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53297 上传时间:2023-11-2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浙江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浙江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浙江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文言文阅读专题浙江省杭州市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高一语文试卷(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一)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

2、之嫠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

3、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宋苏轼赤壁赋)(二)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

4、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悟。开户视之,不见其处。(宋苏轼后赤壁赋)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

5、一项是( )A. 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B. 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C. 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D. 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10.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壬戌”在文中指元丰五年。古人常用天干地支来纪年、纪月、纪日,如教材中出现的“壬戌之秋”“戊申晦”“是月丁未”。B. “明月之诗”和“窈窕之章”分别指诗经陈风月出及其诗句,这首诗的第一章有“舒

6、窈纠兮”的句子,所以称为“窈窕之章”。C. 赤壁赋中“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与后赤壁赋中“适有孤鹤”的两个“适”字意思不一样,分别为“享有”和“恰好”。D. “巉岩”在文中指高峻险要的山石。诗薮近体中中“七言律,虽圭角巉岩,铓颖峭厉”一句用的也是这个意思。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赤壁赋结尾从眼前的明月清风引出对万物变异、人生哲理的议论,增添了心中的伤感;后赤壁赋以梦作结,表露了作者出世入世的思想矛盾所带来的苦闷。B. 赤壁赋景、情、理融为一体,虚拟主客问答形式,阐释人生哲理;后赤壁赋则运用象征手法,以仙鹤象征超凡脱俗、随缘任化的道家精神,表明作者的追求。C

7、. 赤壁赋重在说理论道,以纵情自然来抒发旷达洒脱思想情感;后赤壁赋重在记游状景,记游过程详尽完整,游览踪迹清晰明了,画面流动,变化多姿。D. 赤壁赋描写初秋的江上夜景,勾勒出一幅朦胧开阔又充满诗情的画面;后赤壁赋则主要叙写孟冬时节江岸边的活动,写出了江岸山势的陡峭险峻。12. 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答案】9. A 10. D 11. A 12. 任凭一片苇叶似的小船随意漂浮,越过茫茫的江面。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

8、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轻快地走来,走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梦”的宾语是“一道士”,而不是“一道士羽衣”,故应在“道士”后断句。排除BC。“曰”后是道士所说的话,应在“曰”后断句。排除D。故选A。【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思及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C.正确。句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恰好有一只孤鹤。D. “用的也是这个意思”错误。诗薮近体中中“七言律,虽圭角

9、巉岩,铓颖峭厉”中“巉岩”,形容诗文风格雄健奇崛。句意:七言律诗,即使非常有气势。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 “赤壁赋结尾增添了心中的伤感”分析错误。应是表达作者旷达洒脱的情怀。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纵”,任凭;“如”,去,此处可以译为“漂浮”;“凌”,越过;“茫然”,旷远的样子;“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凌茫然之万顷”。“侣”,以为伴侣;“友”,以为友;“扁舟”,小船;“属”,劝酒。“薄”,逼近;“状”,形状;“顾”,但。参考译文:(一)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

10、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明月中“窈窕”这一章。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来回移动。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任凭一片苇叶似的小船随意漂浮,越过茫茫的江面。浩浩淼淼好像乘风凌空而行,并不知道到哪里才会停栖,飘飘摇摇好像要离开尘世飘飞而起,羽化成仙进入仙境。在这时喝酒喝得非常高兴,敲着船边唱起歌来。歌中唱到:“桂木船棹啊香兰船桨,击打着月光下的清波,在泛着月光的水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眺望美人啊,却在天的另一方。”有会吹洞箫的客人,配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的声音呜呜咽咽:有如哀怨有如思慕,既像啜泣也像倾诉,余音在江上回荡,像细丝一样连续不断。能使深谷中

11、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饮泣。我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首尾相连延绵千里,旗子将天空全都蔽住,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

12、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想要携同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我问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时间流逝就像这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终究没有增减。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同我们来说都是永恒的,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听到便成了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

13、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酒杯重新斟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大家互相枕着垫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二)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

14、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我大声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波浪汹涌。我也觉得忧愁悲哀,感到恐惧而静默屏息,觉得这里令人

15、畏惧,不可久留。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那里停泊。这时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像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戛戛地拉长声音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过了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轻快地走来,走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噢!哎呀!我知道你的底细了。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着从我这里经过的人,不是你吗?”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忽然惊醒。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浙江省台州市2022-2023

16、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质量评估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

17、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节选自韩愈师说)【乙】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则民免而无耻。不如以德礼为先,而辅以政刑也。”夫欲用德礼未有不由学校师弟子者此州学废日久进士明经百十年间不闻有业成贡于王庭试于有司者。人吏目不识乡饮酒之礼,耳未尝闻鹿鸣之歌。忠孝之行不劝,亦县之耻也

18、。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今此州户万有馀,岂无庶几者耶?刺史县令不躬为之师,里闾后生无所从学。尔赵德秀才:沉雅专静,颇通经,有文章,能知先王之道,论说且排异端而宗孔氏,可以为师矣。请摄海阳县尉,为衙推官,专勾当州学,以督生徒,兴恺悌之风。刺史出己俸百千,以为举本,收其赢馀,以给学生厨馔。(韩愈潮州请置乡校牒)【注】赵德:潮州潮安人,号天水先生。唐宪宗元和十四年,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到任不久后撰写此文。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夫欲用德/礼未有不由学校师弟子者/此州学废日久/进士明经/百十年间/不闻有业成贡于王庭/试于有司者B. 夫欲用德礼/未有不由学

19、校师弟子者/此州学废日久/进士明经百十年/间不闻有/业成贡于王/庭试于有司者C. 夫欲用德礼/未有不由学校师弟子者/此州学废日久/进士明经/百十年间/不闻有业成贡于王庭/试于有司者D. 夫欲用德/礼未有不由学校师弟子者/此州学废日久/进士明经百十年/间不闻有/业成贡于王/庭试于有司者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师襄”的“师”指乐官这一职业;老聃即老子,他曾向孔子问过礼。B.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古文”指先秦两汉时期的散文,与骈文相对。C. 六艺经传,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如左传。D. 唐朝在行政区划上实行州县制,

20、“刺史”为州的长官,“县令”是一县之长。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针对当时社会上出现的“耻学于师”不良风气,韩愈进行直接而鲜明的批判,也点出“师道之不复”,士大夫难辞其咎。B. 师说最后一段脱离中心论点,交代写作缘由,嘉许年方十七的后生李蟠不受时俗的限制、继承师道传统的可贵精神。C. 湖州请置乡校牒是韩愈作为地方官所颁发的一份兴办学校、弘扬孔道的文书,他批评潮州落后的教育现状,表明注重发展地方教育的态度。D. 韩愈不仅起用当地人才,亲自选择贤师,而且慷慨解囊,拿出自己的薪俸来补助学生伙食,为振兴湖州文教做了实事。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1、(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2)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今此州户万有余,岂无庶几者耶?14. 韩愈在师说提到“彼童子之师”,在(潮州请置乡校牒说赵德“可以为师矣”,两处“师”的内涵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答案】10. C 11. A 12. B 13. (1)不懂得句读,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没有看出他们的明智之处。(2)(即使在)十户人家的小地方,也一定有忠实诚信的人。现在这个州有一万多户人家,难道会没有贤才吗? 14. “彼童子之师”的“师”是只教书本文字、帮助学生学习句读的技能型老师

22、;“可以为师矣”的“师”才是韩愈认可的尊崇儒家之道、弘扬德礼的“传道解惑者”。【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为:想要推行道德和礼教,没有不通过学校老师和学生的。潮州的州学荒废时日已久,进士科和明经科,一百多年间,都没有推荐到朝廷、参加科举考试的人。“用”作谓语,“德礼”作“用”的宾语,意为“道德和礼教”,故“德礼”中间不能停顿,排除A D。 “百十年间”作句首状语,“不闻”作谓语,“有业成贡于王庭”作宾语,其中“于王庭”作后置状语,故应在“百十年间”前后停顿,且“不闻有业成贡于王庭” 中间不能断,排除B。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和

23、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A“老聃即老子,他曾向孔子问过礼”错,孔子向老子问礼。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信息的能力。B“师说最后一段脱离中心论点”错,从与上文的联系看,交代写作缘由也是对全文观点的呼应,是在呼唤和倡导从师问道之良风。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不懂得句读,不能解决疑惑;“或”,有的;“小学”,小的方面;“不”,通“否”;“大”,大的方面;“遗”,放弃。(2)“十室之邑”,十户人家的小地方;“忠信”,忠实诚信的人;“岂耶”,难道吗;“庶几”,贤才。【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

24、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1)根据“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概括:“彼童子之师”的“师”是只教书本文字、帮助学生学习句读的技能型老师; (2)根据“沉雅专静,颇通经,有文章,能知先王之道,论说且排异端而宗孔氏,可以为师矣”概括:“可以为师矣”的“师”才是韩愈认可的尊崇儒家之道、弘扬德礼的“传道解惑者”。 【甲】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他,焉为代词);现在的一般人,他们才智不及圣人也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

25、大概就是出于这个缘故吧?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儿童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的停顿,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知句子停顿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学习了小的却丢了大的。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一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人,就聚在一起嘲笑他们。问他们,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哎!求师的风尚难以恢复由此可以知道了!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

26、,君子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这真是奇怪啊!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节选自韩愈师说)【乙】孔子说:“用政令来训导百姓, 用刑罚来整顿百姓,百姓可以免除罪过但没有羞耻心;不如以道德和礼教为首要,而以政令和刑罚为辅助

27、。”想要推行道德和礼教,没有不通过学校老师和学生的。潮州的州学荒废时日已久,进士科和明经科,一百多年间,都没有推荐到朝廷、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官员们没见过为乡贡举子举办的乡饮酒礼,没听过举荐欢送贤才时唱的鹿鸣歌,忠孝的行为不受劝勉,这也是本地的耻辱啊。(即使在) 十户人家的小地方,也一定有忠实诚信的人。现在这个州有一万多户人家,难道会没有贤才吗?刺史县令不亲自做表率,乡里的年青人没有可跟随学习的地方。这位赵德秀才:沉稳端方不浮躁,很通晓经学,有文采,了解古代圣贤的治国之道,议事说理抵制异端邪说而尊崇孔子,可以作为老师。延请赵德担任海阳县尉,充当衙推官,专门管理本州的州学,督导学生,发扬和乐平易的

28、君子之凤。刺史拿出自己的的俸禄作为兴学本金,多余的部分给学生充当伙食费。(韩愈潮州请置乡校牒)浙江省绍兴市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中期末统测高一语文试题阅读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

29、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苏轼赤壁赋)6.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参_ (2)属_ (3)如_7.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 童子,即童生,凡中举以前,不论年龄大小,皆称童生。B. 句读,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句,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读。C. 壬戌,“壬”是天干,“戌”是地支;共十二个天干,十个地支。D. 白露,文中是指“白茫茫的水汽”,现在是二十四节气之一。8.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

30、。(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答案】6. . 检验 . 劝请 . 往 7. D 8. (1)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变直,这是因为火的烘烤使它弯曲成这样。(2)对于他自己,却以从师学习为耻,糊涂啊。【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1)“参”,检验。句意: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2)“属”,劝请。句意: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3)“如”,往。句意:放纵一片苇叶似的小船随意漂浮。【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即童生,凡中举以前,不论年龄大小,皆称童生”错误。此处童子指未成年的人。B“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句,

31、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读”错误,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读,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句。C“共十二个天干,十个地支”错误,天干地支,简称“干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有”,通“又”,再次;“槁”,枯;“暴”,晒干;“挺”,直;“𫐓”,通“煣”,古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的一种工艺。(2)“身”,自身、自己;“耻”,意动用法,以为耻;“惑”,糊涂。参考译文:(一)靛青是从蓼蓝草里提炼出来的,却比蓼蓝草还要青;冰是由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

32、还要寒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二)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儿童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的停顿,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知句子停顿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学习了小的却丢了大的。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三)壬戌年秋天,

33、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明月中“窈窕”这一章。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缓步徐行。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放纵一片苇叶似的小船随意漂浮,越过茫茫的江面。9.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驻马观之,良久而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选自书林纪事)下 马 伫 立 及 疲 乃 布 裘 坐 观 因 宿 其 旁 三 日 方 去。【答案】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下了马站

34、在碑前观察,等到疲乏,又铺开皮衣坐下来观察,于是就留宿石碑旁,三天三夜方才离去。“下马伫立”是连动短语,动作连接紧密,其后应断开;“及疲”作状语,用于句首表时间,其前后断开;“乃”是副词“于是”,用于句首,其前断开;“布裘坐观”“宿其旁”“三日方去”都有动词作谓语句,各自独立成句,“因”用于句首表顺承。参考译文:唐代欧阳询,有一天骑马赶路,无意中看到一块古碑,原来是晋代著名书法家索靖书写的,他驻马浏览,看了很久后离开。他走离古碑几百步又返回来,下了马站在碑前观察,等到疲乏,又铺开皮衣坐下来观察,于是就留宿石碑旁,三天三夜方才离去。浙江省宁波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一

35、)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学校黄宗羲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非谓班朝、布令、养老、恤孤、讯馘、大师旅则会将士、大狱讼则期吏民、大祭祀则享始祖,行之自辟雍也。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是故养士为学校之一事,而学校不仅为养士而设也。三代以下,天下之是非一出于朝廷。天子荣之,则群趋以为是;天子辱之,则群適以为非。薄书、期会、钱谷、戎狱,一切委之俗吏。时风众势之外,稍有人焉,便以为学校中无当

36、于缓急之习气。而其所谓学校者,科举嚣争,富贵熏心,亦遂以朝廷之势利一变其本领,而士之有才能学术者,且往住自拔于草野之间,于学校初无与也。究竟养士一事亦失之矣。于是学校变而为书院。有所非也,则朝廷必以为是而荣之;有所是也,则朝廷必以为非而辱之。伪学之禁,书院之毁,必欲以朝廷之权与之争胜。其不仕者有刑,曰:“此率天下士大夫而背朝廷者也。”其始也学校与朝廷无与,其继也朝廷与学校相反,不特不能养士,且至于害士,犹然循其名而立之何与?东汉太学三万人危言深论不隐豪强公卿避其贬议宋诸生伏阙搥鼓请起李纲三代遗风惟此犹为相近。使当日之在朝廷者,以其所非是为非是,将见盗贼奸邪慑心于正气霜雪之下!君安而国可保也。论

37、者乃目之为衰世之事,不知其所以亡者,收捕党人,编管陈、欧,正坐破坏学校所致,而反咎学校之人乎!嗟乎!天之生斯民也,以教养托之於君。授田之法废,民买田而自养,犹赋税以扰之;学校之法废,民蚩蚩而失教,犹势利以诱之。是亦不仁之甚,而以其空名跻之曰“君父,君父”,则吾谁欺!(选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注】黄宗羲:明末清初思想家,浙江宁波余姚人,曾为东林党人,是“复社”领导人之一。讯馘:战争结束后,计检战功。辟雍:本指周天子所设的太学。编管:宋代官吏得罪谪放,编入当地户籍加以管束。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东汉太学三万人危言深论不隐豪强公卿避其贬议宋诸生伏阙搥鼓请起李纲

38、三代遗风惟此犹为相近B东汉太学三万人危言深论不隐豪强公卿避其贬议宋诸生伏阙搥鼓请起李纲三代遗风惟此犹为相近C东汉太学三万人危言深论不隐豪强公卿避其贬议宋诸生伏阙搥鼓请起李纲三代遗风惟此犹为相近D东汉太学三万人危言深论不隐豪强公卿避其贬议宋诸生伏阙搥鼓请起李纲三代遗风惟此犹为相近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圣”本义指听觉敏锐,引申为学问或技艺极高的人,也可称颂帝王,如“圣王”指三代以前的君王,即尧舜禹;劝学中“圣心”指圣人的心怀。B“闾阎”原指古代里巷内外的门,后泛指平民老百姓,文中与前一句“朝廷”相对,指民间,和师说中“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一样都处在

39、底层社会。C“稍”,从禾,肖声,本义是禾末,引申为副词,可译为“略微”,如文中的“稍有人焉”;也可译为“逐渐”,如登泰山记“稍见云中白若樗蒱”中的“稍”。D“正坐”指整理好衣衫,端正地坐着,也就是赤壁赋中“正襟危坐”之意,这里黄宗羲借以表示朝廷对学校的严格约束,损坏了学校应有了讽议时政的自由。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黄宗羲重视学校在改善社会风气和推进文明进程上的重要作用,认为如果没有学校,人民将有陷于野蛮之虞。B黄宗羲主张政策、措施及施政的是非,不能由天子一人裁断,而应交由学校评议而定,断然否认了皇权与真理的等价性。C黄宗羲谈到学校变而为书院后,由于与朝廷的

40、尖锐矛盾,被当作“伪学”而遭禁止,甚至被毁弃,影射与抨击了他所处时代的黑暗朝政。D黄宗羲引用东汉太学三万人凭正气震慑盗贼奸邪之心、成功实现护国安君的史实,充分说明了学校议政的社会作用,有力地论证了自己的观点。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天子荣之,则群趋以为是;天子辱之,则群擿以为非。_(2)学校之法废,民蚩蚩而失教,犹势利以诱之。_14黄宗羲理想中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地方?请简要概括。(3分)_10B11D(“正坐”,意为“正是因为”)12D(非史实,从“使”“将”“可”等词语可见这是作者的假设)13(1)天子赞扬过的,大家就全都奉承认为是对的;天子贬抑的,大家就全都指摘是

41、错的。(关键词“荣”“趋”“辱”“擿”)(2)学校的制度废除,百姓们无知又失去教化,还用权势、利益来诱惑他们。(关键词“法”“蚩蚩”“势利”“以”)14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是传承诗书、化育天下以形成社会公论的地方,又是涵育与推动思想解放与创新的精神家园。(3点,各1分)参考译文:学校是用来培养人才的。不过古代圣王设置学校的用意不止如此,还要让治理天下的手段都出自学校,这样设置学校的意图才能得到完全实现。这样说的意思并不是指朝廷会议、发布政令、尊养老人、抚恤孤儿、计检战功,以及出兵征伐之时检阅将士、审理重要案件时召集吏民、举行重要祭祀之时祭莫始祖等等,这些事情自古都要在辟雍举行。而是想,无论朝廷之

42、上,还是民间之中,都要经过学校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大家都有诗书中所蕴含的那种宽厚的气象。天子认可的未必对,天子否定的未必错,因此天子也不敢以自己的态度来判断是非,而把判断是非的任务交给学校的公论。所以培养士人固然是学校的职责之一,但是学校并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士人而设置的。夏商周三代以后,天下事的是非对错完全由朝廷来判断。天子赞扬过的,大家就全都奉承认为是对的;天子贬抑的,大家就全都指摘是错的。文书、限期、赋税、司法等等,全都交给庸俗的胥吏去处理。在这种风气之外,略微有个人才出现,也会认为学校这种地方不与什么要紧的事情相符。其实他们所说的学校,不过是为了科举考试而喧嚣争竞,一心想争取功名富贵之地

43、,所以他们才能利用朝廷掌握的权势和利益改变了学校的本来意义,而真正具有才能的有学问的读书人,往往从民间自行崛起,与学校压根就没有什么关系。说到底,学校就连培养人才这一点作用也失掉了。于是学校一变而为书院。可是,书院中人认为不对的,朝廷一定会认为是对的并且加以表彰;书院中认为正确的,朝廷一定会认为是错的并且加以羞辱。或者禁止所谓“伪学”,或者禁毁天下书院,都是用政治权力来与书院争胜。就连不肯出来做官的,朝廷也要施以刑罚,指责这些人:“这是带领天下的士大夫背叛朝廷。”开始的时候,学校与朝廷没有关系,后来,朝廷跟学校事事相反。学校不但不能培养人才,反而成了迫害人才的场所,这样的话,朝廷还要沿袭前代的

44、名目而设立学校干什么呢?东汉有太学生三万人,敢于发表正直深刻的言论,即使是面对豪强也从不隐瞒回避,朝廷的公卿大臣都畏惧他们的批评。宋代的太学生聚集到宫门之外,擂鼓上书,请求起用李纲。这两件事还算接近于三代的风气。如果当时在朝廷当政的那些人,认同太学生的是非判断,一定可以使盗贼奸邪们屈从于正气的权威!皇位得以安稳,国家能够保全。但是很多人却把东汉、宋代太学生做的这些事情看成是亡国的表现,却不知道国之所以灭亡,(正是由于)收捕党人,打压言论、拘禁异议人士陈、欧,正是因为破坏学校追求真知真理造成的,怎么反而责备学校的学生呢!唉呀!老天生出这些百姓,把教育和养育他们(的责任)托付给君王。配给田亩的制度

45、荒废以后,老百姓买地自己谋生,仍然用田赋捐税扰乱他们;学校的制度废除,百姓们无知又失去教化,还用权势、利益诱惑他们。这确实没良心至极了,还用那虚空的名号升级他们(君王)为“君父,君父”,你骗谁呢!浙江省湖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木,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哪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

46、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挥蒲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驱色,而皆羞偻。(节选自姚鼐登泰山记) 次日,登大小清凉台。台下峰如笔,如矢,如笋,如竹林,如刀戟,如船上桅,又如天帝戏将武库兵仗布散地上。食顷,有白练绕树,僧喜告曰:“此云铺海也。”初荤深然,镕银散结,良久浑成一片。青山群露角尖类大盘凝脂中有笋脯矗现状俄而离散则万峰簇簇仍还原形余坐松顶苦日炙忽有片云起为荫遮。方知云有高下,进非一族。薄暮,往西海门观落且,草高于人,路又绝矣,唤数十夫茭夷之而后行。东峰屏列,西峰插地怒起,中间酶突数十峰,类天台球台。红日将坠,峰以首承之,似吞似捧。余不能冠,被风掀落;不能袜,被水沃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人教部编版(2019) > 必修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