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考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9单元共9套单元知识点复习提纲与测试卷汇编(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清****年 文档编号:258204 上传时间:2024-08-25 格式:DOCX 页数:141 大小:557.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高考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9单元共9套单元知识点复习提纲与测试卷汇编(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1页
统编版高考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9单元共9套单元知识点复习提纲与测试卷汇编(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1页
统编版高考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9单元共9套单元知识点复习提纲与测试卷汇编(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1页
统编版高考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9单元共9套单元知识点复习提纲与测试卷汇编(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1页
统编版高考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9单元共9套单元知识点复习提纲与测试卷汇编(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统编版高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9单元共9套单元知识点复习提纲与测试卷汇编第一单元知识点复习提纲与测试卷汇编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一、人类文明的产生1.人类文明产生的前提农耕畜牧的产生(1)农业和畜牧业发展的成就:西亚地区最早培植出大麦、小麦和豆类作物,南亚、中国和中南美洲等地也培育出各自的农作物,如南亚的芋头,中国的水稻和粟,中南洲的玉米和南瓜等。在这些地区,还驯养了羊、猪和牛等动物。最初的农业和畜牧业逐渐发展并传播开来。(2)农业和畜牧业发展的影响社会分工出现: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贸易发展:不同地区的产品互通有无,促进了交换和贸易。艺术和科学产生:社会经济的发展,让一部分人能够

2、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早期城市形成:农耕生产需要人们定居生活,一些较大的居住点逐渐发展为早期城市。2.人类文明产生的标志(1)阶级和奴隶制的出现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剩余产品私有制逐渐产生社会分化成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两大阶级。为争夺土地和资源,一些部落之间爆发战争,被征服者往往成为征服者的奴隶,奴隶制形成。(2)国家形成:在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双重作用下,逐渐出现了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国家开始形成,人类进入奴隶社会。(3)文字产生:出于记事和管理的需要。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自然地理环境:两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但幼发拉底

3、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2)苏美尔时代:公元前3500年左右,产生了最初的文明。约公元前2900年,两河下游的苏美尔地区出现一系列城市国家。(3)古巴比伦王国时期统一: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政治制度:建立君主专制制度。汉谟拉比法典: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4)文化成就: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诞生了著名的洪水和方舟传说;苏美尔人发明了60进制。2.古代埃及文明(1)地理环境:尼罗河的定期泛滥,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尼罗河还提供了连通上下埃及的交通条件。(2

4、)埃及统一: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3)专制统治法老的地位:法老被视为神在人间的代表,掌握着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最重要的权力。法老之下,设有官员分别处理政务和地方事务。(4)文化成就有丰富多彩的神话和文学故事。出现古老的象形文字。制定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莎草纸是古代埃及主要的书写材料和重要的出口物资。建造金字塔,体现了法老的至上权威。3.古代印度文明(1)文明产生:诞生于印度河流域的大平原上。后来雨水丰沛、植被茂盛的恒河流域逐步得到开发,成为印度历史的中心舞台。(2)种姓制度形成:到公元前6世纪,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在国家形成过程中,印度发展出种姓

5、制度。内容:婆罗门主掌宗教祭祀;刹帝利主要由以国王为首的武士集团构成,负责统治和保卫国家;吠舍的大多数是普通劳动者,少部分是富有的商人;首陀罗地位最低,需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后来,在四个种姓之外,还出现了处在社会最底层的贱民。基础:婆罗门教的说教为种姓制度提供了理论和宗教基础。特点: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3)文化成就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世界上著名史诗。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提出了按位计值的方法。在天文、历法、医学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4.古代希腊文明(1)中心区域: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中的部分岛屿。(2)城邦制度时间:公元前8前6世纪。特征:小国寡民,公民直接参

6、与国家管理。代表:斯巴达和雅典。(3)政体形成斯巴达是少数人掌握政权的寡头政治的代表。雅典是多数公民掌权的民主政治的典型。在雅典,公民都有出席公民大会和担任公职的权利,直接决定城邦的大政方针。但是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享有民主权利的仅是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和奴隶都被排斥在公民队伍之外。奴隶缺少最基本的权利。(4)文化成就古希腊的神话、悲剧和喜剧等,是世界文学的瑰宝。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被称为“史学之父”。修昔底德成为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拓展延伸1.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法律之上(1)从政治机构的设置来看

7、,有公民大公、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这体现了人民主权这一特征。(2)从运作方式来看,通过差额选举制、任期制、比例代表制等方式保证了每一个成年男性公民都有行使城邦最高权力的机会,即轮番而治。(3)从五百人议事会负责监督行政官员、陶片放逐法等方面看,体现了权力制约的特征。(4)从设立陪审法庭、实施陶片放逐法等来看体现了法律至上的特点。2.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进步性(1)民主的创举。提供了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了民主运作的新方式,对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有着深远的影响,成为西方政治文明的源头。(2)多数人参政。集体

8、决策、选举和群众监督,开创了诸多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3)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民主制重视全体公民的个体自由和责任感,铸就了雅典人民渴求知识、乐于探究的民族性格,从而促进了雅典政治、经济、文化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希腊文化的繁荣,使古希腊在文化领域取得众多辉煌成就。局限性(1)民主性质的原始性:雅典民主仅是一种原始的直接民主形式,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2)民主范围的狭隘性:它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的,是奴隶主的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广大的奴隶、外邦移民和妇女根本没有民主权利。(3)民主运作方式的随意性: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意味着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很可能会导致国家权力的

9、滥用和误用。第2课古代世界的奴隶制帝国一、古代文明的扩展古代文明各自的扩展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是奴隶制帝国兴起的重要条件。1.农耕文明的扩展(1)条件:农耕文明区发达的社会分工、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具备了稳步扩大范围和影响的潜能。(2)概况埃及文明的扩展:势力曾达到两河流域,并与西亚地区的大国争霸。西亚文明的扩展:从两河流域南部向周边地区扩张,古巴比伦王国首次实现了两河流域的统一,把势力伸展到地中海东岸。亚述帝国组建了包括步兵、骑兵、战车兵、工兵等在内的多兵种部队,数百年时间里几乎战无不胜。亚述帝国不仅统一了整个两河流域地区和小亚细亚的一部分,而且一度征服埃及

10、,建立了历史上空前的大帝国。2.海洋文明的扩展(希腊文明)(1)条件:凭借自己的组织能力、航海技术和武器。(2)方式:移民。(3)范围:向地中海和黑海周边地区殖民。(4)影响:在东起黑海东岸、西到西班牙的广大地区建立了数量众多的城邦国家。二、古代世界的帝国1.波斯帝国(1)崛起时间:公元前6世纪。(2)征服扩张:兴起于伊朗高原,征服包括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建立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3)帝国统治:继承西亚地区传统的君主专制制度,君权神授、王权至上,国王是整个政权的核心和最高主宰。地方实行行省制,行省总督与军事长官相互制约。建立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

11、和税收系统,波斯人担任最重要的职务。(4)走向衰亡:公元前4世纪晚期,被马其顿灭亡。2.亚历山大帝国(1)崛起时间:公元前4世纪晚期。(2)帝国建立: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成功灭亡了波斯帝国后,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3)政治统治:亚历山大继承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地方实行行省制,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推广希腊文化。3.孔雀帝国(1)扩张概况:公元前3世纪,孔雀王朝初步把整个南亚统一起来。(公元前324年,印度建立了统一的王朝。因为新国王旃陀罗崛多出身于一个饲养孔雀的农民家族中,故称这个王朝为孔雀王朝,又称孔雀帝国。孔雀帝国是古印度摩揭陀国著名的奴隶制王朝。)(2)文化:佛教在孔

12、雀帝国时期得到广泛传播,逐渐演变为世界性宗教。4.罗马帝国(1)起源:原是意大利中部的一个城邦。(2)征服扩张:罗马原是意大利中部的一个蕞尔小邦,在成功解决内部矛盾后,它凭借强大的由公民组成的军队首先征服了意大利,接着向地中海地区扩张,先后征服了从西班牙到两河流域的整个地中海周边地区,其中包括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解体后形成的一系列国家,以及今天的法国和英格兰,把整个地中海变成了罗马的内海。(3)统治:奴隶制迅速发展。由于奴隶和广大平民的辛勤劳动、地中海不同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以及贸易的发展,帝国在1-2世纪达到繁荣的顶峰。(4)确立国教:1世纪,基督教产生于罗马帝国的巴勒斯坦,到4世纪末成为罗马

13、帝国国教。(5)帝国灭亡:3世纪以后,官僚体系和职业军队使人民的负担不断加重,边境压力逐渐加大。4世纪末,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5世纪后期,在内外矛盾的夹击下,西罗马帝国灭亡。三、文明的交流1.总趋势:交往不断加强,相互影响不断扩大。2.交流概况(1)技术:西亚的农耕技术,向东传到伊朗高原;向西传入希腊,并进一步传到西欧和北欧;向南传入埃及和非洲。冶铁技术从西亚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人类从此进入铁器时代。(2)思想:西亚的神话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希腊最初的雕刻艺术,特别是人像雕刻,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3)文化:字母文字起源于西亚地区的腓尼基。在东方演化为阿拉马字母,由阿拉马字

14、母发展出古代西亚、埃及以及印度等地的多种字母;向西传入希腊,形成希腊字母,再演化出拉丁字母,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成为今天欧洲几乎所有字母文字的祖先。(4)丝绸之路波斯帝国时期:中国的丝绸到达地中海东岸。东汉: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2世纪中前期,先后有三批来自罗马的商人分别从海路和陆路到达洛阳。此后,罗马商人不断东来,与中国进行贸易。拓展延伸1.亚历山大东征的评价积极作用亚历山大东征和帝国的建立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大量工商业者随军队流动,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亚历山大在帝国境内建造了几十座新城,这些城市后来成为新的经济文化中心。消极作用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

15、大灾难,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2.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内因奴隶制经济导致了帝国经济的崩溃。帝国后期,奴隶制生产关系日益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3世纪的危机使罗马农业萎缩,工商业萧条,城市衰落,财政枯竭。而封建制因素的增长和大地产经济的发展又日益瓦解着日益腐朽的奴隶制度。政治混乱,行省离心倾向严重。帝国后期,皇位变更频仍,中央集权的帝国政府陷于瘫痪,导致政局动荡。各地人民起义严重削弱了罗马统治的基础。帝国后期。受到沉重削弱、处境不断恶化的奴隶和贫民纷纷起来反抗。外因:日耳曼人的入侵。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 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

16、14151617181920答案1.以下关于古希腊文明的说法正确的是()A 整个世界文明的源头B 开端于爱琴文明C 爱琴文明之后是克里特文明D 迈锡尼文明的特点是民主国家出现2.关于人类进入铁器时代的表述,正确的是()A 起源于西亚,继而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B 起源于希腊,继而扩散到埃及和西亚等地C 起源于埃及,继而扩散到西亚和希腊等地D 起源于南亚,继而扩散到埃及和西亚等地3.“希腊民主不同于现代社会的民主。它依赖于小规模的城邦和公民的广泛参与。”“广泛参与”的群体是指()A 城邦所有人B 成年男性公民C 除外邦人之外的所有人D 除奴隶之外的所有人4.“(大秦)其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汉

17、缯彩与之交市,故遮阂不得自达。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记载这一史实的应是()A 春秋B 史记C 汉书D 后汉书5.“罗马雇佣兵领袖日耳曼人奥多亚克废黜西罗马最后一个皇帝罗慕路斯,西罗马帝国遂告灭亡。这标志着奴隶制度在西欧的崩溃。”西欧奴隶制崩溃于()A 公元前4世纪前期B 公元前5世纪前期C 4世纪后期D 5世纪后期6.历史一书广泛传述了欧、亚、非地区的历史地理和风土人情,肯定了欧亚非人民的文明成就,此外,书中对希波战争有细致的描绘。此书的作者是()A 汉谟拉比B 释迦牟尼C 希罗多德D 苏格拉底7.研究原始农耕聚落最直接的证据应是()A 神话

18、传说B 考古遗存C 甲骨卜辞D 青铜铭文8.雅典由贵族制走向共和制,而罗马却由共和制走向帝制,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A 两国统治阶级的意愿B 两国地域的大小C 两国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D 两国民族传统的差异9.“一个等级的成员一生都不改变他们不允许和另外等级的姑娘联姻,也不允许和另外等级的人交友。”这段文字描述的是()A 封建制度B 种姓制度C 门阀制度D 奴隶制度10.公元前334年,波斯军队在格拉尼库斯河战役、伊苏斯战役和高加米拉战役中,遭到惨败,大流士三世逃亡途中被当地总督所杀,阿契美尼德王朝灭亡。这三次战役中波斯的对手是()A 马其顿王国军队B 孔雀帝国的军队C 东罗马帝国

19、的军队D 西罗马帝国的军队11.“万岁,尼罗河!你来到这片大地,平安地到来,给我们以生命。正义的建立者,我打开心灵赞美你,并向你的大水致意!人们拿出谷物和祭品,在向一切神灵礼拜着”最早记录以上诗歌的文字最有可能是()A 甲骨文B 象形文字C 楔形文字D 字母文字12.修昔底德的史学贡献不仅是古希腊时期历史记载的进步,他坚持求真的态度、理性批判的原则开创了历史的先河。关于修昔底德在希腊文化史的地位,最准确的是()A 首创“历史”一词B 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C 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D 启迪了西方的文学创作13.2015年1月,法老图坦卡蒙的黄金面具因保管不当而受损的消息震惊了世界。该面具的主人曾统治

20、的区域是()A AB BC CD D14.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西域大月氏使臣伊存来朝,在帝都向中国博士弟子景卢口授浮屠经。从此佛教正式开始传入中国。这表明()A 阿拉伯人在文化交流中起到桥梁作用B 佛教第一次传入中国始于丝绸之路C 景卢在洛阳认真聆听伊存讲授佛经D 甘英出使大秦奠定了佛教传入的基础15.希腊史学形成之初,历史叙述多涉及公众的记忆,史书的价值只有在城邦的语境中才能得以体现。希罗多德也承认,历史需要保存公众的记忆,使人类的丰功伟绩不被遗忘。据此可知古希腊()A 重视城邦的公共利益B 推崇人文主义精神C 增强公民的参政意识D 忽视历史的真实性16.西亚文明扩张的方向大致是从

21、两河流域南部向周边地区扩张。下列史实能够印证这一特征的是()古巴比伦王国势力伸展到地中海东岸埃及文明扩展到巴勒斯坦亚述帝国统一了小亚细亚的一部分地中海变成罗马的内湖A B C D 17.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列因果关系合理的选项是()A 位于地中海东部,扼欧亚非三洲要冲耕地稀少,土地贫瘠,粮食产量少B 地中海式气候温和宜人,港湾众多经济作物发达, 海外贸易便利C 拥有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开阔的平原商品经济发达,海外殖民频繁D 独立自治,始终保持小国寡民的状态所有城邦建立了完备的民主制18.关于古代文明各自扩张所产生的影响,正确的表述是()A 使不同文明区相

22、互连接起来B 加速了封建帝国的解体C 和平交流成为文明扩张的唯一方式D 创建城邦国家成为时代主题19.在古印度种姓制度中,主要是僧侣贵族,拥有解释宗教经典和祭神特权以及享受奉献的权利的是()A 吠舍B 婆罗门C 刹帝利D 首陀罗20.公元前612年,盛极一时的亚述皇城被攻克。亚述帝国灭亡后,地中海东岸的一系列国家开始形成君主专制统治。在亚述灭亡后60年,哪一帝国崛起后沿用了亚述帝国的行政体系,即是亚述帝国模式继续影响着历史发展的有力明证()A 西罗马帝国B 孔雀帝国C 马其顿帝国D 波斯帝国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21.材料波斯国王大流士宣称:“凡忠信之士,我赐予恩典;凡不义之人,我严惩不贷

23、凡我给他们的命令,他们都遵行不误。靠阿胡拉马兹达之佑,我统治了这个王国。李铁匠选译古代伊朗史料选辑问题(1)据材料和所学可知,“阿胡拉马兹达”是指_。(2)材料反映出大流士是如何加强王权的?22.材料“平民政体”(民主政体)一词的确解应该是自由而贫穷同时又为多数的人们所控制的政体;相似地,“寡头政体”一词的确解应该是富有而出身较高同时又为少数的人们所控制的政体。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政治学问题据材料说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实质。23.人类文明具有多元性、继承性,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交流、融合,汇成了人类文明奔流不息的长河。请回答:(1)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在中西文明比较一文中说:“不同文明之间

24、的交往过去已经多次证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请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世界古代文明之间交融的方式有哪些?(2)人是推动交流的主角。我们几乎每天都在使用09这十个数字,创造它和将它传播到世界各地的人分别是谁?(3)战争带来了暴力与灾难,但是也促进了文明的交融。请就世界古代东西方战争举例并说明。24.材料被希腊人推为七贤之首的哲学家泰勒斯(公元前640前546年),原是一个米利都人。在埃及,他学习了几何学。后来他把这门科学教给了希腊人,希腊人又传给了我们。他的学生们把米利都作为一个哲学和科学的中心,他们的工作奠定了后来雅典那些更伟大的哲学家们的思想基础。米利都又是一个著名的艺术中心,特别是建筑和雕刻

25、。问题据材料说明希腊殖民活动的影响。25.材料2世纪的演说家阿利斯提德对罗马城作为商品汇聚地的描绘:“所有的货物,所有现存的和曾经存在的东西,贸易、航海、农业、金属加工,任何曾经创造出来或者生长出来的东西,都在这里汇合。这里看不到的东西,肯定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晏绍祥世界上古史问题材料所描绘景象的出现得益于哪些原因?答案解析1.【答案】B【解析】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而不是整个世界文明的源头,故A错误;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文明开端于爱琴文明,故B正确;克里特文明是爱琴文明的一部分,而不是前后相继的关系,故C错误;迈锡尼文明的特点是一系列君主国的出现,故D错误。2.【答案】A【解析】冶

26、铁技术最初起源于西亚,故选A。3.【答案】B【解析】城邦所有人包括奴隶、妇女和外邦人在内,而这些人不享有民主政治权利,故A、C、D错误;古希腊民主仅针对成年男性公民,故B项正确。4.【答案】D【解析】据“桓帝延熹九年”和“大秦王”可知该史实指东汉甘英出使大秦,故选D项。5.【答案】D【解析】题旨表明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奴隶制在西欧的崩溃。5世纪后期,在内外矛盾的夹击下,西罗马帝国灭亡,故D项正确。6.【答案】C【解析】据著作名称“历史”和对“希波战争”的描绘,并结合所学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是西方的“历史之父”,可知这部著作的作者是希罗多德,C项正确。7.【答案】B【解析】历史的史料来源

27、大致有考古发掘、神话传说、学者推断、史书记载等,关于远古原始人类生产、生活的情况,最真实的史料是考古发掘,远古时期没有文字记载,甚至连语言都是非常简单的,那时的历史只能靠科学家根据遗址发掘出来的化石、使用过的工具以及遗留物等进行科学研究来得知,故选B。8.【答案】C【解析】实行怎样的政治体制是由各国的国情即政治、经济等因素决定的。故选C。9.【答案】B【解析】材料“他们不允许和另外等级的姑娘联姻,也不允许和另外等级的人交友”反映了严格的血缘等级制度。种姓制度是在印度等国普遍存在的一种以血统论为基础的社会体系,它表现为内婚制群体,即种姓,符合题意,故B正确。10.【答案】A【解析】题旨为波斯帝国

28、的灭亡,公元前4世纪末,入侵波斯帝国且将其灭掉的是马其顿王国亚历山大大军,故选A。11.【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文字“尼罗河”可知是埃及。甲骨文是古代中国的文字,A项排除;古代埃及的文字是象形文字,B项正确;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的文字是楔形文字,C项排除;古代希腊人使用字母文字,D项排除。故选B。12.【答案】C【解析】首创“历史”一词的是希罗多德,排除A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排除B项;启迪了西方文学创作的主要是神话和戏剧,排除D项。故选C。13.【答案】A【解析】题目中的“法老图坦卡蒙”是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第十八王朝法老。A、B、C、D四项分别为古代埃及、古代希腊、古代印

29、度和古代巴比伦,故本题应选A项。14.【答案】B【解析】伊存是西域大月氏使臣,材料体现不出阿拉伯人在佛教传入中国中所起到的作用,排除A项;据“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可知“帝都”是西汉都城长安,排除C项;甘英出使大秦是东汉时期,与题干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D项。本题只有B项符合题意。15.【答案】A【解析】材料中历史叙述强调公众的记忆,强调城邦,说明古希腊重视城邦的公共利益,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人文主义精神”,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公民的参政意识”,故C项错误;被西方称为“历史学之父”的希罗多德在其著作历史中,也强调公众的记忆,没有忽视历史的真实性,故D项错误。16.【答案

30、】B【解析】埃及、罗马与“两河流域南部”不相符,排除,故B项正确。17.【答案】B【解析】希腊位于地中海沿岸,三面环水,但与土地贫瘠,粮食产量少不存在因果关系,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由于希腊山多地少、优良港湾众多,气候湿润,便利经济作物生长和发展海外商业贸易,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希腊山多地少,优良港湾众多,故C项错误;“始终”“所有”“完备”表述绝对,故D项错误。18.【答案】A【解析】武力扩张是古代文明扩张的重要方式,排除C项;古代文明各自的扩张,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是奴隶制大帝国兴起的重要条件,A项正确,排除B项;D项夸大事实,不正确。19.【答案】B【解析】在种姓制度中,主掌宗教

31、祭祀的是第一等级婆罗门,故B项正确。20.【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一是时间信息:“公元前612年”和“亚述灭亡后60年”;二是“形成君主专制统治”。据所学可知,波斯帝国兴起,其继承了西亚地区传统的君主专制制度,D项正确。西罗马帝国是4世纪末由罗马帝国分裂而成的,孔雀帝国兴起于公元前3世纪,马其顿帝国兴起于公元前4世纪,三帝国均与“亚述灭亡后60年”信息不符,排除A、B、C三项。21.【答案】(1)波斯国王所崇拜的最伟大的神。(2)实行君主专制,国王是国家政权的核心和最高主宰;宣扬君权神授。【解析】22.【答案】古希腊城邦民主政治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地位和利益,其实质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

32、之上的,是少数人的民主。【解析】23.【答案】(1)战争方式;和平交往。(2)创造者是印度人,传播者是阿拉伯人。(3)亚历山大东征,使希腊文明与古老的东方文明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冲撞与交融,开启了历史上的希腊化时代。东西方文化的结合,促进了当时自然科学的发展,著名的科学家欧几里得和阿基米德都产生于这个时代。【解析】24.【答案】殖民活动打开了古希腊人的眼界,吸取其他先进地区先进文明成果,为创造自己的独特文明奠定了牢固基础;客观上促进了文明的交流和扩展。【解析】25. 【答案】凭借强大的由公民组成的军队进行扩张,征服了地中海周边地区;被征服地区奴隶和平民的辛勤劳动,奴隶制经济迅速发展;罗马帝国统治

33、下地中海地区经贸联系的加强。统编版高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复习提纲与测试卷汇编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一、西欧封建庄园1.封君封臣制度(1)形成: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8世纪后逐渐与封土联系在一起。(2)内涵:地方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3)权力与义务: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由于土地被层层分封,各级封建主都是土地实际上的占有者,享有土地上的司法行政和经济等各种权力。(4)影响:国王或皇帝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通过封君封臣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形成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

34、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2.庄园与农奴制度(1)庄园历史地位: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土地类型:由领主自营地(领主直接经营,由农奴耕种)和农民份地(农民从领主处领有的土地,分为农份地和自由农份地)两部分组成。(2)农奴制度农奴和自由农民:农奴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被固着于土地上,需要自备工具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自由农民也要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还要向领主缴纳租税。领主:领主或其管家主持的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二、中古西欧的王权、教会与城市1.王权集中(1)过程封建制初期,权力分散,王权软弱,但是国王作为名义上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拥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权

35、力。中古中后期,西欧各国王权有不同程度的加强。到15世纪晚期,都铎王朝建立后,英格兰逐渐形成较为强大的王权。法兰西基本完成统一,王权得到强化。15世纪末,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国家。(2)影响: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城市自治(1)背景随着西欧封建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城市位于封建主的土地上,主要居民是手工业者和商人,以工商业为基本谋生手段。封建主用对待农奴的方式对待城市市民,对市民的生产和经营活动造成影响。(2)方式:通过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3)意义: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

36、,一些城市兴办大学。城市还以金钱和人力支持王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3.教会专权(1)地位:利用强大的经济和精神力量,在西欧社会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1)经济: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税。(2)政治:是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形成了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3)精神:整个西欧社会的居民几乎都是基督教徒,他们从出生到死亡都要接受教会的指导,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三、拜占庭与俄罗斯1.拜占庭帝国(1)由来: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继续发展。因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为古希腊殖民城邦拜占庭旧址,又称拜占庭帝国。(2)强盛:帝国境内工商业发达,都城君士坦丁堡是当时

37、欧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3)查士丁尼统治对外扩张: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法律编纂:查士丁尼在位期间编订的查士丁尼法典,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它与同时或稍后编纂的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合称罗马民法大全。(4)衰落原因:连年征服战争严重消耗了拜占庭的资源。6世纪中期之后,由于游牧部族的冲击和内部矛盾,帝国陷入混乱。表现:7世纪中后期,帝国丧失了从叙利亚到北非的大片土地,仅保有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等地区。(5)灭亡:1453年,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攻陷,帝国灭亡。2.俄罗斯(1)基辅罗斯:9世纪建立,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一度是东欧最强大的国家,

38、13世纪上半期,被蒙古征服,成为金帐汗国的臣属。(2)莫斯科公国兴起:16世纪初,以莫斯科公国为中心的统一国家建立,并向周围扩张。强盛:1547年,伊凡四世正式加冕为沙皇,对内颁布新法典,改组中央机关,镇压大贵族,巩固和强化了中央集权,对外继续扩张。结果:到17世纪末,俄罗斯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庞大帝国。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一、阿拉伯帝国1.阿拉伯国家(1)背景:7世纪前的阿拉伯半岛,多部落并存,长期混战,生产停滞。人民渴望统一,伊斯兰教应运而生。(2)伊斯兰教的形成时间:7世纪初创始人:穆罕默德经典:古兰经主张:宣扬信仰唯一的神“安拉”,宣扬自己是安拉的使者和最后的先知。(3)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39、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权,到其去世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伊斯兰教把622年定为伊斯兰教元年)2.阿拉伯帝国的鼎盛(1)扩张:7世纪中期起,阿拉伯人大规模向外扩张,穆斯林军队北进叙利亚,东灭波斯,占领两河流域,进而征服阿富汗和印度北部,直抵唐朝边境,并击败了唐朝的军队,控制了中亚大部分地区。同时战胜埃及,横扫北非,到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2)鼎盛政治稳定A.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政治体制;B.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意为先知的继承者)掌握国家的政治、宗教和军事大权;C.下设官僚机构辅助:宰相协助阿里发统管政务;枢密院掌管令状与文告(与中国

40、古代历史中的枢密院职能不同,中国主管军事);财政部负责收支(类似中国古代的户部)。经济繁荣: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阿拉伯商人在各地区从事着陆上和海上贸易;城市繁多,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文化灿烂A.继承被征服地区的文化:广泛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经典著作,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领域取得重大成就。B.原因统治者重视知识,并采取招揽各民族优秀人才的政策;开放宽容的态度;地处欧、亚、非洲交界处,东西方文化在此交汇,阿拉伯人不断吸收其他民族中的精华,并加以创造改进。 C.特点:多元性、开放性、包容性。3.阿拉伯帝国的历史地位: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

41、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二、奥斯曼帝国的兴起1.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兴起(1)征服小亚细亚:13世纪,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人在小亚细亚发展起来,不断攻击拜占庭帝国,逐步征服小亚细亚。(2)向欧洲进军:14世纪中期,他们跨过今黑海海峡向欧洲进军,逐渐征服巴尔干和东南欧部分地区。2.强盛的奥斯曼帝国(1)奥斯曼帝国的建立:1453年,攻占君士坦丁堡,灭亡拜占庭帝国。(2)奥斯曼帝国的扩张:到16世纪后期,奥斯曼帝国先后征服西亚和北非部分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3)奥斯曼帝国的统治政治:最高统治者是苏丹,宗教上层和封建主是

42、统治阶级,工商业者和农民承担各种苛捐杂税。经济:1516世纪,首都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三、南亚与东亚的国家1.南亚(1)笈多帝国(中世纪统一印度的第一个封建王朝)兴起:4世纪初,兴起于恒河中游,几乎征服了北印度。统治:帝国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但政令不够统一。宗教:由婆罗门教演变而来的印度教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2)德里苏丹国兴起:7世纪后,北印度地区陷入分裂状态;11世纪,突厥人入侵印度;13世纪初,突厥人在印度建立德里苏丹国。统治:最高统治者称苏丹,掌握国家最高的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权力。地方划

43、分为行省,行省总督由苏丹任命,重要职位由穆斯林担任。宗教:实行政教合一,以伊斯兰教为国教。2.东亚(1)日本大化改新:67世纪,日本出现严重社会危机。646年,孝德天皇改革,史称“大化改新”,经过约半个世纪的改革,日本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A.内容政治:建立中央集权国家。经济:把贵族土地收归国有。外交:向中国唐朝政治经济体制学习,成立古代中央集权国家B.影响: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推动了日本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给日本历史上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但也存有一点的局限。幕府统治:A.背景10世纪,日本中央集权体制逐渐瓦解;庄园制经济的形成与发展:随着新土地的开垦,贵族、寺院

44、和神社广占土地,形成庄园;武士集团的形成:庄园领主为保护财产豢养武士。B.形成:12世纪末(1192年),武士集团首领源赖朝在镰仓建立幕府。C.特点天皇为首的朝廷只保有名义上的中央政府称号,实权由将军为首的幕府掌握;武士与将军结成主从关系,成为将军的家臣;将军赐予武士官职和俸禄,武士对将军宣誓效忠,并承担纳贡、兵役等义务。 D.局限:17世纪的德川幕府是日本最后一届幕府统治,为了维护统治,德川幕府曾效仿中国实行锁国体制,虽然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日本的国家安全,但最终严重影响了日本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2)朝鲜新罗统一:7世纪末,初步统一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高丽王朝:10世纪初,新罗

45、人王建仿效中国唐朝制度建立高丽王朝。A.政治上,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地方划分为十道,实行科举考试;B.经济上,推行土地国有;C.文化上,传播中国儒家经典和词章之学。朝鲜建立:14世纪末,高丽大将李成桂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改国号为朝鲜。抗击侵略:16世纪末,面对日本侵略,明朝派军赴朝作战。经过7年的艰苦战斗,中朝军民取得抗击日本侵略的胜利。明朝大将邓子龙、朝鲜大将李舜臣先后牺牲。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一、古代非洲文明1.古代非洲班图人(1)贡献:培育出了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重要农作物,驯养了牛,引进了绵羊和山羊等,掌握了冶铁技术。(2)活动区域:班图人原是西非居民,后逐渐扩展到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到11世纪,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统编版(2019)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