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凸透镜成像实验宝山:24 “测定物质的密度”和“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_;多次测量的意义_。 (均选填“相同”或“不同”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移动光屏找像时,要保持光具座上_的位置不变,在移动过程中,眼睛要注意观察_上像,直到出现清晰的像为止。相同;不同;发光物和凸透镜;光屏上的像。奉贤:24小朱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首先依次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在水平放置的光具座上,接着调整它们的中心大致在_,目的是_。若用凸透镜的焦距为 10 厘米,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 13所示,此时光屏上的像一定是_像;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放置在
2、36 厘米刻度处,则光屏在光具座的_厘米刻度处时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像(选填:“79”、“81”或“85”)。24、同一高度;为了使像清晰地成在光屏的中央;倒立;放大;实;85黄浦:24. 在图 13 中,凸透镜焦距为 10 厘米。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当蜡烛在 15 厘米刻度处时,为了在光屏的中心找到像,应调整光屏的_,并将光屏向_(选填“远离透镜”或“靠近透镜” )方向移动,此时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相比是_的。若要得到烛焰的虚像,应使蜡烛与透镜间的距离_10 厘米。24. 高度;远离透镜;放大;小于嘉定:6某凸透镜焦距为 15 厘米。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透镜 25 厘米处向 50 厘米处移动时则( )
3、BA像变大,像距变大 B像变小,像距变小C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大 D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小普陀:6某凸透镜的焦距为 10 厘米,物体经凸透镜能在离凸透镜 15 厘米的光屏上成像,所成的像是( )BA倒立、放大、实像 B倒立、缩小、实像C正立、放大、虚像 D正立、缩小、实像青浦:7物体沿主光轴逐步靠近凸透镜的过程中,在另一侧,光屏在距离凸透镜 16 厘米和 24 厘米处时分别能得到缩小和放大的像,则该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BA8 厘米 B 10 厘米C12 厘米 D 16厘米松 江 : 24 在焦距为 5 厘米、10 厘米和 20 厘米的凸透镜中选择一个放置在图 17 所示的位置,将蜡烛、光
4、屏分别置于光具座上透镜两侧,调整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与烛焰的中心在(5) 。若将蜡烛放置在 A 点通过三个凸透镜都能在光屏上成像,则焦距为 (6) 厘米的透镜所成的像最小;若在 BC 间移动光屏时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实验中所用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7) 厘米。24(5) 同一高度;(6)5;(7)5、10徐汇:7当烛焰离凸透镜 4 厘米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图 17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cmA B C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BA1 厘米 B3 厘米 C4 厘米 D5 厘米 杨浦:29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手边有两种
5、凸透镜供选择,分别为焦距为 10 厘米的凸透镜 A 和焦距为 20 厘米的凸透镜 B,他选择一个凸透镜,并将它与蜡烛,光屏按照图 16 所示的位置摆放在光具座上,当点燃蜡烛后发现光屏上恰好得到烛焰清晰的像,那么这个像是_的(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该同学选择的是凸透镜_(选填“A”或“B”)。如果接下来想在光屏上得到另一种性质的像,他可以将凸透镜向_移动(选填“左”或“右”)。29、放大;B;右长宁(金山):7物体从距凸透镜 24 厘米处,沿主光轴移动到距透镜 16 厘米处的过程中,光屏上所成的像,由缩小的像变为放大的像,则该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BA8 厘米 B 10 厘米C12 厘米 D 16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