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全册综合测评精练(含答案)

上传人:Z** 文档编号:248794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77.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全册综合测评精练(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中化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全册综合测评精练(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中化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全册综合测评精练(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中化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全册综合测评精练(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综合测评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21江苏如皋高二上教学质量调研)将半导体光催化剂浸入水中,其表面光解水的反应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解水时将化学能转化为了电能B.H+在半导体光催化剂表面发生氧化反应C.生成O2附近的溶液碱性增强D.光解水的总反应为2H2O 2H2+O22.(2021河南郑州八校高二上期中)反应A(g)+B(g) C(g)H,分两步进行:A(g)+B(g) X(g)H1;X(g) C(g)H2。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E1表示A(g)+B(g) X(g)的活化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1=

2、H-H20B.X是反应A(g)+B(g) C(g)的催化剂C.E2是反应的反应热D.H=E1-E23.(2021江西南昌第二中学高二上期中)下列说法有明显错误的是()A.对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增大压强,体系体积减小,可使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加,因而反应速率增大B.升高温度,一般可使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因而反应速率增大C.活化分子之间发生的碰撞一定为有效碰撞D.加入适宜的催化剂,可使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大大增加,从而成千上万倍地增大化学反应的速率4.(2021浙江温州十五校高二上期中)下列有关实验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精密pH试纸可较准确地测量饱和氯水的pHB.氧化还原滴定中用到高锰酸钾标准

3、溶液,应盛装于酸式滴定管中C.润洗滴定管的方法是加入35 mL溶液,倾斜转动润湿内壁后,从滴定管上口倒出溶液D.配制Fe(NO3)2溶液时,为抑制Fe2+的水解,应将Fe(NO3)2固体溶于浓HNO3,再稀释至所需浓度5.(2020山东日照高二上期末)下列关于化学反应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A.燃料电池可以将化学能完全转化为电能B.可以根据相同条件下碱的电离常数的大小比较其碱性的强弱C.可以用加热蒸发FeCl3稀溶液的方法得到FeCl3固体D.无法用溶度积常数小的固体来制备溶度积常数大的固体6.(2021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二上期中)以太阳能为热源,热化学硫碘循环分解水是一种高效、环保的制氢方法,

4、其流程如图所示。相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反应:SO2(g)+I2(g)+2H2O(l) 2HI(aq)+H2SO4(aq)H1=-213 kJmol-1反应:H2SO4(aq) SO2(g)+H2O(l)+12O2(g)H2=+327 kJmol-1反应:2HI(aq) H2(g)+I2(g)H3=+172 kJmol-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过程实现了太阳能到化学能的转化B.SO2和I2对总反应起到了催化作用C.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O(l) 2H2(g)+O2(g)H=+286 kJmol-1D.该过程降低了水分解制氢的活化能,但总反应的H不变7.(2021江西南昌第二中学高

5、二上期中)2019年9月,我国科研人员研制出Ti-H-Fe双温区催化剂,其中Ti-H区域和Fe区域的温度差可超过100 。Ti-H-Fe双温区催化合成氨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易错)A.在高温区发生,在低温区发生B.该历程中能量变化最大的是2.46 eV,是氮分子中氮氮三键的断裂过程C.在高温区加快了反应速率,低温区提高了氨的产率D.使用Ti-H-Fe双温区催化合成氨,不会改变合成氨反应的反应热8.(2021湖北鄂州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高二上期中)下列各组变化中,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前者小于后者的一组是()CH4(g)+2O2(g) CO2(g)+

6、2H2O(g)H1 CH4(g)+2O2(g) CO2(g)+2H2O(l)H22H2(g)+O2(g) 2H2O(l)H1 H2(g)+12O2(g) H2O(l)H2T 时,在一定条件下,将1 mol SO2和1 mol O2分别置于恒容和恒压的两个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时放出的热量分别为Q1、Q2CaCO3(s) CaO(s)+CO2(g)H1CaO(s)+H2O(l) Ca(OH)2(s)H2A.B.C.D.9.(2020北京朝阳高二下期末)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目的A.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实验方案目的B.研究浓度对FeCl3水解平衡的影响实验方案目的C.比较CH3

7、COOH和H3BO3(硼酸)酸性的强弱实验方案目的D.比较AgCl和AgI溶解度的大小实验方案10.(2020江苏徐州高二下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相同温度下,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氨水、NaOH溶液,c(OH-)相等B.中和pH和体积均相等的盐酸、CH3COOH溶液,所需NaOH的物质的量相同C.浓度和体积都相等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与足量的Zn完全反应,盐酸产生的H2多D.室温下pH=1的CH3COOH溶液和pH=13的NaOH溶液中,c(CH3COO-)=c(Na+)11.(双选)(2021江苏南通高二上期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保持温度不变,向稀氨水中缓慢通入CO2,溶液中c

8、(OH-)c(NH3H2O)增大B.室温下,用pH均为2的盐酸和醋酸分别中和等物质的量的NaOH,消耗醋酸的体积更小C.一定温度下,反应CO(g)+3H2(g) CH4(g)+H2O(g)能自发进行,该反应的HbcB.c点混合溶液中c(Na+)c(CH3COO-)C.加入NaOH过程中,c(Na+)c(OH-)c(CH3COO-)减小D.若忽略体积变化,则25 时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K=0.2w-0.210-713.(双选)(2021江苏如皋中学高二上检测)一种由石墨电极制成的海底燃料电池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向a极迁移的是H+B.大块沉积物中的铁均显+2价C.b极上

9、FeS2转化为S的电极反应式为FeS2-2e- Fe2+2SD.微生物作用下S歧化生成的SO42-、HS-,两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14.(2021广东佛山一中高二上期中)甲胺(CH3NH2)的性质与氨气相似,将pOH相同、体积均为V0的CH3NH2H2O和NaOH两种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为V,pOH随lgVV0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已知:常温下,pH+pOH=14,pOH=-lgc(OH-)。A.稀释相同倍数时,CH3NH2H2O的浓度比NaOH的浓度大B.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b点大于c点C.由c点到d点,溶液中c(CH3NH3+)c(OH-)c(CH3NH2H2O)保持

10、不变D.常温下,某盐酸的pH=m,a点时CH3NH2H2O的pH=n,当m+n=14时,取等体积的两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c(Cl-)c(CH3NH3+)c(H+)c(OH-)15.(2021浙江北斗星联盟高二上期中)N2O5是一种新型硝化剂,在一定温度下可发生以下反应。2N2O5(g) 4NO2(g)+O2(g)H0T1温度时,向密闭容器中通入N2O5,部分实验数据见下表。时间/s050010001500c(N2O5)/molL-15.003.522.502.5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500 s内N2O5分解速率为2.9610-3 molL-1s-1B.T1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1=125

11、,平衡时N2O5的转化率为50%C.T1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1,T2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2,若T1T2,则K15.00 molL-1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16.(10分)(2020安徽合肥高二上期末)依据下列信息回答问题。(1)某单质位于短周期,是一种常见的半导体材料。在25 、101 kPa下,其气态氢化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原状态,平均每转移1 mol电子放热190.0 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2)已知:2Zn(s)+O2(g) 2ZnO(s)H=-701.0 kJmol-1,2Hg(l)+O2(g) 2HgO(s)H=-181.6 kJmol-1,则反应:Zn

12、(s)+HgO(s) ZnO(s)+Hg(l)的H为。(3)在温度t1和t2下,X2(g)和H2反应生成HX的平衡常数如下表。化学方程式K(t1)K(t2)F2+H2 2HF1.810361.91032Cl2+H2 2HCl9.710124.21011Br2+H2 2HBr5.61079.3106I2+H2 2HI4334已知t2t1,生成HX的反应是反应(填“吸热”或“放热”)。K的变化体现出X2化学性质的递变性,用原子结构解释原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在t1温度1 L恒容密闭容器中,1 mol I2(g)和1 mol H2反应达平衡时热量变化为Q1;反之,2 mol H

13、I分解达平衡时热量变化为Q2,则Q1Q2(填“”“c(CO32-)c(H+)c(OH-)D.c(Na+)c(CO32-)c(OH-)c(HCO3-)全书综合测评1.D光解水时将光能转化成了化学能,该过程中没有产生电能,A项错误;根据图示,H+在半导体光催化剂表面生成了氢气,H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B项错误;水在半导体光催化剂表面生成了O2,同时生成氢离子,附近的溶液酸性增强,碱性减弱,C项错误;光解水的总反应为2H2O 2H2+O2,D项正确。2.A由盖斯定律可知,+得到A(g)+B(g) C(g)H,据题图可知反应为吸热反应,则H1=H-H20,A项正确;据题图可知,A(g)+B(g

14、) C(g)反应前后均无X,所以X是中间产物,B项错误;E2是反应的逆反应的活化能,H2为其反应热,C项错误;由图可知,反应的焓变H不等于E1-E2,D项错误。3.C增大压强体系体积减小,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可使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加,反应速率增大,A项正确;升高温度,反应体系中物质的能量升高,可使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因而反应速率增大,B项正确;活化分子之间的碰撞分为有效碰撞和无效碰撞,C项错误;催化剂可使反应需要的能量减小,使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大大增加,从而成千上万倍地增大化学反应的速率,D项正确。4.B氯水有漂白性,会使pH试纸褪色,无法测其pH,A项错误;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不

15、能用碱式滴定管盛装,会腐蚀橡胶管,应盛装于酸式滴定管中,B项正确;润洗滴定管时,液体应从下端放出,C项错误;Fe(NO3)2固体溶于浓HNO3,Fe2+会被氧化为Fe3+,D项错误。5.B燃料电池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过程中会伴随热能的转化,所以不可能将化学能完全转化为电能,A项错误;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常数是衡量弱电解质电离程度大小的物理量,相同温度下,根据电离常数大小可以比较物质碱性的强弱,B项正确;加热蒸发FeCl3溶液得不到氯化铁固体,C项错误;一定条件下溶度积常数小的固体也可以制备溶度积常数大的固体,如在硫酸钡悬浊液中加入碳酸钠饱和溶液,硫酸钡可转化为碳酸钡,D项错误。6.C通过流程图,反应

16、和,实现了太阳能到化学能的转化,A项正确;流程总反应为H2O H2+12O2,SO2和I2起到催化作用,B项正确;反应+反应+反应,得到H2O(l) H2(g)+12O2(g)H=H1+H2+H3=(-213+327+172)kJmol-1=+286 kJmol-1,或写为2H2O(l) 2H2(g)+O2(g)H=+572 kJmol-1,C项错误;H只与始态和终态有关,该过程降低了水分解制氢的活化能,H不变,D项正确。7.B为催化剂吸附N2的过程,为形成过渡态的过程,为N2解离为N的过程,以上都需要在高温条件下进行,以加快反应速率;而为了增大平衡产率,需要在低温下进行,A项正确;由图可知,

17、历程中能量变化最大的是2.46 eV,该过程为N2的吸附过程,氮氮三键没有断裂,B项错误;升高温度可提高反应速率,所以高温区加快了反应速率,但合成氨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低温区可提高氨的产率,C项正确;催化剂能改变反应历程,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不能改变反应的始态和终态,即不能改变反应的反应热,D项正确。易错点睛不理解过渡态的含义,对图中信息混淆不清,缺乏读图能力和信息提取的能力。8.BCH4(g)+2O2(g) CO2(g)+2H2O(g)H1,反应放热,H10,CH4(g)+2O2(g) CO2(g)+2H2O(l)H2H2,错误;2H2(g)+O2(g) 2H2O(l)H1,H2(g)+1

18、2O2(g) H2O(l)H2,氢气的燃烧是放热的,所以焓变是负值,化学计量数加倍,H也加倍,所以H1=2H2,所以H1H2,正确;T 时,在一定条件下,将1 mol SO2和1 mol O2分别置于恒容和恒压的两个密闭容器中,恒压密闭容器相当于在恒容密闭容器基础上加压,平衡正向移动,所以恒压下,达到平衡状态时放出的热量更多,即Q10,CaO(s)+H2O(l) Ca(OH)2(s)H2H2,错误。故B项正确。9.DZn和Fe相连插入电解质溶液中,形成原电池。一段时间后,取Fe附近的溶液,加入K3Fe(CN)6检验Fe2+,试管内无明显变化,说明Fe没有被腐蚀,Zn保护了Fe防止Fe被腐蚀,验

19、证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能达到实验目的,A项不符合题意;如果水解平衡不移动,0.1 mol/L FeCl3溶液稀释至10倍后,pH会从1.43,升高到2.43,现pH=2.19,说明稀释促进了Fe3+的水解,能达到实验目的,B项不符合题意;向相同浓度的CH3COOH溶液和H3BO3溶液中,滴加相同量的Na2CO3溶液,醋酸溶液中有气泡,生成了CO2,说明醋酸酸性强于碳酸;而硼酸溶液中没有明显现象,说明硼酸酸性弱于碳酸;该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C项不符合题意;利用沉淀的转化来验证AgCl和AgI溶解度大小,一般情况下,难溶的电解质能够转化为更难溶的电解质。向2 mL 0.1 mol/L AgNO

20、3溶液中滴加3滴0.1 mol/L NaCl溶液,溶液中Ag+过量,再滴加KI溶液,Ag+会与I-直接反应生成AgI沉淀,而不是AgCl沉淀转化为AgI沉淀,不能验证AgCl和AgI溶解度大小,D项符合题意。10.D氢氧化钠是强碱,在溶液中完全电离,一水合氨是弱碱,在溶液中部分电离,在相同温度下,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氨水、NaOH溶液,c(OH-)不相等,前者小于后者,A项错误;pH相同的盐酸、CH3COOH溶液相比,CH3COOH的浓度更大,所以中和pH和体积均相等的盐酸、CH3COOH溶液时,最终CH3COOH所需NaOH的物质的量更大,B项错误;浓度和体积都相等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与足量的

21、Zn完全反应时,产生的H2一样多,C项错误;室温下pH=1的醋酸溶液中c(H+)=0.1 mol/L,pH=13的NaOH溶液中c(OH-)=0.1 mol/L,各溶液中都存在电荷守恒,根据电荷守恒得c(H+)=c(CH3COO-)+c(OH-)、c(OH-)=c(Na+)+c(H+),根据室温下水的离子积为常数,所以酸中c(OH-)等于碱中c(H+),所以存在c(CH3COO-)=c(Na+),D项正确。11.BC向氨水中不断通入CO2,随着CO2的增加,c(NH4+)逐渐增大,而氨水的Kb=c(NH4+)c(OH-)c(NH3H2O)不变,则c(OH-)c(NH3H2O)减小,A项错误;p

22、H相同的盐酸和醋酸c(CH3COOH)更大,分别中和等物质的量的NaOH,消耗醋酸的体积更小,B项正确;该反应中S0,反应能自发进行,则G=H-TS0,则H0,C项正确;温度和压强未知无法计算11.2 L N2O的物质的量,则无法计算转移电子数,D项错误。12.D1.0 L w mol/L的CH3COOH溶液与0.1 mol NaOH固体混合,pH7,说明醋酸有剩余,所以b点抑制水电离;c点pH=7,电解质对水电离无影响;a点加入盐酸,对水电离的抑制增强,所以a、b、c对应的混合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NaOH),即pOH相同、体积均为V0的CH3NH2H2O和NaOH两种

23、溶液中的n(CH3NH2H2O)n(NaOH),根据c=nV可知,稀释相同倍数时,CH3NH2H2O的浓度比NaOH浓度大,A项正确;碱抑制水的电离,并且碱性越强,抑制作用越大,由图可知,b点c(OH-)较小,c点c(OH-)较大,所以水的电离程度,b点大于c点,B项正确;曲线表示CH3NH2H2O的pOH随lgVV0的变化,CH3NH2H2O的电离平衡常数为Kb,即Kb=c(CH3NH3+)c(OH-)c(CH3NH2H2O),只随温度变化,所以由c点到d点,即加水稀释时,c(CH3NH3+)c(OH-)c(CH3NH2H2O)保持不变,C项正确;m+n=14,酸电离的氢离子浓度与碱电离的氢

24、氧根离子浓度相同,但CH3NH2H2O为弱碱,部分电离,所以等体积的两种溶液混合,所得溶液显碱性,D项错误。15.C500 s内N2O5分解速率为v(N2O5)=ct=(5.00-3.52)molL-1500 s=2.9610-3 molL-1s-1,A项正确;T1温度下,若平衡时N2O5的转化率为50%,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种物质的浓度分别是c(N2O5)=2.50 molL-1,c(NO2)=5.0 molL-1,c(O2)=1.25 molL-1,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1=c4(NO2)c(O2)c2(N2O5)=5.041.252.52=125,B项正确;T1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1,T2温度

25、下的平衡常数为K2,若T1T2,由于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的正反应方向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增大,所以K1K2,C项错误;达平衡后其他条件不变,将容器的容积压缩到原来的12,假如平衡不发生移动,则c(N2O5)=5.00 molL-1,缩小容积即增大压强,由于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则c(N2O5)5.00 molL-1,D项正确。16.答案(1)SiH4(g)+2O2(g) SiO2(s)+2H2O(l)H=-1 520.0 kJmol-1(2)-259.7kJmol-1(3)放热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依次增多解析(1)某

26、单质位于短周期,是一种常见的半导体材料,该元素为硅,根据题意知发生反应为SiH4+2O2 SiO2+2H2O,1 mol SiH4参与反应时转移8 mol e-,所以,当有1 mol SiH4参加该反应时,放出热量为190.0 kJ8=1 520.0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SiH4(g)+2O2(g) SiO2(s)+2H2O(l)H=-1 520.0 kJmol-1。(2)已知:2Zn(s)+O2(g) 2ZnO(s)H=-701.0 kJmol-1;2Hg(l)+O2(g) 2HgO(s)H=-181.6 kJmol-1。根据盖斯定律,12(-)可得:Zn(s)+HgO(s) ZnO(s

27、)+Hg(l)H=-259.7 kJmol-1。(3)由表中数据可知,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小,这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生成HX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平衡常数越大,说明反应越易进行,F、Cl、Br、I的得电子能力依次减小的主要原因是: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依次减弱。在t1温度1 L恒容密闭容器中,1 mol I2(g)和1 mol H2反应达平衡时,设I2的转化浓度为x,列三段式:I2(g)+H2(g) 2HI(g)起始浓度(mol/L)110转化浓度(mol/L)xx2x平衡浓度(mol/L)1-x1-x2xK=(2x)

28、2(1-x)2=43,解得x=432+43,则I2的转化率=432+43100%76.6%,即1 mol I2(g)和1 mol H2反应达平衡时的转化率为76.6%,由于在t1温度1 L恒容密闭容器中,1 mol I2(g)和1 mol H2反应与2 mol HI分解反应互为等效平衡,两个反应的转化率之和等于1,则2 mol HI分解达平衡时HI的转化率=1-76.7%=23.3%,转化的量越多,平衡时热量变化值越大,则Q1Q2。17.答案(1)Fe2+和H+(2)10否降低(3)2.010-161(或2.010-16)(4)2Fe2+H2O2+2H+ 2Fe3+2H2O4.0pH6.6(5

29、)Fe(NO3)380%解析(1)碳酸钴和碳酸镍与盐酸反应生成相应的氯化物溶于水,酸浸后,铁屑与酸反应生成Fe2+和H2,同时剩余溶液中还有过量的盐酸,则溶液中的阳离子除有Co2+、Ni2+以外,还有Fe2+、H+。(2)据图可知除镍过程中产品中钴的回收率随着溶液pH的增大而降低,产品中镍元素的含量在pH=10以后几乎不变,pH=10时,Co的回收率高且Ni的含量低,所以应调节pH为10;除镍时,Co元素在滤渣中Ni元素在滤液中,未形成沉淀;若pH过小,除镍不完全,溶液中镍元素的含量增大,则产品的纯度会降低。(3)常温下,酸溶时,当调节溶液的pH为8时,溶液中c(OH-)=10-1410-8

30、mol/L=110-6 mol/L,因KspCo(OH)2=c(Co2+)c2(OH-)=2.010-16,所以c(Co2+)=KspCo(OH)2c2(OH-)=2.010-16(110-6)2=2.010-4,同理可知c(Fe3+)=KspFe(OH)3c3(OH-)=4.010-38(110-6)3=4.010-20,溶液的体积一定,则溶液中的n(Fe3+)n(Co2+)=c(Fe3+)c(Co2+)=4.010-202.010-41=2.010-161。(4)除铁时,先向溶液中滴加适量30% H2O2溶液,将Fe2+氧化为Fe3+,其离子方程式为2Fe2+H2O2+2H+ 2Fe3+2

31、H2O;充分反应后再向溶液中加入CoCO3,调节溶液pH,使Fe3+完全转化为Fe(OH)3沉淀,所需pH4.0,又要保证溶液中的Co2+不沉淀,则pH6.6,故适宜的pH范围为4.0pH6.6。(5)为防止银离子与其他阴离子发生反应,在操作过程中可选用Fe(NO3)3作为指示剂;Ag+SCN- AgSCN,则KSCN消耗的Ag+的物质的量n(Ag+)=n(SCN-)=0.5 mol/L2010-3L=0.01 mol,加入的AgNO3的物质的量为0.03 mol,说明与CoCl26H2O反应的AgNO3的物质的量为0.03 mol-0.01 mol=0.02 mol,根据关系式Ag+Cl-1

32、2CoCl26H2O可知,25 mL溶液样品中CoCl26H2O的物质的量为120.02 mol=0.01 mol,100 mL溶液中的CoCl26H2O的质量为100 mL25 mL0.01 mol238g/mol=9.52g,则该粗产品中CoCl26H2O的质量分数为9.52 g11.9 g100%=80%。18.答案(1)c2(H2O)c2(Cl2)c4(HCl)c(O2)(2)-116(3)温度太低,反应太慢;温度太高,平衡逆向移动,产率降低增加反应体系的压强、及时分离出产物(4)0.04解析(1)略。(2)CuCl2(s)+12O2(g) CuO(s)+Cl2(g)H1=+63 kJ

33、mol-1CuO(s)+2HCl(g) CuCl2(s)+H2O(g)H2=-121 kJmol-1利用盖斯定律:2(+)得到4HCl(g)+O2(g) 2Cl2(g)+2H2O(g)H=-116 kJmol-1。(3)生产中反应温度通常控制在420 左右,是因为温度太低,反应太慢;温度太高,平衡逆向移动,产率降低;若想提高HCl的转化率,应该促使平衡正向移动,该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可以增加反应体系压强,使平衡正向移动;也可以及时除去产物,减小产物浓度,使平衡正向移动。(4)由图可知,020 min平均反应速率v(O2)=2.4mol-1.6mol4 L20mi

34、n=0.01 molL-1min-1,v(HCl)=4v(O2)=0.04 molL-1min-1。19.答案(1)+59.3HCN大于(2)a-b(3)CH4(g)+2O2(g) CO2(g)+2H2O(l)H=-890 kJ/mol(4)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2H+2e- H2(5)环形玻璃搅拌棒ABD解析(1)根据HCN(g) HNC(g)异构化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图可知:HCN(g) HNC(g)是吸热反应,H=+59.3 kJ/mol;物质的能量越低,越稳定,根据图示可知,HCN的稳定性较强;吸热反应的正反应的活化能大于逆反应的活化能。(2)根据表格信息可知物质的化学键键能,H=反应物的总

35、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两物质均含,故可计算:HCN(g) HNC(g)H=(a-b)kJ/mol。(3)已知:4 g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g)、H2O(l)时放出热量222.5 kJ,故1 mol甲烷即16 g甲烷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222.5 kJ4=890 kJ;表示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O2(g) CO2(g)+2H2O(l)H=-890 kJ/mol。(4)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说明电路中有电流通过,故题图装置可以说明有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验现象为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在正极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电极反应式为2H+2e- H2。(5)根据实验装置图可知,中和反应的反应热的测定装置中缺少环形玻璃搅拌棒。测量盐酸的温度后,温度计没有用水冲洗干净,在测量碱的温度时,发生酸碱中和反应,测得碱的温度偏高,则温度差变小,导致实验测得中和反应的反应热的数值偏小,A项正确;把量筒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小烧杯时动作迟缓,会导致部分热量散失,故测得的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数值偏低,B项正确;做本实验的当天室温较高,室温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化学 > 苏教版(新教材) > 选择性必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