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语文期末模拟试卷(1)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鹏城****头 文档编号:254053 上传时间:2023-12-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04.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语文期末模拟试卷(1)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语文期末模拟试卷(1)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语文期末模拟试卷(1)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语文期末模拟试卷(1)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九年级语文全解全析(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2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 2B 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

2、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测试范围:九年级上、下册。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运用(29分)1默写古诗文。(共10分,答对一句得1分,满分不超过10分)(1)怀旧空吟闻笛赋,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东风不与周郎便, 。(杜牧赤壁)(3) ,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4)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5)二十余年如一梦, 。(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6) ,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其一)(7) ,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8)鱼我所欲也中,孟子以鱼和熊掌为喻引出自己的观

3、点,他认为正确的选择是“ ”。(9)水调歌头中,苏轼表达对天下人美好祝愿的语句是: , 。(10)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现诗人豁达的胸怀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的诗句是: , 。【答案】 到乡翻似烂柯人 铜雀春深锁二乔 塞下秋来风景异 会挽雕弓如满月 此身虽在堪惊 欲渡黄河冰塞川 醉翁之意不在酒 舍生而取义者也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解析】本题考查名句默写。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2 诗词词中,经常借用典故表情达意。请你结合知识卡片中的词选择其中一句,

4、分析其表达的意思和作者的情感。知识卡片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答案】示例:“亲射虎”,作者以孙权自喻,表示也要像孙权那样亲自挽弓射虎,表现其英雄豪气(少年狂气)。“遣冯唐”,作者以“魏尚”自比,表示可以为国戍边,表达了作者希望得到朝廷重用、奔赴边疆、杀敌报国的爱国之情。“射天狼”,喻指打败侵扰边境的西夏军队,表达作者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典故的运用。本诗运用了“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三个典故

5、,“亲射虎”“看孙郎”,意思为: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权那样威猛。作者以孙权自喻,表示也要像孙权那样亲自挽弓射虎,表现其少年英雄,豪气不已。“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意思为: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呢?“遣冯唐”中作者以“魏尚”自比,表示可以为国戍边,表达了作者希望得到重用、为国杀敌的爱国之情。“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意思为: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弓矢西北瞄望,奋勇射杀西夏军队。而“狼”,就喻指西夏军队,表达作者报效国家、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示例1:“亲射虎”,意思为“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结合后一句“看孙郎”,意思为“犹如

6、昔日的孙权那样威猛”可知,作者是以孙权自喻,表示自己也遥想孙权那样亲自挽雕工射猛虎,表现了其少年豪气,英雄不已。示例2:结合整句“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意思为“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可知,作者是是以“魏尚”自比,表示要为了国家戍守边关,表达了作者希望能得到重用,重回沙场,为国效力的爱国之情。示例3:“射天狼”,意思为“射杀西夏军队”,而“狼”就喻指西夏军队,表达了作者报效国家、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阅读下面选文,完成3-5题。(7分)监寺听得门子报说,叫起老郎、火工、直厅轿夫三二十人,各 白木棍棒,从西廊下抢出来,却好迎着智深。智深望见,大吼了一声,

7、却似嘴边起个霹雳,大踏步抢入来。众人初时不知他是军官出身,次后见他行得凶了,慌忙都退入藏殿里去,便把亮槅关上。智深抢入阶来,一拳一脚,打开亮槅,三二十人都赶得没路。 条棒,从藏殿里打将出来。监寺慌忙报知长老。长老听得,急引了三五个侍者,直来廊下,喝道:“智深不得无礼!”智深虽然酒醉,却认得是长老, 了棒,向前来打个问讯,指着廊下,对长老道:“智深吃了两碗酒,又不曾撩拨他们,他众人又引人来打洒家。”长老道:“你看我面,快去睡了,明日却说。”鲁智深道:“俺不看长老面,洒家直打死你那几个秃驴。”长老叫侍者扶智深到禅床上,扑地便倒了,齁齁地睡了。3.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西廊( )霹

8、( )雳撩b( )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执 夺 撇B夺 撇 执C撇 执 夺D执 撇 夺5.下列短语结构的类型与“报知长老”相同的一项是()(2分)A祖国万岁B风和日丽C巍蛾挺立D磨练意志【答案】3.ln p 拨4.A5.D【解析】3.本题考查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廊ln,西廊:西边屋檐下的过道。霹p,霹雳:指雷电,是云与地面之间发生的强烈雷电现象。b拨,撩拨:挑逗;招惹。4.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执”的意思是“拿着”;“夺”是“抢”的意思;“撇”的意思是“丢下,抛弃”。根据语境“叫起老郎、火工、直厅轿夫三二十人,各 白木棍棒”可知,这里是说三二十人

9、手里都拿了一根木棍棒,应填“执”;根据语境“智深抢入阶来,一拳一脚,打开亮槅,三二十人都赶得没路。 条棒,从藏殿里打将出来”可知,鲁智深夺了他们的木棍棒从藏殿里打将出来,应填“夺”;根据语境“智深虽然酒醉,却认得是长老, 了棒,向前来打个问讯”可知,鲁智深见到了长老就扔了棒向前来打个问讯,应填“撇”;故选A。5.本题考查短语结构。“报知长老”是动宾短语;A.“祖国万岁”是主谓短语;B.“风和日丽”是并列短语;C.“巍蛾挺立”是偏正短语;D.“磨练意志”是动宾短语;故选D。班级开展“自强不息”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并完成任务。(4分)【材料一】“自强不息”一词出自周易,原文是“天行健

10、,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天道运行刚健有力,永无止息,而君子处世也应该遵循天道,刚毅坚韧,持之以恒,努力奋进。【材料二】因为儿时的一场疾病,湖南90后女孩江梦南患上了极重度神经性耳聋。但是她没有向命运妥协,而是克服种种困难,最终考取了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坚强少女自强不息的励志故事,感动了无数人,她也因此入选了“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6.阅读材料一,从下面三位人物中任选一位,说说自强不息精神在他们身上是如何体现的。(2分)贝多芬 范仲淹 张海迪7.假如江梦南来到了你们学校,九年级(1)班邀请她做了一次以“自强不息”为主题的演讲,请你以班长的身份写出听完演讲后想对她说的话。(2分)【答案】6

11、.示例:贝多芬虽然失聪,但没有因此停止音乐创作,凭着坚定的毅力,创作出一系列伟大的音乐作品。示例:范仲淹多次被贬,仍励精图治,以天下为己任,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示例:张海迪虽然高位截瘫,但以惊人的毅力学会了4国语言,并成功翻译了16本海外著作。7.示例:江博士,您好!感谢您为我们带来这次精彩的演讲!我们被您的事迹深深打动,通过您的演讲,我们明白了自强不息是我们每一个青少年都应该学习的品质。作为班长,我一定会以身作则,向您学习,用功读书。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示例:江老师,您的演讲真精彩,从您的演讲中我深切感受到了您的伟大,您的自强不息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精神,我代表全班对您表示感谢。同时我

12、向您保证,会以身作则,带领同学们向您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解析】6.本题考查开放性回答。选择适当的人物,结合该人物的人生经历进行分析,注意条理性。贝多芬是著名的古典音乐作曲家,他在音乐创作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然而,在事业的高峰期,他遭受了耳聋的打击,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更加努力地创作音乐。他用坚强的意志和执着的精神,创作出了许多经典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至今仍然广受喜爱。贝多芬的自强不息精神体现在他面对挫折时的不屈不挠,以及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范仲淹也是一位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他在政治上秉持着清廉正直的原则,敢于直言进谏,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奋斗终身。即使在贬谪、流放等困境中,他也

13、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则,不屈不挠地与邪恶势力斗争。范仲淹的自强不息精神体现在他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品质上,他为国家和人民的福祉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张海迪是现代人物,她是一名优秀的作家和社会活动家。她小时候因患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但她并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通过努力自学成才。她不仅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弱势群体发声。张海迪的自强不息精神体现在她面对身体残疾的挑战时,依然坚持不懈地追求梦想和事业上的成功。据此回答即可。7.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首先要明确自己班长的身份,围绕这一身份来谈这次活动的感受和收获。要代表班级表示对演讲者的感谢,表达要富含真情,语言要准确得

14、体。示例:江博士,您好!感谢您为我们带来这次精彩的演讲!你的勇敢和毅力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你的自强不息的精神,让我们深深感受到,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我们有信心、有毅力,就能够克服一切。你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向命运妥协,要勇敢地面对挑战。谢谢你给我们的启示,我们会以你为榜样,不断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再次感谢你的到来!阅读名著选段,完成8-9题。(6分)材料一我奔驰/依旧乘着热情的轮子/太阳在我的头上/用不能再比这更强烈的光芒/燃灼着我的肉体/由于它的热力的鼓舞/我用嘶哑的声音/歌唱了:/“于是,我的心胸/被火焰之手撕开/陈腐的灵魂/搁弃在河畔”/这时候/我对我所看见/所听见/感到了从未有过的

15、宽怀与热爱(节选自向太阳) 材料二太阳啊,我们最大的光源/它从亿万万里以外的高空/向我们居住的地方输送热量/使我们这里滋长了万物/万物都对它表示景仰/因为它是永不消失的光(节选自光的赞歌) 材料三“爹爹你请放心!我家又不曾写立文书,得他身价,为甚肯去伏低做小!”入了宋家,坐在大厅张口便说:“我常州姓沈的,不是甚么低三下四的人家!他既要娶我,怎的不张灯结彩,择吉过门?把我悄悄的抬了来,当做娶妾的一般光景。我且不问他要别的,只叫他把我父亲亲笔写的婚书拿出来与我看,我就没的说了!”老妈同家人都吓了一跳,甚觉诧异,慌忙走到后边报与老爷知道。(节选自儒林外史)材料四他便到仓巷卢家去会迟衡山。卢家留着吃饭

16、。迟衡山闲话说起:“而今读书的朋友,只不过讲个举业,若会做两句诗赋,就算雅极的了,放着经史上礼、乐、兵、农的事,全然不问!我本朝太祖定了天下,大功不差似汤武,却全然不曾制作礼乐。你此番征辟了去,替朝廷做些正经事,方不愧我辈所学。”他道:“这征辟的事,小弟已是辞了。正为走出去做不出甚么事业,徒惹高人一笑,所以宁可不出去的好。”(节选自儒林外史)8下列关于艾青诗选和儒林外史两部名著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向太阳是艾青的诗作之一,此诗语言高度凝练,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富于音乐美。B艾青将太阳作为主要意象,其诗光的赞歌表现出国人在侵略军铁蹄下坚贞不屈、向往着光明未来的主旨。艾青也被称为

17、“太阳与火把”的歌手。C儒林外史语言准确幽默,细节生动传神,多运用夸张、对比等手法来讽刺,艺术上达到了较高水平。它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D儒林外史重点描绘了一群热衷于功名富贵的儒林丑类,从而揭露和讽刺了科举制度的腐朽和整个封建道德的虚伪。9“框”是人生的困境,亦可指时代的困境。“破框”则是人物突破这些困境。请根据儒林外史整本书作品,在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位,结合相关情节、人物性格和作品主题等,谈谈其人生之“框”和“破框”之举。(4分)A沈琼枝B匡超人C杜少卿【答案】8B 9示例一:我选择沈琼枝。她的人生之框是:婚姻是封建礼教下的产物。她本要嫁给扬州盐商,人生将被封建礼教所框住。但是她勇于反

18、抗,勇敢“破框”,意识到受骗后,她不为奢华生活所动,不为淫威所迫,从盐商家逃出,以卖诗文和刺绣为生,后参加殿试,位列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沈琼枝是一位敢于反抗、不慕豪奢、追求自由独立的奇女子。 吴敬梓借沈琼枝形象批判了士人醉心于科举、追求功名富贵以至于丧失独立自主精神与生存能力,变成封建科制度下的奴隶的社会现象,同时也痛斥了封建礼教与科举制度对人性的摧残。 示例二:我选择杜少卿。 杜少卿出身于大官僚地主家庭,这是他人生的“框”,但他蔑视科举,装病拒绝应征出仕。他让管家卖地,大方资助他人:赠送银子给鲍廷玺组建戏班、赠给杨裁缝银钱以备办丧事、资助黄大、郭孝子等。他携妻游清凉山,反对纳妾。这都是他

19、的“破框”之举。 他淡泊功名、傲视权贵;慷慨仗义、乐善好施;尊重妇女,敢于挑战封建权威和封建礼俗。 吴敬梓塑造杜少卿这个人物,寄寓着自己安贫乐道、恬然自安、鄙弃琐屑世务、追求人格独立的人生理想,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社会和道德楷模的热切渴求。【解析】8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和主旨的理解。B.其诗歌向太阳表现出国人在侵略军铁蹄下坚贞不屈、向往着光明未来的主旨,并非“光的赞歌”;故选B。9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人生之“框”,指的是人生中遇到的限制和束缚,这些限制和束缚可能来自社会、家庭、个人等各个方面;在儒林外史中,人生之“框”主要体现在社会阶层的限制、道德束缚、个人认知的局限等;“破框”是指人们通过自

20、己的努力和勇气,打破生活中的种种限制和束缚,从而获得自由和人生的价值。在儒林外史中,一些人物通过自己的行动和努力,打破了种种“框”,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些人物的破框之举,是对自己的超越对社会的启示。示例:我选择匡超人。匡超人原本是一个朴实的农夫,由于社会阶层的限制,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这就是他的人生之“框”。后来,他遇到了马二先生,通过马二先生的教导和自己的努力,最终考取了进士,实现了自我价值的提升,这就是他的“破框”之举。年少时的匡超人是一个手脚勤快,心地善良,事亲孝顺,勤劳好学的农村青年。吴敬梓在小说中细致地描写了匡超人年长后变得忘恩负义、冷漠无情,拥有两副面孔的蜕变过程;描写他一步步

21、走向人格沦丧,灵魂堕落,目的是揭示其蜕变的社会原因,他笔锋所指造成这种悲剧的是封建社会制度,它将封建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发展到了极致。二、阅读(41分)(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14题。(17分)【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

22、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2)蹴尔而与之( )(3)万钟于我何加焉(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乙】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

23、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节选自孟子【注】乘:古代用四匹马拉的一辆兵车叫一乘,诸侯国的大小以兵车的多少来衡量。餍: 读yn,饱,满足。1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 )上下交征利( )13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3分)未 有 仁 而 遗 其 亲 者

24、也 未 有 义 而 后 其 君 者 也 王 亦 曰 仁 义 而 已 矣 何 必 曰 利14结合甲乙两文,说说甲乙两文中孟子的主张分别是什么?(4分)【答案】10 同“德”,感激。 踩踏 好处、益处 11(1)采用某种方法就可以躲避祸患,可有的人却不去做。(2)有的人见了优厚的俸禄,却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施舍)。 12 遗弃 争夺 13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14甲文中,孟子提出在生和义无法同时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的观点;乙文中“从来没有讲仁的人却抛弃父母的,从来也没有讲义的人却不顾君王的”,得出人/国君应该将讲“仁义”的主张。【解析

25、】10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得,同“德”,感激。(2)句意:用脚踢给别人吃。蹴,踩踏(3)句意: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加,好处,益处。11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由是,采用这种方法。则,就。辟患,躲避灾祸。而,却。不为,不做。(2)万钟,高官厚。辩,同“辨”,辨别。而,就。受,接受。1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没有讲仁的人会遗

26、弃自己父母的。遗,遗弃。(2)句意: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征,争夺。13本题考查断句。句意:没有讲仁的人会遗弃自己父母的,没有行义的人会不顾自己君主的。大王只要讲仁义就行了,何必谈利呢?断句为: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1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根据甲文中的“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可知,孟子提出在生和义无法同时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的观点;根据乙文中的“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可知,本文提出国君应该将讲“仁义”的主张。译文:【甲】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

27、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因此有的灾祸我也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为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

28、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一碗食物,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会饿死。如果盛气凌人地呼喝着给他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就连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接受了它。

29、这种做法难道不应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之心。【乙】孟子谒见梁惠王。惠王说:“老先生,您不远千里而来,将有什么有利于我的国家吗?”孟子回答道:“大王,您为什么定要说到那利呢?只有仁义就够了。大王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国家?大夫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封邑?士人平民说怎样有利于我自身?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那国家就危险了。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里,这些大夫拥有千辆兵车;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里,这些大夫拥有百辆兵车,不算是不多了,如果轻义而重利,他们不夺取(国君的地位和利益

30、)是绝对不会满足的。没有讲仁的人会遗弃自己父母的,没有行义的人会不顾自己君主的。大王只要讲仁义就行了,何必谈利呢?”(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7题。(10分)2022年4月,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等内容纳入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这一举措可谓应需而生。近年来,食堂剩饭倒饭、浪费粮食的行为屡见不鲜,马路上无视环卫工人的辛苦而乱扔垃圾的现象时有发生,学生让家长定期来宿舍洗衣服、搞卫生之类的事频频见诸网络在这种现实背景下,劳动教育的提出如一场及时雨,尤为必要。课程标准指出,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

31、动人民的教育活动。劳动教育既有“劳动”,又有“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能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近来,广西桂北初级中学组织学生深入田间地头,学习水稻知识,亲自割稻拾稻;北京一些中小学开辟农场让孩子们亲手耕种,切身体验劳动过程;很多中小学开展居家烹饪、清洗餐具、整理物品等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让学生体验到了劳动的艰辛,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学会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者,从而使学生树立起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劳动教育不仅能培养青少年健全的人格,还能促进青少年综合素质的提升。左传中“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一语言简意赅,指明了劳动对生存的重要性。而劳动教育正是让学生习得劳

32、动技术、提升生存能力的重要手段。劳动亦可强健体魄。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在建校之初,就开辟了“一米菜园”,每个班级都有“包干区”,让学生出力,流汗,增强体质。劳动还能培养审美能力。试想想,看到自己辛勤培育出的麦苗蔬果郁郁青青、红红火火,不正是在欣赏一幅最美的画卷吗?置身其中,感受劳动的美好,审美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升。我们中华民族一代代劳动者,在辛勤的劳动中承担起时代的责任,创造了辉煌的成就。面对帝国主义的威胁和轻视,詹天佑经过艰辛的勘测,创造性地设计了“人”字形线路,修建了中国人自主设计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为了甩掉“贫油帽”,王进喜以铁人精神,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带领石油工人“有条件要

33、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打出新中国第一口油井;面对别国在技术上“卡脖子”的境况,众多科技人努力攻关,不断创新,让“九天揽月”成为现实当代青少年通过劳动教育,学习先辈们开拓创新、砥砺奋进的时代精神,往往能逐步培养起吃苦耐劳、攻坚克难的意志品质和承担时代责任的使命意识。由此看来,劳动教育还能培养青少年勇担时代责任的使命感。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离开劳动,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只有把劳动的种子深植学生心中,让他们热爱劳动,善于劳动,才能引领他们在劳动中实现全面发展,最终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接班人。因此,劳动教育必须成为培育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必修课。15阅读全文,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完成

34、下面的结构图。(3分)16分析第段主要使用的论证方法及其论证效果。(3分)17第段中有一组关联词“只有才”,请分析其在本段议论中的作用。(4分)【答案】15(1)指出什么是劳动教育(2)劳动教育能培养青少年的健全人格/“劳动教育能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3)劳动教育必须成为培育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必修课。 16示例:运用举例论证。列举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开辟菜园让学生增强体质,培养审美能力的事例,证明劳动教育能促进青少年综合素质的提升的论点。使论证具体有力,增强文章说服力。 17示例:这组表条件关系关联词,强调劳动教育对于民族复兴是一个必要条件。虽然热爱劳动,善于劳动不一定就堪当民族复兴

35、重任;但想要最终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接班人,必须先要热爱劳动,善于劳动。从而得出劳动教育必须成为培育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必修课的结论,水到渠成。【解析】15本题考查论证思路。(1)定位第段,根据文中第段“课程标准指出,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可以看出第段论述了“什么是劳动教育”;(2)定位第段,根据文中第段“劳动教育能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以及“广西桂北初级中学”“北京一些中小学开辟农场”等事例可以看出,第段主要论证了“劳动教育能培养青少年的健全人格”;(3)定位第段,根据第段中“因此,劳动教育必须成为

36、培育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必修课”可以看出,最终得出的结论是:让劳动教育成为培育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必修课。16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作用。根据第段“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在建校之初,就开辟了一米菜园,每个班级都有包干区,让学生出力,流汗,增强体质。劳动还能培养审美能力。试想想,看到自己辛勤培育出的麦苗蔬果郁郁青青、红红火火,不正是在欣赏一幅最美的画卷吗?置身其中,感受劳动的美好,审美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升”可知,列举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开辟菜园让学生增强体质,培养审美能力的事例,这主要是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根据第段“劳动教育不仅能培养青少年健全的人格,还能促进青少年综合素质的提升”可知,具

37、体有力地论证了“劳动教育能促进青少年综合素质的提升”的论点,增强文章说服力。17本题考查议论文语言。根据“只有才”可知,这是表条件关系关联词;根据第段“只有把劳动的种子深植学生心中,让他们热爱劳动,善于劳动,才能引领他们在劳动中实现全面发展,最终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接班人”可知,“只有才”,强调劳动教育对于民族复兴是一个必要条件;只有经过劳动教育(热爱劳动,善于劳动),最终才能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接班人;根据第段“因此,劳动教育必须成为培育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必修课”可知,由此得出“劳动教育必须成为培育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必修课”的结论。(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1题。(14分

38、)老井纪明涛我的故乡位于山东东南部,一个传统的小村庄,百余户人家。村前有一条小清河,村民逐水而居,村庄依水而建,早年间,河水潺潺,鱼虾螺蟹游荡,荷藕菱角飘香,野花开满岸上。现在,小河早已断流,只有到夏天汛季暴雨过后才能蓄满水。周末回老家,村里正在进行雨污水和自来水工程施工,聊天中老父亲深情讲起了以前吃水井的日子。想起老井清澈的泉水,儿时记忆就如井中泉水不断涌出。小时候,老屋东边是一片茂密的林地,树林南边靠近小清河的北岸边,是自家的菜园,菜园地头有一眼老井。20世纪90年代以前,村里人吃水全靠水井,家家户户都要到老井挑水吃。每天傍晚时分,我跟随父亲到井边打水。这是个技术活儿。老井临近河道,夏季水

39、位较高,父亲仅用扁担就能把水打上来。扁担的两头各有一个挂钩,父亲用一头儿的钩子勾住水桶,送到水面时,左右摇晃几下,桶身便斜躺入水,在水桶快要装满下沉的瞬间,猛地往上一提,然后两脚跨在井边,用双手交替把扁担往上提,等到水桶将要出井口时,父亲用一只手抓住水桶,稳稳地提出井外。如此这般重复一遍,把另一只桶也装满水。干旱时节,井水水位下降,父亲便用一根长绳拴一个小铁桶,从井里提上水来,再倒入大桶。这个办法耗费体力大,效率也低。后来,父亲便在井上架起了辘轳,用两个支架把一个带有摇把的圆筒架起,横跨井两头,然后把绳子缠绕在辘轳上,这样从水井取水时,既省力气,又快捷。每次摇辘轳提水时,“吱呀吱呀”的辘轳声,

40、伴随着水洒落在井里的哗哗声,共同交汇成了乡村田野最美妙的音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老井的水,清纯、甘甜,像母亲的乳汁,让人依恋又难忘。从井里打上来的水干净清冽,小孩们迫不及待先从桶里舀半瓢,咕咚一大口,顿觉心肺通透。到了冬天,井口总是笼着一团热气,井水永远不会结冰,水桶下去,也提起一团热气。水井给我的童年带来无穷乐趣。那时,我和小伙伴时常小心翼翼地站在井旁,探头探脑地向井底张望自己倒映于水中的影子,或拣几块小石头投入井中,如镜般的水面上泛起粼粼波纹,影子便在波纹中碎裂了。夏天里,老井是天然的冰箱,家乡人都管那叫“井拔凉”。西瓜上市时节,吃之前,父亲先用辘轳放下去一个西瓜,一个小时左右再吊上来,西

41、瓜清凉可口。夏日夜晚,一家人围坐在水井旁边吃着西瓜,享受着习习凉风,仰望着满天繁星,聊着生活,憧憬着未来,构成一幅赏心悦目的田园诗画。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和农村基础设施的改进,村民用起了压井水和自来水,水井的故事也遥远了,过去有些年来,采沙挖河破坏了河道中的透水层,水位下降,井中无水,老井失去利用的价值,后来被封堵了。老井经过了几十年的风吹雨打,像一个历尽沧桑的老人到了迟暮,落寞而又无助、安详地蜷缩在田野里。随着机械抽水机和风电灌溉等设备的普及,辘轳也退出了农耕历史的舞台。而闲下来的扁担早已蒙尘,只留下一段曾经的回忆。故乡的老井,同担水的人一起老去,镌刻了村庄的沧桑,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岁月可以斑

42、驳,但我记忆中的老井依然年轻。那一圈圈绳索缠绕着我的年少岁月,辘轳的“吱呀”声里记载着时代的足音。远去的辘轳声,带给我的是深深的思索,有对艰苦岁月的慨叹,有对辘轳付出辛劳的感激,还有如饮甘洌的美好回味。同老父亲聊完后,我独自走到当年菜园的那片田地,想寻找童年的记忆。如今菜园已经变成了庄稼地,那眼水井早已干枯。依稀看见一些杂乱的石头和砖块,静静躺在小河北岸边的最角落,我才警觉那也许是当年填埋老井的断壁残垣,眼前只剩下阡陌小径,而老井早已不复存在,突如其来的落寞席卷心头。一口老井,世代情缘,孕育了淳朴民风,哺育了一方百姓,见证了沧桑巨变。老井无言,乡人有情。愿老井不老,父老安康,家乡更美好!(选自

43、2023年8月9日光明日报,有改动)18第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2分)19文章第段说老井“像一个历尽沧桑的老人到了迟暮”,第段却说“我记忆中的老井依然年轻”,这是为什么?(3分)20请结合语境,赏析句子题。(4分)(1)20世纪90年代以前,村里人吃水全靠水井,家家户户都要到老井挑水吃。(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老井的水,清纯、甘甜,像母亲的乳汁,让人依恋又难忘。(请从修辞角度)2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分)【答案】18点明话题老井;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下文描写老井作铺垫。 19“像一个历尽沧桑的老人到了迟暮”,是老井失去利用的价值,被封堵,落寞又无助

44、;“老井依然年轻”,是指老井在过去为我们提供清纯、甘甜的井水,哺育了我们这一方百姓,在“我”记忆中老井依然年轻。 20(1)“全靠”“都要”突出老井对全村人的重要性。(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井水比作母亲的乳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井的水清纯、甘甜,更写出了老井如母亲般哺育了“我们”,表现了“我”对老井的深厚情感。 21文章回忆了老井哺育“我们”全村人,到后来时代发展,老井退居幕后,这使作者感到落寞,表现了作者对老井深深的依恋、喜爱和感激之情;进一步表现了作者浓浓的乡情,对家乡、对父老的热爱之情。【解析】18本题考查句子的作用。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内容上“聊天中老父亲深情讲起了以前吃水井的日子

45、”引出写作对象“老井”,总领全文;结构上,结合第段“小时候,老屋东边是一片茂密的林地,树林南边靠近小清河的北岸边,是自家的菜园,菜园地头有一眼老井”可知,为下文描写老井做铺垫,引出下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9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第段结合“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和农村基础设施的改进,村民用起了压井水和自来水,水井的故事也遥远了,过去有些年来,采沙挖河破坏了河道中的透水层,水位下降,井中无水,老井失去利用的价值,后来被封堵了”可知,说老井“像一个历尽沧桑的老人到了迟暮”,是指后来老井失去利用的价值,被封堵,落寞又无助;第段,结合“那一圈圈绳索缠绕着我的年少岁月,辘轳的“吱呀”声里记载着时代的足音。

46、远去的辘轳声,带给我的是深深的思索,有对艰苦岁月的慨叹,有对辘轳付出辛劳的感激,还有如饮甘洌的美好回味”可知,说“我记忆中的老井依然年轻”,是指老井在过去为我们提供清纯、甘甜的井水,哺育了我们这一方百姓,那一圈圈缠绕的绳索和辘轳的吱呀声,记载着过去的时代,所以在“我”记忆中老井依然年轻。20(1)本题考查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在理解本义的基础上理解其语境义。“全靠”“都要”起强调作用。“村里人吃水全靠水井,家家户户都要到老井挑水吃”说明全村人吃水全靠老井,表现了老井对全村人的重要性。(2)本题考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像母亲的乳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老井的水比作母亲的乳汁;“老井的水,清纯、甘甜”写出了老井的水清纯、甘甜的特点。结合“让人依恋又难忘。从井里打上来的水干净清冽,小孩们迫不及待先从桶里舀半瓢,咕咚一大口,顿觉心肺通透”可知,更写出了老井如母亲般哺育了“我们”,表现了“我”对老井的深厚情感。21本题考查理解作者情感。文章以“老井”为题,第段“20世纪90年代以前,村里人吃水全靠水井,家家户户都要到老井挑水吃”写了老井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九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