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语文期末模拟试卷(9)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鹏城****头 文档编号:254056 上传时间:2023-12-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05.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语文期末模拟试卷(9)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语文期末模拟试卷(9)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语文期末模拟试卷(9)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语文期末模拟试卷(9)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九年级语文(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2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2、;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测试范围: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1-3单元。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阅读下面片段,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共6分)我们徜徉在闪耀着思想光芒的文章里。“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好高骛远就是敬,把一件事做到圆满的唯一秘诀就是忠实”,梁启超的谆谆告诫回荡在耳旁。圆明园富丽堂皇,令人眼花lio( )乱,这惊骇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可是被两个强盗洗劫一空,以至荡然无存。雨果怒斥英法联军的强盗罪行的形象历历在目。满目疮痍的圆明园,让我们看到了专制与腐朽必然带来的积贫积弱,它是一部例证“落后就要挨

3、打”的活生生的教材。黑暗阴森的奥斯维辛集中营,让我们看到了傲慢与偏见给全世界各民族带来的灾难,它是一部控诉战争和种族歧视的血泪书。如果以史为鉴,人类才能安逸地生活在地球家园。1.(2分)阅读以上文字,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徜徉( ) 眼花lio( )乱2.(2分)文段中画线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好高骛远 B不可名状 C满目疮痍 D积贫积弱3.(2分)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为病句,请将修改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答案】1chngyng 缭 2.A 3.只有以史为鉴,人类才能安逸地生活在地球家园。【解析】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徜徉(chng yng):陶醉于某事物当中。眼花

4、缭乱(yn hu lio lun):意思是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2.本题考查成语运用。A好高骛远:指脱离实际地追求不可能实现的过高、过远的目标,含贬义。句中情感色彩不符合语境,运用不恰当。B不可名状,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符合语境,运用恰当。C满目疮痍,比喻眼前看到的都是灾祸的景象。符合“被两个强盗洗劫一空”语境,运用恰当。D积贫积弱,意思是长期积累的贫困衰弱,形容极度的贫困和弱小。符合“专制与腐朽”的语境,运用恰当。故选A。3本题考查修改病句。此句错在关联词语“如果才”运用不当,两个分句是必要条件关系,应使用“只有才”进行连接。4.综合性学习。(共8分)202

5、3年春节档上映的科幻大片流浪地球口碑和票房大爆。影片中,人类与地球是休戚与共的关系,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里“天下国家”的壮志与情怀。九(1)班要举行以“天下国家”为主题的班会,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1)(2分)本次活动拟分为四个板块:第一板块:爱国人物故事会;第二板块:爱国歌曲演唱会;请你仿照示例设计第三、四板块。第三板块: ;第四板块: 。【答案】爱国诗词朗诵会、爱国名言展示会、爱国主题书画展、爱国人物图片展等。【解析】本题考查活动策划。活动方案的主题“天下国家”已经给定,我们只要围绕给定的主题设计其他部分即可,切忌偏离主题。从设计板块的内容上看,要与给定的材料密切相关。从形式上看,要做到

6、简洁明快,具有启发性,有可操作性。还要考虑第一板块“爱国人物故事会”的示例结构。要有“爱国”等关键性的字眼。(2)(2分)在“爱国人物故事会”上,班长打算用下图作为PPT背景主图。请你从这幅图的内容和寓意角度说说选此图是否合适?【注】图中圆柱为华表,常作为国家的象征。【答案】示例:合适。图中展示的中国地图描画了辽阔的中国疆域,华表作为国家的象征,同时也可看作是英文字母“I”,是“我”的意思,地图外大大的心形和英文单词“YOU“,结合起来传达出“我爱你,中国”的含义。【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首先要整体把握图画,再把图画拆分来看,思考每一部分所表达的含义,与要表达的主题联系起来,本题要表达的主题

7、就是“爱国”,通过分析这幅图画可知,由中国地图、红心、华表和英文字母“I”、英文单词“YOU”这些图片要素,是符合这次主题的。这幅图以象征中华的华表代替字母“I”,同时也可看作是英文字母“I”,是“我”的意思,用含有中国地图的心形图案喻示“爱”,外加一个英文单词“YOU”,巧妙地表达了“我爱你,中国”的主题。据此分析作答即可。示例:合适,这幅图由华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心形和英文“你”构成,图中用含有中国地图的心形图案喻示“爱”,外加一个英文单词“YOU”,表现“我爱你,祖国”的感情。华表又作为国家的象征,同时也可看作是英文字母“I”,是“我”的意思,表示对国家的敬仰,合适而恰当地表现爱国主

8、题。(3)(2分)下面是主持人开场白的一段话,a、b、c处应填的内容排序正确的是( )“天下国家”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人们就经常讨论。孟子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个人与国家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每个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都是近乎本能的。关心祖国的命运, a ;赞美祖国的山河, b ;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历史文化, c 这些都是爱国情怀的表现。为之沉醉为之感动 为之奋斗为之牺牲 为之描画为之歌咏A. B. C. D.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与排序。依据“关心祖国的命运”可知,关心祖国命运,应当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去为祖国

9、的繁荣富强而奋斗,故后面接句“为之奋斗为之牺牲”;依据“赞美祖国的山河”可知,赞美祖国的山河可以用画笔去画,用言语去书写形容,故后面接句“为之描画为之歌咏”:依据“热爱祖国的言语文字、历史文化”可知,对祖国的言语文字、历史文化表示热爱,应当用心去拥抱、去理解,故后面接句“为之沉醉为之感动”:故选B。(4)(2分)在“爱国歌曲演唱会”活动中,请你为以下两个节目写一段串词,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节目序号节目名称表演者表演形式1保卫黄河九(1)班全体男生合唱2我和我的祖国九(1)班全体女生合唱【答案】示例:九(1)班男生给我们带来的保卫黄河气概磅礴,让我们好像置身于奔腾澎湃的黄河边上,去感受祖国儿女抵

10、御外辱的豪迈气概。接下来,让我们带着对祖国诚挚的爱,观赏由九(I)班全体女生合唱的我和我的祖国。 【解析】本题考查串联词。串联词是起串联作用的语句,其作用是在晚会、联欢会、电视节目等中承上启下。串联词要求简短扼要,使用简短的句子、群众化的言语,既使听众易于接受,又感到亲生动。注意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示例:九(1)班男生给我们带来的保卫黄河气概磅礴,极富气概,唱出了祖国儿女保卫家园的壮志豪情,唱出了祖国儿女抵御外敌的不屈精神,唱出了期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崇高心愿。接下来,让我们带着对祖国的爱,观赏由九(1)班全体女生合唱的我和我的祖国。5.(8分)古诗文填空。(1)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11、(2)溪云初起日沉阁, 。(许浑咸阳城东楼) (3)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诗人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诗句是: , 。(4)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明作者对陈同甫寄予希望且直接表达他的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的诗句是: , 。(5)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描述“古仁人”的阔大胸襟的句子是: , 。【答案】(1)春蚕到死丝方尽;(2)山雨欲来风满楼;(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4)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解析】本题考查对名句名篇的背诵和默写。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识记、积累为根本的。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

12、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中的“燕”“勒”“生前身后”等字词容易写错。二、阅读(共48分)(一)古诗鉴赏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共5分)旅夜怀远客许浑异乡多远情,梦断落江城。病起惭书癖,贫家负酒名。过春花自落,竟晓月空明。独此一长啸,故人天际行。(1)(2分)下列各项中对诗歌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异乡多远情”开篇直抒胸臆,总括全诗,表现自己的感情。B.“家贫负酒名”,表现诗人有嗜酒之名却因家贫无钱沽酒。C.“过春花自落”一句,“自”字用得好,表现了春花在空中悠然而落的优美姿态,与“花自飘零水自流”的“自”有异

13、曲同工之妙,都表现诗人内心的闲适和恬静。D.“竟晓月空明”一句,“空”字用得非常好,形象地说明直到天亮,都只有月色“空”明,无人欣赏,寓情于景,含蓄地表达诗人内心的感受。【答案】C【解析】C项,“过春花自落”的“自”字表现春花独自飘零,表现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以及感慨时光易逝的感情。(2)(3分)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异乡多远情”中的“情”包括哪些方面。【答案】“情”包括:客居异乡的孤独飘零之感。“异乡”言其飘零,“梦断”言其孤独难眠,乡梦难成。对贫病交加的境遇的喟叹。爱书成癖却因病不能读,心生愧意,有嗜酒之名却家贫无钱沽酒,这种境况令人感慨无奈。对时光易逝的感慨。暮春时节花自飘零,“过”字写春天

14、已逝,暗寓时光易逝的感慨。对远方故人的思念。想着故人远行天际,自己思念故人却不得相见,只能把思念化作一声长啸。(答出三点即可得全分)【解析】诗题“旅夜怀远客”说明作者客居他乡,怀念远方亲人;诗句“独此一长啸”表现了诗人的孤独,所以诗中抒发了作者客居异乡的孤独飘零之感。再从诗句“病起惭书癖,贫家负酒名”一句可看出,诗人爱书成癖却因病不能读,有嗜酒之名却因家贫无钱沽酒,这种境况令诗人顿生感慨无奈之情。另外,从“过春花自落”一句可知诗人有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再由诗题和诗的最后一句“故人天际行”可知这是诗人对远方故人的思念。(二)古文阅读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710题。(共10分)【甲】当余之从师也,

15、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腰白玉之环,左佩刀,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况才之过于余者乎?(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壤,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孔子云:“五十以学易,老而弥笃,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曾子七十乃学;荀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

16、,方读春秋,以此遂登丞相,始学易论语;皇甫谧二十,皆终成大儒,此并早迷而晚寤也。世人婚冠未学便称迟暮因循面墙亦为愚耳。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节选自颜氏家训)【注释】理:练习,温习。坎壤ln:困顿,不得志。荀卿:与后面的“公孙弘”“朱云”“皇甫谧”皆为人名。面墙:比喻不学而识见浅薄。7.(2分)为了加深理解,下面以表格的形式对材料中重点词句进行了梳理,请解释加点词的含义。文言词句学习方法加点字释义持汤沃灌课内积累法 同舍生皆被绮绣课内迁移法: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老而弥笃课内迁移法:博学而笃志(论语) 可以无大过矣词性推断法:

17、“朝服衣冠”中的“服”是动词,解释为“穿戴”(邹忌讽齐王纳谏) 【答案】热水 同“披”,穿 坚定 过错 【解析】考查词语释义。(1)“持汤沃灌”句意为:服役的人拿热水来(给我)浇。根据课内积累法,小学时曾学过两小人辩日,其中有“及其日中如探汤”,“汤”的意思是热水。(2)根据课内迁移法,“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句意:将军您亲自披着坚固的铁甲,拿着锐利的武器(指亲自参加战斗),讨伐暴君的恶行,诛灭暴虐的秦朝。“被”同披,穿。“同舍生皆被绮绣”句意:同客舍的人都穿着华丽的衣服。(3)根据课内迁移法,“博学而笃志”句意:广泛的学习,志向坚定。笃,坚定。“老而弥笃”句意:越老就越发的坚定。(

18、4)根据词性推断法,例句“朝服衣冠”中“服”的词性发生的变化,名词活用作动词。可以无大过矣:可以没有大过失了。过,过错。 8.(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文是明代宋濂用来勉励他的同乡晚生马君则的一篇赠序。B. 甲文作者功成名就却说“未有所成”,表现出一代文宗大儒谦虚抑已、低调做人的品格。C. 乙文“世人婚冠/未学便称迟暮/因循面墙/亦为愚耳”这句话的断句是正确的。D. 甲乙两文都结合了自身的经历来阐述学习的重要性。【答案】C 【解析】考查内容理解。C.句意:世上人到二、三十婚冠之年没有学习,就自以为太晚了,因循保守而失学,也太愚蠢了。正确断句为:世人婚冠未学/便称迟暮/因循面墙

19、/亦为愚耳。9.(2分)阅读后,小深从两篇古文归纳出两种论证方法,请你合作完成读书笔记卡。读书笔记卡篇目摘抄句论证方法感悟批注【甲】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对比论证强调了学业的是否成就主要在于主观是否努力,不在于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的道理。【乙】魏武、袁遗,老而弥笃,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 【答案】举例论证 举了魏武、袁遗,论证了青壮年时失去了求学的机会,不可自暴自弃的观点。【解析】考查论证方法。乙句句意为:曹操、袁遗老而更专心致志;这都是从小学习到老年仍不厌倦。曾参七十岁才学,而名闻天下。列举了魏武、袁遗、曾子的实例,

20、这是举例论证。联系前句“然人有坎壤,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可知,此处举例论证了青壮年时失去了求学的机会,不可自暴自弃的观点。10.(4分)请用现代汉语解释划横线句子的意思。(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2)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答案】(1)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2)老了才开始学习的人,就好像手持蜡烛在夜间行走,但这总比闭着眼睛看不见东西的人要好。【解析】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以,因为。足,足以。口体之奉,吃穿的供给。不若人,不如别人。(2)者,的人。秉,手持。犹,就像。乎,于,表

21、比较。而,表顺承,不译。【参考译文】【甲】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回到客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服侍的人用热水浇洗,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寄居在旅店里,旅店老板每天供应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客舍的人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囊,光彩鲜明,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我求学的辛勤和限苦就是像这个样子。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

22、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乙】人在小的时候,精神专一而敏锐,长大之后,思想分散,所以需要及早教育,不要失去学习的机会。我七岁的时候,诵读灵光殿赋,到了现在,十年梳理(温习)一次,还没有遗忘。二十岁以后,所诵读的经书,废弃放置了一个月,就到了荒废(的地步),然而人困难坎坷,壮年时期失去了(学习的机会),还应当在晚年学,不可以自暴自弃。孔子就说过:“五十岁来学易经可以没有大过失了。”曹操、袁遗老而更专心致志;这都是从小学习到老年仍不厌倦。曾参七十岁才学,而名闻天

23、下;荀卿五十岁才来游学,还成为儒家大师;公孙弘四十多岁才读春秋,凭此就做上丞相;朱云也到四十岁才学易经、论语,皇甫谧二十岁才学孝经论语,都终于成为儒学大师,这都是早年迷糊而晚年醒悟。世上人到二、三十婚冠之年没有学,就自以为太晚了,因循保守而失学,也太愚蠢了。幼年学的像太阳刚升起的光芒,老年时学习的人,像在夜里拿着火把走路,仍然总比闭上眼睛什么也看不见要好。(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1-14题。(共10分)【材料一】翻找书架上的藏书,不经意间发现,三十几年的时光里,自己熟悉了百余本经典图书,有的甚至读了十几遍。我觉得,读书要达到精通的程度,就必须反复读,把一本书读透,甚至读出醇厚

24、的味道来,才能有真收获。有的人读书囫囵吞枣。有的人读书细嚼慢咽。我一直认为,读书重要的不仅是数量,还要真正地读懂、读透,唯有细嚼慢咽,才能把书读透,咀嚼消化,全面吸收,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从中学读到大学,再从基层读到机关,我至少读了十几遍,而且每次都能读出新意、读出新的收获,光笔记本就记了好几本。一本平凡的世界,从少年,青年一直到中年,我不知读了多少遍,连自己也数不清了,书的主旨、内涵及人物形象早已牢牢地镌刻在我的脑海里了。“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把书读透,人生就是另一番景象、另一种境界。读书是立身做人的必要条件之一,每一个高贵的灵魂都需要用学识来滋养。如果书读不透,怎么能穿越时空,在

25、书中领略李白的潇洒、感受苏轼的豪放、思索鲁迅的冷峻深邃、体会冰心的意切情长?如果书不读透,何以使灵魂得到洗礼、思想得到升华、寻找到心灵的平和与精神的慰藉?宋代大儒朱熹有“熟读精思”的读书理念。只有熟读,书上的语句才能像是出于自己的嘴,书中所讲的道理才能像是源于自己的心。这样的读书才有味道,才会有大的收获。我常常有这样的体会,熟读某一本书后,哪怕是放下良久,外出旅游观光,或是回家放松休息,胸中仍然时不时会有一股浓浓的书香弥漫。其实,有些好书虽然短,但要悟得其中的深刻内涵却需要很多时日,甚至要一辈子。西汉辕固终身学习诗经,很有心得;西汉路温舒用一生的时光精读春秋;宋朝宰相赵普一部论语不离手,反复读

26、,经常读,并将其透彻的理解应用于为官辅政,古代文人,学者之所以能在事业、学问上取得成就,都是把书读透,才达到知识渊博、学问深厚的境界的。读书,关键是读透。前人的读书方法值得后人借鉴。读书就是要集中精力,尽心熟读。时间久了,心中的经典就能透出智慧的光芒。只有熟读精思,吃透其中的精神,发掘其中的宝藏,悟透其中的奥妙,精通其中的要旨,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学有所成。(战鹏飞/文,选自解放军日报,2022年1月15日文章把书读出味道来,有删改)【材料二】和许多上班族一样,我每天早出晚归,仍保持着业余读书的习惯,除与工作相关的书外,还有一些是与个人兴趣相关的。近年,我一直坚持读资治通鉴,我读得比较慢,有时读完

27、一个历史时期又回头重读,有时找出通鉴纪事本末按事件重新看,有时翻翻历史学家们的解读和评论,两三年下来才读到两晋时期。我最喜欢的一种方式是,读完一段资治通鉴,然后读王夫之先生的读通鉴论。先生在这本书中对资治通鉴中的人和事进行点评,观点犀利,论证充分,总让人豁然开朗、拍案叫绝。哪怕隔着时空,都想给先生点赞。能坚持读下来,除了个人兴趣,更得益于师友的督促与帮助。上学时,导师经常带领我们开读书会,周围形成了比较浓厚的读书氛围。后来,同学们组建了一个读书的微信打卡群,进度快慢不论,旨在鼓励开卷。我想,对于特定读者和书箱来说,打卡是个好办法:从读者类型来看,这种方式适合容易被忙碌的工作与生活淹没的上班族;

28、从书籍类型看,适合类似于资治通鉴这样的多卷本、需长时间坚持读的书。当然,最为完美的状态,就是自然而然、由内生发、无须借助外力地想要读书。(王田一/文,选自光明日报,2022年文章由内生发想读,方才是完美状态,有校改)11.(2分)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思路清晰,呈现出“提出观点论述观点总结深化观点”的结构。B从【材料一】第段开头一句话可以看出,这一段主要采用了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C两个文本都从作者读书的切身体会谈起,语言平易,利于拉近与读者的距离。D【材料二】第段可以作为【材料一】第段的事实论据。【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9、。B.根据【材料一】第段还列举了自己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平凡的世界的例子来论证“读书重要的不仅是数量,还要真正地读懂、读透”,是举例论证,所以选项“这一段主要采用了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的表达不正确;故选B。12.(3分)简要分析【材料一】第段的论证思路。【答案】首先,引用名言,引出本段的观点“把书读透,人生就是另一番景象、另一种境界”;接着,正面阐释读书的重要作用;然后,用两个假设句兼反问句摆事实,讲道理,从反面进一步阐述把书读透的重要作用(分开表述一样)。 【解析】本题考查论证思路。根据【材料一】第段“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的内容可知,本段首先引用名句,其作用是是运用名句引出本段分论点,

30、即“把书读透,人生就是另一番景象、另一种境界”;接着,“读书是立身做人的必要条件之一,每一个高贵的灵魂都需要用学识来滋养”这一句是从正面来论述读书的重要作用;然后,“如果书读不透,怎么能穿越时空,在书中领略李白的潇洒、感受苏轼的豪放、思索鲁迅的冷峻深邃、体会冰心的意切情长?如果书不读透,何以使灵魂得到洗礼、思想得到升华、寻找到心灵的平和与精神的慰藉?”运用两个假设句兼反问句,假设两种不同不把书读透会产生的结果,从而从反面论述把书读透的重要作用。13(2分)【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读书要细嚼慢咽,长时间坚持,但写作目的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文本一中谈到读书要细嚼慢咽、长时间坚持,是为了

31、论述“把一本书读透,直至读出醇厚的味道来,才能有真收获”。文本二谈到读书要细嚼慢咽,长时间坚持,是为了表达“对阅读内容有兴趣,内心生发想读的愿望,方是读书的完美状态”的观点。【解析】本题考查对比分析材料内容。根据【材料一】第段“读书要达到精通的程度,就必须反复读,把一本书读透,甚至读出醇厚的味道来,才能有真收获”的内容可知,此句是本文的中心论点,此文中第段论证“读书重要的不仅是数量,还要真正地读懂、读透”,第段论证“把书读透,人生就是另一番景象、另一种境界”以及第段论证“有些好书虽然短,但要悟得其中的深刻内涵却需要很多时日,甚至要一辈子”,这些谈读书细嚼慢咽,长时间坚持的目的,都是用来论证中心

32、论点的;根据【材料二】第段“最为完美的状态,就是自然而然、由内生发、无须借助外力地想要读书”的内容可知,此句是本文的中心论点,此文中第段论述自己仔细读书是因为个人兴趣;根据第段“除了个人兴趣,更得益于师友的督促与帮助”的内容可知,自己在师友的帮助下一直坚持读书,这些谈读书细嚼慢咽,长时间坚持的目的,都是用来论证中心论点的。14.(3分)下面的链接能否作为论证【材料一】的材料,为什么?请简述理由。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

33、肾,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摘自九年级上册短文两篇之谈读书【答案】不能证明文本一的观点。原因一:【材料一】与链接材料的核心观点不同。【材料一】的核心观点是“把书读透,人生就是另一番景象”;链接材料的两段文字核心观点分别是“凡有所学皆成性”和“读书能够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原因二:论述的角度不同:【材料一】是按提出观点,然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比论证:链接材料两段文字论述的角度分别是先分析(分析各自的价值),然后做出归纳总结和提出观点,进行类比论证。基于以上原因,所以链接材料不能作为论证【材料一】的材料。【解析】本题考查论据回填。根据材料第段“凡有所学,皆成性格”的内容可知,此

34、句为此则材料的主要观点;根据材料第段“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的内容可知,此则材料主要论证“读书能够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而【材料一】的中心论点为“读书要达到精通的程度,就必须反复读,把一本书读透,甚至读出醇厚的味道来,才能有真收获”,所以材料与【材料一】的中心论点不符,所以不能证明【材料一】;根据材料第段“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的内容可知,此处先分析了读各种不同内容的书有各自不同的价值;再提出观点;根据材料第段“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先提出观点

35、,再根据“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的内容可知,进行类比论证;而【材料一】则在第段提出中心论点,再从正反两方面论证读书的好处。所以材料与【材料一】论述的角度不同,所以不能证明【材料一】。(四)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20题。(共16分) 【文本一】戴车匠汪曾祺戴车匠是东街一景。车匠是一种很古老的行业了。所谓车匠,就是在木制的车床上用旋刀车旋小件圆形木器的那种人。车匠店离草巷口不远,左邻是侯家银匠店,右邻是杨家香店。戴家车匠店门面很小,只有一间。正面的板壁上有一副一尺多长,四寸来宽的小小的朱红对子,写的是“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板壁前面,是作坊

36、。作坊放着两张车床。车匠坐在坐板上,两手执定旋刀,车旋成器,这就是中国的古式的车床。戴车匠起得很早。在别家店铺才卸下铺板的时候,戴车匠已经吃了早饭,选好了材料, 看看图样,坐到车床的坐板上了。一个人走进他的工作,是叫人感动的。他这就和这张床子成了一体,一刻不停地做起活来了。看到戴车匠坐在床子上,让人想起古人说的:“百工居于肆,以成其器。”中国的工匠,都是很勤快的。好吃懒做的工匠,大概没有。有的时候,忽然,他停下来。那就是想到了一点什么事。或是刘长福托他斡旋一件什么事,那一头今天该给回话;或是澡堂里听来一个治风湿痛秘方,他麻二叔正用得着似乎他把那点工作做好,即为满意。能分外多做几件就很按捺不住得

37、意了。他自然可以有时间抽一袋烟,喝两口茶,伸个懒腰。戴车匠做的最细致的活是装围棋子的槟榔木的小圆罐罐盖须严丝合缝,木理花纹不错分毫。做得了的东西,都悬挂在西边墙上,真是琳琅满目,细巧玲珑。车匠的木料都是坚实细致的,檀木白檀,紫檀,红木,黄杨,枣木,梨木,最次的也是榆木的。戴车匠踩动踏板,执刀就料,旋刀轻轻地吟叫着,吐出细细的木花。木花如书带草,如韭菜叶,如番瓜瓤,有白的、浅黄的、粉红的、淡紫的,落在地面上,落在戴车匠的脚上。住在这条街上的孩子多爱上戴车匠家看戴车匠做活,一个一个,小傻子似的,聚精会神, 一看看半天。孩子们愿意上戴车匠家来,还因为他养着一窝洋老鼠,装在一个一面有玻璃的长方木箱里。

38、洋老鼠在里面踩车、推磨、上楼、下楼,整天不闲着。戴车匠这么大的人了,对洋老鼠并无多大兴趣,养来是给他的独儿子玩的。这里的小孩子一年四季有各种各样的玩物。特别是清明,吃螺蛳之后还可用车匠做的螺蛳弓射螺蛳壳玩。孩子们用竹箭的尖端把螺蛳掏出来吃了,用螺蛳壳套在竹箭上,一拉弓弦, 哒的一声,螺蛳壳便射了出去。射得相当高,相当远。家家孩子吃螺蛳,放螺蛳弓,因此每年夏天总要从瓦楞里打扫下好些螺蛳壳来。清明前半个月,戴车匠就把别的活都停下来,整天地做螺蛳弓。孩子们从戴车匠门前过,就都兴奋起来。到了接近清明,戴车匠家就都是孩子。孩子们眼睛发亮,挑选着,比较着,挨挨挤挤,叽叽喳喳,好不热闹。到清明那天,到处是拉

39、弓放箭的声音。戴车匠眯缝着眼睛看着他八岁的儿子坐在门坎上吃螺蛳,把螺蛳壳用力地射到对面一家倒闭了的钱庄的屋顶上,若有所思:这孩子将来干什么?是让他也学车匠,还是另学一门手艺? 世事变化很快,他隐隐约约觉得,车匠这一行恐怕不能永远延续下去。一九八一年,我回乡了一次。东街已经完全变样,戴家车匠店已经没有痕迹了侯家银匠店,杨家香店,也都没有了。(节选自汪曾祺的戴车匠,有删改)【文本二】汪曾祺的小说,什么都平平淡淡,但读完之后你却不能平静,内心深处总会有一种隐隐的激动,不能自已。著名作家、评论家李陀15.(3分)简要概括段作者回忆了有关戴车匠的哪些往事?【答案】戴车匠做精细木工活,做的最细致的活是装围

40、棋子的槟榔木的小圆罐。戴车匠养着一窝洋老鼠给孩子玩。戴车匠给孩子们做螺蛳弓。 【解析】考査概括文段内容的能力。要浏览全文,抓住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根据题干可锁定答题区域在段。结合第段“戴车匠做的最细致的活是装围棋子的槟榔木的小圆罐罐盖须严丝合缝,木理花纹不错分毫”可知,戴车匠做装围棋子的槟榔木的小圆罐最细致;结合第段“孩子们愿意上戴车匠家来,还因为他养着一窝洋老鼠,装在一个一面有玻璃的长方木箱里”“戴车匠这么大的人了,对洋老鼠并无多大兴趣,养来是给他的独儿子玩的”可知,戴车匠家养着一窝洋老鼠给独生儿子玩;结合第段“清明前半个月,戴车匠就把别的活都停下来,整天地做螺蛳弓”“孩子们眼睛发亮,挑

41、选着,比较着,挨挨挤挤,叽叽喳喳,好不热闹。到清明那天,到处是拉弓放箭的声音”可知,戴车匠给孩子们做螺蛳弓。16.(3分)请从描写方法或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戴车匠踩动踏板,执刀就料,旋刀轻轻地吟叫着,吐出细细的木花。【答案】用动作描写,“踩”“执”“旋”“吐出”等一系列鲜活的动词,生动地写出了戴木匠技术的娴熟,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的赞赏之情。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吟叫”和“吐出”把旋刀拟人化了,生动地描绘了戴木匠技术的娴熟,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的赞赏之情。 【解析】考查赏析句子。赏析句子的解题思路:选角度+表达效果关键词+内涵(景物人物特点)+感情、主题。赏析句子可以从修辞、句式

42、、表现内容、表达情感、表达效果、表现手法等角度考虑,简洁准确表述。如从描写角度赏析,结合这个句子中“踩”“执”“旋”“吐出”等一系列鲜活的动词,可知这是动作描写,写的是戴车匠做木工的动作,写出了他做木工工作流程的顺利,进而写出其技术的娴熟,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的赞美之情。如从修辞角度赏析。从“吟叫”“吐出”等词可看出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旋刀拟人化了。这是戴车匠在车床上刨木时美好画面,体现戴车匠车工技巧娴熟巧妙,烘托出戴车匠高超的车工技艺,从中可看出作者对戴木匠的赞美之情。17.(3分)文章的开头与结尾都写到了侯家银匠店和杨家香店,有什么作用? 【答案】开头写侯家银匠店和杨家香店点明了

43、戴车匠店的位置,暗写了传统手工艺的兴盛;结尾点明了手工艺的没落,不只是戴家车店,与开头相呼应(前后形成对比);深化了文章主题,对传统手工艺逐渐消失的惋惜,对故乡淳朴和谐的生活的怀念。 【解析】考查细节描写的作用。开头第段“车匠店离草巷口不远,左邻是侯家银匠店,右邻是杨家香店”交代戴车匠店的位置,侯家银匠店和杨家香店作为传统手工艺店铺和戴车匠店在一起,暗示了传统手工艺在当时兴盛一时;结尾第段“东街已经完全变样,戴家车匠店已经没有痕迹了侯家银匠店,杨家香店,也都没有了”,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点明戴家车匠店没有了,侯家银匠店,杨家香店,也都没有了,由此可看出传统手工艺的没落。当年传统手工艺如此

44、兴盛,现在没落了,由此可看出作者的遗憾惋惜之情。18(3分)4月27日,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在京开幕,时代重新呼唤“工匠精神”。你从戴车匠身上,看到哪些可贵的“工匠精神”?请结合具体情节回答。【答案】专注执着,一丝不苟,戴车匠的作品“罐盖须严丝合缝,木理花纹不错分毫”细巧玲珑,离不开他长期的专注与严谨的态度;勤劳、吃苦耐劳,“戴车匠起得很早,一刻不停地做起活来”,“中国的工匠都是很勤快”。淡泊名利,甘于寂寞。戴车匠一生劳作,并没有大富大贵,他默默地守住小店,“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就是他内心淡泊宁静的表现。【解析】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把握。答题思路:分析人物形象要从人物的相关事件、人物的相关

45、描写来入手。由第段“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可知,从戴木匠室内贴的对联看出他是一个生活志趣清雅的人;由第段“戴车匠起得很早。早早地选好材料,看看图样,就和这张床子成了一体,一刻不停地做起活来了”可知,戴木匠整个人投入到工作中去,专注,勒奋,不记得辛苦,看到他工作专注勒奋,吃苦耐劳;由第段“有的时候,忽然,他停下来。那就是想到了一点什么事。或是刘长福托他翰旋一件什么事,那一头今天该给回话:或是澡堂里听来一个治风湿痛秘方,他麻二叔正用得着”可知,戴木匠考虑的都是周围人的难处和需要,看出他热心,与周围人关系融洽;由第段“戴车匠做的最细致的活是装围棋子的槟榔木的小圆罐罐盖须严丝合缝,木理花纹不错分毫”可知,戴木匠做的东西非常精细、优秀,看出他车床技艺精湛;由第段“孩子们愿意上戴车匠家来,还因为他养着一窝洋老鼠,装在一个一面有玻璃的长方木箱里,洋老鼠在里面踩车,推磨,上楼,下楼,整天不闲着”可知,戴木匠吸取时代新知,没有固守成规,看出他具有创新精神;由第段“世事变化很快,他隐隐约约觉得,车匠这一行恐怕不能永远延续下去”可知,戴木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九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