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酸碱中和滴定 学案(含答案)新苏教版选择性必修一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48741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91.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2.2酸碱中和滴定 学案(含答案)新苏教版选择性必修一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3.2.2酸碱中和滴定 学案(含答案)新苏教版选择性必修一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3.2.2酸碱中和滴定 学案(含答案)新苏教版选择性必修一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3.2.2酸碱中和滴定 学案(含答案)新苏教版选择性必修一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课时 酸碱中和滴定明课程标准扣核心素养能从离子反应的角度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方法及误差分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能从宏观和微观结合的视角认识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方法。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测定的数据能缜密思考,科学分析,并最终得出合理的结论。 用中和滴定法测定烧碱的纯度,若烧碱中含有与酸不反应的杂质,试根据实验回答:(1)将准确称取的4.3 g烧碱样品配成250 mL待测液,需要的主要仪器除量筒、烧杯、玻璃棒外,还必须用到的仪器有_。(2)取10.00 mL待测液,用_式滴定管量取。(3)用0.200 0 molL1标准盐酸滴定待测烧碱溶液,滴定

2、时左手旋转酸式滴定管的玻璃活塞,右手不停地摇动锥形瓶,两眼注视_,直到滴定终点。(4)根据下列数据,烧碱的纯度为_。滴定次数待测体积/mL标准盐酸体积/mL滴定前读数/mL滴定后读数/mL第一次10.000.5020.40第二次10.004.0024.10第三次10.002.0026.00提示:(1)250 mL容量瓶、胶头滴管(2)碱(3)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4)93.02%问题探讨1酸碱中和滴定时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在构造上有哪些不同?滴定管在使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提示:(1)刻度(以50 mL规格为例):滴定管上标有温度(20 )和刻度,刻度共50大格,每大格为1 mL,每大格分为1

3、0小格,每小格为0.1 mL,因此能读至0.01 mL(估读1位)。“0”刻度在上,“50”刻度在下,在“0”以上至管口和“50”以下至尖嘴处均无刻度。(2)滴定管盛装试剂要求“二不能”:酸式滴定管不能装碱性溶液及氢氟酸。碱式滴定管不能装酸性溶液或高锰酸钾等强氧化性物质的溶液(橡胶易被腐蚀)。2滴定前的准备有哪些?提示:3滴定操作及终点判断的方法是什么?提示:(1)滴定(2)终点判断等到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指示剂变色,且在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视为滴定终点并记录标准液的体积。4数据处理时应注意哪些事项?实验中测得的3组数据均为有效数据吗?提示:数据处理时应舍去无效数据。实验中测得三次消耗标

4、准盐酸体积分别为19.90 mL、20.10 mL、24.00 mL,第3次数据明显偏大,应舍去。1滴定原理(1)反应实质:HOH=H2O。(2)定量关系:中和反应中酸提供的H与碱提供的OH的物质的量相等,n(H)n(OH),即c(H)V酸c(OH)V碱,则c(H)或c(OH)。2指示剂的选择(1)中和反应恰好完全反应的时刻叫滴定终点。为准确判断滴定终点,必须选用变色明显、变色范围的pH与终点的pH相一致的酸碱指示剂。通常选用酚酞或甲基橙,而不选用颜色变化不灵敏的石蕊。(2)中和滴定中,酸碱指示剂用量及颜色变化滴定种类选用的指示剂滴定终点颜色变化指示剂用量滴定终点判断标准强酸滴定强碱甲基橙黄色

5、橙色23滴当指示剂恰好变色并在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即认为达到滴定终点酚酞红色无色强酸滴定弱碱甲基橙黄色橙色强碱滴定强酸甲基橙红色黄色酚酞无色粉红色强碱滴定弱酸酚酞无色粉红色3.酸碱中和滴定pH突变理论上,强酸、强碱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应为7,滴定终点应选用pH7时变色的指示剂;但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开始时由于被中和的酸(或碱)的浓度较大,加入少量的碱(或酸)对其pH影响不大,上图中,当滴加NaOH溶液的体积从19.98 mL变为20.02 mL(只滴加1滴)时,pH从4.3 突变至9.7,因此只要选择变色范围在这一突变范围内的指示剂就不会造成很大的误差。4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两个关键(1)准确测

6、定参加反应的酸、碱溶液的体积用滴定管测定酸、碱溶液的体积,不能用量筒,因为量筒只能粗略量取液体体积,精确度为0.1 mL,而滴定管的精确度为0.01 mL。(2)准确判断滴定终点(以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为例)若用酚酞作指示剂,当滴入最后一滴NaOH溶液时,溶液的颜色由无色突变为粉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说明达到滴定终点。若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当滴入最后一滴NaOH溶液时,溶液的颜色由红色变为黄色,且半分钟内不变为原色,说明达到滴定终点。名师点拨(1)中和滴定实验中,滴定管必须润洗,锥形瓶不能润洗。(2)强酸与强碱相互滴定时,既可选用甲基橙,也可选用酚酞作指示剂。(3)石蕊颜色变化不明显

7、,变色范围宽,一般不用作中和滴定的指示剂。(4)强酸与弱碱相互滴定时,应选用甲基橙。强碱与弱酸相互滴定时,应选用酚酞。(5)当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指示剂颜色发生变化, 必须保证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才是滴定的终点。(6)若滴定管的活塞为聚四氟乙烯,则滴定管既能盛放酸性溶液又能盛放碱性溶液。1下列有关滴定操作的顺序正确的是()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用蒸馏水洗涤玻璃仪器用标准溶液润洗盛标准溶液的滴定管,用待测液润洗盛待测液的滴定管向滴定管中分别注入标准溶液和待测液并调整液面,记录初始读数取一定体积的待测液于锥形瓶中并滴加适量的指示剂滴定A BC D解析:选B滴定操作步骤:查漏水洗润洗装液排气泡、调

8、液面记读数滴定,B项正确。2某学生欲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来滴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时,选择酚酞作指示剂。请填写下列空白:(1)用标准盐酸滴定待测氢氧化钠溶液时,左手把握酸式滴定管的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_。直到因加入一滴盐酸后,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并且_为止。(2)若滴定开始和结束时,酸式滴定管中的液面如图所示:则起始读数为_mL,终点读数为_mL。(3)某学生根据三次实验分别记录有关数据如下:滴定次数NaOH溶液/mL0.100 0 molL1盐酸的体积/mL滴定前滴定后溶液体积/mL第一次25.000.0026.1126.11第二次25.001.5630.3028.7

9、4第三次25.000.2226.3126.09请选用其中合理的数据计算该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NaOH)_。(4)达到滴定终点时酸碱_恰好反应(填“是”或“不是”),若不是,则应是_稍微过量;若溶液由红色褪至无色停止滴定,测得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可能_(填“偏高”“偏低”或“无误差”)。解析:(1)滴定时眼睛要时刻注视锥形瓶内液体的颜色变化,以便及时、准确判断终点。为防止过早或过晚判断终点,造成较大误差,必须待半分钟内不恢复红色为准。(2)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水平相切,另外,滴定管的精确度可以达到0.01 mL,读数时要自上而下读出刻度,如最后的读数不能由下而上读为27.90

10、mL,应读为26.10 mL。(3)在进行数据处理时,要注意有效可用的数据相差不到0.20 mL,如第二次的测量结果,和其他两次差别较大,说明该次操作误差较大,该结果不可信,因此,计算时,酸溶液的体积应为第一、三次的平均值。而后代入计算即可得出待测NaOH溶液的浓度。(4)滴定终点和酸碱恰好反应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指的是操作停止的一点,不是酸碱恰好完全反应,而是某一溶液稍微过量(不到一滴),作为滴定操作来说,可忽略不计。没有反滴一滴标准溶液,这时溶液中也可能盐酸过量很多,溶液也是无色,所以测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有可能偏高。答案:(1)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半分钟内不恢复红色(2)0.0026

11、.10(3)0.104 4 molL1(4)不是NaOH溶液偏高 实验室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某NaOH溶液,用甲基橙作指示剂。下列操作中可能对测定结果产生哪些误差?(1)酸式滴定管在装液前未用标准酸溶液润洗23次。提示:这样操作会导致标准酸溶液稀释,消耗标准酸溶液体积增大,测定结果偏高。(2)开始实验时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在滴定过程中气泡消失。提示:该操作使气泡的体积也算进了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导致测得的消耗标准盐酸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3)滴定前正确读数,滴定后俯视读数如图所示。提示:如图V实偏小,测定结果偏低。(4)盛NaOH溶液的锥形瓶滴定前用NaOH溶液润洗23次。提示:锥形瓶

12、不能用NaOH溶液润洗,否则内壁沾附的NaOH溶液会使消耗的标准盐酸体积偏大,导致测定结果偏高。1分析依据分析误差要根据计算式:c待测,当用标准液滴定待测液时,c标准、V待测均为定值,c待测的大小由V标准的大小决定。2误差分析(1)在进行误差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弄懂俯视(视线偏高)及仰视(视线偏低)的含义,并会区分俯视、仰视对量筒、滴定管产生误差的不同(如图)。(2)用标准盐酸滴定待测NaOH溶液步骤操作c(NaOH)洗涤未用标准溶液润洗酸式滴定管偏高锥形瓶用待测溶液润洗偏高未用待测溶液润洗取用待测液的滴定管偏低锥形瓶洗净后瓶内还残留有少量蒸馏水无影响取液取碱液的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且取液结束后

13、气泡消失偏低滴定滴定完毕后立即读数,半分钟后颜色又褪去偏低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消失偏高滴定过程中振荡时有液滴溅出偏低滴定过程中,锥形瓶内加少量蒸馏水无影响读数滴定前仰视读数或滴定后俯视读数偏低滴定前俯视读数或滴定后仰视读数偏高1用标准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时,若测得的结果偏低,则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是()A滴定时,装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的锥形瓶忘记用NaOH溶液润洗B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后,没用标准盐酸润洗C滴定前,滴定管的尖嘴处有气泡,而在滴定后气泡消失D滴定前仰视读取了酸式滴定管的读数,滴定后读数正确解析:选D选项A操作正确,若锥形瓶用NaOH溶液润洗了,会使测定结果

14、偏高,故不润洗是正确的;B项中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液润洗,所以盐酸变稀了,VHCl(aq)就偏大,会使测定的c(NaOH)偏高;C项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无气泡,使一部分盐酸充满原来气泡的体积,未与NaOH溶液反应,使盐酸的体积比实际反应用量大,VHCl(aq)偏大,测定的c(NaOH)也会偏高;D项滴定前仰视,读数偏大,滴定后读数正确,使VHCl(aq)偏小,会使c(NaOH)偏低。2下列有关滴定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25 mL滴定管进行中和滴定时,用去标准溶液的体积为21.7 mLB用KOH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洗净碱式滴定管后直接取标准KOH溶液进行滴定,则测定结果偏低C用KOH标

15、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用于配制标准溶液的固体KOH中含有NaOH杂质,则测定结果偏高D用未知浓度的盐酸滴定KOH标准溶液,若读数时,滴定前仰视,滴定到终点后俯视,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解析:选D25 mL滴定管读数可精确到0.01 mL,故读数时应保留小数点后2位数字,A错误;用KOH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由于没有润洗,标准溶液浓度偏小,消耗标准溶液体积增大,则测定结果偏高,B错误;配制KOH标准溶液所用的固体KOH中混有NaOH,相同质量的NaOH和KOH,NaOH的物质的量大,故所配溶液的OH浓度偏大,导致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V碱偏小,则c酸偏小,C错误;用未知浓度的盐酸滴定KOH标准

16、溶液时,若滴定前仰视读数,滴定至终点后俯视读数,导致测得的消耗盐酸体积偏小,依据c酸可知测定结果偏高,D正确。 分级训练课课过关_1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下端连有橡胶管的滴定管为酸式滴定管B在进行滴定时,左手操作锥形瓶,右手操作滴定管C滴定前应排除滴定管尖嘴部分的气泡D滴定过程中两眼应注意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解析:选CA选项中所指滴定管是碱式滴定管;B选项中应右手操作锥形瓶,左手操作滴定管;D选项,滴定过程中两眼应观察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2用标准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下列操作不会引起实验误差的是()A用蒸馏水洗净酸式滴定管后,直接装入标准盐酸进行滴定B用蒸馏水洗净锥形瓶后,再用

17、NaOH溶液润洗,后装入NaOH溶液进行滴定C用碱式滴定管取10.00 mL NaOH溶液放入用蒸馏水洗净的锥形瓶中,再加入适量蒸馏水进行滴定D用酚酞作指示剂滴至红色刚变无色时即停止加盐酸解析:选C滴定管使用前要用标准盐酸润洗,A项错误;锥形瓶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润洗,B项错误;锥形瓶中加入蒸馏水,不影响结果,C项正确;用酚酞作指示剂滴至红色变无色,且半分钟不变色,才到终点,D项错误。3准确移取20.00 mL某待测 HCl溶液于锥形瓶中,用0.100 0 molL1 NaOH溶液滴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装入NaOH溶液进行滴定B随着NaOH溶液滴入,锥形瓶中溶液的pH

18、由小变大C用酚酞作指示剂,当锥形瓶中溶液由红色变无色时停止滴定D滴定达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悬滴,则测定结果偏小解析:选BA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需用标准液润洗才能装入NaOH溶液进行滴定;B.随着NaOH溶液的滴入,锥形瓶内溶液中c(H)越来越小,故pH由小变大;C.用酚酞作指示剂,当锥形瓶内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去时,说明达到滴定终点,应停止滴定;D.滴定达终点时,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悬滴,则所加标准NaOH溶液量偏多,使测定结果偏大。4用标准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用甲基橙作指示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以用酚酞代替指示剂 B滴定前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C若氢氧化钠

19、吸收少量CO2,不影响滴定结果D当锥形瓶内溶液由橙色变为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即达到滴定终点解析:选C酚酞变色范围在8.210.0,指示剂变色时,碱没有完全反应,故不能使用酚酞指示剂,故A错误;滴定前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导致NaOH的物质的量增大,消耗的盐酸量偏大,滴定前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滴定结果偏大,故B错误;若NaOH吸收少量CO2,发生的反应为CO22NaOH=Na2CO3H2O,再滴入盐酸,盐酸先和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反应:HOH=H2O,再与碳酸钠反应:CO2H=H2OCO2,可以发现存在关系2OHCO2H,因此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始终等于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因此氢氧化钠吸收少量二氧化

20、碳不影响测定结果,故C正确;该实验滴定终点为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橙色,且半分钟不褪色,即为滴定终点,如果变为红色说明盐酸已经过量,故D错误。5用中和滴定法测定某烧碱样品的纯度,试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准确称量8.2 g 含有少量中性易溶杂质的样品,配成500 mL 待测溶液。称量时,样品可放在_(填字母)称量。A小烧杯中B洁净纸片上C托盘上(2)滴定时,用0.200 0 molL1的盐酸来滴定待测溶液,不可选用_(填字母)作指示剂。A甲基橙B石蕊C酚酞D甲基红(3)滴定过程中,眼睛应注视_;在铁架台上垫一张白纸,其目的是_。(4)根据下表数据,计算被测烧碱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mo

21、lL1,烧碱样品的纯度是_。滴定次数待测溶液体积/mL标准酸体积滴定前的刻度/mL滴定后的刻度/mL第一次10.000.4020.50第二次10.004.1024.00解析:(1)称量氢氧化钠等易潮解、腐蚀性强的试剂时,样品应放在小烧杯中。(2)酸碱中和滴定时,一般应选甲基橙、酚酞等颜色变化较明显的指示剂,石蕊在酸或碱溶液中颜色变化不明显,易造成误差。(4)根据c(NaOH),分别求第一、二次的V(HCl)值,再求V(HCl)平均值,解得c(NaOH)0.400 0 molL1,w(NaOH)100%97.56%。答案:(1)A(2)B(3)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便于观察锥形瓶内液体颜色的变化,减小滴定误差(4)0.400 097.5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化学 > 苏教版(新教材) > 选择性必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