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53030 上传时间:2023-11-1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5.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常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江苏省常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江苏省常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江苏省常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江苏省常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题一、积累运用(共2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若是下雨,雨水就令人厌烦,一滴一滴地落在地上;每逢zhu( )雨猝至,他们就开着门窗让空气_(疏通/流通/打通),而不至于因烟窒息。若是下霜,那人都像冻僵了一样。即使把那个炉子烧到ch( )热的程度,也好不到哪儿去。走到差不多可以碰着它的地方才能感受到一点暖气,可是离开一两步,立刻就回到寒带去了。1. 按要求答题(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zhu( )雨 ch( )热(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_(疏通/流通/打通)2. 选出下列对画线处的语言分析正确的一项( )A. 句中的“一滴一

2、滴”等词语,将“雨”拟人化,写出雨的烦躁。B. 句中的“像一样”,表明该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C. 句中的“可以”改为“不可以”后,意思才符合语境。D. 句中的“立刻就回到寒带”,表明该句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3. 选出下列对名著的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A. 二郎神参与捉拿大圣,二郎神本领高强,跟大圣大战三百回合未分胜负。于是二人开始比试变化的本领,大圣多次变化都被二郎神识破。B. 藤野先生记录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重点记述了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的思念之情。C. 通过交谈,斯诺了解到刘志丹的生平,包括刘志丹的早年经历,以及一件影响刘志丹

3、一生的事件,即长沙人民因为饥荒起来反抗和被镇压的故事。D. 苏维埃政府和共产党在听到西安事变的消息后,立即召开联席会议,支持张学良的八点纲领和参加联合抗日军事委员会。4. 依据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的相关内容填表。故事内容概述红军队伍精神品质【故事1】英勇无畏不怕牺牲【故事2】当走过一棵野杏树时,队伍突然散开,每一个人的袋里装满了杏子,于是他们归队,迅速开步走。可是,当我们走过私人的果园时,没有人采摘一颗果子。5. 读了下列材料后,同学们想去采访王计兵,请你围绕“采访目的”设计与之相关的三个“采访问题”,填写在后面的表格里。2022年7月,酷暑日,一位名叫王计兵的“外卖诗人”彻底火了。他从每天送外卖

4、的过程中获取灵感,写下一首赶时间的人,随后这首诗火爆网络:每天我都能遇到/一个个飞奔的外卖员/用双脚锤击大地/在这个人间不断地淬火网友把他称作“外卖诗人”,把他写下的诗称为“劳动者之歌”。他上过短时间的武校,在建筑队里干“捞沙工”之类的苦力活,辛苦之余,“蹭二手书摊”读书,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书读多了,开始用日记的方式记录自己的生活,慢慢养成了习惯,一直写、一直写到赶时间的人爆火。他觉得:读书,就像填补自己生命空地的一场大雪;一场雪落到地上很快化掉了,不能让空地很快变样,但会让土地长出新的植物。(出自扬子晚报)采访目了解“外卖诗人”爆火的故事并探寻背后的原因采访问题1采访问题2采访问题36.

5、默写。(1)风声一何盛,_。(刘桢赠从弟其二)(2)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3)几处早莺争暖树,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4)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中表现江水宁静、江岸辽阔的两个句子是_,_。二、阅读理解(共40分)(一)(共15分)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

6、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乙】余昔少年读书,窃尝怪颜子以箪食瓢饮居于陋巷,(2)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及来筠州,勤劳盐米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苏辙东轩记节选)【注释】:颜子:颜回。抱关击柝:守关巡夜。窭(j):贫寒。筠州:当时苏辙被贬于此,做一名管盐米的小吏。尘垢:指嘈杂不干净的市场。羁絷(zh):束缚之意。劫:拖累。良:确实。7.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或短语。(1)水皆

7、缥碧( ) (2)急湍甚箭( )(3)余昔少年读书( ) (4)虽不欲仕( )8.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个画线句子的意思。9. 结合作者心境,说说甲文“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的言外之意。10. 分别简析甲文“鸢飞戾天者”“息心”与乙文“余”“留之”原因以及包含的心情。11. 下列对两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A. 甲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勾画了整体风貌:无风无烟,晴空万里,天与山同色。B. 甲文“自富阳至桐庐”的“至”与乙文“及来筠州”的“及”两字用法、意思均相近。C. 孔子在论语中用“贤哉,回也!”称赞乙文中“颜子”“抱关击柝”之举。D. 在表达上:甲文以叙述为主,兼有议论;而

8、乙文则以描写为主,兼有抒情。(二)(共10分)阅读散文另一种活法,完成下面小题。为了照顾年迈的姥姥和姥爷,四年前我搬到了这里。姥姥行动不便,我大部分时间必须留在家里。因为老年性失智,姥姥的思维在过去和未来之间毫无规律地跳跃。对于白天黑夜也没有了明显的定义,随心所欲地睡着或醒着。清醒的时候会和我漫无边际地说一些过去的事情。思绪混乱时,时而和谁争执着,时而喊着先她而去的我妈妈的名字,并且痛哭失声。每当这时,姥姥的痛苦在这安静的背景下被无限放大,狠狠地抽打着我的神经,让我深陷一种无能为力的纠结中。好在世间总有一股反作用力的存在,与楼下防盗门连接的呼叫器,每次响起的时候,走得再远的思绪也能给硬生生地扯

9、回。大多数都是西面单元那个叫小于的摁响的。小于其实并不小了,一个将近八十岁的老太太,江苏南京人,操着一口被山东口音同化了的南京腔。嗓门大,语速快,表情夸张。她喜欢人们叫她小于。以前,小于喜欢旅行,几年的时间几乎走遍了国内的景点,所以在院里是不经常见到她的。但是只要她回来了,那是一定知道的,她独特的嗓门和发音是不需要见到她人的。那天,我家的通话器里居然传来小于老太略带羞涩的声音,“张啊,你帮我看看我的写作呗”。这个让我惊异,急忙下去拿来她的手稿。那是一个学生通常用的软皮本,里面歪歪扭扭写满了几页的字。那些字其实不能称之为写作的,只是一页页的行程表和流水志。在本子的扉页上我发现几个字“生就的命,活

10、出个法”。这几个字让我更惊异。小于老太磨难多。小时候被父母送人,成年后嫁到山东,生育了六个子女,子女未成年时,老伴就多病,卧床几年后早早便走了。为了几个孩子顺利成家立业,小于曾独自从山东往南京贩卖苹果,个中滋味也只有她自己清楚。即便这样,小于老太的笑声分贝是从来没低过的。小于说,即便最后动不了了,就让生命的卷轴卷了我去,毕竟,放开卷轴我就是一幅画。姥姥又开始哭闹。当初,姥爷一走八年音信全无,后来又是长达十几年的两地分居。自己独自抚养大了女儿,而这唯一的女儿又早逝,姥姥都刚强地挺过来了。现在,生活终于松开了扼住她的那只手,还姥姥孩童般的率真和随性,我想,这也许是另一种幸福吧。生命里的磨难就像雪球

11、,当我们有足够的热量时,就坚定地融化它;而当我们羸弱时,也要在它的罅隙里开出如雪莲般晶莹剔透的花来。姥姥开过,小于老太开着,我也会。(出自扬子晚报,张忠辉)12. 结合语境分别分析第段“惊异”与“更惊异”的原因。13. 简析第段画线句“姥姥开过,小于老太开着,我也会”的深刻含义。14. 选出对文章内容的解读与分析正确的一项( )A. 选文第段交代了事件的起因,呼应了标题,并为下文写姥姥作了铺垫。B. 选文第段“她喜欢人们叫她小于”,意在表明小于老太不喜欢别人说她“老”。C. 选文用第三人称“姥姥”串起全文,记述了两位老人的“另一种活法”。D. 选文中“我”把失智姥姥随心所欲的“率真和随性”,看

12、作是“另一种幸福”。(三)(共15分)阅读组合文本,完成下面小题。【文一】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惊心动魄的一幕出现了:9时08分,伴随震耳欲聋的喷气式发动机轰鸣声,眨眼之间,舰载机的两个主轮触到航母甲板上,机腹后方的尾钩牢牢地挂住了第二道阻拦索。刹那间,疾如闪电的舰载机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滑行数十米后,稳稳地停了下来。“成功了!”欢呼声中,一颗颗揪着的心,一下子舒展开来。掌声瞬间点燃了所有人的激情,每个人的脸上都绽放出胜利的笑容,许多人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一着惊海天)【文二】中国国家博物馆这次的“中国古代书画展”以“明清绘画中的山水行旅”为主题,精心遴选馆藏50余件创作于15至19世纪的山

13、水画作精品,通过“实景佳致”“溪山怡情”两个部分,展示中国古代山水画中的“实”与“虚”画家的山川游历、行旅感怀与笔墨风格样式之间的互动关系,借此探究古代中国人体察人生、观照世界的图像方法与思想观念,在古画与今人之间搭建起通畅的对话路径,完成一次中华美学的视觉与精神的山水旅程。以笔墨书写的书画艺术是中华文明的代表性成果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繁衍的先民们就创造出了不同形式的刻画符号和原始图画;至先秦两汉时期,考古发现的大量壁画帛画充分表明当时中国人的造型技艺已经趋于成熟;魏晋以降,豪门望族盛行书画创作之风,许多官宦雅士以书画闻名;隋唐时期,中国画的人物、山水、花鸟各科齐备,真书鼎盛

14、,蔚为大观;五代两宋则堪称山水画的古典时代,特别是肇兴于这一时期的文人画,更在元代艺术家的发扬光大之下,一跃而居为主流。“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山水画作为中国绘画的重要画科,其描绘的对象是山川自然景致,但并不仅是对山川自然景致的模拟复制。实景图传统古来有之,战国时期荀子天论中就提出“形具而神生”的观点。作为描绘自然的山水画本是以仿似真景为主要诉求,由于形神观念的影响,山水画在创作与自然实景间一直存在着微妙的深意。“实景佳致”单元呈现出古人如何将“形神”观念具体化为图像,并用不同图式方式来表现“实景感”。明清作为中国古代绘画的转型期,作品在精神意蕴、文化内涵的表达上得到进一步延伸,文人以山水画作

15、为人与自然沟通的媒介载体,绘出“徜徉于天地间”的隐逸山水。山林之乐是幽人隐士的情思寄托,在描绘自然之际,注重云霞、雾气、瀑布、幽谷等表现,凸显画面中山水的旷远悠长,实则追求的是寓情于景,达到情与景的生发与升华。(中国教育报)【文三】着力拓展博物馆学习方式的新途径。要以促进学生学习为中心,综合运用解说导览、专题讲座、互动游戏、角色扮演、动手实践等方式,增强博物馆学习的趣味性、互动性和体验性。例如,充分利用各类博物馆资源,组织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自然生态、生命安全、心理健康等主题的研学实践活动,加强场景式、体验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实践活动。将博物馆学习纳入课后服务内容,鼓励中小学开设博物馆系

16、列课程,引导学生利用博物馆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学习活动,不断探索完善博物馆学习模式,增强学习效果。(中国教育报)15. 选出跟【文一】“一着惊海天”中“着”意思相近的一项( )A. 一着不顺,满盘皆输。B. 那只小蜻蜓悠闲地着在荷叶上。C. 你近来说的话怎样一点也不着调啊?D. 这笔经费终于有着落了。16. 说说【文三】画线句在文段中的表达作用。17. 【文一】段首句跟【文三】段首句在各自文段的作用不一样,请作简要分析。18. 给【文二】拟写一条一句话新闻。19. 依据【文二】第段的内容,仿照【文一】的写法,发挥想象,描述观众赏阅“文人山水画”的一个新闻特写片段,60字左右。细看这幅画,_三、作文

17、(共40分)20. 请以“这也是礼物”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要求: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做到中心明确、详略得当。不少于500字。不得透露考生信息。题目:这也礼物江苏省常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题一、积累运用(共2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若是下雨,雨水就令人厌烦,一滴一滴地落在地上;每逢zhu( )雨猝至,他们就开着门窗让空气_(疏通/流通/打通),而不至于因烟窒息。若是下霜,那人都像冻僵了一样。即使把那个炉子烧到ch( )热的程度,也好不到哪儿去。走到差不多可以碰着它的地方才能感受到一点暖气,可是离开一两步,立刻就回到寒带去了。1. 按要求答题。(1)根据拼音写

18、出相应的汉字。zhu( )雨 ch( )热(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_(疏通/流通/打通)【答案】 . 骤 . 炽 . 流通【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字形和词语运用。(1)骤雨(zhu y):忽然降落的大雨;炽热(ch r):形容温度极高;极热。(2)疏通:清除阻塞,使水流或交通畅通 ;流通,循环流动;打通,除去阻隔使相贯通;结合“开着门窗让空气”,可知此处是指让空气循环流动,故选“流通”。2. 选出下列对画线处的语言分析正确的一项( )A. 句中的“一滴一滴”等词语,将“雨”拟人化,写出雨的烦躁。B. 句中的“像一样”,表明该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C. 句中的“可以”改为“不可以”后,

19、意思才符合语境。D. 句中的“立刻就回到寒带”,表明该句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理解赏析。A.“一滴一滴”本来就是形容“雨”落在地上的状态,并无拟人;B.“像冻僵了一样”只是形容人被冻的感觉,并不是比喻;C.“可以”表示能够的意思,符合语境,此处不用改;故选D。3. 选出下列对名著的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A. 二郎神参与捉拿大圣,二郎神本领高强,跟大圣大战三百回合未分胜负。于是二人开始比试变化的本领,大圣多次变化都被二郎神识破。B. 藤野先生记录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重点记述了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的思念

20、之情。C. 通过交谈,斯诺了解到刘志丹的生平,包括刘志丹的早年经历,以及一件影响刘志丹一生的事件,即长沙人民因为饥荒起来反抗和被镇压的故事。D. 苏维埃政府和共产党在听到西安事变的消息后,立即召开联席会议,支持张学良的八点纲领和参加联合抗日军事委员会。【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C.斯诺访问了刘志丹生前的许多战友和陕北群众,了解了他的生平事迹;“通过交谈,斯诺了解到刘志丹的生平”表述错误;故选C。4. 依据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的相关内容填表。故事内容概述红军队伍精神品质【故事1】英勇无畏不怕牺牲【故事2】当走过一棵野杏树时,队伍突然散开,每一个人的袋里装满了杏子,于是他们归队,

21、迅速开步走。可是,当我们走过私人的果园时,没有人采摘一颗果子。【答案】示例:故事内容概述红军队伍精神品质【故事1】22名勇士冒着密集的枪弹,攀着铁索向对岸冲击,前面战士中了弹掉到急流中,后面战士马上继续前进,最终控制了泸定桥。英勇无畏不怕牺牲【故事2】当走过一棵野杏树时,队伍突然散开,每一个人的袋里装满了杏子,于是他们归队,迅速开步走。可是,当我们走过私人的果园时,没有人采摘一颗果子。纪律严明不损害群众利益【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和理解。(1)根据红军队伍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精神品质,写出一个相关故事情节即可。示例:红军队伍在长征途中遭遇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被迫穿越茫茫草地。在草地中

22、,红军面临着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敌人的围攻,但是他们毫不畏惧、英勇无畏地前进,以坚韧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战胜了重重困难,最终成功地突破了敌人的包围圈,继续向前挺进。(2)结合故事2“于是他们归队,迅速开步走。可是,当我们走过私人的果园时,没有人采摘一颗果子。”红军的归队意识,不采摘私人果园,可以看出红军队伍有严格的纪律要求,并且不损害群众利益,表现出了对人民利益的尊重和维护,故可将红军队伍精神品质概括为:纪律严明,不损害群众利益。5. 读了下列材料后,同学们想去采访王计兵,请你围绕“采访目”设计与之相关的三个“采访问题”,填写在后面的表格里。2022年7月,酷暑日,一位名叫王计兵的“外卖诗人”彻底火

23、了。他从每天送外卖的过程中获取灵感,写下一首赶时间的人,随后这首诗火爆网络:每天我都能遇到/一个个飞奔的外卖员/用双脚锤击大地/在这个人间不断地淬火网友把他称作“外卖诗人”,把他写下的诗称为“劳动者之歌”。他上过短时间的武校,在建筑队里干“捞沙工”之类的苦力活,辛苦之余,“蹭二手书摊”读书,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书读多了,开始用日记的方式记录自己的生活,慢慢养成了习惯,一直写、一直写到赶时间的人爆火。他觉得:读书,就像填补自己生命空地的一场大雪;一场雪落到地上很快化掉了,不能让空地很快变样,但会让土地长出新的植物。(出自扬子晚报)采访目的了解“外卖诗人”爆火的故事并探寻背后的原因采访问题1采访问

24、题2采访问题3【答案】示例采访目的了解“外卖诗人”爆火的故事并探寻背后的原因采访问题1你的成长经历中有什么重要事件对写诗产生了影响?采访问题2你觉得赶时间的人火爆网络主要是因为什么原因?采访问题3说说你的读书观。【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采访问题设计能力。应依据“了解“外卖诗人”爆火的故事并探寻背后的原因”进行问题设计。示例“问题1:您的外卖生活和人生经历,对你成长为“外卖诗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问题2:您由外卖员到“外卖诗人”,期间经历怎样的思想转变?问题3:您对未来的文学之路有什么规划吗?6. 默写。(1)风声一何盛,_。(刘桢赠从弟其二)(2)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3)几处早莺

25、争暖树,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4)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中表现江水宁静、江岸辽阔的两个句子是_,_。【答案】 . 松枝一何劲 . 大漠孤烟直 . 谁家新燕啄春泥 . 月下飞天镜 . 云生结海楼【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古诗文。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孤、直、啄”等字词容易写错。二、阅读理解(共40分)(一)(共15分)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

26、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乙】余昔少年读书,窃尝怪颜子以箪食瓢饮居于陋巷,(2)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及来筠州,勤劳盐米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苏辙东轩记节选)【注释】:颜子:颜回。抱

27、关击柝:守关巡夜。窭(j):贫寒。筠州:当时苏辙被贬于此,做一名管盐米的小吏。尘垢:指嘈杂不干净的市场。羁絷(zh):束缚之意。劫:拖累。良:确实。7.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或短语。(1)水皆缥碧( ) (2)急湍甚箭( )(3)余昔少年读书( ) (4)虽不欲仕( )8.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个画线句子的意思。9. 结合作者心境,说说甲文“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的言外之意。10. 分别简析甲文“鸢飞戾天者”“息心”与乙文“余”“留之”的原因以及包含的心情。11. 下列对两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A. 甲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勾画了整体风貌:无风无烟,晴空万里,天与山同色。B.

28、 甲文“自富阳至桐庐”的“至”与乙文“及来筠州”的“及”两字用法、意思均相近。C. 孔子在论语中用“贤哉,回也!”称赞乙文中“颜子”“抱关击柝”之举。D. 在表达上:甲文以叙述为主,兼有议论;而乙文则以描写为主,兼有抒情。【答案】7. . 浅绿色 . 急流 . 从前 . 做官 8. 山峦凭借地势争着向上,它们都争着向高远处伸展。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困苦,颜回却怡然自乐。 9. 写出作者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展现了作者旷达的心境。 10. 甲文“鸢飞戾天者”“息心”:原因是天下独绝的奇山异水净化了自己的心灵;心情是赞叹感慨。乙文“余”“留之”:原因是辛劳于盐米之事;心情是此事影响到了

29、“学”而觉得无奈。 11. A【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水都是青白色的。缥碧:浅青色。(2)句意为: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急湍:急流。(3)句意为:从前,我小的时候读书。昔:从前。(4)句意为:即使不想从政做官。仕:做官。【8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重点的词有:(1)负,凭借;轩邈,向高远处伸展。(2)堪,能忍受;改,改变。【9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句意。“从流飘荡,任意东

30、西”的意思是(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地向东或向西漂流。“从流飘荡”,既写小舟沿江逆水而上的情态,又抒写心中随顺追趣之情。一中路美景收不尽,只好“任意东西”以饱眼福。写出作者自由、轻松惬意,展现了作者旷达乐观的心境。【10题详解】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甲文叙述作者乘船自桐庐至富阳途中所见,描绘了这一段的山光水色(富春江),它创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在描写完山中景物后,插入议论句“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这是作者观赏美景中油然而生的感慨,借景言志,既反映了作者对争名逐利官场的鄙视,又衬出大自然美景诱人的力量。可见,甲文“鸢飞戾天者”“息心”,原因是天下独绝的奇山异水净化了自己的心灵;心

31、情是赞叹感慨。乙文,“事每劫而留之”意思是每每被繁杂的事务缠绕住而身不由己。结合“及来筠州,勤劳盐米之间,无一日之休”可知,“余”“留之”:原因是辛劳于盐米之事;结合“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可知,心情是此事影响到了“学”而觉得无奈。【1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B.至:动词,到;及,动词,等到;C.应是称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D.在表达上:甲文以描写为主,兼有议论;而乙文全文先叙事,后就事生论,兼有抒情;故选A。【点睛】参考译文:(甲)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

32、变成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地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夹江两岸的高山上,树密而绿让人心生寒意,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

33、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乙)从前,我小的时候读书,曾经暗地里责怪颜回用一个竹器盛饭,一个瓢盛水,住在简陋的小巷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困苦,颜回却怡然自乐。我私下认为即使不想从政做官,但做个守门打更的小官吏,也可以养活自己,并且对学习没有不利,何至于困窘受辱、贫穷困苦到如此地步呢!等到(我)来到筠州,每天为盐来这些琐事辛勤操劳,没有一天休息的时间。虽然想抛弃世俗,解脱束缚,回到能修身养性、培养道德的场所去,但每每被繁杂的事务缠绕住而身不由己。

34、从这以后才知道颜回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谋求一斗一升的薪禄来养活自己的原因,确实是因为他害怕对治学有所妨碍啊。(二)(共10分)阅读散文另一种活法,完成下面小题。为了照顾年迈的姥姥和姥爷,四年前我搬到了这里。姥姥行动不便,我大部分时间必须留在家里。因为老年性失智,姥姥的思维在过去和未来之间毫无规律地跳跃。对于白天黑夜也没有了明显的定义,随心所欲地睡着或醒着。清醒的时候会和我漫无边际地说一些过去的事情。思绪混乱时,时而和谁争执着,时而喊着先她而去的我妈妈的名字,并且痛哭失声。每当这时,姥姥的痛苦在这安静的背景下被无限放大,狠狠地抽打着我的神经,让我深陷一种无能为力的纠结中。好在世间总有一股反作用力

35、的存在,与楼下防盗门连接的呼叫器,每次响起的时候,走得再远的思绪也能给硬生生地扯回。大多数都是西面单元那个叫小于的摁响的。小于其实并不小了,一个将近八十岁的老太太,江苏南京人,操着一口被山东口音同化了的南京腔。嗓门大,语速快,表情夸张。她喜欢人们叫她小于。以前,小于喜欢旅行,几年的时间几乎走遍了国内的景点,所以在院里是不经常见到她的。但是只要她回来了,那是一定知道的,她独特的嗓门和发音是不需要见到她人的。那天,我家的通话器里居然传来小于老太略带羞涩的声音,“张啊,你帮我看看我的写作呗”。这个让我惊异,急忙下去拿来她的手稿。那是一个学生通常用的软皮本,里面歪歪扭扭写满了几页的字。那些字其实不能称

36、之为写作的,只是一页页的行程表和流水志。在本子的扉页上我发现几个字“生就的命,活出个法”。这几个字让我更惊异。小于老太磨难多。小时候被父母送人,成年后嫁到山东,生育了六个子女,子女未成年时,老伴就多病,卧床几年后早早便走了。为了几个孩子顺利成家立业,小于曾独自从山东往南京贩卖苹果,个中滋味也只有她自己清楚。即便这样,小于老太的笑声分贝是从来没低过的。小于说,即便最后动不了了,就让生命的卷轴卷了我去,毕竟,放开卷轴我就是一幅画。姥姥又开始哭闹。当初,姥爷一走八年音信全无,后来又是长达十几年的两地分居。自己独自抚养大了女儿,而这唯一的女儿又早逝,姥姥都刚强地挺过来了。现在,生活终于松开了扼住她的那

37、只手,还姥姥孩童般的率真和随性,我想,这也许是另一种幸福吧。生命里的磨难就像雪球,当我们有足够的热量时,就坚定地融化它;而当我们羸弱时,也要在它的罅隙里开出如雪莲般晶莹剔透的花来。姥姥开过,小于老太开着,我也会。(出自扬子晚报,张忠辉)12. 结合语境分别分析第段“惊异”与“更惊异”的原因。13. 简析第段画线句“姥姥开过,小于老太开着,我也会”的深刻含义。14. 选出对文章内容的解读与分析正确的一项( )A. 选文第段交代了事件的起因,呼应了标题,并为下文写姥姥作了铺垫。B. 选文第段“她喜欢人们叫她小于”,意在表明小于老太不喜欢别人说她“老”。C. 选文用第三人称“姥姥”串起全文,记述了两

38、位老人的“另一种活法”。D. 选文中“我”把失智姥姥随心所欲的“率真和随性”,看作是“另一种幸福”。【答案】12. “惊异”:一个文化程度不高的老太居然能写作,令人惊异。“更惊异”:这样的老太居然能懂得如此深刻的生命哲理,更令人惊异。 13. “姥姥开过”:面对一人持家、白发人送黑发人等生活磨难,战胜“羸弱”,“刚强地挺过来了”,为她点赞;“小于老太开着”:她身世凄惨,一人持家,却无惧磨难,独自微笑承担,现在正热衷旅游与写作,令人敬佩;“我也会”:作者受到老人们精神的感染,得到新的生命感悟,坚定了自己生活的信心。 14. D【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结合上下文分析。结合第段“

39、那天,我家的通话器里居然传来小于老太略带羞涩的声音,张啊,你帮我看看我的写作呗。这个让我惊异”可知,“惊异”:一个文化程度不高的老太居然能写作,令人惊异。结合“在本子的扉页上我发现几个字生就的命,活出个法。这几个字让我更惊异”可知,“更惊异”:这样的老太居然能懂得如此深刻的生命哲理,更令人惊异。【1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含义。结合相关句子回答。结合第段“姥姥又开始哭闹。当初,姥爷一走八年音信全无,后来又是长达十几年的两地分居。自己独自抚养大了女儿,而这唯一的女儿又早逝,姥姥都刚强地挺过来了”可知,“姥姥开过”:面对一人持家、白发人送黑发人等生活磨难,战胜“羸弱”,“刚强地挺过来了”,为她

40、点赞;结合第段“小于老太磨难多。小时候被父母送人,成年后嫁到山东,生育了六个子女,子女未成年时,老伴就多病,卧床几年后早早便走了。为了几个孩子顺利成家立业,小于曾独自从山东往南京贩卖苹果,个中滋味也只有她自己清楚。即便这样,小于老太的笑声分贝是从来没低过的。小于说,即便最后动不了了,就让生命的卷轴卷了我去,毕竟,放开卷轴我就是一幅画”可知,“小于老太开着”:她身世凄惨,一人持家,却无惧磨难,独自微笑承担,现在正热衷旅游与写作,令人敬佩;结合第段“生命里的磨难就像雪球,当我们有足够的热量时,就坚定地融化它;而当我们羸弱时,也要在它的罅隙里开出如雪莲般晶莹剔透的花来”可知,“我也会”:作者受到老人

41、们精神的感染,得到新的生命感悟,坚定了自己生活的信心。【1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解读与分析。A.选文第段内容没有呼应标题“另一种活法”;B.选文第段“她喜欢人们叫她小于”,意在表明小于老太自己不服老,人生充满了活力;C.选文用第一人称“我”串起全文,记述了两位老人的“另一种活法”;故选D。(三)(共15分)阅读组合文本,完成下面小题。【文一】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惊心动魄的一幕出现了:9时08分,伴随震耳欲聋的喷气式发动机轰鸣声,眨眼之间,舰载机的两个主轮触到航母甲板上,机腹后方的尾钩牢牢地挂住了第二道阻拦索。刹那间,疾如闪电的舰载机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滑行数十米后,稳稳地停了下来

42、。“成功了!”欢呼声中,一颗颗揪着的心,一下子舒展开来。掌声瞬间点燃了所有人的激情,每个人的脸上都绽放出胜利的笑容,许多人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一着惊海天)【文二】中国国家博物馆这次的“中国古代书画展”以“明清绘画中的山水行旅”为主题,精心遴选馆藏50余件创作于15至19世纪的山水画作精品,通过“实景佳致”“溪山怡情”两个部分,展示中国古代山水画中的“实”与“虚”画家的山川游历、行旅感怀与笔墨风格样式之间的互动关系,借此探究古代中国人体察人生、观照世界的图像方法与思想观念,在古画与今人之间搭建起通畅的对话路径,完成一次中华美学的视觉与精神的山水旅程。以笔墨书写的书画艺术是中华文明的代表性成果之一

43、。早在新石器时代,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繁衍的先民们就创造出了不同形式的刻画符号和原始图画;至先秦两汉时期,考古发现的大量壁画帛画充分表明当时中国人的造型技艺已经趋于成熟;魏晋以降,豪门望族盛行书画创作之风,许多官宦雅士以书画闻名;隋唐时期,中国画的人物、山水、花鸟各科齐备,真书鼎盛,蔚为大观;五代两宋则堪称山水画的古典时代,特别是肇兴于这一时期的文人画,更在元代艺术家的发扬光大之下,一跃而居为主流。“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山水画作为中国绘画的重要画科,其描绘的对象是山川自然景致,但并不仅是对山川自然景致的模拟复制。实景图传统古来有之,战国时期荀子天论中就提出“形具而神生”的观点。作为描绘自然的山水

44、画本是以仿似真景为主要诉求,由于形神观念的影响,山水画在创作与自然实景间一直存在着微妙的深意。“实景佳致”单元呈现出古人如何将“形神”观念具体化为图像,并用不同图式方式来表现“实景感”。明清作为中国古代绘画的转型期,作品在精神意蕴、文化内涵的表达上得到进一步延伸,文人以山水画作为人与自然沟通的媒介载体,绘出“徜徉于天地间”的隐逸山水。山林之乐是幽人隐士的情思寄托,在描绘自然之际,注重云霞、雾气、瀑布、幽谷等表现,凸显画面中山水的旷远悠长,实则追求的是寓情于景,达到情与景的生发与升华。(中国教育报)【文三】着力拓展博物馆学习方式的新途径。要以促进学生学习为中心,综合运用解说导览、专题讲座、互动游

45、戏、角色扮演、动手实践等方式,增强博物馆学习的趣味性、互动性和体验性。例如,充分利用各类博物馆资源,组织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自然生态、生命安全、心理健康等主题的研学实践活动,加强场景式、体验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实践活动。将博物馆学习纳入课后服务内容,鼓励中小学开设博物馆系列课程,引导学生利用博物馆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学习活动,不断探索完善博物馆学习模式,增强学习效果。(中国教育报)15. 选出跟【文一】“一着惊海天”中“着”意思相近的一项( )A. 一着不顺,满盘皆输。B. 那只小蜻蜓悠闲地着在荷叶上。C. 你近来说的话怎样一点也不着调啊?D. 这笔经费终于有着落了。16. 说说【文三】画线句在文段中表达作用。17. 【文一】段首句跟【文三】段首句在各自文段的作用不一样,请作简要分析。18. 给【文二】拟写一条一句话新闻。19. 依据【文二】第段的内容,仿照【文一】的写法,发挥想象,描述观众赏阅“文人山水画”的一个新闻特写片段,60字左右。细看这幅画,_【答案】15. B 16. 举两个例子,即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研学实践活动与教学实践活动,来说明如何拓展博物馆学习方式的新途径。 17. 文一段首句的作用:用夸张(对仗),营造场面氛围,强化着陆气势。文三段首句的作用:本段中心句,总领后面文字。 18. 以“明清绘画中的山水行旅”为主题的“中国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期中试卷 > 八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