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历史复习试卷:近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50019 上传时间:2023-09-0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0.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高考历史复习试卷:近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4年高考历史复习试卷:近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24年高考历史复习试卷:近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24年高考历史复习试卷:近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4年高考历史复习:近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一选择题(共20小题)119世纪六七十年代,李鸿章一再强调,中国的“制度文章”“科技水平”远超西方,西方科技如算学、矿学、化学等都是从中国学的;王韬也认为,“礼乐制度、天算 器艺,无不由中国流传及外”。这些主张()A成为了洋务运动的科学依据B打破了“华夷之辨”的偏见C减轻了传播西方文明的阻力D超越了“中体西用”的范畴219世纪末,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说:“三纲为中国神圣相传之圣教,礼政之原本,人禽之大防”,同时引用一些儒家的经典著作作为他变法思想的理论依据,说易经即有“穷则变,变通尽利,变通趣时,损益之道与时偕行”的思想内容等。这反映出张之洞()A对中体西

2、用的反思B托古改制的思想深入人心C救国思想新旧杂陈D已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3鸦片战争后,徐继畲在瀛寰志略中指出,西方“以商贾为本计”的经济制度决定了其必然对外扩张,这种扩张让西方骤致富强,泰西对外扩张已非传统战事,而是“变局”之始。基于此,他主张()A发展工商业以求自强B对外开放以自强求富C将中体西用付诸实践D变法维新以富民兴国4海国图志刊行之初得到了当时一些文人和官员的赞赏,其中大多数只是为书中展现的万国风土人情所折服,却对该书核心观点“师夷长技以制夷”漠然而视。该现象折射了()A西方的风土研究比技术更有价值B学习近代科技不能挽救民族危机C作者的思想主张危及统治者利益D封建传统积习太深难以迅

3、速转向5(2023张家口二模)洋务派薛福成认为:“西人风气,最重条约,至于事关军国,尤当以万国公法一书为凭似宜将万国公法,通商条约等书,多为刊印,颁发州县”;否则“偏于刚者,既以违约而滋事端;其偏于柔者,亦以忘约而失体统”。这表明,薛福成()A主张与西方建立平等外交关系B已经拥有近代外交观念C提倡用国际法解决国际间争端D致力维护传统宗藩关系6(2023湖南模拟)1896年,维新派创办的时务报刊发了论中国参用民权之利益一文,其中提出在中国君权渐失的情况下,“参用民权”是君权得以行使的必要条件,“必民权复,而君权始能行”。这反映了维新派()A极力维护传统政治体制B赞同中体西用思想C思想宣传受旧势力

4、掣肘D对民主政治的探索7(2023西城区二模)1898年8月,林辂存上书推荐一种拼音文字方案,认为以此为基础,“正以京师官音,颁行海内无论蒙古、西藏、青海、伊犁,以及南洋数十岛,凡华民散居处所,不数年间书可同文、言可同音,而且妇孺皆能知书,文学因而大启。”这表明()A该方案有利于边疆各族创造自己的文字B清政府试图发展东亚传统的宗藩关系C维新期间曾有推行国家通用语言的倡议D旨在文化普及的文学革命拉开了序幕8(2023唐山二模)如表是小唐同学在研究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时,搜集的相关材料。据表可知()被康有为誉为中国“西学第一人”的严复,翻译了赫胥黎的天演论,引进进化论学说,在当时社会引起轰动,此后成为

5、中学生的读物。胡适有两名同学,一名叫孙竞存,一名叫杨天择。A甲午战争宣告洋务运动破产B近代中国民族意识逐渐觉醒C严复观点利于民族工业发展D列强侵略导致民族危机加深9(2023浙江二模)晚清思想家郑观应认为,“有国者苟欲攘外,亟须自强;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这表明他()A主张变法与救亡图存相结合B致力于探索实业救国的新道路C开始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D倡导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10(2023市中区校级二模)孙中山指出:“共和者,我国治世之神髓,先哲之遗业也。我国民之论古者,莫不倾慕三代之治,不知三代之治,实能得共和之神髓而行

6、之者也即此所以慕古之意,正富有理想之证据,亦大有进步之机兆也”。这一思想()A表达了继承儒家理想的志向B奠定了大同世界的思想基础C利用传统文化阐述共和思想D放弃了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11(2023金安区校级模拟)孙中山深切地认识到,八年以来中华民国政治不良到这个地步,就是“因为单破坏地面,没有掘地底陈土的缘故”,今后“改造中国的第一步”,只有重新开始革命,扫清官僚、政客、武人这些“地底的陈土”。这体现了孙中山()A与袁世凯势力彻底决裂B宪政理论的完善与推广C革命思想的嬗变与升华D新三民主义的正式形成12(2023祁东县校级模拟)1924年8月,孙中山指出,赞成马克思主义的青年志士不了解中国现在的

7、问题首先是贫困,不能照共产党主张的那样马上来均贫富,而是应该在吸取欧美贫富悬殊的教训的情况下节制私人资本,赶快用国家力量振兴实业,发达资本。据此,孙中山意在说明()A社会主义不能迎合革命需求B国共合作助推民生主义发展C新三民主义可解决民生问题D均贫富是国民革命的终极目标13(2023河南模拟)1920年,胡适指出:“现在所谓新文化运动,实在说得痛快一点,就是新名词运动。拿着几个半生不熟的名词,什么解放、改造、牺牲、自由恋爱、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你递给我,我递给你。”这表明当时()A新旧思潮斗争激烈B民主共和深入人心C西化成为社会共识D思想启蒙存在偏颇14(2023四川模拟)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

8、的中西文化论战中,文化学家陈序经提出全盘西化论,他认为文化是一个整体,主张“要格外努力去采纳西洋的文化,诚心诚意地全盘接受它”,并指出“在今日,西洋文化就是世界文化”。陈序经的全盘西化论旨在()A学习西方挽救民族危亡B否定文化应有的民族性C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D以时代性改造传统文化15(2023榆林一模)盛京时报在1921年之后的“小说”征文中明确要求投稿须用“白话”语言进行创作,内容上也特别要求“勿为肤浅之言”,如“春之爱”征文要求“须以风光绮丽之文字,为细腻之描写,以明春之爱育万物,无所不用其慈”。这表明盛京时报的“小说”征文()A关注了社会时局的变化B受到了新文化运动的影响C促进了文学革

9、命的兴起D协助了政府加强思想控制16(2023桃城区校级模拟)如表为新青年中对民主观念类词汇(含民主、民治、德谟克拉西、德先生等)评价倾向频度数据。这种变化可以说明()时间正面评价中性评价负面评价合计1915年9月1918年6月85次63次3次151次1918年7月1921年4月224次125次58次407次1921年5月1926年7月95次180次703次978次A知识界对资本主义弊端认识加深B新三民主义受到民众普遍拥护C资本主义发展模式被知识界否定D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日益增多17(2023鼓楼区校级模拟)1920年8月,劳动界创刊号发文:我们印这个报,就是要教我们中国工人晓得他们应该晓得他

10、们的事情。我们中国工人晓得他们应该晓得他们的事情了,或者将来苦得要比现在好一点。创办该刊物意在()A壮大中国共产党的力量B启发工人阶级思想觉悟C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D号召工人阶级进行武装斗争18(2023湖北模拟)李大钊明确指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即非仅中国之问题,乃世界之问题也。帝国主义已至一定程度,将来中国革命成功之一日,即世界问题解决之一日,即世界革命成功之一日”。这一观点体现出()A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任务的确立B“五四运动”国际影响力的提升C李大钊对世界历史的观察和研究D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迅速19(2023江西模拟)1939年到1940年初,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中

11、,从总结论述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大法宝”,到首次明确提出“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再到系统阐述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由此可知()A统一战线的理论不断完善B武装斗争面临形势的严峻C毛泽东思想逐步走向成熟D中国共产党抗战方针确定20(2023石嘴山一模)毛泽东曾在新青年第三卷第2号上发表了著名论文体育之研究,文章提出体育目的在于“养生”、“卫国”;体育效用在于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三育之间的关系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毛泽东的体育思想()A彰显了党对体育的重视B率先提出“全面发展”方针C折射出深重的民族危机D揭开新中国体

12、育事业的序幕二材料题(共1小题)21(2023上饶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部百年党史,是一部理论创新,民族复兴与文明重生、相互交织的历史,是一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交响乐,也是一曲“两个结合”的合奏。时代代表人物事迹新民主主义时期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将马列理论与传统哲学相融通,用民族形式表达马克思主义观点,奠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论基础。孕育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建设和实际“第二次结合”,在初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理论进一

13、步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新要求,明确提出“两个结合”的重要论断,极大丰富和升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内涵,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次飞跃。摘编自政协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的历史脉络根据材料任选一个时期,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围绕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

14、,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小题)119世纪六七十年代,李鸿章一再强调,中国的“制度文章”“科技水平”远超西方,西方科技如算学、矿学、化学等都是从中国学的;王韬也认为,“礼乐制度、天算 器艺,无不由中国流传及外”。这些主张()A成为了洋务运动的科学依据B打破了“华夷之辨”的偏见C减轻了传播西方文明的阻力D超越了“中体西用”的范畴【考点】洋务思想【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西学东渐。主要考点:明清时期西学东渐的主要内容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的主要内容及代表人物中国向西方学习过程的深入【解答】洋务运动知识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没有科学依据,A表述错误排除;通过所

15、学知识,洋务运动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口号,说明李鸿章未打破“华夷之辨”的偏见;通过材料所述“西方科技如算学、矿学、化学等都是从中国学的”“无不由中国流传及外”的描述,李鸿章和王韬把西方的科技认为是中国传播过去的,学习西方只是把传播到西方的知识再学回来,就为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减轻阻力,C正确;通过李鸿章的论述可知,李鸿章认为中国制度超过西方,所以他的思想没有超越“中体西用”的范畴,排除D;故选:C。【点评】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是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知识补充: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19世纪中叶前后开始,西方人再度开始进入中国,并以各种媒介带来西方的新知识。而由于鸦片战争及

16、英法联军的刺激,促使清朝政府在1860年代开始,推行了洋务运动,也促使西方的科学技术再一次传入中国,当时中国人。当时的洋务人士,主要采取”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态度来面对西学,而主要关注的是西方的先进武器以及相关的器械运输等,而未试图对西方的学术思想加以学习,因此在这期间学术思想方面的传入主要藉由西方传教士创办的媒体,以及洋务机构中为军事目的顺道译介的书籍。甲午战争以后,由于中国当时面临着国破家亡的命运,许多有识之士开始更积极全面地向西方学习,出现了梁启超、康有为、谭嗣同等一批思想家。他们向西方学习大量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政治上也要求改革。这一时期大量的西方知识传入中国,影响非常广泛。

17、许多人以转译日本人所著的西学书籍来接受西学。进入民国时期,由于对政治的不满又进一步导致知识分子们提出全盘西化的主张,在五四时期这种思想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这一波的西学东渐,一直持续到当代而未止。219世纪末,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说:“三纲为中国神圣相传之圣教,礼政之原本,人禽之大防”,同时引用一些儒家的经典著作作为他变法思想的理论依据,说易经即有“穷则变,变通尽利,变通趣时,损益之道与时偕行”的思想内容等。这反映出张之洞()A对中体西用的反思B托古改制的思想深入人心C救国思想新旧杂陈D已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考点】洋务思想【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了洋务思想,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

18、答】据材料可知,19世纪末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和洋务运动的破产,张之洞的思想在坚持中体西用的基础上也引用儒家经典作为他变法的理论依据,这说明当时其救国思想新旧杂陈,C项正确;据材料可知,张之洞引用一些儒家的经典著作作为他变法思想的理论依据,说明他仍然坚持中体西用,排除A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张之洞救国思想特点,无法体现深入人心,排除B项;据材料可知,张之洞仍然坚持中体西用,说明他还没有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洋务思想,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鸦片战争后,徐继畲在瀛寰志略中指出,西方“以商贾为本计”的经济制度决定了其必然对外

19、扩张,这种扩张让西方骤致富强,泰西对外扩张已非传统战事,而是“变局”之始。基于此,他主张()A发展工商业以求自强B对外开放以自强求富C将中体西用付诸实践D变法维新以富民兴国【考点】新思想的萌发【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了新思想的萌发,解答本题根据“徐继畲在瀛寰志略中指出,西方以商贾为本计的经济制度决定了其必然对外扩张,这种扩张让西方骤致富强”进行分析。【解答】A.根据材料“徐继畲在瀛寰志略中指出,西方以商贾为本计的经济制度决定了其必然对外扩张,这种扩张让西方骤致富强”可知,徐继畲主张像西方那样发展工商业以求自强,故A正确;B.材料并未强调对外开放,排除B;C.材料主张发展工商业,并未阐述“中体

20、西用”,排除C;D.变法维新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新思想的萌发,考查了考生正确获取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4海国图志刊行之初得到了当时一些文人和官员的赞赏,其中大多数只是为书中展现的万国风土人情所折服,却对该书核心观点“师夷长技以制夷”漠然而视。该现象折射了()A西方的风土研究比技术更有价值B学习近代科技不能挽救民族危机C作者的思想主张危及统治者利益D封建传统积习太深难以迅速转向【考点】魏源与海国图志【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了魏源与海国图志,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据材料可知,海国图志刊行之初得到了当时一些文人和官员的赞赏,但大多数只是为书中展现

21、的“万国风土人情”所折服,却对该书核心观点“师夷长技以制夷”漠然而视,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了当时人们“骄傲自大、天朝上国”的心态,这说明封建传统积习太深,D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强调“对该书核心观点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态度,A项不符题意,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对“师夷长技以制夷”作用的评价,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C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魏源与海国图志,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5(2023张家口二模)洋务派薛福成认为:“西人风气,最重条约,至于事关军国,尤当以万国公法一书为凭似宜将万国公法,通商条约等书,多为刊印,颁发州县”;否则“偏于刚

22、者,既以违约而滋事端;其偏于柔者,亦以忘约而失体统”。这表明,薛福成()A主张与西方建立平等外交关系B已经拥有近代外交观念C提倡用国际法解决国际间争端D致力维护传统宗藩关系【考点】洋务思想【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了洋务思想,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根据材料“西人风气,最重条约,至于事关军国,尤当以万国公法一书为凭似宜将万国公法,通商条约等书,多为刊印,颁发州县”并结合所学可知,薛福成作为洋务派思想家,意识到重视条约等国际法规则在外交活动中的重要性,主张学习国际法,避免因为违反国际法而引发外交冲突,体现了外交理念的进步,反映了其已经拥有近代外交观念,B项正确;薛福成主张遵循

23、国际外交规则,推动中国外交的近代化,并没有强调“平等外交”,排除A项;薛福成主张遵循国际法以避免国际争端,而非解决国际争端,排除C项;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不属于宗藩关系,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洋务思想,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6(2023湖南模拟)1896年,维新派创办的时务报刊发了论中国参用民权之利益一文,其中提出在中国君权渐失的情况下,“参用民权”是君权得以行使的必要条件,“必民权复,而君权始能行”。这反映了维新派()A极力维护传统政治体制B赞同中体西用思想C思想宣传受旧势力掣肘D对民主政治的探索【考点】维新思想【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

24、了维新思想,解答本题根据材料“参用民权是君权得以行使的必要条件,必民权复,而君权始能行”进行分析。【解答】这一时期维新派已经强调要变更传统政治体制,故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体现出中体西用思想,故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出其思想宣传受到旧势力的掣肘,故排除C项;根据材料“参用民权是君权得以行使的必要条件,必民权复,而君权始能行”可知,维新运动期间,维新派认为君权的振兴得益于民权的强化,这反映了维新派对民主政治的探索,故D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维新思想,考查了学生正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7(2023西城区二模)1898年8月,林辂存上书推荐一种拼音文字方案,认为以此为基础,“正以京

25、师官音,颁行海内无论蒙古、西藏、青海、伊犁,以及南洋数十岛,凡华民散居处所,不数年间书可同文、言可同音,而且妇孺皆能知书,文学因而大启。”这表明()A该方案有利于边疆各族创造自己的文字B清政府试图发展东亚传统的宗藩关系C维新期间曾有推行国家通用语言的倡议D旨在文化普及的文学革命拉开了序幕【考点】维新思想【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了维新思想,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据材料“正以京师官音,颁行海内无论蒙古、西藏、青海、伊犁,以及南洋数十岛”,结合时间1898年8月,可知是维新变法时期,曾有倡议推行国家通用语言,C项正确;该方案有利于民族语言的发展,并不是边疆各族创造自己的文字,

26、排除A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宗藩体系的信息,排除B项;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维新思想,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8(2023唐山二模)如表是小唐同学在研究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时,搜集的相关材料。据表可知()被康有为誉为中国“西学第一人”的严复,翻译了赫胥黎的天演论,引进进化论学说,在当时社会引起轰动,此后成为中学生的读物。胡适有两名同学,一名叫孙竞存,一名叫杨天择。A甲午战争宣告洋务运动破产B近代中国民族意识逐渐觉醒C严复观点利于民族工业发展D列强侵略导致民族危机加深【考点】维新思想【答案】B【分析】本题

27、考查维新思想,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引进进化论学说,在当时社会引起轰动”、“一名叫孙竞存,一名叫杨天择”,结合严复的思想主张和时代背景分析。【解答】依据材料“引进进化论学说,在当时社会引起轰动”、“一名叫孙竞存,一名叫杨天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演论主要阐述了自然界的生物不是万古不变,而是不断进化的,进化原因在于“物竞天择”,“物竞”就是生存竞争,“天择”就是自然选择。针对甲午战争后国家危亡的状况,严复发出与天争胜、图强保种的呐喊,指出再不变法将循优胜劣败之公例而亡国亡种。材料中胡适的同学名叫“孙竞存”、“杨天择”,说明严复在天演论中的观点得以推广,体现了近代中国民族意识逐渐觉醒,故B项正确;材

28、料中没有关于洋务运动破产的相关论述,故A项错误;仅凭材料无法说明严复的观点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故C项错误;民族危机加深是严复翻译天演论的背景之一,不是材料主旨,故D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维新思想的相关知识,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9(2023浙江二模)晚清思想家郑观应认为,“有国者苟欲攘外,亟须自强;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这表明他()A主张变法与救亡图存相结合B致力于探索实业救国的新道路C开始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D倡导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考点】维新思想【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早期

29、维新思想,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必首在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结合早期维新派的思想及其背景分析。【解答】依据材料“必首在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可知,郑观应主张发展工商业,进行政治改良,实行君主立宪制。结合郑观应所处的时代背景可知,这是在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下,将变法主张与救亡图存相结合的体现,故A项正确;实业救国思潮出现在甲午战争以后,材料中虽提及发展工商业,但不是致力于探索实业救国的新道路,故B项错误;郑观应是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不主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故C项错误;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激进派领

30、导的思想解放运动,郑观应是早期维新派的代表,故D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早期维新派的思想,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10(2023市中区校级二模)孙中山指出:“共和者,我国治世之神髓,先哲之遗业也。我国民之论古者,莫不倾慕三代之治,不知三代之治,实能得共和之神髓而行之者也即此所以慕古之意,正富有理想之证据,亦大有进步之机兆也”。这一思想()A表达了继承儒家理想的志向B奠定了大同世界的思想基础C利用传统文化阐述共和思想D放弃了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考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孙中山的思想,依据材料“不知三代之治,实能得共和之神髓而行之者也”等信息并

31、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材料“不知三代之治,实能得共和之神髓而行之者也”信息是借助古代政治体制来宣扬共和思想的合理性,故C正确;A题干不能体现,排除;先秦思想体系的演变,奠定了大同世界的思想基础,故排除B;“共和思想”是西方政治体制的体现,故排除D。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孙中山的思想,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难度适中。11(2023金安区校级模拟)孙中山深切地认识到,八年以来中华民国政治不良到这个地步,就是“因为单破坏地面,没有掘地底陈土的缘故”,今后“改造中国的第一步”,只有重新开始革命,扫清官僚、政客、武人这些“地底的陈土”。这体现了孙中山()A与袁世凯势力彻底决裂B宪政

32、理论的完善与推广C革命思想的嬗变与升华D新三民主义的正式形成【考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了孙中山思想,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根据材料可知,孙中山认识到中华民国政治不良的原因是“因为单破坏地面,没有掘地底陈土的缘故”,而“地底陈土”指的是封建“官僚、政客、武人”,由此可知,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嬗变和升华,C正确;材料没有具体指出袁世凯势力,排除A;材料不体现宪政理论的推广,排除B;根据材料“八年以来中华民国政治不良到这个地步”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华民国建立的时间是1912年,因此材料时间为1920年,而新三民主义是在1924年国民党一大上提出的,排除D。故选

33、:C。【点评】本题考查了孙中山思想,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2(2023祁东县校级模拟)1924年8月,孙中山指出,赞成马克思主义的青年志士不了解中国现在的问题首先是贫困,不能照共产党主张的那样马上来均贫富,而是应该在吸取欧美贫富悬殊的教训的情况下节制私人资本,赶快用国家力量振兴实业,发达资本。据此,孙中山意在说明()A社会主义不能迎合革命需求B国共合作助推民生主义发展C新三民主义可解决民生问题D均贫富是国民革命的终极目标【考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了三民主义,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根据材料“不能照共产党主张的那

34、样马上来均贫富”“在吸取欧美贫富悬殊的教训的情况下节制私人资本,赶快用国家力量振兴实业”结合所学新三民主义史实可知,孙中山指出马克思主义在当时不能解决中国民生问题,而主张节制私人资本的方式解决民生问题,“节制资本”是新三民主义在民生主义方面的内容,即孙中山意在说明新三民主义可以解决民生问题,C项正确;材料谈及的是民生问题而非说明社会主义与革命需求之间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虽涉及民生主义的发展,但未指出其产生原因,无法得出民生主义发展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D不是终极目标,排除。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三民主义,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3(2023河南模拟

35、)1920年,胡适指出:“现在所谓新文化运动,实在说得痛快一点,就是新名词运动。拿着几个半生不熟的名词,什么解放、改造、牺牲、自由恋爱、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你递给我,我递给你。”这表明当时()A新旧思潮斗争激烈B民主共和深入人心C西化成为社会共识D思想启蒙存在偏颇【考点】新文化运动【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信息,结合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解答。【解答】依据材料可知,胡适认为新文化运动没有深入理解西方的思想,只是学习了几个新的名词,这说明新文化运动时期启蒙思想存在偏颇,故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各种新思想的传播,不是反映新旧思潮的斗争,故A项错误;材料表明当时思想启

36、蒙存在偏颇,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错误;C项的说法过于绝对话,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4(2023四川模拟)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西文化论战中,文化学家陈序经提出全盘西化论,他认为文化是一个整体,主张“要格外努力去采纳西洋的文化,诚心诚意地全盘接受它”,并指出“在今日,西洋文化就是世界文化”。陈序经的全盘西化论旨在()A学习西方挽救民族危亡B否定文化应有的民族性C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D以时代性改造传统文化【考点】新文化运动【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了新文化运动,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A.根据材料信

37、息“文化学家陈序经提出全盘西化论,他认为文化是一个整体,主张要格外努力去采纳西洋的文化,诚心诚意地全盘接受它,并指出在今日,西洋文化就是世界文化。”可知,陈序经的全盘西化论是主张将西方文化作为整体去接受,并强调“西洋文化就是世界文化”,他实际上是主张用世界文化取代中国传统文化,尽管有些片面进而偏激,但其出发点是学习西方以救亡图存,故A项正确;B.强调西洋文化是世界文化并不意味着否定文化的民族性,故B项错误;C.陈序经全盘西化论有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的意思,但不是其根本宗旨,故C项错误;D.陈序经主张全盘接受西方文化,但没有强调改造传统文化,故D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以新文化运动为切入点,

38、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5(2023榆林一模)盛京时报在1921年之后的“小说”征文中明确要求投稿须用“白话”语言进行创作,内容上也特别要求“勿为肤浅之言”,如“春之爱”征文要求“须以风光绮丽之文字,为细腻之描写,以明春之爱育万物,无所不用其慈”。这表明盛京时报的“小说”征文()A关注了社会时局的变化B受到了新文化运动的影响C促进了文学革命的兴起D协助了政府加强思想控制【考点】新文化运动【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需要结合新文化运动特征解答【解答】根据材料“须以风光绮丽之文字,为细腻之描写,以明春之爱育万物,无所不用其慈”可知,盛京时报的征文深受新文

39、化运动的影响,在语言和内容上要求符合新文化的要求,B项正确;盛京时报的征文与社会时局的变化无关,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中掀起文学革命,排除C项;材料与政府加强思想控制无关,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6(2023桃城区校级模拟)如表为新青年中对民主观念类词汇(含民主、民治、德谟克拉西、德先生等)评价倾向频度数据。这种变化可以说明()时间正面评价中性评价负面评价合计1915年9月1918年6月85次63次3次151次1918年7月1921年4月224次125次58次407次1921年5月1926年7月95次180次703次97

40、8次A知识界对资本主义弊端认识加深B新三民主义受到民众普遍拥护C资本主义发展模式被知识界否定D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日益增多【考点】新文化运动【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了新文化运动,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A.根据材料“1918年7月1921年4月”“1921年5月1926年7月”“负面评价”“58次”“703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及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等使知识界逐步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的弊端,从而使新青年对民主观念类词汇的负面评价增多,故A项正确;B.新三民主义是1924年提出的,与材料时间不完全相符,且“民众普遍拥护”说法错误,故B项错误;C.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并未

41、被知识界否定,故C项错误;D.材料未涉及马克思主义信仰者的数据,故D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以新文化运动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7(2023鼓楼区校级模拟)1920年8月,劳动界创刊号发文:我们印这个报,就是要教我们中国工人晓得他们应该晓得他们的事情。我们中国工人晓得他们应该晓得他们的事情了,或者将来苦得要比现在好一点。创办该刊物意在()A壮大中国共产党的力量B启发工人阶级思想觉悟C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D号召工人阶级进行武装斗争【考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

42、答。【解答】从材料可以看出,“教我们中国工人晓得他们应该晓得的事情”即让工人阶级知道自己的历史使命是什么,启发了工人阶级思想的觉悟,B正确;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排除A;CD均从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排除。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8(2023湖北模拟)李大钊明确指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即非仅中国之问题,乃世界之问题也。帝国主义已至一定程度,将来中国革命成功之一日,即世界问题解决之一日,即世界革命成功之一日”。这一观点体现出()A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任务的确立B“五四运动”国际影响力的提升C李大钊对

43、世界历史的观察和研究D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迅速【考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根据材料可知,李大钊从世界史发展的角度入手,认为帝国主义是世界历史发展的产物,对帝国主义侵略的观察反映出其对世界史研究的贡献,C项正确;中共民主革命任务确立的时间是中共二大,排除A项;材料强调李大钊对帝国主义的认识,“五四运动”国际影响力的提升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未能涉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概况,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9(

44、2023江西模拟)1939年到1940年初,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中,从总结论述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大法宝”,到首次明确提出“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再到系统阐述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由此可知()A统一战线的理论不断完善B武装斗争面临形势的严峻C毛泽东思想逐步走向成熟D中国共产党抗战方针确定【考点】毛泽东思想【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了毛泽东思想,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据材料“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反映了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分析,进一步明确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反映了毛泽东思想的逐步发

45、展,C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不是阐述统一战线的理论,排除A项;材料不仅体现武装斗争思想,还有党的建设和领导革命的内容,排除B项;洛川会议确定了全面抗战路线,论持久战确立持久抗战的方针,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毛泽东思想,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0(2023石嘴山一模)毛泽东曾在新青年第三卷第2号上发表了著名论文体育之研究,文章提出体育目的在于“养生”、“卫国”;体育效用在于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三育之间的关系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毛泽东的体育思想()A彰显了党对体育的重视B率先提出“全面发展”方针C折射出深重的民族危机D揭开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序幕【考点】毛泽东思想【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了毛泽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历史高考 > 一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