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51217 上传时间:2023-10-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04.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先后经历了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以下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属于下图山东文化区的是( )A. 仰韶文化B. 良渚文化C. 龙山文化D. 红山文化2. 夏、商、西周是中华文明和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时期,下列关于中国早期国家的描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 夏朝社会仍然是聚族而居B. 干支纪日法是商朝历法的最大成就C. 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文字D. 西周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青铜农具3. 据春秋记载,在242年间,列国进行战争483次,朝聘会450次,晋国曾

2、多次参加这些军事行动和朝聘会,并规定各附属国“三岁而聘,五岁而朝,有事而会,不协而盟。”这一现象反映出的实质是( )A. 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B. 兼并战争十分频繁C. 传统政治秩序受冲击D. 华夏认同观念出现4. 新论记载战国时期的楚国郢都:“车挂毂,民摩肩,市路相交,号为朝衣新而暮衣敝。”这表明郢都( )A. 是商业繁荣的中心城市B. 涌现富比王侯的工商业主C. 使用尖首刀币进行贸易D. 当地手工业分工十分细密5.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居五年,秦人富强。”材料反映了秦国富强的原因有( )“废井田,开阡陌” 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重农

3、抑商,奖励耕织 强拆大家庭为个体小家庭A. B. C. D. 6. 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下列关于秦统一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远交近攻相继灭掉东方六国B. 设理藩院专管边疆民族事务C. 首创郡县制以加强中央集权D. 统一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7. 汉书景帝纪记载:“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据此可知,汉初“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有( )吸取秦朝速亡教训 采取与民休息政策严格控制外戚干政 尊奉黄老无为思想A. B. C. D. 8. 史记记载:“偃说上曰: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

4、适嗣代立,馀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汉武帝根据此建议采取的措施是( )A. 设立刺史B. 颁布“推恩令”C. 改革币制D. 任用酷吏9. 东晋政府对待侨流的政策:建立侨郡县,承认流民为侨民,给予侨民以持白籍、免除税役的权利。到梁代,(姑孰)附近已是“良畴美柘,畦吠相望,连宇高甍,阡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了。这一现象( )A. 体现了各民族的交流融合B. 推动社会成员身份的平等C.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 说明南方经济有明显发展10. 西晋末年到东晋时期,北方草原民族迁入中原,先后建立了一批割据政权。为获得人数众

5、多、文化先进的汉族认可,内迁的少数民族在政权建立之初所采取的措施有( )采用先进的中原模式 奖励军功积极备战 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 制作并推广曲辕犁A. B. C. D. 11. 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这样写道:“自孝文定鼎伊洛,务欲以夏变夷,遂至矫枉过正,宗文鄙武,六镇兵卒,多摒弃之,有同奴隶,边任浸轻,裔夷内侮。魏之衰弱,实肇于此。”可见马端临认为孝文帝改革( )A. 促进了北魏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B. 为北魏的分裂灭亡埋下了伏笔C. 顺应了北方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D. 结束了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12. 隋文帝励精图治,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实施多项建设,规模宏大。以下不属于隋朝取得的重大建设成就的是

6、( )A. 广设仓库B. 增设军镇C. 兴建洛阳城D. 开通大运河13. 唐朝统治者具有较为开明的民族思想,坚持“中国既安,远人自服”的民族怀柔政策。在强调“华夷之辨”的中国古代,这种开阔包容的气度更显不易。对周边民族不是一味的武力征服,更多时候谋求的是双方的友好和平。下列关于唐朝“友好和平”的统治方式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唐太宗以文成公主入藏和亲B. 唐穆宗时期与吐蕃进行会盟C. 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D. 唐高宗册封鞑靼首领俺答汗14. 建康元年(公元220年),曹丕采纳尚书陈群的建议,设立九品中正制。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下列关于九品

7、中正制说法正确的是( )A. 在一定时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B. 改变了乡里评议人物的传统C. 标志着中国选官制度走向成熟D. 始终以道德才能为品评标准15. 旧唐书记载:“垂拱三年,或诬告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皇帝的诏令称救)示祎之,祎之曰;不经风阁鸾台(武则天时期,改门下省为“鸾台”,改中书省为“风阁”),何名为救?”这一记载反映了( )A. 三省出现一体化趋势B. 刺史权力有所扩大C. 皇权受到一定的制约D. 三省之间彼此制约16. 从战国到汉代是中国医学史上的第一次高峰,以伤寒、杂病和外科为代表的临床医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隋唐是中国医学发展史上的第

8、二次高峰,唐朝是东亚医药的中心。下列分别属于中国医学史上第一次和第二次高峰的代表成就是( )A. 黄帝内经千金方B. 神农本草经齐民要术C. 氾胜之书唐本草D. 伤寒杂病论梦溪笔谈17. 唐朝对外交通发达,与域外的经济文化联系频繁。观察唐朝对外主要交通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法显在贞观初年西行前往地取经B. 高僧鉴真六次东渡到地传授佛法C. 地向唐派遣了许多使节和留学生D. 向西经丝绸之路最远可以到达地18. 宋太祖曾问宰相赵普:“唐室祸源在诸侯难制,何术以革之?”赵普回答:“列郡以京官权知,三年一替,则无虞。”为此,北宋采取的措施是( )A. 派文官出任地方长官知州B. 设诸路转

9、运司统管地方财政C 任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D. 枢密院只有调兵权并不统兵19. 王安石变法中有一项“募役法”,将原来在民间按户等轮流金派差役的做法,改为征收“免役钱”雇募他人应役,引起激烈的争议,其中支持该举措的以南方人为核心,而反对派领袖多为北方人。据此可知( )A. 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富国强兵B. 该措施直接导致统治集团分裂C. 该措施极大地加重了人民负担D. 侧面反映出北宋经济重心南移20. 史料记载某一政权的官制特色为:“蕃不治汉,汉不治蕃,蕃汉不同治。”据此可知,该官制为( )A. 南北面官B. 四等人制C. 猛安谋克D. 行省制度21. 元朝在中央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在地方则广

10、设行省,岭北、辽阳、云南等边疆行省,既负责边疆行政事务,也负责少数民族管理。此外,元朝还建立了“朝令夕至,声闻毕达”的驿站制度。元朝的这些举措( )A. 缓和了贫富差距带来的阶级矛盾B. 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 扩大地方权力容易导致分裂割据D. 实现了政权与族权紧密结合22. 幅员辽阔的国土,对于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下列地区按照接受中国中央政府管辖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新疆地区 西藏地区 岭南地区 河西走廊A. B. C. D. 23.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中指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下列史

11、实能论证其观点的是( )北宋的钱币年铸造量最多时高出唐朝十多倍 北宋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海外贸易发达,外贸税收成为国家重要财源 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人口最多时均超过百万A. B. C. D. 24. 古代某科学家改制和创造了简仪、仰仪、圭表、正方案等近二十种天文仪器,并编定了新的历法授时历。这位科学家是( )A. 贾思勰B. 僧一行C. 郭守敬D. 宋应星25. 宋元以前中华民族是以一种较为开放心态与海洋打交道的。到了元末明初之后,随着国家海洋方面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甚至成为统治政权的隐患时,原本日渐开放的海洋观念意识开始转向。下列属于元末明初国家海洋安全问题的是( )A. 日本海

12、盗不时在我国东部沿海骚扰B. 西南地区民间海上走私活动日渐猖獗C. 葡萄牙人获得了在濠镜澳的租住权D. 荷兰和西班牙分别占据台湾的南北部26. 司礼监是明朝内廷管理宦官与宫内事务的“十二监”之一,有提督、掌印、秉笔、随堂等太监,素有“第一署”之称。下列选项中,关于司礼监职权叙述正确的是( ) 协助皇帝批红 统领六部事务 监视官民言行 起草机要文书A. B. C. D. 27. 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统治者为稳定和巩固国家疆域进行了不懈努力。近代中国的版图在这一阶段基本奠定。下列属于清朝前期为维护西北疆域所做的努力是( )A. 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B. 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C. 1

13、727年开始派遣驻藏大臣D. 1762年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28. 下表为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徽州祁门土地买卖的货币使用情况。该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契约张数使用通货类别和数量洪武年间8宝钞7、银1永乐年间16宝钞15、布1宣德年间17宝钞4、布11、稻谷正统年间48布29、稻谷2、银17景泰年间12布2、银10成化年间32银32弘治年间14银14A. 大批工商业市镇的兴起B. 地区性贸易网络核心的形成C. 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D. 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29. 明朝某思想家提出:“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该思想

14、家是( )A. 程颐B. 李贽C. 陆九渊D. 王守仁30. 陈胜、吴广首义,揭开了反秦起义的序幕。关于起义的原因,史记中记载:“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而云梦睡虎地秦简徭律则载:“御中发征,乏弗行,赀(罚)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谇(斥责);六日到旬,赀一盾;过旬,赀一甲水雨,除兴(免除)。”由此可知( )A. 只有发现新史料才能科学剖析反秦起义的原因B. 历史记录者立场往往能影响历史解释的方向C. 出土文献往往能够印证、纠正或补充传世文献D. “二重证据法”已经无法适合当代的史学研究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2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6分,共40分)3

15、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租庸调制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赋役制度凡是均田人户,不论其家授田多少,均按丁交纳定额的赋税并服一定的徭役每丁每年向国家交纳栗二石,称作租;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称作调;服徭役二十天,是为正役,国家若不需要其服役,则每丁可按照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的标准,交足二十天的数额以代役,这称作庸,也叫“输庸代役”。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材料二 均田制度的瓦解,农民的大量逃亡,使唐政府系之于丁身的租庸调剥削制度愈来愈难以维持了。安史之乱后,为了弥补财政的亏空,唐政府先后出台了许多新的税收项目,使赋税制度越来越混乱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在宰

16、相杨炎的建议和推动下,唐王朝对国家税收体制做出重大调整-在继承先前地税和户税征收精神的前提下,废止已陷入困境中的租庸调制,改行统一按每户的实有田亩和资产征税,每年分夏秋两次交纳,是为两税法。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租庸调制实施的目的,并概括其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两税法实行的背景,并简述其影响。3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成祖简翰林官直(值)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断。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摘编自清张廷玉明史材料二 雍正元年二月丙寅十六日,谕科道等官:“朕仰承大统,一切遵守

17、成宪,尤以求言为急尔等科道诸臣原为朝延耳目之官,凡有所见,自应竭诚入告,绝去避嫌顾忌之私一折只言一事,无论大小事务,皆许据实敷陈朕亦留中不发,不令人知。”清世宗实录卷四(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内阁出现的原因,并简述内阁与皇帝在处理日常政务时是如何“合作”的。(2)根据材料二,指出雍正帝实行的统治措施,结合所学,简析其特点及作用。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此由封建天下转为专制天下之过渡时期,政治思想之态度不外三种:(1)对将逝去之旧制度表示留恋,而图有以维持或恢复之。(2)承认现状,有意无意中迎合未来之新趋势而为之张目。(3)对于一切新旧制度均感厌恶,而偏重个人之自足与自适。

18、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材料二 汉兴,言易自淄川田生;言书自济南伏生;言诗,于鲁则申培公,于齐则辕固生,燕则韩太傅;言礼,则鲁高堂生;言春秋,于齐则胡毋生,于赵则董仲舒。及窦太后崩,武安君田蚡为丞相,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以百数,而公孙弘以治春秋为丞相封侯,天下学士靡然乡风矣。班固汉书儒林传材料三 成书于元朝的宋史总结说:儒家思想的精髓“道”在孟子之后就失传了。经过宋朝道学学者的努力,儒家“道”方才“焕然而大明,秩然而各得其所”。这种说法是对宋朝儒学复兴的高度评价。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过渡时期三种“政治思想之态度”的代表人物及其政治主张。(2)指出

19、汉书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统治措施,并结合所学简述其意义。(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述儒学复兴运动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流派及其代表人物。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先后经历了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以下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属于下图山东文化区的是( )A. 仰韶文化B. 良渚文化C. 龙山文化D. 红山文化【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在黄河下游地区,属于山东文化区,C项正确;仰韶文化在河南,属于中原文化区,

20、排除A项;良渚文化在长江下游,属于江渚文化区,排除B项;红山文化在辽河流域,属于燕辽文化区,排除D项。故选C项。2. 夏、商、西周是中华文明和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时期,下列关于中国早期国家的描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 夏朝社会仍然是聚族而居B. 干支纪日法是商朝历法的最大成就C. 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文字D. 西周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青铜农具【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夏、商、西周是中华文明和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时期,关于农业方面,西周农业生产中少量使用青铜农具,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夏朝社会仍然是聚族而居,A选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干支纪日法是商朝历法的最大成就,B选不符合

21、题意,排除B项;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文字,C选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3. 据春秋记载,在242年间,列国进行战争483次,朝聘会450次,晋国曾多次参加这些军事行动和朝聘会,并规定各附属国“三岁而聘,五岁而朝,有事而会,不协而盟。”这一现象反映出的实质是( )A. 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B. 兼并战争十分频繁C. 传统政治秩序受冲击D. 华夏认同观念出现【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晋国多次参加这些军事行动和朝聘会,其实质目的是为了迫使各国向霸主交纳贡赋,获取周天子过去享受的政治和经济特权,反映了传统政治秩序受冲击,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排除A项;春秋时期的战争

22、属于争霸性质,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华夏认同观念,排除D项。故选C项。4. 新论记载战国时期的楚国郢都:“车挂毂,民摩肩,市路相交,号为朝衣新而暮衣敝。”这表明郢都( )A. 是商业繁荣的中心城市B. 涌现富比王侯的工商业主C. 使用尖首刀币进行贸易D. 当地手工业分工十分细密【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车挂毂,民摩肩,市路相交,号为朝衣新而暮衣敝”可知,战国时期的楚国郢都车马很多,人口众多,生活富足,是商业繁荣的中心城市,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富比王侯的工商业主,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及交易的货币,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手工业的分工,排除D项。故选A项。5. “民有二

23、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居五年,秦人富强。”材料反映了秦国富强的原因有( )“废井田,开阡陌” 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强拆大家庭为个体小家庭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与材料相关的措施有强拆大家庭为个体小家庭“废井田,开阡陌”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C项正确;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与材料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 6. 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下列关于秦统一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远交近攻相继灭掉东方六国B. 设理藩院

24、专管边疆民族事务C. 首创郡县制以加强中央集权D. 统一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相继灭掉东方六国,于公元前221年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A项正确;清朝设理藩院专管边疆民族事务,排除B项;秦朝在全国推广郡县制以加强中央集权,排除C项;秦朝二世而亡,没有创造灿烂的文化,排除D项。故选A项。7. 汉书景帝纪记载:“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据此可知,汉初“文景之治”出现原因有( )吸取秦朝速亡教训 采取与民休息政策严格控制

25、外戚干政 尊奉黄老无为思想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初统治者吸取秦朝速亡教训,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尊奉黄老无为思想出现了“文景之治”,正确,B项正确;严格控制外戚干政与文景之治出现无关,排除,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8. 史记记载:“偃说上曰: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馀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汉武帝根据此建议采取的措施是( )A. 设立刺史B. 颁布“推恩令”C. 改革币制D. 任用酷吏【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情境中的“偃”是指主父偃;“上

26、”是指汉武帝;材料体现了主父偃推恩令的主张。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这样削弱诸侯国的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汉朝统治,B项正确;刺史属于监察官,监督地方官员,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改革币制属于经济上的措施,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C项;任用酷吏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9. 东晋政府对待侨流的政策:建立侨郡县,承认流民为侨民,给予侨民以持白籍、免除税役的权利。到梁代,(姑孰)附近已是“良畴美柘,畦吠相望,连宇高甍,阡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了。这一现象( )A. 体现了各民族的交流

27、融合B. 推动社会成员身份的平等C.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 说明南方经济有明显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良畴美柘,畦吠相望,连宇高甍,阡陌如绣”可知,东晋政府给予北方人一些免除税役的权利,到了梁代,南方经济有了一定发展,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民族融合,排除A项;B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排除C项。故选D项。10. 西晋末年到东晋时期,北方草原民族迁入中原,先后建立了一批割据政权。为获得人数众多、文化先进的汉族认可,内迁的少数民族在政权建立之初所采取的措施有( )采用先进的中原模式 奖励军功积极备战 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 制作并推广曲辕犁

28、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北朝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吸收汉族先进的制度、技术和文化。正确,C项正确; 奖励军功积极备战,战国时期秦国的措施,排除AB项;制作并推广曲辕犁,唐朝出现的曲辕犁,排除D项。故选C项。11. 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这样写道:“自孝文定鼎伊洛,务欲以夏变夷,遂至矫枉过正,宗文鄙武,六镇兵卒,多摒弃之,有同奴隶,边任浸轻,裔夷内侮。魏之衰弱,实肇于此。”可见马端临认为孝文帝改革( )A. 促进了北魏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B. 为北魏的分裂灭亡埋下了伏笔C. 顺应了北方民族交融历史趋势D. 结束了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答案】B【解析】【详

29、解】根据材料,马端临认为孝文帝急于汉化,矫枉过正,重文鄙武,削弱了军事力量,所以渐趋衰落。因此马端临认为孝文帝改革为北魏的分裂灭亡埋下了伏笔,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促进了北魏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顺应了北方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结束了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排除D项。故选B项。12. 隋文帝励精图治,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实施多项建设,规模宏大。以下不属于隋朝取得的重大建设成就的是( )A. 广设仓库B. 增设军镇C. 兴建洛阳城D. 开通大运河【答案】B【解析】【详解】唐朝时期增设军镇,不是隋朝时期的措施,B项符合题意,选择B项;隋朝时,在洛阳广设仓库,A项不符

30、合题意,排除A项;隋朝时,兴建了洛阳城,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隋炀帝时期,开通了大运河,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13. 唐朝统治者具有较为开明的民族思想,坚持“中国既安,远人自服”的民族怀柔政策。在强调“华夷之辨”的中国古代,这种开阔包容的气度更显不易。对周边民族不是一味的武力征服,更多时候谋求的是双方的友好和平。下列关于唐朝“友好和平”的统治方式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唐太宗以文成公主入藏和亲B. 唐穆宗时期与吐蕃进行会盟C. 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D. 唐高宗册封鞑靼首领俺答汗【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唐朝实行开明怀柔的民族政策。唐朝时期北方没有鞑

31、靼,应该是明朝时期,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唐太宗以文成公主入藏和亲,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唐穆宗时期与吐蕃进行会盟,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14. 建康元年(公元220年),曹丕采纳尚书陈群的建议,设立九品中正制。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下列关于九品中正制说法正确的是( )A. 在一定时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B. 改变了乡里评议人物的传统C. 标志着中国选官制度走向成熟D. 始终以道德才能为品评标准【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九品中正制初期将评议人物的权力收归中

32、央,在一定时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A项正确;九品中正制没有改变乡里评议人物的传统,排除B项;科举制的实行标志着中国选官制度走向成熟,排除C项;九品中正制以门第家世为选官标准,排除D项。故选A项。15. 旧唐书记载:“垂拱三年,或诬告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皇帝的诏令称救)示祎之,祎之曰;不经风阁鸾台(武则天时期,改门下省为“鸾台”,改中书省为“风阁”),何名为救?”这一记载反映了( )A. 三省出现一体化趋势B. 刺史权力有所扩大C. 皇权受到一定的制约D. 三省之间彼此制约【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本立宣敕(皇帝的诏令称救)示祎之,祎之曰;不经风阁

33、鸾台(武则天时期,改门下省为“鸾台”,改中书省为“风阁”),何名为救?”可知,祎之认为皇帝的旨意必须经过中书省、门下省才算正式的诏令,反映了皇权受到一定的制约,C项正确;材料仅提及中书省、门下省,不能说明三省出现一体化趋势,排除A项;武则天命刺史审问祎之,并不能说明刺史权力有所扩大,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三省之间的制约,排除D项。故选C项。16. 从战国到汉代是中国医学史上的第一次高峰,以伤寒、杂病和外科为代表的临床医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隋唐是中国医学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高峰,唐朝是东亚医药的中心。下列分别属于中国医学史上第一次和第二次高峰的代表成就是( )A. 黄帝内经千金方B. 神农本草经齐

34、民要术C. 氾胜之书唐本草D. 伤寒杂病论梦溪笔谈【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战国到汉代是中国医学史上的第一次高峰,以伤寒、杂病和外科为代表的临床医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可知,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到汉代,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是中国医学史上第一次的高峰,结合所学可知,唐代的千金方全面总结了历代和当时的医药成果,是中国医学史上第二次的高峰,A项正确;齐民要术是北朝时期的综合性农学著作,排除B项;氾胜之书是西汉的农书,排除C项;梦溪笔谈是北宋沈括的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排除D项。故选A项。17. 唐朝对外交通发达,与域外的经济文化联系频繁。观察

35、唐朝对外主要交通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法显在贞观初年西行前往地取经B. 高僧鉴真六次东渡到地传授佛法C. 地向唐派遣了许多使节和留学生D. 向西经丝绸之路最远可以到达地【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可知,地是日本,在唐朝曾派遣许多使节和留学生,C项正确;法显是东晋时期的高僧,排除A项;鉴真东渡日本,应该是地,地是新罗,排除B项;唐朝向西经丝绸之路最远可以到达欧洲,地是西亚地区,排除D项。故选C项。18. 宋太祖曾问宰相赵普:“唐室祸源在诸侯难制,何术以革之?”赵普回答:“列郡以京官权知,三年一替,则无虞。”为此,北宋采取的措施是( )A. 派文官出任地方长官知州

36、B. 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C. 任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D. 枢密院只有调兵权并不统兵【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列郡以京官权知,三年一替,则无虞”可知,为了避免出现唐末的藩镇割据,北宋政府派文官出任地方长官知州,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A项正确;转运使是财政方面的措施,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项;枢密院为中央的军事机构,与加强中央集权无关,排除C项;枢密院为中央的军事机构,与加强中央集权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9. 王安石变法中有一项“募役法”,将原来在民间按户等轮流金派差役的做法,改为征收“免役钱”雇募他人应役,引起激烈的争议,其中支持该举措的以南方人为核心,而反对派领袖多为北方人

37、。据此可知( )A. 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富国强兵B. 该措施直接导致统治集团分裂C. 该措施极大地加重了人民负担D. 侧面反映出北宋经济重心南移【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其中支持该举措的以南方人为核心,而反对派领袖多为北方人”可知,募役法支持者多为南方人,说明南方人更愿意出钱雇募他人应役,南方人更比北方人更有钱,侧面反映出北宋经济重心南移,D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项;B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加重了人民负担,排除C项。故选D项。20. 史料记载某一政权的官制特色为:“蕃不治汉,汉不治蕃,蕃汉不同治。”据此可知,该官制为( )A 南北面官B. 四等人制C. 猛

38、安谋克D. 行省制度【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蕃不治汉,汉不治蕃,蕃汉不同治”可知,这是辽代的南北面官制,A项正确;四等人制是元朝实行的民族政策,排除B项;猛安谋克是金代女真族的军事和社会组织单位,排除C项;行省制度是元朝管理地方的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21. 元朝在中央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在地方则广设行省,岭北、辽阳、云南等边疆行省,既负责边疆行政事务,也负责少数民族的管理。此外,元朝还建立了“朝令夕至,声闻毕达”的驿站制度。元朝的这些举措( )A. 缓和了贫富差距带来的阶级矛盾B. 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 扩大地方权力容易导致分裂割据D. 实现了政权与族权的紧密结

39、合【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在地方则广设行省,岭北、辽阳、云南等边疆行省”、“驿站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通过行省制度和驿站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阶级矛盾,排除A项;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政权与族权的紧密结合,排除D项。故选B项。22. 幅员辽阔的国土,对于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下列地区按照接受中国中央政府管辖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新疆地区 西藏地区 岭南地区 河西走廊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秦朝时设置南海郡,岭南地区受中央政府管辖,汉武帝

40、时期,通过战争控制了河西走廊,设置了河西四郡,公元前60年,设置了西域都护府,开始了对新疆地区的管辖,元朝时的宣政院负责管辖西藏地区,先后顺序应该是,D项正确;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23.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中指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下列史实能论证其观点的是( )北宋的钱币年铸造量最多时高出唐朝十多倍 北宋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海外贸易发达,外贸税收成为国家重要财源 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人口最多时均超过百万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

41、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时期,商品经济繁荣,北宋的钱币年铸造量最多时高出唐朝十多倍,海外贸易发达,外贸税收成为国家重要财源,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人口最多时均超过百万,正确,北宋政府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与史实不符,C项正确; 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24. 古代某科学家改制和创造了简仪、仰仪、圭表、正方案等近二十种天文仪器,并编定了新的历法授时历。这位科学家是( )A. 贾思勰B. 僧一行C. 郭守敬D. 宋应星【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元朝郭守敬改制和创造了二十多种天文仪器,并编定授时历,C项正确;北朝贾思勰著述的农书齐名

42、要术,排除A项;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测算地球子午线长度,排除B项;明朝宋应星著述的天工开物,是一部介绍工艺学方面的著作。排除D项。故选C项。25. 宋元以前中华民族是以一种较为开放的心态与海洋打交道的。到了元末明初之后,随着国家海洋方面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甚至成为统治政权的隐患时,原本日渐开放的海洋观念意识开始转向。下列属于元末明初国家海洋安全问题的是( )A. 日本海盗不时在我国东部沿海骚扰B. 西南地区民间海上走私活动日渐猖獗C. 葡萄牙人获得了在濠镜澳的租住权D. 荷兰和西班牙分别占据台湾的南北部【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元末明初国家海洋安全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元朝末年起

43、,日本海盗不时在我国东部沿海骚扰,属于元末明初的国家海洋安全问题,A项正确;B项与史实不符,西南地区走私活动并不猖獗,排除B项;16世纪中期,葡萄牙人获得了在濠镜澳的租住权,这时是明中期,排除C项;荷兰和西班牙分别占据台湾的南北部发生于明末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26. 司礼监是明朝内廷管理宦官与宫内事务“十二监”之一,有提督、掌印、秉笔、随堂等太监,素有“第一署”之称。下列选项中,关于司礼监职权叙述正确的是( ) 协助皇帝批红 统领六部事务 监视官民言行 起草机要文书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明朝内廷宦官机构司礼监比内阁更多的获得皇帝信任,权力增

44、强。内廷宦官机构司礼监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还负责东厂、控制锦衣卫,对官民言行进行监视、侦查,有权逮捕、施刑,协助皇帝批红,监视官民言行,故C项正确;司礼监没有统领六部,错误; 起草机要文书,不属于司礼监的职责,排除ABD项。故选C项。27. 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统治者为稳定和巩固国家疆域进行了不懈努力。近代中国的版图在这一阶段基本奠定。下列属于清朝前期为维护西北疆域所做的努力是( )A. 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B. 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C. 1727年开始派遣驻藏大臣D. 1762年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762年,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维护西北疆域的安定,D项正确;福建在东南沿海,不属于西北疆域;1689年签订的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两国最早的东段边界,从法律上确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属于中国,不属于西北疆域;西藏不属于西北地区。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28. 下表为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徽州祁门土地买卖的货币使用情况。该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契约张数使用通货类别和数量洪武年间8宝钞7、银1永乐年间16宝钞15、布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期中试卷 > 高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