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下历史期末复习模拟检测试卷(2)含答案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57391 上传时间:2024-06-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26.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2024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下历史期末复习模拟检测试卷(2)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3-2024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下历史期末复习模拟检测试卷(2)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23-2024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下历史期末复习模拟检测试卷(2)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23-2024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下历史期末复习模拟检测试卷(2)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23-2024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下历史期末复习模拟检测试卷(2)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复习考题精练期末模拟检测卷02一、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下列表述对中国历史时间轴中处朝代及其阶段特征解读正确的是()A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隋唐时期:经济繁荣与社会开放的时代D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2“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这两句诗文分别描写的是()A灵渠的开凿与“文景之治”B大运河的开通与“贞观之治”C灵渠的开凿与“开元盛世”D大运河的开通与“开元盛世”3

2、同学们在学习唐朝历史时收集整理了如下图片,由此可以解读出()唐戴帷帽女子骑马雕塑李白诗集书影黑人俑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像文学艺术繁荣社会风气开放对外交流频繁唐朝由盛转衰ABCD4魏征原本是太子建成下属,但是唐太宗见他才堪大任,便不计前嫌,委以重任。魏征也不负其望,刚正不阿,敢于犯颜直谏,及时诤谏匡正太宗政令的误差。据此可知,唐太宗()A用人唯贤,不拘一格B制定法律,宽省刑罚C重用酷吏,打击门阀D勤于政事,励精图治5唐朝孟郊有名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描述了他登科后骑着马在京城游街时志得意满的情景。与此相关的制度是()A世袭制B分封制C推恩令D科举制6下图为晚唐时期的越窑青釉

3、皮囊式壶。该壶既保留了游牧民族使用的皮制水囊的器形,又浑圆饱满、雍容大度、简洁利落,是独具特色的工艺制品。这主要反映出()A唐朝社会风气兼容并包B唐朝对外政策十分开明C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D唐朝瓷器大量出口海外7钱文忠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阔、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该僧人弟子根据他的口述记录写成的书是()A西行漫记B大唐西域记C西游记D封神演义8岳飞的“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都反映了()A未雨绸缪的忧患意识B英勇不屈的报国情怀C飘逸洒脱的浪漫风格D闲

4、适自由的乐观精神9宋代所造的海船,载重量一般有数百石至五千石,最大载重量可达万石,而且设置了水密隔舱,增加了抗沉性和横向强度。这说明宋代()A海外贸易繁荣B造船技术先进C漕运事业发达D对外交往频繁10下图反映的五代十国时期历史基本特征是()A国家基本统一B政权更迭与分立C中外交流频繁D社会开放与繁荣11元朝宣政院具有增减改易藏族地区行政机构的职能,负责该地区的重大案件审理、军事行动与佛教事务等。这说明宣政院的设立()A结束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B见证了蒙古与吐蕃的联姻与会盟C标志着元朝廷直接管辖西藏地区D开创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12某学生拟办一份历史手抄报,准备了下面的素材。据此推断这份

5、手抄报的主题是()北宋时的匠人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A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B民族关系的不断发展C宋元时期科学技术的成就D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13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解释的是()A隋朝创立三省六部制B唐朝时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理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C九世纪后期,北方游牧民族契丹已经有了农耕、冶铁和纺织等产业D元朝完成全国统一,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14下列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ABCD15明朝人方孝孺曾言:“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扰以为怪,至于元,百年之

6、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反映了元朝时期()A疆域广大B民族融合C汉化政策D四等人制16“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虚空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浮铺上行,百市买卖,热闹至饭前,市罢而收。”这反映了当时宋朝()A缺少对商业的管理B放弃重农政策C商业打破时空限制D政府免收商税17欧阳修归田录里讲了一则轶事:有一位姓昆的少卿,余杭人,很喜欢吃螃蟹。他曾请求外任,想到外州当个知州。有人问他希望到哪个州上任,他说“但得有蟹、无通判处,则可矣”,成为一时之笑谈。通判让人避之是因为()A掌握地方的军权B控制地方财政大权C负责考核知州D监督并分知州权力18下面大事年表

7、体现的主题是()时间事件1281 年(元世祖至元十八年)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1561 年(明世宗嘉靖四十年)戚继光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中俄双方的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签订了尼布楚条约A反抗侵略的斗争B边疆地区民族关系缓和与发展C边疆的制度管理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19下表为“清朝前期人均耕地面积变化情况简表”。清朝前期人均耕地面积发生变化的原因是()时间人均耕地/亩康熙二十年(1681年)27.92乾隆十八年(1753年)6.89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3.56A北方人口南迁B耕地面积大量减少C政府严禁垦荒D人口数量快速

8、增长20中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如下图所示)据此推断,这一变革的趋势是()A专制皇权不断加强B监察权力逐渐减弱C丞相权力逐渐提高D地方权力不断扩大21清朝时期,内地商人经常用布匹、茶叶和铁器等到东北交换毛皮、人参等土特产。当地的索伦语类满语,达斡尔(旧称达呼尔)语接近蒙语,到康熙末年都已出现了“其中间杂汉语”的情形。嘉庆年间,内地赴东北地区贸易的晋商“与蒙古、索伦、达呼尔交易,皆通其语,问答如流”。这有利于()A多个地域性商人群体的形成B清王朝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C促使东北地区自然经济解体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22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中国历代王朝都注重对图中地的管辖,以下说法正

9、确的是()A该地在古时曾被称为西域B西汉时,曾在该地设立西域都护进行管辖C该地最早隶属于中央政权是在明朝时期D清朝时期在该地设立驻藏大臣,监督地方政务23明朝时,朱元璋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在中央,废除了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朱元璋这样做的目的是()A强化皇权B控制军队C完善科举D钳制思想24据明史记载:“四十二年四月,继光将浙兵至,于是巡抚谭纶令将中军,显左,大猷右,合攻贼于平海。继光先登,左右军继之,斩级二千二百,还被掠者三千人。”这一记载反映的史事是()A岳飞抗金B文天祥抗元C戚继光抗倭D郑成功收复台湾25下面是期末复

10、习时教师幻灯片的内容,据此判断学习的主题应该是()李时珍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徐光启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宋应星天工开物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A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B升华创新的秦汉文化C集历代之大成的明朝科技D繁荣的宋代城市文化二、非选择题(共三大题,第26题18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4分,共50分)26(18分)隋唐、宋元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重要时期,在国家治理方面都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魏晋时代,士族势力强大,常影响中正官考核人才,后来甚至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于是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现

11、象,这不但堵塞了从民间取才,还让士族得以把持朝廷取才。隋朝在结束魏晋南北朝国家分裂局面后,百废待兴。而首先是解决国家所需的用人问题,于是科举制应运而生。摘编自刘海峰中国科举文化材料二下表为两宋时期部分君臣的言论。宋太祖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众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大臣余靖自来武臣在边关,多被文臣所牵制大臣吕中我朝以儒立国,故命宰相读书,用儒臣掌刑狱。以文臣知州材料三元朝大批签发内地军民前往漠北屯田,并在一部分蒙古牧民当中传授耕作技术,在民族复杂的东北地区,设立了辽阳行省。云南行省的长官教当地民族播种,兴修水利,创建孔子庙等。巡行劝农使向他们传授内地的先进养蚕

12、方法,“收利十倍于旧,云南之人由是益富庶”。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朝实行科举制的历史背景(4分)。列举一例唐朝对科举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所做出的贡献(2分)。(2)材料二体现了宋朝的哪一项政策(2分)?简述这个政策给宋朝带来的积极影响(4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元朝统治边疆地区的措施(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作用(4分)。27(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栾城集材料二宋向金称臣,“世世子孙,谨守臣节”;宋金疆界,东以淮河中流,西以大散关(陕西宝鸡西南)为界。宋割唐(河南唐河)、

13、邓(邓县)两州及商(陕西商县)、秦(甘肃天水)两州之半予金;宋岁贡银25万两,绢25匹。中国古代史材料三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国,开始在黄河流域扩张发展势力。陆续攻灭了当时与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上“乾元”的意思,定国号为元。8年后灭南宋统一全国。中国通史(1)材料一中“辽”是由哪个民族建立的政权(2分)?“(辽)与朝廷和好年深”是通过什么盟约实现的(2分)?结合所学,该盟约签订后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2分)(2)结合所学,举出一位反对宋金议和的抗金将领(2分)。据材料二指出宋金议和划定的分界线(2分)。此次议和后,形成了怎样的政治局面?(2分)(3)材料三中

14、被蒙古国陆续攻灭的“与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是哪些(2分)?元“统一全国”有何历史意义?(2分)(4)综上所述,归纳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2分)28(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亚历山大东侵,洗劫和烧毁了亚洲一些古老的城市,将成千上万的劳动人民掠为奴隶,以野蛮、残忍、落后的手段毁灭了许多东方文明。但是,亚历山大的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开拓人们的眼界。东方的城市出现了优美的希腊式雕塑和建筑亚历山大的东征,还开辟了东西方贸易的道路。摘编自世界上下五千年材料二欧洲人也经由东征,发现了遥远的中国文化接触到了新的事物。中国发明的火药已被伊斯兰教转变为战争武器,至此才第一次为西方

15、所知。培根认为,中国人发明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为西方掌握后,欧洲的文化和社会随之改变了。摘编自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材料三固步自封是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很大的消极作用,它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更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1)根据材料一、概括亚历山大东征的特点(2分),并指出亚历山大东征对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作用(2分)。(2)中国发明的火药广泛应用于战争发

16、生在哪一时期(2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四大发明的外传对欧洲的共同影响(2分)。(3)材料三中清朝的对外政策是什么(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政策的实施对中国社会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2分)。(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文明交流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原则(2分)?参考答案1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581年杨坚建立隋朝,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可知处是隋唐时期。隋唐时期国家统一,封建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对外交往活跃,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是繁荣与开放,故选C项;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秦汉时期是在处,排除A项;220年,进入三国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处于处,排除B项;辽

17、宋夏金元时期在处,排除D项。2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描述的是隋朝大运河,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描写的是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故选D项;秦始皇下令开凿灵渠,“文景之治”出现在西汉时期,排除A项;“贞观之治”出现在唐太宗时期,排除B项;秦始皇下令开凿灵渠,排除C项。3A【解析】李白是唐朝诗人,被誉为“诗仙”,其诗集体现了唐朝文学艺术的繁荣,故正确

18、;唐朝女子骑马等体现了社会风气开放,故正确;黑人和鉴真东渡等体现了唐朝时期的对外交往,故正确;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材料信息与此无关,故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4A【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唐太宗见魏征有才华,不在乎他是原太子的部下,仍对其重用,说明唐太宗用人唯贤,不拘一格,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唐太宗的用人观,与制定法律无关,排除B项;重用酷吏的说法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唐太宗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体现的是用人方面,排除D项。5D【解析】根据材料“描述了他登科后骑着马在京城游街时志得意满的情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古代知识分子在登科及第后“春风得意”的壮志豪情,说明唐

19、代读书人可以通过科举考试改变个人命运,因此材料内容体现了科举制,故选D项;世袭制是以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的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分封制是西周时期中央管辖地方的制度,地方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推恩令是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削弱了地方诸侯国的力量,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6C【解析】据材料“晚唐时期的越窑保留了游牧民族使用的皮制水囊的器形”可知,晚唐时期的越窑瓷器,保留了游牧民族使用的器型,体现了中原经济文化受到游牧民族的影响,反映了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故选C项;社会风气包容体现在女子骑马等方面,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A项;游牧民族并非外国势力,不体现对外

20、政策,排除B项;采用游牧民族器型仅体现游牧民族文化影响,与出口海外关系不大,排除D项。7B【解析】据题干“唐朝对外关系”和“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联系所学可知,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10多年后,玄奘回到长安,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了大唐西域记,故选B项;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创作的纪实文学,真实记录了埃德加斯诺自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创作的神话小说,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封神演义是一部中国古代神魔小说,与题意

21、不符,排除D项。8B【解析】材料“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意为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然没有被雪洗。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为人生谁都会死,留取这颗赤胆忠心,永远在史册中放光,两者都体现了对国家的爱和英勇不屈的报国情怀,故选B项;雪耻等行为与未雨绸缪关系不大,其并未出现对未来的规划,排除A项;岳飞和文天祥的词风都大气磅礴,并不属于浪漫风格,排除C项;“臣子恨,何时灭”强调的是雪耻消恨,并不体现乐观,排除D项。9B【解析】据材料可知,宋代海船载重量大,设置了水密隔舱,增加了抗沉性和横向强,结合所学可知,宋代这些技术,在当时世界造船、航海领域中,

22、都居于领先地位,体现了宋代造船技术先进,故选B项;材料仅涉及海船,并未明确说明这些船用于海外贸易,排除A项;漕运是国内运河等的运输方式,材料并未说明海船用于漕运,无从体现漕运发达,排除C项;宋代海外贸易繁荣,对外交往频繁,但仅凭造船技术发展无从体现这一点,排除D项。10B【解析】据地图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反映了这一时期政权更迭与分立,故选B项;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分裂时期,并不统一,排除A项;五代十国时期战

23、乱频仍,这影响中外交流,且仅通过地图信息无从得出中外交流情况,排除C项;唐朝时期社会开放与繁荣,五代十国时期社会经济凋敝,排除D项。11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在这一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朝廷还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任命官员征收赋税,屯驻军队,实行充分和有效的管理。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结合材料“具有增减改易藏族地区行政机构的职能”“负责该地区的重大案件审理、军事行动与佛教事务等”可得出标志着元朝廷直接管辖西藏地区,故选C项;北宋建立以后,陆续消灭了各地的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原和南方的广大地区,结束

24、了唐末以来的藩镇割据局面,不是元朝,排除A项;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元朝设置宣政院,没有反映蒙古与吐蕃的联姻与会盟,吐蕃是西藏历史上第一个明确史料记载的政权,842年就不存在了,元朝时期已经没有吐蕃了,排除B项;公元前221年秦朝的建立,开创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不是元朝,排除D项。12C【解析】题干中学生拟办历史手抄报所准备的素材中所包括的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武器等均为宋元时期科学技术的成就,故选C项;题干中历史手抄报的素材与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民族关系发展、经济重心南移等主题均没有关联,排除A项、B项、D项。13D【解析】根据题干“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并结合所学可知,“元朝完成

25、全国统一,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陈述了元朝完成全国统一的意义,是对元朝完成全国统一的评判,属于历史解释,故选D项;“隋朝创立三省六部制”是对史实的陈述,属于历史史实,不是历史解释,排除A项;“唐朝时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理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是对客观史实的陈述,属于历史史实,不是历史解释,排除B项;“九世纪后期,北方游牧民族契丹已经有了农耕、冶铁和纺织等产业”是对史实的陈述,属于历史史实,不是历史解释,排除C项。14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北宋960年建立,1127年被金朝所灭,与北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有北方的契丹和位于西北的西夏,故选C项;西夏在北宋的西北,不是西南

26、,排除A项;金朝1125年灭辽,未与辽形成并立局面,金位于北宋的东北,不是西北,排除B项;金位于北宋的东北,不是西南,且在1125年灭辽,1127年灭北宋,排除D项。15B【解析】根据材料“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皆化而同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许多汉族人来到边疆,为开发边疆作出贡献。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故选B项;材料没有体现元朝疆域广大,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元代推行的汉化政策,排除C项;四等人制是元朝统治者为维护对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民族歧视政策,不利于民族

27、融合,排除D项。16C【解析】根据材料“自大街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市罢而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府对于市场的管理不再像过去那么严格,宋朝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故选C项;宋代放松对工商业的控制,促使宋代商业的发展超过了前代,材料没有体现缺少对商业的管理,排除A项;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的一贯政策,宋代统治者基本沿袭了历朝历代的“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项;宋代商品经济发达,商税成为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之一,排除D项。17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宋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各州府设置通判,地方的公文必须是知州和通判共同署名才能生效,通判起到监督并分散知州权力的作用,故选D项;通判没有军权,排

28、除A项;控制地方财政大权的是转运使,排除B项;通判不负责考核知州,排除C项。18D【解析】据材料可知,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加强了对澎湖和台湾的管理。明朝戚继光抗倭,打击了日寇的侵略,维护了国家利益。清朝雅克萨之战后,1689 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以上内容涉及边疆管理及反抗外来侵略,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故选D项;设置澎湖巡检司无法体现反抗侵略,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民族关系缓和,材料体现的是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还有反抗外来侵略,不符合题意,

29、排除B项;边疆的制度管理表述片面,排除C项。19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初统治者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导致人口数量快速增长,最终导致人均耕地面积减少,故选D项;北方人口南迁主要发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排除A项;清朝大力推行垦荒政策,耕地大量被开垦出来,排除B项;清朝大力推行垦荒政策,排除C项。20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中央机构从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制,到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相权削弱;宋朝继续采用分化事权方式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明朝朱元璋裁撤中书省,废丞相,六部归皇帝直接控制,皇权进一步强化;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皇

30、权专制达到顶峰,从中可以看出古代中央机构的变革趋势是专制皇权不断加强,故选A项;古代监察权力是不断加强,不是减弱,排除B项;丞相权力是逐渐削弱直至废除,不是提高,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央机构的变革,主要体现皇权与相权之间的变化,不是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再者,中国古代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是不断加强,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21D【解析】材料体现了清朝时期东北地区语言的变化,由接近于满语、蒙古语,到后来“其中间杂汉语”,嘉庆时期已能用汉语与晋商“问答如流”,这体现了汉语得到日益广泛的认同,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故选D项;材料主要涉及东北地区,没有体现多个地域性商人群体的形成,排除A项;清王朝没

31、有改变重农抑商政策,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东北地区自然经济的发展状况,排除C项。22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图中地处于西南地区,即今天的西藏,元朝设置宣慰使司,直属宣政院管理;清朝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同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共同管理西藏事务,故选D项;西北的新疆古时曾被称为西域,排除A项;西汉时设立西域都护进行管辖的是今天的新疆地区,排除B项;该地最早隶属于中央政权是在元朝时期,排除C项。23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巩固统治,加强皇权,朱元璋在政治上采取一系列措施,从地方到中央全面改革官制,以强化皇权,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

32、,直接对皇帝负责,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了皇帝手里,在地方,朱元璋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故选A项;朱元璋在军事上,设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皇帝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控制了军队,排除B项;由明代开始,科举的考试内容陷入僵化,变成只要求考生能造出合乎形式的文章,不重考生的实际学识,唐朝科举制逐渐完善,排除C项;八股取士禁锢了思想,阻碍了文化的发展,扼杀了人才,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24C【解析】根据材料“明史记载”“继光将浙兵至”“大猷右,合攻贼于平海”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记载反映的是明朝民族英雄戚继光和

33、另一个抗倭名将俞大猷共同抗倭的反侵略斗争,故选C项;岳飞抗金发生在南宋,文天祥抗元发生在宋末元初,都属于中华民族内的斗争,时间不符合,排除A项、B项;郑成功收复台湾发生在明末清初,反抗对象是荷兰殖民者,排除D项。25C【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期李时珍著有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徐光启所著的农学著作农政全书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是一本综合性科技著作,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因此这些内容的共同点是集历代之大成的明朝科技著作,故选C项;题干的主旨是明清时期的科技著作,没有体现君主专制的强化,排除A项;李时珍、徐光启、宋应星主要生活在明

34、朝时期,排除B项、D项。26(1)历史背景:隋朝结束分裂,实现了国家统一;九品中正制人才选拔权被世家大族掌握,以门第来选拔人才,不适应统治需要,影响中央集权(4分)。贡献: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等等(2分)。(2)政策:重文轻武(2分)。积极影响: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4分)。(3)措施:设立行省制;向边疆移民;向少数民族传播先进的生产技术;等等(2分)。作用: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统治;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促进了边疆的开发;等等(4分)。【解析】(1)历史背景:根据材

35、料一“结束分裂局面”、“士族把持朝廷取才”可知,隋朝结束分裂,实现了国家统一,需要改变人才选拔权被世家大族掌握的局面,解决用人问题以加强中央集权。贡献:根据所学可知,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2)政策:据材料二可知,宋朝以儒立国,文臣地位高于武将,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积极影响:根据所学可知,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3)措施:据材料三“辽阳行省”、“云南行省”、“签发内地军民屯田”、“传授耕作技术”等可知,元朝在边疆设立行省制;向边疆移民;向少数民族传播先进的生产技术等。作用:根据所学可知

36、,这些措施加强了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统治;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促进了边疆的开发等。27(1)契丹族(2分);“澶渊之盟”(2分);使辽宋之间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2分)(2)岳飞(2分);分界线:淮水至大散关一线(2分);宋金对峙局面形成。(2分)(3)西夏、金(2分);意义: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政权分立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2分)(4)从民族政权并立走向统一。(2分)【解析】(1)民族:根据所学可知,契丹族建立了辽政权;盟约:辽和北宋订立“澶渊之盟”,实现了和平局面;积极影响:根据材料一中的“休养生息,人人安居”,结合所学可知,

37、澶渊之盟签订后,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2)抗金将领:岳飞是著名的抗金英雄;分界线:宋金和议,双方约定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政治局面:宋金和议后,宋金对峙局面形成。(3)少数民族政权:根据所学可知,党项族建立的西夏政权和女真族建立的金政权,先后被蒙古国消灭;意义:元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政权分立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4)趋势:根据以上材料可知,中华民族从分裂走向统一,反映了从民族政权并立走向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28(1)特点:野蛮性;破坏性;建设性(2分)。作用:推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促进东方城市的希腊化;开辟了东西方贸易的道路(2分

38、)。(2)时期:宋元时期(2分)。共同影响:四大发明的外传,共同推动欧洲社会的发展与变革(2分)。(3)政策:闭关锁国政策(2分)。消极影响:闭关锁国政策没有成功抵御外敌的侵略,使中国失去贸易主动权;中外交流基本断绝,使中国错失了发展的机会,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发展进程(2分)。(4)原则:坚持在和平、平等、友好的原则下进行文明交流;要加强中外文明的交流,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要积极借鉴世界优秀文明,以及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2分)。【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一“洗劫和烧毁了毁灭了许多东方文明”可知,亚历山大东征具有野蛮性和破坏性;从“东方的城市出现了优美的希腊式雕塑和建筑”可知,亚历山大东征具

39、有建设性。作用:根据材料一“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东方的城市出现了优美的希腊式雕塑和建筑”“开辟了东西方贸易的道路”等信息即可知亚历山大东征起到了推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促进东方城市的希腊化;开辟了东西方贸易的道路的作用。(2)时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火药广泛应用于战争是在宋元时期。共同影响:根据材料二“中国人发明欧洲的文化和社会随之改变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四大发明外传,共同推动欧洲社会的发展与变革。(3)政策:根据材料三“固步自封”“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的对外政策是闭关锁国政策。消极影响:根据材料三“它不仅没有起到更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闭关锁国政策没有成功抵御外敌的侵略,使中国失去贸易主动权;中外交流基本断绝,使中国错失了发展的机会,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发展进程。(4)原则:本题属于开放性设问,围绕文明交流这一主题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如:坚持在和平、平等、友好的原则下进行文明交流;要加强中外文明的交流,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要积极借鉴世界优秀文明,以及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历史 > 部编人教版 > 七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