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中考三模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43981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80.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中考三模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23年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中考三模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23年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中考三模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23年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中考三模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中考三模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1. 根据拼音写汉字,根据汉字注拼音。为打赢社区疫情防控阻击战,广大社区党组织书记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以舍我其谁的气概和铁肩担道义的胸襟,争当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先锋,闯关夺隘、攻城拔寨的闯将,将坚定的初心使命书写在社区防控最前沿,书写在居民群众的心kn里。隘_ kn_2. 下面加点成语使用错误一项是( )A. 越是在抗击疫情吃劲的时候,越是要保持头脑清醒,越是要慎终如始,越是要再接再厉、善作善战。B. 某种程度上,那些言不及义、只博眼球的所谓“网络大V”,都是网络社区中缺乏理性、思辨力、洞悉力的“浅层网络世界”的受害者。C

2、. 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家园,也是疫情防控的第一线。D. 1921年,在上海嘉兴南湖的红船上,一声“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宣言震耳欲聋,震醒了麻木的国人。3.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复杂局势考验的就是_驾驭能力。要加强战略谋划和前瞻布局,完善疫情防控预警预测机制,及时采取应对_。福建宁德天湖社区党支部白天组织网格员在社区巡逻,宣传疫情知识,_居民戴口罩、不聚会、讲卫生。各地组织_区域化党建工作台,及时将共治共享治理常态转为联动联防联控战时状态。A. 筹备 举措 劝诫 依靠B. 整合 举动 劝说 依靠C. 统筹 措施 劝导 依托D. 集中 准备 告诫 依托4.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3月10日,习总书记来到始终牵挂的武汉,考察抗击疫情的前线阵地,传递坚决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B. 在两次考察中,习近平都强调社区的极端重要作用,都要求防控力量要向社区下沉。C. 党中央采取的所有防控措施都首先考虑尽最大努力防止更多群众不被感染,尽最大可能挽救更多患者生命。D. 上级部门要求及时将有关人员送至发烧门诊接受治疗,真正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隔离、早报告。5. 默写为坚定抗击疫情的信心,请用李白行路难中的两句诗为抗战在武汉前线的医务人员鼓劲:_,_。在武汉的抗疫一线,不只有男性医务人员,更有大批的女性医务工作者,在严密的防护服下,我们难以辨

4、别其性别。请用木兰诗中的四句诗加以赞美:_,_,_,_?新型冠状病毒爆发,女医生们也纷纷登上战场,自发剪掉了长发,日夜奋战,护目镜在她们原本白净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磨破了皮肤,但她们却展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就如同秋瑾在满江红小住京华中感慨的“_,_;_,_!”人恒过,然后能改。_,_,_。_,_。_。_,_,国恒亡。6.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A)邓发?邓发哦,是的,邓发就是中国红军特务队的首领。而且还有,我的天,还悬赏五万元要他的头啊!邓发泄露了他的身份,快乐得跳起舞来。他被这有趣的局面所鼓舞,就无法压制他的兴奋;他,这著名的“共匪”,现在是生活在敌人的营幕之中,拿他的鼻子碰着到处

5、密布的侦探呢。(B)不过我急于把它找回来的直觉,是绝对正确的。因为第二天蒋委员长突然到西安来了。这天的早晨街上完全断绝了交通。通到城里去的所有道路,都排列着宪兵和军队,沿路的农民都被从家里赶了出去,有几家看不上眼的小屋也完全被拆毁。那时候我们的汽车要通过那条路到渭水,是不可能的,因为那条路接近高度警戒着的飞机场。委员长的到临与仍旧新鲜地留在我的脑子里的场面毛泽东、徐海东、林彪、彭德怀等在红色中国的街道上闲庭信步,形成了一种不易忘掉的对照。委员长并没有被悬赏通缉,这生动地表明谁怕百姓,谁相信百姓。但是即使在西安为了保护委员长的生命而布置的一切,仍被证明并不充分,因为在保卫他的这一军队内部,也已有

6、他的很多敌人。(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有删改)(1)选文A中的邓发见“我”的任务是_;选文B中的“它”指的是_。(2)简述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红军精神”。综合性学习(5分)7. 综合性学习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开展“学家规 树新风”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1)初三(2)班为本次活动办了一期黑板报,下面是同学们收集的关于家规的三则材料,请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每条不超过10个字)【材料一】西周时期,周公以无逸告诫后辈子孙不要因贪图享乐而荒废政务;春秋时期,孔子以“不学礼,无以立”训诫儿子。这两个事例历来被人们认为是我国家规文化的源头。【材料二】古代家规虽然来自不同作者的

7、生活经验和文化追求,但内容都以家庭伦理为主体,重视齐家善邻和修身养德,如司马光在温公家范中强调“以义方训其子,以礼法齐其家”,陆九韶在陆氏家训中主张“人之爱子,当教之以孝悌忠信”。【材料三】“一时之语,可以守之百世;一家之语,可以共之天下”,我国历史上流传下来家规,除对家族的繁衍发展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外,还是社会教育的一种独特形式,为社会提供家庭教育的范本和楷模。(2)学校开展“中国好家庭”评选活动,下面两条家规深受师生好评,你更喜欢哪一条?请谈谈你的理解并说明理由。“一生之成败,皆关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曾国藩家书“宜未雨而筹谋,毋临渴而掘井”朱子家训二、阅读欣赏(共50分)(一)(4分)

8、别滁(宋)欧阳修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我亦且如常日醉,莫叫弦管作离声。注:此诗为诗人知滁州二年后改知扬州时所做。浓烂:形容鲜花灿烂。8.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9. 任选一个角度(如构思、写法、语言等),对该诗进行赏析。(二)(共8分)【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

9、矣。(北冥有鱼)【乙】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庄子秋水)【注】鼃(w):同“蛙”。虚:同“墟”,居住的地方。笃(d):固。引申为束缚、限制。曲士:孤陋寡闻的人。丑:鄙陋,缺乏知识。尾闾(l):海的底部,排泄海水的地方。虚:流空。10

10、.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怒而飞 怒:志怪者也 志:不知何时已而不虚 已:又奚以自多 奚:11. 古人擅长通过讲故事来阐明道理,结合选文内容,分析两文阐述的道理。12. 两文都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简要分析。(三)(共8分)光绪三十四年(一九八)我从成都回来,在仪陇县办高等小学,一年回家两三次去看母亲。那时新旧思想冲突得很厉害。我们抱了科学民主的思想,想在家乡做点事情,守旧的豪绅们便出来反对我们。我决心瞒着母亲离开家乡,远走云南,参加新军和同盟会。我到云南后,从家信中知道,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从宜统元年(一九九)到现在,我再没有回过一次家,只在民国八年(一九一九)我曾

11、经把父亲和母亲接出来。但是他俩劳动惯了,离开土地就不舒服,所以还是回了家。父亲就在回家途中死了。母亲回家继续劳动,一直到最后。中国革命继续向前发展,我的思想也继续向前发展。当我发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时,我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了,我和家庭完全隔绝了。母亲就靠那三十亩地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抗战以后,我才能和家里通信,母亲知道我所做的事业,她期望着中国民族解放的成功。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七年中间,我曾寄回几百元钱和几张自己的照片给母亲。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去年收到侄儿的来信说:“祖母今年已有八十五岁,精神不如昨年之健康,饮

12、食起居亦不如前,甚望见你一面,聊叙别后情景。”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虽到老年,仍然热爱生产。去年另一封外甥的家信中说:“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

13、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愿母亲在地下安息!回忆我的母亲13. 选文写了母亲几件事?简要概括。14. 这篇课文是回忆录,主要是记叙母亲的生平事迹,但有的地方有议论。结合选文分析议论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这些议论有什么作用?阅读滑雪、滑冰、乘冰槎,古人也爱冰

14、雪运动,完成下面小题。滑雪、滑冰、乘冰槎,古人也爱冰雪运动冬天虽是潜藏生机的季节,但在冰天雪地中,人们却总忍不住要走出室内,拥抱冰雪,冰雪运动因此而生,中国古代也诞生了一些冰雪运动项目。从地理上来说,冬季降雪较多的北方地区适合开展冰雪运动,而较为温暖的南方地区冰雪运动不发达。新疆北部的阿勒泰地区,冬季漫长,降雪量大,是人类最早开展冰雪运动的地方之一。据报道,考古学者在阿勒泰地区发现了一幅岩画,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前,“岩画上有一排7人,其中4人尾随牛马等动物,3人弯腰撅臀,手持木棍,专家学者称此为单杆,脚下踩着长条形物件极似滑雪板,此岩画就是阿勒泰人单杆滑雪狩猎的场景”,阿勒泰因此也被认为是人类

15、滑雪运动的起源地。到了隋朝,在白雪皑皑的大兴安岭,一支叫作北室韦的民族在雪地中“骑木而行”,骑着木制的滑雪板快速行驶在冰雪中,之所以“骑木而行”是因为“地多积雪,惧陷坑阱”。有的文献还提到了“木马”,也是滑雪板,它可长得不像马,按照元一统志的说法,它“形如弹弓,长四尺,阔五寸,一左一右,系于两足,激而行之雪中冰上,可及奔马”,看来是速度如奔马一样快而得名。宋代宫廷中已经出现了滑冰运动,称之为“冰嬉”,又名“冰戏”,既然是“嬉戏”,应当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娱乐性,难怪宋史中提到皇帝“幸后苑观花,作冰嬉”。冰嬉是各种冰上观赏与运动项目的统称,明朝人提到一种冰嬉项目:“冬至冰冻,可拉拖床,以木作平板,

16、上加交床或藁荐,一人在前引绳,可拉二三人,行冰上如飞”,这种冰床还可以相互连接,就像龙一样在冰面上飞腾。明天启五年(1625年)正月,后金的努尔哈赤率众人在浑河上举行了一场冬季运动会,主要项目是跑冰鞋,这种鞋子最早是用兽皮制成的,鞋底有冰刀,其他项目还有冰球、冰上射箭、冰上武术等,一项叫“双飞舞”的运动,由两人在冰上翩翩舞蹈,演绎出各种姿势,颇似如今的花样滑冰。巾帼不让须眉,女性也参与到了冰雪运动中。有一种叫“冰槎”的项目,用竹竿撑着木筏在冰上滑行,清代晚期著名的点石斋画报记载:“京师近日天气甚寒,护城河渠积冰厚尺许,冰槎以此均下河,都人士女乘之往来,极如飞梭,风雪中望之,俨然图画”。查史料可

17、知,清代的冰上运动更为多样,难以尽数,它不仅让人们在冬季运动起来,也给人们以美的享受。“十月冰床遍九城,游人曳去一毛轻。风和日暖时端坐,疑在琉璃世界行”,这是清代杨静亭的都门杂咏,是夏季运动所难以营造的美感。让我们带着对冰雪文化的品味,尽情释放对冰雪的喜爱,一起走向未来!(选自中国纪检监察报2021.12.17)15. 在不同时期,古人进行的冰雪运动也不尽相同,结合文章内容填空最早,在新疆北部,阿勒泰人:单杆滑雪狩猎隋朝:_宋代宫廷:_明朝:跑冰鞋清代:_。16. 选文第段加点字词能否删去?为什么?新疆北部的阿勒泰地区,冬季漫长,降雪量大,是人类最早开展冰雪运动的地方之一。17. 第段介绍古人

18、的冰雪运动时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请简要分析。18. 在分享环节,请你代表小组向全班同学介绍“骑木而行”这一运动项目。(五)(共16分)耍面程奋只天下面食数山西,山西面食数龙城,龙城面数四平路上的得月楼,得月楼的总厨姓余,单名一个“良”字,生得白净秀气,说是厨子,倒比台上那唱戏的小生还要俊上几分。更厉害的是,余师傅有一手耍面的绝活,一条拉面在他手里能耍出花儿来,真是绝了。余师傅的大徒弟叫小福子,不仅厨艺高超,耍面的功夫也是了得,得月楼的食客们都说,若是粗粗一看,小福子的耍面功夫已经和余师傅不相上下了,但若仔细琢磨,却又差了那么一丁点。可到底差在哪儿呢?却又说不出。只有小福子自己知道这一丁点差在

19、哪,这就是“柔面剂”。他曾听人说,师父有一种特殊的料剂,和面的时候,加到面粉中,和出来的面就会柔韧无比,劲道十足。这样耍起面来才能收放自如。小福子曾故意问余师傅有没有这种柔面剂,余师傅却说根本没有什么柔面剂,和面和舞面都是真功夫,功到自然成,别去想那些歪门邪道。小福子嘴上应着,心里头却一百个不相信。有一次小福子路过师父的房间时,看到师父在擦找一只白色小瓷瓶,擦好之后又小心翼翼地放进柜子里,锁好。小福子料定那只小瓷瓶里装的正是柔面剂,心想:“师父果然留着一手。这是怕自己抢他的饭碗啊。”想到这里,小福子心一横:罢罢罢,看来我在这里也学不到什么了,留在得月楼将永远被师父压制。不如趁年轻,远离此地,另

20、起炉灶。当晚,小福子就不辞而别,离开龙城,从此杳无消息。时光如电,转眼就是三年。这一天,正是掌灯时分。龙城得月楼上早已座无虚席。余师傅沐手更衣,正准备表演他的耍面绝技。这时门外走进一人,大喊一声:“且慢。”众人抬眼观瞧,不禁发出一片惊讶之声,来人正是三年前出走的小福子。原来,三年前他负气出走,在一个偏僻的小城,苦苦寻觅配制柔面剂的方法,他本就伶俐,再加上反复的试验,这柔面剂竟当真被他配制出来了。有了柔面剂,他有恃无恐,所以今天来和师父一较高下。只见小福子拱手一揖:“师父,一别经年,一向可好?”余师傅道:“小福子,你到哪里去了?为何不辞而别?”小福子无话,只冷笑一声,转向大家:“各位龙城的老少爷

21、们,今天我小福子就想干一件事,这就是和师父比试一场。”一位食客说道:“怎么个比法?”小福子说:“我和师父各耍一趟面,要是我赢了,师父就得让出得月楼总厨的位置。”一听此话,众人顿时议论纷纷,有人问:“那你要是输了呢?”小福子一笑:“我要是输了,就头顶面盆,膝跪案板,向师父赔礼道歉,并永世不再耍面。”大伙心里一惊、这小子来真的了。得月楼的老板怕事情闹大不好收场,准备过来劝劝。谁知,余师傅对着小福子一笑:“好,我答应你。”小福子说:“我要亲自和面。”说完走进后厨,少顷,推着和好的面走出来,立在大厅中央。左手抓面,轻轻一抖,引来一阵惊呼,这面条在他手里竟比皮筋还柔韧。但见一条白练上下翻飞,如银蛇出洞,

22、似飞龙在天,让人眼花缭乱。一趟面耍完,面条齐刷刷分作几段落入锅中,引得大家一阵大声喝彩。喝彩归喝彩,众人也为余师傅捏着一把汗,看样子,这小福子的功夫已经不在余师傅之下,这下余师傅有麻烦了。只见余师傅不慌不忙,走进房间拿出一个白色小瓷瓶。小福子一看,正是三年前那只小瓶,看来师父终于肯承认有柔面剂了。谁料余师傅道:“我手里的这一瓶药剂,并不是什么柔面剂,却能检验出面团中来否添加了柔面剂。”说完打开瓶盖,在小福予刚才剩下的面团上滴了两滴,奇事发生了,那面团竟然出现奇特的粉红色,小福子心下一惊,众食客也是面面相觑,不明就里。余师傅这才讲出其中的故事。原来余师傅出身中医世家,从小跟着叔叔研习中医多年,谁

23、料成年后却忽然对厨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才改行做了一名面食厨子。六年前,他无意中发现一种柔面剂,能让面条柔韧无比,但很快就发现,柔面剂虽然可以增加面条的弹性,但同时会产生一种对人体有害的毒素。为了防止别人配制出这种柔面剂来使用,余师傅苦心配制出另一种药剂,这种药剂能检验出面团里是否加入了柔面剂。这就是他手中的那个小瓷瓶里的药剂。听完余师傅的话,众人才恍然大悟,小福子也羞愧难当。这时余师得叫徒弟当众打开一袋面粉,又舀来清水,重新洗手和面。面和好后,他对小福子说:“你看到了,我这面里并没有添加柔面剂,我还是那句话,无论和面还是耍面都是真功夫,不要去想什么歪门邪道。”说完拿面在手,一抖,倒赛过戏台上

24、那青衣花旦飞舞的水袖,美得惊心,美得花枝乱颤。选自2018中国年度作品微型小说,有删改)19. 阅读小说第段,简要概括内容,并说说在文中的作用。20. 小说第段中的两个句子分别写了师徒两人的“笑”,但意味不同,请仔细揣摩。(1)小福子一笑:“我要是输了,就头顶面盆,膝跪案板,向师父赔礼道歉,并永世不再耍面。”(2)谁知,余师傅对着小福子一笑:“好,我答应你”21. 阅读文中画线句子,比较描写“耍面”的两个场景,并简要赏析。(1)左手抓面,轻轻一抖,引来一阵惊呼,这面条在他手里竟比皮筋还柔韧。但见一条白练上下翻飞,如银蛇出洞,似飞龙在天,让人眼花缭乱。(2)说完拿面在手,一抖,倒赛过戏台上那青衣

25、花旦飞舞的水袖,美得惊心,美得花枝乱颤。22. 小说主人公是余师傅还是小福子?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理解。三、写作(共50分)23.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没有谁能像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居: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连接成整个大陆。(约翰多恩)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鲁迅)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在这个互联互通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而微妙,如何与人和谐相处就成为了一门艺术,智慧的人们总是由己及人,与人相处或理解,或包容,或欣喜,或谦让请以“此刻,我领悟了_的艺术”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紧扣材料主旨,传递学习生活中的正能量;抒写真情实感;除

26、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2023年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中考三模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1. 根据拼音写汉字,根据汉字注拼音为打赢社区疫情防控阻击战,广大社区党组织书记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以舍我其谁的气概和铁肩担道义的胸襟,争当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先锋,闯关夺隘、攻城拔寨的闯将,将坚定的初心使命书写在社区防控最前沿,书写在居民群众的心kn里。隘_ kn_【答案】 . i . 坎【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闯关夺隘:意思是砍断门闩,攻破城门,夺取关隘。隘:读音为i,意思为险要的地方,关隘。心坎:拼音是xn kn,意思是胸口,心口;指内心深处。2. 下面加

27、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 越是在抗击疫情吃劲的时候,越是要保持头脑清醒,越是要慎终如始,越是要再接再厉、善作善战。B. 某种程度上,那些言不及义、只博眼球的所谓“网络大V”,都是网络社区中缺乏理性、思辨力、洞悉力的“浅层网络世界”的受害者。C. 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家园,也是疫情防控的第一线。D. 1921年,在上海嘉兴南湖的红船上,一声“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宣言震耳欲聋,震醒了麻木的国人。【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A.慎终如始:谨慎收尾,如同开始时一样。指始终要谨慎从事。符合“越是要保持头脑清醒”语境,使用正确;B.言不及义:形容说话内容无聊或说

28、不到问题的关键所在。形容“网络社区中缺乏理性、思辨力、洞悉力”合适,使用正确;C.安居乐业:形容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形容“人民的家园”,使用正确;D.“震耳欲聋”意思是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在此形容宣言使麻木的国人思想觉悟,可用“振聋发聩”;故选D。3.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复杂局势考验的就是_驾驭能力。要加强战略谋划和前瞻布局,完善疫情防控预警预测机制,及时采取应对_。福建宁德天湖社区党支部白天组织网格员在社区巡逻,宣传疫情知识,_居民戴口罩、不聚会、讲卫生。各地组织_区域化党建工作台,及时将共治共享治理常态转为联动联防联控战时状态。A. 筹备 举措 劝诫

29、依靠B. 整合 举动 劝说 依靠C. 统筹 措施 劝导 依托D. 集中 准备 告诫 依托【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辨析。筹备:指事先把一切都先准备好。统筹:统一筹划。整合:集结不同的意见或事物,重新统合,成为新的整体。集中:把分散的聚集起来、根据“复杂局势”的提示,选“统筹”恰当;措施:通常是指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方式、方案、途径。举措:举动、行为,是指针对情况采取的举动和行为。举动:意思是指举止,行动。准备:指事先计划、筹备;预备、设想。根据“应对”的提示,选“措施”恰当;劝诫:告人们改正缺点错误,警惕未来。劝导:规劝开导。劝说:意思是用言语打动。告诫:意思是指警告劝诫。根据“居

30、民戴口罩、不聚会、讲卫生”的提示,选“劝导”恰当;依靠:指望(某种人或事物来达到一定目的)。依托:作为依靠的事物。根据“区域化党建工作台”的提示,选“依托”恰当。故选C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3月10日,习总书记来到始终牵挂的武汉,考察抗击疫情的前线阵地,传递坚决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B. 在两次考察中,习近平都强调社区的极端重要作用,都要求防控力量要向社区下沉。C. 党中央采取的所有防控措施都首先考虑尽最大努力防止更多群众不被感染,尽最大可能挽救更多患者生命。D. 上级部门要求及时将有关人员送至发烧门诊接受治疗,真正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隔离、早报告。【答案】B【

31、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A.句子成分残缺,句末加“的鲜明信号”;C.防止后不能跟“不”,去掉“不”字;D.语序不当,应为“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故选B。5. 默写为坚定抗击疫情的信心,请用李白行路难中的两句诗为抗战在武汉前线的医务人员鼓劲:_,_。在武汉的抗疫一线,不只有男性医务人员,更有大批的女性医务工作者,在严密的防护服下,我们难以辨别其性别。请用木兰诗中的四句诗加以赞美:_,_,_,_?新型冠状病毒爆发,女医生们也纷纷登上战场,自发剪掉了长发,日夜奋战,护目镜在她们原本白净的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磨破了皮肤,但她们却展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就如同秋瑾在满江红小住

32、京华中感慨的“_,_;_,_!”人恒过,然后能改。_,_,_。_,_。_。_,_,国恒亡。【答案】 . 长风破浪会有时 . 直挂云帆济沧海 . 雄兔脚扑朔 . 雌兔眼迷离 . 双兔傍地走 . 安能辨我是雄雌 . 身不得 . 男儿列 . 心却比 . 男儿烈! . 困于心 . 衡于虑 . 而后作 . 征于色 . 发于声 . 而后喻 . 入则无法家拂士 .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沧”“朔”“雄雌”“烈”“衡”“拂”等是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6.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A)邓发?邓发哦,是的,邓发就是中国红军特务队的首领。而且还有,我的天,还悬赏五万元要他的头啊!邓发泄露

33、了他的身份,快乐得跳起舞来。他被这有趣的局面所鼓舞,就无法压制他的兴奋;他,这著名的“共匪”,现在是生活在敌人的营幕之中,拿他的鼻子碰着到处密布的侦探呢。(B)不过我急于把它找回来的直觉,是绝对正确的。因为第二天蒋委员长突然到西安来了。这天的早晨街上完全断绝了交通。通到城里去的所有道路,都排列着宪兵和军队,沿路的农民都被从家里赶了出去,有几家看不上眼的小屋也完全被拆毁。那时候我们的汽车要通过那条路到渭水,是不可能的,因为那条路接近高度警戒着的飞机场。委员长的到临与仍旧新鲜地留在我的脑子里的场面毛泽东、徐海东、林彪、彭德怀等在红色中国的街道上闲庭信步,形成了一种不易忘掉的对照。委员长并没有被悬赏

34、通缉,这生动地表明谁怕百姓,谁相信百姓。但是即使在西安为了保护委员长的生命而布置的一切,仍被证明并不充分,因为在保卫他的这一军队内部,也已有他的很多敌人。(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有删改)(1)选文A中的邓发见“我”的任务是_;选文B中的“它”指的是_。(2)简述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红军精神”。【答案】(1) . 护送“我”进入苏区 . 装有笔记、胶卷和文件等物品的行囊 (2)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

35、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把握。1936年6月下旬,斯诺到达西安,拜访了杨虎城将军、陕西省主席邵力子。通过王牧师(董健吾)与党组织联系后,在保卫局局长邓发的陪同下,经洛川进入红区。可知第一空是:邓发“护送我进入苏区”。根据原文“大里就同一些农民和红军战士打野猪和鹿。树丛中间尽是大野鸡,有一天,我们看到的两只老虎在秋天一片紫金色的山谷中窜过一片空地,可惜是在射程以外,前线一片宁静,红军在这里只驻了一营兵力。二+日那天我安全地经过了无人地带,到了东北军防线的后面,第二天借了一匹马,进了洛川,那里有一辆卡车在等待着我。一天以

36、后我就到了西安府。到鼓楼时我就从司机座旁下了车,请一名红军战士(他穿着东北军制服)把我的包扔给我。找了半天没有找到,接着又找了半天,这时我疑惧交加。果然没有疑问。我的包不在那里。在那个包里,有我十几本日记和笔记三十卷胶卷是第一次拍到的中国红军的照片和影片还有好几磅重的共产党杂志、报纸和文件。必须把它找到!”可知第二空的“它”指的是装有笔记、胶卷和文件等物品的行囊。【小问2详解】考查名著内容的理解。红军在长征途中,经历了千难万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如,突破乌江,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缺衣少食,自然环境极其恶劣,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等等。长征体现了红军战士不怕牺牲、不怕困难的革命乐观精神。红星

37、照耀中国中对红军精神进行了总结:红军革命事业中表现出了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了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这些构成了伟大的红军精神: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为了救国救民,不怕牺牲、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克服困难、忠诚爱国、顾全大局只要能围绕这些来谈,就抓住了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红军精神的内涵。据此作答即可。综合性学习(5分)7. 综合性学习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开展“学家规 树新风”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1)初三(2

38、)班为本次活动办了一期黑板报,下面是同学们收集的关于家规的三则材料,请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每条不超过10个字)【材料一】西周时期,周公以无逸告诫后辈子孙不要因贪图享乐而荒废政务;春秋时期,孔子以“不学礼,无以立”训诫儿子。这两个事例历来被人们认为是我国家规文化的源头。【材料二】古代家规虽然来自不同作者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追求,但内容都以家庭伦理为主体,重视齐家善邻和修身养德,如司马光在温公家范中强调“以义方训其子,以礼法齐其家”,陆九韶在陆氏家训中主张“人之爱子,当教之以孝悌忠信”。【材料三】“一时之语,可以守之百世;一家之语,可以共之天下”,我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家规,除对家族的繁衍发展起到了重

39、要保障作用外,还是社会教育的一种独特形式,为社会提供家庭教育的范本和楷模。(2)学校开展“中国好家庭”评选活动,下面两条家规深受师生好评,你更喜欢哪一条?请谈谈你的理解并说明理由。“一生之成败,皆关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曾国藩家书“宜未雨而筹谋,毋临渴而掘井”朱子家训【答案】(1)材料一:我国家规历史悠久(或我国家规起源早)材料二:古代家规内容相近(或古代家规重视伦理道德)材料三:古代家规影响深远(或古代家规有积极影响)(2)理解:人一生的成败与所交的朋友是否贤德(贤能)有关,所以不能不谨慎。理由:它告诫我们对朋友要甄别筛选,谨慎交往。理解:在没下雨时就应做好准备,不要等到口渴时再去挖井。理

40、由:它告诫我们做事应早做准备,避免被动。【解析】【详解】这是一道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题。第(1)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题,读懂内容,再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其主要内容即可。材料一,主要介绍我国家规历史悠久;材料二,主要介绍古代家规内容都以家庭伦理为主体,重视齐家善邻和修身养德;材料三,主要介绍古代家规的积极影响作用。第(2)题考查学生对名言警句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选择其中的一句,结合自己的理解来阐述理由即可。第一句,主要突出朋友对人生的影响,表现结友要谨慎;第二句,主要表现做任何事都要事先规划,不能临阵慌神。二、阅读欣赏(共50分)(一)(4分)别滁(宋)欧阳修花光浓烂柳轻明,酌

41、酒花前送我行。我亦且如常日醉,莫叫弦管作离声。注:此诗为诗人知滁州二年后改知扬州时所做。浓烂:形容鲜花灿烂。8.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9. 任选一个角度(如构思、写法、语言等),对该诗进行赏析。【答案】8. 表现了诗人矛盾、激动(强为欢颜,内心伤痛的心情。 9. (1)构思:先景后情,层次井然。首句写景,点明“别滁”的时间是在光景融和的春天。不仅写出了“别滁”的节候特征,也为全诗定下了舒坦开朗的基调。第二句叙事,写当地吏民特意为欧阳修饯行。同样写出了官民同乐和滁州民众对这位离任的贤知州一片深情。后两句是抒情,诗人把自己矛盾、激动的心情以坦然自若的语言,含蓄地表达了出来,层次清晰。(2)

42、写法:运用反村(以乐景写哀情)。诗歌写“别”,开头却以轻快的笔调描绘了春光的明媚、春花的烂漫、柳丝的轻扬,运用了反衬的手法,或者说是以“乐景写哀情”。(3)语言:平中见奇,凝练传神。一个“且”字透露出诗人那时那地内心的伤痛,“莫叫弦管作离声”表明了诗人的心态-越是悦耳的曲调,内心就越感到难受,诗人失态流露真情,所以诗人带着恳切的请求:“莫叫弦管作离声”。【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作者感情的能力。欧阳修在滁州任职期间,颇有惠政。饯行时当地父老向他所表示的真挚友好的感情,使诗人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两年多的贬谪生活即将过去,这里地僻事简,民俗淳厚,作者特别对以前在滁州琅琊山与众宾客的游宴情景怀

43、念不已;而此时却是离别在即,滁州的山山水水,吏民的热情叙别,使他百感交集。这里“我亦且如常日醉”的“且”字,用得极好,写出了诗人与众宾客一起开怀畅饮时的神情意态和他的内心活动。结句用的是反衬手法,在这种饯别宴上作为助兴而奏的音乐,是欧阳修平时爱听的曲调。但因离忧婴心,所以越是悦耳的曲调,内心就越感到难受。本诗后两句是抒情,诗人把自己矛盾、激动的心情以坦然自若的语言含蓄地表达了出来。【9题详解】本题考查诗歌赏析。要求从构思、写法、语言等角度任意赏析。在诗歌的构思上,首句写景,点明别滁的时间是在光景融和的春天。欧阳修由滁州徙知扬州,朝廷的公文是在那一年闰正月下达的,抵达扬州为二月。滁州地处南方,气

44、候较暖,这里与作者在夷陵(今湖北宜昌)所写的另一首戏答元珍诗“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不同,而是花光浓烂,柳丝轻明。这样,此诗首句不仅写出了别滁的节候特征,也为全诗定下了舒坦开朗的基调。次句叙事,写当地吏民特意为欧阳修饯行。“酌酒花前”,是众宾客宴送知州,与醉翁亭记的知州宴众宾正好相反;这天还有丝竹助兴,气氛显得热烈隆重。它虽不同于以往投壶下棋、觥筹交错的游宴之乐,但同样写出了官民同乐和滁州民众对这位贤知州离任的一片深情。后两句是抒情,诗人把自己矛盾、激动的心情以坦然自若的语言含蓄地表达了出来。在写作手法上,首句写花光浓烂,柳丝轻明的美丽春景,结句在这种饯别宴上作为助兴而奏的音乐,是欧

45、阳修平时爱听的曲调。但因离忧婴心,所以越是悦耳的曲调,内心就越感到难受。运用的是反衬手法,以乐景衬哀情。在语言上,与一般叙写离愁别绪之作所渲染的凄恻之情,有明显的不同,它落笔轻快自然,平易流畅,凝练传神,如:“我亦且如常日醉”的“且”字,用得极好,写出了诗人与众宾客一起开怀畅饮时的神情意态和他的内心活动。“莫叫弦管作离声”就更明确地表明了诗人的心态周围的管弦乐队演奏的离别曲将要打破诗人自控防线,迫使诗人失态流露真情了,所以诗人带着恳切的请求“莫叫弦管作离声”。(二)(共8分)【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

46、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北冥有鱼)【乙】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语文中考 > 第三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