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48115 上传时间:2023-07-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23.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单元检测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3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单元检测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3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单元检测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3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单元检测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发现了约1万年前的稻作遗存,以及打制石器、动物遗骸等,其中动物遗骸包括28种哺乳动物、27种鸟禽类动物、33种螺蚌以及多种鱼类,还出土了17种植物的种子。这些证据说明当时居民生活状况是()A.稻子是唯一的粮食作物B.农业出现推动科技的发展C.手工业从农牧业中分离D.采集渔猎和稻作提供食物2.据白虎通义记载:“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对这段材料分析合理的是()A.原始农业是由原始采集经济发展而来B.神农氏为农耕经济的发明

2、者C.人口增长是农耕经济出现的重要原因D.真实地反映了远古生活状况3.据史书记载,一个古代玛雅农民使用石器、木器和骨器,就可以供给12口人充足的粮食;在盛产粮食的地区,一个玛雅农民劳动两个月就能生产出全家一年的食物以及须交纳的赋税和贡物。由此可推知()A.玛雅人农业经营规模较大B.玛雅地区农耕条件优越C.玛雅人农业商品化程度高D.玛雅文明盛行精耕细作4.据下表可知,当时黄河流域()考古发现黄河流域两汉时期粮食遗存统计表(部分)时代出土地点粮食遗存汉河南洛阳烧沟汉墓粳稻、大豆、小豆、薏苡、黍、粟、高粱汉河南洛阳西郊汉墓稻米、小麦、大麦、粟、黍西汉早期陕西咸阳杨家湾4号墓陪葬坑稻谷、黄米、粟、豆类

3、、小麦、荞麦西汉早期河北满城汉墓稻、黍西汉晚期河南辉县汉墓稻、粟东汉陕西西安东汉墓稻、大麦、薏苡、粟、黍A.粮食的产量有所提高 B.粮食作物种类多样C.稻、粟是主要粮食作物D.稻的种植面积扩大5.有学者认为夏小正记载每月的物候、气象、星象和有关重大事项,是夏代的天文历法记录。又有学者认为,夏小正是成书于战国的农业著作,篇中涉及蚕桑、畜牧、渔猎、采集活动。对夏小正的认识说明()A.学者争论过大的史料没有价值B.研究角度影响历史认识差异C.无考古资料佐证的认识不可信D.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认识错误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种植植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多农业生产率增长使

4、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官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作出的一大发明。”这说明()A.文字的产生是进入文明社会的唯一标志B.农耕畜牧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C.古代文明产生于祭司对神灵的真诚崇拜D.私有制产生促使人类社会迈入文明时代7.先秦时期,粮食加工方式非常简单,人们多以粒食为主,且多为两餐制。秦汉时期,人们由两餐制逐渐向三餐制过渡,且随着石磨的广泛应用,磨制面粉越来越容易,面食的品种也更加丰富。由此可知,秦汉时期()A.农作物的种类大大增加B.生产工具出现根本变革C.农业发展推动饮食变迁D.民众温饱问题得以解决8.唐律疏议中规定,凡是故意以有毒脯肉赠送他人或出

5、售,造成他人中毒的,食品所有者处一年徒刑;造成他人中毒身亡的,处绞刑;他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食用未被焚毁的有害食品而死亡的,食品所有者要以过失杀人罪论处。这说明唐朝()A.最早制定食品安全的法律B.市场管理得到官员的重视C.重视依法监管食品的安全D.食品质量满足了民众需求9.下图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粮食总产量及人均占有量的柱状图。据此可知()A.古代农业生产模式未发生质变B.土地兼并是古代农业发展的桎梏C.宋元时期农业生产发展水平高D.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10.新航路开辟后,各大洲间的粮食作物得以互相传播,为全球范围内的交流提供了物质基础;经济作物的种植与贸易,则促进了各地商业的发展和白

6、银的跨洲流动,各大洲纷纷成为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材料反映出()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基本形成B.资本成为全球化的主要动力C.农业变革推动了早期的全球化D.新航路开辟改变了经济结构11.随着欧洲的殖民扩张,小麦、葡萄、马、牛、猪、羊和鸡等从欧洲传入美洲,推动了当地农牧业的发展。但是,随着殖民者大量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动物,美洲茂密的原始森林遭到破坏。这说明()A.物种交流提高了美洲人的抗饥荒能力B.食物物种交流的影响具有双重性C.美洲在世界物种交换中居于主导地位D.欧美地区饮食结构的趋同化发展12.近年来兴起的设施渔业,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借助水参数自动监控系统和水处理系统等设施,从而缩短养殖周期,获得

7、较高的鱼产量。这()A.推动了水产养殖的集约化经营B.提高了水产品的优质化水平C.实现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D.改变了现有养殖产业的结构13.相对于常温物流,很多产品采用下图所示的物流方式,这()A.可以减少产品的损失B.对物流自动化要求更高C.对运输距离的限制较大D.对信息的依赖程度降低14.1945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成立。该组织早期着重于粮农生产和贸易的情报信息工作,20世纪50年代末期以后,逐渐将工作重点转向帮助发展中国家制定农业发展政策和战略以及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援助。这一变化()A.减缓了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B.基于世界经济新秩序的建立C.反映了发达国家已解决粮食问题D.有

8、利于消除饥饿目标的实现15.2020年5月8日,联合国粮农组织西非地区代表处表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大约有2.39亿人面临粮食安全问题。随着疫情暴发,这个数字可能会急剧增加。据此可知()A.疫情加剧粮食安全问题B.中国大量增加粮食进口C.各国重视食品安全问题D.中东国家面临饥饿威胁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大题,共55分。)16.(15分)古代中国经济长期领先于世界,深刻影响着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时期粮食亩产水平(市斤)人均粮食占有量(市斤)全国耕地面积(亿市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重春秋战国91(全国)614.82.394%秦汉117(全国)1 048.355.7294

9、%魏晋南北朝122(北方)、215(南方)1 167.73.8590%隋唐124(北方)、328(南方)1 450.926.4290%摘编自卜风贤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1)根据材料和所学,概括春秋至隋唐我国农业发展的趋势。(5分)(2)任意挑选两个历史时期,分析一下表中数据出现的原因。(10分)17.(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表内容为1493年后美洲与欧亚大陆的人口流动和物种交换情况。1493年后迁移到美洲的新物种人种欧洲白种人、非洲黑种人、亚洲黄种人动植物禽畜马、牛、猪、羊、鸡等农作物小麦、燕麦、大麦、稞麦等水果橄榄、葡萄等疾病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病原体1

10、493年后迁移到欧亚大陆的新物种植物马铃薯、玉米、番茄、甘薯、南瓜、可可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类别,对其迁移过程加以描述,并说明该类物种迁移的影响。(要求:明确列出所选类别,史实准确,表述清晰)1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5世纪末,新大陆被发现后,美洲特有的农作物被带到了欧洲,进而传播到非洲和亚洲。像玉米、马铃薯、甘薯等作物,不仅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与习惯,更成为人们在饥馑之年的救命口粮。同时,旧大陆的一些农作物和家畜被欧洲人带到了美洲;不过,家畜的过快繁殖也引发了美洲的生态危机至少在欧洲,新旧大陆之间的食物大交换间接促成了一个更为平等社会的出现。当然,欧洲这种平

11、等的背后是上千万背井离乡的黑人奴隶的血泪史。工业化食品的出现,解决了食物的保存和运输两大问题。大型屠宰厂、肉类加工厂、罐装食品厂纷纷建立,之前手工烹制食物的“温情脉脉”被标准化大规模生产所追求的效率和价值所取代,但总体而言,民众尤其是日益扩大的社会中下层人士从食品的工业化中还是得到了好处,因为获得了更多吃的权利。食物在全球范围内传播的今天,麦当劳金色拱门的标志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象征。西方食物在向全球挺进的同时,必须经历一个被“地方化”的过程,也就是必须适应当地的饮食习惯和文化传统。随着西方快餐和工业加工食物的传播,肥胖、心脏病、糖尿病等与不健康饮食有关的疾病也在扩散,一系列新的健康风险抵

12、消了工业化食物的好处,也让人们开始警觉快餐和工业化食物的弊端。摘编自张旭鹏舌尖上的世界近代以来食物从区域到全球的传播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近代以来食物的传播与人类社会发展”这一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任选一个历史时期或全面综合考量皆可,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19.(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我国古代社会的粮食问题历来受到高度重视,粮食政策的制定往往成为政治斗争的焦点和社会危机的导火索。历代政府均把粮食安全摆在治国安邦的重要地位。汉代贾谊认为粮食储备是“天下之大命”。晁错提出“贵五谷而贱金玉”的见解,并大声疾呼:“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粮

13、食专仓储备制度创于春秋战国之际,至隋代已具宏大规模,史称“资储遍于天下”。中国古代粮食流通从西周的官定粮价,到春秋战国的“平粜”,再到西汉、北宋一度出现的政府全面干预,复到近世较为平稳的政府市场互补,经历了一个在曲折反复中逐渐彰显自由市场意识的过程。一些月令书中强调人的活动要与自然的规律相一致,以避免灾害发生,至今仍有科学含义。摘编自吴宾等试论中国古代的粮食安全观材料二15世纪末,圈地运动在英国盛行,它为资本家提供了雇佣劳动力,并将封建土地所有制转化为资本主义大土地所有制。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土豆被殖民者从美洲带到欧洲,17世纪时,土豆已经成为欧洲的重要粮食作物。18世纪初,英国人唐森仿效

14、荷兰人的做法,用黏土和石灰混合成泥灰做肥料,施于沙地上,使之变成可耕地。这在英国起了重要的示范作用。1842年,英国和德国兴建了制造化肥的工厂。1861年,美国拥有的收割机已超过10万台。18601910年间,美国小麦产量增长近3倍,棉花产量增长约4倍,畜牧业也有了迅速发展,很快成为世界上小麦、棉花、肉类等的重要出口国。摘编自王荣声近代欧美主要国家农业资本主义发展初探(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粮食安全观的基本内容。(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以来欧美各国能基本保障粮食安全的主要原因。(6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粮食安全对国家社会发展的普遍意义。(3分)

15、答案与解析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1.D2.C3.B4.B5.B6.B7.C8.C9.A10.C11.B12.A13.A14.D15.A1.D据材料可知,该遗址发现了稻作遗存以及多种哺乳动物、鸟禽类动物、鱼类的遗骸,说明当时居民生活状况是采集渔猎和稻作提供食物,故选D。2.C题干的意思是远古时期人民都以飞禽走兽为食,到了神农生活的时期,人口增加,飞禽走兽不足,于是神农根据自然时令和土地的情况,制作耒耜(农具),教人民劳作。材料反映了人口增长促进了农耕经济的出现,故C项符合题意。3.B根据材料可知,玛雅人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但是农业产量高,能够满足家庭生活和消费的需要,说明玛雅地区农耕条件优越

16、,B项正确;玛雅人采取极为原始的刀耕火种的农业生产方式,其农业经营规模较小,不是精耕细作,排除A、D两项;玛雅人农业商品化发展程度较低,排除C项。4.B根据表格中所列的粮食种类可以看出,两汉时期黄河流域除了稻、粟等作物外,还有高粱、荞麦、大麦等作物,说明当时黄河流域粮食作物种类多样,B正确。5.B据材料可知,由于研究角度不同,不同学者对夏小正的认识存在差异,故B项正确。学者争论过大的史料并非没有价值,排除A项。C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学者们对夏小正研究角度不同产生的认识差异,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6.B材料表明随着农业的发展,剩余产品出现,进而出现了阶级分化和文字,这体现了农耕

17、畜牧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故B项正确。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和文字的出现都是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A项错误。C项表述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排除。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7.C先秦时期由于粮食加工方式简单,人们以粒食为主;随着农业生产和粮食加工工具的进步,面食的品种更加丰富,说明农业发展推动粮食加工的发展,而粮食加工的进步又推动了饮食变迁,C项正确;材料并没有涉及农作物种类的增加,A项错误;生产工具“根本变革”在材料中无法体现,B项错误;秦汉时期,民众的温饱问题并没有得以解决,D项错误。8.C根据材料可知,唐律疏议中对违反食品规定的人处以重刑,说明政府重视依法监管食品的安全,C项正确。9.A据

18、材料可知,粮食总产量逐渐增多,而粮食人均占有量到明清时期却明显减少,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因为明清时期人口增长过快,由此可见传统小农经济生产模式没有发生质变,无法解决日渐增多人口的口粮问题,故选A项。10.C根据材料可知,新航路的开辟将世界连为一个整体,使得农作物得以在全球范围内交流与传播,推动早期的全球化,C项正确。新航路开辟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排除A项。生产力的发展、科技进步是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力,排除B项。新航路的开辟并未改变经济结构,工业革命推动经济结构的改变,排除D项。11.B材料“推动了当地农牧业的发展”“美洲茂密的原始森林遭到破坏”体现了食物物种交流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促进了美洲

19、农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又破坏了美洲的环境,B项正确。12.A材料反映了现代水产养殖业借助水参数自动监控系统和水处理系统等先进技术,缩短养殖周期,提高了鱼产量,这推动了水产养殖的集约化经营,A项正确;材料反映集约化经营提高了鱼产量,无法体现水产品的质量,排除B项;可持续发展指自然、经济、社会协调统一,发展过程中,在不牺牲后代人需求的情况下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养殖产业结构的改变,排除D项。13.A冷链物流使产品从运输到销售各个环节受到低温保护,有利于减少产品变质现象,从而减少损失,故A项正确。冷链物流强调的是使产品在各个环节都处于低温环境,并没有规定物流过程必须采用

20、自动化方式,故B项错误。低温环境使产品保质期更长,有利于增加产品运输距离,故C项错误。相较于常规物流,冷链物流对信息依赖程度更高,对产品信息掌握越充分越有利于对产品的保护,故D项错误。14.D材料“逐渐将工作重点转向帮助发展中国家制定农业发展政策和战略以及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援助”体现的是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对发展中国家农业生产的帮扶,这有利于消除饥饿目标的实现,D项正确。15.A据材料“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大约有2.39亿人面临粮食安全问题。随着疫情暴发,这个数字可能会急剧增加”可知疫情加剧粮食安全问题,A项正确。16.答案(1)趋势:粮食亩产量提高;人均粮食占有量增加;耕地面积增加;南方经济

21、发展速度较快;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重下降。(5分)(2)示例春秋战国:在铁犁牛耕的使用与推广、水利工程的兴修、各国改革承认土地私有的刺激、奖励耕织的政策引导、新兴封建生产关系确立对食物生产者的激励等因素共同推动下,耕地总数、亩产量等均有大幅提高。(5分)隋唐:先进农业生产工具的应用(如曲辕犁);江南地区得到开发,耕地面积增加;国家统一为农业发展提供稳定的环境;水利工程的兴修;经济繁荣,政府修建粮仓,改进粮食储备技术;等。(5分)(其他历史时期可从工具改良、良种推广、水利兴修、土地赋役政策、商品经济水平等角度分析)17.答案示例:人种的迁移。(2分)迁移过程: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欧洲人开始了对

22、美洲的殖民扩张,欧洲白种人迁入美洲;由于美洲原住民对欧洲白人带来的新型疾病缺乏抗体,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大量死亡;而对美洲本土的开发需要大量劳动力,所以欧洲人通过三角贸易将大量非洲黑种人带到美洲;明朝中后期,中国东南沿海私商贸易兴起,以中国人为代表的亚洲黄种人通过西班牙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迁入美洲。(6分)影响:对美洲而言,丰富了美洲的人种结构,使美洲的族群混合程度大大提高;致使大量美洲原住民死亡,同时又加速了美洲的社会发展进程;对欧洲而言,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为工业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对非洲而言,损失了大量精壮劳动力,使非洲的发展长期滞后于其他大洲。(6分)18.答案论题:近代以来食物的不断传播

23、深刻地影响着世界。(2分)论述:自新航路开辟以来,经过两次工业革命,世界各地联系不断加强,日益形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并向全球化发展,这一过程也推动了食物从区域到全球的传播。近代以来食物从区域到全球的传播,以及食品加工技术和其他科技的发展,不仅丰富了人们的饮食,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不断改变着人们的饮食结构和习惯。这既有利于加强世界各地之间饮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地的社会发展;但由此而日益滋生的食品卫生与安全等健康风险问题不容忽视,值得人们反思和警惕。(8分)总之,近代以来世界联系日益密切,食物也突破区域限制,不断向全球范围传播,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2分)19.答案(1)提升粮食安全到治国安邦的地位;建立救荒救灾的仓储制度;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建立全国统一的粮食市场;实行政府干预和自由贸易相结合的政策。(5分)(2)原因:资产阶级革命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新航路开辟后,引进、改良农作物品种;工业革命开始后,农业迅速发展。(6分)(3)保障粮食安全有助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保障经济发展安全;重视粮食安全有利于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保障农民财产;保障粮食安全有利于推动粮食的进出口贸易;有利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农业发展新道路,加快农业发展。(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统编版(2019) >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