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1名著阅读。(5分)(1)选出对有关名著的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两项。(3分)( )( )A西游记中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菩提老祖,他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定海神针,又唤如意金箍棒,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后皈依佛门,唐僧为他取名孙行者。B在流沙河,天蓬元帅和卷帘大将大战,孙悟空和哪吒从旁相助才制伏对手,卷帘大将皈依玉皇大帝,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C朝花夕拾展现了一幅幅浓郁的江南乡镇的风俗画,比如出嫁儿女的归省、过年的规矩、迎神会的盛况、目莲戏的热闹、治病的陋习等。D范爱农中的范爱农,内心充满爱国热情,但当时的环境使不肯随波逐
2、流的他穷困潦倒,一腔热血的他以白眼示人。忆起他,鲁迅内心充满同情和痛惜。E保尔在成长中遇到了一些“重要的人”,比如冬妮娅,保尔通过冬妮娅的引领和推荐,加入了红军。(2)阅读名著水浒传两个选段,探究其语言上的特色。(2分)【片段一】吃到酣里,也有唱的,也有说的,也有拍手的,也有笑的。正在那里喧哄,只听得门外老鸦哇哇地叫。【片段二】(背景:武松被发配孟州,在牢房不肯贿赂差拨。)差拨首:“你也是安眉带眼的人,直须要我开口说。你是景阳冈打虎的好汉,阳谷县做都头,只道你晓事,如何这等不达事务?你敢来我这里,猫儿也不吃你打了!”特色:_2下列选项,判断有误的一项是。(2分)( )走进图书馆,触目那些或发黄
3、或簇新的书籍,它睿智的灵光会将我们的眼睛映照得明亮。然后翻开书,进入思想的丛林,我们会顿觉油墨的芬芳沁人心脾。当与书中的各异的人和事交触时,我们会发觉生命的深意。因此,只要我们常常置身于书的天地,我们的心灵就能得到寄托或重塑。A“我们会顿觉油墨的芬芳沁人心脾”一句中的“我们”是代词,“油墨”是名词。B“走近图书馆”和“映照得明亮”都是动宾短语。C“当与书中的各异的人和事交触时,我们会发觉生命的深意。”此句的主语是“我们”。D“只要我们常常置身于书的天地,我们的心灵就能得到寄托或重塑。”一句是条件复句。3综合性学习。(5分)“爱你孤身走暗巷”这是歌曲孤勇者中的一句歌词。歌曲孤勇者在少年儿童中广为
4、流传。为此,某中学开展主题为“孤勇者流行原因大揭秘”综合性学习,邀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材料一】词作者唐恬,本人跟癌症抗争9年,以超乎常人的意志与病魔周旋,她热爱生命,将苦难踩在脚下,将命运的咽喉紧紧扼住,把平凡英雄的气概揉进了歌词中。她曾说:“要把这首歌写给每一个和自己一样不善言辞、孤身走夜路的普通人,去唱平凡角落里的真实人生。【材料二】武汉的一所小学围绕孤勇者在幼儿、小学生中大火的现象做了一项调查。有孩子说,喜欢这首歌是因为歌词“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有孩子说,“听到孤勇者就全身充满了动力。我们都应该像孤勇者一样坚强,不怕任何风雨”。孩子们对孤勇者的喜爱并不是单纯跟风,而是这些歌词
5、确实鼓舞了他们,鼓动了他们内心深处的“英雄主义”。【材料三】孤勇者是游戏英雄联盟衍生动画片英雄联盟:双城之战的中文主题曲,有教育专家认为,孩子尤其是男孩子都有英雄梦,这首歌曲就塑造了孤胆英雄的形象,深入人心。有网友分析,可能是因为有人曾用孤勇者歌曲配奥特曼等动画视频,从而使这首歌在孩子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有网友认为,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上以孤勇者为背景音乐的短视频也对孩子们造成了一定影响。【材料四】央视、新华社等主流媒体曾多次使用这首歌作为背景音乐,向“凡人英雄”致敬。网上有个热搜:某小学一个班输了拔河比赛,孩子们哭成一片,老师提议唱孤勇者。音乐响起,唱到“爱你对峙过绝望,不肯哭一场”时,孩
6、子们瞬间“满血复活”。(以上材料摘选自新民晚报、央视网、潇湘晨报等,有改动)(1)任务一:请结合材料,概括歌曲孤勇者在幼儿、小学生中流行的原因。(3分)_(2)任务二:小文认为孤勇者的歌词虽然很好,但幼儿、小学低年级学生不容易听懂,这首歌在他们中间流行,说明适合这个年龄段孩子听唱的儿歌“缺席”了。针对这个困惑,5月20日,他写了封信给学校教音乐的张老师。这封信在格式和措辞上各有一处不妥,请你找出并帮他修改。(2分)格式:_措辞:_尊敬的张老师:您好!我有一个疑问想向您请教:近期歌曲孤勇者火遍大街小巷,尤其在幼儿和小学生中传唱非常高,但是歌词、曲调等并不适合幼儿和小学低年级学生。请问适合这个年龄
7、段孩子的儿歌为什么越来越少了?该如何改变这个现状呢?请您抓紧时间给我回信。2023年5月20日学生小文4默写。(5分)(1)隔篁竹,闻水声,_,心乐之。(柳宗元小石潭记)(2)_,风掣红旗冻不翻。(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4)某班开展“立君子之德 养浩然正气”主题活动,老师让同学们即兴背诵古诗文中体现这一主题的诗(文)句。请写出你背诵的连续两句的句子:_ _。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3分)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鏊,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
8、子当如孙仲谋。(1)词中涉及哪些人物及其相关事件?(1分)_(2)请结合这首词的具体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使用问答形式来抒发情感的。(2分)_二、阅读理解(共45分)(一)阅读文言节选,完成610题。(共16分)【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佳肴【乙】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选自礼记学记)【丙】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
9、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技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黯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矣,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此曲确文王操也。”(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注释】(注释)失:过失;易:轻视;进:继续学(新内容)。有间:过了一段时间。为人:作曲的人。文王操:周文王谱写的琴曲名。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5分)(1)不知其旨也_(2)教然后知困_(3)长善而救其失者也_(4)可以益矣_(5)丘未得其志也_
10、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1)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_(2)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_8【甲】、【乙】两文都谈到“教”与“学”,根据【甲】、【乙】两文内容,完成以下表格。(2分)文章核心观点(用原文作答)议论角度(10字以内概括)【甲】教学相长也(1)_【乙】(2)_教育的目的9用“/”给【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节奏(限3处)。(3分)黑 而 长 眼 如 远 视 如 王 天 下 非 文 王 其 谁 能 为 此 也!_10对【甲】、【乙】、【丙】三篇文章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甲】、【乙】、【丙】三文都是关于学习的,【甲】、【乙】两文谈了“教学相长”的
11、观点。B【甲】、【乙】两文均出自礼记,礼记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甲】文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乙文则没有。C【乙】、【丙】两篇文章都是议论性的文章。【乙】文采用排比的手法,气势强烈地论证了教学的原则;【丙】文列举了孔子的事例论证了学习应有的态度。D【丙】文孔子学琴的故事,印证了【甲】文中“学然后知不足”这一观点,因为孔子从起初的只熟悉曲子到最后融入作品中,他真正做到了“学然后知不足。”(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1114题。(共14分)【文本一】翻找书架上的藏书,不经意间发现,三十几年的时光里,自己熟悉了百余本经典图书,有的甚至读了十几遍。我觉得,读书要达到精通的程度,就必须反复读,把
12、一本书读透,甚至读出醇厚的味道来,才能有真收获。有的人读书囫囵吞枣。有的人读书细嚼慢咽。我一直认为,读书重要的不仅是数量,还要真正地读懂、读透,唯有细嚼慢咽,才能把书读透,咀嚼消化,全面吸收,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从中学读到大学,再从基层读到机关,我至少读了十几遍,而且每次都能读出新意、读出新的收获,光笔记本就记了好几本。一本平凡的世界,从少年,青年一直到中年,我不知读了多少遍,连自己也数不清了,书的主旨、内涵及人物形象早已牢牢地镌刻在我的脑海里了。“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把书读透,人生就是另一番景象、另一种境界。读书是立身做人的必要条件之一,每一个高贵的灵魂都需要用学识来滋养。如果书读
13、不透,怎么能穿越时空,在书中领略李白的潇洒、感受苏轼的豪放、思索鲁迅的冷峻深邃、体会冰心的意切情长?如果书不读透,何以使灵魂得到洗礼、思想得到升华、寻找到心灵的平和与精神的慰藉?宋代大儒朱熹有“熟读精思”的读书理念。只有熟读,书上的语句才能像是出于自己的嘴,书中所讲的道理才能像是源于自己的心。这样的读书才有味道,才会有大的收获。我常常有这样的体会,熟读某一本书后,哪怕是放下良久,外出旅游观光,或是回家放松休息,胸中仍然时不时会有一股浓浓的书香弥漫。其实,有些好书虽然短,但要悟得其中的深刻内涵却需要很多时日,甚至要一辈子。西汉辕固终身学习诗经,很有心得;西汉路温舒用一生的时光精读春秋;宋朝宰相赵
14、普一部论语不离手,反复读,经常读,并将其透彻的理解应用于为官辅政,古代文人,学者之所以能在事业、学问上取得成就,都是把书读透,才达到知识渊博、学问深厚的境界的。读书,关键是读透。前人的读书方法值得后人借鉴。读书就是要集中精力,尽心熟读。时间久了,心中的经典就能透出智慧的光芒。只有熟读精思,吃透其中的精神,发掘其中的宝藏,悟透其中的奥妙,精通其中的要旨,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学有所成。(战鹏飞/文,选自解放军日报,2022年1月15日文章把书读出味道来,有删改)【文本二】和许多上班族一样,我每天早出晚归,仍保持着业余读书的习惯,除与工作相关的书外,还有一些是与个人兴趣相关的。近年,我一直坚持读资治通鉴
15、,我读得比较慢,有时读完一个历史时期又回头重读,有时找出通鉴纪事本末按事件重新看,有时翻翻历史学家们的解读和评论,两三年下来才读到两晋时期。我最喜欢的一种方式是,读完一段资治通鉴,然后读王夫之先生的读通鉴论。先生在这本书中对资治通鉴中的人和事进行点评,观点犀利,论证充分,总让人豁然开朗、拍案叫绝。哪怕隔着时空,都想给先生点赞。能坚持读下来,除了个人兴趣,更得益于师友的督促与帮助。上学时,导师经常带领我们开读书会,周围形成了比较浓厚的读书氛围。后来,同学们组建了一个读书的微信打卡群,进度快慢不论,旨在鼓励开卷。我想,对于特定读者和书箱来说,打卡是个好办法:从读者类型来看,这种方式适合容易被忙碌的
16、工作与生活淹没的上班族;从书籍类型看,适合类似于资治通鉴这样的多卷本、需长时间坚持读的书。当然,最为完美的状态,就是自然而然、由内生发、无须借助外力地想要读书。(王田一/文,选自光明日报,2022年文章由内生发想读,方才是完美状态,有校改)11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3分)( )( )A【文本一】思路清晰,呈现出“提出观点论述观点总结深化观点”的结构。B从【文本一】第段开头一句话可以看出,这一段主要采用了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C【文本一】第段论述的主要观点是:好书要用一辈子去读才能悟得其中的深刻内涵。D两个文本都从作者读书的切身体会谈起,语言平易,利于拉近与读者的
17、距离。E【文本二】第段可以作为【文本一】第段的事实论据。12简要分析【文本一】第段的论证思路。(3分)_13【文本一】和【文本二】都谈到了读书要细嚼慢咽,长时间坚持,但写作目的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_14下面的链接能否作为论证【文本一】的材料,为什么?请简述理由。(4分)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摘自九年级上册短文两篇之谈读书_(三)阅读同桌的她一文,回答1519题。(
18、共15分)晚饭后,小叶一个人坐在操场边的石阶上,看晚霞染红了半边天,她感觉自己内心的火焰比晚霞烧得还要炽热。小叶既恼恨自己,也怨恨着同桌的她。她是高三才转到小叶学校的,两人做同桌两个多月了。小叶还记得开学第一天,她被老师指定为自己的同桌,又高又美的她微笑着来拉自己的手,那么自然,那么大方。小叶脸红红的,心里有簇小火苗在不停地起舞。同桌的她,学习成绩好,体育也很棒。在刚落幕的校运会上,女生几乎人人惧怕的跑步比赛800米,还有1500米,冠军都是同桌的她。她穿着运动短裤,迈动两条白皙的长腿,步伐稳健而不失轻盈,和学校曾拿过市级冠军的健将你追我赶,“战况”胶着。最后,同桌的她第一个撞线,比健将早半步
19、。之后,全校都在议论这个风一样的女子。有时小叶与她同行,能看到别人注视她时眼睛里的小星星。晚自修的预备铃响了。小叶起身往教室走,烦躁的情绪又增了一分。同桌的她是走读生,上学进班一阵风,放学回家风一阵,自由又快乐。而自己偏偏住校,一周才能回家一次,种种纪律约束,同寝室女生之间的小摩擦哪有在家自在啊!各种难受的滋味涌上心头,差点儿化成眼泪,小叶家租的房子在郊区,离学校远,如果走读,不说每天交通成本不低、费时间,还有安全问题,小叶爹妈都在厂里打工,作息和学校的完全不合拍,甭指望得到他们的照顾。小叶猛地抬一下头,硬生生将眼眶里的酸楚蒸騰掉。小叶坐在座位上写作业,心却时不时长出翅膀飞那么一会儿。白天的时
20、候,要好的同班同学小莉悄声问小叶:“你同桌,你不嫉妒她吗?”小叶说:“人家优秀,咱们应该向她学习才对呀!”其实小叶体内有两个自己常常打架:榜样在身边,多好啊;和优秀的人做同桌,真累人。唉,小叶叹气,明明自己已经很努力了,为什么与同桌的她相比总差一截?上次月考,同桌年级第一。小叶瞅着同桌试卷上鲜红的高分,多希望那个分数是自己的。想起高三第一次家长会,自己的家长脸色灰灰地坐在教室里。哪像同桌的她?她家来的是奶奶,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太太,拄着拐杖,走路颤颤巍巍的,但眼里有光孙女考第一呀。要怪只能自己笨,小叶又为自己叹了一口气。连老师都偏心。班主任教语文,一个教龄不到十年的女老师,每次和同桌的她谈话,班
21、主任的手都会自然而然地轻抚她,有时是肩头,有时是头发,并且格外温柔好像同桌的她是一朵娇弱的花,唯恐下手重了就会凋零。小叶理解老师们对同桌的她的偏爱,再说,作为同桌,小叶享受到了一般同学难以享受的“福利”平日有什么难题,同桌的她会主动帮忙解答。但这种“福利”仅限于课堂。高三学习紧张,两人课余很少聊天,同桌的她会主动帮忙解答。同桌的她也从不在放学后或是周末约小叶一起做什么,小叶常常劝诫自己:“你在期待什么?她耀眼得像一束光,而你平平无奇,就别妄想和人家做朋友了。要矜持,要理性地保持距离。”然而更多时候,小叶又为自己设置“理性距离”而懊恼不已。前几日,同桌的她告诉小叶,她的奶奶摔了一跤。小叶“噢”了
22、一声,自己好像也疼了一下。这是同桌的她第一次和小叶说起自己家里的事。小叶从不和同学谈论自己的家事,也不爱打听别人的家事,但她想象过同桌的父母。不是说孩子是父母的翻版吗?那同桌的父母该是怎样的一对璧人呢?晚自修课间休息时,小莉凑过来,带给小叶一个惊人的消息:同桌的她,登记表上父亲、母亲那两栏竟然都写着“已故”!小莉是去班主任办公室交作业时,无意间瞟到的。她的父母已故?小叶紧紧握着手里的笔,内心五味杂陈,做同桌两个多月以来的各种迷思刹那间明晰她有多耀眼,她身后的阴影就有多浓重。放学铃响,小叶独自慢慢走回寝室。她下决心,明天,要主动和同桌的她拉拉手。【韩月牙/文,选自小小说月刊(上半月)2022年第
23、1期,有校改】15通读选文,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2分)( )A选文第段画线句,用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的心理,表现小叶内心不平静。B选文第段画线句中的“小星星”运用借代的手法,写出同学们羡慕、赞许的眼神。C选文按时间顺序,主要记叙了从开学第一天到晚自习结束时小叶的内心活动。D选文紧扣小叶的心理活动来写,从起初的嫉妒、自卑到最后的同情、关心。16从全文看,同桌的她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4分)_17同班同学小莉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4分)_18文中为提示同桌的她父母双亡的不幸身世多处埋下伏笔,请结合文中内容简要分析。(3分)_19请分析文
24、章最后两段表现了小叶怎样的心理。(2分)_三、作文(共55分)20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掌握今天;你不能事事顺心,但你可以事事尽心迈出这一步,你的世界可以与众不同。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以“迈出了这一步,我变得_”为题,写一篇文章。说明:将题目补充完整,并将题目誊写到答题卡上。要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思考感悟,不得抄袭;诗歌除外,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勿透露考生个人信息。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1(共5分)(1)BE(共3分。对一个得2分,对两个得满分)(B
25、项中应该是观音菩萨让木叉来收服卷帘大将,卷帘大将皈依佛主;E项中“保尔”应该是受到朱赫来的影响加入红军的。)(2)共2分。特色:语言生活化,简洁洗练、浅白朴实,又富有表现力;人物语言俚俗而生动,符合人物特点,人物形象跃然纸上。【答出其中任何一点即得全分,意对即可。】2(共2分)B(“映照得发亮”不是动宾短语,而是后补短语或补充短语。)3(共5分)(1)(3分)歌词作者的抗癌故事非常励志;歌词具有直抵人心的力量;相关游戏、短视频广泛传播;主流媒体、老师高频使用。【每点1分,得满3分为止,概括意对即可。】(2)(2分)格式:落款和时间调换位置;措辞:“请您抓紧时间给我回信”改为“期盼早日得到您的回
26、复。”【每点1分,第小点答案不唯一,意对即可,但语言须得体。】4(共5分)(1)如鸣佩环;(2)纷纷暮雪下辕门;(3)安得广厦千万间;(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二者不可得兼,舍身取义者也。/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等。第(4)小题不设统一答案,只要能体现君子之德的即可。每句1分,有错该句不得分。第(5)小题连续的两句才能得2分,否则最多得1分;如有其他答案,符合要求也可
27、得分。5(共3分)(1)(1分)孙权占据东南、曹操煮酒论英雄、曹操赞孙权。【三个写到一个即可】(2)(2分)全诗三问三答。一问神州,触景生情;二问兴亡,伤感、无奈;三问英魂,慨叹时政。全词层次分明,层层推进,相互呼应,感情悲怆,体现了作者的爱国情怀。【内容1分,作用1分,意对即可】二、阅读理解(共45分)(一)文言阅读(共16分)6(共5分)(1)味美;(2)困惑;(3)增长或发扬(擅长);(5)增加或加深;(6)意境或志趣。其他同义解释亦可,对一个得1分,得满5分为止。有小毛病,如写了一个错别字等,可以不扣分。7(共4分)(1)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2)
28、(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心态,才能补救他的过失。第(1)题2分,“学”“学”“谓”是重点。第(1)题2分,“知”“救”是重点,不要求完全直译,无大错即可得满分。8(共2分)(1)教与学的关系;(2)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每点1点,意对即可。】9(共3分)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每处1分】10(共2分)C(2分)(【丙】文是记叙类文体,主要通过对话叙述了孔子学琴的故事经过,并不是议论性文章,并没有观点及论证)【乙文参考译文】学习的人往往有四个方面的缺点,教育者必须知道(它)。人们学习,有的缺点是学得太多(而不去实践),有的缺点是学得太少,有的缺点是把学习看得太容易,
29、有的缺点是遇到困难就停止不前。这四种人,心里各有不同。(教育者)知道了他们的不同心理,然后才能补救其不足。做教师的,就是要发扬(他们)的长处,补救他们的缺点的啊。【丙文参考译文】孔子向鲁国的乐官师襄子学习弹琴,学了十天仍止步不进。师襄子说:“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已经熟习乐曲的形式,但还没有掌握演奏的技巧。”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熟习演奏的技巧,可以学习新的曲子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乐曲的意境、志趣啊。”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熟习乐曲的意境、志趣,可以继续往下学了。”孔子说:“我还不了解乐曲的作者啊。”过了一段时间,孔子默然沉思,欣喜陶然,高瞻远望而意志升
30、华的说:“我知道乐曲的作者了,那人皮肤深黑,体形颀长,眼光明亮远大,像个统治四方诸侯的王者,若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撰作这首乐曲呢!”师襄子离开坐席连行两次拜礼,恭敬地说:“这首曲子确实是文王操啊。”(二)(共14分)11(共3分)BC【一个2分,得满3分为止。】12(共3分)首先,引用名言,引出本段的观点“把书读透,人生就是另一番景象、另一种境界”;接着,正面阐释读书的重要作用;然后,用两个假设句兼反问句摆事实,讲道理,从反面进一步阐述把书读透的重要作用(分开表述一样)。一点1分,意对即可,其他符合文章的答案亦可。13(共4分)文本一中谈到读书要细嚼慢咽、长时间坚持,是为了论述“把一本书读透,直
31、至读出醇厚的味道来,才能有真收获。文本二谈到读书要细嚼慢咽,长时间坚持,是为了表达“对阅读内容有兴趣,内心生发想读的愿望,方是读书的完美状态”的观点。一点2分,意对即可,不联系写作目的来谈,最多得2分,意对即可。14(共4分)不能证明文本一的观点。原因一:文本一与链接材料的核心观点不同。文本一的核心观点是“把书读透,人生就是另一番景象”;链接材料的两段文字核心观点分别是“凡有所学皆成性”和“读书能够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原因二:论述的角度不同:文本一是按提出观点,然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比论证:链接材料两段文字论述的角度分别是先分析(分析各自的价值),然后做出归纳总结和提出观点,进行类比论证。基于
32、以上原因,所以链接材料不能作为论证文本一的材料。每点2分,意对即可,不比较辩析的,最多得2分,意对即可。(三)(共15分)15(2分)C(选文按时间顺序主要写了傍晚、晚自习、晚自习休息时,晚自习结束这四个时间段的事,其他时间段以及时间段内发生的事都是插叙,起补充说明,并不是时间主线。)16(4分)学业和体育成绩优异;她月考考年级第一,长跑比市冠军还快。乐观坚强:父母双亡却不沉溺于痛苦之中,自信、快乐地面对生活。与人为善:同桌遇到难题,主动帮忙解答。每点2分,概括人物品质1分,联系内容具体阐述1分,意对即可。17(4分)内容上有深化作品内涵的作用:小莉问小叶:“你同桌,你不嫉妒她吗?”,既从侧面
33、表现了同桌的她的优秀,又引出了小叶复杂的内心活动;小莉揭示出同桌的她父母双亡的秘密,让小叶对同桌的她有了新的认识。结构上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小莉说的话及提示的秘密,对小叶的心理和行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每点2分,只要答到从内容上与结构就得1分,具体阐述,意对即可。18(3分)学校召开家长会,是奶奶来开的;班主任格外偏心她,每次和她谈话,都会轻抚她的肩头或头发;有一次,她说奶奶病了,这是她第一次和小叶说起自己家里的事。这些都为文末揭示她父母双亡的不幸身世埋下了伏笔。【每点1分,概括的意对即可】。19(2分)小叶知道同桌她父母双亡,以前因为不了解同桌的她的家庭情况而产生的嫉妒、羡慕、自卑和隔膜等心理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对同桌的同情、关心。只要能写出人物前后心理所发生的变化即可,前后各1分,心理不要求全部列出。三、作文(共55分)20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