以壁画有一派幸福和祥和的气象,宋朝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所以壁画能反映市民阶层的喜好,世俗场景由之入画,因此这种变化说明了艺术内容的时代性,B项正确;题干的主旨是时代变迁影响敦煌壁画的内容,并非反映佛教思想的中国化或中外艺术的交融,排除AD项;题干的主旨是有关佛教艺术文化,而非市民生活的世俗化,排除C项。故选B项。20C【解析】依据题干可知日本的和同开珎银币明显是仿造唐朝开元通宝的形制和重量,说明当时中日之间文明交流

20、频繁,C正确;题干反映的是日本借鉴学习中华文化,并没有体现中日两国审美观念一致或铸银水平相当,AD排除;题干反映了日本借鉴中华文化,但没有反映中国对日本文化的借鉴,无从得出相互借鉴,B排除。故选C。21(1)大运河;隋炀帝;大运河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我国南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2)科举制度;登科后可以步入仕途,入朝参政,实现阶级上的跨越。(意思相似即可)(3)殿试制度。【解析】(1)“此河”:题干信息“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可知指的是隋朝大运河。皇帝: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从605年开始,隋炀帝在位时开凿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其在位时的残暴统治,最

21、终引发了隋末农民起义,导致了隋朝的灭亡,所以材料是指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运河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大运河贯通了中国南北,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发展。(2)制度:根据材料中“登科后”题目结束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科举制。体现了作者登科后的喜悦。“春风得意”理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是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参加科举考试登科后可以步入仕途,入朝参政,实现阶级上的跨越。所以,作者在登科后充满“春风得意”的喜悦。(3)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在位期间继续推行唐太宗时期的经济发展政策,在科举制上进一步改

22、革和完善,首创了殿试制度,不拘一格录取人才,体现了她爱惜人才。22(1)皇帝:唐太宗;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举例: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和亲。(2)皇帝:唐玄宗;盛世:开元盛世。(3)现象:诗中反映了唐朝农业发展,粮食产量提高;人口、户口的增长;还反映了社会治安好,交通便利;人民生活安定、负担低。(言之成理即可)问题:说明了开元年间经济繁荣、政局稳定,百姓安居乐业。(4)启示:及时改革,与时俱进;重视人才的培养、任用;关注和提高民生等。【解析】(1)皇帝:根据所学可知,材料一是唐太宗关于民族问题的言论。政策:根据材料可知,“朕独爱之如一”表明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待各个民族能够一视同仁,平

23、等看待。举例:根据所学可知,唐太宗时,答应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和亲的请求,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即文成公主入藏和亲。(2)皇帝:根据诗歌可知,“开元”是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忆昔开元全盛日”描述的是唐玄宗统治前期的盛世局面。盛世:根据诗歌“忆昔开元全盛日”可知,唐玄宗统治前期的盛世局面是开元盛世。(3)现象:根据诗歌可知,“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反映了唐朝农业发展,粮食产量提高;“小邑犹藏万家室”谁能人口、户口的增长;“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反映了社会治安好,交通便利;人民生活安定。(言之成理即可)问题:根据上述现象可知,开元年间经济繁荣、政局稳定,百姓安居乐业。(4)启示:根据所学可知,唐朝时期出现的两大盛世是因为唐太宗和唐玄宗励精图治、善于用人,采取一系列措施,由此带给我们的启示是统治者应及时改革,与时俱进;重视人才的培养、任用;关注和提高民生等,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历史 > 部编人教版 > 七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