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知识梳理+同步练习(含答案)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49565 上传时间:2023-08-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2024学年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知识梳理+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3-2024学年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知识梳理+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3-2024学年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知识梳理+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3-2024学年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知识梳理+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23-2024学年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知识梳理+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 自然之美01 课内知识梳理+同步练习第1课 草原【人物介绍】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因为老舍生于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北京人艺编剧,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龙须沟。【多音字】的de(他的)他此次远行的(de)目的(d)地是美丽的西藏。d(目的地)乐l(欢乐)收音机里飘出欢乐(l)的乐(yu)曲。yu(乐曲)【解词语】1.清鲜(qng xin):清爽新鲜。例句

2、:打开窗户,清鲜的空气扑面而来。2.一碧千里(y b qin l):一眼望去全部都是绿色,形容很大的范围内都是碧绿的颜色。例句:天空一碧千里,好像与大海连起来一样。3.柔美(ru mi):柔和而优美。例句:傍晚,竹楼上飘出柔美的歌声。4.渲染(xun rn):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例句:这幅画如果用红色渲染一下会更好;比喻夸大地形容。例句:用不着大肆渲染这桩小事。5.勾勒(gu l):用线条画出轮廓;双钩。例句:他简单几笔就勾勒出了一只大公鸡的形象;用简单的笔墨描写事物的大致情况。例句:这部小说善于勾勒场面,渲染气氛。6.奇丽(q l):奇特而美丽。例句:五

3、座高耸入云风景奇丽的雄峰,命名都有所关联。7.羞涩(xi s):难为情,态度不自然。例句:荷塘里的荷花都羞涩地打着朵。【近义词】热闹 喧闹响亮 洪亮飞驰 飞奔天涯 天际舒服 舒适拘束 拘谨羞涩 害羞勾勒 勾画【反义词】舒服 难受洒脱 拘束热闹 冷清大方 拘谨【词语搭配】(无边)的绿毯(白色)的大花(忽飞忽落)的小鸟(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静寂)的草原(好客)的主人(会心)的微笑【词语拓展】1.描写草原的四字词语:一碧千里、一望无际、一碧万顷、苍翠欲流、一马平川、绿草如茵、无边无际、广袤无垠2.描写草原的诗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4、。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黄毯悄然换绿坪,古原无语释秋声。草原诗三首(其一)3.ABAC式词语:忽飞忽落、若隐若现、美轮美奂、人山人海、绘声绘色、自由自在、无影无踪【同步练习】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

5、,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有时候都静立不动,好像在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1.读文中画“_”的句子,完成练习。“渲染”指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勾勒”指用线条画出轮廓;“翠色欲流”指翠绿的颜色好像要流淌出来。老舍将小丘拟为一幅挥毫泼洒的中国画,突出了( D )A.草原辽阔,一碧千里的特点B.草原的绿色别有韵味,充满动感C.草原绿色的面积大,绿色的程度深D.草原辽阔碧绿,小丘的线条非常柔美你曾看到过哪儿的美景像中国画?请用简练的语句概述一下。【示例】清澈的小河,岸边是绿绿的草地,草地上盛开着鲜花,再加上几片飘落在小河里的落叶,构成了一幅柔美的中国画。2

6、.下面哪些词语可以概况草原的特点?( ACD )(多选)A.无边无际B.郁郁葱葱C.如诗如画D.一碧千里3.这段话中,作者按照从上到下(从远到近)的顺序,描绘了天空、小丘、平地、羊群、骏马和大牛等景物,表现出草原的美丽。4.“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有时候都静立不动,好像在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答: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我能体会到草原是骏马和大牛快乐的天堂,它们尽情地享受着草原所带来的乐趣。5.用“ ”画出描写作者感受的句子。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答:作者在写景的同时,融入了自己的情感,这种情景交融的写法,把作者第一次见到草原的惊喜、赞叹之情淋

7、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6.文段所描写的草原“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并不茫茫”的原因是什么?【示例】“茫茫”的意思是没有边际,看不清楚。站在草原上,放眼望去,从脚下到云际,似乎全被绿色覆盖,草原是那么辽阔,又是那么清晰,一切都尽收眼底,所以显得“并不茫茫”。7.看着如此美丽的大草原,你会想起哪首古诗词?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第2课 丁香结【多音字】似s(似乎)天上的乌云像墨似(sh)的,似(s)乎要下场大雨。sh(似的)担dn(担心)他身上的担(dn)子太重了,我们都很担(dn)心他。dn(担子)【解词语】1.朦胧(mng lng):不清楚

8、;模糊。例句:我感觉身边的一切都变得朦胧。2.幽雅(yu y):幽静而雅致。例句:周围花木幽雅,治安良好,环境整洁。3.参差(cn c):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例句:这一批选手的水平参差不齐。4.迷蒙(m mng):昏暗看不分明;广阔而看不清的样子。例句:山中云雾迷蒙,犹如仙境。5.花蕾(hu li):没有开放的花。通称花骨朵。例句:孩子们又活泼又漂亮,就像春天里的花蕾。【近义词】格外 分外茂盛 茂密仔细 认真潇洒 洒脱分辨 辨别梦想 理想确实 的确【反义词】茂盛 稀疏仔细 马虎笨拙 灵巧平淡无味 有滋有味【词语拓展】描写颜色的词语:雪白、莹白、乌黑、朱红、深绿、蔚蓝、鹅黄AABB式词

9、语:断断续续、隐隐约约、端端正正、轰轰烈烈、浩浩荡荡、纷纷扬扬【同步练习】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今年的丁香花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城里街旁,忽然呈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那儿有十多棵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在我断断续续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

10、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到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古人词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

11、,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1.从修辞的角度说说第自然段中画线句子的妙处。答: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丁香花人格化,使得丁香花有了人的情感,从而表达了作者对丁香花的喜爱之情。2.第自然段侧重于从色彩和情态的角度描写丁香花,而第自然段侧重于描写丁香花的色彩和香味。3.第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要详写斗室外的三棵白丁香?答:因为作者所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

12、几棵白丁香联系在一起的。4.如何理解第自然段中加点的“照耀”一词?答:“照耀”是指丁香花给作者带来了无限的欢愉,启发了作者的文思,使她浮想联翩,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理想的憧憬与追求。5.作者引用诗句“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的作用是( C )A.作者经历的春光完全和室外的三棵白丁香联系在一起,所以作者有独特的感受。B.引出下文,为下文作者的抒情做铺垫。C.从另一角度展示了丁香结的形象,丰富了丁香结的内涵,为读者提供了展开丰富想象的天地。D.增加文章浓厚的文学色彩,体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修养。6.下面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作者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斗室外的三棵

13、白丁香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作者花大量笔墨写这三棵白丁香。B.作者在文中以细腻的笔调,描写出了一个色彩绚丽的丁香花的形象。C.作者实写丁香花的形象,虚写寄托于丁香花的理念、志趣,创造出了一个深远的意境。D.作者在文中一反古人寄托在丁香结上的情感,以开阔的胸襟为今天的读者开拓了一个“丁香结”全新的艺术境界。7.选择你喜欢的一种花,运用本文的写作方法,写一写它的色彩、形貌、气味、姿态等。【示例】月季花开了,远远望去,有的像小绒球,有的像小火球,有的像亭亭玉立的少女在风中跳舞近看,它们开得多么热闹啊!红的、粉的、白的、橘黄的,一朵朵,一簇簇,迎着风散发出淡淡的香味儿,使人神清气爽。第3课 古诗文三首(一

14、)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注解】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移:划动,移动;泊:停船靠岸;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客:指诗人自己;旷:空阔远大;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亲近人。【翻译】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旁,日暮时分新的忧愁又涌上客子心头。旷野无边无际,天幕好像与树相连;江水清清,明月好像来亲近人。【走进作者】孟浩然,号孟山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诗隐”。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全诗赏析】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

15、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虽然第二句中写到了“愁”,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可见,这首诗在选材和使用表现手法上都十分有特色。诗人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天地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全诗虽只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描写得淋漓尽致。(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注解】望湖楼:在今浙江杭州西湖边;醉书:酒醉时写下的作品;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遮:遮盖,遮挡;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跳

16、珠:跳动的水珠;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忽:忽然;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翻译】乌黑的云像打翻的墨汁,它还没有遮挡住山,白花花的雨点就像跳动的珍珠,胡乱地跳入船中。忽然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望湖楼下,水面像明净的蓝天,水天一色。【走进作者】苏轼,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17、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f)和蔡襄)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全诗赏析】这首诗主要写了西湖六月晴雨时的壮美景象。诗人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黑云、白雨、大风、湖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读来令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来去匆匆的阵雨,也到望湖楼头观赏了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诗中,“白雨”和“黑云”映衬,“水如天”和“卷地风”对照,可见诗人颇具匠心。(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

18、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注解】西江月: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词题。黄沙即黄沙岭,在今江西上饶的西面;别枝:横斜的树枝;七八个:概数词,不是确指,说明星星寥寥无几;两三点:概数词,说明雨量不大;旧时:往日;茅店:用茅草盖的旅舍;社林:社庙丛林。社,社庙,土地庙;见:同“现”。【翻译】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议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天空中寥寥无几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我急忙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往日,社庙丛林附近用

19、茅草盖的旅舍哪里去了?拐了个弯,茅舍忽然出现在眼前。【走进作者】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居士,南宋官员、将领,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全诗赏析】这是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时间是夏天的夜晚,地点是有山有水的农村田野。虽然这首词描写的是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但是作者把这些意象巧妙地组织起来,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恬静的美。词的上片以鹊惊、蝉鸣、蛙噪这些山村特有的音响,把黄沙道写得生机勃勃,颇不寂寞;词的下片以轻云小雨和旧游之地的突然出现,表现出夜行乡间的乐趣。作者笔下的一个个画面,流露出作者对丰收之年的喜悦

20、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同步练习】一、品读宿建德江,完成练习。1.宿建德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写的,他被后世称为“诗佛”,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与山水田园派另一诗人王维合称“王孟”。2.这是一首作者漫游途中停泊在建德江时写的一首小诗。诗中描写了傍晚时分的孤舟、烟渚、落日、旷野、树木、清江、月影等景物,衬托了诗人忧愁、孤寂的心境,表达了诗人的羁旅之思。诗中照应标题的一句是“移舟泊烟渚”。3.“日暮客愁新”一句中的“客”指的是谁?面对黄昏的落日为什么会涌起“新愁”?答:“客”指的是做着自己。夕阳西下,飞鸟归林,也是人们结束了一天的劳作返回家中的时刻,而此时的作者却只能自己一人在停靠在岸边的小

21、船上过夜,因此一种孤寂之情油然而生,思想的愁绪也更加强烈。二、品读望湖楼醉书,完成练习。1.望湖楼醉书是北宋诗人苏轼写的。他的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被称为“词中之龙”的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之一;苏轼善书,是“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2.全诗写了四种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分别是云翻、雨泻、风卷、天晴,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情景交融,令我们产生一种

22、身临其境的感觉。三、品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完成练习。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辛弃疾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该词分别从视觉、听觉、嗅觉(感官角度)三个方面描写了乡村夏夜的美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丰收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喜爱。词中表现词人畅谈丰收的欢快之情的句子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2.“西江月”是词牌名,我知道的词牌名还有卜算子、菩萨蛮、水调歌头等。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有两处对偶句,它们是“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和“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第4课 花之歌【多音字】冠gun(冠冕)“冠”表示“帽子”的意思时,读“gun”,如“桂冠、衣冠楚楚”等;表示“居第一位”的意

23、思时,读“gun”,如“冠军、勇冠三军”等。gun(冠军)【解词语】1.苍穹(cng qing):天空。例句:你那动人的眼睛宛若苍穹那璀璨的明星。2.孕育(yn y):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例句:困难里包含着胜利,失败里孕育着成功。3.冠冕(gun min):古代皇冠或官员的帽子。4.摇曳(yo y):摇荡。例句:槟树、椰树高插蓝天,随风摇曳。5.旖旎(y n):柔和美好。例句:我陶醉于旖旎的风光中。6.馥郁(f y):形容香气浓厚。例句:宿舍前一排桂花开的如碎金一般,香气馥郁,沁人肺腑。7.硕大无朋(shu d w png):大得没法比。形容极大。8.琼浆(qing jin

24、g):指美酒。9.婆娑(p su):盘旋舞动的样子。例句:公园里,人们随着悠扬的音乐婆娑起舞;枝叶扶疏的样子。例句:昆明湖上春光明媚,波光潋滟,湖边垂柳婆娑,令人流连忘返;眼泪下滴的样子。例句:她泪眼婆娑地望着眼前的一切。10.孤芳自赏(g fng z shng):把自己看成一朵香花而自我欣赏。比喻自命清高。例句: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近义词】苍穹 天空孕育 养育摇曳 摇动馥郁 芬芳硕大无朋 庞然大物孤芳自赏 自命清高【反义词】摇曳 静止硕大无朋 小巧玲珑孤芳自赏 自惭形秽【词语搭配】(旖旎)的风光 (亮晶晶)的眼睛【词语拓展】描写花的四字词语:姹紫嫣红、万紫千红、花团锦簇、百花

25、齐放、繁花似锦“无”的四字词语:硕大无朋、旁若无人、一事无成、熟视无睹、目中无人ABB式词语:亮晶晶、白茫茫、绿油油、蓝汪汪、白花花【同步练习】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清晨,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

26、独眼向我凝视。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1.作者说,花是“大自然的话语”,是“诸元素之女”,它们暗示了一个怎样的自然现象?答:花在自然界完成一个循环,然后再开始下一个循环。2.课文中花表达了人间最美好的感情,花是礼品、冠冕、祭献的化身。3.最后一段中“这些哲理”指的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这些哲理的?答:“这些哲理”指的是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理解:人类应该向往光明,追求光明;追求自信,也不自傲。4.在这首为花儿唱的赞歌里,

27、花儿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答:花儿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它向往光明,与万物和谐共处。02 同步阅读(一)牵牛花手种牵牛花,接连有三四年了。水门汀地没法下种,种在十来个瓦盆里。泥是今年又明年反复用着的,无从取得新的泥来加入。曾与铁路轨道旁种地的那个北方人商量,愿出钱向他买一点儿,他不肯。从城隍庙的花店里买了一包过磷酸骨粉,掺和在每一盆泥里,这算代替了新泥。瓦盆排列在墙脚,从墙头垂下十条麻线,每两条距离七八寸,让牵牛花的藤蔓缠绕上去。这是今年的新计划,往年是把瓦盆摆在三尺光景高的木架子上的。这样,藤蔓很容易爬到了墙头,随后长出来的互相纠缠着,因自身的重量倒垂下来,但末梢的嫩条便又蛇头一般仰起,向上伸,

28、与别组的嫩条纠缠,待不胜重量时便重演那老把戏。因此墙头往往堆积着繁密的叶和花,与墙腰的部分不相称。今年从墙脚爬起,沿墙多了三尺光景的路程,或者会好一点儿。而且,这就将有一垛完全是叶和花的墙。藤蔓从两瓣子叶中间引伸出来以后,不到一个月工夫,爬得最快的几株将要齐墙头了。每一个叶柄处生一个花蕾,像谷粒那么大,便转黄萎去。据几年来的经验,知道起头的一批花蕾是开不出来的,到后来发育更见旺盛,新的叶蔓比近根部的肥大,那时的花蕾才开得成。今年的叶格外绿,绿得鲜明;又格外厚,仿佛丝绒剪成的。这自然是过磷酸骨粉的功效。他日花开,可以推知将比往年的盛大。但兴趣并不专在看花,种了这小东西,庭中就成为系人心情的所在。

29、早上才起,工毕回来,不觉总要在那里小立一会儿。那藤蔓缠着麻线卷上去,嫩绿的头看似静止的,并不动弹;实际却无时不回旋向上,在先朝这边,停一歇再看,它便朝那边了。前一晚只是绿豆般大一粒的嫩头,早起看时,便已透出二三寸长的新条,缀着一两张长满细白绒毛的小叶子,叶柄处是仅能辨认形状的小花蕾,而末梢又有了绿豆般大一粒的嫩头。有时认着墙上的斑驳痕想,明天未必便爬到那里吧。但出乎意外,明晨已爬到了斑驳痕之上。好努力的一夜工夫!在这样小立静观的时候,真正体会到了它的“生之力”。即使没有花,兴趣未尝短少,何况他日开花,将比往年的盛大呢。(本文作者叶圣陶,选文时有改动)1.“我”从( A )的花店里买了一包过磷酸

30、骨粉。(2分)A.城隍庙B.水门汀C.铁路轨道旁D.土地庙2.第3自然段中的“老把戏”一词指什么?( D )(2分)A.从墙头垂下十条麻线,每两条距离七八寸,让藤蔓缠绕上去。B.从城隍庙的花店里买了一包过磷酸骨粉,掺和在每一盆泥里。C.每一个叶柄处生出一个花蕾,像谷粒那么大,便转黄萎去。D.牵牛花藤蔓倒垂,末梢的嫩条又仰起向上伸,与别组嫩条纠缠。3.关于“老把戏”一词,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C )(2分)A.“把戏”指杂技、花招或蒙蔽人的手法。B.流露出作者对牵牛花的疼爱之情。C.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D.赋予了牵牛花一种主动的意识。4.下列句子中不是直接表现牵牛花“生之力”的一句是(

31、D )(2分)A.末梢的嫩条便又蛇头一般仰起,向上伸,与别组的嫩条纠缠。B.不到一个月工夫,爬得最快的几株将要齐墙头了。C.实际却无时不回旋向上,在先朝这边,停一歇再看,它便朝那边了。D.今年的叶格外绿,绿得鲜明;又格外厚,仿佛丝绒剪成的。5.作者在文中对牵牛花的藤蔓和叶子的生长过程写得很详细,这样写的好处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B )(2分)A.赞美了牵牛花旺盛的生命力。B.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C.激发出人们面对生活的勇气。D.体现出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6.从文中的“早上才起,工毕回来,不觉总要在那里小立一会儿”一句可以看出,作者对牵牛花有着怎样的情感?(3分)略。提示:仔细品读句子可以

32、看出,作者已将牵牛花当成自己的精神寄托。7.作者看到牵牛花向上爬,联想到了什么?请模仿他的写法,也描绘一种你所观察过的植物吧!(3分)略。提示:品读全文可以发现,作者联想到了牵牛花顽强的生命力和奋发向上的精神。仿写时注意也要写出具备某种精神品质的植物,如松、竹、菊、梅等。(二)青海高原一株柳这是一株柳,一株在平原在水边极其平常的柳树。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在青海高原,每走一处,面对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深邃的蓝天和凝滞的云团,心头便弥漫着古典边塞诗词的悲壮和苍凉。走到李家峡水电站总部的大门口,我一眼就瞅见了这株大柳树,不

33、由得“哦”了一声。这是我在高原见到的唯一的一株柳树。我站在这里,目力所及,背后是连绵的铁铸一样的青山,近处是呈现着赭红色的起伏的原地,根本看不到任何一棵树。没有树族的原野显得尤其简洁而开阔,也显得异常苍茫。这株柳树怎么会生长起来壮大起来,造成高原如此壮观的一方独立的风景?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树叶覆盖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树荫。树干和树枝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实而坚硬。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我便抑制不住自己的猜测和想象:风从遥远的河川把一粒柳絮卷上高原,随意抛撒到这里,那一年恰遇好雨水

34、,它有幸萌发了。风把一团团柳絮抛撒到这里,生长出一片幼柳,随之而来的持续的干旱把这一茬柳树苗子全毁了,只有这一株柳树奇迹般地保存了生命。自古以来,人们也许年复一年看到过,一茬一茬的柳树苗子在春天冒出又在夏天旱死,也许熬过了持久的干旱,却躲不过更为严酷的寒冷。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然而这株柳树却造就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我依然沉浸在想象的世界里: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历过多少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又重新抽出了新条。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我家乡的灞河以

35、柳树名贯古今,历代诗家词人为那里的柳枝柳絮倾洒过多少墨汁和泪水。然而面对青海高原的这一株柳树,我却崇拜到敬畏的境地了。是的,家乡灞河边的柳树确有让我自豪的历史,每每吟诵那些折柳送别的诗篇,都会抹浓一层怀恋家园的乡情。然而,家乡水边的柳树却极易生长,随手折一条柳枝插下去,就发芽,就生长,三两年便成为一株婀娜多姿、风情万种的柳树了;漫天飞扬的柳絮飘落到沙滩上,便急骤冒出一片又一片芦苇一样的柳丛。青海高原上的这一株柳树,为保存生命却要付出怎样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同是一种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相差何远?这株柳树没有抱怨命运,也没有畏怯生存之危险和艰难,而是聚合全部身心之力与生存环境抗争,以超乎想

36、象的毅力和韧劲生存下来,终于造成了高原上的一方壮丽的风景。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荫。(本文作者陈忠实,选文时有改动)1.检索全文,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A.这株柳树生长的环境异常恶劣,其周围荒凉而苍茫。B.这里除了这株柳树之外,周围根本没有任何一棵树。C.柳树的枝干、叶子色泽独特,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D.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树根覆盖百十余平方米。2.文中作者将家乡灞河的柳树和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进行了对比,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A.作者家乡灞河的柳树名贯古今,让作者怀有自豪之情。B.文中将灞河的柳树和青海高原的柳树

37、对比,衬托前者。C.家乡的柳树随手插枝就能成活,柳絮飘落便冒出柳丛。D.高原柳为保存生命付出了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3.作者为什么对这株柳树望而生畏?下列理解不恰当的是( D )(2分)A.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时表现出的强大生命力带给人震撼。B.这株柳树年复一年用绿色装扮高原,展示生命的光彩。C.这株柳树顽强的精神和力量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与感召。D.这株柳树命运的悲惨和艰难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与感召。4.文中作者的想象非常丰富,从“我便抑制不住自己的猜测和想象”到“我依然沉浸在想象的世界里”,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C )(2分)A.作者想象这株柳树可能是被风吹来的柳絮有幸存活下来的。B.作者想象

38、柳树可能经历过夏天的干旱、冬天的寒冷等磨难。C.作者想象这株柳树是一株创造奇迹的活到一岁的绿色生命。D.作者想象这株柳树也曾经历过无数的高原风雪和雷轰电击。5.文末的“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荫”这句话,我们从中得到的启示不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A.这句话作者不仅仅是在写柳树,也是在托物言志。B.作者借着这株高原柳树来讴歌顽强不屈的奋斗精神。C.这株柳树启示我们要不畏惧生活的困难,勇往直前。D.此句告诉我们想要战胜命运,塑造成长环境很重要。6.作者通过观察柳树,展开想象,对其顽强的生命力充满敬畏之情。请你也展开想象,结合生活实际,试着评价一下这

39、株柳树。(3分)略。提示:只要围绕赞扬柳树强大的生命力,身处逆境绝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言之有理即可。7.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曾遇到过像高原柳树一样给你的心灵带来震撼的植物?试着写一写,既要写出所见,也要写出心中所想。(3分)略。提示:符合题目要求,既写出所见,也写出所感,且言之有理即可。(三)杨柳昔年我住在白马湖,看见人们在湖边种柳,我向他们讨了一小株,种在寓屋的墙角里。因此给这屋取名为“小杨柳屋”,因此常取见惯的杨柳为画材,因此就有人说我喜欢杨柳,因此我自己似觉与杨柳有缘。假如我存心要和杨柳结缘,就可以附会种种的理由上去。或者说我爱它的鹅黄嫩绿,或者说我爱它的如醉如舞,或者说我爱它的婀娜多姿

40、,或者说我爱它是陶渊明的宅边所种,或者还可援引“客舍青青”的诗,作为自己爱柳的理由。即使要找上百个冠冕堂皇、高雅深刻的理由,也是很容易的,天下事又往往如此。假如我现在要赞美一种植物,我仍然要赞美杨柳。昨日天气佳,埋头写作到傍晚,随意走到西湖边找把长椅子坐了一会儿。看见湖岸的杨柳树上,好像挂着几万串嫩绿的珠子,在温暖的春风中飘来飘去,飘出许多弯度微微的S线来。觉得这一种植物实在美丽可爱,非赞它一下不可。听人说,这种植物是最贱的。剪一根枝条插在地上,它也会活起来,后来变成一株大杨柳树。它不需要高贵的肥料或精细的栽培,只要有阳光、泥土和水,便会生活,而且生得非常强健而美丽。杨柳不要别人去精心照料,且

41、有木材供人用,因此被人看作是“贱”的。我赞杨柳美丽,但其美与别的花木不同。杨柳的主要美点,是其下垂。它不是不会向上生长。它长得很快,而且很高;但是越长得高,越垂得低。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俯首顾着下面,时时借了春风之力,向处在泥土中的根拜舞,或者和它亲吻。好像一群活泼的孩子环绕着他们的慈母游戏,时时依傍在慈母的身边。杨柳树也有高出墙头的,但我不嫌它高,为了它高而能下,为了它高而不忘本。自古以来的诗文,常以杨柳为春的一种主要题材。写春景曰“万树垂杨”,称春天为“柳条春”。我以为这并非仅为杨柳当春抽条的缘故,实因杨柳有一种特殊的姿态,与和平美丽的春光十分调和。这种姿态的特点,便是“下

42、垂”。不然,当春发芽的树木不知多少,何以专让柳条作为春的主人呢?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垂柳。(本文作者丰子恺,选文时有改动)1.通读全文,下列信息不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A.因为作者在寓屋的墙角种了柳,所以给屋子取名为“小杨柳屋”。B.鹅黄嫩绿、如醉如舞、婀娜多姿是作者爱柳的仅有的几个理由。C.作者昨天到西湖边闲坐时,湖岸的杨柳树让作者觉得美丽可爱。D.杨柳很好养活,只要有阳光、泥土和水,便会生得强健而美丽。2.本文写出了作者的所见与所想,下列不属于作者想象部分的内容的是( C )(2分)A.湖边杨柳好像挂着几万串嫩绿的珠子,在温暖的春风中飘来飘去。B.作者假设出了自己如果存心要和杨

43、柳结缘可能会附会的种种理由。C.杨柳既不需要高贵的肥料浇灌,也不需要人去精心地栽培和照料。D.作者想象杨柳的柳条像一群活泼的孩子环绕着他们的慈母在游戏。3.倒数第2自然段在写法上很有特点,关于这部分内容的写法,下列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A.将杨柳与其他花木进行对比,突出其主要美点是下垂。B.之所以写杨柳下垂,是为了体现杨柳不忘根本的特点。C.段落最后把杨柳比作活泼的孩子,突出了杨柳的可爱。D.本段主要运用了夸张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来刻画杨柳的特点。4.文中说“这种植物是最贱的”,对这句话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A.说明作者其实并不喜欢杨柳。B.这里的贱和“贵”的

44、意思相反。C.作者用的是先抑后扬的写法。D.“这种植物”指的其实不是杨柳。5.对本文语言风格的鉴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A.这篇散文的美在于描写的细腻多姿和结构的玲珑精美。B.文章的写景细腻而又有层次感,行文流畅,结构严密。C.文章描写形象、生动、逼真,有独具特色的抒情韵味。D.本文不仅语言生动形象,其中还使用了多种说明手法。6.品味鉴赏一下作者最后的那句“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垂柳”,你是否同意他的这一观点?请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理由。(3分)略。提示:开放性问题,同意与不同意都可以,只要能举例证明自己的观点,并言之有理即可。7.学完本文,你一定也颇有感触,请试着用第二人

45、称来表达你心中对杨柳的所思所想。(3分)略。提示:使用第二人称,且能表达出对杨柳不忘根本的精神的赞美,点出文章中心与主旨,并言之有理即可。03 古诗文阅读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注释】张丞相:指张九龄丞相。涵虚:指水映天空。涵,包含。虚,天空。混太清:与天空浑然一体。太清,天空。济:渡。1.读一读,从格式上看,这是一首什么诗?( D )(2分)A.七言绝句B.五言绝句C.七言律诗D.五言律诗2.关于这首诗,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C )(2分)A.诗人以写洞庭湖为发端。B.这首诗的作者是孟浩然

46、。C.诗描写的地点是鄱阳湖。D.诗是写给张九龄丞相的。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关于这两句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A.诗中的洞庭湖广阔而充满活力。B.写出了洞庭湖里水汽蒸腾。C.湖水汹涌得像是撼动了岳阳城。D.都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4.对“欲济无舟楫”一句解析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A.眼前湖水浩荡,却没有船可以乘坐,诗人十分难过。B.比喻诗人自己还是在野之身,想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C.诗人见眼前的湖面真的一艘渡船都没有,有感而发。D.“舟楫”指代张丞相,诗人称赞他“宰相肚里能撑船”。5.最后两句诗“坐观垂钓者,徒有美鱼情”里暗藏了很多典故和比喻。下列对这两句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A.“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B.“坐观”之人就是诗人自己,表示自己想走仕途还未如愿。C.“羡鱼”一词出自“临渊羡鱼”的典故,写出诗人的羡慕。D.这里暗指“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希望丞相能如愿。6.这首诗看似在写景,其实是孟浩然写给张丞相的一首干谒诗,也就是自荐信。你觉得孟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六年级上册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