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期末复习同步检测试卷(一)含答案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44066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9.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期末复习同步检测试卷(一)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期末复习同步检测试卷(一)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期末复习同步检测试卷(一)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期末复习同步检测试卷(一)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一下语文期末复习同步检测(一)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在红楼梦,那可说而未经人说的就是那悲剧之演成。悲剧为什么演成?辛酸泪的解说在哪里?曰:一在人生见地之冲突,一在兴亡盛衰之无常。我们先说第一个。“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余者皆无大异。”仁者秉天地之正气,恶者秉天地之邪气,至于那第三种却是正邪夹攻中的结晶品。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便是这第三种人的基型。普通分三种人为善恶与灰色。悲剧之演成常以这三种人的互相攻伐而致成,惟红楼梦之悲剧,不是如此。红楼梦里边,没有大凶大恶的角色,也没有投机骑墙的

2、灰色人。悲剧之演成,既然不是善恶之攻伐,然则是由于什么?曰:这是性格之不同,思想之不同,人生见地之不同。在为人上说,都是好人,都是可爱,都有可原谅可同情之处,惟所爱各有不同,而各人性格与思想又各互不了解,各人站在个人的立场上说话,不能反躬,不能设身处地,遂至情有未通,而欲亦未遂。悲剧就在这未通未遂上各人饮泣以终。这是最悲惨的结局。在当事人,固然不能无所恨,然在旁观者看来,他们又何所恨?希腊悲剧正与此同。国王因国法而处之于死地,公主因其为情人而犯罪而自杀,其妹因其为兄长而犯罪而自杀。发于情,尽于义,求仁而得仁,将何所怨?是谓真正之悲剧。善恶对抗的悲剧是直线的,显然的;这种冲突矛盾所造成的悲剧是曲

3、线的,令人失望的。红楼梦写悲剧已奇了,复写成思想冲突的真正悲剧更奇,红楼梦感人之深即在这一点。(摘编自牟宗三悲剧之演成)材料二:鲁迅先生曾经说,“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有意义的人生一定建立在对某些价值的相信之上,正因为如此,价值的毁灭才构成真正的悲剧。以曹雪芹笔下的金陵十二钗为例,她们认同不同的价值,选择不同的生活,但所有的这些价值最后都无一例外地落空。红楼梦描述的毁灭,针对的不是某一种价值或人生,而是几乎所有的价值和人生。不是某一个人的毁灭,而是大观园的灰飞烟灭。红楼梦被视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悲剧作品,原因正在于这种彻底的毁灭。构成悲剧的诸要素中,不幸和死亡一定是不可或缺的

4、。在欧洲,最早的古希腊悲剧表现了命运的不可抗拒,基于神的意志和人的性格,无奈或者悲惨的结局都无法避免。同时,其中蕴含的人对于自由、正义和伦理的追求,与命运的冲突和抗争,让悲剧充满了崇高的意味。而在莎士比亚的悲剧中,人世间内在于人性和社会的矛盾,无一例外把罗密欧和朱丽叶、奥赛罗、安东尼和克里奥佩特拉等主人公带入死亡。比较起来,红楼梦似乎更接近于莎士比亚作品。虽然有一个神话的背景,但整部小说描述的不过是处在欲望、情感、秩序、伦理、宗教之间的心灵冲突和生命挣扎,不幸和死亡贯穿其中。十二钗中,元春、迎春、秦可卿、王熙凤、林黛玉的生命各个不同,却都无法躲过香消玉殒的结局。而在十二钗之外,作者不断地安排着

5、冯渊、贾瑞、林如海、宝珠、秦钟、秦业、金钏儿、尤三姐、尤二姐、晴雯等的死亡,让那些刻意营造的成功或者欢乐显得非常苍白和脆弱。每个人的悲剧被安放得自然而然又合情合理,更突出了生命和世界之间无法克服的矛盾。(摘编自王博的悲剧让美好的东西获得根基)材料三:我认为红楼梦是康、雍、乾三朝的社会生活、社会矛盾、历史趋向的一个艺术的总概括和总反映。红楼梦里写了两种毁灭,一种是新生事物的毁灭,这就是贾宝玉、林黛玉爱情的毁灭;另一种是古老的荣国府、宁国府的毁灭。前者的毁灭是新的生命由于它还未成熟,经不起狂风恶浪的摧折而毁灭,但它健壮的根系和茁壮的幼芽仍在适宜的土壤里保存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只要有适当

6、的气候,它会继续生长,最终长成大树;而后一种毁灭,是腐朽加腐烂,是生命的尽头,最终是化为粪壤,永远成为过去、不可能再生。所以这两种毁灭,具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意义。前者反映的是历史前进的客观趋势,后者反映的是由荣、宁二府象征的那种腐朽势力的必然死亡。曹雪芹的笔是非常狡狯的,他一再声称此书“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表面上说得非常好听,都是对封建皇帝和朝廷的歌功颂德,但一开头他就写了一桩贪赃枉法的人命案,同时带出了炙手可热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此开头,也就开始了他对封建社会的大揭露,大批判。贪赃枉法的贪官贾雨村,是

7、全靠贾府一手提拔起来的,他枉断了薛蟠所犯的人命案以后,还直接向贾府和王子腾报告,这说明一切横行不法的事,都与“四大家族”有关。通过对这个具体的“贾”府的描写,也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这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具体情况,而且“各省皆然,倘若不知,一时触犯了这样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连性命还保不成呢!”这就是封建社会政治势力的一张关系网。所以“葫芦僧乱判”一案,实际上是对封建社会、封建官场的一个总揭露和总批判。当然红楼梦最最动人之处,是贾宝玉、林黛玉的生死不渝的爱情和他们的爱情悲剧,红楼梦是以宝、黛的爱情悲剧来贯通全局的。这个爱情悲剧的内涵是誓死捍卫爱情和婚姻的自主、

8、自择权,主张爱情和婚姻的自由。(摘编自冯其庸读)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悲剧之演成常以善恶与灰色三种人的互相攻伐而致成。惟红楼梦之悲剧,不只如此,还在兴亡盛衰之无常。B.鲁迅认为有意义的人生一定要建立在对某些价值的相信之上,因为只有如此,价值的毁灭才能构成真正的悲剧。C.金陵十二钗认同的价值不同,选择的生活不同,但她们追求的价值和生活最后尽都落空,这体现了小说的悲剧性。D.曹雪芹在红楼梦创作中虽有意规避“伤时骂世”,表面上对封建朝廷歌功颂德,但仍有较强的社会批判意义。【答案】C 【解析】A项,“惟红楼梦之悲剧,不只如此”错,曲解文意。根据原文“惟红楼梦

9、之悲剧,不是如此”“红楼梦里边,没有大凶大恶的角色,也没有投机骑墙的灰色人”可见,原文是“不是如此”,而非“不只如此”。B项,“鲁迅认为有意义 人生一定要建立在对某些价值的相信之上”错,曲解文意,“有意义的人生一定建立在对某些价值的相信之上,正因为如此,价值的毁灭才构成真正的悲剧”这是作者的观点,而非鲁迅的观点。D,“有意规避伤时骂世”错,根据原文“他一再声称此书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表面上说得非常好听”可知,是表面上说“伤时骂世”,“有意规避”的说法错误。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红楼梦

10、的悲剧是各人性格、思想、见地、立场等方面上的冲突矛盾所造成的情有未通、欲亦未遂的真正的悲剧。B.早期的古希腊悲剧蕴含着人在面对不可抗拒的命运时所表现出的对于自由、正义和伦理的追求,与命运的冲突和抗争,赋予悲剧以崇高的意味。C.十二钗的悲剧各有不同,但从根本上看都突出了生命和世界之间无法克服的矛盾,这与莎士比亚的悲剧所反映的人性和社会的矛盾有相似点。D.宝黛爱情的毁灭,反映了新生事物在历史前进中难逃灭亡的客观趋势,荣宁两府的毁灭象征着腐朽势力的必然死亡,两种毁灭的社会意义不同。【答案】D【解析】D项,“难逃灭亡的客观趋势”错,曲解文意,过于绝对。根据原文“红楼梦里写了两种毁灭,一种是新生事物的毁

11、灭,这就是贾宝玉、林黛玉爱情的毁灭前者的毁灭是新的生命由于它还未成熟,经不起狂风恶浪的摧折而毁灭,但它健壮的根系和茁壮的幼芽仍在适宜的土壤里保存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只要有适当的气候,它会继续生长,最终长成大树”可知,作者认为新生事物的毁灭是新的生命由于它还未成熟的缘故。而且只要有适当的气候,它会继续生长,最终长成大树。“难逃灭亡的客观趋势”说法曲解文意,且过于绝对。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与红楼梦所体现的“真正之悲剧”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孔雀东南飞 B.哈姆莱特 C.雷雨 D.边城【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一“悲剧之演成常以这三种人的互相攻伐而致成,惟红楼梦之悲剧,不是

12、如此。红楼梦里边,没有大凶大恶的角色,也没有投机骑墙的灰色人。悲剧之演成,既然不是善恶之攻伐,然则是由于什么?曰:这是性格之不同,思想之不同,人生见地之不同”分析可知,红楼梦的悲剧不是三种人的互相攻伐而致成,是性格之不同,思想之不同,人生见地之不同而造就的悲剧。A、C、D中孔雀东南飞雷雨边城中的悲剧均源于社会以及个人之思想、性格、人生见地之不同,都未涉及善恶之攻伐。B项,哈姆莱特讲的是克劳狄斯谋害了哈姆雷特的父亲,篡取了王位,并娶了国王的遗孀乔特鲁德,哈姆雷特王子因此为父王向叔叔复仇的故事。这已经涉及到了善恶之征伐。4、材料二是如何增强论证说服力的?请从论证方法、语言、论据中选择两个角度加以说

13、明。(4分)【答案】综合运用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如开篇引用鲁迅对悲剧的阐述,论证有力。论证语言严谨。如“几乎所有的”“似乎更接近于”等,表述严谨。论据选择典型,文中选择了莎士比亚悲剧和红楼梦以及其中的代表性人物为论据,说服力强。【解析】从论证方法来看,文章开篇引用鲁迅对悲剧的看法“鲁迅先生曾经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有利的论证了“价值的毁灭才构成真正的悲剧”这一观点;然后举红楼梦的例子“以曹雪芹笔下的金陵十二钗为例,她们认同不同的价值,选择不同的生活,但所有的这些价值最后都无一例外地落空”来佐证,论证有力。从论证的语言来看,用语严谨,如“一定是不可或缺的”“几乎所有的

14、”“似乎更接近于”等词语的使用,表述严谨。从论据的选择来看,文中选择了莎上比亚悲剧来论证“在欧洲,最早的古希腊悲剧表现了命运的不可抗拒,基于神的意志和人的性格,无奈或者悲惨的结局都无法避免。同时,其中蕴含的人对于自由、正义和伦理的追求,与命运的冲突和抗争,让悲剧充满了崇高的意味”。选择红楼梦以及其中的代表性人物为论据,说服力强。论据与论点高度统一,论证有力。5、材料一认为红楼梦的悲剧产生的原因,一是人生见地之不同,二是兴亡盛衰之无常。请结合三则材料,以“宝、黛爱情悲剧”或“宝、钗婚姻悲剧”为例谈谈自己的理解。(6分)【答案】示例一:宝、黛的爱情悲剧,主要源自于他们对自由爱情的追求与当时周围人的

15、人生见地不同。贾府人看重封建大家族政治势力关系网的维系,而宝黛誓死捍卫爱情和婚姻的自主、自择权,主张爱情和婚姻的自由,最终的结局只能是毁灭。宝、黛爱情是发生在古老的荣国府、宁国府这一大环境中的,封建大家族的兴亡盛衰直接影响到生活于其中的人物的命运,而这一腐朽势力的必然灭亡,也加剧了宝、黛的爱情悲剧。示例二:宝、钗的婚姻悲剧,主要源自于宝、钗二人的人生见地不同。宝玉追求自由本真,厌恶仕途经济,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而宝钗却理性现实,是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支持者。二人志趣见地不同,最终也只能是悲剧。宝、钗婚姻是发生在古老的荣国府、宁国府这一大环境中的,封建大家族的兴亡盛衰直接影响到生活于其中的人物的

16、命运,而这一腐朽势力的必然灭亡,也加剧了宝、钗的婚姻悲剧。【解析】结合“红楼梦是以宝、黛的爱情悲剧来贯通全局的。这个爱情悲剧的内涵是誓死捍卫爱情和婚姻的自主自择权,主张爱情和婚姻的自由”分析可知,宝、黛追求爱情自由,而他们的这种追求与身边人的思想是格格不入的,最终的结局只能是毁灭。结合“这是性格之不同,思想之不同,人生见地之不同”“各人站在个人的立场上说话,不能反躬,不能设身处地,遂至情有未通,而欲亦未遂”“悲剧就在这未通未遂上各人饮泣以终”分析可知,宝、钗的婚姻悲剧主要源自于宝、钗二人的人生见地不同。宝玉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而宝钗却是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支持者。二人志趣见地不同,最终也只能是

17、悲剧。结合“红楼梦里写了两种毁灭,一种是新生事物的毁灭,这就是贾宝玉林黛玉爱情的毁灭;另一种是古老的荣国府、宁国府的毁灭”“后者反映的是由荣、宁二府象征的那种腐朽势力的必然死亡”分析可知,荣国府、宁国府的毁灭是“腐朽加腐烂,是生命的尽头,最终是化为粪壤,永远成为过去、不可能再生”,是必然的,而宝黛爱情是发生在古老的荣国府、宁国府这一大环境中的,封建大家族的兴亡盛衰直接影响到生活于其中的人物的命运,而这一腐朽势力的必然灭亡,也加剧了宝黛爱情的灭亡。(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16分)北面山河 杨海蒂当我来到陕北的榆林横山,目睹“龙隐之脉”横山山脉穿过黄土高原横亘天际,亲见无定河

18、淌过塞北沙漠漫延横山全境,我对这片土地充满了敬畏。陕北的深冬季节,让我感觉犹如置身于西伯利亚般寒冷,峁塬上衰草枯黄,刺骨寒风将我的脸抽打得生疼。我瑟缩在超厚的大棉袍里,循着时间的线索,探听四散于大地之上的历史回响。踏足横山这座古城,古堡古寺很多,建筑艺术一脉相承。始建于明代的响水堡龙泉大寺,是横山规模最大的寺庙,其名源于寺内的龙井。响水堡盘龙寺闻名遐迩,史志记载,盘龙山“横江怪石,盘绕无定河边,远望若踞河中,石如盘龙,故名”,盘龙寺因山得名。然而,比起大名鼎鼎的波罗堡接引寺,龙泉大寺和盘龙寺就逊色多了。波罗,山环水抱,万壑朝宗,秦直道纵贯其境,无定河流贯其境,古长城横贯全境;波罗,北魏建城,明

19、初建堡,城堡雄踞大漠边关,崛立无定河畔,坐落长城脚下。波罗的来头不得了,怀远县志记述:“波罗堡西山石峻起,上有足形,一显一晦,俗传为如来入东土返西天之所,故构接引寺,供如来像于其中。”黄云山上的波罗,弥漫着佛光紫气,乃“佛掌上的明珠”“来自天国的地方”。然而,波罗不只有香火,还有战火;不只有诵经,还有杀伐。所以,在凝紫、重光、凤翥、通顺这四座城门里,既建有玉帝楼、三官楼、魁星阁、城隍庙、老爷庙等佛道庙宇,也建有总兵关、中协署、参将府、守备署、炮台、箭楼、钟楼等军事设施。座座城门,气势恢宏;处处城楼,尽显峥嵘。我非常喜欢波罗的建筑风格,不雕龙画凤,不金碧辉煌,大气不失精致,简约而又典雅。整座城堡

20、呈灰色基调,有佛门静穆之气,宜于安放心灵。无论手持玉帛者,还是手持干戈者;无论是无神论者,还是虔诚的佛教徒,这些帝王都有波罗情结:李继迁驻军于此;李元昊奉佛教为国教,将接引寺定为国寺,将波罗作为粮仓“金窖”;康熙大帝御驾亲征噶尔丹时,专程绕道波罗驻跸礼佛,御笔亲题“接引寺”;乾隆皇帝为接引寺御书“慈悲千古”,并特赐匾额;嘉庆皇帝钦遗御用红绸,上书“奇佛一座,万古留传”登上灵霄塔,远眺无定河。“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这悲壮又凄美的诗句,立刻涌上心头。“无定河边暮笛声,赫连台畔旅人情。函关归路千余里,一夕秋风白发生”,同样令我登高望远,心中生悲。雄伟的高原,巍峨的横山,奔腾的无定河,养

21、育了无数横山儿女,塑造了他们独特的精神气质。榆林地接甘、宁、蒙、晋,又是明清朝廷流放京官之所,历史上多民族的融合,赋予横山人强健的体魄,壮阔绝域对民众人格的潜移默化,使横山人拥有悍勇刚烈的性格。天辽阔,地苍茫,残阳似血,山峦如画,望着宇宙八荒,听着天籁之音,心底百转千回,顿生苍凉之感。“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是文人情调的感伤,陕北劳动人民有自己的情感宣泄方式吼信天游。当孤独的牧羊人,失意地踟蹰在拦羊的崖畔上;当辛勤的庄稼汉,孤寂劳作在空旷的圪梁梁上;当赶牲灵的脚夫,独自行走在荒凉的山道上;当窑前院落的婆姨,思想起离家远行的那个人信天游就油然而生,脱口而出。高亢悠长的曲调,随天而游跌宕起

22、伏;九曲回肠的歌声,唱尽了人生的况味。横山不仅孕育了粗犷豪放的信天游,更有横山老腰鼓留存于世。老腰鼓,又称“文腰鼓”,根据庙宇石碑的文字存证,它出现的年代可追溯到明代中期。古时戍守长城的士兵,身佩腰鼓作为报警工具,发现敌情即鸣鼓为号。在骑兵阵战冲锋中,也以腰鼓助威,激发将士斗志。打了胜仗,将士击鼓起舞狂欢。边民久居塞上,也习而为之,于是腰鼓逐渐应用于民间娱乐,演变成激昂刚劲、带有军旅色彩的腰鼓艺术。声声鼓响融入陕北人的血脉。遥想当年,陕北儿女在响水堡“闹红”,成立农民讲习所,农民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之后,数万名横山儿女跟着刘志丹上横山,组建游击队与敌人浴血奋战,游击战争风起云涌,横山开创出红色

23、根据地、诞生陕北第一个红色政权,为创建陕甘宁边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来,载入史册的横山起义(波罗起义),为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打开了通道,为建立新中国作出了卓越贡献。走在横山大地上,脚下是世界上最广最深的黄土,随处可触摸到历史的印痕,随时可感受到历史散发的华光,时刻可倾听到那激越昂扬的历史交响。我对横山高山仰止。(选自北京文学2019年第11期,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首段写作者深冬季节来到横山,寒风刺骨,衰草枯黄,写出了陕北地区的艰苦环境,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B文章引用怀远县志的记载,将接引寺的来历与其民间传说关联起来,是为了写接引寺的名气及其文化传承

24、。C文章叙述波罗四座城门时,详细列举了玉帝楼、总兵关等佛道庙宇和军事设施,主要是为了表现建筑的气势恢宏。D作者在敬畏中展开文章,在景仰中收束全文,表现出横山山水人文使作者情感发生了变化,思想得到了升华。【答案】D【解析】A项,“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错误。开头的景物描写只是客观写实,后文所写情感基调是高昂、积极、乐观、向上的。B项,“是为了写接引寺的名气及其文化传承”错误。这样写除了突出名气,还丰富了文本内容,增强了文化底蕴,使文章显得更厚重,民间传说具有神话色彩,提升了阅读趣味。C项,“主要是为了表现建筑的气势恢宏”错误。由原文“座座城门,气势恢宏;处处城楼,尽显峥嵘”“我非常喜欢波罗的建筑

25、风格,不雕龙画凤,不金碧辉煌,大气不失精致,简约而又典雅。整座城堡呈灰色基调,有佛门静穆之气,宜于安放心灵”可知,选项说建筑“气势恢宏”张冠李戴,这是城门的特点。而“佛道庙宇”“军事设施”等的特点应是“峥嵘”“静穆”“大气不失精致,简约而又典雅”。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以第一人称展开叙述,带领读者游览横山古城,领略现实与历史的风景,给读者带来真实贴切的艺术感受。B文章引用边塞诗中悲壮凄美的诗句,以实写的手法写出亲人离散的惨境,引发作者的伤感,增加了文章的诗意。C文章用因水得名的龙泉寺和因山得名的盘龙寺衬托波罗堡接引寺,突出了接引寺浓厚的文化气息和深厚的

26、历史底蕴。D文章不以描写自然景色为主,而是侧重对横山文化、历史的叙写与情感的抒发,使读者受到了历史与文化的精神洗礼。【答案】B【解析】“实写”和“引发作者的伤感”曲解文意。文中引用诗句属于联想、想象,是虚写,悲伤是登高远望而生,故诗句引出的是悲壮凄美的情感。8文章为什么要详细叙写波罗?请结合文本分析。(4分)【答案】波罗孕育了横山文化,养育了横山儿女,塑造了他们的精神气质;丰富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历史气息。9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文以气为主”,“气”指文学作品的内在精神。请分析文本体现的“气”。(6分)【答案】横山古堡古寺气势恢宏、历史悠久的文化厚重之“气”。横山儿女强健、悍勇、刚烈的精神之

27、“气”。信天游、老腰鼓粗犷有力、激昂刚劲的豪放之“气”。横山儿女浴血苦战、为革命作出重大贡献的奋发之“气”。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太宗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封德彝对曰:“上皇敦睦九族,大封宗室,自两汉以来未有如今之多者。爵命既崇,多给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上曰:“然。朕为天子,所以养百姓也,岂可劳百姓以养己之宗族乎!”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皆为县公,惟有功者数人不降。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

28、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上闻景州录事参军张玄素名,召见,问以政道。对曰:“隋主好自专庶务,不任群臣,群臣恐惧,唯知禀受奉行而已,莫之敢违。以一人之智决天下之务,借使得失相半,乖谬已多,下谀上蔽,不亡何待!陛下诚能谨择群臣而分任以事,高拱穆清而考其成败,以施刑赏,何忧不治!”上善其言,擢为侍御史。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有司门令史受绢一匹,上欲杀之,民部尚书裴矩谏曰:“为吏受赂,罪诚当死。但陛下使人遗

29、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上悦,召文武五品已上告之曰:“裴矩能当官力争,不为面从,傥每事皆然,何忧不治?”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B.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

30、/于天下利乎/C.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D.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答案】B【解析】第一步,排“同”。“初”“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相同,可以忽略。第二步,聚“异”。所断不同之处:“宗室”与“以”的连与断,“天下”与“故皇”的连与断,“故皇”与“再从”的连与断,“兄弟之子”与“虽童孺”的连与断,“虽童孺”与“皆为王”的连与断,“宗子”与“于天下”的连与断,“于天下”与“利乎”的连与断。第三步,破“难”。“上

31、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意为太上皇(高祖)想加强皇室宗族的力量来震慑天下,“以”为表目的的连词,翻译为“来”,故“宗室”与“以镇天下”之间不能断开,排除A、D两项。“虽童孺皆为王”意为即使是儿童也都封为王,语意连贯,且“虽”一般为句首关联词,其前应断开,由此可排除C项。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甲子,甲为天干首位,子为地支首位,干支相配以纪年月日,文中是纪日。B.宗室,是古代社会中对与君主同一宗族血亲的称谓,历代皇族例称为宗室。C.海内,即国内,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绕着大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D.庶务,指国家的各种政务,后来专指朝堂之上跟军国大事

32、相关的各种急务。【答案】D 【解析】“后来专指朝堂之上跟军国大事相关的各种急务”错误,“庶务”后来指机关总务部门主管的各项事务。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唐太宗赞同封德彝的意见,认为天子应该养育百姓,不应辛劳百姓以养活自己宗族,于是将有功者之外的宗室郡王全都降格为县公。B.在讨论制止偷盗一事时,有人提出用重法治理,唐太宗认为应减轻赋税,选用清官,使百姓衣食无忧,严刑峻法反而不能达到目的。C.唐太宗向张玄素询问政事,张说隋亡在于君王专权,以致下谀上蔽,若君王能分任贤能之臣,考核成败,赏罚分明,一定能够大治。D.裴矩是隋朝的旧臣,进入唐朝后,忠于国事,不做面从

33、之臣,敢于进言,对唐太宗的不当行为谏诤,受到唐太宗的认可和当众表扬。【答案】B 【解析】“严刑峻法反而不能达到目的”错误,由原文“安用重法邪”可知,太宗认为没有必要使用严刑峻法,并非否认严刑峻法的作用。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2)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答案】(1)皇上担心官吏中多有接受贿赂的,暗地里叫身边的人贿赂官员进行试探。(2)君主讨厌听到自己的过错,忠臣就会变为佞臣;君主乐于听到正直的言论,佞臣就会变成忠臣。【解析】(1)患,担心,忧虑;赇,贿赂;密,形容词作状语,暗地里;左右,近臣,身边的人。(2)恶

34、,讨厌,憎恨;乐,乐于,乐意;则,表示承接关系,就,便。14、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价说“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3分)【答案】第一问:臣下就像君主的影子,随着君主的好恶而行动。第二问:告诫后世君主要正道直行,起表率作用。【解析】“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强调君主的行为态度直接决定臣子的行为态度。结合“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分析可知,司马光这样说的目的是劝谏统治者要像唐太宗那样行正道,成为臣子的表率,只有这样臣子才敢劝谏,才能对国家忠心,国家

35、才能长治久安。【参考译文】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太宗在东宫显德殿即位。起初,高祖想加强皇室宗族的力量来震慑天下,所以与皇帝同曾祖、同高祖的远房堂兄弟以及他们的儿子,即使是儿童也都封为王,封王的有数十人。太宗语气和缓地问群臣:“遍封皇族子弟为王,对天下有利吗?”封德彝回答道:“太上皇亲善厚待九族,大肆分封宗室,自两汉以来封王的都没有如今的多。封给的爵位一高,就赐给他们很多劳力仆役,这恐怕不能向天下人显示自己极为公正吧!”太宗说:“有道理。朕做天子,就是为了抚养百姓,怎么可以烦劳百姓来抚养自己的宗族呢!”十一月庚寅,将宗室郡王都降格为县公,只有功勋卓著的几位没有降。太宗与群臣讨论制止偷盗的问题

36、。有人请求设严刑峻法以禁盗,太宗微笑着答道:“老百姓之所以做盗贼,是因为赋役繁重,官吏贪财求贿,百姓饥寒交迫,所以便顾不得廉耻了。朕应当戒除奢侈,节省开支,减少劳役,减轻赋税,选用清廉的官员,使老百姓吃穿有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做盗贼了,何必用严刑峻法呢!”从此数年之后,天下太平,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商人旅客可在野外住宿。太宗听闻景州录事参军张玄素的大名,便召他进宫,问他为政之道。张玄素答道:“隋朝皇帝好独揽各种政务,而不委任给群臣;群臣内心恐惧,只知道秉承旨意加以执行,没有人敢违命不遵。然而以一个人的智力决断天下事务,即使得失参半,悖理之处已经很多,加上臣下谄谀,皇上受蒙蔽,国家不灭亡更待何

37、时!陛下如能慎择群臣而让他们各司其事,自己高拱安坐,清和静穆,考察臣下的成败,以实施刑罚赏赐,还用担忧治理不好国家吗?”太宗欣赏他的言论,提拔他为侍御史。皇上担心官吏中多有接受贿赂的,暗地里叫身边的人贿赂官员进行试探。有一个刑部的司门令史收受绢帛一匹,太宗想要杀掉他。民部尚书裴矩劝谏道:“当官的接受贿赂,所犯之罪的确应当处死。但是陛下派人送上门去让其接受,这是有意引人触犯法律,恐怕不符合孔子所谓用道德加以诱导,以礼教来整顿民心的古训。”太宗听了很高兴,召集五品以上的文武官员,对他们说:“裴矩能够做到在位据理力争,并不当面顺从我,假如每件事情都能这样做,还用担忧治理不好国家吗?”臣司马光言:古人

38、说过:“君主贤明则臣下敢于直言。”裴矩在隋朝是位佞臣而在唐朝则是忠臣,不是他的品性有变化,君主讨厌听到自己的过错,忠臣就会变为佞臣;君主乐于听到正直的言论,佞臣就会变成忠臣。由此可知,君主如同测影的表,大臣便似影子,表一动则影子随之而动。(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田家苦章甫何处行商因问路,歇肩听说田家苦:“今年麦熟胜去年,贱价还人如粪土。五月将次尽,早秧都未移;雨师懒病藏不出,家家灼火钻乌龟。前朝夏至还上庙,着衫奠酒乞杯珓;许我曾为五日期,待得秋成敢忘报。阴阳水旱由天公,忧雨忧风愁煞侬;农商苦乐原不同,淮南不熟贩江东。”【注】灼火钻乌龟:古代占卜

39、之法。奠酒乞杯珓:古代占卜之法。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从农夫向问路的商人陈诉田家之苦写起,结尾指出农商苦乐不同,首尾圆合。B用乌龟占卜,用酒祭奠神明,祈求庇佑,表现出在自然灾害面前农民的无奈无助。C诗歌通过对农商苦乐的深层对比,反映了商人压低粮食价格、盘剥农民的现实。D诗人以农夫的口吻,用通俗易懂朴实生动的语言道出田家心声,有很强的感染力。【答案】C【解析】诗歌主题不是反映商人盘剥农民的现实,而是表现农民无论丰歉都难逃凄苦命运,而商人则是遭受颠簸劳累之苦。16诗歌从哪些方面揭示田家之苦?这种揭示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第一问:麦子丰收,田家遭受

40、贱价之苦;水旱天灾,田家只能祈求神明保佑的忧愁之苦。(每点2分)第二问:表达了作者对田家的深切同情;反映出无论丰歉,田家都逃脱不了凄苦命运的现实。(每点1分)【解析】解答第一问,首先要将“田家”所诉之苦划分层次。诗歌第3、4句为一个层次,讲的是粮食丰收但价格低贱;第5至14句则是铺陈田家在面临旱灾或水灾时只能祈求神明保佑的痛苦。第二问要审清题意,表面看此题问的是“作用”,实质上考查的是诗人借助“田家”之口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审清题意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条作答即可。(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到孔子笑子路

41、的原因是“ , ”。(2)曹操短歌行中的“ , ”两句话写出了客人尊贵、宾客欢宴的场面。(3)杜甫的登高中的“ , ”是大家熟悉的名句。这里的“落木”无疑正是从屈原九歌中的“木叶”发展来的。答案: (1)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 (2)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3)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五四运动前后,西方的文艺思潮已经历了由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的_。不过,这三大文艺思潮对中国新诗人的影响却不可_。从新诗诞生的情况来看,创始者们更多的是借鉴了西方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郭沫若从歌德、雪莱那

42、里_营养,那一泻千里的气势、天狗吞月式的自我扩张,使他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然而浪漫主义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有时难免导致艺术上的不精致;一些如实描绘社会弊病的诗篇,又由于写得太“实”而失去了诗味。五四运动落潮和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的知识分子陷于苦闷、彷徨之中,把眼光开始转向西方的现代主义,于是李金发、戴望舒等诗人借鉴西方的象征主义,诞生了我国的象征诗派。应该指出的是,在新诗现代化的浪潮之中,诗人对西方诗歌的借鉴并没有生搬硬套,而是结合中国诗歌的固有特色,对西方诗歌既有吸收,又有舍弃。一些有重要影响的诗人,如卞之琳、徐志摩等,无不是从取法于西方开始的,但他们没有_,而是把西方的东

43、西与本民族的特点融合起来。所以()。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演变一视同仁汲取人云亦云B演化 相提并论 汲引 人云亦云C演化 一视同仁 汲引 亦步亦趋D演变 相提并论 汲取 亦步亦趋【答案】D【解析】演变:发展变化(指历时较久的)。演化:演变(多指自然界的变化)。语境说的是西方文艺思潮的发展变化,应用“演变”。一视同仁:同样看待,不分亲疏厚薄。相提并论:把不同的或相差悬殊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语境说的是不能把三大文艺思潮对中国新诗人的影响混在一起看待,应用“相提并论”。汲取:吸取。汲引:引水,比喻举荐提拔。由后文的“营养”可知,应用“汲取”。人云亦云

44、:人家说什么自己也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亦步亦趋:比喻自己没有主张,或为了讨好,每件事都效仿或依从别人。语境说的是没有刻意模仿西方诗歌,应用“亦步亦趋”。19下列填入文中两个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刘半农、艾青等人的诗作则大多揭示当时社会的黑暗,富于现实主义精神他们的作品有西方诗歌的某些特征,但决非西方诗的翻版B揭示当时社会的黑暗、富于现实主义精神则是刘半农、艾青等人诗作的主要特点他们的作品有西方诗歌的某些特征,但决非西方诗的翻版C刘半农、艾青等人的诗作则大多揭示当时社会的黑暗,富于现实主义精神他们的作品决非西方诗的翻版,但又带有西方诗歌的某些特征D揭示当时社会的黑暗

45、、富于现实主义精神则是刘半农、艾青等人诗作的主要特点他们的作品决非西方诗的翻版,但又带有西方诗歌的某些特征【答案】A【解析】处,分析前面的内容可知,此处应指出刘半农、艾青等人诗作的特点,落脚点为“现实主义”,排除B、D两项;处前的句子强调的是诗人并没有照搬西方诗歌的特征,语意的侧重点应在“决非西方诗的翻版”这个分句上,排除C项。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A中国的知识分子陷于苦闷、彷徨之中,开始把眼光转向西方的现代主义,于是李金发、戴望舒等诗人借鉴西方的象征主义,诞生了我国的象征诗派。B中国的知识分子陷于苦闷、彷徨之中,把眼光开始转向西方的现代主义,于是李金发

46、、戴望舒等诗人借鉴西方的象征主义,创立了我国的象征诗派。C中国的知识分子陷于苦闷、彷徨之中,把眼光开始转向西方的现代主义,于是李金发、戴望舒等诗人借鉴西方的象征主义,这就使我国的象征诗派得以诞生。D中国的知识分子陷于苦闷、彷徨之中,开始把眼光转向西方的现代主义,于是李金发、戴望舒等诗人借鉴西方的象征主义,创立了我国的象征诗派。【答案】D【解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把眼光开始转向”语序不当,应改为“开始把眼光转向”;二是“李金发、戴望舒诞生象征诗派”搭配不当,应把“诞生”改为“创立”。A项没有改正第二处语病;B项和C项没有改正第一处语病,且C项第二处修改后前后语意不连贯。综上分析,

47、D项修改最恰当。(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21根据下面的内容,以单句的形式给“悲剧”下定义。(5分)悲剧是主要的戏剧种类之一,为各国戏剧家广泛采用。悲剧的基本特点是表现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的结局。古代的悲剧发源于古希腊祭祀酒神的仪式。当时悲剧的内容大都取材于神话、传说的史诗。【答案】悲剧是发源于古希腊祭祀酒神的仪式,大都取材于神话、传说的史诗,以表现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的结局为基本特点,后为各国戏剧家广泛采用的一种主要的戏剧类型。22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另写一段话,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5分)陈情表的语言是有形的,有声的,因为它是有情的。读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人教部编版(2019) > 必修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