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51137 上传时间:2023-10-0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722.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中国早期人类呈现分布广泛,多元一体之特点。其中仰韶文化就是距今约7000至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的典型代表。该文化遗存位于图中的( ) A. B. C. D. 2. 尚书酒诰中曰:“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尚书梓材中曰:“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上述材料反映了古代中国( )A. 家国一体B. 以民为本C. 华夏认同D. 皇权至上3. 据左传定公四年记载:西周建国后,将“殷民六族”分赐给鲁公,使其“帅其宗氏,辑其分族以法则周公,用即命于周”。给予康叔(卫国)以“殷民七

2、族”和其它权力,便于其执行王室任命的职务。对以上记载分析正确的是分散了商朝遗民的力量说明鲁卫两国处于王畿地区利于文化共同体的发展体现了诸侯权利义务的统一A. B. C. D. 4. 资治通鉴记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为春秋之终、战国之始的分水岭。“三家分晋”现象反映了( )A. 春秋时期诸侯混战的开始B. 西周传统政治秩序的破坏C. 战国七雄争霸局面的形成D. 五胡内迁导致中原政局变动5. 孟子,战国时期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面对“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乱世,他主张( )为政以德 仁政 兼爱非攻 定于一A. B. C. D. 6.

3、荀子议兵载:“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出现该现象主要归因于,当时秦国实施( )A. 郡县制B. 军功爵制C. 征兵制D. 募兵制7. 秦国李斯在谏逐客书中描述:“夫物不产丁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秦王嬴政接受李斯建议,采取的措施是A. 任用商鞅变法B. 采取远交近攻C. 网罗天下英才D. 连接各国长城8. 为解决“财用不足,多寡不调”现象,汉武帝时期采取了一项措施,取得了“通有无之用”,“通委财而调缓急”和“平万物而便百姓”,“民不益赋而天下饶”的效果。该措施是( )A 推恩

4、令B. 均输平准C. 设诸路转运使D. 市易法9. 公元前119年,霍去病率领五万大军出击漠北,饮马瀚海,封狼居胥。当时,霍去病发出时代最强音是( )A.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B.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C. 患难相恤,暴掠不作D. 精忠报国,迎回二圣10. 鲁迅先生称誉某一史学著作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一部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的不朽名著。该史著是( )A 离骚B. 史记C. 汉书D. 唐六典11. 晋书王敦传载:“帝(司马睿)初镇江东,威名未署,敦与从弟导等同心翼戴,以隆中兴。时人为之语曰王与马,共天下。”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 权臣揽权,天下大乱B. 世家大族地位的显赫C. 三国鼎

5、立局面的出现D. 九品中正制度的形成12. 唐文宗(827840在位)叹道,“朕何如周赧汉献耳!”赧、献受制于强诸侯,今朕受制于家奴,以此言之,朕殆不如!”材料反映了唐朝后期( )A. 宦官专权B. 藩镇割据C. 安史之乱D. 朋党之争13.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300多年历史,长期处于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之中,怎一个“乱”字了得。这一局面结束于( )A. 公元3世纪末B. 公元6世纪初C. 公元6世纪末D. 公元7世纪初14. “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中国古代历代王朝统治者都比较重视选拔人才,为专制王权服务。下列表述反映出唐宋时期选官制度的是( )A. 世卿世禄

6、,嫡长子继承制B.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C.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D. 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15. “盛哉,太宗之烈也!其除隋之乱,比迹汤、武;致治之美,庶几成、康。自古功德兼隆,由汉以来未之有也。”在此,欧阳修所称赞的是( )A. 文景之治B. 元嘉之治C. 贞观之治D. 开元盛世16.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关于该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唐太宗时,正式确立三省六部制B. 三省的职权分工明确,彼此制约C. 三省长官共议国事,执宰相之职D. 使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备17. 宋太宗说:“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

7、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需谨此。”为此,宋初采取( )A. 增置军镇加强边防B. 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C. 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D. 征兵制取代募兵制18. 唐代,一批内迁的党项人被授以“闲田”,他们开始学习农耕。西夏建立前,党项人已经进入河西走廊的凉州、甘州等农业区,农业生产技术进一步提高。据汉文史料记载,宋代党项人已是“耕稼之事,略与汉同”。这可以用来说明( )A. 西夏开始模仿两宋制度B. 党项民族全面转向农耕经济C. 唐宋经济重心开始南移D. 少数民族对西北边疆的开发19. “今介甫为政,尽变更祖宗旧法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

8、纷纷扰扰,莫安其居。”材料评述的是( )A. 商鞅变法B. 孝文帝改革C. 庆历新政D. 王安石变法20. 辽宋夏金元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又一个北方少数民族活跃时期,下面是对少数民族政权与宋关系的梳理,与表中序号顺序相对应的是少数民族政权主要关系向北宋称臣,北宋每年提供“岁赐”维持已有边界,与北宋以兄弟相称划定边界,南宋每年向其提供“岁贡”占领临安,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A. 辽 西夏 元 金B 西夏 金 辽 元C. 辽 元 西夏 金D. 西夏 辽 金 元21. 史书记载:“夏四月庚申溯,大风吹石折木。金人以帝及皇后、皇太子北归。凡法驾、古器、九鼎、天下州府图及官吏、侍人、技艺、工匠、府库蓄积

9、,为之一空。”材料反映的是( )A. 七国之乱B. 八王之乱C. 安史之乱D. 靖康之变22. 梦回千年大宋,万千气象更新。宋朝社会与前代相比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新变化。下列现象中可以反映宋朝社会新气象的是( )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 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人丁为本 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耳A. B. C. D. 23. 方圆百里,城内石桥有一万二千座,大船可在桥下自由行走。城内有湖,方圆三十里。周围有富丽堂皇的宫殿,城内有大街一百六十条”。马可波罗行记中所描述的当时“世界上最富丽名贵的城市”位于( )A. B. C. D. 24. 如图所示,是2015年央视拍摄的记录

10、1247年发生的“凉州会谈”(凉州,今甘肃武威)。该历史纪录片的主题应该是( ) A. 宋辽和议,兄弟相称B. 宋夏和议,君臣之礼C. 宋金和议,南北对峙D. 西藏归属,中央管辖25. 元朝时,很多蒙古人迁入中原,同汉族杂居相处。来自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不断通婚,逐渐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回回。上述材料反映了( )A. 元朝推行了“四等人制度”B. 元朝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C. 元朝华夏认同的观念出现D. 阶级矛盾比民族矛盾尖锐26. “南海一号”是南宋初期一艘向外运送商品时失事沉没的木质古沉船,它将为复原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提供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

11、,2019年8月6日,国家文物局召开工作会,发布了“南海号”保护发掘项目考古工作成果,总共出土文物14000余件套,其中瓷器13000余件套。该材料可以佐证( )A. 瓷器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B. 指南针广泛运用于航海C. 外贸税收成为国家收入主要来源D. 政府废除重农抑商政策27. “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材料认为A. 世袭制造成天子不贤B. 君主应该传位给贤人C. 宰相的废除弊端较大D. 宰相职位应该世袭28. 结合所学,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有清朝前中期人口数与人均田亩数时间人口数每口平

12、均田亩数顺治十二年(1655年)1403390026.63康熙五十年(1711年)2462132428.15雍正十二年(1734年)2735546232.54乾隆十八年(1753年)1027500006.89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2080957963.56清朝前中期人口持续增长 平均田亩数逐年下降资源危机日益显露 康雍乾时期衰象初显A. B. C. D. 29. 明朝前中期蒙古成为明朝边患。1550年,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因贡市不遂而发动战争,劫掠边关,得到明朝通贡承诺后,率兵北撤,史称“庚戌之变”。据此推断,蒙古发动对明战争主要目的是( )A. 开拓市场与掠夺原料B. 改朝换代定鼎中原

13、C. 与中国争夺正统之位D. 抢夺财物发展边贸30. 李贽,晚明思想启蒙运动的旗帜,宣称自己的著作是“离经叛道之作”。清四库全书目录提要中说:“贽非圣无法,敢为异论。故其人可诛,其书可毁”。下列言论出自李贽“离经叛道之作”的是( )A.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B.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C.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D. 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其中第31小题10分,第32小题15分,第33题15分,共40分)31. 战国至秦,是中国古代社会一次大转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以来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推动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要求建立更加严密的

14、管理体制。同时,兼并战争日益激烈的严峻形势,也要求各国实行君主集权,改变春秋后期卿大夫专权纷争的现象。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各国纷纷进行变法,最终建立起君主集权的官僚政治形态,为以后大一统专制帝国的出现奠定了制度上的基础。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二: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城。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失在于制,不在于政,周事然也。失在于政,不在于制,秦事然也。柳宗元封建论(1)

15、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列举两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并概述该时期变法运动的历史意义。(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周、秦、汉初“有天下”的地方行政制度,分别用一句话阐明作者所论周秦之失之所在。32. 唯物史观认为,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源和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冬十月丁未,诏曰:“朕承乾在位,十有五年。每览先王之典,经纶百氏,储畜既积,黎元永安。今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因饥蚀以弃业,或因灾贫而流亡。仓廪不足,租调难持,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魏书高祖纪上材料二:赋役之法;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绝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

16、、绢、绝者,兼调绵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庸,每日三尺。旧唐书食货志材料三: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开始,江南得到开发,为经济中心南移奠定了基础。至隋唐,伴随统一与京杭大运河通航,南北经济并驾齐驱,长江流域赶上了黄河流域的水平,经济重心渐趋南移之势。唐朝中晚期开始,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到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北宋灭亡,南宋建立,是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在时间上的分野。此后,经济重心不可逆转地远离了北方,南盛北衰的局面完全确立。陈霜霜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分析(1)根据材料一概括孝文帝改革前面临的社会问题。(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朝时期的赋役制度。(3)根据材料三概括唐宋时期中国

17、古代经济“南盛北衰”局面逐步确立的主要过程。33. 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契开旧俗,事简职专,官制朴实,不以名乱之至于太宗,兼制中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辽史百官志材料二:世宗久典外郡,明祸乱之故,知吏之得失。即位五载,而南北讲好,与民休息。于是躬节俭,崇孝悌,信赏罚,重农桑,慎守令之选,严廉察之责,孳以为诏,夜以继日,可谓得人君之道矣。当此之时,群臣守职,上下相安,家给人足,仓廪有余,刑部断死罪或十七人,或二

18、十人,号称小尧舜。金史世宗本纪下材料三:清代,经过约一个世纪对边疆地区的用兵,清朝对边疆地区的统治得到了巩固,疆域基本定型,形成了一个幅员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为清朝进一步加强了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清朝在继承历代民族政策的基础上,根据特定的社会情况有所创新。段红云清代中国疆域的变迁及其对中国民族发展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写出契丹国的建立者及时间,并归纳辽朝“兼制中国”的职官设置及该制度的基本特征。(2)根据材料二概括金世宗统治的内政外交,并结合所学指出该时期的时代美誉。(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写出清朝专设掌管边强民族事务机构的名称。以西北边疆为例说明清朝“进一步加

19、强了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中国早期人类呈现分布广泛,多元一体之特点。其中仰韶文化就是距今约7000至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的典型代表。该文化遗存位于图中的( ) 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仰韶文化是在黄河中游地区,即地图上的,D项正确;在辽河地区,应该是红山文化,排除A项;是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排除B项;是长

20、江中下游地区的河姆渡文化,排除C项。故选D项。2. 尚书酒诰中曰:“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尚书梓材中曰:“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上述材料反映了古代中国( )A. 家国一体B. 以民为本C. 华夏认同D. 皇权至上【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可知,中国古代重视人民的利益,体现的是民本思想,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民本思想,并未提及家国一体,排除A项;材料并未提及民族关系的发展状况,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民本思想,与皇权至上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3. 据左传定公四

21、年记载:西周建国后,将“殷民六族”分赐给鲁公,使其“帅其宗氏,辑其分族以法则周公,用即命于周”。给予康叔(卫国)以“殷民七族”和其它权力,便于其执行王室任命的职务。对以上记载分析正确的是分散了商朝遗民的力量说明鲁卫两国处于王畿地区利于文化共同体的发展体现了诸侯权利义务的统一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建国后,将“殷民六族”赐给鲁公,“殷民七族”给予康叔(卫国),分散了商朝遗民的力量,鲁国、卫国的诸侯统治其国内各族,执行周公的法制和王室的命令,有利于文化共同体的发展,体现了诸侯权利、义务的统一,说法符合题意,C项正确;鲁、卫作为两个诸侯国,所处并非王畿

22、地区,说法错误,与之组合的ABD三项不符合题意。4. 资治通鉴记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为春秋之终、战国之始的分水岭。“三家分晋”现象反映了( )A. 春秋时期诸侯混战的开始B. 西周传统政治秩序的破坏C. 战国七雄争霸局面的形成D. 五胡内迁导致中原政局变动【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并结合所学可知,资治通鉴记载的是“三家分晋”的史实,表明

23、卿大夫取代了诸侯而自立为诸侯,这实质上反映了周朝的分封制被破坏,即周朝传统政治秩序遭到破坏,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春秋时期的诸侯混战,排除A项;“战国七雄争霸局面的形成”不是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排除C项;五胡内迁发生在魏晋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5. 孟子,战国时期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面对“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乱世,他主张( )为政以德 仁政 兼爱非攻 定于一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据材料“孟子,战国时期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结合所学可知,孟子的思想主张是仁政和定于一,符合题意,D项正确;为政以德是孔子的思想主张,兼爱、非攻是

24、墨子的思想主张,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6. 荀子议兵载:“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出现该现象主要归因于,当时秦国实施( )A. 郡县制B. 军功爵制C. 征兵制D. 募兵制【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据材料“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可知,齐国、魏国的军队战斗力都比不上秦国,结合所学可知,秦国商鞅变法中实行军功爵制,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B项正确;郡县制是地方行政制度,并不能有效提高军队战斗力,排除A项;材料突出的是秦国的军功爵制的影响,

25、并不是征兵制,排除C项;战国时期,并未实行募兵制,排除D项。故选B项。7. 秦国李斯在谏逐客书中描述:“夫物不产丁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秦王嬴政接受李斯建议,采取的措施是A. 任用商鞅变法B. 采取远交近攻C. 网罗天下英才D. 连接各国长城【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谏逐客书是秦朝大臣李斯上给秦王嬴政的一篇奏议。文章强调秦国若无客卿的辅助则未必强大的道理,正反论证,利害并举,说明用客卿强国的重要性。最终秦王嬴政接受李斯建议,采取的措施是网罗天下英才,C项正确;商鞅变法发生于秦孝公时期,而材料为

26、秦王嬴政时期,排除A项;远交近攻为秦统一六国的战略方针,排除B项;秦统一六国后,为了巩固统治,连接各国长城以抵御外敌,排除D项。故选C项。8. 为解决“财用不足,多寡不调”现象,汉武帝时期采取了一项措施,取得了“通有无之用”,“通委财而调缓急”和“平万物而便百姓”,“民不益赋而天下饶”的效果。该措施是( )A. 推恩令B. 均输平准C. 设诸路转运使D. 市易法【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武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通有无之用”可知,汉武帝时期,由国家在各地统一征购和运输货物,国家利用市场规律调控物价,

27、销售所得还可以增加财政收入,出现“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的局面,B项正确;推恩令是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而颁布的一项重要政令,排除B项;转运使是宋朝设置的,排除C项;市易法是北宋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之一,排除D项。故选B项。9. 公元前119年,霍去病率领五万大军出击漠北,饮马瀚海,封狼居胥。当时,霍去病发出的时代最强音是( )A.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B.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C. 患难相恤,暴掠不作D. 精忠报国,迎回二圣【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西汉时期(中国)。据材料“霍去病率领五万大军出击漠北,饮马瀚海,封狼居胥”,结合所学可知,

28、霍去病率领五万大军出击漠北匈奴,留下赫赫战功,B项正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体现的是陈胜吴广起义,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患难相恤,暴掠不作”,体现的是唐蕃会盟,排除C项;“精忠报国,迎回二圣”,体现的是岳飞抗金,排除D项。故选B项。10. 鲁迅先生称誉某一史学著作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一部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的不朽名著。该史著是( )A. 离骚B. 史记C. 汉书D. 唐六典【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中国)。结合所学可知,西汉司马迁的史学著作是史记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被鲁迅先生称之为

29、“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B项正确;离骚是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诗篇,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排除A项;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唐六典是我国现有的最早的一部行政法典,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会典,排除D项。故选B项。11. 晋书王敦传载:“帝(司马睿)初镇江东,威名未署,敦与从弟导等同心翼戴,以隆中兴。时人之语曰王与马,共天下。”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 权臣揽权,天下大乱B. 世家大族地位的显赫C. 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D. 九品中正制度的形成【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

30、:东晋(中国)。根据材料“王与马,共天下”可知,东晋时期,迁居江南的世家大族实力强大,B项正确;选项A不符合史实,材料没有体现出天下大乱,排除A项;此时是东晋时期,排除C项;材料主旨为东晋初期政治格局,不涉及九品中正制,排除D项。故选B项。12. 唐文宗(827840在位)叹道,“朕何如周赧汉献耳!”赧、献受制于强诸侯,今朕受制于家奴,以此言之,朕殆不如!”材料反映了唐朝后期( )A. 宦官专权B. 藩镇割据C. 安史之乱D. 朋党之争【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赧、献受制于强诸侯,今朕受制于家奴,以此言之”,

31、结合所学可知,周朝受制于地方诸侯,唐朝受制于家奴,也就是宦官,体现的是宦官专权,A项正确;材料突出的是宦官专权,并不是藩镇割据,排除B项;此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宦官专权,与朋党之争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3.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300多年历史,长期处于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之中,怎一个“乱”字了得。这一局面结束于( )A. 公元3世纪末B. 公元6世纪初C. 公元6世纪末D. 公元7世纪初【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魏晋南北朝(中国)。据材料“300多年历史,长期处于封建割据

32、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之中”,结合所学可知,589年,隋朝统一,结束了魏晋的分裂割据局面,C项正确;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是589年,即公元6世纪末,其余选项均与史实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14. “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中国古代历代王朝统治者都比较重视选拔人才,为专制王权服务。下列表述反映出唐宋时期选官制度的是( )A. 世卿世禄,嫡长子继承制B.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C.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D. 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唐宋时期(中国)。据材料“中国古代历代王朝统治者都比较重视选拔人才,为专制王权服务

33、”,可知,历代王朝统治者重视人才选拔,而“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涉及的是唐宋时期的科举制,C项正确;世卿世禄,嫡长子继承制,属于先秦时期的制度,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体现的是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体现的是两汉时期的察举制,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5. “盛哉,太宗之烈也!其除隋之乱,比迹汤、武;致治之美,庶几成、康。自古功德兼隆,由汉以来未之有也。”在此,欧阳修所称赞的是( )A. 文景之治B. 元嘉之治C. 贞观之治D. 开元盛世【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

34、知是正向题。时空是唐宋时期(中国)。据材料“太宗之烈也!其除隋之乱,比迹汤、武自古功德兼隆,由汉以来未之有也”,可知,欧阳修称赞的是唐太宗李世民,而李世民在位期间开创了“贞观之治”,C项正确;文景之治是西汉时期的治世,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元嘉之治南朝宋文帝刘义隆时期的盛世,排除B项;开元盛世是唐玄宗时期的盛世,排除D项。故选C项。16.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关于该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唐太宗时,正式确立三省六部制B. 三省的职权分工明确,彼此制约C. 三省长官共议国事,执宰相之职D. 使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备【答案】A

35、【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结合所学可知,隋朝时正式确立三省六部制,唐太宗时期得以进一步发展,A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A项正确;隋唐时期,三省的职权分工明确,又彼此制约,中书省负责草拟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有不妥者驳回,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三省长官共议国事,执宰相之职,B、C两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排除;结合所学可知,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使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备,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17. 宋太宗说:“国家若无外忧,必

36、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需谨此。”为此,宋初采取( )A. 增置军镇加强边防B. 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C. 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D. 征兵制取代募兵制【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初中国。根据材料“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可知,宋太宗主张加强国内管理,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削弱地方军事实力,减少内患,B项正确;增置军镇是在唐朝时期,排除A项;王安石变法向农民提供贷款,排除C项;募兵制建立是在唐朝,排除D项。故选B项。18. 唐代,一批内迁党项人被授以“闲田”,

37、他们开始学习农耕。西夏建立前,党项人已经进入河西走廊的凉州、甘州等农业区,农业生产技术进一步提高。据汉文史料记载,宋代党项人已是“耕稼之事,略与汉同”。这可以用来说明( )A. 西夏开始模仿两宋制度B. 党项民族全面转向农耕经济C. 唐宋经济重心开始南移D. 少数民族对西北边疆的开发【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至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党项人原本是游牧民族,但是内迁之后开始从事农耕,而且西夏建立之前,党项人已经进入河西走廊的凉州、甘州等农业区,农业生产技术进一步提高,这说明当时的少数民族对西北地区

38、进行了开发,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少数民族对西北边疆的开发,未体现西夏开始模仿两宋制度,排除A项;“党项民族全面转向农耕经济”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少数民族对西北边疆的开发,未涉及经济重心转移,排除C项。故选D项。19. “今介甫为政,尽变更祖宗旧法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材料评述的是( )A. 商鞅变法B. 孝文帝改革C. 庆历新政D. 王安石变法【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材料“今介甫为政,尽变更祖宗旧法”,结合所学可知,介甫指的是王安石,由此可

39、知是北宋时期的王安石变法,D项正确;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孝文帝改革是北魏时期,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突出的是王安石变法,并不是庆历新政,排除C项。故选D项。20. 辽宋夏金元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又一个北方少数民族活跃时期,下面是对少数民族政权与宋关系的梳理,与表中序号顺序相对应的是少数民族政权主要关系向北宋称臣,北宋每年提供“岁赐”维持已有边界,与北宋以兄弟相称划定边界,南宋每年向其提供“岁贡”占领临安,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A. 辽 西夏 元 金B. 西夏 金 辽 元C. 辽 元 西夏 金D. 西夏 辽 金 元【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庆历和议后,西

40、夏向北宋称臣,北宋每年提供“岁赐”;宋辽澶渊之盟后,双方维持已有边界,与北宋以兄弟相称;宋金绍兴和议后,双方划定边界,南宋每年向其提供“岁贡”;元朝占领临安,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结合上述分析可知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21. 史书记载:“夏四月庚申溯,大风吹石折木。金人以帝及皇后、皇太子北归。凡法驾、古器、九鼎、天下州府图及官吏、侍人、技艺、工匠、府库蓄积,为之一空。”材料反映的是( )A. 七国之乱B. 八王之乱C. 安史之乱D. 靖康之变【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宋金时期(中国)。据材料“金人以帝及皇后、皇太子北归

41、”和所学可知,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徽、钦二帝,史称“靖康之变”,D项正确;七国之乱是西汉时期的历史事件,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八王之乱是西晋时期的历史事件,排除B项;安史之乱是唐朝时期的历史事件,排除C项。故选D项。22. 梦回千年大宋,万千气象更新。宋朝社会与前代相比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新变化。下列现象中可以反映宋朝社会新气象的是( )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 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人丁为本 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耳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宋朝(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不抑兼并,“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

42、主”,体现了宋朝时期的国家放松对社会的控制,“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体现了商品经济发展对等级观念的冲击,正确,A项正确;“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与唐朝的两税法有关,不符合题意,“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耳”是后唐人的语句,错误,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23. 方圆百里,城内石桥有一万二千座,大船可在桥下自由行走。城内有湖,方圆三十里。周围有富丽堂皇的宫殿,城内有大街一百六十条”。马可波罗行记中所描述的当时“世界上最富丽名贵的城市”位于( )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城内石桥有一万二千座,大船可在桥下自由行走”“城内有湖”“周围有富丽堂皇的

43、宫殿,城内有大街一百六十条”“世界上最富丽名贵的城市”及所学知识可知,该城市河流较多,商品经济繁荣,描述的应该是江南地区的城市,位于,D项正确;处于中国北方,地理环境不符合材料描述,也不符合“世界上最富丽名贵的城市”的要求,排除ABC项。故选D项。24. 如图所示,是2015年央视拍摄的记录1247年发生的“凉州会谈”(凉州,今甘肃武威)。该历史纪录片的主题应该是( ) A. 宋辽和议,兄弟相称B. 宋夏和议,君臣之礼C. 宋金和议,南北对峙D. 西藏归属,中央管辖【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247年(

44、中国)。结合所学可知,1247年,藏族和蒙古族两位代表性的杰出人物萨迦班智达和阔端在凉州进行了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会谈,凉州会谈在中国的民族关系史和藏、蒙民族史上都写下了厚重的一笔,它奠定了西藏并入中国版图的基础,因此纪录片的主题是西藏归属,中央管辖,D项正确;“凉州会谈”和宋辽关系无关,排除A项;“凉州会谈”不涉及宋朝和西夏,排除B项;“凉州会谈”与宋金和议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25. 元朝时,很多蒙古人迁入中原,同汉族杂居相处。来自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不断通婚,逐渐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回回。上述材料反映了( )A. 元朝推行了“四等人制

45、度”B. 元朝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C. 元朝华夏认同的观念出现D. 阶级矛盾比民族矛盾尖锐【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元朝时回回形成,各民族乃至外国人共同形成回回,体现了民族交融的加强,B项正确;“四等人制度”是民族压迫政策,且材料信息与此无关,排除A项;华夏认同出现于春秋战国,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民族交融,并非矛盾,且阶级矛盾看不出来,排除D项。故选B项。26. “南海一号”是南宋初期一艘向外运送商品时失事沉没的木质古沉船,它将为复原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提供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2019年8月6日,国家文物局召开工作会,发布了“南海号”保护发掘项目考古工作成果,总共出土文物14000余件套,其中瓷器13000余件套。该材料可以佐证( )A. 瓷器成为中华文明新物质象征B. 指南针广泛运用于航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期中试卷 > 高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