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教案(2023年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上传人:蒙蒙d****课堂 文档编号:251052 上传时间:2023-10-0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75.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3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教案(2023年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3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教案(2023年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3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教案(2023年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3. 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教材简析】本课是六年级上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第3课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人类在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上,有过两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学说,分别是托勒密的“地心说”和哥白尼的“日心说”。本课将在前一课学习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在前一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发现解释昼夜交替现象成因的关键在于确定地球与太阳的运动关系。在本课中,学生将通过阅读文献资料初步体会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艰辛而漫长的历史探索过程,并且能够了解到每一种学说在历史上都有其产生、发展、修正、革新的过程。同时通过对比、分析,获取地球运动的关键信息,并依据正确的信息对第1课中的地球模型进行改进,再

2、利用改进后的地球模型进行模拟实验,最终形成昼夜交替现象的正确解释。【学情分析】在本课中,学生通过阅读文献资料获取了地球与太阳运动的关键信息后,需要进一步探究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通过前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解释昼夜交替现象成因的关键在于确定地球与太阳的运动关系,因此本课需要学生依据正确的地球与太阳运动的信息再次进行模拟实验,最终形成昼夜交替现象的正确解释。【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资料阅读及模拟实验,知道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同时绕地轴自转,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科学思维:运用模拟实验、推理论证等方法认识到昼夜交替现象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 探究实践:在阅读过程中学会使用文献摘要,并能通过

3、阅读文献获取地球运动的相关信息;在模拟实验的过程中能依据正确的地球运动信息改进地球模型,并利用模型认识到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态度责任:在了解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过程中,体会到所有科学观点都需要众多证据的支持,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要有证据意识,并能勇于修正与完善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通过阅读资料获得地球与太阳运动的准确信息,并通过模拟实验验证昼夜交替现象。难点: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2.整理第2课中几种昼夜交替现象成因的假说。学生:1.每组准备反光效果好的小圆贴片、较硬的金属丝、学生自制的地球模型、手电筒;2.记录表。【教学过程】一、聚焦问题、揭示课

4、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教学课件、上一节课中几种昼夜交替现象成因的假说1.出示上一节课中能解释昼夜交替现象成因的几种假说。提问:这几种假说都能解释昼夜交替现象,它们的区别在哪里?2.教师总结:确定地球与太阳的运动关系才能确定哪一个解释与事实相符。3.揭示课题: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板书)【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到每种假说的根本区别是地球和太阳的运动状态不同,从而聚焦到研究地球与太阳的运动状态主题中来。二、阅读资料,认识地球与太阳的运动(预设10分钟)材料准备:教学课件、记录表1.教师介绍:人类认识地球和太阳的运动经历了极其漫长的过程,托勒密的“地心说”和哥白尼的“日心说”是两个非常有代表性

5、的学说。2.学生阅读托勒密的“地心说”和哥白尼的“日心说”比较他们的观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并记录在记录表(韦恩图)中。3.组织学生交流“地心说”和“日心说”相同点与不同点,教师以韦恩图的形式进行板书记录。4.提问:比较两种学说,谁的观点更具说服力,你的依据是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到地球正确的运动形式:地球绕太阳转动,同时绕地轴自转。【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阅读文献资料初步体会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艰辛而漫长的历史探索过程,并且能够了解到每一种学说在历史上都有其产生、发展、修正、革新的过程,同时通过对比、分析,获取地球与太阳运动的正确信息。三、模拟实验,验证昼夜交替现象(预设20分钟)材料准备:教学课件

6、、反光效果好的小圆贴片、较硬的金属丝、第 1 课中学生自己制作的地球模型、手电筒、记录表1. 改进地球模型教师出示地球模型提问:这是我们在第一节课中做的地球模型,我们该如何改进模型进行模拟实验?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2.教师总结改进要点:(1)根据地球与太阳的运动状态改进原有的地球模型,增加实现自转的“地轴”(地球有自转轴且地轴倾斜作为事实直接告知学生即可,不必过度延伸)。(2)在地球模型相对的两个面上分别贴上1个反光的小圆片,使两个小圆片刚好分别处于白天和黑夜,为了方便观察和交流给小圆片编号“1”和“2”。3.通过观看微课进一步了解改进地球模型的方法。4.出示实验要求:(1)将“地轴”从地球模型

7、的南极穿入北极穿出。(2)观察反光贴纸是否能在地球自转一周的过程中产生了一次昼夜交替现象。(3)把观察到的现象,用画图的形式记录在活动记录表中。活动记录表:画出小圆片的亮暗情况5.学生改进地球模型,进行模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6.交流研讨:学生借助活动记录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7.教师通过微课总结:地球绕地轴自转,使地球上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设计意图】让学生依据地球运动的关键信息,改进地球模型,再改进后的模型进行模拟实验,最终形成昼夜交替现象的正确解释。这样的设计,既体现科学的严谨性,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四、课堂小结与拓展(预设5分钟)1.课堂小结提问:本课进行的昼夜交替模拟实验与前

8、一课中的昼夜交替模拟实验有什么不同?(预设:引导学生从实验条件、实验结果和自己的感受 三方面去表达。教师可以在学生表达完成后,指导其总结出关键信息。如:当学生谈到增加了地轴,可以总结为“实验条件的不同”,从而引导学生从实验条件方面继续发散思维。)2.拓展课后收集更多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的资料。【设计意图】通过小结活动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与梳理,同时通过拓展活动激发学生继续探究地球自转的兴趣。五、板书设计3. 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日心说地心说太阳处于宇宙中心太阳是静止不动的所有的天体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地球绕地轴自转,24小时自转一周地球处于宇宙中心地球是静止不动的所有天体每天绕地球做一

9、次圆周运动地球是球形的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地球自转【疑难解答】1. 改进地球模型时,怎样才能保证“地轴”从地球模型的南极穿到北极而不发生偏移?在改进地球模型时要保证“地轴”从地球模型的南极穿到北极不发生偏移,可以借助筷子或比较细的小木棍等合适的、不会弯曲的工具,将模型从南极到北极钻一个孔,再将金属丝沿着孔从模型的南极穿入北极穿出,就不会发生偏移了。2. 在进行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时,为什么要在地球模型上贴两张反光贴纸?在进行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室时,贴上反光贴纸更便于学生的观察和交流。而在模型相对的黑夜和白天两个面上各贴一个反光贴纸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地球上的昼夜交替,不仅有昼和夜的交替,还有夜和昼的交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科学 > 教科版 > 六年级上册(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