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七单元达标测试卷(A)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47673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05.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七单元达标测试卷(A)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3年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七单元达标测试卷(A)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3年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七单元达标测试卷(A)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3年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七单元达标测试卷(A)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七单元达标测试卷A卷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世纪初,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欧洲列强形成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是( )A.联合国和协约国B.同盟国和协约国C.同盟国和轴心国D.北约和华约组织2.一战爆发后,协约国邀请北洋政府参战。1917年8月14日,北洋政府宣布对德宣战,“以工代兵,赴欧参战”。此后,中国劳工几乎全部被投放到前线,从事挖战壕、修工事、掘埋尸体、筑路架桥等等最艰苦繁重的工作。中国劳工参战( )A.为了迎合帝国主义的需要B.体现了军阀政权的腐朽C.表明中国属于协约国成员D.目的是为了

2、争取国际地位3.战后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其因素有哪些( )十月革命后建立的苏维埃政权德意志、奥匈帝国垮台英法虽胜但遭受重创美国、日本迅速崛起民族解放运动出现新高潮A.B.C.D.4.与中国有关的不平等条约数以千计,其中就有打着维护中国主权旗号的九国公约,下列关于此条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门户开放政策得到了确认B.使中国恢复到多个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C.调整了帝国主义在欧洲的关系,美国是最大赢家D.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5.列宁说“布尔什维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潮,作为一个政党而存在,是从1903年开始的”,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火星报创办B.俄国社会民主工党

3、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C.二月革命爆发D.十月革命取得胜利6.列宁作为十月革命的象征,在公众面前已建立起持久的地位。列宁之所以“在公众面前已建立起持久的地位”,主要是因为他领导的十月革命( )A.以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为政治目的B.率先将社会主义理论付诸于实践C.开创了俄国现代化发展的新模式D.验证了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7.下图为弗拉基米尔塞尔罗夫1950年创作的油画农民代表访问列宁:列宁正专注地听取和记录三位衣着破烂的农民的倾诉。农民倾诉的主题,最有可能的是( )A.俄国十月革命B.农业集体化C.苏联卫国战争D.余粮收集制8.1922年11月,列宁在接受英国记者采访时提到当时苏俄农民正“废寝忘食地

4、重整自己的耕地,修复自己的农具、房舍、各种设施”。这反映了当时的苏俄( )A.生产关系调整符合农民的愿望B.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C.农业集体化调动了农民积极性D.人民在战争时甘于奉献9.20世纪三十年代,苏联接受美德等国的技术援助,购买大量成套设备,兴建了大批建设项目并进行仿制。七十年代,苏联又从这些国家引进了一些项目,其中许多是三十年代曾经引进过的。这反映出苏联( )A.对外政策的相对稳定B.经济结构的持续完善C.工业建设的成就巨大D.技术吸收的能力较弱10.1926年11月爆发的印度尼西亚人民的起义,是印度尼西亚民族解放运动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次起义( )A.由民族资产阶级政党领导B.

5、赢得了世界革命人民的支持C.使印度尼西亚实现了独立D.沉重打击了荷兰的殖民统治11.印度尼西亚人民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斗争、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埃及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的共同点是( )A.都是由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政党或组织领导B.都采取暴力斗争手段反抗殖民统治C.都采取不合作态度反抗殖民统治D.都结成统一战线进行斗争12.埃及华夫脱运动的结果是( )A.英国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B.埃及取得彻底独立C.取消了英国在埃及的特权D.运动遭到残酷镇压13.一战后,非洲独立意识觉醒,主要是北非、东非的国家,而非洲多数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尚处于萌芽和酝酿时期。其中,在酋长领导下,多次打败西、法侵略军,

6、并曾经建立里夫共和国的是( )A.埃及B.摩洛哥C.埃塞俄比亚D.南非14.下图为二战时期苏联漫画家叶菲莫夫的作品“法西斯”炸弹将被移走,图中钳子所夹者为希特勒。这幅漫画( )A.强调了国际合作的重要性B.说明了法西斯集团失败已成定局C.凸显了苏联的主战场地位D.表明对德分区占领设想初步形成15.1941年,德国将战局扩大到冰岛以及格陵兰岛附近,罗斯福随即也宣布将“中立区”扩大到亚述尔岛和冰岛附近海域。同年7月,美军登陆冰岛,并在冰岛建立海军基地,组建了丹麦海峡巡逻队。这表明当时美国( )A.开始卷入世界战争B.着手应对战争威胁C.彻底放弃中立政策D.霸主地位受到挑战16.有学者认为,第二次世

7、界大战是国际格局的真正转折点,以欧洲为中心并支配世界的时代终于成为历史的陈迹,取而代之的是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时代。奠定这一新格局的基石是( )A.华盛顿会议B.联合国家宣言C.雅尔塔体系D.联合国的成立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52分。17.国情不同决定了各国工业化道路的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4分)材料一 改革者所需要的乃是轮船与枪炮,所以他们设立的是船坞与兵工厂。他们不小心谨慎,但传统中国之架构已被他们打下了一个大洞。他们“自强”的结果在我们看来固然失望,可是从当日时间与环境看来,已不足为奇。我们不能忘记,他们使中国工业化。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材料二 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

8、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摘自斯大林选集材料三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但绝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如果没有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所以,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1956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评价这一事件。(10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苏联工业化道路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形成原因。(8分)(3)根据材料二、三,指出中国与苏联工业化道路的异同。(6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8分)材

9、料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攻陷马来亚、新加坡、菲律宾和泰国等国,迅造集结部队进攻缅甸。蒋介石随即向英美明确表示,一旦条件允许就将出兵协助英国防卫缅甸。而英国始终不忘防范中国势力深入缅甸,力围对中国军队入插作战尽可能加以限制。1941年12月23日,中英签署(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协定签署后,英国仍未对联合作战问题作认真考虑和充分准备,不同意中国军队进入缅甸布防。1942年2月,中国远征军分批入缅,并在同古、仁安羌等战斗中屡次局部控败准备与兵力均占优势的日军。1944年11月,中国军队在缅甸北部展开局部反攻,重创日军,收复龙陵。年底再战腾冲、芒市,并于次年1月攻破碗町。至此我澳西沧陷之地全部收复

10、。随着这一胜利,中印公路全线打通,大批援华物资运到中国。1945年4月,远征军全部胜利回国。据张力、陈廷海中国军队入缅作战与豆国战略的复杂关系(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与英国对于中国军队入缅作战态度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12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军队入缅作战的影响。(16分)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2.答案:D解析:材料“中国劳工几乎全部被投放到前线。从挖战壕到修工事、从野战救护到掘埋尸体、从筑路架桥到解运粮草弹药,华工从事的都是最艰苦繁重的工作”体现了华工对一战胜利付出了巨大的贡献,目的是为了争取国际地位,D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项;B项材料无从

11、体现,排除B项;C项和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3.答案:A解析:二战后的世界格局实际上包含经济格局、政治格局及殖民体系等。是新的力量崛起冲击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是传统的欧洲大国自身力量的衰败,使其不能再独控世界格局。正是新旧因素使旧的世界格局遭遇挑战,故均正确。故选:A。4.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九国公约调整了帝国主义在亚洲和太平洋的关系,C项符合题意;根据所学可知,华盛顿会议通过了九国公约,中国收回了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恢复到多个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AB

12、D项是关于九国公约的正确解读,不符合题意。故选:C。5.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布尔什维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潮,作为一个政党而存在,是从1903年开始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列宁主义的形成,B项正确;列宁等人创办的俄国第一份马克思主义的报纸火星报,于1900年12月11日创刊于德国的莱比锡,排除A项;1917年二月革命爆发,时间不符,排除C项;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在1917年,排除D项。故选:B。6.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使经济文化并不发达的俄国在短时间内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和剥削阶级的统治,推动了俄国的工业化进程,建立

13、起新型的无产阶级专政,开辟了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不是列宁的主要功绩,排除。故选:C。7.答案:D8.答案:A解析:由材料“废寝忘食地重整自己的耕地”可知,当时苏俄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比较高,这说明新经济政策对生产关系的调整符合农民的愿望,故选A项。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是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排除B项;斯大林执政时期推行农业集体化,C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当时苏俄并没有发生战争,故排除D项。9.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作为新兴的社会主义工业因家,苏联接受美德等国的技术援助,购尖大量设备,有利于苏联工业化的发展,但70年代,苏联义引进许多曾经州进过的项目,说明

14、苏联的白主创新能力和消化能力不足,D项正确;材料中不能体现对外政策的相对稳定和工业建设的成就巨大,排除AC项;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在一定程度上忽现了农业和轻工业,并未体现经济结构的持续完善,排除B项。故选:D。10.答案:D11.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朝鲜的“三一”运动、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埃及的“华夫脱”运动都是由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政党或组织领导,故A项正确。B项不符合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排除。C项不符合朝鲜的“三一”运动和埃及的“华夫脱”运动,排除。三次运动都没有结成统一战线,故D项错误。故选:A。12.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为了加强控制和奴役埃

15、及,英国宣布埃及处于英国的保护之下,埃及沦为英国的保护国。战后,英国继续维持埃及的保护国地位,激起埃及人民的强烈反对,埃及资产阶级政党华夫脱党提出“通过和平手段”争取埃及的完全独立,得到人民的支持。1919年春,英国殖民当局断然拒绝这一合理要求,并逮捕了华夫脱党领导人,引发了埃及人民的反英大起义。1919年3月,以开罗学生的反英示威为起点,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的风潮迅速席卷全国。在埃及人民的强大压力下,1922年2月,英国政府被迫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故A项符合题意。13.答案:B解析:埃及是英国的殖民地,排除A;埃塞俄比亚是独立国家,排除C;根据材料信息“在酋长领导下,多次打败西、法

16、侵略军,并曾经建立里夫共和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摩洛哥里夫地区的人民在酋长克里姆领导下,多次打败西班牙和法国侵略军,1923年克里姆联合12个部落建立里夫共和国,1926年,共和国被西、法殖民军扼杀,B正确;南非是英国的殖民地,排除D。故选:B。14.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有一种新的信仰在增强,即认为人类可以对环境加以控制和计算。防备风险的保险公司迅猛发展起来。医生们加紧攻克各种流行病提高对疾病的诊断水平。17世纪晚期发明的简报开始刊登失物招领消息,因为没有必要把这类事情留给民间的那些诡计多端无事生非的法师去解决”并结合所学可知,该学者的描述反映了17世纪晚期,在启蒙运动

17、的影响下,欧洲社会的观念发生了变化,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民众生活质量问题,故B项错误;“科学革命成果已经普及到民间”的说法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民众精神面貌引领新的知识潮流”,故D项错误。故选:A。15.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针对德国将战局扩大的形势,罗斯福立即作出反应,扩大“中立区”的范围,并在“中立区”建立海军基地,这说明在当时美国已经开始着手应对战争威胁,B项正确。美国卷入二战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排除A项;1941年7月,美国并没有放弃中立政策,排除C项;美国确立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是在二战结束后,排除D项。16.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国际格局

18、的真正转折点,以欧洲为中心并支配世界的时代终于成为历史的陈迹,取而代之的是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时代”和所学知识,可知两极格局的基础是雅尔塔体系,C项正确;华盛顿会议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组成部分,排除A项;联合国家宣言是二战期间反法西斯同盟确立的标志,排除B项;联合国是雅尔塔体系的组成部分,排除D项。故选:C。17.答案:(1)事件:洋务运动。评价:标志着中国近代化(工业化)起步;对自然经济的瓦解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2)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原因:战争威胁,增强国防力量;基础薄弱,增强经济实力。(3)相同:都注重发展重工业不同:新中国在发展重工

19、业的同时,注重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协调发展解析:(1)事件:依据材料“改革者所需要的乃是轮船与枪炮,所以他们设立的是船坞与兵工厂。他们不小心谨慎,但传统中国之架构已被他们打下了一个大洞”,得出洋务运动。评价:从对近代化的影响角度分析,得出标志着中国近代化(工业化)起步;从对自然经济的发展角度分析,得出对自然经济的瓦解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从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角度分析,得出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从最终的结果分析,得出但是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2)特点:依据材料“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得出优先发展重工业。原因:从国家安全角度分析,得出战争威胁,增强国防力量;

20、从本国的国情角度分析,得出基础薄弱,增强经济实力。(3)相同:依据材料“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得出都注重发展重工业。不同:依据材料“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但绝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得出新中国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注重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协调发展。18.答案:(1)态度:中国态度积极,英国比较消极。原因:中方:西南地区受到日军威胁,中国对外联系的通道中断。英方:担心中国势力进入缅甸,削弱英国的影响力,危及到英国的利益。(2)影响:牵制了日军,一定程度减轻了国内抗战的压力;巩固了大后方;保障了中外通道的畅通,有利于中国的持久

21、抗战;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配合了盟军在东南亚的反法西斯作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解析:(1)态度:根据材料“蒋介石随即向英美明确表示,一旦条件允许就将出兵协助英国防卫缅甸”“英国仍未对联合作战问题作认真考虑和充分准备,不同意中国军队进入缅甸布防”得出中国态度积极,英国比较消极。原因:中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南地区受到日军威胁,中国对外联系的通道中断。英方,根据材料“国始终不忘防范中国势力深入缅句”可知,担心中国势力进入缅甸,削弱英国的影响力,危及到英国的利益。(2)影响:根据材料“中印公路全线打通,大批援华物资运到中国”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一定程度减轻了国内抗战的压力、巩固了大后方、保障了中外通道的畅通、有利于中国的持久抗战、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及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等角度进行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统编版(2019)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