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写作专题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53229 上传时间:2023-11-1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写作专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苏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写作专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江苏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写作专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江苏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写作专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写作专题江苏省徐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青春之美,在人的一生中是弥足珍贵的。有人说,青春之美“美”在能紧跟潮流,奋力前进;也有人说,青春之美“美”在能逆向而行,无惧无畏。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或记叙经历,或发表议论。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本题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第一段,关键词是“弥足珍贵”,这表明青春是美好而珍贵的,我们应该珍惜青春,不负韶华,给自

2、己的美好青春锦上添花。因此,材料第二段对于如何展现这珍贵的青春之美给出了答案。第二段中,两类观点虽然看似相反,却都饱含了积极奋斗的青春勇气。前者紧跟潮流而奋斗,肩负时代的使命,做时代的弄潮儿,做时代需要的追梦人;后者则拥有敢于突破、敢于创新的逆向勇气,敢于打破陈规陋习,为世界与时代带来新的生机。这两种青春若能为了自己的远大理想与祖国社会的需要而不懈奋斗,则不管是逆行还是前行,都值得赞扬。因此,写作时,可以对如何展现我们的青春价值、青春之美展现思考。而对于材料中的“逆行”与“前行”,则可以适当地具象化,转换为比如对青春应该追求平凡还是追求伟大,应该敢于走前人未走之路还是追求前人继续奋斗等问题的思

3、考或叙述。也可以立足过去不同的历史阶段,写出当今青年人的担当和作为,及其对国家建设、民族复兴的作用。但需注意,不管是选择哪一种方式,最终都应回归到由积极乐观、斗志昂扬的心态和勇于奋斗、勇敢拼搏的精神所完善并体现出来的青春之美上来。立意:1.青年有为,奋斗无悔。2.在奋斗中前行,点燃青春激情。3.为梦追求,让青春绽放光彩。4.心怀人民、不惧困苦、坚定梦想,创造青春之美。江苏省南通市区通州区、启东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2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壮丽秋景,毛泽东澎湃着“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青春激情;面对“怒涌的白云”“狂暴的太平洋”,郭沫

4、若俯瞰地球,迸发着“不断创造,不断努力”的青春力量;面对现实的黑暗、世人的沉迷,闻一多化作红烛,燃烧着“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青春烈火青春是花样年华,青春是激情岁月,青春亦是使命担当。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以“青春的价值”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材料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借助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几篇课文中的句子,写出了多种青春的样态:激情、力量、烈火;第二个层次,实际上是用诗意的语言

5、写出了对青春的理解:青春是人生中最美好的阶段,在这个多姿多彩的年龄段的青年人应富有青春激情,展现青春活力,同时,还应满怀使命感,具有担当精神。引导语要求以“青春的价值”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这实际上是引导考生思考:当代青年应树立怎样的价值观,如何在青春这个最富激情和创想的人生阶段,释放能量,追逐梦想,燃烧青春激情,展现青春风采,不负韶华,实现价值。在写作时,如果写成议论文,我们可以从下列角度打开思路:青春有怎样的特点?青春的价值何在?有价值的青春应该呈现出怎样的面貌?怎样让青春更有价值?如果写成记叙文,那么,既可以写自己的经历,也可以写他人的故事,通过记叙一段青春的奋斗经历,来展现青年人在成长道路

6、上确立正确的价值观的心路历程,表现青年人的活力、激情与担当精神。比如,可以写自己在抗疫期间充当社区服务志愿者的经历: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自己由恐惧,到镇定,再到站出来参与社区服务、与人们共同抗击病毒的侵袭。通过对这段经历的描写,表现一个青年人对青春价值的寻找和确认。立意:1.为梦想而拼搏的青春最富价值。2.花样年华激情澎湃,开拓进取创造价值。3.敢荷重任不负青春,奉献社会实现价值江苏省如皋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2年,你跨出了多少步?在奋力生活的轨迹中,有人跨出原地,有人跨过长夜,有人跨向可能,正是每一个平凡的你跨过的每一小步,

7、让我们离心中所想更近一步。对上述材料中的“跨”,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结合自身经历和体验写一篇记叙文。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共两句话。第一句,提出问题:“2022年,你跨出了多少步?”话题为回顾总结2022年,“你”指考生自身,“跨步”具有比喻意味,实指个人取得的进步。第二句,三个“有人”提出多种“跨步”方式,引导考生打开思路。一是“跨出原地”,指开始朝目标行动,不再空谈梦想或原地踏步;二是“跨过长夜”,“长夜”同样具有比喻意味,漫漫长夜与

8、黑暗联系,与光明的白天对立,指不好的挫折、逆境等,“跨过长夜”就是战胜挫折,走出困局,由逆境转为顺境;三是“跨向可能”,“可能”指向未实现之事,即长期企盼追求的目标或理想,“跨向可能”,就是离目标更近,离理想的彼岸更近。接下来总结,“正是”句表原因,“每一个平凡的你”指向任何普通个体,每个人默默辛勤付出,各自实现生命轨迹的点滴进步,最终形成合力,产生的结果是“让我们离心中所想更近一步”。“我们”指向“大我”,即中国或全社会,“心中所想”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社会主义建设依靠集中力量办大事,离不开每个人添砖加瓦,因此,“小我”的“一小步”汇聚起来,就是“大我”的“一大步”。导语要求就“跨”

9、这一关键词,结合自身经历和体验写一篇记叙文。“跨”的主体是自己,不能写别人的事迹;“跨”的感情色彩是积极的,指成长进步,收获成就;“跨”的内容可以从材料给的思路提示去想,比如写自己就某个目标由规划到行动,或写战胜困难的经历,再或谈取得某项荣誉或成果的过程;注意联系2022年的疫情大背景,将“小我”与“大我”联系起来,明确青年成长之于国家社会发展的意义;记叙文注意细节真实,情节符合逻辑,重点突出“跨”前后的转变,结尾基调应积极向上。立意:1.2022,跨出原地。2.大疫之年,跨过长夜。3.回首2022,离梦想更进一步。江苏省徐州市等三地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23. 阅读下面

10、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无论人生上到哪一层台阶,阶上有人在俯视你,阶下亦有人在仰望你。你可以抬头,也可以低头,不同的选择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于他人而言,有人在俯视你,有人在仰视你。俯视你的人处于你的高处,拥有你所没有的优越性;仰视你的人处于你的低处,你拥有他所不及的东西。所以,每个人都在羡慕别人,同时也受人羡慕。第二层表达,你的

11、不同选择,“可以抬头,也可以低头”,但选择不同,收获会不一样,选择抬头,姿态卑微低下,心态不自信,会惯于以仰视的视角看世界,可能会心生自卑;当然,如果把在你之上的人当做奋斗的目标,仰视也可能激发你的奋斗动力,让你奋起直追。选择低头,姿态高高在上,则会惯于以俯视的视角看一切,你可能会高傲自满,会止步不前;低头也可以理解为回顾来路,反省自己走过的路。题目要求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表达感悟与思考。写作时,可以着重谈人生的选择,抬头、低头等皆可,阐明选择的原因、意义等。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俯仰由心,激励奋进。接下来从仰视、俯视的对象入手进行论证,我们应该仰视什么样的人,为何要仰

12、视,仰视可以激发我们奋斗的意志;我们应该俯视什么,无论自己取得什么样的成就都不该自我满足,而应该再次抬起攀登的脚步,俯视的应当是困难、挫折,或者反省来路。最后明确正确仰视、俯视,成就更好的自我。立意:1.仰视,追求更好的自己。2.看清自己,俯仰皆可3.抬头不自卑,低头不自得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当前正处于一个“信息碎片化”时代。阅读各种各样的碎片信息,成了很多人的日常行为,而传统意义上的整本书阅读,似乎日渐淡出他们的生活。关于读书,古有“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的劝读良言,今有“一个人的精神发育

13、史就是他的阅读史”的读书呐喊,而西方也有“读一本好书,就是与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的传世箴言。请结合上述材料,并联系自己读过的一本书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受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写作内容是结合材料内容和自己读过的一本书,谈谈读书(读整本书)的感受与思考。须围绕“读书(读整本书)”这一核心话题行文。【素材一】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经典作品就是这样一些书,为读者提供一种宝贵的生命经验;经典作品还是这样一些书,如人类精神世界里的灯塔,在关键时刻放出光芒,为人们提供慰藉、鼓舞和希望。 人民日报再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

14、气质,多读书,多欣赏艺术,多思考,对生活乐观,对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关怀别人,自爱而有尊严,这样的人就是不化妆也丑不到哪里去。脸上的化妆只是化妆最后的一件小事。我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明: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 林清玄【素材二】处身流量时代,知识和资讯仿若湍急河流。有的人难以自控,不由自主地随波逐流,被眼花缭乱的信息推着走,迷失于虚拟场景。长时间接触网络,让一些人习惯于追逐信息片段或思想边角料,导致注意力碎片化。走马观花式的网上阅读,少有思维的深潜。在这样的过程中,读者的感觉似乎很丰盈,但实质上多是视觉层面的愉悦,停留于浏览或浅阅读。长此以往,无

15、益于深度思考能力的培养。【素材三】其实,读书本身就是一种修养方式。宋史曾载,与朱熹、张试并称“东南三贤”的吕祖谦,少时性情急躁,极易迁怒于人。他正是通过阅读,不断磨炼自己的品性,最终在读到孔子“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的教诲时,自己心中的忿气“涣然冰释”。我们常说,文以化人,这既是指在古圣先贤的熏陶下,延展精神世界的疆土,也是指以阅读修身养性,用读书淬炼意志品质。读一本好书,如攀登一座高峰。人到半山,固然也能欣赏到美景,但只有继续往上攀爬,才能领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无限风光。古人把读书称为“攻书”,认为只有“攻书”到底才能融会贯通,道理正在于此。越是难啃的经典之作,越需要专注和恒心,也越见

16、精神和修养。江苏省淮安市淮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古语有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又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新,就是要推陈出新,要有新的思想理念,要开拓新的领域境界,于人于国均是如此。“新”不仅仅是写在纸上的,它是遍布在祖国的大地上的!“新”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标志!国家日新月异,真正的新时代,不一样的新气象!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样的启示或感悟?请以“新”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秉自主创新,谱盛世华章翻开历史厚重的书页,晕染一点浓俨的墨香。

17、穿越“红楼”的帘幕,虽也欣赏众人“直接移用”“借鉴化用”的艺术效果,但我更感叹于宝玉题名时的“情境独创”之思;立于时代潮头,我决心以知识武装自己,秉自主创新,圆中国之梦。在自我完善的旅途中,“邯郸学步”还是“善思善悟”?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无论是学习还是写诗作文,都需要经过“直接移用”和“借鉴化用”的积累,才能迈入“情境独创”“善思善悟”的佳境。若不是历代文人墨客在直接移用和借鉴化用的基础上边思边悟、创造吸收,怎会有“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般的优美诗文?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接移用”和“借鉴化用”,而没有自己的“情境独创”,就会陷入“抄袭”“套作”的怪圈,落下“东施效颦”“邯郸学步”

18、的笑柄。在传承文化的道路上,直接“拿来”还是情境独创?明月照形,鉴古知今;时代与传统共舞,方能赋文化以新生。材料红楼梦中众人题匾的“翼然”“泻玉”等也不是不好,但是在宝玉根据情境独创的“沁芳”一比就相形见绌,何也?创新使然。那些故宫文创产品,注入了新媒体才具有时代活力;那些河南卫视的系列文创节目,以优美的舞姿抚慰着当下普遍的焦虑和空洞。他们的走红,红在了对传统文化的精妙创新,让人们通过“一人一机”的新媒体,来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绵长;让人们通过“一撇一捺”的中国字,来领略那份别样的中国情。在科技强国的征程上,“师夷长技”还是自主创新?山因脊而雄,屋因梁而固,而自主创新就是那坚实的“脊梁”。但自主

19、创新之始,离不开“师夷长技”。为了尽快研发出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我国远赴乌克兰买来了“瓦格良”号废弃航母。12后,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号”成功服役。此后,中国不再仅仅满足于改造出来的舰队,而是开始了自主研发的历程。继师夷长技的“辽宁号”和自主创新的“山东号”之后,我国自主研发的003号航母也将于近期正式服役。“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此言得之。接过圆梦中国的接力棒,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六月蟾宫必折桂,鲜衣怒马正当时!学习中当善思善悟,工作中秉自主创新,通古今之变化;“新”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标志,立时代之潮头,发思想之新声,做中流之砥柱,谱盛世之华章!【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

20、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话题作文。材料以古语引出“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意思是说,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就是说,人要不断地追求“新”,不能停滞不前;“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意思是说,周虽然是旧的邦国,但其使命在革新。就是说,一个国家也要不断地创新。总之,无论个人还是国家,都应该创新,而不是固守旧的东西。然后再对“新”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阐发,想要创新就要付诸行动,而不是停留在喊口号上面。一个时代,一个国家都要以新的面貌出现。从阐发中我们可以看出,与“新”相关的内容和角度非常多,因此说,材料本身就是给我们提供了写作的思路。从议论文的角度来看,在写作时,我们可以把

21、“新”稍加限定,转化为“创新”,“创新”本身也是一个不小的话题,可以遍布各个领域,比如文化、科学技术等,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如何创新,怎么样创新;对于我国的科学技术,我们又应该如何创新等等。如果只针对其中的一个方面来写也可以。如果想要从辩证的角度写,也可以写“新与旧”,什么地方需要新,什么地方需要旧,新与旧有什么样的关系等。这样的文章更容易写出深度且不落俗套。如果写成散文,则可以对新进行讴歌赞美,从祖国大好河山、大江南北风貌、人民的生活等角度,写出新的体现及对其进行赞美,注意用语可以更有活力和文采一些。如果写成记叙文,则需要巧妙的立意,如写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老年人身上体现出来的“新”

22、;或者也可以写“新”给老年人带来的不适等,是如何化解这一问题的等。记叙文更容易出巧出新。立意:1.病树前头万木春。2.新旧更迭是世间的规律。3.让旧貌焕新颜。4.创新是发展的主旋律。江苏省盐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引用吕氏春秋的名言“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从政治角度提出只有在不停运动中才能避免外来生物的腐蚀、保持活力的观点。该名言对当下的我们也有很大启发。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审题】“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23、流动的水不会腐臭,经常转动的木门轴不易被虫蛀蚀。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外物的侵蚀,可以长久不坏。这是人类从自然现象中得出的感悟,提示事物运行的基本规律。水不腐,就得流动。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流动的水是“活”的。静止封闭的水是“死”的。闻一多先生著名的诗死水,就表达了一种砸破旧世界、创造生活的热望。木头也一样,朽木不可雕也,因为静态的木头最容易腐朽,也容易成为驻虫的温床。经常转动的木门轴,却能延缓其腐朽。水之不腐,木之不蠹,皆源于其自身的“运动”状态。话题运动。运动,已经超出了事物外在的表现,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物理概念,而是一种生活之理,是一种人生态度。对运动概念内涵的理解,是作文

24、精准立意的关键。综合作文材料,运动暗含以下思辨关系:(1)自然和生活。水木之动,不腐不蠹,保持活力;物如此,人亦然,人生需要“动”起来。(2)运动和静止。从物理学角度上来说,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静止,世界上一切的事物都是运动着的。正如:人不能同时踏入同一条河流,世界上没有同一片树叶。水之腐,木之蠹,也是一种运动。所以,我们对“运动和静止”的理解,是从相对角度而言。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思想在改变,技术在更新,环境在变化,一个人如果不能跟上这些变化,那么他就没有“动”,就是“静”。“运动”可以联想为:一个人主动适应社会,向上向前的一种积极追求的人生态度;“静止”可以理解为思想上的自封

25、(自满自足)无追求,意志上的懈怠无斗志,生活上的佛系躺平无作为。(3)外在与内在。生活为什么要运动?这里就涉及了外因与内果。水之不腐,木之不蠹,皆源于其自身的“运动”状态。如果停下来,事物就不会有发展,不会有生机活力。这个道理其实很浅显。人活世间,总得与社会同步,与外在的形势要求一致。是外在的环境、形势、需要,决定我们社会个体的内在追求。联想到青年与时代的关系,个人与社会和国家的关系,小我与大我的关系。我们每一个鲜活的生命,要想不腐不蠹,就得时代同频共振,保持活力,保持自我与社会的平衡,就得要有积极追求的“运动”状态。(4)目标与方向。(方法)水的流动始终有方向,门轴要精准安插在门臼中才能转动畅顺。也就是方向要明确,目标要精准,这样的运动才有意义,才更持久和长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人教部编版(2019) > 必修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