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51193 上传时间:2023-10-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徐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江苏省徐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江苏省徐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江苏省徐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江苏省徐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 著名学者张光直先生指出,在公元前5000年以前,中国各地史前文化互相分立。公元前5000年左右,新的文化出现,旧的文化扩张。到了约公元前4000年,这些文化彼此密切联系起来形成了“共同的考古上的成分”,逐渐成为一个文化共同体。这一观点表明( )A. 文化遗存分布广泛B. 中华文化多元一体C. 华夏认同观念增强D. 中原文化处于核心2. 下表是春秋战国时期四大货币类型及主要流通区域统计表。战国时期各国境内都有大量其他国家的货币,燕地出土有大量赵、韩、魏的布币和齐、赵的刀币;赵地出土有

2、大量韩、魏的布币和齐、燕的刀币;巴蜀地区还出土过燕国的刀币。这说明战国时期( )货币类型主要流通区域布币韩、赵、魏刀币齐、燕圜钱秦蚁鼻钱楚A. 全国统一市场已形成B. 经济水平区域有别C. 区域间商贸联系密切D. 货币使用状况混乱3. 孔子曾说,在足食、足兵、民信这三者中,必不得已的时候,可以去食、去兵,而不可无信。孟子说“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可见二者都A. 强调民心向背对治国的重要性B. 适应了转型期的社会变革需求C. 总结前代治乱兴衰经验教训D. 主张施行仁政以稳定社会秩序4. 自从秦惠王设“相”开始,直到秦始皇时期,共有22人担任相职。其中,只有樗里疾1 人

3、是秦国本地人,另有5人国籍不可考,其余16人全部是外来人士。据此可推知( )A 人才流动日益频繁B. 用人唯贤选官标准已经确立C. 争霸战争愈演愈烈D. 秦文化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5. 汉武帝时期,以尚书令为主,有侍中,给事中、常待等,加上被皇帝信任而授予侍中等头衔的大臣,直接秉承皇帝旨意,共议军国大事,掌握实权,成为决策集团。而以丞相为首的朝臣只负责处理和执行一般政务。这一变化体现当时( )A.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 中枢权力的再分配C. 内朝外朝分工明确D. 君权相权互相节制6. 东晋后期,太原王氏继陈郡谢氏之后居于权势地位,但并非以门阀之重与司马氏共治天下。太原王氏各支无人才亦无事功,不足

4、以制约皇权并维持政局的平衡,只有分别依附司马氏而贪图门户利益。这折射出( )A. 门阀政治趋向衰落B. 庶族地主掌握大权C. 选官制度发生变革D. 门第观念逐渐淡化7. 一般来说,胡服重视的是其使用功能,这种特点的服饰只能够满足日常生活的穿着需要。而在汉族的衣冠制度中,在形质、质料、图案花纹、色彩及各种装饰品上有着严格的阶级地位区分。由此可推知,北魏孝文帝改革服饰的重要目的是( )A. 加速民族交融B. 规范统治秩序C. 减少改革阻力D. 缓和民族矛盾8. 下表是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据表可知,这些方式体现了唐代( )方式举措战争唐初与突厥开战,大败突厥,俘获其首领设置机构唐太宗设置安西都护

5、府、武则天时期设置北庭都护府来管辖突厥故地。册封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册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和亲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结婚。A. 实现了各民族的平等B. 实行灵活务实的政策C. 消除了民族分裂隐患D. 照搬汉代的民族政策9. 飞天原是印度的娱乐神和歌舞神,后被佛教吸收,成为壁画或石刻中飞舞的神。北魏飞天追求的是苗条瘦长飘逸的“秀骨清像”,而唐代追求的是丰满圆润雍容的“丰厚肥体”。飞天形象的变化( )A. 提升女性社会地位B. 深受理学思想影响C. 体现民族交融趋势D. 符合时代审美需要10. 唐代后期近50个藩镇中,东南藩镇从财力上支撑朝廷;边疆藩镇从武力上

6、巩固了关中;而中原藩镇则具有镇遏河朔、屏障关中、沟通江淮的重要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既密切联系又互相制约的整体结构。据此可知,唐末各藩镇( )A. 注重维护中央权威B. 导致国家由盛转衰C. 独立割据相互混战D. 延续了唐朝的统治11. 有学者认为,宋初制度的制定针对性过强,制定时主要从消极方面考虑,尽量预想可能导致动乱的各种因素,加以事先防范,而并非从积极方面考虑,使国家机器如何最有效、合理的发挥作用。这位学者意在说明,宋初制度的制定( )A. 吸取前朝的经验教训B. 利于宋朝的长治久安C. 遵循崇文抑武的理念D. 隐含严重的统治危机12. 社稷神的重要职能是负责保障农业丰收。宋代政府的规定州县

7、社稷神是本地最高的神灵,长官必须亲自主祭。但是宋代官员走马上任时,却弃州县社稷神于不顾,专拜城隍神(城市保护神)。这一现象反映( )A. 儒家思想受到冲击B. 城隍信仰开始盛行C. 城市经济功能凸显D. 地方官员阳奉阴违13. 北宋初年规定租佃土地须“明立要契,举借粮种,及时种莳。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如有纠纷,“只凭契照为之定夺”。这表明当时( )A. 土地经营理念发生变化B. 重视规范田产交易程序C. 政府严厉抑制土地兼并D. 商业交易的媒介纸币化14. 金代后期出于抵御蒙古的军事需要,曾遍置行省于各地。成吉思汗时,用行省官称授之于附降的中原地主武装头目。忽必烈即位时,置十路宣抚司

8、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同时以督省官行某处省事系衔,派到各地行使中书省的职权,设立了不少行省机构。这表明行省的设置( )A. 实现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B. 成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C. 旨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D. 符合当时社会形势需要15. 下图所示为隋朝大运河与元朝大运河示意图。据图可知,大运河路线变化( )A. 推动长途贩运贸易出现B. 加速经济重心南移C. 受政治中心转移的影响D. 阻碍南北经济交流16. 中国古代天文学领域特别注重对天象位置观察和历法的制定,是与中国从古就以农业为主体的自然经济需求相联系的中国古代数学以算数、代数、几何为主要内容,与土地丈量、堤坝宫室仓窖的建造等方面的需求紧密相关

9、。由此可知,中国古代科技( )A. 具有实用性强的特点B. 侧重于天文数学的发展C. 得益于统治者的支持D. 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7题12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4 分,第20题14分,共52分。)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湖北云梦县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令文书有秦律十八种田律工律徭律法律问答军爵律等。人民生活的一举一动都在秦律中规定下来。法律问答记载“五人盗,戒(赃)一钱以上斩左止(趾)。”在秦律中规定了对轻微小罪也处很重的刑罚,这与商鞅、韩非等法家认为只有用重刑才能杜绝犯罪的主张一脉相承。摘编自云梦秦简研究材料二 汉初,革秦之弊,废弃了秦

10、代法律的严酷繁杂成分,由萧何制定了崇尚宽简的九章律,约法省刑,简易疏阔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废止了部分肉刑,反映了司法的进步。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法律制度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秦代法律特点相比,汉代法律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汉初,对盐铁经营采取放任政策,于是富商大贾、豪强地主往往占有山海,或采矿冶铁,或煮海制盐,垄断了对国计民生有重要影响的冶铁煮盐业,这不仅影响

11、了中央政府财政收入,而且也助长了分裂割据势力。汉武帝采用大商人孔仅和东郭咸阳的建议,决定把冶铁、煮盐等私营权收归政府,由国家垄断经营,在全国产盐铁的地方设立盐铁专卖署,并任命当地的大盐铁商为盐官或铁官,管理煮盐、制造和买卖盐铁等事务严禁私人铸铁和煮盐,敢私铸铁和煮盐者,钛左趾(被罚左脚带镣铐),没收其器物”。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材料二 汉昭帝发出诏书,让丞相、御史大夫和各地推选的贤良文学讨论罢盐铁官营事。贤良文学说“现在全国各地都在推行盐铁官营,与民争利,破坏了忠厚的本质,形成了贪婪卑劣的风气。希望废除盐铁官营,以便促进农业、限制工商业”大夫说“匈奴背叛不服,屡次侵扰边境因为边防费用不足,所

12、以才实行盐铁官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以补充边防经费。现在你们想要废除它,对内则使国库空虚,对外则使边防缺乏费用,让守卫边疆的战士挨冻受饿,国家用什么去供给他们呢废除这些政策是不妥的”。摘编自盐铁论本议第一(1)根据材料一,分析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的背景。并归纳盐铁官营的措施。(2)面对是否废除盐铁官营政策,材料二提供了两种观点。你支持哪一种观点,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你理由。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九品中正制,本想替当时用人定出一客观标准,还是不失此项制度所应有的传统精神的。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唐代针对此弊,改

13、成自由竞选,所谓“怀牒自列”,即不需地方长官察举,更不需中央九品中正评定,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经由个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之考试。这制度,大体说来,较以前是进步的。汉制规定商人不能做官,做官亦不能经商,乡举里选系由地方政府察举呈报。现在自由报考之唯一限制,即报名者不得为商人或工人。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二 阅读表3有关科举制的相关内容 项目内容摘编考试科目隋代贡举科目大概有秀才、进士、俊士、明经四科。唐太宗之后,又有很大发展。武则天前后,增加了五经、三经及学究一经,创立了殿试和武举。应举人资格唐代曾规定,“如迹涉疏狂,兼亏礼教,或曾为官司科罚不得申送入”宋代曾“犯刑责,不孝不悌

14、、为害乡里”等不得应举。唐以前均规定“工商不得入仕”唐后期规定工商业者改业三年之后可以入仕。宋代规定“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考试方法唐代科举考试并不糊名,应考者姓名对主司是公开的宋代采取封弥制,亦称糊名法,是将试卷上的举人姓名、年甲、三代、乡贯等密封或去掉,代之以字号,以防考试官在评定试卷时徇私作弊。(1)根据材料一,指出科举制与九品中正制的异同。(2)根据材料二归纳科举制发展演变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进步性。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摘自邓洪波唐代民间书院研究材料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宋代书院,作为教育机构中重要的一环,培养了许多人才。由于书院实行

15、自由讲学,讲求相互辩论,一些名儒往往在书院就各种学术问题展开讨论,这对宋代学术的发展有着难以估量的积极作用。书院对学生入学不做限制,一些贫困学生甚至可以寄读,这有利于教育的普及。从中央到地方对教育的重视,使得宋朝各类学校众多,管理规范,既培养了大批人才,也促进了宋代文化的繁荣。摘编自游彪宋史文治昌盛武功弱势(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比较唐朝,宋代书院分布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书院的影响。江苏省徐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 著名学者张光直先生指出,在公元前500

16、0年以前,中国各地史前文化互相分立。公元前5000年左右,新的文化出现,旧的文化扩张。到了约公元前4000年,这些文化彼此密切联系起来形成了“共同的考古上的成分”,逐渐成为一个文化共同体。这一观点表明( )A. 文化遗存分布广泛B. 中华文化多元一体C. 华夏认同观念增强D. 中原文化处于核心【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在公元前5000年以前,中国各地史前文化互相分立。公元前5000年左右,新的文化出现,旧的文化扩张。到了约公元前4000年,这些文化彼此密切联系起来形成了共同的考古上的成分,逐渐成为一个文化共同体。”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远古文化遗存分布广泛,在发展的过程中彼此不断联系,

17、逐渐成为一个文化共同体,即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B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信息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不仅仅是文化遗存分布广泛,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未涉及华夏认同观念增强,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中原文化处于核心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2. 下表是春秋战国时期四大货币类型及主要流通区域统计表。战国时期各国境内都有大量其他国家的货币,燕地出土有大量赵、韩、魏的布币和齐、赵的刀币;赵地出土有大量韩、魏的布币和齐、燕的刀币;巴蜀地区还出土过燕国的刀币。这说明战国时期( )货币类型主要流通区域布币韩、赵、魏刀币齐、燕圜钱秦蚁鼻钱楚A 全国统一市场已形成B. 经济水平区域有别C. 区域间商

18、贸联系密切D. 货币使用状况混乱【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战国时期各国境内都有大量其他国家货币,燕地出土有大量赵、韩、魏的布币和齐、赵的刀币;赵地出土有大量韩、魏的布币和齐、燕的刀币;巴蜀地区还出土过燕国的刀币。”可知战国时期出现各国货币交变的现象,结合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诸侯之间的兼并战争不断,由分裂逐渐走向统一,故各区域间的商贸联系也在增强,C项正确;此时并未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排除A项;材料的主旨信息是区域间经济联系的增强,而非区域经济水平的差异,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货币使用状况混乱,只是涉及到了各国的货币使用情况,排除D项。故选C项。3. 孔子曾说,在足食、足兵、民信这三者

19、中,必不得已的时候,可以去食、去兵,而不可无信。孟子说“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可见二者都A. 强调民心向背对治国的重要性B. 适应了转型期的社会变革需求C. 总结前代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D. 主张施行仁政以稳定社会秩序【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孔子认为“不可无信”,孟子认为“桀纣之失天下失其心也”,二人都强调“民”的重要性,A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适应当时社会变革需求的是法家思想,排除B项;总结前代教训的是孟子,排除C项;“仁政”是孟子的思想主张,排除D项。故选A项。4. 自从秦惠王设“相”开始,直到秦始皇时期,共有22人担任相职。其中,只有樗里疾1 人是秦

20、国本地人,另有5人国籍不可考,其余16人全部是外来人士。据此可推知( )A. 人才流动日益频繁B. 用人唯贤选官标准已经确立C. 争霸战争愈演愈烈D. 秦文化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答案】D【解析】【详解】通过题干中自秦惠王至秦始皇时期,秦国22位担任相职的人中“只有樗里疾1 人是秦国本地人,另有5人国籍不可考,其余16人全部是外来人士”,可知秦国能够广泛吸纳外来人士并重用外来人士,体现了秦文化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D项正确;题干中仅提供了22位秦国担任相职的人才来源,并不能体现人才流动日益频繁,排除A项;题干不能提现用人唯贤的选官标准,排除B项;题干内容不能提现争霸战争愈演愈烈,排除C项。故选D项

21、。5. 汉武帝时期,以尚书令为主,有侍中,给事中、常待等,加上被皇帝信任而授予侍中等头衔的大臣,直接秉承皇帝旨意,共议军国大事,掌握实权,成为决策集团。而以丞相为首的朝臣只负责处理和执行一般政务。这一变化体现当时( )A.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 中枢权力的再分配C. 内朝外朝分工明确D. 君权相权互相节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汉武帝时期,以尚书令为主,有侍中,给事中、常待等,加上被皇帝信任而授予侍中等头衔的大臣,直接秉承皇帝旨意,共议军国大事,掌握实权,成为决策集团。而以丞相为首的朝臣只负责处理和执行一般政务。”并结合所学可知为了加强皇权,限制丞相权力,汉武帝提拔了一批中下层官员

22、,作为自己的高级侍从和助手,替他出谋划策,发号施令,由侍中、常侍等组成的称为“中朝”,而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称为“外朝”,中外朝的出现是对中央行政中枢权力的再分配,有效加强了君主专制,B项正确;清朝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排除A项;材料主旨并非在强调内外朝的分工,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对君权的制约,且中外朝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排除D项。故选B项。6. 东晋后期,太原王氏继陈郡谢氏之后居于权势地位,但并非以门阀之重与司马氏共治天下。太原王氏各支无人才亦无事功,不足以制约皇权并维持政局的平衡,只有分别依附司马氏而贪图门户利益。这折射出( )A. 门阀政治趋向衰落B. 庶族地主掌

23、握大权C 选官制度发生变革D. 门第观念逐渐淡化【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太原王氏各支无人才亦无事功,不足以制约皇权并维持政局的平衡,只有分别依附司马氏而贪图门户利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晋后期,居于权势地位的王氏家族已不足以制约皇权,反映了门阀政治趋向衰落 ,A项正确;B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选官制度,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门第观念的淡化,排除D项。故选A项。7. 一般来说,胡服重视的是其使用功能,这种特点的服饰只能够满足日常生活的穿着需要。而在汉族的衣冠制度中,在形质、质料、图案花纹、色彩及各种装饰品上有着严格的阶级地位区分。由此可推知,北魏孝文帝改革服饰的重要目

24、的是( )A. 加速民族交融B. 规范统治秩序C. 减少改革阻力D. 缓和民族矛盾【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中“汉族的衣冠制度中,在形质、质料、图案花纹、色彩及各种装饰品上有着严格的阶级地位区分”可知,汉族服饰能够体现严格的阶级地位区分,北魏孝文帝改革服饰的重要目的是通过汉族服饰体现的阶级地位区分,进而规范统治秩序,B项正确;北魏孝文帝改革服饰的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并非为了加速民族交融,排除A项;改革服饰不能减少变法阻力,排除C项;改革服饰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缓和民族矛盾,排除D项。故选B项。8. 下表是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据表可知,这些方式体现了唐代( )方式举措战争唐初与突厥开

25、战,大败突厥,俘获其首领。设置机构唐太宗设置安西都护府、武则天时期设置北庭都护府来管辖突厥故地。册封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册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和亲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结婚A. 实现了各民族的平等B. 实行灵活务实的政策C. 消除了民族分裂隐患D. 照搬汉代的民族政策【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唐朝的民族政策采用武力、设置机构、册封、和亲等多种形式,恩威并施,实行灵活务实的政策,B项正确;唐朝并未实现各民族平等,排除A项;“消除了民族分裂隐患”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唐朝并未照搬汉代的民族政策,排除D项。故选B项。9. 飞天原是印度的娱乐神和歌

26、舞神,后被佛教吸收,成为壁画或石刻中飞舞的神。北魏飞天追求的是苗条瘦长飘逸的“秀骨清像”,而唐代追求的是丰满圆润雍容的“丰厚肥体”。飞天形象的变化( )A. 提升女性社会地位B. 深受理学思想影响C. 体现民族交融趋势D. 符合时代审美需要【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飞天原是印度的娱乐神和歌舞神,后被佛教吸收,成为壁画或石刻中飞舞的神。北魏飞天追求的是苗条瘦长飘逸的秀骨清像,而唐代追求的是丰满圆润雍容的丰厚肥体。”并结合所学可知,飞天的形象在不同的朝代有所变化,域外文化不仅本土化更适应了不同朝代的时代特征,符合时代审美需要,D项正确;飞天形象的变化与提升女性社会地位无关,排除A项;宋朝

27、时期才出现理学,排除B项;飞天形象的变化未体现民族交融的趋势,排除C项。故选D项。10. 唐代后期近50个藩镇中,东南藩镇从财力上支撑朝廷;边疆藩镇从武力上巩固了关中;而中原藩镇则具有镇遏河朔、屏障关中、沟通江淮的重要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既密切联系又互相制约的整体结构。据此可知,唐末各藩镇( )A. 注重维护中央权威B. 导致国家由盛转衰C. 独立割据相互混战D. 延续了唐朝的统治【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不同类型的藩镇起到了不同的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既密切联系又互相制约的整体结构,这有利于唐朝统治的延续,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安史之乱使得中央集权遭到破坏,唐末各藩镇客观上起

28、到了延续唐朝的作用,但不代表主观上注重维护中央权威,排除A项;导致国家由盛转衰的是安史之乱,排除B项;材料主要表现的是各藩镇仍起到延续唐朝统治的作用,未显示藩镇割据的现象,排除C项。故选D项。11. 有学者认为,宋初制度的制定针对性过强,制定时主要从消极方面考虑,尽量预想可能导致动乱的各种因素,加以事先防范,而并非从积极方面考虑,使国家机器如何最有效、合理的发挥作用。这位学者意在说明,宋初制度的制定( )A. 吸取前朝的经验教训B. 利于宋朝的长治久安C. 遵循崇文抑武的理念D. 隐含严重的统治危机【答案】D【解析】【详解】宋朝的政治制度从防弊角度出发设立,并非从积极方面考虑,因此国家机器如何

29、最有效、合理的发挥作用并不是统治者关注的问题,这必然导致其不能随时势变化而调整,无法应对宋代中期的危机,隐含严重的统治危机,D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并未强调,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宋初制度的弊端,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2. 社稷神的重要职能是负责保障农业丰收。宋代政府的规定州县社稷神是本地最高的神灵,长官必须亲自主祭。但是宋代官员走马上任时,却弃州县社稷神于不顾,专拜城隍神(城市保护神)。这一现象反映( )A. 儒家思想受到冲击B. 城隍信仰开始盛行C. 城市经济功能凸显D. 地方官员阳奉阴违【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宋代官员走马上任时,却弃州县社稷神于不

30、顾,专拜城隍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经济功能凸显 ,C项正确;A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A项;B项错在开始一词,排除B项;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3. 北宋初年规定租佃土地须“明立要契,举借粮种,及时种莳。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如有纠纷,“只凭契照为之定夺”。这表明当时( )A. 土地经营理念发生变化B. 重视规范田产交易程序C. 政府严厉抑制土地兼并D. 商业交易的媒介纸币化【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明立要契无致争讼。如有纠纷,只凭契照为之定夺”可知,这种做法是为了让租佃关系依照规定进行,表明当时重视规范田产交易程序,B项正确;材料信息强调

31、规范租佃关系,与土地经营理念无关,排除A项;宋代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C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材料强调租佃双方订立契约,与纸币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4. 金代后期出于抵御蒙古的军事需要,曾遍置行省于各地。成吉思汗时,用行省官称授之于附降的中原地主武装头目。忽必烈即位时,置十路宣抚司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同时以督省官行某处省事系衔,派到各地行使中书省的职权,设立了不少行省机构。这表明行省的设置( )A. 实现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B. 成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C. 旨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D. 符合当时社会形势需要【答案】D【解析】【详解】行省机构的设置是蒙古国到元朝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

32、理而设置,这说明其符合当时形势需要,D项正确;A项与成吉思汗时期的举措不符,排除A项;行省在初期设置时带有临时派遣的性质,尚不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排除B项;金朝不是大一统王朝,排除C项。故选D项。15. 下图所示为隋朝大运河与元朝大运河示意图。据图可知,大运河路线变化( )A. 推动长途贩运贸易出现B. 加速经济重心南移C. 受政治中心转移的影响D. 阻碍南北经济交流【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隋朝大运河与元朝大运河示意图。”并结合所学可知,隋朝的都城在长安,大运河在运输时要经过洛阳周转抵达长安;而元朝的都城位于北京,因此运河就截弯取直,航道更加顺畅,可见大运河路线变化受政治中心转移的

33、影响,C项正确;材料主旨是运河河道的变化是政治中心变化的结果,未体现推动长途贩运贸易出现,排除A项;根据图片无法得出大运河路线变化加速经济重心南移,排除B项;大运河路线变化并未阻碍南北经济交流,排除D项。故选C项。16. 中国古代天文学领域特别注重对天象位置的观察和历法的制定,是与中国从古就以农业为主体的自然经济需求相联系的中国古代数学以算数、代数、几何为主要内容,与土地丈量、堤坝宫室仓窖的建造等方面的需求紧密相关。由此可知,中国古代科技( )A. 具有实用性强的特点B. 侧重于天文数学的发展C. 得益于统治者的支持D. 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答案】A【解析】【详解】中国古代的科技领域主要与农

34、业以及政府需要有关,这说明古代中国的科技有实用性特点,A项正确;通过材料无法看出古代中国科技的侧重点,排除B项;材料未提到统治者的作用,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到中国古代科技在同时期世界科技史上的地位,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7题12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4 分,第20题14分,共52分。)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湖北云梦县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令文书有秦律十八种田律工律徭律法律问答军爵律等。人民生活的一举一动都在秦律中规定下来。法律问答记载“五人盗,戒(赃)一钱以上斩左止(趾)。”在秦律中规定了对轻微小罪也处很重的刑罚,这与商鞅、韩非等法家认为

35、只有用重刑才能杜绝犯罪的主张一脉相承。摘编自云梦秦简研究材料二 汉初,革秦之弊,废弃了秦代法律的严酷繁杂成分,由萧何制定了崇尚宽简的九章律,约法省刑,简易疏阔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废止了部分肉刑,反映了司法的进步。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法律制度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秦代法律特点相比,汉代法律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答案】(1)特点:法律文书丰富;法律条文细致;法律严苛(轻罪重罚);以法家思想作为立法指导。

36、 (2)变化:崇尚宽简;强调皇权至上(或皇权高于法律);礼法并用(或刑礼一体);儒家思想成为法律的基础。原因: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采用“黄老之学”的施政思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占居统治地位;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法律令文书有秦律十八种田律工律徭律法律问答军爵律等”可知,法律文书丰富;根据材料“五人盗,戒(赃)一钱以上斩左止(趾)”可知,法律条文细致;根据材料“在秦律中规定了对轻微小罪也处很重的刑罚,这与商鞅、韩非等法家认为只有用重刑才能杜绝犯罪的主张一脉相承。”可知,法律严苛(轻罪重罚);以法家思想作为立法指导。(2)变化:根据材料“

37、 汉初,革秦之弊,废弃了秦代法律的严酷繁杂成分,由萧何制定了崇尚宽简的九章律,约法省刑,简易疏阔”可知,崇尚宽简;根据材料“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可知,强调皇权至上(或皇权高于法律);根据材料“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可知,礼法并用(或刑礼一体)、儒家思想成为法律的基础。原因:根据材料“ 汉初,革秦之弊,废弃了秦代法律的严酷繁杂成分”可知,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采用“黄老之学”的施政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占居统治地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18.

3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汉初,对盐铁经营采取放任政策,于是富商大贾、豪强地主往往占有山海,或采矿冶铁,或煮海制盐,垄断了对国计民生有重要影响的冶铁煮盐业,这不仅影响了中央政府财政收入,而且也助长了分裂割据势力。汉武帝采用大商人孔仅和东郭咸阳的建议,决定把冶铁、煮盐等私营权收归政府,由国家垄断经营,在全国产盐铁的地方设立盐铁专卖署,并任命当地的大盐铁商为盐官或铁官,管理煮盐、制造和买卖盐铁等事务严禁私人铸铁和煮盐,敢私铸铁和煮盐者,钛左趾(被罚左脚带镣铐),没收其器物”。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材料二 汉昭帝发出诏书,让丞相、御史大夫和各地推选的贤良文学讨论罢盐铁官营事。贤良文学说“现在

39、全国各地都在推行盐铁官营,与民争利,破坏了忠厚的本质,形成了贪婪卑劣的风气。希望废除盐铁官营,以便促进农业、限制工商业”大夫说“匈奴背叛不服,屡次侵扰边境因为边防费用不足,所以才实行盐铁官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以补充边防经费。现在你们想要废除它,对内则使国库空虚,对外则使边防缺乏费用,让守卫边疆的战士挨冻受饿,国家用什么去供给他们呢废除这些政策是不妥的”。摘编自盐铁论本议第一(1)根据材料一,分析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的背景。并归纳盐铁官营的措施。(2)面对是否废除盐铁官营政策,材料二提供了两种观点。你支持哪一种观点,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你的理由。【答案】(1)背景:私人垄断盐铁业;地

40、方割据势力膨胀,威胁中央集权;中央财政收入受影响。措施:国家垄断经营;设立管理机构;任命商人为官参与管理;重罚私铸和煮盐者。 (2)不废: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有利于维护边疆稳定;有利于打击富商大贾的势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废:与民争利;容易导致道德败坏;促进农业发展;限制工商业。【解析】【小问1详解】背景:根据材料“于是富商大贾、豪强地主往往占有山海,或采矿冶铁,或煮海制盐,垄断了对国计民生有重要影响的冶铁煮盐业”可知私人垄断盐铁业;根据材料“这不仅影响了中央政府财政收入,而且也助长了分裂割据势力”可知地方割据势力膨胀,威胁中央集权;中央财政收入受影响。措施:根据材料“决定把冶铁、煮盐等

41、私营权收归政府,由国家垄断经营,在全国产盐铁的地方设立盐铁专卖署”可知国家垄断经营;设立管理机构;根据材料“并任命当地的大盐铁商为盐官或铁官,管理煮盐、制造和买卖盐铁等事务”可知任命商人为官参与管理;根据材料“严禁私人铸铁和煮盐,敢私铸铁和煮盐者,钛左趾(被罚左脚带镣铐),没收其器物”可知重罚私铸和煮盐者。【小问2详解】不废:根据材料“因为边防费用不足,所以才实行盐铁官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以补充边防经费”并结合所学可知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有利于维护边疆稳定;有利于打击富商大贾的势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废除盐铁官营政策的理由:根据材料“现在全国各地都在推行盐铁官营,与民争利,破坏了忠厚

42、的本质,形成了贪婪卑劣的风气。希望废除盐铁官营,以便促进农业、限制工商业”可知与民争利;容易导致道德败坏;促进农业发展;限制工商业。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九品中正制,本想替当时用人定出一客观标准,还是不失此项制度所应有的传统精神的。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唐代针对此弊,改成自由竞选,所谓“怀牒自列”,即不需地方长官察举,更不需中央九品中正评定,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经由个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之考试。这制度,大体说来,较以前是进步的。汉制规定商人不能做官,做官亦不能经商,乡举里选系由地方政府察举呈报。现在自由报考之

43、唯一限制,即报名者不得为商人或工人。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二 阅读表3有关科举制的相关内容 项目内容摘编考试科目隋代贡举科目大概有秀才、进士、俊士、明经四科。唐太宗之后,又有很大发展。武则天前后,增加了五经、三经及学究一经,创立了殿试和武举。应举人资格唐代曾规定,“如迹涉疏狂,兼亏礼教,或曾为官司科罚不得申送入”宋代曾“犯刑责,不孝不悌、为害乡里”等不得应举。唐以前均规定“工商不得入仕”唐后期规定工商业者改业三年之后可以入仕。宋代规定“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考试方法唐代科举考试并不糊名,应考者姓名对主司是公开的宋代采取封弥制,亦称糊名法,是将试卷上的举人姓名

44、、年甲、三代、乡贯等密封或去掉,代之以字号,以防考试官在评定试卷时徇私作弊。(1)根据材料一,指出科举制与九品中正制的异同。(2)根据材料二归纳科举制发展演变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进步性。【答案】(1)异:选拔人才标准不同,前者主要以考试成绩为标准,后者主要以门第为标准;选拔人才方式不同,前者考试,后者举荐。同:都是选拔人才的制度;工商业者不在举荐或考试之列。 (2)特点:科目不断增加;强调社会教化;逐渐放松考试资格;程序趋向规范和严密。进步性:有利于打破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扩大官吏来源和统治基础;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提高官员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体现了公平公正;有利于社会尚学风气的

45、形成。(任意四点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异:根据材料一“经由个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之考试”“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可得出,选拔人才标准不同,前者主要以考试成绩为标准,后者主要以门第为标准;根据材料一“参加中央之考试”“乡举里选系由地方政府察举呈报”可得出,选拔人才方式不同,前者考试,后者举荐。同:根据材料一“汉制规定商人不能做官”“现在自由报考之唯一限制,即报名者不得为商人或工人”可得出,都是选拔人才的制度;工商业者不在举荐或考试之列。【小问2详解】特点:根据材料二“秀才、进士、俊士、明经四科武则天前后,增加了五经、三经及学究一经,创立了殿试和武举。”可得

46、出,科目不断增加;根据材料二“不孝不悌、为害乡里等不得应举。”可得出,强调社会教化;根据材料二“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可得出,逐渐放松考试资格;根据材料二“唐代科举考试并不糊名,应考者姓名对主司是公开的。宋代采取封弥制,亦称糊名法代之以字号”可得出,程序趋向规范和严密。进步性:结合所学可知,科举制的实行有利于打破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扩大官吏来源和统治基础;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提高官员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体现了公平公正;有利于社会尚学风气的形成。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摘自邓洪波唐代民间书院研究材料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宋代书院,作为教育机构中重要的一环,培养了许多人才。由于书院实行自由讲学,讲求相互辩论,一些名儒往往在书院就各种学术问题展开讨论,这对宋代学术的发展有着难以估量的积极作用。书院对学生入学不做限制,一些贫困学生甚至可以寄读,这有利于教育的普及。从中央到地方对教育的重视,使得宋朝各类学校众多,管理规范,既培养了大批人才,也促进了宋代文化的繁荣。摘编自游彪宋史文治昌盛武功弱势(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比较唐朝,宋代书院分布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书院的影响。【答案】(1)变化:数量明显增加;分布范围广;南北分布不平衡性,南方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期中试卷 > 高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