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51214 上传时间:2023-10-1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6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中联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 观察如图并结合所学,判断该遗址最有可能出现于( )A. 原始人群时期B. 母系氏族社会时期C. 父系氏族社会时期D. “万邦”时代2. “夏王朝的存在与否?”这个问题一直是考古学界讨论的热点。随着中华文明的探源工程不断推进,夏王朝的面貌渐渐以考古遗址与实物的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下列项中,目前最能佐证夏文化的历史遗存是( )A 良渚文化遗址B. 牛河粱遗址C. 殷墟遗址D. 二里头遗址3.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亩。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该史料所反映土地制度的性质应是( )A. 氏族公

2、社土地所有制B. 奴隶制土地国有制C. 奴隶主土地私有制D. 地主土地私有制4. 朴素辩证法是古代一种自发的、原始的辩证法思想。下列项中,蕴含该思想的有(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兼相爱,交相利”“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A. B. C. D. 5. 吕氏春秋载:“今周室既灭,天子既废,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残,不得休息。”由此可知,战国时期A. 百姓期盼恢复西周秩序B. 战乱导致社会倒退C. 各派思想开始交流融合D. 统一已成时代要求6. 某史书记载战国时期“立木为信”的故事,“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

3、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材料中的“国都”应该位于图中( )A. B. C. D. 7.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以下对该史料解读较为合理的是( )A. 描述的是“贞观之治”的局面B. 肇端于施政方针的重大调整C. 得益于“惩亡秦孤立之败”D. 汉武帝建树为之奠基8. 中华典籍浩如烟海,是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其中有一部著作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在该著作中不能查阅到的是( )A. 陈涉世家B. 股本纪C. 蔡伦传D. 五帝本纪9. 下列关于3世纪到6世纪晚期我

4、国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战乱不断,始终处于分裂状态B. 士族专权,门阀政治凸显C. 民族交融,分裂中孕育统一D. 思想活跃,呈现多元特征10. 宋书记载;“至于元嘉末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无下。”材料反映的现象A. 主要得益于全国统一、安定B. 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开发的结果C. 是政府重视对外贸易的结果D. 为元朝完成全国统一奠定基础11. 某史书记载:“载初元年(690)二月十四日,试贡举人与洛城殿,数日方毕。殿前试人,自兹始也。”材料

5、中说的是( )A. 唐太宗B. 隋文帝C. 唐玄宗D. 武则天12.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以下对该史料相关知识解读合理的是( )A. “本朝”是指宋朝,在地方实行州郡二级制B. 枢密院与“三衙”分权,前者有调兵权但并不统兵C. 设诸路三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大部分上缴朝廷D. 提高了行政效率,巩固了国家统一和安定13. 少数民族政权辽、金的统治者分别创制并实施“南、北面官”和“猛安谋克”等管理制度。这些制度的共性主要在于( )A. 全面汉化B. 胡汉交融C. 民族自治D. 因俗而治14. “如图是一幅具有重要历史价

6、值的风俗长卷,画家成功地描绘出汴京城内及近郊在清明时节社会上各阶层的生活景象。”该作品有助于我们研究的历史时期是( )A. 秦汉时期B. 隋唐时期C. 宋元时期D. 明清时期15. 宋朝社会与前代相比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新变化。下列项中,可为此提供论证的史实有( )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不再受官府任何限制“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成为普遍现象贱民阶层消失,无地农民不再受人身束缚“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A. B. C. D. 16. 元史地理志中称:“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主要得益于A. 行省制度的建立B. 理藩院的设置C. 民族交

7、流的加强D. 驿站制度的出现17. 小王同学搜集了中国古代某一科技著作的评论:“全面记载我国南北方各地的农业发展状况是一大特色。在此之前的农书基本上都是局限于某一个区域的农业状况涉及南方农业的农书几乎没有。”该著作及其编撰者最有可能是( )A. 王祯的农书B. 徐光启的农政全书C. 氾胜之的氾胜之书D.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18. 如图是一幅中国古代某一朝代的北疆图。长期以来,该王朝内陆边疆的主要威胁来自( )A. 沙俄B. 葡萄牙C. 蒙古族D. 女真族19. 宋代流行谚语“苏湖熟,天下足”,明代又有“湖广熟,天下足”之说,江南地区的粮食甚至需要其它地区的接济。这主要反映江南地区( )A. 生态

8、环境的恶化B. 经济地位的下降C. 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D. 农业区域性种植结构的变化20. 某壮举目的主要是为了“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而非单纯的商业贸易。该壮举是( )A. 新航路的开辟B. 玄奘取经C. 鉴真东渡D. 郑和下西洋21. 王阳明认为,“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贤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这表明,王阳明的心学( )A. 带有客观唯心主义倾向B. 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C. 彻底否定了程朱理学D. 严厉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22.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

9、,茹苦间关不忍离。”该诗反映的史实是A. 郑和下西洋B. 郑成功收复台湾C. 戚继光抗倭D. 清军攻入山海关23. 有学者认为,以大历史观审视,明至清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与文化无疑具有阶段性的总汇性质;也必须注意到,这一时期为传统中国迈入近代社会培植了活性因子,准备了运作机制。下列项中,不能体现“活性因子”的有( )“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的出现 内阁设立一大批工商业市镇的兴起 明清易代A. B. C. D. 24. 下表为历代状元籍贯分布表(单位:名)地区唐五代北宋南宋辽金元明清北方小计40628061451110南方小计171027740027888这一局面主要反映了A. 统治集团刻意为之B.

10、 南北状元分布趋于平衡C. 科举制度走向僵化D. 经济水平影响文化发展25.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一部分。下列有关新疆的史实,按史实发生的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北庭都元帅府的设置 伊犁将军的设立安西都护府的设置 西域都护的建立A. B. C. D. 26.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7. 某书被称为中国近代史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其作者是一位“省级”高官,办理过厦门、福州两口岸的通商事宜,收集了大量关于外部世界的资料

11、,用五年时间完成。据此推测,该书应是( )A. 瀛寰志略B. 四洲志C. 海国图志D. 资政新篇28. 如图漫画渔夫、剪刀和鱼反映历史事件应该发生在( )A. 19世纪初B. 19世纪中期C. 19世纪末D. 20世纪初29. 康有为在上清帝第六书中说:”且法者所以守地者也,今祖宗之地既不守,何有于祖宗之法乎?夫使能守祖宗之法,而不能守祖宗之地,与稍变祖宗之法,而能守祖宗之地,孰得孰失,孰重孰轻,殆不待辩矣。”这表明康有为的主张A. 触动了封建专制统治的基础B. 阐明了改变君主专制政体的合理性C. 体现了救亡图存的时代需求D. 明确了彻底变革政治制度的必要性30. 下图是近代法国某报刊上登载的

12、一幅漫画拍着大炮去北京。该漫画所反映的事件致使( )A. 义和团运动开始兴起B.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的深渊C. 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D. 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二.材料解析题31. 土地制度与赋税制度的结合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支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北魏太和九年,正式确立均田制,与此相适应的赋税制度是租调制,唐初的租庸调制与之前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庸的制度化,这在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整理自李羡於论均田制的兴衰及其与租庸调制的关系材料二 唐德宗接受了杨炎的建议,便在建中元年公布了这一新税法,明令“丁租庸调,并入两税”,结束了以前赋税制度繁杂混乱的状态。自均田制崩溃以后,

13、土地买卖更加公开而频繁,田庄经济日益发展起来了,新的税制使大土地所有者分担起一部分赋税,商人也要在所经商的郡县纳税。在实行的当年,唐王朝实际控制的纳税户由一百二十三万增加到三百多万户,全年征收的税钱由一千二百多万贯增至三千多万贯。这是我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史上的重大变革,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整理自王仲荦中国断代史系列隋唐五代史(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正式确立均田制”发端于中国古代史上哪一重大改革?并简析“庸”的含义及作用。(2)写出材料二中“新税法”的名称,并依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新税法颁布的积极作用。综合本题所有信息,指出从北魏到唐德宗年间征税主要标准发生的变化以及人身依附关系呈现的态势。

14、32. 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发展史,也是各民族共同推动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奋斗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盖嬴政称皇帝之年,实前此二千数百年之结局,亦为后此二千数百年之起点,不可谓非历史一大关键。惟秦虽有经营统一之功,而未能尽行其规划一统之策。凡秦之政,皆待汉行之。秦人启其端,汉人竟其绪。摘自柳翼谋:中国文化史材料二 摘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通史材料三 清朝开创了“康乾盛世”,建立起空前巩固、空前统一的大帝国,奠定了近代中国领土疆域的基础。这个统一是在清王朝的统治下实现的,但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完成的。经过历史上长期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中华民族在清朝“大一统”政治格

15、局下得到进一步发展,升华成一个完整的不可不分割的整体。摘自刘正寅:“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1)写出材料一中“嬴政称皇帝之年”的年份,结合秦朝地方行政制度变革的具体举措,分析“实前此二千数百年之结局,亦为后此二千数百年之起点”。结合秦皇汉武治理北疆的相关史实,说明“秦人启其端,汉人竞其绪”。(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写出开通图中“大运河”时在位皇帝,并概括开通“大运河”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列举唐玄宗处理民族关系的两个典型史实,说明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从疆域奠定的角度一句话概括“康乾盛世”的突出贡献。当前,许多专家认为康乾盛世只是“落日的辉煌”,

16、马克思则称之为“奇异的悲歌”。结合中西方当时所处的经济背景阐释他们提出“落日”和“悲歌”的缘由。(阐释要求:史实正确,逻辑清晰,语句通顺,表述成文)33.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也是一部抗争与探索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中华大地上恣意妄为,封建统治者孱弱无能,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英雄的中国人民始终没有屈服,在救亡图存的道路上一次次抗争、一次次求索,展现了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材料二 “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

17、则强,小变仍亡。”这段话出自康有为的上清帝第六书,代表了维新派的共识。最后两句,批评了惨淡经营30年的洋务运动;同时,又说明了近代社会演变过程中的质、量、度。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与这种“小变”不同的,是全变。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材料一中“文明蒙尘”的典型例子。列举18401900年间的重大史实(除洋务运动外),实证中国各阶级“在救亡图存的道路上一次次抗争、一次次求索,展现了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2)列举洋务派的三个代表人物。结合所学知识,扼要分析材料二中的“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浙

18、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 观察如图并结合所学,判断该遗址最有可能出现于( )A. 原始人群时期B. 母系氏族社会时期C. 父系氏族社会时期D. “万邦”时代【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图名“姜寨聚落遗址示意图”及所学知识,姜寨聚落遗址反映了由五个大家族组成的一个氏族公社。它有氏族公共墓地,但各个墓葬的随葬品不多,差别也不大,反映了尚未产生贫富分化的母系氏族公社状况,B项正确;原始人群时期处于旧石器时代早期,而题干中的母系氏族社会处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排除A项;父系氏族社会处于新石器时代,排除C项;“万邦”时代已具备国家的初始形态,排除D项

19、。故选B项。2. “夏王朝的存在与否?”这个问题一直是考古学界讨论的热点。随着中华文明的探源工程不断推进,夏王朝的面貌渐渐以考古遗址与实物的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下列项中,目前最能佐证夏文化的历史遗存是( )A. 良渚文化遗址B. 牛河粱遗址C. 殷墟遗址D. 二里头遗址【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夏朝的中心地区主要在今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一带。考古学者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年代相当于夏王朝后期的一座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这里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这里还出土了用于祭祀的精美玉器和乐器,成套的青铜酒器,镶嵌绿松石的精美铜牌

20、,王室使用的高贵礼器等,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D项正确;良渚文化是我国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一支重要的古文明,是新石器时代文化,因发现于浙江余杭良渚镇而得名,距今约53004000年,排除A项;牛河梁遗址属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红山文化遗址,排除B项;殷墟是商朝遗址,排除C项。故选D项。3.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亩。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该史料所反映土地制度的性质应是( )A. 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B. 奴隶制土地国有制C. 奴隶主土地私有制D. 地主土地私有制【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亩。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可知,材料反映的奴

21、隶社会的土地制度井田制,结合所学可知,井田制是一种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周王代表国家占有土地,B项正确;井田制实行于我国奴隶社会,而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是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排除A项;井田制下的土地归以天子为代表的国家所有,各级贵族只有使用权,不能转让和买卖,排除C项;井田制实行于我国奴隶社会,地主土地私有制是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排除D项。故选B项。4. 朴素辩证法是古代一种自发的、原始的辩证法思想。下列项中,蕴含该思想的有(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兼相爱,交相利”“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题干中“有无相生,难易相

22、成”的意思是有和无是互相对立而产生,难和易是互相对立而形成;“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意思是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即都反映出事物都有对立面,互相依存,这都体现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正确,D项正确,“兼相爱,交相利”是墨子从其兼爱思想出发,主张非攻,反对战争,与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无关,排除C项,“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的意思是人不应当把水作为镜子,而应当把民众作为镜子来审视自己,与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无关,排除AB项。故选D项。5. 吕氏春秋载:“今周室既灭,天子既废,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残,不得休息。”由此可知,战国时期A. 百姓期盼恢复西周秩序

23、B. 战乱导致社会倒退C. 各派思想开始交流融合D. 统一已成时代要求【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根据材料“乱莫大于无天子”可知,材料批判了“无天子”局面的弊端,说明战国时期强调大一统,统一已成时代要求,故D选项正确;材料体现人们形成统一共识,反对战争,并未体现百姓期盼恢复西周秩序,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当时人们渴望统一的要求,没有体现战乱导致社会倒退,故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各派思想在春秋时期已经开始交流融合,故C选项错误。6. 某史书记载战国时期“立木为信”故事,“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24、。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材料中的“国都”应该位于图中( )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立木为信”可以看出是商鞅变法,变法时期,秦国的都城在雍城,今天的陕西省,A项正确;绛在今天的山西,排除B项;临淄在今天的山东,排除C项;郢在今天的湖北,排除D项。故选A项。7.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以下对该史料解读较为合理的是( )A. 描述的是“贞观之治”的局面B. 肇端于施政方针的重大调整C. 得益于“惩亡秦孤立之败”D. 汉武帝的建树为之奠基【答案】B【解析】【详解】

2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初,经济凋敝,民不聊生。材料中的“扫除烦苛,与民休息”是指汉初统治者对施政方针进行重大调整,并长期奉行“无为而治”的统治政策,经过五六十年的休养生息,不仅经济恢复和发展,而且“移风易俗,黎民醇厚”,B项正确;材料说的是汉朝,而“贞观之治”出现于唐朝,排除A项;得益于“惩亡秦孤立之败”指的是郡国并行制度,不是“扫除烦苛,与民休息”的统治政策,排除C项;汉武帝的建树建立在“扫除烦苛,与民休息”和“移风易俗”的基础上,晚于材料中的时间,故排除D项。故选B项。8. 中华典籍浩如烟海,是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其中有一部著作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在该著作中不能查阅到的是(

26、 )A. 陈涉世家B. 股本纪C. 蔡伦传D. 五帝本纪【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可知,该著作是西汉司马迁的史记,结合所学可知,史记撰写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蔡伦传与东汉的蔡伦有关,符合题意,C项正确;陈涉世家属于史记的内容之一,排除A项;股本纪属于史记的内容之一,排除B项;五帝本纪属于史记的内容之一,排除D项。故选C项。9. 下列关于3世纪到6世纪晚期我国历史发展阶段特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战乱不断,始终处于分裂状态B. 士族专权,门阀政治凸显C. 民族交融,分裂中孕育统一D. 思想活跃,呈现多元特征

27、【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220年曹魏建立到589年隋朝统一,即题干中的“3世纪到6世纪晚期”是我国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战乱频仍,西晋曾实现过短暂的统一,前秦和北魏先后统一过北方,A项符合题意,选择A项;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势力强大,门阀政治盛行,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在分裂之中也明显孕育着统一,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魏晋南北朝时期,儒道佛三教彼此并立,思想异常活跃,呈现多元特征,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10. 宋书记载;“至于元嘉末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地广野丰,民勤

28、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无下。”材料反映的现象A. 主要得益于全国统一、安定B. 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开发的结果C. 是政府重视对外贸易的结果D. 为元朝完成全国统一奠定基础【答案】B【解析】【详解】南北朝时期,“荆城”、“扬部”为代表的江南地区富饶充足,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开发的结果,B项正确;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没有形成长期统一、稳定的局面,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内容与“对外贸易”无关,C项错误;结束南北朝分裂局面的是隋朝,不是元朝,D项错误。11. 某史书记载:“载初元年(690)二月十四日,试贡举人与洛城殿,数日方

29、毕。殿前试人,自兹始也。”材料中说的是( )A. 唐太宗B. 隋文帝C. 唐玄宗D. 武则天【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载初元年(690)二月十四日,试贡举人与洛城殿,数日方毕。殿前试人,自兹始也。”体现的是武则天时期的表现,D项正确;ABC选项中的君主和材料的时间不符,排除。故选D项。12.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以下对该史料相关知识解读合理的是( )A. “本朝”是指宋朝,在地方实行州郡二级制B. 枢密院与“三衙”分权,前者有调兵权但并不统兵C. 设诸路三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大部分上缴朝廷D. 提高了行政效

30、率,巩固了国家统一和安定【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枢密院与“三衙”分权,前者有调兵权但并不统兵,从而加强了专制集权,与材料相符合,B项正确;宋朝实行路州县三级制,排除A项;转运使负责把地方赋税上缴朝廷,因此C项错误,排除C项;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造成了“三冗”“两积”的局面,因此D项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13. 少数民族政权辽、金的统治者分别创制并实施“南、北面官”和“猛安谋克”等管理制度。这些制度的共性主要在于( )A. 全面汉化B. 胡汉交融C. 民族自治D. 因俗而治【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南、北面官”和“猛安谋克”及所学知识可知,二者共性在

31、于因俗而治,D项正确;全面汉化过于绝对化,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因俗而治的统治政策,而不是胡汉交融,排除B项;材料措施是因俗而治,不是民族自治,排除C项。故选D项。14. “如图是一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风俗长卷,画家成功地描绘出汴京城内及近郊在清明时节社会上各阶层的生活景象。”该作品有助于我们研究的历史时期是( )A. 秦汉时期B. 隋唐时期C. 宋元时期D. 明清时期【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风俗长卷”、“描绘出汴京城内及近郊在清明时节社会上各阶层的生活景象”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幅名画是宋朝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C项正确;题干材料反映的清明上河图出自宋朝张择端之手,与秦汉时期

32、无关,排除A项;清明上河图与隋唐时期无关,排除B项;明清时期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C项。15. 宋朝社会与前代相比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新变化。下列项中,可为此提供论证的史实有( )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不再受官府任何限制“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成为普遍现象贱民阶层消失,无地农民不再受人身束缚“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宋朝社会与前代相比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体现的是宋朝时期的国家放松对社会的控制,因此符合题意,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再受

33、官府任何限制”、“无地农民不再受人身束缚”表述绝对化,因此与题意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16. 元史地理志中称:“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主要得益于A. 行省制度的建立B. 理藩院的设置C. 民族交流的加强D. 驿站制度的出现【答案】A【解析】【详解】“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之所以能赋役之,说明中央对这些地方强化了管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实行行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A正确;理藩院是清朝机构,排除B;民族交流加强多出于自愿,而题干中指的是“赋役征收”,显然属于政府行为,C排除;驿站制度主要在交通沿线,与题干所

34、列是行政区域而非交通沿线,排除D。17. 小王同学搜集了中国古代某一科技著作的评论:“全面记载我国南北方各地的农业发展状况是一大特色。在此之前的农书基本上都是局限于某一个区域的农业状况涉及南方农业的农书几乎没有。”该著作及其编撰者最有可能是( )A. 王祯的农书B. 徐光启的农政全书C. 氾胜之的氾胜之书D.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全面记载我国南北方各地的农业发展状况是一大特色。在此之前的农书基本上都是局限于某一个区域的农业状况涉及南方农业的农书几乎没有”,可知,该著作不仅仅局限于某一区域农业状况的著述,而是记载了我国南北各地的农业。结合所学可知,王祯农书在中国古

35、代农学遗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兼论了当时的中国北方农业技术和南方农业技术,A项正确;明朝徐光启编著的农政全书,不符合材料“在此之前”的限定,排除B项;西汉氾胜之的氾胜之书,书中编成黄河中游地区耕作原则、作物栽培技术和种子选育等农业生产知识,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并没有涉及南方,排除C项;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六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劳动人民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以及治荒的方法等,也没有记载南方农业,排除D项。故选A项。18. 如图是一幅中国古代某一朝代的北疆图。长期以来,该王朝内陆边疆的主要威胁来自( )A. 沙俄B. 葡萄牙C. 蒙古族D. 女真

36、族【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鞑靼”“瓦剌”“九边重镇”等分析可知,材料中的朝代是明朝,结合所学知识,明朝面临的主要威胁来自于蒙古,C项正确;ABD与材料明朝时期不相符,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19. 宋代流行谚语“苏湖熟,天下足”,明代又有“湖广熟,天下足”之说,江南地区的粮食甚至需要其它地区的接济。这主要反映江南地区( )A. 生态环境的恶化B. 经济地位的下降C. 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D. 农业区域性种植结构的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两宋时期流行“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而到明清时期“湖广熟,天下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因为江南粮食种植面积有所减少,导致粮

37、食供应出现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农业区域性种植结构发生变化,D项正确;根据材料不能得出生态环境恶化,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的江南地区经济地位在不断提升,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排除C项;故选D项。20. 某壮举目的主要是为了“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而非单纯的商业贸易。该壮举是( )A. 新航路的开辟B. 玄奘取经C. 鉴真东渡D. 郑和下西洋【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某壮举目的主要是为了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而非单纯的商业贸易”可知,题干中的壮举指的是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是显示中国富强,扩大政治影响力为目的远洋航行,D项正确;新航路的开辟是为

38、了筹集商品经济快速发展所需的货币和资本的原始积累需要,排除A项;玄奘取经属于中外文化交流的范畴,排除B项;鉴真东渡传播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排除C项。故选D项。21. 王阳明认为,“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贤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这表明,王阳明的心学( )A. 带有客观唯心主义倾向B. 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C. 彻底否定了程朱理学D. 严厉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王阳明认为人人都可以成为圣贤,这在一定程度

39、上否定了儒家认为只有孔子和孟子才是圣人,带有一定的平等色彩和叛逆色彩,B项正确;客观唯心主义倾向是指陆王心学的局限性,材料未涉及,排除A项;“彻底否定”说法绝对,陆王心学仍然维护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排除C项;材王阳明未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22.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该诗反映的史实是A. 郑和下西洋B. 郑成功收复台湾C. 戚继光抗倭D. 清军攻入山海关【答案】B【解析】【详解】诗句“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大意为赶走了荷兰侵略者,光复了先祖的基业,结合所学可知,该诗反映的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史实,故选B;其他选项均与“逐荷夷

40、”不符合,故排除ACD。23. 有学者认为,以大历史观审视,明至清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与文化无疑具有阶段性的总汇性质;也必须注意到,这一时期为传统中国迈入近代社会培植了活性因子,准备了运作机制。下列项中,不能体现“活性因子”的有( )“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的出现 内阁设立一大批工商业市镇的兴起 明清易代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为传统中国迈入近代社会培植了活性因子”,并结合所学可知,“活性因子”指的是有利于中国向近代迈进的因素,如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等,而内阁设立,强化了君主专制,不利于向近代转化,所以符合题意;明清易代指的是王朝更迭,清朝取代明朝开始

41、了对全国的统治,这不能体现“活性因子”,所以符合题意。由此可知,均符合题意,A项符合题意,选择A项;“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的出现,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体现了“活性因子”,所以不符合题意,排除B、D项;一大批工商业市镇的兴起有利于商业的发展,因此也能体现“活性因子”,所以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A项。24. 下表为历代状元籍贯分布表(单位:名)地区唐五代北宋南宋辽金元明清北方小计40628061451110南方小计171027740027888这一局面主要反映了A. 统治集团刻意为之B. 南北状元分布趋于平衡C. 科举制度走向僵化D. 经济水平影响文化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结

42、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在南宋时期完成南移,南方经济水平超过北方。而南方出身的状元数量在明清时期远远超过北方,由此可知经济水平影响文化发展,故选D项;南方籍的状元超过北方并不是统治集团刻意为之的结果,排除A项;有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南方籍的状元数目在逐渐超过北方,排除B项;根据状元的籍贯出身无法说明科举制走向僵化,排除C项。故选D项。25.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有关新疆的史实,按史实发生的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北庭都元帅府的设置 伊犁将军的设立安西都护府的设置 西域都护的建立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

43、割的一部分”并结合所学可知,北庭都元帅府的设置是在元朝;伊犁将军的设立是在清朝;安西都护府的设置是在唐朝;西域都护的建立是在西汉。因此先后顺序是。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26.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可知这场战争标志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鸦片战争后我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A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使我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程

44、度加深,排除B项;甲午中日战争使我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排除C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我国完全沦为半殖半封社会,排除D项。故选A项。27. 某书被称为中国近代史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其作者是一位“省级”高官,办理过厦门、福州两口岸的通商事宜,收集了大量关于外部世界的资料,用五年时间完成。据此推测,该书应是( )A. 瀛寰志略B. 四洲志C. 海国图志D. 资政新篇【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高官”“办理过厦门、福州两口岸的通商事宜,收集了大量关于外部世界的资料,用五年时间完成”并结合所学可知,瀛寰志略的作者徐继畬历任广西、福建巡抚、闽浙总督、总理衙门大臣,并为首任总管同文馆事务大

45、臣,符合材料主旨,A项正确;四洲志是由林则徐主持编译的一部世界地理著作,成书于清朝末年,书中简要叙述了世界四大洲(亚洲、欧洲、非洲、美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和政治状况,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相对完整、比较系统的世界地理志书;海国图志作者是魏源,它是一部介绍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和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图书。全书详细叙述了世界各地和各国历史政治、风土人情,主张学习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中心思想;资政新篇是清代洪仁玕撰写的政书,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近代中国的先进人士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近代化纲领,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BCD项均和材料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28. 如图漫画渔夫、剪刀和鱼反映的历史事件应该发生在( )A. 19世纪初B. 19世纪中期C. 19世纪末D. 20世纪初【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漫画中的“欧洲的干预”“辽东半岛”“日本”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该漫画反映的是甲午战争后的三国干涉还辽,使日本放弃了占领中国辽东半岛的企图,该事件发生在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期中试卷 > 高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