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漳平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41229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72.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龙岩市漳平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福建省龙岩市漳平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福建省龙岩市漳平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福建省龙岩市漳平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福建省龙岩市漳平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25分)1. 补写出下面句子的空缺部分。诗有景,景寓情。王维与自然对话,在明月相伴的时光里,写下“_,_”(竹里馆),充分感悟隐居生活的美好情趣;李白在笛声悠扬的深夜里,写下“_,_”(春夜洛城闻笛),生发出浓浓的思乡之情;韩愈在万紫千红的暮春时节里,写下“_,_”晚春),诉说着对春天的无限情思;岑参在远赴边疆的途中,写下“_,_”(逢入京使),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木兰诗中“_,_ ”写出了木兰暮宿黄河时对亲人的思念。2. 下面是小文搜集到的一个描写鲁迅先生的语段,请帮助他解决遇到的问题。他面庞泛出青色,两_(

2、ji)皮肤松弛,总是_(k)嗽个不停,一望就让人生出( ):这恐怕是个抱病之躯吧。但他能以( )的声音操着漂亮的外语轻松地谈论各种话题。他( )、精神矍铄,身材瘦小,戴着海蓝色中式服装,穿戴着半旧的中折帽。他不太喝酒,却烟不离手。他常常低着头,眉头锁成一个_(g)瘩,偶尔笑一下时会露出白白的牙齿,令人感受到他的落寞。(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_ _ _(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疑惑清亮目光炯炯B. 疑虑清亮目光炯炯C 疑惑清脆目不转睛D. 疑虑清脆目不转睛(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身材瘦小,穿着

3、海蓝色中式服装,戴着半旧的中折帽。B. 身材瘦小,穿戴着海蓝色中式服装和半旧的中折帽。C. 身材瘦小,戴着海蓝色中式服装,穿着半旧中折帽。D. 身材瘦小,穿着半旧的中式服装及海蓝色中折帽。3. 同学们针对骆驼祥子中“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中去”这句话展开了讨论。下面是甲、乙同学的发言,你怎么看?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甲:祥子是被他周围的人驱赶到野兽中去的。乙:你怎么这么说呢?是祥子自己把自己驱赶到野兽中去的。二、阅读理解(65分)(一)阅读木兰诗(节选),完成题目。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

4、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4. 对上述节选部分有关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夸张手法描写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情景。B.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边塞军营的生活。C.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实写将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归来的情景。D.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的数字“十二”与“百千”都是表示多数。5. 画线句子表现了木兰怎样的品质?(二)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问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5、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节选自资治通鉴)【乙】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选自列子汤问,有删节)6. 解释文中加点的字。(1)及鲁肃过寻阳( ) (2)蒙辞以军中多务( )(3)即更刮目相待( ) (4)未穷青之技( )7. 文中画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B. 抚节悲歌/声振

6、/林木响遏行云C. 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D. 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8. 翻译下列的句子。(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2)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9. 读了【甲】【乙】两文,你认为孙权和秦青在劝说艺术上有哪些高妙之处?吕蒙和薛谭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

7、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他只说:“我不吃。”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

8、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早埋了。”“呀,他什么时候”“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我没再多问。我回家看看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琢磨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

9、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10. 文中的老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用一句话概括他的形象。11. 赏析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12. 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对“我却拿钱去侮辱他”的理解。13. 作者写道:“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请根据你对选文的理解,补写老王的“归家之路”。(语言生动形象,至少用到两处细节描写,不少于50字)(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我的清明上河图冯骥才与我纠结了几十年的一幅画,是世人皆知的清明上河图。我是画山水出身,初识它时却感到强大的震撼。一

10、个画家居然敢于把一个城市画下来,古今中外惟有这位宋人张择端。当时我二十岁出头,气盛胆大,居然发誓要把它临摹下来。现在想来,我对它的痴迷与我对民俗兴趣的潜质分不开。要临摹好清明上河图必须读懂原作,但原作藏在故宫,只能一次次坐火车到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绘画馆去看,并把认识到的一些细节记在小本上,常常一看就是两三天,随即带着读画时新鲜的感受跑回来,伏在案上,对照印刷品来摹写。我最初临摹清明上河图是失败的。我以为自己习画是从宋人院体画入手,临摹这幅画不会太难。但动手临摹才知道,除去画中的山石、树木和流水我画过,大量的民居、人物、舟车、店铺、家具、风俗事项和生活物品,都从未画过,不知道画法,很难下手。而张择

11、端笔法既是写意,也是工笔,洗练又精准,活灵活现,在旁人的画中不曾见过。画家的个性愈强,愈难临摹,而张择端用的笔是秃锋,行笔时还有些“战笔”,苍劲生动,颇含韵致,仿效起来更难。重新燃起临摹清明上河图的决心,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时我从事的仿古工作被迫停止,天天闲着,有大把的时间,可用来临摹这幅绘画史上的巨制。我先做好充分准备。自制一个玻璃台面的小桌,下置台灯,把用硫酸纸勾描下来的白描全图铺在玻璃上,敷以素绢;待电灯一开,画面清晰地照在绢上,这样再对照印刷品临摹就不会错位了。可是我没有张择端用的那种秃笔怎么办?我琢磨出一个好办法,用火柴吹灭后的余烬烧去毛笔锋毫的虚尖,这种人造秃笔画出来的线条,

12、竟然像历时久矣的老笔一样苍劲。同时,我还对清明上河图中的各种技法悉心揣摩,先要另纸练习,直到有了把握,才敢上手临摹。这样,始自卷尾,由左向右,一路下来,愈画愈顺,感觉自己的画笔随同张择端一起穿街入巷,游逛百店,与往来行人摩肩擦背,推推搡搡。正当我感觉完成这幅巨画的临摹应无问题时,忽然出了一件意外的事。一天,邻居引来一位美籍华人说要看画。据说这位来访者是位作家。我当时还没有从事文学创作,对作家心怀神秘和景仰,遂将正在临摹中的清明上河图抻开给她看。画幅太长,画面低垂,我正想把画放在桌上,谁料她突然跪下来看,那种虔诚之态使我大吃一惊。当她说如果她“有这样一幅画,就会什么也不再要了”时,我被深深打动,

13、以为真的遇到艺术上的知音,当即说我给你画一幅吧。她听了,那表情,好似已到了天堂。艺术的动力常常是被感动。于是我放下手中画了一小半的清明上河图,第二天就去买绳和裁绢,用红茶兑上胶矾,一遍遍把绢染黄染旧染匀,再在屋中架起竹竿,系上麻绳晾绢。那条绢有五米多长,便折来折去地在我小小房间的半空中“游走”。此时的我,对这幅画临摹得正是得心应手,动笔画起来很流畅,对自己也很满意,天天白日上班,夜里临摹,直至更深夜半。嘴里嚼着馒头咸菜,却把心里的劲儿全给了这幅画,那年我三十二岁,精力充沛,一口气干下去,到了完成那日,掐指一算居然用了一年零三个月!此后,一些朋友看了这幅无比繁复的巨画,劝我不要给那位美籍华人,我

14、执意说:“答应人家了,哪能说了不算?”待到1978年,那位美籍华人来到中国,从我手中拿过这幅画的一瞬,心里真有点舍不得。我觉得她是从我心中拿走的。她大概看出我的感受,说她一定请专业摄影师拍一套照片给我。此后,她来信说这幅画已镶在她家纽约曼哈顿第五大街客厅的墙上,还是请华盛顿一家博物馆制作的镜框呢。信中夹了几张这幅画的照片,却是用傻瓜相机拍的,光线很暗,而且也不完整。1985年我赴美参加爱荷华国际笔会,中间抽暇去纽约看她,也看我的画,我的画的确堂而皇之被镶在一个巨大又讲究的镜框里,内装暗灯,柔和的光照在画中那神态各异的五百多个人物的身上。每个人物我都熟悉,好似“熟人”。虽是临摹,却觉得像是自己画

15、的。我对她说别忘了给一套照片做纪念。但她说这幅画被固定在镜框内,无法再取下拍照了。属于她的,她全有了;属于我的,一点也没有。一时我有被掠夺的感觉,而且被掠得空空荡荡。它毕竟是我用年轻生命中整整的一年换来的!有人说,你很笨,叫人弄走这样一幅大画!我想说,受骗多半源自一种信任或感动。世上最美好的东西并没有人拿走,还在我身上。而且,还有这未完成的小半卷的清明上河图,藏于画室,自我见证。(选自2022年3月11日新民晚报,有删改)14. 下列对本文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初识它时却感到强大的震撼”句中“却”字有转折的意思,表明“我”内心受到了强烈的震动,也突出了清明上河图巨

16、大的艺术魅力。B. 作者一开始认为自己习画是从院体画入手,临摹清明上河图会很简单,但后来发现张择端笔法多端、个性很强,所以一开始临摹失败。C. 文章标题“我的清明上河图”指的是被美籍华人精心算计拿走的那一幅作品。文中作者对美籍华人的功利市侩、言而无信进行了谴责。D. 后来美籍华人的失信,实则前文已经多次埋下伏笔,例如“我以为真的遇到艺术上的知音”,句中“我以为真的”暗示“不是真的”。15. 联系上下文,赏析第段中的画线句。这样,始自卷尾,由左向右,一路下来,愈画愈顺,感觉自己的画笔随同张择端一起穿街入巷,游逛百店,与往来行人摩肩擦背,推推搡搡。16. 阅读文中美籍华人和“我”交往要画的语段,完

17、成下列表格。美籍华人表现“我”的心理感受突然跪下来看画被深深打动从我手中拿过画来信说画已镶好,信中夹了几张不完整照片被掠夺,空空荡荡17. 有人评价冯骥才的散文说:“冯骥才的一些怀人忆事的散文,是可以当作小说来读的。”请你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在“曲折的情节”“鲜活的人物”中任选一个角度,对此观点作简要分析。 【链接材料】小说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样式。那生动的故事,曲折的情节,鲜活的人物,多样的表现手法,一定给你留下过深刻的印象。(五)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语文学习,三分课内,七分课外。叶圣陶许多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们的经验,他们会异口同声地

18、说是得益于课外。吕淑湘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教育家)材料二:某校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统计表平均每天阅读时间1小时30分钟20分钟10分钟以下5%25%60%10%对课外阅读的态度喜欢作业多没时间为了应付考试不喜欢12%80%80%10%材料三:中小学时期,我读了很多有趣的书。书本要我学做一个正直诚实的孩子,不要撒谎,不要阿谀奉承,不要人云亦云,要脚踏实地,要独立思考;书本开阔了我的眼界,它告诉我,除了我自小看到的马路、电车、外滩,除了我熟悉的上海,这个世界上还有无数壮丽的河山,还有很多闻所未闻的事物;书本也陶冶了我的精神,我

19、在书上读到“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等格言警句。这一切潜移默化似的影响,对我后来在艰苦的插队落户生活中潜心奋斗,起了多大的作用啊。叶辛书将伴我走向未来18. 根据材料,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今中外的许多学者、专家都强调了课外阅读对学好语文的重要性。B.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要变聪明,就得补课、大量做作业和阅读。C. 调查发现,多数初中生认没时间看课外书,为应付考试才去阅读。D. 叶辛中小学时期读了很多书,所以后来能在艰苦的生活中潜心奋斗。19. 根据材料二的统计表可以看出:平均每天阅读时间20分钟的学生占比是_;有10%的学生平均每天阅读时间

20、是_、对课外阅读的态度是_。20. 阅读课外书都有哪些好处?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简要概括。三、写作(60分)21. 阅读材料,按照要求作文。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英雄辈出。我们常常仰望那些光芒四射的英雄伟人,惊叹于他们了不起的伟大成就。其实,我们身边也有很多了不起的人,他们虽然平凡质朴,默默无闻,但是他们创造了丰硕的劳动成果,迸发出闪亮的精神火花,绽放出璀璨的道德光芒,传递着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也许,不仅仅是他,他们,就是你,就是我,都了不起!题目: ,真了不起!要求:(1)请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将题目书写在作文卷第一行的中间位置。(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

21、不限。(3)语言规范,不要使用网络语言;不得抄袭套用本试卷上的阅读材料。(4)文中不得出现影响作文评价的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5)书写规范,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也不要超出所给字格。福建省龙岩市漳平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25分)1. 补写出下面句子的空缺部分。诗有景,景寓情。王维与自然对话,在明月相伴的时光里,写下“_,_”(竹里馆),充分感悟隐居生活的美好情趣;李白在笛声悠扬的深夜里,写下“_,_”(春夜洛城闻笛),生发出浓浓的思乡之情;韩愈在万紫千红的暮春时节里,写下“_,_”晚春),诉说着对春天的无限情思;岑参在远赴边疆的途中,写下“_,_”

22、(逢入京使),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木兰诗中“_,_ ”写出了木兰暮宿黄河时对亲人的思念。【答案】 . 深林人不知 . 明月来相照 . 此夜曲中闻折柳 . 何人不起故园情 . 草树知春不久归 . 百般红紫斗芳菲 . 故园东望路漫漫 . 双袖龙钟泪不干 . 不闻爷娘唤女声 .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解析】【详解】考查对名篇名句和古诗文的识记理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本题中应注意“闻、柳、般、紫、袖、唤、溅”这几个字的写法。2. 下面是小文搜集到的一个描写鲁迅先生的语段,请帮助他解决遇到的问题

23、。他面庞泛出青色,两_(ji)皮肤松弛,总是_(k)嗽个不停,一望就让人生出( ):这恐怕是个抱病之躯吧。但他能以( )的声音操着漂亮的外语轻松地谈论各种话题。他( )、精神矍铄,身材瘦小,戴着海蓝色中式服装,穿戴着半旧的中折帽。他不太喝酒,却烟不离手。他常常低着头,眉头锁成一个_(g)瘩,偶尔笑一下时会露出白白的牙齿,令人感受到他的落寞。(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_ _ _(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疑惑清亮目光炯炯B. 疑虑清亮目光炯炯C. 疑惑清脆目不转睛D. 疑虑清脆目不转睛(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24、( )A. 身材瘦小,穿着海蓝色中式服装,戴着半旧的中折帽。B. 身材瘦小,穿戴着海蓝色中式服装和半旧的中折帽。C. 身材瘦小,戴着海蓝色中式服装,穿着半旧的中折帽。D. 身材瘦小,穿着半旧的中式服装及海蓝色中折帽。【答案】(1) . 颊 . 咳 . 疙 (2)B (3)A【解析】【小问1详解】考查看拼音写字词能力。ji颊,两颊:两边的脸,脸的两侧;k咳,咳嗽:喉部或气管的黏膜受刺激而突然把空气从肺内驱逐出来并带有爆破的杂音;g疙,疙瘩:一方面指皮肤上突起或肌肉上结成的小硬块,另一方面也指人思想上的矛盾、疑虑、问题等;注意用正楷或行楷书写,做到美观、规范、正确。做本题时,注意正楷书法要笔画平正

25、,结体整齐,工妙于点画,神韵于结体。注意“颊、咳、疙”的间架结构和写法。【小问2详解】考查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第一空,疑惑:对人和事物有疑虑和困惑。疑虑:指迷惑,不理解;面有疑惑;怀疑,不相信;疑虑不安,犹豫不定等。结合“面庞泛出青色,两颊皮肤松弛,总是咳嗽个不停,一望就让人生出:这恐怕是个抱病之躯吧”的内容和语境可知,此处指的是人身体状况所产生的怀疑,应使用“疑虑”;第二空,清亮:形容水透明,清澈见底。清脆:指声音悦耳动听。结合“以的声音操着漂亮的外语轻松地谈论各种话题”的内容和语境可知,此处指的是声音动听,应使用“清脆”;第三空,目光炯炯:两眼明亮有神。目不转睛:指眼球一动不动地盯着看,形

26、容注意力高度集中。结合“他、精神矍铄,身材瘦小,戴着海蓝色中式服装,穿戴着半旧的中折帽”的内容和语境可知,此处是对人物的神态和外貌描写,应使用“目光炯炯”;故选B。【小问3详解】考查病句修改能力。“身材瘦小,戴着海蓝色中式服装,穿戴着半旧的中折帽”一句中,存在词语搭配不当的问题,穿:把衣服、鞋袜等套在身上;戴:把东西加在 头、脸、颈、胸、臂、手等处。“服装”应使用“穿”,“帽子”应使用“戴”,应修改为:身材瘦小,穿着海蓝色中式服装,戴着半旧的中折帽;故选A。3. 同学们针对骆驼祥子中“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中去”这句话展开了讨论。下面是甲、乙同学的发言,你怎

27、么看?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甲:祥子是被他周围的人驱赶到野兽中去的。乙:你怎么这么说呢?是祥子自己把自己驱赶到野兽中去的。【答案】示例1:我认同甲的说法。大兵抢走祥子的车,刘四爷害怕祥子会继承自己的财产而赶走祥子,虎妞骗婚和小福子的死等都加重了祥的沉沦和堕落。祥子正是被他周围的人驱赶到“野兽”中去的。示例2:我认同乙的看法。祥子其实也很狭隘,有着小市民的封闭思维,例如从军营逃出来的时候,顺手牵走了几匹骆驼,反映出祥子的自私。小福子死后,祥子逐渐走向堕落,甚至不惜出卖他人,成了“个人主义的末路鬼”。【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及语言表达能力。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祥子来自

28、农村,他勤劳、纯朴、善良。自从农村来到城市后。他渴望以自己的诚实劳动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做个独立的劳动者,他用三年的时间省吃俭用,终于实现了理想,成为自食其力的车夫。但刚拉半年,车就在兵荒马乱中被逃兵掳走,祥子失去了洋车,只牵回三匹骆驼。祥子没有灰心,他依然倔强地从头开始,更加克己地拉车攒钱。可是,还没有等他再买上车,所有的积蓄又被侦探敲诈、洗劫一空,买车的梦想再次成泡影。当祥子又一次拉上自己的车,是以与虎妞成就畸形的婚姻为代价的。好景不长,因虎妞死于难产,他不得不卖掉人力车去料理丧事。至此,他的人生理想彻底破灭了。再加上他心爱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杀,吹熄了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连遭生活的打击,

29、祥子开始丧失了对于生活的任何企求和信心,再也无法鼓起生活的勇气,不再像从前一样以拉车为自豪,他厌恶拉车,厌恶劳作。被生活捉弄的祥子开始游戏生活,吃喝嫖赌。为了喝酒,祥子到处骗钱,堕落为“城市垃圾”。最后,靠给人干红白喜事做杂工维持生计。祥子由一个“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底层劳动者沦为一个“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一个想凭借自己力气吃饭的个体劳动者,就这样被旧社会一口口地吃掉了。祥子在不可抗拒的黑暗势力的打击下,终于走上了堕落的道路。据此对人物的分析,围绕着“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中去”

30、这句话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即可。答案是多元的,言之有理即可。示例:我认为当时的社会与祥子自身的因素,共同把祥子驱赶到“野兽”中去。祥子经历了孙侦探骗钱、虎妞骗婚、小福子的死等变故,再加上他自私利己、懦弱妥协等性格缺陷,决定了祥子的悲惨命运。二、阅读理解(65分)(一)阅读木兰诗(节选),完成题目。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4. 对上述节选部分有关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夸张手法描写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情景。

31、B.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边塞军营的生活。C.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实写将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归来的情景。D.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的数字“十二”与“百千”都是表示多数。5. 画线句子表现了木兰怎样的品质?【答案】4. C 5. 不慕高官厚禄,热爱和平生活。【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和分析。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一句的意思是: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得胜归来。此句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写将士们十年征战,历经一次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写出了战争旷日持久、残酷。“百战”“十年”都不是实数,是虚指,概言战事频

32、繁,岁月漫长。因此选项“实写将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归来的情景”分析不当;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人物形象分析。根据“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可知,木兰想放弃功名,尽快回归故里,与家人团聚,热爱和平生活。结合“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知,木兰屡建功勋,且功劳很大,却不愿做官,可见她淡泊名利。(二)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问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

3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节选自资治通鉴)【乙】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选自列子汤问,有删节)6. 解释文中加点的字。(1)及鲁肃过寻阳( ) (2)蒙辞以军中多务( )(3)即更刮目相待( ) (4)未穷青之技( )7. 文中画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B. 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C 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D. 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8. 翻译下列的句子。(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2)薛谭乃谢求反,终

34、身不敢言归。9. 读了【甲】【乙】两文,你认为孙权和秦青在劝说艺术上有哪些高妙之处?吕蒙和薛谭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答案】6. . 到,等到 . 推托 . 另,另外 . 穷尽 7. D 8. (1)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2)薛谭(听了后)便(向秦青)道歉并请求能返回(继续跟秦青学习唱歌),(从此)一辈子不再说回去的事了。 9. 二人都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达到劝人的目的。孙权是现身说法,直言劝说,提出要求,易为人所接受;秦青则不说话,以自身的行动,即演奏的高超技巧让薛谭折服,从而达到劝人的目的。启示: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要满足于眼前所学,只有不断努力学习,才能达到更高的目

35、标。【解析】【6题详解】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及:到,等到;(2)句意为: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辞:推托;(3)句意为: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更:另,另外;(4)句意为:还没有彻底掌握秦青的歌唱技艺。穷:穷尽。【7题详解】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语句“抚节悲欢声震林木响遏

36、行云”的意思是:(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流动的云。“抚节悲歌”省略主语“秦青”;“声振林木”“响遏行云”为并列语句,体现“抚节悲歌”的效果。正确断句为: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故选D。8题详解】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重点词语:(1)但,只是;涉猎,粗略阅读;往事,历史。(2)乃,于是;谢,道歉;求,要求;反,回来;终身,一辈子;归,回家。【9题详解】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第一问:甲文中“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一语破,向吕蒙指出“学”的必

37、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可见孙劝劝学有的放矢,注重实效;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根据“乃始就学”可知,吕蒙身体力行,开始学习,孙权的劝说发挥实效;从整个对话之中,孙权丝毫未摆当权者的架子,不以威压的方式逼迫吕蒙去读书,孙劝在平等对待吕蒙,态度坦率真诚,直言相劝中提出要求,容易被人接受;根据乙文“秦青弗止,饯于效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可知,在薛谭认为自己学尽了唱歌的技艺准备时,秦青并未出口相劝而是通过打着节拍,高声歌唱悲歌展现自己惊人的唱歌技艺,让薛谭折服,从而达到规劝的目的;从两文内容来看,孙权和秦青两

38、个人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规劝吕蒙和薛谭的。但又有所不同,孙权采用的是现身说法的方法,用自己的亲身感受来劝导吕蒙。这一番娓娓道来的谈话却更令人信服。他的谈话是亲切的,朋友式的,具有长者而非王者的风范。而乙文中,秦青则不说话,以自身演奏的高超技巧让秦青折服,从而达到劝人的目的。一个是以理服人,一个是以事实说服人。据此理解分析作答。第二问:甲文写吕蒙在孙权的劝导下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开始努力学习,在与鲁肃交谈时展现其渊博的学识,引得鲁肃大惊“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启发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只有不断的学习,增长学识,充实自身,才能有所作为。乙文写薛谭唱歌技艺未精之际,薛谭就认为自己学尽了唱歌

39、的本领打算离开,结果临行前被秦青高超的唱歌技艺折服,一心跟随秦青学习唱歌技艺;启发我们学无止境,不要满足于眼前所学,只有不断努力学习,才能达到更高的目标。【点睛】参考译文:【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

40、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乙】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彻底掌握秦青的歌唱技艺,就自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去。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用酒食设宴给他送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唱着慷慨雄壮的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流动的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想要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生也不敢再说要回去。(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

41、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他只说:“我不吃。”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我也赶忙解释:“我知

42、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早埋了。”“呀,他什么时候”“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我没再多问。我回家看看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

43、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琢磨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10. 文中的老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用一句话概括他的形象。11. 赏析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12. 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对“我却拿钱去侮辱他”的理解。13. 作者写道:“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请根据你对选文的理解,补写老王的“归家之路”。(语言生动形象,至少用到两处细节描写,不少于50字)【答案】10. 老

44、王是一个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知恩必报(讲仁义、讲感情)的社会最底层普通劳动者。 11. “镶嵌”原意指将某一物体嵌入另一个物体中,这里运用夸张的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病态。 12. 一是作者在害怕的心理下,直接拿钱给老王,也没有请他坐坐喝口茶水,作者认为有失礼貌;二是作者没有真正理解老王抱病还要上门送礼的深情厚谊;三是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对老王的真正的尊重,也表现作者可贵的自我反省的精神。 13. 示例:老王蹒跚地走在路上,稀疏的白发在风中扬起,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没走几步,他就扶住了墙,剧烈地咳嗽,仿佛要把肺腑咳出来才能畅快几分。这短短的几步路,他走得是如此的艰

45、难。【解析】【10题详解】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根据第段中的“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可知,老王在自己即将离开人世之前,还要给我送来香油和鸡蛋。他只是一个平板车夫,没有什么钱,这些香油和鸡蛋是自己平时攒下的,自己舍不得吃,现在全来送给我家,只是为了表达对我们一家照顾他的感激。由此可知,他是一个心地善良,懂得感恩,仁义的社会最底层普通劳动者。【1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结合“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分析,句中的“镶嵌”意为:一物嵌入另一物里。“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采用了夸张的表现手法,写出老王身体的僵硬瘦弱,形象地表现出他羸弱无力的病态,突出了老王的行动不灵活,僵直的状态,同时也表现出“我”对老王深切的同情。【12题详解】考查句段理解。老王来给我送香油和鸡蛋,我拿钱后送走了他,“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期中试卷 > 七年级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