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44521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19.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一、(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曲水亭街是现在仍保留着老济南风貌的一条长街,南连珍珠泉等众多名泉,北接_然后进入大明湖。泉水汇成了小河,伴着街巷潺潺流淌,一边是青砖碎瓦的古朴老屋,一边是_飘摇的澄澈清泉,两岸杨柳摇曳生姿,仿佛还原了老残游记中“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泉城风貌。夕阳的余晖洒在青石板路上,吹来和煦的春风,_时,手捧一杯济南府的咖啡、_在曲水亭街,享受古城的宁静和沉稳,如此惬意美好。1. 上面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潺潺(cn) 澄澈(chng) 摇曳(yi) 余晖(h)B. 潺潺(chn) 澄澈(dng) 摇

2、曳(y) 余晖(hi)C. 潺潺(chn) 澄澈(chng) 摇曳(y) 余晖(hu)D. 潺潺(cn) 澄澈(dng) 摇曳(yi) 余晖(hi)2. 上面语段中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百花州 水澡 闲暇 慢步B. 百花洲 水藻 闲暇 漫步C. 百花州 水澡 闲瑕 漫步D. 百花洲 水藻 闲瑕 慢步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老王为人热情,无论遇见谁都要拉着别人嘘寒问暖,强聒不舍,大家都喜欢同他聊天。B. 在语文老师的严格要求下,我逐渐改正了文不加点的毛病。C. 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要薪火相传,也要与时俱进。D. 山东省科技馆新

3、馆正式开馆,市民们慕名而至地到来。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河南电视台节目2023清明奇妙游融古代诗歌、绘画和典故为一体,遭到了观众好评。B. 济南市十所高校联手打造了“大国风范”思政课,成为大学生选修的热门课程。C. 为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学校将开展听见泉水叮咚,闻见满城书香,看见非遗文化。D. 4月18日,黄河文化论坛在东营开幕,让人们的目光聚焦山东、聚焦黄河入海口。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农历三月初三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诞辰,也是古时俗称的“上巳节”。在今天,更是广大华服爱好者的节日“中国华服日”。“济南三月春光好,明湖绿静明如扫。”2023年4月22日(农历三月初三

4、)第五届“中国华服日锦绣华夏”山东分会场“海岱华裳”惊艳亮相济南大明湖景区超然楼!超然楼下,邀您共赴一场风华之约!(1)下图是此项活动的宣传海报。请你在下面的元素中选择一个添加其中,使其彰显济南特色,并说明理由。 潍坊风筝 泉城广场泉标 淄博烧烤 超然楼(2)主办方围绕主题组织策划一系列特色活动,请参照示例,再设计两项活动。活动一:赏华服秀典活动二:追国潮市集活动三:_活动四:_二、(36分)(一)课内文言文阅读(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

5、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赛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

6、,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6.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朝服衣冠 服:穿戴B. 孰视之 孰:同“熟”,仔细C. 吾妻之美我者 美:美丽D 时时而间进 间:间或、偶然7.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吾妻之美我者 甚矣,汝之不患B. 皆以美于徐公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C. 而复问其妾曰 其真无马邪D. 窥镜而自视 濯清涟而不妖8. 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记录了战

7、国时期诸多谋臣策士精彩的谋略议论。B. 妻、妾、客三者在回答邹忌与徐公谁美的问题上,都是由衷赞美,语气也一致。C. 邹忌劝谏齐王讲究策略,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的类比进谏,让齐威王欣然领悟。D. 齐威王胸怀宽广,能虚心纳谏,身体力行,从而使齐国内政修明,吸引各诸侯国前来朝见。(二)课外文言文阅读(共8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段直段直字正卿,泽州晋城人。至元十一年,河北、河东、山东盗贼充斥,直聚其乡党族属,结垒自保。世祖命大将略地晋城,直以其众归之,幕府承制,署直潞州元帅府右监军。其后论功行赏,命直佩金符,为泽州长官。泽民多避兵未还者,直命籍其田庐于亲戚邻人之户,且

8、约曰:“俟业主至当析而归之。”逃民闻之,多来还者,命归其田庐如约,民得安业。素无产者,则出粟赈之;以兵死而暴露者,收而瘗之。未几,泽为乐土。(节选自元史段直传)【注释】素:一向、向来。兵:战争、战乱。瘗(yi):埋葬。9.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画一处)俟 业 主 至 当 析 而 归 之10. 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素无产者,则出粟赈之;以兵死而暴露者,收而瘗之。11. 段直在元史中被归为“良吏”,请结合选文,说说他被归为“良吏”的原因。(三)诗歌阅读和传统文化常识(共7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9、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注释】兰山:在湖北襄阳西北十里。北山:张五隐居的山。荠:荠菜,一种野菜。12. 下列对这首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诗围绕清秋季节登高来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B.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描绘了诗人在山上时时望见回村的人们,走过沙滩坐在渡口停歇的画面。C.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照应开端数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D. 这首诗文字朴实,情感真挚,沈德潜评论为“语淡而味终不薄”。13. 结合诗句“天边树若荠”,说说这句诗是如何体现“言浅意深”的。14. 下列说法不正

10、确的一项是( )A. 坊:城市居民聚居地的名称。市:城市中划定的贸易场所或商业区。B. “年少万兜鍪”中的“兜鍪”,指古代作战时士兵所戴的头盔,这里指代士兵。C. “牺牲玉帛”中的“牺牲”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玉帛”指祭祀用的玉和丝织品。D. “盖大苏泛赤壁云”中“大苏”指苏轼,“小苏”指苏轼的弟弟苏洵。(四)根据原文默写(每空1分,共9分)15. 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_。”(论语子罕)(2)饿死真吾志,_。(文天祥南安军)(3)_,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4)_,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_。此之谓大丈夫。(富贵不能

11、淫)(6)陆游在游山西村中,以景物描写蕴含丰富人生哲理的诗句是:_,_。(7)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发出了“_,_”的呐喊,表现了诗人崇高的理想和济世情怀。三、(7分)16. 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某校通过多样的活动引领同学们进行名著阅读。(1)活动一:以“多样生物”为专题做阅读积累,请你根据提示补充表格。书名及作者笔记_(作者:鲁迅)奇妙的草木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_(作者:儒勒凡尔纳)有趣的鱼儿有海蛙鱼,动作滑稽,难怪得了个“小丑”的外号;有长着长触须的黑蝶鱼昆虫记(作者:_)神奇的昆虫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

12、是_的生活。(2)活动二:以“理想使人奋勇向前”为主题进行阅读展示。你认为下面哪部名著中的哪个人物适合展示?请结合原著中的人物及相关情节说说理由。备选名著:西游记简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四、现代文阅读(31分)(一)(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叫卖声里的文化记忆吴炜华街头巷尾的叫卖声是中国民俗文化中极具烟火气的场景和记忆。陆游写“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是南宋深巷叫卖杏花的伞下风情。老舍写国难家仇,“那最常听到的电车铃声,与小贩的呼声,今天都一律停止。北平是在悲泣!”陆文夫记忆里,旧时“阿要大白米唉”“阿要白兰花啊”的姑苏吆喝,是与苦难并行的市井生活场景。中国百姓生的抗争

13、、美的念想,在这一声声低吟浅唱里代代延续。叫卖声是较难传承和保护的声音文化遗产之一。它由旧时城市乡间行商“自发口头创唱”,功能性、场景性极强。自宋以降,叫卖声就在街市中显现。宋吴自牧梦梁录记载都城临安“街坊以食物、动使、冠梳、领抹、缎匹、花朵、玩具等物,沿门歌叫关扑”。“歌叫关扑”就是歌乐戏唱的叫卖兜售与投壶抽奖游戏的结合。清代风俗志帝京岁时纪胜中“有卖核桃、柿饼、枣、栗、干菱角米者,肩挑筐贮,叫而卖之”,描写的是老北京十二月时的“市卖”。“市卖”里的叫卖声由“吆喝”和“货声”组成,晚清民初,北京城中的五行八作均有专门的叫卖调和与之相配的响器。老天津卫叫卖、上海滩叫卖、太原市声、绍兴叫卖、南京

14、吆喝每一处城乡都曾拥有独具特色的叫卖声,这是属于本地的文化记忆。老北京叫卖声依托老北京方言,兼具曲艺“贯口”风格,既要有规矩,又要有艺术性。这与北京胡同独特的空间形态有关。如在大宅门前吆喝,要拖长声,既让三四层院子里的人听见,又要透出优雅,不能野腔野调地招人烦。在萧乾的耳中,胡同里的叫卖声“从早到晚是一阕动人的交响乐”。其抑扬顿挫,变化颇多,有的豪放如唱大花脸,有的沉闷如黑头,又有的清脆如生旦。“磨剪子来,戗菜刀”这样的声音穿越时代,历久弥新,今日的现代化小区里仍能不时听见。上海弄堂空间围合封闭,小贩们叫卖的声音便显得格外响亮,透过窗户就可听见。“薏米杏仁莲心粥”“五香热白果,香是香来糯是糯”

15、形形色色的叫卖声从早到晚、此起彼伏,营造出浓浓的生活情韵。老北京叫卖声,是中国声音文化遗产中得以较好保存和研究的代表。(A)1906年,蔡绳格著一岁货声,首开中国声音文化遗产研究之先河。“(货声)可以辨乡味,知勤苦;纪风土,存节令;自食于其力而益人于常行日用间者,固非浅鲜也。朋来亦乐,雁过留声,以供夫后来君子。”一岁货声以老北京货声“开场”,寄望中华“后来君子”可扎根民间。该书从清末至新文化运动一直以手抄本存世,齐如山、刘半农、周作人等均曾抄录收藏。戏曲理论家齐如山受其启发而编纂的故都市乐图考,浓墨重彩描述小贩吆喝“有白有唱,与戏曲无异”。新世纪以来,“叫卖声”在地方政府、文化保护组织和文化遗

16、产研究机构的合作下逐渐复苏。(B)另外,得益于数字化保护和全媒体传播,现实生活中消失的叫卖声还在社交媒体、短视频中得以重现。叫卖声,见证着文明迭代、城乡变迁,书写和记述了中华民族朴素、积极、充满生命力的生活哲学。善用巧用创新型的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传播视角、融媒体平台及虚拟视听技术,才能让叫卖声所代表的声音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人民日报2022年01月15日,文章有删改)17. 下列的表述与文章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A. 自宋以降,叫卖声就在街市中显现,宋代梦梁录和清代帝京岁时纪胜里都有记载。B. 老北京和上海弄堂独具特色的叫卖声与其空间形态有关。C. 戏曲理论家蔡绳格受一岁货声启发

17、而编纂的故都市乐图考,浓墨重彩描述小贩吆喝“有白有唱,与戏曲无异”。D. 如何让叫卖声所代表的声音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第段中给了我们一些值得借鉴的思路。18.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篇说明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说明了叫卖声里的文化记忆。B. 第段引用文人笔下的“叫卖声”,说明中国百姓生的抗争、美的念想,在这一声声低吟浅唱里代代延续,富有文化内涵。C. 第段加点词语“之一”是其中一个的意思,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D. 第段画线句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小贩们叫卖的声音格外响亮。19. 下面这段文字放在A、B哪一处更合适,请说明理由。北京史

18、家胡同博物馆收录300多种来自老北京胡同的声音;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通过沉浸式展陈,将日夜晨昏、四季流转间不同时段的姑苏叫卖声带到参观者耳旁;广州声音博物馆尝试开发声音遗产保护与教育新模式。(二)(共21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狂奔的蜗牛谢宗睿这是大黑今年第四次出险,所幸人没事儿,责任也没啥可争议的。于是,短暂的惊惶过后,我点开微信通讯录,给“狂奔的蜗牛”打去了音频电话。依然是秒接。听筒那头传来熟悉的声音:“又咋了,大哥?”“人没事儿吧?”“报警了吗?”“谁全责?”伴随着一连串提问,老杜那张嵌着抬头纹和鱼尾纹的脸浮现在眼前,立马让我安下心来。大黑是我的第一辆车,老杜是保险定损员。老杜

19、个子瘦高,皮肤黝黑,一头短发白了不少。上次大黑出险时,他刚做完核酸回到店里,随手把身份证放在来上。我这才发现,老杜其实生于1990年,这真的让我有点儿吃惊。这次事故让大黑伤得不轻,所有维修项目做完,花了近二十天。老杜一如既往地忙前忙后,又是和保险公司协调定损情况,又是催件,又是到车间查看维修进度,又是给我打电话说明情况,让我别着急,着实费了不少心。于是,接大黑回家那天,我特意赶在老杜下班之后才到4S店,取了钥匙便硬拽着他去了旁边的烧烤摊。闷热的盛夏傍晚,几杯扎啤下肚,话就聊开了。老杜老家在河北的一个贫困县,他是家里的老大,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15岁初中一毕业,老杜就跟着亲戚外出闯荡,22岁那

20、年来到北京,干上了保险定损员。定损员不太起眼,在保险行业的“鄙视链”上,无疑处在中间靠下的位置,所以这个岗位通常留不住人。老杜却是个例外,这一干就整整十年了。“那时候,干这个没门槛,修过车的都能干。可我还是吃了没文化的亏,交过不少学费。”老杜说,“现在干这行的年轻人可就不简单了,刚才在店里坐在我旁边的那个小伙子是我徒弟,正儿八经的大学生,今年毕业,现在在店里实习。书读得多,学东西就是快,比我当年强多了。”“你就不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我打趣道。“怎么不怕呀,我可没敢躺平,我今年也大专毕业了。大哥,你看。”老杜猛喝一口,突然放下啤酒杯,掏出手机,熟练地输入一串网址后举到我眼前,“这是我的学信网

21、在籍证明。现在想干我们这行,最低门槛是本科,我正琢磨着一鼓作气去考个成人本科。大哥你是知识分子,见多识广,到时候一定帮我参谋参谋。”老杜越说越兴奋,满面红光。“初中起步,过了十几年,三十多了还要考本科的,你是我认识的头一个!”我由衷地夸了一句。没想到,老杜接下来的话更让我差点惊掉了下巴。“我媳妇儿更狠,她也是初中学历,后来一直自学。她这几年在一家公司当会计,一边打工,一边考注会。我的本科、她的注会,还指不定谁先读出来呢。我俩也想给我家那俩浑小子做做榜样。”老杜有两个儿子,都在老家。“现在,我爹娘在老家啥都不用愁,唯一的任务就是带孙子。这些年,镇上的学校盖得和北京的一样气派,家里的经济条件也好了

22、,啥都不缺,这样我俩才能迈开大步只管往前奔呀。”老杜说着拿出手机,老老杜老两口、老杜小两口再加上俩小小杜,一家六口其乐融融的画面出现在屏幕上,满满的幸福也顺着老杜深深的鱼尾纹流淌出来。酒兴正浓的我恍惚想起一则“鸡汤”,大意是德国的一个下水道工人在修管道时常常吟诵席勒的诗歌,他说:“在漆黑的下水管道里,只有席勒的诗才会让我心里有光。”那天聊得痛快,我俩都喝了不少。代驾把我送到家后,我便匆匆洗漱倒头睡下了。第二天清晨打开手机,两条微信留言映入我惺忪的睡眼。第一条是用手机拍下的一页书,上面用红笔画出了一句话:“舍之闻之:杖莫如信。完守以老楚,杖信以待晋,不亦可乎。”另一条是语音。“大哥,昨天太感谢了

23、。喝酒的时候,咱们聊到了保险行业的诚信问题。晚上我回到家读书,正好看到这一句,很受启发,和你分享。”“狂奔的蜗牛”对我说。(光明日报2022年08月19日,文章有删改)20. 通读全文,说说文章题目“狂奔的蜗牛”的含义。21. 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段画线句。老杜一如既往地忙前忙后,又是和保险公司协调定损情况,又是催件,又是到车间查看维修进度,又是给我打电话说明情况,让我别着急,着实费了不少心。(2)结合语境,赏析第段中加点词语。老杜说着拿出手机,老老杜老两口、老杜小两口再加上俩小小杜,一家六口其乐融融的画面出现在屏幕上,满满的幸福也顺着老杜深深的鱼尾纹流淌出来

24、。22.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段画线句“在漆黑的下水管道里,只有席勒的诗才会让我心里有光”的理解。23. 文章第自然段能否删去?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原因。五、(60分)24. 按要求作文。时间煮酒,岁月有痕,总有一些令人温暖的瞬间,在心头晕染,愈来愈浓,让你感觉阳光正好,人间值得,让你感觉那一瞬间即是永恒。瞬间不同,同样温暖,感动你我,照亮生活。请以“温暖我的瞬间”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否则扣分;不得抄袭;不少于700字。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一、(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

25、题。曲水亭街是现在仍保留着老济南风貌的一条长街,南连珍珠泉等众多名泉,北接_然后进入大明湖。泉水汇成了小河,伴着街巷潺潺流淌,一边是青砖碎瓦的古朴老屋,一边是_飘摇的澄澈清泉,两岸杨柳摇曳生姿,仿佛还原了老残游记中“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泉城风貌。夕阳的余晖洒在青石板路上,吹来和煦的春风,_时,手捧一杯济南府的咖啡、_在曲水亭街,享受古城的宁静和沉稳,如此惬意美好。1. 上面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潺潺(cn) 澄澈(chng) 摇曳(yi) 余晖(h)B. 潺潺(chn) 澄澈(dng) 摇曳(y) 余晖(hi)C. 潺潺(chn) 澄澈(chng) 摇曳(y) 余晖(

26、hu)D. 潺潺(cn) 澄澈(dng) 摇曳(yi) 余晖(hi)2. 上面语段中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百花州 水澡 闲暇 慢步B. 百花洲 水藻 闲暇 漫步C. 百花州 水澡 闲瑕 漫步D. 百花洲 水藻 闲瑕 慢步【答案】1. C 2. 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字音。潺潺:chn;水缓慢流动的样子;流水声,也指雨声;澄澈:chng;清澈,水清见底;清亮明洁;摇曳:y;晃荡;摇动;余晖:hu;指傍晚的阳光;充足的光辉;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字形。A.百花州百花洲,水澡水藻,慢步漫步;C.百花州百花洲,水澡水藻,闲瑕闲暇;D.闲瑕闲暇,慢步漫步;故选B。3. 下

27、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老王为人热情,无论遇见谁都要拉着别人嘘寒问暖,强聒不舍,大家都喜欢同他聊天。B. 在语文老师的严格要求下,我逐渐改正了文不加点的毛病。C. 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要薪火相传,也要与时俱进。D. 山东省科技馆新馆正式开馆,市民们慕名而至地到来。【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成语使用。A.强聒不舍:形容别人不愿意听,还絮絮叨叨说个不停;贬义词,与“老王为人热情”的语境不符,使用错误;B.文不加点:形容文思敏捷,下笔成章;褒义词,与“我逐渐改正了毛病”的语境不符,使用错误;C.薪火相传: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符合语境,使用恰当

28、;D.慕名而至:仰慕名声而来,与“到来”表意重复;故选C。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河南电视台节目2023清明奇妙游融古代诗歌、绘画和典故为一体,遭到了观众好评。B. 济南市十所高校联手打造了“大国风范”思政课,成为大学生选修的热门课程。C. 为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学校将开展听见泉水叮咚,闻见满城书香,看见非遗文化。D. 4月18日,黄河文化论坛在东营开幕,让人们的目光聚焦山东、聚焦黄河入海口。【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A.词语使用不当,将“遭到”改为“受到”;B.缺少主语,在“成为”前面加上“这门课”;C.缺少宾语,在句末加上“的活动”;故选D。5

2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农历三月初三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诞辰,也是古时俗称的“上巳节”。在今天,更是广大华服爱好者的节日“中国华服日”。“济南三月春光好,明湖绿静明如扫。”2023年4月22日(农历三月初三)第五届“中国华服日锦绣华夏”山东分会场“海岱华裳”惊艳亮相济南大明湖景区超然楼!超然楼下,邀您共赴一场风华之约!(1)下图是此项活动的宣传海报。请你在下面的元素中选择一个添加其中,使其彰显济南特色,并说明理由。 潍坊风筝 泉城广场泉标 淄博烧烤 超然楼(2)主办方围绕主题组织策划一系列特色活动,请参照示例,再设计两项活动。活动一:赏华服秀典活动二:追国潮市集活动三:_活动四:_【答案】(1

30、)示例一:选择泉城广场泉标,因为举办地在济南,泉标是济南标志和象征。示例二:选择超然楼,因为举办地在超然楼,超然楼最近火出圈,知名度广,历史内涵丰富。 (2) 示例1:听文化大讲堂 . 体验国风美妆,看华服图片展【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需了解济南的特色,根据要求“彰显济南特色”和与图片的文字“中国华服日”及背景“山水”的匹配情况分析作答。潍坊风筝是山东潍坊传统手工艺珍品,民间传统节日文化习俗名片,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能体现潍坊特色,不能彰显济南特色;泉城广场泉标地处济南,是济南的标志和象征,故能彰显济南特色;淄博烧烤是山东淄博的吃食,与华服无关,也不能彰显济南特色;超然楼位于

31、济南天下第一泉风景区大明湖畔,是一座拥有几百年历史的名楼,且与山水匹配,故能彰显济南特色。【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活动设计。根据活动主题“海岱华裳”和示例“赏华服秀典”“逛国潮市集”,从看华服图片展、听华服知识、体验华服之美等角度作答。示例:听华服国乐,观华服影片,展华服设计等。二、(36分)(一)课内文言文阅读(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32、,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赛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33、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6.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朝服衣冠 服:穿戴B. 孰视之 孰:同“熟”,仔细C. 吾妻之美我者 美:美丽D. 时时而间进 间:间或、偶然7.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吾妻之美我者 甚矣,汝之不患B. 皆以美于徐公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C. 而复问其妾曰 其真无马邪D. 窥镜而自视 濯清涟而不妖8. 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记录了战国时期诸多谋臣策士精彩的谋略议论。B. 妻、妾、客三者在回答邹忌与徐公谁美的问题上,都是由衷赞美,语

34、气也一致。C. 邹忌劝谏齐王讲究策略,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的类比进谏,让齐威王欣然领悟。D. 齐威王胸怀宽广,能虚心纳谏,身体力行,从而使齐国内政修明,吸引各诸侯国前来朝见。【答案】6. C 7. A 8. B【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C.“吾妻之美我者”意思是:我的妻子认为我美;由此可判断:美,认为美。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意义,均为取独;B

35、.以:认为/把、拿;C.其:代词,他的/表示加强诘问语气;D.而:表修饰/表转折。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B.根据“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可知,不都是由衷赞美,语气也不一致。妻的回答包含着由衷的偏爱与赞美;妾的回答包含着拘谨和勉强之意;客的回答包含着不得已的阿谀奉承。故选B。【点睛】参考译文: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外形、容貌光艳美丽。早晨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他的妻子说:“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谁

36、更美?”妾回答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客人:“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着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再照镜子看着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晚上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我的客人认为我美,是有事情有求于我。”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

37、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二)课外文言文阅读(共8分)阅读下面

38、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段直段直字正卿,泽州晋城人。至元十一年,河北、河东、山东盗贼充斥,直聚其乡党族属,结垒自保。世祖命大将略地晋城,直以其众归之,幕府承制,署直潞州元帅府右监军。其后论功行赏,命直佩金符,为泽州长官。泽民多避兵未还者,直命籍其田庐于亲戚邻人之户,且约曰:“俟业主至当析而归之。”逃民闻之,多来还者,命归其田庐如约,民得安业。素无产者,则出粟赈之;以兵死而暴露者,收而瘗之。未几,泽为乐土。(节选自元史段直传)【注释】素:一向、向来。兵:战争、战乱。瘗(yi):埋葬。9.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画一处)俟 业 主 至 当 析 而 归 之10. 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9、素无产者,则出粟赈之;以兵死而暴露者,收而瘗之。11. 段直在元史中被归为“良吏”,请结合选文,说说他被归为“良吏”的原因。【答案】9. 俟业主至/当析而归之。 10. 对于一向没有产业的百姓,官府就拿出粮钱赈济他们;对于因为战争而死暴尸荒野的人,官府就收敛安葬他们。 11. 示例:从他在兵荒马乱之时,组织人自保,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勇于担当、有责任感的人;从他采取各种措施,使百姓安居乐业,可以看出他能因地制宜,措施得力;从他救助受难百姓,埋葬死难之人,可以看出他体恤百姓、以民为本的思想,符合“良吏”的标准。【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给文言语句断句。答题时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句意来分析判断

40、句子的停顿。“俟业主至当析而归之”意思是:等到业主回来时,一定要完完整整地归还。“俟业主至”点明了时间,“当析而归之”点明事件;因此句子划分为“俟业主至/当析而归之”。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答题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译,再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做到文从字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本句的重点词有:素,一向、向来;兵,战争、战乱;瘘,埋葬。【11题详解】本题考查人物评价。根据“直聚其乡党族属,结垒自保”可知,他在战乱之时,组织自保,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勇于担当的人;根据“素无产者,则出粟赈之;为他郡所俘掠者,出财购之;以兵死而暴露者,收而瘗之”可知,他埋葬死于战乱的人,

41、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体恤百姓、以人为本的人;根据“泽民多避兵未还者,直命籍其田庐于亲戚邻人之户,且约曰:俟业主至,当析而归之”,“命归其田庐如约,民得安业”可知,他采取措施,百姓安居乐业,可看出他因地制宜,措施得当;由上可知,段直是一个“良吏”。【点睛】参考译文:段直字正卿,是泽州晋城人。至元十一年,河北、河东、山东等地盗贼遍地,段直把亲友族人召集起来,修建营寨来自卫。世祖派大将攻打晋城,段直带领乡勇归顺,衙门得到延续,委任段直作潞州元帅府右监军。其后论功行赏,分封土地世代享用,允许段直佩戴金制的官符,作了泽州的长官。泽州百姓大多躲避战乱未归,段直让手下把他们的田地屋舍登记在亲戚或邻居的名下,并且

42、约定说:“等到业主回来时,一定要完完整整地归还。”流亡的百姓听说后,大部分都回来了;亲友们如约归还了土地房产,老百姓得以安居乐业。一直没有田产的,官府就出粮谷帮助他;被别的郡县逮捕或劫掠的人,官府出钱赎回;死于战乱而曝尸荒野的,官府出钱埋葬。不久之后,泽州大治,成为能安居乐业的地方。(三)诗歌阅读和传统文化常识(共7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注释】兰山:在湖北襄阳西北十里。北山:张五隐居的山。荠:荠菜,一种野菜。12

43、. 下列对这首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诗围绕清秋季节登高来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B.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描绘了诗人在山上时时望见回村的人们,走过沙滩坐在渡口停歇的画面。C.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照应开端数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D. 这首诗文字朴实,情感真挚,沈德潜评论为“语淡而味终不薄”。13. 结合诗句“天边树若荠”,说说这句诗是如何体现“言浅意深”的。1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坊:城市居民聚居地的名称。市:城市中划定的贸易场所或商业区。B. “年少万兜鍪”中的“兜鍪”,指古代作战时士兵所戴的头盔,这里指代士兵。C. “牺牲玉帛

44、”中的“牺牲”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玉帛”指祭祀用的玉和丝织品。D. “盖大苏泛赤壁云”中“大苏”指苏轼,“小苏”指苏轼的弟弟苏洵。【答案】12. C 13. 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树比作荠菜,表达了诗人对优美景象的喜爱之情(或:恬淡闲适之感),这句诗写诗人登高望见远处的树显得细小低矮,语言浅显,展现了一种深远清幽的意境。 14. D【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C.“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照应开端数句。既明点出“秋”字,更表明了对张五的思念,从而显示出友情的真挚;“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表述错误;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句语言以及情感的理解能力。这首诗用

45、浅近自然的语言生动了描绘了平淡闲适的农村生活,创造了一个高远清幽的境界,诗境旷远,表现了诗人对山中隐居生活的向往,正是“言浅意深”的体现。尤其是“天边树若荠”这句诗语言朴素自然,通俗易懂,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在清秋薄暮时分登高所见的景象,放眼向远处望去,一直看到“天边”,那天边的树看去细如荠菜,静谧优美,创造出一个高远清幽的境界。同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树比作荠菜,表现了诗人对山中隐居生活的向往,对优美景色的喜爱之情。【14题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D.“小苏”指苏轼的弟弟苏辙;故选D。【点睛】译文:面对北山岭上白云起伏霏霏,我这隐者自己能把欢欣品味。我试着登上高山是为了遥望,心情早就随着鸿雁远去高飞。忧愁每每是薄暮引发的情绪,兴致往往是清秋招致的氛围。在山上时时望见回村的人们,走过沙滩坐在渡口憩息歇累。远看天边的树林活像是荠菜,俯视江畔的沙洲好比是弯月。什么时候你能载酒到这里来,重阳佳节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语文中考 > 第三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