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七、八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47962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8.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七、八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3年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七、八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3年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七、八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3年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七、八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七、八单元综合测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1927年7月14日,共产国际执委会作出关于中国革命当前形势的决议,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做到:毫不迟疑地退出武汉政府,以示抗议;有步骤地把工农武装起来,开展土地革命;采取措施纠正中共中央的错误。这一指示()A.旨在应对蒋介石即将发动的反革命政变B.有利于破除“左”倾错误思想C.为中国共产党革命方针转变提供了思路D.破坏了国共合作的良好局面2.胡乔木说:“中共一大开过了,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连报纸上也没有一点报道,但是中国的伟大事变在实质上却开始了。”这里的“伟大事变”是指中共“一大”(

2、)A.促使先进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B.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纲领C.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D.建立了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3.1933年,第二次闽浙赣省苏大会文化工作决议案指出:“体育运动,应在工农群众中去开展,发动群众经常做各种运动,特别是做关于战争需要的运动,如跳高、跳远、赛跑、游泳等运动。”这一决议的付诸实践()A.增强了群众民族战争的觉悟B.有效组织和动员了基层群众C.推动体育精神在苏区的传播D.壮大了推翻国民政府的实力4.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通过了一系列计划和议案,如1928年的“基本工业建设计划”、1931年的“实业建设程序案”、1933年的“实业四年建设计划”、1937年的“中国经济

3、建设方案”等。这些计划和议案()A.化解了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冲击B.加强了对经济的管理和干预C.阻止了日本对华北地区的渗透D.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5.20世纪30年代,中国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提出“中国求自卫,应统制经济”。另一学者张素民也认为,“为速苏民困计,为速行工业化计,我国必须实行统制经济”。国民政府于1935年制订了三年国防计划。这表明统制经济()A.为罗斯福新政提供制度经验B.奠定了国家工业化基础C.适应了内忧外患的现实国情D.抑制了官僚资本的扩张6.下表所示为1920年与1936年中国农业总产值中商品经济总量及其所占比重。据此可知,当时中国()1920年产值(亿元)百分比(%

4、)1936年产值(亿元)百分比(%)农业总产值165.20100农业总产值199.23100其中商品经济总量61.9637.51其中商品经济总量87.3843.86A.自然经济解体缓慢B.国民经济结构得以优化C.近代工业发展迅速D.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7.1920年“五一”前后,北京、上海等地开展了较大规模的纪念“五一”劳动节的活动。据记载,各地参加“五一”劳动节纪念活动的工人和知识分子有五六万人。材料可用来说明()A.新型政党建立的条件日渐成熟B.“五一”劳动节成为法定节日C.工人阶级成为民主革命主力军D.知识分子是工人运动的领导者8.某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上的大建设,几乎无一不是成功于五四

5、以后,如廓清军阀,以及其他大小事业,如交通、禁烟、行政整理、法律改革、学校发展等。这说明五四运动()A.奠定了推翻军阀的物质基础B.实现了中国社会的重构C.提升了国人的民族民主意识D.使救亡和启蒙开始结合9.下面是画家张漾兮于1937年9月7日发表在四川日报上的漫画乐极生悲。该漫画体现了作者()A.猛烈抨击日军侵华罪行B.揭露日寇扩大侵华阴谋C.对抗战抱有必胜的信心D.呼唤全面抗战早日实现10.1937年2月,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提出了“停止没收地主土地之政策”。1937年8月,中共中央正式决定把“减租减息”作为党在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这一政策旨在()A.满足农民获得土地的

6、要求B.打击封建地主阶级势力C.削弱国民党在敌后的势力D.加强抗日各阶层的联合11.1940年7月,在华日人反战同盟延安支部成立;1941年6月,一批日本反战人员在八路军山东纵队建立了日人反战同盟山东支部。这反映了()A.敌后战场主要进行宣传战B.根据地政权建设卓有成效C.中共支持抗日统一战线的发展D.全民族抗战局面不断扩大12.“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败,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并且可以冲向中东”1942年春,罗斯福的这一观点()A.肯定了中国在二战中的作用B.指出印度地理位置的关键性C.准确判断了日军的侵略路线D.要求全力援助

7、印度抗击日军13.阅读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的各种观点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起点主要的主张者1931年九一八事变部分中国学者1937年七七事变部分中国学者1939年德国进攻波兰国际上大部分学者1940年德国进攻西欧部分欧洲学者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部分前苏联和俄罗斯学者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部分欧美学者A.各位学者主要观点趋于一致B.国际学者的观点更为可靠C.现有史料无法说明二战起点D.同一事件有不同维度解释14.1945年8月大公报曾报道:“近来国家的喜事接二连三地来,真是令人喜不自禁。日本投降,抗战胜利,是一喜;中苏订约,结为盟好,是一喜;毛泽东先生翩然到渝,又是一喜。”这则

8、报道中的第三件喜事反映了()A.和平建国是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B.成立联合政府的主张已实现C.民主革命的历史任务已基本完成D.国共双方签署了“双十协定”15.辽沈战役时期,中共中央军委只用一纸电报,就使林彪改变原作战计划,率军转头南下,直赴锦州;而蒋介石数次电令,甚至亲赴前线,也未能促使东北国民党军司令卫立煌救援锦州守军,导致锦州被解放军迅速攻克。这说明解放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共产党()A.得到军民的广泛支持B.有强有力的领导核心C.有先进科学理论指导D.利用敌方内部的矛盾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大题,共55分。)1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事件时间主要经过五四运动1919年北

9、京3 000多名学生的爱国行动发展成全国性的反帝爱国运动五卅运动1925年在中共组织下,上海大批学生、工人涌入租界讲演宣传,揭露上海日本纱厂主枪杀罢工工人代表顾正红等罪行,声援纱厂罢工。后发展成大规模民众性反帝运动三一八惨案1926年北京学生5 000余人在李大钊等人率领下进行集会,通过了驱逐帝国主义公使、组织北京市民反帝大同盟等决议。后群众游行请愿遭镇压一二九运动1935年在中共领导下,北平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引发了全国性的民众抗日救亡浪潮五二零运动1947年在中共领导下,5 000多名学生在南京举行了“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联合大游行,遭国民党军警镇压

10、,引发全国范围更大规模斗争四一惨案1949年南京多所大专院校学生及部分教职员工6 000余人举行大游行,要求国民党政府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八项和平条件,遭镇压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从上表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17.(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进取的政策。我们在政治斗争中应永远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相互关系。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1921年7月)材料二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

11、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此次全国大会亦通过此议决。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1923年6月)材料三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赶速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毛泽东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1926年9月)(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的转变;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转变的原因。(6分

12、)(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转变产生的直接成果。这一成果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6分)(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在国民革命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的认识有哪些发展?(4分)18.(12分)抗日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在使国民党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胜利。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1937年洛川会议)材料二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

13、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摘编自中国抗日战争史(1)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一的观点。(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原因。(6分)19.(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33年1月,东方杂志“新年特号”刊载了畅谈“新年梦想”征稿活动。下面是“梦想的中国”来稿关键词统计表。关键词提到该词的作者人数该词在全部稿件中一共出现的次数阶级27人58次教育27人50次帝国主义23人41次民族21人70次日本18人38次社会主义13人20次世界大同11人13次(“大同世界”

14、视为近似词归入此类)文化22人34次世界大战5人6次摘编自耿密民国知识精英的“国家梦”基于1933年“新年特号”的片断观察根据材料,谈谈你对20世纪30年代“梦想的中国”的认识。(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第七、八单元增分测评卷1.C2.D3.B4.B5.C6.A7.A8.C9.C10.D11.C12.A13.D14.A15.B1.C根据材料时间可知,当时正处于国共合作全面破裂边缘,共产国际要求中国共产党退出武汉政府、武装工农、开展土地革命等,这些都是符合当时革命形势的指示,故选C项;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是在1927年4月12日,排除A项;在国民革命中让出革命领导权是右倾错

15、误,排除B项;根据材料时间可知,当时已经发生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的良好局面已经遭到破坏了,排除D项。2.D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诞生,即建立了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故选D项;中共“一大”召开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已和工人运动相结合,排除A项;中共二大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纲领,排除B项;五四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排除C项。3.B据材料“特别是做关于战争需要的运动”可知,中国共产党在苏区的文化体育建设注重发动基层群众运动,并且将体育运动主动与革命战争的需要相结合,故选B项;1933年处于土地革命时期,这一时期国共之间的对峙依然属于国内革命战争的范畴,而非民族战争,排

16、除A项;苏区开展体育运动的主要目的是有效组织和动员基层群众,政治意义大于体育运动本身,排除C项;这一时期国共双方实力悬殊,中国共产党还远未达到推翻国民党的实力要求,排除D项。4.B材料中南京国民政府通过的发展经济的计划和议案,都是为了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管理,故B项正确;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有一定的影响,这些计划和议案并没有完全化解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冲击,故A项错误;南京国民政府通过的发展经济的计划和议案并没有阻止日本对华北地区的经济渗透,故C项错误;南京国民政府通过的发展经济的计划和议案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无关,故D项错误。5.C据材料“中国求自卫,应统制经济”“为速苏民困计,

17、为速行工业化计,我国必须实行统制经济”可知,面对日本的侵略和国内经济上的巨大困难,国民政府必须实行统制经济,故选C项。6.A由1920年与1936年中国农业总产值中商品经济总量及其所占比重的表格可知,1920年到1936年长达16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农业总产值中商品经济总量所占比重仅增加了6.35%,这说明我国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是比较缓慢的,故选A项;表格数据不能说明国民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及国民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排除B、D两项;材料并没有涉及工业发展,排除C项。7.A“各地参加五一劳动节纪念活动的工人和知识分子有五六万人”说明当时工人和知识分子思想觉醒,这为新型政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故选A项

18、。8.C材料认为五四运动后,中国人民完成了法律和文教事业等大建设,表明五四运动激发了国人的民族民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故C项正确;军阀的物质基础是封建的自然经济,A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结合所学可知1919年的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五四运动并未改变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未能实现社会的重构,排除B项;救亡和启蒙开始结合是在维新变法时期,排除D项。9.C根据图片信息可知,源源不断的中国人民登上梯子将日本侵略者赶出华北、华南地区,体现了作者对抗战抱有必胜的信心,故选C项;图片强调人民群众对日本侵略者的态度,排除A项;图片反映了中国人民不断驱赶日本侵略者,说明日本侵华遇到了阻力,排除B项

19、;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标志着全面抗战的开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10.D由“停止没收地主土地”到“减租减息”,体现了中共对地主阶级态度的缓和,目的在于组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抗日各阶层的联合,故选D项;“减租减息”政策保留了地主对土地的所有权,因此并不能满足农民获得土地的要求,排除A项;“减租减息”政策是为了团结地主阶级而非打击,排除B项;“减租减息”政策提出于日本全面侵华之后,此时中日民族矛盾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共提出团结一致共同抗日的主张,排除C项。11.C据材料可知,中国共产党根据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精神,关注、组织、指导、发展在华日本人的反战运动,使其成为中国

20、抗日战争中一支重要的力量,故选C项;游击战成为敌后战场的主要作战方式,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根据地政权建设,排除B项;日本反战人员不属于“全民族抗战”,排除D项。12.A根据材料“假如中国被打败,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可知,这强调的是中国抗战对盟军的支援作用,中国有效牵制了日军的有生力量,减轻了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压力,故选A项。13.D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中外学者有着不同的观点,原因有史学研究分歧、政治宣传需要、逃避战争责任等,说明同一事件有不同的维度解释,故选D项。14.A据材料可知,第三件喜事与重庆谈判有关,材料中的报道反映了当时民众希望实现和平建国,故选

21、A项;B项说法本身有误,排除;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民主革命的历史任务基本完成,排除C项;“双十协定”签订时间是在1945年10月,排除D项。15.B中共中央军委只用一纸电报,就改变了原先的计划,使锦州被解放军迅速攻克,由此可见,解放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共产党有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故B项正确。16.答案示例青年学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具有先锋作用。(3分)1919年五四运动在民族危机加深和阶级矛盾加剧的形势下爆发,青年学生率先进行游行示威,维护国家主权,学生的爱国运动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响应。这场爱国革命运动中,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推动了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

22、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抗日战争时期,随着日本侵华活动的升级,中日民族矛盾不断加深。日本策动的“华北自治运动”激起了北平学生大规模游行示威。学生运动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救国主张,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抗日救亡运动掀起新高潮。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经济、政治危机不断加深。在1947年的五二零运动中,学生提出了“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口号,集体罢课,举行游行示威。这是与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尖锐斗争,促进了人民团结,冲击和动摇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使国民党反动派更加陷于孤立局面。(8分。每个方面4分,任意两方面即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青年学生承担起

23、历史责任,在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革命中的先锋军。(1分)(其他论题如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学生运动、学生运动是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近代有影响力的学生运动以大城市为代表等均可)解析这一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学生需要阅读表格,对表格的主题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学生运动。然后,选择材料中的任意两条或者多条信息,提炼主题。例如,选择五四运动在内的两条以上信息可以提取主题有:近代有影响力的学生运动以大城市为代表,青年学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具有先锋作用,青年学生发起的救国运动促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深入发展,等等。然后,需要结合所提取的论

24、题及材料进行论述,学生需要至少选择两条信息进行论证,论证时要先叙述这一事件,然后说明这一事件所起到的作用,注意要紧紧围绕自己提取的主题来叙述,以做到论从史出。最后,总结陈词,说明学生运动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回扣自己提取的论题即可。17.答案(1)转变:从独立、攻击到决定党内合作。(2分)原因: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中国共产党还不是一个强大的党,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遭受挫折,使其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执行共产国际执委会的决议;孙中山决定同中国共产党合作。(4分。两点即可)(2)直接成果: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或国民革命运动兴起)。(2分)积极影响:

25、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创建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批军事骨干。(4分。两点即可)(3)发展: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掌握革命武装和领导权的重要性,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认识到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决定开展土地革命。(4分。意思对即可)18.答案(1)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3分)军事上: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共同抗击日军。(3分)(2)原因:英国请求中国支援;中国保卫滇缅公路(或保卫大西南)的战略需要。(6分)19.答案20世纪30年代的国内: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南京国民政府主

26、张“攘外必先安内”;“工农武装割据”进一步发展;西方学说进一步传播,“阶级”“教育”“文化”等关键词反映出这一时期有识之士对救亡图存之路的探索。(国内3个角度6分)20世纪30年代的国际:法西斯主义进一步扩展;“阶级”“社会主义”“世界大同”等关键词反映出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世界大战”等关键词反映出这一时期随着经济危机爆发、法西斯势力的扩展,国际形势紧张。(国际3个角度6分)此次征稿活动反映出20世纪30年代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对民族独立复兴的渴望。(3分)解析根据材料表格内容可知,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主要有以下几个:民族、阶级、教育、帝国主义、日本等,再结合20世纪30年代的时代特征,我们可以得知,这些关键词充分反映出此时期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对民族独立复兴的渴望;然后我们要结合该时期国内外的主要史实进行以下分析:为什么在该时间段会出现“民族独立复兴”这一渴望;最后我们还要对以上内容进行一个小结,即此次征稿活动反映出20世纪30年代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对民族独立复兴的渴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统编版(2019)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