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广东省汕头市高三三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43613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53.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广东省汕头市高三三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3广东省汕头市高三三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3广东省汕头市高三三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3广东省汕头市高三三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广东省汕头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在中华文化经典中,传统儒家“四书”之中的中庸不仅是传统儒家文化的修养论、功夫论,更是传统儒家思想体系中重要的辩证法和方法论,彰显了传统儒家的入世情怀和处世哲学。就实质而言,中庸是数千年前中国古代哲人面对当时“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所做出的哲学思辨与思维总结。作为儒家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庸一直以来以其内蕴的人生哲理和道德智慧浸润着中国人的心灵,指导着人们在现实的可能与不可能之间进行抉择。“中庸”吸纳了天地自然对立调和、互动互补的原则,并以之调和人类自身与天地、与

2、万物的关系,达到中和的境地,使天地万物与人如常地发展。在这个意义上说,中庸之道又是人间之道,可以用来调节伦常关系、社群关系。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庸思想的认识与发展,也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不断与时俱进的。毛泽东常常把孔子及其学说从道德和哲学层面分开进行分析。他指出:“孔孟有一部分真理,全部否定是非历史的看法”“我们共产党看孔夫子,他当然是有地位的,因为我们是历史主义者”。毛泽东认为中庸观念本身不是“发展的思想”,体现了保守性;但是从哲学上说,它“是从量上去找出与确定质而反对左右倾则是无疑的”,“过犹不及是两条战线斗争的方法,是重要思想方法之一”。孔子的中庸观念没有这种发展的思想,以排斥异端树

3、立己说的意思为多,然而是从量上找出与确定质而反对左右倾则是无疑的。毛泽东采用正反两方面的辩证思维及运用两条路线等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诠释“中庸”,肯定“中庸思想”的积极因素,拓宽与丰富了“中庸”思想的含义。邓小平在对传统中庸观继承与发展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了“过犹不及”的中庸方法,光大了矛盾对立统一的内涵。他认为在事物对立的两极间,在同一空间和时间的条件下,存在着广阔的处于差异状态的中间带、中介项。他充分认识到了这些中间带、中介项在事物稳定状态中的重要作用,反对盲目地超越中间带而走向极端,使传统“过犹不及”的方法论在现代的改革开放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习近平总书记善于从蕴含中华几千年深厚底蕴的传统文

4、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又把闪烁着中华民族智慧结晶的思想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进行了发展与创新。他不仅将“中庸思想”作为人的道德修养、官德建设以及社会道德建设的途径,而且对传统的中庸思想有了新的继承和发展。比如,中庸之道的本质在于以全局的视野和全面的方法看待世间万物,在“何为中”的问题上,“中庸思想”的回答是“全为中”,而习近平总书记“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的理念与之高度契合;再比如,底线思维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和基本原则。这些都是中庸“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等思想在应对自然风险和进行社会治理中的新的运用和发展,实现了“有守”和“有为”的结合,体现了主观与客观、风险和机遇、量变

5、与质变的关系,为我们更好决策、更有效开展工作提供了思维方式和领导方法。(摘编自王乐当中庸遇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材料二:姜广辉新经学讲演录从中华元典中选取最有代表性的十部经书进行全新研究,是传统经学研究走向现代化过程中的一部重要著作,作者对经学的研究体现了重经学主旨大义阐发而略烦琐训诂考证的经学研究思路。该著作克服传统经学作为“专门之学”和“学究之学”所产生的弊端:一方面,因为是课堂讲课的实录,所以具有口语化的特点,能够为一般读者所理解;另一方面,因为重经学主旨大义阐发而略烦琐训诂考证,能够对十部重要经学著作的主旨大义进行阐发,使初学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对传统经学的主要思想有一个大概的认识。

6、该著作重视传统经学思想在当代核心文化价值观建构方面的作用,使得传统经学在当代新的学术背景下焕发出活力与生机。姜广辉认为:“经学是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经学为中国文化命脉”。他认为:“古代经典凝聚着一个民族各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这种经验和教训经过历史的淘汰与锤炼,它是对整个民族精神的探讨、反思和弘扬的公共平台,也可以说是精神家园,因而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作者能够抓住传统经学著作的核心精神思想以及这种思想对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的作用加以论述,如作者认为尚书的主要思想是“协和万邦”,周易的主要思想是“忧患意识”,春秋的主要思想是“大一统”等。作者以全新的理论视域对中华元典进行了

7、诠释,这种诠释对当代文化建设具有“开新”之功效。(摘编自赵耀锋传统经学的现代化)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庸不仅是传统儒家思想体系中重要的辩证法和方法论,而且彰显了传统儒家的入世情怀和处世哲学,因而成为儒家传统文化的精髓。B孔子的中庸从哲学上说是从量上找出与确定质而反对左右倾则是无疑的,这个观念体现了全局视野,在当代仍有学习借鉴意义。C中庸认为“全”就是“中”,而“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的理念与之高度契合,是以全局的视野和全面的方法看待世间万物。D姜广辉摒弃了传统经学研究烦琐训诂考证的经学研究思路,开创了一条重经学主旨大义阐发的新路子,推动传统经学研

8、究的现代化。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文化经典是我们宝贵的思想财富,但是精华和糟粕并存,继承时要实行“拿来主义”。B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的领导核心重视对儒家“中庸”思想的研究、继承、运用和发展。C如果不以全新的理论视域对中华元典进行论释,当代文化建设就难有“开新”功效。D材料一侧重论述中庸思想在现当代的继承和发展,材料二侧重经学研究的当代创新。3下列选项,属于“中华元典助推当代核心文化价值观建构”的一项是(3分)( )A孔子所倡导的“礼”,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培养起了重要作用。B杨之光认为墨子“节用”思想在

9、当下仍有积极意义,主张挖掘和发扬其精神,来反对奢侈浪费,倡导勤俭节约,建设节约型社会。C文天祥吸取孟子“浩然之气”说的思想,创作了正气歌,表达了自己忠君爱国的思想,体现了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千古流芳。D鲁迅对庄子有自己独到的研究和精辟的见解,他评价庄子一书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4如何辩证认识儒家中庸所谓“过犹不及”?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4分)5兴华中学高三学生选修了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程,拟成立研究性学习小组,借鉴姜广辉新经学讲演录的思路研究文化经典,在研究对象的选择及研究方法的采取上你有何建议?(4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

10、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我的母亲老舍一岁半,我把父亲“克”死了。假若我没有这样的一位母亲,我恐怕也就要大大的打个折扣了。兄不到十岁,三姐十二三岁,我才一岁半,全仗母亲独力抚养。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人家洗衣服,缝补或裁缝衣裳。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她做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与三姐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的给他们温酒做面,又给她一些喜悦。遇上亲友家中有喜丧事

11、,母亲必把大褂洗得干干净净,亲自去贺吊份礼也许只是两吊小钱。到如今如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尽管生活是这么清苦,因为自幼儿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她最会吃亏。给亲友邻居帮忙,她总跑在前面:她会给婴儿洗三穷朋友们可以因此少花一笔“请姥姥”钱她会刮痧,她会给孩子们剃头,她会给少妇们绞脸凡是她能做的,都有求必应。但是吵嘴打架,永远没有她。可是,母亲并不软弱。她那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的。我入学之后,三姐结了婚。母亲对儿女是都一样疼爱的,但是假若她也有点偏爱的话,她应当偏爱三姐,因为自父亲死后,家中一切的事情都是母亲和三姐共同撑持的。三姐是母亲的右

12、手。但是母亲知道这右手必须割去,她不能为自己的便利而耽误了女儿的青春。当花轿来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那是阴历四月,天气很暖。大家都怕她晕过去。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不久,姑母死了。三姐已出嫁,哥哥不在家,我又住学校,家中只剩母亲自己。她还须自晓至晚的操作,可是终日没人和她说一句话。新年到了,正赶上政府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楞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

13、,泪遮迷了我的眼。今天,泪又遮住了我的眼,又想起当日孤独的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儿女的生命是不依顺着父母所设下的轨道一直前进的,所以老人总免不了伤心。我廿三岁,母亲要我结了婚,我不要。我请来三姐给我说情,老母含泪点了头。我爱母亲,但是我给了她最大的打击。时代使我成为逆子。廿七岁,我上了英国。为了自己,我给六十多岁的老母以第二次打击。在她七十大寿的那一天,我还远在异域。那天,据姐姐们后来告诉我,老太太只喝了两口酒,很早的便睡下。她想念她的幼子,而不便说出来。七七抗战后,我由济南逃出来。母亲怎样想念我,我可以想象得到,可是我不能回去。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

14、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我怕,怕,怕家信中带来不好的消息,告诉我已是失了根的花草。母亲的生日是在九月,我在八月半写去祝寿的信,算计着会在寿日之前到达。信中嘱咐千万把寿日的详情写来,使我不再疑虑。十二月二十六日,由文化劳军的大会上回来,我接到家信。我不敢拆读。就寝前,我拆开信,母亲已去世一年了!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

15、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有删改)文本二:大堰河,为了生活,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她就开始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晒好那些大豆和小麦,大堰河,为了生活,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她就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节选自大堰河-我的保姆)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表现了母亲为了一家人的衣食含辛茹苦的付出和不堪重负的处境。B.三姐出嫁时,母亲“挣扎

16、”“咬嘴唇”“扶门框”,表现了母亲既不舍又不想耽误女儿的矛盾心情。C.文本二写大堰河的劳动场面,既表现了底层劳动妇女的艰辛,又饱含了作者对她的美好品质的赞美。D.两则文本都写了母亲的勤劳和对家人深沉的爱,但各有侧重,文本一内容更丰富,文本二相对集中。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3分)( )A.“去吧,小子”,这一生活化的语言富有塑形效果,让母亲形象跃然纸上。B文本一第段,“笑”“楞”“叹”等动词表现了母亲的惊喜、依恋、无奈。C.文本一语调富有变化,开始平静,最后呼天抢地,感情真挚,深沉动人。D.文本二运用多种修辞,呈现了大堰河的劳动画面,突出了她的勤劳乐观。8文本一中作者有哪些

17、动人的感情融入在母亲生平事迹中?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9诗文有别。同样是写劳动妇女的经典作品,两文在人物塑造、叙事艺术、语言风格上各有特色。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昔者,宋人好善者,三世不懈。家无故而黑牛生白犊。以问先生。先生曰:“此吉祥,以飨鬼神。”居一年,其父无故而盲。牛又复生白犊。其父又复使其子以问先生。其子曰:“前听先生言而失明,今又复问之,奈何?”其父曰:“圣人之言,先忤而后合。其事未究,固试往,复问之。”其子又复问先生。先生曰:“此吉祥也,复以飨鬼神。”归致命其父。其父曰:“行

18、先生之言也。”居一年,其子又无故而盲。其后楚攻宋,围其城。当此之时,易子而食,析骸而炊。丁壮者死,老病童儿皆上城,牢守而不下。楚王大怒。城已破,诸城守者皆屠之。此独以父子盲之故,得无乘城;军罢围解,则父子俱视。夫祸福之转而相生,其变难见也。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或直于辞而不害于事者,或亏于耳以

19、忤于心,而合于实者。高阳魑将为室,问匠人。匠人对曰:“未可也。木尚生,加涂其上,必将挠。以生材任重涂,今虽成,后必败。”高阳魑曰:“不然。夫木枯则益劲,涂干则益轻,以劲材任轻涂,今虽恶,后必善。”匠人穷于辞,无以对。受令而为室。其始成,拘然善也,而后果败。此所谓直于辞而不可用者也。(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故福A之为B祸C祸D之E为F福G化H不I可J极K深L不可测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居一年”与蒲松龄促织中“昂其直,居为奇货”的“居”意义不同。B.“固试往”与魏征

20、谏太宗十思疏中“必固其根本”的“固”意义不同。C.“归致命其父”与司马迁屈原列传中“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的“致”意义相同。D.“胡人大入塞”与贾谊过秦论中“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的“胡人”意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宋人两次遇到黑牛生出白犊的事,父亲两次派儿子去请教术数先生,术数先生都说吉祥,结果父子先后眼盲,证明先生预言不准。B.楚军包围宋城时,宋城百姓上城楼顽强抵御,楚王非常愤怒,破城之后下令屠城,这对父子因眼盲而幸免一死,真可谓因祸得福。C.塞上人家无故丢失马匹,当邻人前来安慰时,主人认为这未必不是好事;当邻人祝贺这匹马带回胡人骏马时,他又认为这未必不

21、是坏事。D.高阳雅准备建造房屋,匠人认为木材没干透,不宜动工,高阳雅坚持要用没干透的木材建房,后来这座房子果然如匠人说的那样倒塌了。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此独以父子盲之故,得无乘城;军罢围解,则父子俱视。(4分)(2) 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4分)14. 这篇选文阐明了哪些人生哲理?请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满庭芳归去来兮苏轼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去黄移汝,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会李仲览自江东来别,逆书以遗之。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

22、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 莫剪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注】移:量移,指被眨边远地区的官员,遇赦酌情移至近处任职。岷峨:四川的岷山与峨眉山,此代指作者故乡。再闰:阴历五年两闰,苏轼谪居黄州五年,故称。洛水:洛水流经洛阳,与汝州近,故云。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起句“归去来兮”,引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首句,表达与陶渊明相同的归隐之情。B.临别之际,听惯的本地口音、社日的劝饮场面、黄州父老的情谊,都让词人留恋不已。C.下片前半部分运用比喻、想象

23、等手法,表达人生无定的感叹以及对即将赴任之地的展望。D.这首词结构浑然天成,用语不假雕饰,描写真切细致,充分体现了苏东坡的才情与性情。16.南宋周煇清波杂志论曰:“居士词岂无去国怀乡之感,殊觉哀而不伤。”有人认为这首词充分体现了苏词这一情感特征,对此你是否认同?请结合本词内容加以阐述。(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 元代戏剧家马致远的杂剧青衫泪根据白居易的诗琵琶行改编而成,剧名来自诗中的:“ , ”两句。(2) “恕者,如心也”,即以自己的心推想别人的心,强调的是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恕”字的解释“ , ”,与

24、此大致相同。(3) 古诗词中,诗人常常通过今昔对比,来表达物是人非之感,如:“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中华五千年文明自带流量密码。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求大同这些精神内涵在岁月洗礼下_,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血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要找准它的时代韵脚。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越来越多的人提出更高的精神文化需求。通过文物等载体对话历史,人们不再满足于“看得见”,更希望“看得懂”。“隔着玻璃、挂在墙上”的传统展陈正升级为富含声光电等科技元素的沉浸式互动体验,让文化场所变身“旅游打卡地”,让文物成为“潮玩”

25、,拉近与年轻人的距离,在_中传承中华文明基因。文物与现代生活、科技跨时空的交流碰撞,已呈现出一番_的景象。文物记载历史,传承文化,让文化“潮”起来,文物“活”起来,有助于增进中国历史的深切体认。忆古思今,不断深化对中华文明源流的探寻与思考,文化基因的源头活水将引领我们认识过去、把握今天、面向未来。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修改。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 20.文中加点的词语在运用上富有特色,请简要分析。(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1小题,6分)21.下面是某村服务中心“人才凝聚政策措施”的示意图。其中有

26、三处空白,请根据图中已有内容,合理推断,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内容。(6分)(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1小题,4分)22.“一字评语”是以一个字来评价人物的形象特征,用语虽短小、却常常能给出恰当准确的评价。红楼梦中人物众多,但各自形象鲜明、请仿照下表示例,从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中任选两位,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阐述其“一字评语”的理由。人物一字评语理由薛宝钗冷因为薛宝钗恪守礼教,处事理性冷静,所以用“冷”字评价。贾宝玉情林黛玉痴王熙凤精四、 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潮是自然现象,唐代徐坚在初学记中说,“水朝夕而至曰潮。”后来演化出更加丰富的含义:潮是时尚,新

27、潮、潮范儿代表着某个时代的审美方向;潮是勇气,把握时代风尚、勇立时代前沿的人,被称为“弄潮儿”。潮是一时一地的运动,来时惊天动地,去时一片狼藉;潮是不可抗拒的规律,“世界潮流,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每个时代都有人顺潮而行,有人逆潮而动,有人任凭潮起潮落而遗世独立,从而成就了不同的人生。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三级语文科第三次模拟考试参考答案1 C2C3B解析:1.A“因而成为”有误。B“这个观念”所指内容无法体现全局视野。D姜广辉没有“摒

28、弃”只是“略”烦琐训诂考证。2 “如果不以就难”有误3 AC无法体现“当代”D无法体现“核心文化价值观建构”。4从道德角度看,目的是排斥异端树立己说,具有保守性;从哲学上看,是两条战线斗争的思想方法之一,体现了进步性;对古代重要的思想方法要进行发展与创新,指导当今的实践。(答出一点给1分,两点给3分,三点给4分。答案只要能体现出“辩证”看待“过犹不及”或中庸,言之成理即给分)5选择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中国文化经典,如诗经史记等,作为研学对象;侧重于对中国文化经典主旨大义的研究,务求对主要思想有一个大概的认识;侧重研究中国文化经典主要思想与当代核心文化价值观建构的关系。(答出一点给1分,两点给3分,

29、三点给4分。)6.A(“不堪重负”有误) 7.C(“开始平静”有误)8敬爱。文本通过典型事件突出母亲对子女的爱,也蕴含了我对母亲的敬与爱。感恩。文本通过叙述母亲对我习惯、性格、品质的影响,蕴含了我对母亲的感恩歉疚。母亲过世时,没有陪伴身边,半年后才得知消息,心中倍感歉疚。痛苦与怀念。文本通过回忆我离开家乡后一直怕收到家信,表现我未能尽孝的痛苦与对母亲的怀念。(每答对一点给2分,其中关键词1分,分析1分,意思相近即可;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9人物塑造上,文本一正侧结合,综合运用语言、动作等描写手法正面塑造母亲的形象,并通过我的感受侧面烘托母亲的形象;文本二铺排典型的劳动细节,刻画了大堰河勤劳

30、乐观、疼爱乳儿的形象。叙事艺术上,文本一按时间顺序展开叙事,回顾了母亲不平凡的一生;文本二则通过时空跳跃、画面组接叙写人物。语言风格上,文本一语言明白晓畅,朴实无华;文本二运用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每点2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10.CGK(3分,每选对一处给1分。勾选四处及以上不得分。正确句读:“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11.C(A.居,过了/储存;B.固,一定/使稳固;C.致,回复/表达;D.胡人,中国古代汉人对除了汉人以外部族的称呼。)12.A(错在“证明先生预言不准”,父子未被屠杀证明先生预言准确。)13.(1)唯独这对父子因失明的缘故,可以不

31、上城墙(防守);战斗结束围困解除之后,父子两人的眼睛又都复明了。(4分,“乘”“视”各1分,大意2分)(2)家里有许多骏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他的儿子骑马时掉下来摔断了大腿骨,邻居都来慰问他。(4分,“堕”“吊”各1分,大意2分)14.福祸互相转化,难以预知;逆耳的话多实用,顺耳的话多不实用。(3分,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3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从前宋国有一户好行善的人家,世代坚持不懈行善做好事。过了一年,家里养的一头黑母牛产下一只纯白的牛犊,于是家里人就将这件怪事去请教术数先生。术数先生说:“这是吉祥的征兆,用这纯白牛犊去祭祀鬼神吧。”又过了一年,这家的父亲无缘无故眼睛失明了。以后这

32、母牛又产下一头纯白牛犊,于是父亲又让儿子去请教术数先生。儿子问道:“先前听了术数先生的话,父亲您的眼睛失明了,现在还去问他为什么?”父亲说了:“圣人的话常常是先好像不对,但以后会应验吻合的,而且这件事还没完,你一定去试着问问吧!”儿子又去问术数先生这怪事。术数先生回答说:“这也同样是吉祥的征兆,还是用这纯白牛犊去祭祀鬼神吧!”儿子回家后将术数先生的话如实报告了父亲,父亲说:“那就按照先生的话去做吧!”又过一年,儿子的眼睛也无缘无故地失明了。后来楚国攻打宋国,包围了这户人家所居住的城邑。这时候,城里能充饥的东西都吃光了,人们只能交换孩子吃,并将枯骨劈开当柴烧。壮年人也全都战死,老人、病人、儿童上

33、城楼防守,顽强抵御,使楚军迟迟攻克不下。这时楚王大怒,在城被攻破之后,将凡是上城楼防守的人全部杀死。唯独这对父子因失明的缘故,可以不上城墙(防守);战斗结束围困解除之后,父子两人的眼睛又都复明了。这正是祸福互相转化互相促成,其中的变化难以明了。在靠近边塞的居民中,有一位精通术数的人,一次他家养的马无缘无故跑到胡人那里,邻居都为此事来安慰他。他说:“这事难道就不能变成好事吗?”过了一段时间,跑走的马领着一群马回来了。邻居家的人又都来贺庆。他说:“这事难道就不可能变为坏事吗?”家里有许多骏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他的儿子骑马时)掉下来摔断了大腿骨,邻居都来慰问他。他又说:“怎么知道这事不会变成好事

34、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进攻边塞,青壮年男子都拿起武器参战,结果边塞附近的居民死去十分之九,唯独这户人家因儿子跛脚,父子性命都保住了。所以说福可变为祸,祸可变为福,这其中的变化难以捉摸,深不可测。有时辞语顺当却不切合实事,有时言辞难听不合心意,但却切合实际。高阳魋准备建造房子,他采伐了木材等建房材料后去征求匠人的意见。匠人对他说:“现在还不能开工,因为木料还没干透;在湿木头上涂上泥浆,时间一长,这木头会变形。用湿木料承受重泥,即使现在造好房子,往后房子一定会倒塌。”高阳魋听了后说:“不对。木料干了就更坚硬,泥浆干了就变轻。用坚硬的木料承受变轻了的泥浆,眼前虽然不好,往后就一定坚固。”匠人听了后

35、一时也没有话说,便只好按照吩咐造房子。没多久,房子落成,显得非常高大结实,十分壮观。但不久这房子果然倒塌。这就是所谓的辞语顺当但却不切合实事。15.A(“相同的归隐之情”错误。本词表达的是苏轼因贬谪而起的思念故乡之情,并非想要归隐)16. 示例一(简版):认同,此词既表达了去国怀乡的怅恨失意,却又不失达观豪爽。(2分)上片前五句,既写出了宦途失意的怅恨,又写出了君命难违有家难归的痛苦,还饱含时光易逝、人空老大的无限悲慨。(2分)下片写感悟人生如梭,闲看洛水清波,细心呵护柔柯,传语父老晒渔蓑,平静超然, 自解为乐,情致温厚,哀而不伤。(2分)示例一(详版):认同,此词既表达了去国怀乡的怅恨失意,

36、却又不失达观豪爽。(2分)上片前五句,既写出了宦途失意的怅恨,又写出了君命难违有家难归的痛苦,还饱含时光易逝、人空老大的无限悲慨。(2分)上片“坐见”五句,笔锋一转,抒发对黄州语音风俗、邻里父老的深厚情谊;下片“待闲看”两句,展望赴任之地的山水,表现随缘自适的人生态度;“好在”至篇末,以莫剪柔柯、时晒渔蓑的温柔嘱咐,含蓄表达对雪堂及黄州生活的深切留恋。情致温厚,哀而不伤。(2 分,能结合诗句举出两例即可。)示例二:不认同,此词表达了词人去国怀乡的怅恨失意,虽似有放达,然实则哀愁。(2分)上片前五句,既写出了宦途失意的怅恨,又写出了君命难违有家难归的痛苦,还饱含时光易逝、人空老大的无限悲慨。后半

37、写对山川人物的深情厚谊,依依惜别中难言伤感。(2分)下片写人生如梭, 闲看洛水清波,折射出词人宦海浮沉、才华难展的惆怅;细心呵护柔柯,传语父老晒渔蓑,虽情致温厚,然看似雅逸洒脱,实则饱含将别惯居之地重又羁旅的无奈与伤慨。(2分)17.(1)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示例: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18.一脉相承/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春风化雨/潜移默化 欣欣向荣/精彩纷呈/生机勃勃【评分标准】3分。每答对一处给1分,有错别字该处不给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9.修改

38、为:文物记载历史,传承文化,让文物活起来,文化潮起来,有助于增进对中国历史的深切体认。【评分标准】3分。第一处语序不当,第二处成分残缺,改对1处2分,2处3分。20.“隔着玻璃、挂在墙上”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地突出传统展陈有距离感的特点。“旅游打卡地”“潮玩”运用新词热词,更加贴近生活,容易引起共鸣,易于接受。【评分标准】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21.【参考答案】优化环境,吸引人才;走出去:组织本土人才外出取经;多措并举,留住人才【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此图是“某村服务中心人才凝聚政策措施的示意图”,答题时注意搞清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结合“自然环境优越,交通便利,便于企业发展”“人文环境

39、优越,村民整体素质高,可以满足企业对劳动力的要求”分析可知,处为“优化环境,吸引人才”;结合“加强交流,培育人才”分析可知,处主要写对应方式之一即可,同时要与“请进来经验交流”句式一致;结合“了解后顾之忧”“用奖励归属感”“跟踪落户需求”等分析可知,处说的是采用多项措施来留住人才,仿照“加强交流,培育人才”的格式拟写即可。22.(4分)【示例】【评分参考:每填对一空2分,两空4分。句式要求:符合因果关系。(1分)阐述理由。(1分)言之成理即可)。多答按前两句给分。】23.【写作指导】材料以“潮”为核心词,指出了“潮”的多重抽象内涵:时尚、勇气、一时一地的运动、不可抗拒的规律总在给考生提供多维度的思考方向,写作时可以从中任选一个内涵作为“潮”的立论立足点。同时,每个思维角度都有辩证的两面:时尚是新鲜,但一味追求时尚,过犹不及;勇气不足是做不了“弄潮儿”的;一时一地的运动,来时轰轰烈烈,退潮后一片狼藉;规律不可抗拒,有顺之者,自然有逆之者。“每个时代都有人顺潮而行,有人逆潮而动,有人任凭潮起潮落而遗世独立,从而造就了不同的人生。”这句话是在提示:面对浪潮,有三种不同选择,与前面的内涵相契合,也具有辩证性。【立意参考】顺应浪潮,做时代的“弄潮儿”逆流前行,做真正的“孤勇者”逆流而动,必定被时代潮流抛弃咬定青山,保持本色,不被浪潮裹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语文高考 > 第三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