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届山东省东营市九年级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一 、积累运用(20分)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在世界格局与世界文化激荡联袂( )共生的今天,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崇正义、求大同这种刚健敦厚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是中国道路行稳致远的文化底蕴。中国坚持以天下为己任,展现了一个xi( )手世界走向人类美好明天的中国。联袂( ) xi()手2、依次填入下列空格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2分)今年我们的“研学行”活动兼顾五育融合,选择范围可大了。可以去 隐居的智者贤士,学习他们严谨的治学精神以及豁达的人生态度;可以 去神奇的自然现象,在欣赏美丽风景的同时积淀丰富的科学知识;可以邀
2、约爱好者们去 未知或已知的动物植物,在舒爽身体、一饱眼福的同时, 大自然的奥秘。A. 探访 探险 探访 探幽 B .探访 探秘 探寻 探索C. 探望 探秘 探究 探索 D. 探望 探险 探寻 探幽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与西医相比,中医具有独特的优势:中药副作用小,医疗成本低,诊治个性化,成书于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已系统地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基础。B 在这个硕果累累的秋天,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也迎来了祖国母亲的生日国庆节。C 我不知道这条路谁能走通?但我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D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的这两句诗常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希望
3、和转机。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近年来,一系列公益事件的发生,引发了全民对“正能量”的关注和讨论。“正能量”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 , 。 , 。只有多创造多传递“正能量”,这列列车才能安全地驶向远方。每个人的身上有“正能量”,自然也有“负能量”才能增加人体的“正能量”“负能量”如同劣质的汽油,会对社会这辆疾驰的列车造成严重的伤害一个人只有减少不该有的欲望,保持心态的平和,喜乐地生活A. B C. D. 5、填空。(5分)(1)借月抒怀。天南地北,别时容易见时难。兄弟分离的苏轼只能遥寄“ , ”(水调歌头)的祝愿;困于战火的杜甫只能空发“
4、, ”(月夜忆舍弟)的设想。(2)用典言志。用典巧妙,可使诗词意蕴丰富。李白的“ , ”( 行路难),暗用姜太公得遇文王和伊尹得遇商汤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和想要施展抱负的强烈愿望;刘禹锡的“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人借向秀思旧赋和“王质烂柯”的典故表现了对故人已逝的悲痛及自己遭贬后物是人非的凄凉之感。(3)直抒胸臆。国难当头,艾青的“ , ”是那个时代的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发出的最真挚的告白。6、名著阅读。(2分)水浒传为“造反者”树碑立传,渲染他们豪侠仗义、除暴安良的英雄壮举。这些造反者的反抗行动,既有个人的反抗,也有集体的反抗,请各举一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内容。7
5、、综合性学习。(5分)在我国,“孝”文化意蕴丰厚,深入人心。请你参加“孝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的问题。材料一:“孝”,小篆写作用小孩扶侍老人的形象来表达“孝”的原意。材料二:“百善孝为先”,中国传统节日中多有推崇孝、实践孝的内容。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孝不仅仅是对父母的尽心奉养。“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才是完整的孝。“祭之以礼”主要在传统节日进行,清明节、中元节等均以祭祖悼亡为核心,春节、冬至、重阳节也不乏祭祖的内容。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祭祖悼亡,基于血缘关系,但又不限于血缘关系,而会延展至对族群、国家、社会作出重要贡献的人文祖先和历代先贤。清明节对黄帝炎
6、帝、革命烈士的祭祀,端午节对屈原的祭祀等,不仅使个人虽死犹生,还具有激励后人的力量根据材料一,我们可知 “孝” 会意字;从老,从子,像一个孩子扶持老人之状。其中,“孝,善事父母者。说文”中的“孝”即用其本义: 。“夫孝,德之本也,天之经也,民之行也。”中的“孝”则引申为: 。(1分)研读材料二,写出你的发现。(2分)尽孝道与距离远近有关吗?结合下面两幅漫画的内容,说说你的理解。(2分)二、 阅读欣赏(50分)(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题目。(4分)【甲】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乙】送魏二 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7、。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8、下列对两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2分)A 【甲】诗首句从昨夜写起,以景起句,描绘出一幅迷蒙的吴江夜雨图,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也直接抒发了诗人凄凉的心情。B 【甲】诗中一、二句的寒与孤都运用了移情手法,表面上写雨寒、山孤,实际上是写诗人内心的凄凉与孤寂。C【乙】诗中凉字一语双关,既写出了江风吹雨,使人感到阵阵凉意的江上环境,同时也是凄凉氛围、情感的反映,该字将情景融合在一起,耐人寻味。D 【乙】诗忆君遥在潇湘月中的遥字,既写出与友人相隔的距离之远,又暗示分别后相见之难,将依依惜别之情传达得委婉动人。9、同是送别诗,【甲】乙】两诗的后两句在表现手法与情感上各
8、有特色,请简要赏析。(2分)(二)(8分)【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项;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嗯
9、!微斯人,吾谁与归?【乙】武王问于太公曰:“治国之道若何?”太公对曰:“治国之道,爱民而已。”曰:“爱民若何?”曰:“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国之道。故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 (节选自刘向说苑政理)10、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2分)薄暮冥冥 或异二者之为利之而勿害 见其劳苦为之悲11、概括两文阐发的一种共同的主张并分别说明。(3分)12、概括两文在写法上的不同之处。(3分)(三)(8分)【甲】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
10、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这正是一个廿年前的闰土,只是黄瘦些,颈子上没有银圈罢了。【乙】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
11、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宏儿和我靠着船窗,同看外面模糊的风景,他忽然问道:“大伯!我们什么时候回来?”“回来?你怎么还没有走就想回来了。”“可是,水生约我到他家玩去咧”他睁着大的黑眼睛,痴痴的想。13、探究小说叙写的“变化”内容的匠心所在,写出你发现的结果。(4分)14、从人物表现的角度就选文所运用的一种艺术手法作赏析。(4分)(四)(14分) 雅趣说“镜”,镜鉴千秋镜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照面饰容的用具。从最初的以水当镜到打制石器时代的石镜,再到四千多年前齐家文化第一面铜镜的诞生,镜子承载了深厚的文
12、化内涵,寄予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中国有着悠久的用镜历史。说文有载:“监可取水于明月,因见其可以照行,故用以为镜。”上古的镜就是大盆的意思,被称为“监”。商代初期开始铸造铜鉴,此时的“监”字才有了“金”字旁,作“鉴”。“监”“鉴”的本意都是镜子。古代的一些思想家、政治家常常以镜鉴引喻一些人和事。庄子中说:“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意为有修养之人应当像一面镜子,来者即照、去者不留,应合事物本身而不去刻意掩藏,就能始终保持心境平和。成语“前车之鉴”“前车可鉴”,则意为前面车子翻倒,可以作为后面车子的鉴戒,鉴为镜子,引申为教训,此成语源于荀子 成相:“前车已覆,
13、后未知更,何觉时?”当镜的功能与鉴的哲思相互碰撞融合,这件实用器物便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人文内涵,从此成为悠远精深中华文化中璀璨的人文意象。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铜镜的国家之一。商周铜镜大多为圆形,镜或微凸,镜身较薄,镜钮有弓形、半环形、长方形多种,可分为素镜、重环镜、鸟兽纹镜三类。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古代铜镜发展史中是一个成熟和大发展的时期,无论是铸造工艺,还是铸造数量,都大大超过了以前,是中国古代铜镜由稚朴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也是铜镜铸造中心由北开始向南迁移的重要时期,当时楚国为战国时期最重要的铜镜产地。到了汉代,汉镜出土数量最多,在制作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上相较战国时期有了很大发展。铜镜的流行在
14、唐代达到鼎盛,唐人“咏镜”之风盛行。恢宏气象的大唐,社会各个阶层均对镜偏爱有加,文人雅士更将其融入于情思之采、炉炼于艺术创造,形成一种“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的艺术境界。从一些诗词文赋中可以看出,此时期不少文人目光集于“镜”这一物象,它的映衬、比拟、寄寓,都蕴含着读书人普遍的生存状貌。“写月无芳桂,照日有花菱。不持光谢水,翻将影学冰。”“咏镜”便成为他们心照不宣的默契。随着镜文化在唐代空前发展,加之制镜工艺改良进步,加入大量锡的铜镜更加明亮,其造型也更显华丽。唐镜在造型上突破了传统圆形的特征,不仅出现了各种样式的花式镜,更有人开始制造有把柄的手镜,除了日常功能外,更增添了把玩观赏的稚趣。唐代镜最
15、大特点之一是艺术样式的多样化,铜镜艺术也呈现出浓郁的“盛唐气象”。有代表性的镜子图案大致可分为四种:一是宝相花图案镜,包括写生图案、佛教宝相图案等;二是珍禽奇普花草图案镜:三是串枝葡萄鸟兽蝴蝶镜:四是故事传说镜,包括人物、社会生活、神话传说等。时至今日,随着时代发展,玻璃镜早已取代了铜镜,但方寸铜镜凝聚着的浓郁文化气息却将变换着形式继续长远流传。古时,藩邦之间、百姓之间互相赠送铜镜的礼俗依然延续至今,比如,镜子常用作爱情婚姻的信物,寓圆满、团圆、吉祥之意,象征婚姻美满。再如,历史这面镜子永远无法取代,“铜镜正衣冠”寓意影响深远,作为自醒自警的方式早已融入华夏儿女的血脉。15、下列选项中,对文章
16、内容理解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 从全文看,镜子经历了“水镜”“石头镜”“铜镜”和“玻璃镜”四个阶段。B 根据第段内容,第段加点词语“鉴的哲思”指的是“吸取教训”。C 中国早在四千多年前的齐家文化时就有了铜镜,是最早使用铜镜的国家之一。D 第段画线句使用了分类别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唐镜造型华丽、样式多样。16、请简要概括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3分)17、以文章第段为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3分)18、唐人咏镜之风盛行,请探究原因。(3分)19、阅读下面的物品简介,根据文章内容推断其所属朝代,并简述理由。(3)物品简介:嫦娥玉兔菱花镜,直径19.1厘米
17、。镜为八瓣菱花形,伏兽钮。铜镜背面是宫图。钮右上方饰一株桂树,枝繁叶茂;嫦娥身姿飘逸,一手托盘,一手托幅,上有大字。镜钮下方有一潭池水,左侧玉兔正持杵捣药,池水右边为一跳跃的蟾蜍。镜边缘花朵及云纹。整个纹饰突出了月宫的主题,且构图十分新颖。(五)(16分) 晨曦里的莫高窟 李宝堂记得第一次到莫高窟,是在上世纪70年代初,我在甘肃师范大学学习的时候。从那以后,莫高窟成了我魂牵梦萦的地方,几十年间不分春夏秋冬,数十次到访。或参观洞窟,或临摹壁画,或现场写生,或学术交流,每次都有新的感悟和收获。在莫高窟,我瞻仰过雄伟壮观的弥勒大佛,临摹过美丽善良的九色鹿、慈眉善目的菩萨和神采飞扬的飞天,描绘过姿态万
18、千的“反弹琵琶”,欣赏过张议潮统军出行收复河西的雄强之气正是在这“东方民族之文艺渊海”,我寻到了中国美术的古老渊源,确立了“心随敦煌”的艺术追求。新中国成立后,在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几代人的精心保护和整理,莫高窟成为全世界瞩目、光彩熠熠的古代美术“博物馆”。作为甘肃的本土画家,我们有责任用画笔表达对于敦煌艺术的崇敬与理解。我们阅读了有关史料与书籍,领略了敦煌艺术的伟大与神奇,深为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先生的艺术人生和“夜夜敦煌入梦来”“画入眼中,万事离心头”“我心归处是敦煌”的炽热情怀所感动。经过反复探讨,我们确定创作一幅以莫高窟为主体形象的绝版套色木刻版画。为增强现场体验,在动笔之前,
19、我又一次走进莫高窟,感受金秋时节莫高日出的壮美。大约清晨七点钟,我在朋友的陪同下来到莫高窟,登上莫高窟对面的三危山。站在山顶,微风吹拂,山色朦胧。三危山巅有个牌坊叫南天门,由此俯瞰群山,逶迤连绵,莽莽苍苍,一派雄风。而鸣沙山和莫高窟则静静地沉浸在黎明的晨曦里。很快,天边泛起了红色,群山渐渐亮了起来。我知道太阳就要出来了,连忙来到正对莫高窟九层楼的宕泉河畔,在当年常书鸿先生写生过的地方,等待莫高日出的动人时刻。八点二十几分,太阳出来了,最先沐浴到阳光的是鸣沙山主峰。高峻厚重的山体,连绵起伏的沙丘,自然流畅的流沙线条,温暖厚重的赭红色彩和涌动着的大漠气息,在明亮的晨光里呈现出勃勃生机。这时,就像一
20、块大幕缓缓拉开,阳光渐渐下移,刹那间照在了依崖而建的九层楼上。只见宏伟的九层楼渐次变得清晰,高耸的攒尖宝顶、错落的彩绘窟檐、挺拔的红色立柱和高深莫测的红门,在阳光下光彩熠熠,亮丽夺目。陡峭的崖壁和一个个洞窟也瞬间显现,凹凸有致,光影斑驳,如梦如幻。很快,阳光倾泻于莫高窟前繁茂蓊郁的树丛上,亮黄色的树叶在明媚的晨光里如金子般闪耀,飞鸟凭空翱翔,天地一片辉煌,呈现出史诗般壮丽的图景。看着眼前的美景,我激动地挥动画笔,记录下这醉人的绝美瞬间。回到兰州,带着激情,我和朋友投入了创作。我们商量后决定这样描绘:一位画家伫立在莫高窟前,画架已经支起,画布尚是空白,他在起笔之际深情凝望九层楼,激情涌动,一切尽
21、待挥洒。画面上的人物形象不是很大,但姿态优美,非常醒目。和煦的阳光把九层楼、石窟、崖壁和秋树染得绚丽灿烂,人物与环境自然融合,形成优美的情调和意境。经过半年多紧张创作,作品终于完成了。展出后画界朋友评论,主题鲜明,形象生动,色彩强烈,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使人在美的享受中产生无限遐想。而对于我来说,这不仅仅是完成了一幅画作,更是把莫高窟的秋天、把敦煌之美,永远镌刻在了心中。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5月24日)20、文章以“晨曦里的莫高窟”为题有哪些作用?请说说你的看法。(3分)21、请根据文章内容,将下列表格填充完整。(3分)文章脉络“我”的情感态度自从求学时期第一次到莫高窟至以
22、后几十年间到访“我”想用画笔表达对敦煌艺术的崇敬与理解回到兰州完成与莫高窟相关的画作22、任选一题,按照要求作答。(3分)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段画线句子。亮黄色的树叶在明媚的晨光里如金子般闪耀,飞鸟凭空翱翔,天地一片辉煌,呈现出史诗般壮丽的图景。读第段画线的句子,赏析加点词语的妙处。一位画家伫立在莫高窟前,画架已经支起,画布尚是空白,他在起笔之际深情凝望九层楼,激情涌动,一切尽待挥洒。23、文章结尾作者写道。“把敦煌之美,永远镌刻在了心中。”请说作者镌刻在心中的美指哪些美?(3分)24、自选角度(叙事、语言、写法等方面),对这篇散文的艺术特色做简要赏析。(4分)三 作文(50分)25、根
23、据要求作文。鲁迅在课桌上刻一个“早”字,用来警诫常常迟到的自己。如果让你送给现在的自己一个字,这个字会是什么呢?请以“送给自己一个字”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诗歌除外),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真情实感。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1、mi 携2 B 探访的意思是访求;搜录;探望。探望的意思是看(试图发现情况);看望(多指远道)。第一空后为隐居的智者贤士,有访求的意思,所以用探访更恰当,排除 C 、 D 两项。探险的意思是到从来没有人去过或很少有人去过的艰险地方去考察(自然界情况)。探秘的意思是探索秘密或奥秘。第二空后为自然现象,用探
24、秘更恰当,排除 A 项。故选 B 项。3B A 有误,中医的优势主要是中药副作用小,医疗成本低,诊治个性化三点,后面一句是对黄帝内经内容的介绍,所以个性化后面应用句号。B 正确。C 有误,句子为陈述句,不表示疑问,所以问号应改为逗号。D 有误,诗句为完全引用,独立作句子成分,句末的句号应在引号的里面。4D 此句段可理解为从正、反两方面论证正能量。正能量是中心词,句和句运用了关联词语构成一句通顺的话,依然论述的是正能量,承接前文;句为过渡句,而后转入负能量论述。可作为第三句;句对句的进一步解释,是第四句。所以排序为:。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
25、梦日边。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6、示例一,个人:武松大闹飞云浦,杀死四个杀手和两个官差,奇迹生还。集体:智取生生辰纲,在吴用的策划之下,众人于黄泥冈用计劫走杨志奉命押运的生辰纲。示例二,个人:鲁达大闹野猪林的故事。林冲被高俅发配沧州,途经野猪林,衙役正欲谋害林冲时被鲁智深所救。集体:时迁投奔梁山,祝家店偷鸡被捉,引发梁山与祝家庄的矛盾,祝家庄又有心与梁山为敌,挂出一副对联:填平水泊擒晁盖,踏破梁山捉宋江。于是梁山兵马集体去讨伐。三打祝家庄。7、尽心奉养和服从父母。对父母的顺从、尊敬、关爱;守孝道。中国人通过传统节日推崇孝、实践孝。祭祖悼
26、亡,基于血缘关系,又延展至对族群、国家、社会作出重要贡献的人文祖先和历代先贤。我认为在互联网技术、交通方式发达的今天,尽孝道与距离远近无关。图1中,妈妈、孩子虽与家中老人共处一室,咫尺距离,但各自沉迷手机,让老人做家务,并没有尽孝道;图2中,一家三口通过视频与老人祝酒言欢,让老人得到幸福的陪伴,虽天各一方,但其孝心溢于言表。8A 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间接抒发了凄凉、孤寂之情。9、【甲】诗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以冰心、玉壶来自比,表现了诗人不会因贬谪而改变高洁的情操,表达了诗人高尚纯洁、坚强乐观的精神。【乙】诗运用了想象的手法,通过想象魏二到达后在梦中听到猿啼难以入眠的情景,抒发了诗人送别朋友时孤
27、寂与悲苦的心情,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10、迫近 或许,也许 给好处 感到悲伤11、民为本的思想。甲文以民为本思想体现在与滁州百姓同游;与宾客同宴、同乐、同醉;更重要的是他能够以百姓的快乐为快乐。乙文中姜太公认为要给百姓利益、让百姓成功、让百姓活下去、给予百姓快乐,治国者对待百姓要像父母对待孩子、兄长爱护兄弟一样,对百姓遭遇感同身受,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12、甲,对比,表现自己的豁达乐观、忧国忧民、先忧后乐的情怀。乙,人物对话,阐明了治国的主张。参考译文:【乙】周武王问姜太公:“治理国家的方法是什么?”姜太公回答说:“治理国家的方法,就是怎么去爱子民罢了。”周武王说:“怎么样爱子民
28、?”姜太公说:“给子民利益不加害他们,让他们成功而非失败,让他们活下去而不要杀害他们,给予他们而不是抢夺他们的东西,给予他们快乐而不是痛苦,对他们和颜悦色而不要怒目相向。这就是治理国家的方法。所以善于治国的人对待民众,就像父母对待自己的孩子、兄长爱护自己的兄弟一样,听到他们遭受饥寒,为之感到哀伤;见到他们劳苦的状态,为之感到伤悲。13、示例一:通过写人物外貌、言行等变化,凸显了人物形象。如“闰土”由热情活泼、机智勇敢的“小英雄”,到谦恭卑微、迟钝麻木的“木偶人”的变化。示例二:通过写人物外貌、言行等变化,表现了人物的生活处境和精神状态。如中年闰土的生活艰难以及精神扭曲。示例三:通过写人物外貌、
29、言行等变化,揭示了小说主题,深化了小说思想意义。如小说反映当时农民生活的痛苦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隔膜;还有作者对人与人之间平等、和谐关系的希望。其他答案合情合理,自圆其说亦可14、示例一:运用对比。如抓住闰土的身材、脸色、眼睛、衣着、手的变化,表现中年闰土穷苦窘迫的生活。还如“迅哥”到“老爷”的称呼变化、说话的断断续续,凸显了中年闰土的谦恭卑微、迟钝麻木的特点。还有“我”与中年闰土的关系与水生和宏儿关系的对比,示例二:运用外貌、语言、神态描写。突显少年闰土的热情活泼、机智勇敢的特点;中年闰土的生活艰难、谦恭卑微、迟钝麻木的特点。其他答案合情合理,自圆其说亦可15 B 鉴的哲思在文中指第段提到的
30、有修养之人应当像一面镜子,心境平和引申为教训等内容, B 项内容不完整。16、镜的功能(作用) 镜的历史(发展、样式、变化) 镜的人文内涵(人文意象、文化气息、文化寓意)(以上3方面每答对一方面得1分)17、示例:引资料。第段引用庄子中关于以镜喻人的名言,具体有力地说明了古代的一些思想家、政治家常常以镜鉴引喻一些人和事的观点,使说明更具说服力,增加了文章的真实性。(说明方法1分,分析2分)18、社会各个阶层均对镜偏爱有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境界(用原句也可)。蕴含着读书人普遍的生存状貌。造型更加华丽。具有把玩观赏的雅趣。艺术样式的多样化。(以上任选三点可得3分)19、唐代。第段说唐镜在造型上突破
31、了传统圆形的特征,链接材料中写到镜为八形,与文章内容符合;铜镜背面的月宫图也与文中唐代铜镜艺术较有代表性的一类说镜对应,据此推断它可能出自唐朝。(推断1分,理由2分)20、选文题目含义丰富,“晨曦里的莫高窟”交代文章内容或写作对象;“晨曦”一词表现特定情境下莫高窟独特的美,蕴含着莫高窟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之意;莫高窟是文章的线索,也是作者感情的出发点。21、“我确立了“心随敦煌”的艺术追求(或答莫高窟成了我魂牵梦萦的地方也可);作为本土画家又一次走莫高窟;“我”把莫高窟以及敦煌之美镌刻在心中。22、这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晨光里亮黄色的树叶比作闪耀的金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叶在阳光下光
32、彩熠熠的情景,表达了作者的惊叹与喜爱之情。“凝望”是目不转睛地看或注视远望的意思。写出了画家深情投入创作的状态。表达画家对敦煌艺术伟大与神奇的惊叹和崇敬之情。23、晨曦里的莫高窟的风景之美;莫高窟的洞窟、壁画等艺术之美;为莫高窟做出贡献的情怀之美。24、示例一:线索分明,叙事条理。文章以“莫高窟”为线索,叙述了我多次参观莫高窟,以及再次走进莫高窟并创作了与莫高窟有关的画作示例二:借景抒怀。“莫高窟”是作者情感的出发点,也是作者情感的寄托。作者通过描写晨曦里莫高窟的风景、艺术之美,抒发了作者对敦煌莫高窟的热爱、敬仰之情,还有对从事敦煌艺术创作的使命感。示例三:语言细腻,生动传神。如第段“这时,就
33、像一块大幕缓缓拉开,阳光渐渐下移,刹那间照在了依崖而建的九层楼上。” 运用比喻,把阳光照射下来比作“大幕拉开”,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阳光照在九层楼上的壮丽情形,表达作者的热爱、敬仰之情。还可以从某个词语的遣词来考虑。示例四:插叙。补充交代了保护莫高窟的不易,为下文自己有责任用画笔表达对敦煌艺术的崇敬与理解做铺垫。其他答案,合情合理亦可。25、参考例文送给自己一个字如果让我送给自己一个字,那是一定是“勇”字。司马迁相信:真正的勇敢不是为某件事壮烈地死去,而是为某件事卑贱地活着。所以当死刑降临到自己头上时,他选择了苟活选择了腐刑。在那一刻,他落泪了,他的心在痛,但他自己不悔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
34、,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也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从他们的灵魂里,司马迁汲取了勇气。从此他安于苦难,立于坚强,最终成就了史记这本“史家之绝唱”,然后在人们的视线中消失,终于重于泰山般离去。秋风瑟瑟地撩合起这泛黄的书扉,在这一开一合之后,我又应该有怎样的选择呢?是选择李清照那“凄凄惨惨戚戚”小女子的怅惆,还是选择李白那“直挂云帆济苍海”豁达的勇气?挫折和困难好似家常便饭,与其像前者那样悲愤,不如像后者一样带着勇气踏出一片自己的天地,成就一个不平凡的自己。曾经抱怨过没有伊丽莎白女王的高贵,没有居里夫人和布什夫人的荣誉,没有西施的动情唯美,没有张爱玲的才气。抱怨拥有的太少,而
35、挫折不断攻击,时常发出“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的感叹。这种颓废的心理,让我一度消沉萎靡。但在司马迁的身上,我找到了自己的坐标点,明白了凡事要勇敢面对。光阴荏苒,初中三年一眨眼即将结束。还有半年,我就将站在那中考的战场上。有人说“这是决定命运的一战”,当时我呆住了。怀惴着一份矜持,我知道应该勇敢走下去。自己不会再害怕那跳动的英文字母,学会了跟着他的步调漫舞,跳出最绚烂的成果;自己不会再害怕那错乱的数字,学会了开阔思维,编织出一条清晰的路;自己不会再害怕那沉重的文字,学会了享受那书香气息,陶醉于华美的篇章。选择勇敢走开阔的路。司马迁、贝多芬太多人选择勇敢成就了未来。以后,不会再害怕了,勇敢面对一切,不管结果如何,我不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