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A)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47676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52.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A)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3年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A)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3年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A)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3年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A)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A卷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图示所显示的西欧封建制最终确立的时间应是( )A.AB.BC.CD.D2.在西欧庄园制模式下,农民有意把自己的份地分成许多条田,与其他人的土地交错分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真有自然灾害来临,也不至于同时摧毁整个地区。这种份地经营模式( )A.分散了农民承担的风险B.提高了农业生产力C.提升了抵御天灾的水平D.减轻了庄园主剥削3.下图坐标中,曲线所反映的是西欧( )A.教权演变B.王权演变C.贵族权力变化D.市民

2、权力变化4.中世纪时,西欧的很多城市掀起了自治斗争,主要斗争的对象有( )教会 世俗封建主 资产阶级 市民阶级A.B.C.D.5.以下关于古代世界大帝国与其首都的组合,正确的一项是( )A.拜占庭帝国君士坦丁堡B.阿拉伯帝国伊斯坦布尔C.奥斯曼帝国巴格达D.亚历山大帝国罗马6.法学家乌尔比央主张,如果以前的占有者对他人的夺占不加反对或反对无效,即使用暴力手段实现的夺占也具有法律效力。查士丁尼法典更是明确规定,原占有者可以通过任何人取得占有。这表明罗马法( )A.有效保护了私有财产B.具有一定的偏激性C.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D.蕴含人人平等思想7.9世纪,阿拉伯帝国银行业发达,巴格达总银行在各城市

3、设有分行,使用金银两种货币。这反映出阿拉伯帝国( )A.商业贸易比较兴盛B.成为东西方贸易的枢纽C.经济实力领先世界D.沟通了各洲之间的联系8.从公元7世纪开始,穆罕默德和他的继任者们逐渐使阿拉伯帝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国家。关于阿拉伯对世界文化作出的重大贡献,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最早发明了“阿拉伯数字”B.给东方带来了伊斯兰文化C.广泛翻译希腊、波斯的典籍D.将中国的造纸术传入欧洲9.下图是某高中班级同学在一节历史课上探讨内容的提要,根据文字信息判断他们正在讨论的是( )地跨亚非欧三洲将君士坦丁堡改为伊斯坦布尔并作为首都苏丹既是国家宗教领袖也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帝国成为东西方世界经济文

4、化交流的桥梁A.古罗马帝国的兴衰B.阿拉伯人的扩张C.奥斯曼帝国的发展D.笈多帝国的崛起10.下图中,箭头所指的黑色线框是中古印度一个王朝的统治区域,该王朝信仰的国教是( )A.婆罗门教B.佛教C.印度教D.伊斯兰教11.中古时期,南亚印度地区先后建立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国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4世纪初期笈多帝国统一恒河流域B.笈多帝国实行政教合一体制C.突厥人建立德里苏丹国家D.德里苏丹国家以印度教为国教12.依据下面学习笔记中的内容,可以判断该国是( )646年,开始改革,史称“大化改新”12世纪末,进入幕府政治时期17世纪建立的德川幕府意图以锁国加强统治,抵御外来影响A.奥斯曼帝国

5、B.印度C.日本D.高丽13.15世纪东非的桑给巴尔用黄金、象牙、奴隶等,换取从中国、印度等地输入的纺织品、瓷器等各种手工业品。这反映了桑给巴尔( )A.手工技术先进B.文化昌盛C.对外贸易繁荣D.农业发达14.下图是非洲某文明的重要遗址,“1986年,遗址已经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这里也成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规模最大的石头城建筑群体,并因此闻名世界,让人惊叹不已。”该遗址是( )A.大津巴布韦B.摩加迪沙C.阿克苏姆王国D.桑海帝国15.玛雅人将每年分为18个月,每个月都有自己的名称,如“托克”是举火(火烧地),“楚恩”是播种,“摩尔”是收割等。这说明玛雅人的历法( )A.精确性极高

6、B.领先于世界C.充满神秘性D.与农业相关16.某遗址位于安第斯山脉中的山脊上,遗址中有宫殿、神庙、城墙以及排水设施等。该遗址是( )A.阿克苏姆文明遗址B.罗马古城遗址C.大津巴布韦遗址D.印加马丘比丘城遗址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52分。17.欧洲中世纪自治城市的兴起开启了现代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6分)材料一 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市民可以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和控告;市民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并随便处置它们,这是承认城市市民财产私有制。与城市外的居民相比,城市市民在经济活动上有很多的经济优势和优先权。因此,中世纪西欧城市特许状的内容是纷繁芜杂的。在早期国王和封建

7、领主颁发给城市的特许状中确认市民的身份自由是最基本的内容。摘编自冯正好: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材料二 在地中海世界,特别是在欧洲的中西部,商品经济的复苏与发展需要更灵活、更都市化的法律,也需要一种比地方习惯法的适用范围更广、普适程度更高的法律。系统而有缜密的罗马法恰逢其时,不仅具有详细的人法、物权法、继承法、债权法和诉讼法,而且对社会各种组织的地位亦有较为明确的法律界定。而且,在中世纪一种观念与罗马法中的个人权利思想元素一拍即合,逐渐融为一体:上帝关心每个人的命运和灵魂得救,通过上帝拣选,每个追随上帝的人都可能成为天国的选民。摘编自侯建新:交融与创生:西欧文明的三个来源材料三 因为城市得天独厚

8、的地缘优势,使得它成为了手工业和商业中心,大量的人口、资金从四面八方涌入到了城市。中世纪时,万人规模的城市已经很多,比较著名的如14世纪时伦敦和科隆人口约有4万人,被认为是大城市;巴黎的人口约有8万,意大利的威尼斯、米兰、那不勒斯等人口超过5万。大城市人口的密集使城市的经济更为繁荣。而在广大农村,不可能提供大学所需的经济需求。因此,中世纪西欧的大学一般都位于经济比较发达、交通比较便利的城市中。摘编自魏丽:论西欧中世纪大学与城市的关系(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古西欧城市市民享有的自由及意义。(10分)(2)概括材料二,概括中古西欧个人“自由”产生的历史渊源。(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

9、所学,分析中古西欧的自治城市对历史发展的影响。(10分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材料一 新罗统一过程中,国家掌握的土地急剧增加。687年,神武王下令实行禄邑制,即国家把一定数量土地的收租权按不同的等级赐给功臣和贵族,作为俸禄。722年,圣德王(702737年在位)宣布实行丁田制,即国家把一定面积的土地授予15岁以上的男丁,其中口分田只限终身占有,不得买卖、转让,永业田可以传世;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提供租(田租)、庸(徭役)、调(贡物)。丁田制的实行,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保证了国家的剥削,但对生产的发展还是起了积极作用。新罗仿效唐朝实行中央集权制。设立中央(府、部)和地方(郡、县

10、、乡)各级行政机构。在要地设置五个小京,有军队驻防。新罗提倡儒学,682年设国学,688年实行科举,以录用儒生出身的官吏,代替过去主要按门第和武功录用官吏的办法,来加强中央集权制。编自高等院校教材世界中古史材料二 大化改新以前,苏我氏等大豪族控制了大和国的政权,而天皇家族基本上没有什么实权。贵族疯狂兼并土地,广征徭役,民怨沸腾。公元645年6月,皇室中大兄皇子联合深受唐朝儒家思想影响的贵族中臣镰足发动政变,拥立孝德天皇,定年号为大化。646年元旦,新政权以唐代律令制度为蓝本,参的日本旧习,发布改新之诏,实行班田收授法,施行租庸调新税法,改革官制,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结构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制社会

11、转变为中央集权制封建社会的标志。摘编自“百度百科”大化改新词条、世界中古史(1)根据材料一,归纳新罗改革的主要措施。(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8分)(3)根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给新罗、日本两国社会带来的共同影响。(10分)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通过观察图中的时间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直到公元11世纪初,西欧封建制才最终确立,D项符合题意。2.答案:A解析:根据“如果真有自然灾害来临,也不至于同时描毁整个地区”可知这种经营模式有利于分散风险,故选A;这种生产模式是为了分担风险,并没有提高农业生产力和抵御天灾的水平,更不能因为这种经营模式而减轻庄园主

12、的剥削,排除BCD。3.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在8世纪至13世纪,西欧社会教权势力强大,而王权势力弱小;13世纪至17、18世纪,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西欧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王权势力有所上升;最后,在17、18世纪后,伴随着启蒙运动的兴起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英法等国的资产阶级陆续掀起了资产阶级革命,世俗王权再次走向了低谷;综上,故选B。4.答案:A解析: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教会和世俗封建主日益贪婪,对城市市民加紧剥削。十一二世纪,法国一些城市的市民展开了与封建主的斗争,有的城市用金钱赎买、有的通过武力赢得自治权。琅城市民争取自治的斗争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

13、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它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和商人、银行家等等,富裕的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中世纪时,西欧的很多城市掀起了自治斗争,主要斗争的对象是教会世俗封建主。故选A。5.答案:A6.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如果以前的占有者对他人的夺占不加反对或反对无效,即使用暴力手段实现的夺占也具有法律效力。原占有者可以通过任何人取得占有”可知,若原占有人对争夺者不反对或反对无效,那么任何人可以通过任何方式对原占有者的占有进行抢夺,说明罗马法在规定占有所属方面,没有进行有效的保护规定,具有一定的偏激性,B项正确;有效保护了私有财产,不符

14、合题意,排除A项;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与材料内容关系不大,排除C项;蕴含人人平等思想,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7.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银行业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因此根据阿拉伯帝国的商业发展情况来看,当时的商业贸易比较发达的结果,A正确;B、C无法从材料得出,故排除;当时美洲仍然处于孤立隔绝的状态,故D排除。故选:A。8.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数字是古印度人发明的,因此A错误,符合题意;BCD均是阿拉伯对世界文化作出的重大贡献,不符合题意。故选A。9.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奥斯曼帝国灭掉拜占庭帝国后,将君士坦丁堡改为伊斯坦布尔并作

15、为首都;其最高统治者苏丹既是国家宗教领袖,也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到16世纪后期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所以,C项正确;古罗马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叫奥古斯都,不是苏丹,故排除A;阿拉伯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叫哈里发,不是苏丹,故排除B;笈多帝国在南亚地区,不是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故排除D。故选:C。10.答案:D解析:结合材料地图中的“德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地图中箭头所指的黑色线框是德里苏丹国,结合所学可知,德里苏丹国信仰伊斯兰教,故D项正确;婆罗门教盛行于早期印度,佛教盛行于孔雀王朝和贵霜王朝,印度教在笈多帝国时期成为主要宗教,故排除ABC三项。故选:D。11.答案:C解析:4世纪初期笈

16、多帝国控制的是恒河中下游地区,其他地区仍处于分裂状态,故A项错误;实行政教合一的是德里苏丹国家,不是笈多帝国,故B项错误;德里苏丹国家以伊斯兰教为国教,故D项错误。C项符合题意。12.答案:C13.答案:C14.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规模最大的石头城建筑群体”,结合所学可知,大津巴布韦遗址地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以石头城建筑群体著称,故A项正确。B项位于东部非洲偏北的印度洋海岸,与材料“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规模最大的石头城建筑群体”不符,排除。C项位于特里亚和埃塞俄比亚北部地区,与材料“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规模最大的石头城建筑群体”不符,排除。D项位于西非地区,与材料“撒哈拉以

17、南非洲地区规模最大的石头城建筑群体”不符,排除。故选:A。15.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玛雅人将每年分为18个月,每个月都有自己的名称”“托克”是举火(火烧地),“楚恩”是播种,“摩尔”是收割等可以看出与农业有关,D正确;ABC选项不符合题干的意思,排除。故选:D。16.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安第斯山脉”可知该遗址位于美洲,印加马丘比丘城遗址即属于南美洲印加帝国的遗址,因此,D项符合题意; AC两项属于非洲文明,B项属于欧洲文明,均排除。故选:D。17.答案:(1)自由:身份自由或个人自由、司法自由、处置财产的自由、某些特定的经济特权等;意义:市民的身份和地位得到了法律上的保证和认可,可

18、以更好地从事商业活动。(2)罗马法中的个人权利思想;基督教的上帝选民观。(3)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摆脱了封建主的控制,冲击了农奴制度;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有利于城市经济的繁荣;一些城市兴办大学,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打破了教会垄断教育的局面;瓦解西欧封建制度和孕育近现代西方文明解析:(1)根据材料一及结合所学知识可得知,中古西欧城市市民享有的自由主要有身份自由或个人自由、司法自由、处置财产的自由、某些特定的经济特权等。这种自由的意义使市民的身份和地位得到了法律上的保证和认可,可以更好地从事商业活动。(2)中古西欧个人“自由”产生的历史渊源主要获益于两大方面,第一罗马法中的个人权利思想

19、,第二,基督教的上帝选民观。(3)我们从材料中可得知,中古西欧的自治城市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摆脱了封建主的控制,冲击了农奴制度,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有利于城市经济的繁荣,一些城市兴办大学,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打破了教会垄断教育的局面;瓦解西欧封建制度和孕育近现代西方文明。18.答案:(1)措施:实行封建土地国有制(禄邑制、丁田制);租庸调制;中央集权制;科举制。(2)背景:大豪族专权,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矛盾尖锐;受到唐文化影响,统治阶级内部形成革新派,革新派政变成功。(3)共同影响: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国家的统一;推动了社会的转型。解析:(

20、1)措施:根据材料“722年,圣德王(702一737年在位)宣布实行丁田制,即国家把一定面积的土地授予15岁以上的男丁,其中囗分田只限终身占有,不得买卖、转让,永业田可以传世”可知,实行封建土地国有制(禄邑制、丁田制);根据材料“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提供租(田租)、庸(徭役)、调(贡物)”可知,租庸调制;根据材料“新罗仿效唐朝实行中央集权制”可知,中央集权制;根据材料“新罗提倡儒学,682年设国学,688年实行科举,以录用儒生出身的官吏,代替过去主要按门第和武功录用官吏的办法,来加强中央集权制。”可知,科举制。(2)背景:根据材料“大化改新以前,苏我氏等大豪族控制了大和国的政权,而天皇家族基本上

21、没有什么实权”“贵族疯狂兼并土地,广征徭役,民怨沸腾”可知,大豪族专权,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矛盾尖锐;根据材料“公元645年6月,皇室中大兄皇子联合深受唐朝儒家思想影响的贵族中臣镰足发动政变,拥立孝德天皇,定年号为大化”可知,受到唐文化影响,统治阶级内部形成革新派,革新派政变成功。(3)共同影响:根据材料“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保证了国家的剥削,但对生产的发展还是起了积极作用”“参的日本旧习,发布改新之诏,实行班田收授法,施行租庸调新税法”可知,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根据材料“新罗仿效唐朝实行中央集权制”“改革官制,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结构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制社会转变为中央集权制封建社会的标志”可知,加强了中央集权;改革促进国家的统一;根据材料“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制社会转变为中央集权制封建社会的标志。”可知,推动了社会的转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统编版(2019)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