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期中测试卷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1自秦朝以来,我国古代对西南少数的民族地区的管理就一直在不断加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西汉政府在西南地区实行屯戍,加强了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B唐朝设置宣政院负责管理西藏事务C元朝通过设置羁縻州、都督府等措施,加强了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管理D明朝实行土司制度,容易形成地方割据2近代以来,国际法观念被引入中国。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陈炽意识到:要捍卫国家的主权和维护国家的权利,就必须认真研究公法。另一代表人物薛福成认为,在不同的国家之间,公法确实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准绳,起到了维持国际和平和秩序的作用。材料中两位思想家A
2、暗讽了清政府外交观念的滞后B一味依赖国际法捍卫主权C呼吁清政府官员抛弃华夷观念D肯定了国际法的积极价值3联合国宪章第103条规定:“联合国成员国在本宪章下之义务与其依任何其他国际协定所负之义务有冲突时,其在本宪章下之义务应居优先。”据此可知,联合国宪章( )A带有帝国主义强权政治色彩B对其他法律性文件具有排他性C深受欧洲旧有的国际法影响D在客观上有助于国际法的统一4习近平总书记说:“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这突出体现了A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B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C发展了民族区域自治D内地与边疆政策相同5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3、协议签署。70年间,西藏人民走过了从一穷二白到摆脱贫困,实现全面小康的历程。推动西藏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践行B政治协商制度的实施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D基层治理体系的完善6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定地站在世界和平力量一边,谁推行霸权主义就反对谁,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这体现了我国对外关系遵循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互不干涉内政原则C平等互利原则D独立自主原则7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七十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B“扬眉吐气”
4、、“跨洋握手”、“冰释雪融”C“一边倒”、“一条线”、“一大片”D“反霸权”、“全方位”、“不结盟”8下表是元代纸币发行的简况,这在当时()1260年初次发行“中统钞”7万余贷,以银为本,“两贯同白很一两”1287年“中统钞”年发行达509万余锭1288年发行“至元钞”,规定一贯“至元钞”兑换“中统钞”五贯1350年发行“新钞”,“新钞”一贯当“至元纱”两贯,“每日印造,不可数计”A使中国货币开始进入纸币时代B推动商业的发展空前繁荣C结束了贵金属作为货币的历史D必然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9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程度,货币产生了。人类货币史上经历的发展过程是( )A海贝金属币纸币B海
5、贝铜铸币白银C海贝金属币白银D海贝仿制贝纸币10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为了提高本国商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美国等国家贬低本国货币与外币的比价,56个国家掀起了一场激烈的货币战。针对上述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的主导下A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B实施了马歇尔计划C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D签署了关贸总协定11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大转变是改变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而“唯以资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这一转变发生在( )A魏晋南北朝B唐朝中后期C明朝D清朝12清初的赋税因袭明朝的一条鞭法,地有地税银,丁有丁税银。雍正时期摊丁入亩办法推广全国,把康熙皇帝五十六年固定下来的丁银额共计335余万两,全部摊丁
6、入亩,与田赋一起征收。这一规定A增加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B确立以各有土地多寡收税的标准C改变了白银原有货币属性D客观上起到了促进人口增殖作用13据文献记载,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亦作“案田而税”),晋国实行“作爰田”(“爰,易也,赏众以田,易其疆畔”),鲁国实行“初税亩”(亦即“履亩而税”),秦国实行“除井田,民得买卖”。这些举措客观上强化了土地公有的性质促进了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推动了小农经济兴起与发展ABCD14下表为明清时期关于户籍制度的规定。这体现了明清政府明清时期关于户籍制度的规定一览表时期户籍制度规定明朝农业者不出一里之间,朝出暮入,作息之道相互知
7、清朝户给印牌一张,备书姓名丁数,出则注明所往,入则稽其所来。来路不明者要治罪A利用户籍制规范封建等级秩序B限制社会阶层流动C加强了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D强化基层社会治理15古代某朝开始按职业定户籍,将户籍分为军户、民户、匠户、站户等,统称为“诸色户计”,一旦定籍,世代相袭,不得变动。该朝代为A汉代B元代C明代D清代16在中世纪的西欧,封君对于封土的权利不断受到侵害,也越来越难以利用封君封臣的人身依附关系胁迫和干预封臣的政治行为。封臣对于封土的权利不断扩张,也日益排斥封君利用封建法的优势地位干预其事务。这一变化导致了A封建割据的局面B君主专制的加强C民族国家的形成D中央集权的趋势17下列对西欧封
8、建等级制度示意图中各阶层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小封建主通过耕种的方式向帝王效忠B大小封建主都是帝王的直接附庸C大小封建主之间构成领主与附庸的关系D各阶层之间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18中古西欧基督教会拥有特殊的地位,其在经济方面的特殊地位体现为拥有大量庄园控制人们的精神生活向信徒征收什一税被视为西欧最高领主ABCD19下列关于文明的产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原始农业发展私有制产生社会分工的发展阶级出现国家形成B私有制产生原始农业发展阶级出现社会分工的发展国家形成C社会分工的发展私有制产生原始农业发展阶级出现国家形成D原始农业发展社会分工的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出现国家形成20人类发展史上一次巨大的飞
9、跃是食物生产的革命,即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其标志是A农业的出现B商业的产生C手工业的产生D火的使用21据史书记载,一个古代玛雅农民使用石器、木器和骨器,就可以供给12口人充足的粮食;在盛产粮食的地区,一个玛雅农民花两个月的劳动就能生产出全家一年的食物以及须交纳的赋税和贡物。由此可推知A玛雅人农业经营规模较大B玛雅地区农耕条件优越C玛雅人农业商业化程度高D玛雅文明盛行精耕细作22在古典农牧阶段,五大文明古国(地区)的食物生产各具特色(如表)。当时居民的食物结构呈现各自的特点,究其原因在于文明古国(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中国粟、稻、大豆印度稻两河流域小麦埃及各种麦类希腊、罗马麦类A自然条件和
10、地理环境的不同B社会形态制约着民众的选择C各自的族群进化程度的差异D耕作方式和生产技术的优劣23可可树原产于中南美洲,16和17世纪时被移植到东南亚和非洲。18世纪时可可在欧洲成为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饮料。出现这一现象主要原因是A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B传统农业的发展C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D价格革命的影响24新航路开辟后,新旧大陆之间相互隔绝的状态被打破,美洲的物种陆续传播到欧亚非等地。下列物种中是从美洲传入欧洲的有番茄燕麦南瓜橄榄ABCD25有学者认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首先需要依靠各国自身努力,加大农业生产投入,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产量。”下列选项中有助于提高粮食产量的是A机
11、械通风储粮技术的发展进步B优质高效化肥的广泛应用C配有自动装置的铧式犁的使用D大型农场和养殖场的推广26据考古发掘,在中国的南方出土了数量可观的秦汉时期的铁农具,有犁、锸、锄、镰、斧等,出土地点涉及南方多省。据此可知,秦汉时期A已出现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B南方农业生产水平有所提升C北民南迁带去先进生产工具D精耕细作生产模式逐渐成熟27在世界冶金史上,中国炼铁开始的年代虽非最早,但冶炼生铁并铸成铁器的时间却比国外早二千年。从考古发掘出土的遗物来看,在春秋晚期,已有铁削、铁斨、铁镈、铁锸、铁铧、钢剑等铁制农具和兵器。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出现B冶铁和铸造技术的进步C统治者对手工业的
12、高度重视D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2819世纪初期,英格兰需要按时上班的人付费雇用“敲门人”来叫醒自己。“敲门人”会按约定好的时间,拿着摇铃在门前一直摇到吵醒客户并回应了自己之后,才肯离开。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A钟表的发明使人们生活节奏加快B技术变革导致人们时间观念加强C资本家严格厂规使阶级矛盾加剧D工业革命危害了产业工人的健康2919世纪中期,英国一位正在替妻子补袜子的男人对来访的朋友说:“我知道这不是我干的活,可是我那可怜的老婆在工厂里我已经三年多没有工作她早就成了家里的男人,我却成为女人了。”据此可知,工业革命A冲击了旧有的家庭结构B抬高了工人的就业门槛C改变了传统的等级观念D提升了妇女的
13、政治地位30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为解决学生居家隔离不能上学的困难,我校开设网课,让学生“停课不停学”。这种教学方式的成功运用反映了A网课取代了传统的教学方式B传统的教学方式可以退出历史舞台了C互联网有利于人们学习方式的改变D互联网成为唯一的学习媒介二、材料分析题(共40分)31中国近现代外交经历了由屈辱走向辉煌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从南京条约签订开始晚清国人也对西方的领事制度有了新接触,逐渐萌生了国际法上向国外派遣公使和领事的需求,并开始纷纷向海外各口岸派遣公使和领事,使中国的使领馆制度日趋形成。中国外交开始重视通过国际法上的谈判方式来解决清政府和他国之间的争端,谈
14、判在这一时期对国家权益的挽回及维护国家主权方面起了相当大的作用。摘编自董临瑞从看晚清时期国际法在中国的运用材料二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我国不再“以苏划线”、“共同制苏”,而是提出反对一切霸权主义,尤其是反对美国、苏联的霸权主义,坚定地站在和平力量一边。改变过去与美国建立针对苏联的“战略关系”,适当拉开距离,推动中苏关系正常化,全方位进行外交活动。中国实行真正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经受住了苏联东欧剧变的冲击,坚守了社会主义阵地,取得了内外工作的重大胜利。摘编自吴恩远等著改革开放的中国与世界(1) 根据材料一归纳清政府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变的表现,并分析原因。(8分)(2) 从材料二1949年、
15、1972年和1992年三次建交的高峰中任选一次,分析促成建交高峰的国内外因素。(6分)(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中国对外交往政策的内涵,归纳这一政策对世纪之交的中国产生的重大影响,并说明制约中国外交政策的核心因素。(6分)32工业革命带来诸多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最初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尽管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但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世界贸易体
16、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摘编自弗兰克白银资本材料二我们已经看到,机器如何消灭了以手工业为基础的协作和以手工业分工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由几排小屋围成的方形场地的中间,建起一座安装蒸汽机的所谓机器房,蒸汽机通过枢轴同各个小屋中的织机连接起来。在过程的性质并不是一开始就要求大规模生产的场合,那些最近几十年间新兴的工业,例如信封制造业、钢笔尖制造业等等,通常都是先经过手工业生产,然后经过工场手工业生产这些短暂的过渡阶段才达到工厂生产。摘编自马克思资本论材料三城市化初期,普遍存在对涌入城市的劳动力的残酷剥削,工人在恶劣环境里超时工作,没有社会保障。在汽
17、车时代,治理交通拥堵及尾气排放成为英国城市面临的新挑战。过去两百年,英国工人待遇有了很大提高,英国社会福利体系逐步完善,例如英国1834颁布的新版济贫法,19世纪英国通过了公共卫生法,对城市建筑的配套卫生设施,做出了明确规定。19世纪后期,英国两次颁布工人住宅法,应对贫民窟问题,20世纪初基本解决了“城市病”。英国在城市化进程中,走过了对环境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摘自李亚丽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借鉴(1) 根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地位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其地位变化的因素。(6分)(2) 阅读材料二,指出“小屋”代表的生产组织形式,并结合所学分析其积极作用。(6分)(3)根据
18、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英国解决“城市病”的举措,并分析其特点。(8分)参考答案1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我国古代对西南少数的民族地区的管理就一直在不断加强”可知强调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管理,明朝实行土司制度,容易形成地方割据,表述正确,D项正确;西汉政府在西域地区实行屯戍制度,排除A项;元朝设置宣政院负责管理西藏事务和全国佛教事务,排除B项;元朝设立土司制度管辖西南少数民族,排除C项。故选D项。2D【解析】【详解】陈炽认为公法对捍卫国家的主权和维护国家的权利具有重要意义,薛福成认为公法“起到了维持国际和平和秩序的作用”,两位思想家都肯定了国际法的积极价值,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暗讽清政府的外交
19、观念,也无法体现一味依赖国际法捍卫主权,排除AB项;材料没有涉及华夷观念,排除C项。故选D项。3D【解析】【详解】“联合国成员国在本宪章下之义务与其依任何其他国际协定所负之义务有冲突时,其在本宪章下之义务应居优先”意味着联合国宪章的权威性要高于其它国际协定,这有助于国际法的统一,D项正确;宪章的相关规定并不针对主权国家,而是国际协定,因此不是强权政治,排除A项;B项扩大宪章相关规定的针对范围,排除B项;材料内容无法体现欧洲旧有国际法对宪章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4B【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民族团结思想,体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B项准确;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
20、的共同期盼,而材料突出的是民族关系,排除A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城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民族团结,“内地与边疆政策相同”是对材料的误解,排除D项。故选B项。5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我国在西藏地区践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调动了当地发展的积极性,是推动西藏发展的主要原因,A项正确;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基层治理体系涉及的是全国所有地区,不仅仅是西藏地区,不是推动西藏发展的主要原因,排除BCD项。故选A项。6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84年,邓小平提出:“中国的
21、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加盟”。中国坚定地站在世界和平力量一边,谁推行霸权主义就反对谁,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这体现了我国对外关系遵循独立自主原则,D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于1953年,是解决国与国关系的准则,排除A项;互不干涉内政原则和平等互利原则均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排除B、C项。故选D项。7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971年新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1979年中美建交。由此可知,新中国七十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应是:“扬眉吐气
22、”、“跨洋握手”、“冰释雪融”,B项正确;“另起炉灶”、“一边倒”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外交方针,这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C项;“不结盟”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排除D项。故选B项。8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元朝的纸币发行逐渐泛滥,旧币不断贬值,新币印刷数量剧增,这必然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D项正确;北宋出现了最早的纸币,排除A项;滥发纸币不利于商业发展,排除B项;明清时期贵金属依然流通,排除C项。故选D项。9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古代最初被用作货币的是天然海贝,后出现铜钱、白银等金属货币,而后人类则以纸币为主,一直沿用至今,A项正确;现代社会,大多数国
23、家以纸币为主而不是白银等贵金属,排除BC项;D项错在“仿制贝”,在天然货币之后,人类以金属货币为主,排除D将。故选A项。10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二战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都遭到严重破坏。为了防止战争悲剧重演,规划战后世界秩序,许多有识之士主张建立有效的机制以稳定世界经济。布雷顿森林体系使美国取代英国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从而稳定了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A项正确;1947年,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它是美国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对西欧国家的经济复苏起了很大作用,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1949年社会主义阵营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关税及贸易总
24、协定是一个政府间缔结的有关关税和贸易规则的多边国际协定,于1947年10月30日在日内瓦签订,它的宗旨是通过削减关税和其它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中的差别待遇,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1B【解析】【详解】“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指的是唐朝的两税法,即在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属于唐朝中后期,B项正确;A、C、D项与两税法开始实行的时间不符,排除。故选B项。12D【解析】【详解】结合材料中摊丁入亩,与田赋一起征收丁税,这说明摊丁人亩,改变了“丁自为丁、地自为地”的地丁分征、丁役单独作为一个税收的状况,使的无地的农民不负担丁役税,标志着数千年的人头税的消失,在
25、客观上起到了促进人口增殖作用,D项正确;摊丁入亩作为农业税收政策,没有触及社会阶级流动,排除A项;以土地多寡收税是唐朝两税法的内容,排除B项;白银的货币属性不会因赋税制度改变而改变,排除C项。故选D项。13D【解析】【详解】“案田而税”“作爱田”履亩而税“除井田,民得买卖”,即按田由实有数字收税,土地可以自由买卖,这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从而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削弱了井田的公有性质,而且推动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发展,不符合题意;、符合题意。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14D【解析】【分析】【详解】由材料可知,明清政府都对户口进行登记并严格管理人口的流动,这体现了政府利用户籍管理强化基层社
26、会治理,D项正确;题干材料反映加强人口流动的管理,与封建等级秩序和社会阶层的流动无关,排除A、B两项;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是逐渐松弛的,且材料未体现人身依附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15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诸色户计是元代各种人户的总称,元代户籍制度十分复杂,政府根据全国居民承担的不同义务,以及职业,民族、宗教和社会地位的不同等情况,把人们划分为各种人户,B项正确;汉代、明代、清代的户籍制度和“诸色户计”无关,排除ACD项。故选B项。16A【解析】【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在中世纪的西欧,国王或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通过封君封臣制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
27、阶级;但封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封君对其约束性越来越低,在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A项正确,排除D项;随着时间的推移,封君封臣制的实施导致了封建割据的局面,材料没有体现出君主专制的加强,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封君封臣制的实施导致了封建割据,没有体现对民族国家形成的促进作用,排除C项。故选A项。17C【解析】【详解】在西欧封建等级制中有这样一句话“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各级封建主依次从属,大小封建主之间构成领主与附庸的关系,C项正确;小封建主通过耕种和服役的方式向上一级封建主效忠,排除A项;各级封建主依次从属,排除B项;西欧封建等级制有着严格的等级,排除D项。故选C
28、项。18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古西欧基督教会地位显赫,拥有大量的庄园,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古西欧基督教会拥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不符合题意,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古西欧基督教会有特殊的社会地位,拥有广袤的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税,正确;被视为西欧最高的领主,这是中古西欧基督教会的政治地位特殊的体现,错误。综上所述, 正确,D项正确。排除A项、B项、C项。故选D项。19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原始社会时期,随着原始农业不断发展,人类从食物采集者变成了生产者,推动了农业与手工业分离;随着劳动效率提升和社会分工细化,产品剩余导致私有制出现,社会分化会
29、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两大阶级,统治阶级为了维护统治,建立国家机器,国家就此形成,D项正确;其它三项对文明产生的先后顺序的描述有误,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20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业的出现使人类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A项正确;商业是在原始社会末期,伴随着产品剩余和私有制而产生的,排除B项;手工业是伴随着农业的发展而出现的,排除C项;火的使用出现在人类食物采集阶段,排除D项。故选A项。【点睛】21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玛雅人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但是农业产量高,能够满足家庭的生活和消费的需要,说明玛雅地区农耕条件优越,B项正确;玛雅人采取极为原始的刀耕火种的
30、农业生产方式,其农业经营规模较小,不是精耕细作,排除AD项;玛雅人农业生产程度较高,商业发展程度较低,排除C项。故选B项。22A【解析】【详解】由材料“当时居民的食物结构呈现各自的特点”结合所学可知,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的不同,对以种植业为首的农业文明产生重大影响,A项正确;社会形态制约着民众的选择说法错误,不符合题干史实,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各自的族群进化程度的问题,排除C项;耕作方式和生产技术的优劣不是影响当时居民的食物结构呈现各自的特点的主要因素,排除D项。故选A项。23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和17世纪早期的殖民扩张使全球联系得以初步建立起来,这一过程也促进了原产于美洲
31、的物种流向世界各地,所以到18世纪时,可可在欧洲成为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饮料,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排除A项;18世纪时可可在欧洲成为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饮料,并不是得益于传统农业的发展,排除B项;价格革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促进了欧洲国家阶级关系的变化,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4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下列物种中是从美洲传入欧洲的”并结合所学可知番茄、南瓜是从美洲传入欧洲的,A项正确;燕麦原产地是亚洲, 橄榄原产地是希腊,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25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优质高效化肥的广泛应用,有利于提高粮食产量,B项正确;机械通风储粮技术的发展进步是有
32、利于粮食储存,排除A项;配有自动装置的铧式犁的使用是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排除C项;养殖场的推广与提高粮食产量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26B【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在南方考古发掘出大量的铁制农具,说明南方的农业生产中开始普及应用铁制农具,是南方农业生产水平提升的表现,B项正确;仅根据铁制农具的发掘不能说明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也不能说明是否是由南迁的北民带来的,排除BC项;仅根据农具一项内容无法推知精耕细作生产模式的逐渐成熟,排除D项。故选B项。27B【解析】【详解】中国冶炼生铁并铸成铁器的时间比国外早二千年,春秋晚期,我国已经出现铁制农具和兵器,反映了古代中国冶铁和铸造技术的进步,B项正确;
33、材料信息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出现无关,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统治者对手工业的重视,排除C项;宋元时期我国精耕细作技术进入全面成熟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28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工业革命的史实可知,工业革命之后,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工厂制度和蒸汽机车等交通工具出现之后,准时准点成为生活的准则,人们的时间观念加强,B项正确;工业革命之前钟表就已发明,且钟表的发明与生活节奏加快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整个英格兰社会的时间观念加强,没有资本家严格厂规使阶级矛盾加剧的信息,排除C项;D项内容与材料主旨不符,未能全面体现工业革命对产业工人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29A【解析
34、】【分析】【详解】材料“可是我那可怜的老婆在工厂里我已经三年多没有工作”体现的是工业革命对传统的家庭结构产生冲击,女性开始参与社会生产,A项正确;材料与提高工人就业门槛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对传统等级观念的冲击,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妇女的经济地位提升,非政治地位,排除D项。故选A项。【点睛】30C【解析】【详解】网络教学立足于互联网技术,解决了传统教学面临重大疫情时的不足,而且能够让学生获得优秀的教育资源,说明互联网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C项正确;网课不能取代传统教学,排除A项;传统教学有其不可代替之处,退出历史舞台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D项错在“唯一”,排除。故选C项。31(1)表现:派
35、遣公使和领事,形成使领馆制度;重视通过国际法的谈判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接受条约外交。原因:战争失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从主权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外交涉中对西方外交的了解增多;列强不甘心以外夷身份与清政府打交道,强烈要求清政府设立专门的外交机构。(2)第一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和外交孤立;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力针,实行“一边倒”对外政策,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第二次:20世纪60、70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谋求同中国改善关系,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国际地位提高;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的增多。第三次:改革开放时期,中
36、国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外;苏联和部分东欧国家国家解体,两极格局终结,一批新国家建立。(任答一次即可)(3)内涵: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实行全方位的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迅速;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核心因素:国家利益。【解析】【详解】(1)表现:据材料一“并开始纷纷向海外各口岸派遣公使和领事,使中国的使领馆制度日趋形成”可知派遣公使和领事,形成使领馆制度;据材料一“中国外交开始重视通过国际法上的谈判方式来解决清政府和他国之间的争端”可知重视通过国际法的谈判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接受条约外交。原因:据材料一“从南京条约签订开始”可知
37、战争失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结合所学南京条约影响的史实可知鸦片战争的失败是的中国开始从主权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据材料一“晚清国人也对西方的领事制度有了新接触”可知中外交涉中对西方外交的了解增多;结合所学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史实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获得了最终的胜利,清政府逐渐认清列强的强大,同时列强不甘心以外夷身份与清政府打交道,强烈要求清政府设立专门的外交机构。(2)选择:第一次出现外交高潮主要是和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可以从新中国成立初中国与帝国主义国家的关系与中国同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选择第二次,出现外交高潮主要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有关,可以从中美
38、关系正常化、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增多等角度进行分析;选择第三次,出现外交高潮主要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一系列新国家建立有关,可以从改革开放后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东欧剧变及苏联解体出现一批新国家等角度进行分析。(3)内涵:据材料四“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我国提出反对一切霸权主义坚定地站在和平力量一边”可知,我国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据材料四“全方位进行外交活动”可知,我国实行全方位的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影响: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按照“平等互利、形式多样、讲求实效、共同发展”的原则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迅
39、速;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核心因素:国家利益是影响国家间交往的根本因素。32(1)变化:从边缘到中心因素: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交通工具的变革;世界市场的形成。(2)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制度。作用:彻底改变了手工作坊零碎分散的生产状态;带来了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的巨变;有利于科学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挖掘工人的劳动潜质;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3)举措:改善工人工作环境;完善社会保障和福利体系;完善配套卫生设施;治理环境污染。(任答三点)特点:阶段性、注重立法规范、先污染后治理(任答两点)【解析】【分析】(1)变化:根据材料“ 最初欧洲的经
40、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可归纳出从边缘到中心;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交通工具的变革、世界市场的形成等角度进行分析。(2)生产组织形式:材料“由几排小屋围成的方形场地的中间,建起一座安装蒸汽机的所谓机器房”是对工厂制度的描述。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厂制度彻底改变了手工作坊零碎分散的生产状态;带来了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的巨变;有利于科学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挖掘工人的劳动潜质;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3)举措:根据材料“英国两次颁布工人住宅法,应对贫民窟问题”可归纳出改善工人工作环境;根据材料“19世纪英国通过了公共卫生法,对城市建筑的配套卫生设施”可归纳出完善配套卫生设施;根据材料“英国工人待遇有了很大提高,英国社会福利体系逐步完善”可归纳出完善社会保障和福利体系;根据材料“20世纪初基本解决了城市病”可归纳出治理环境污染。特点:从发展阶段来看,呈现阶段性;从颁布的法律来看,注重立法规范;根据材料“走过了对环境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可归纳出先污染后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