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第四联盟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41152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5.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第四联盟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第四联盟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第四联盟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第四联盟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盐城市东台市第四联盟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33分)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美丽富ro( )的家乡东台,从新石器时代一路走来,苍海桑田,不仅经济富庶( ),而且人文荟萃。范仲淹在这里筑捍海堰,鞠躬尽cu( ),流芳百世;哲学家王艮在这里创立泰州学派,契而不舍,钻而弥坚;吴嘉纪、冯道立心忧苍生,戈公振、卢秉枢心系中华,老一辈革命家黄逸峰心系真理,一生七次被捕、坐牢见贤思齐、矢志不渝的历史文化特质,熔铸( )成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东台城市精神。(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富ro( ) 鞠躬尽cu( ) 富庶( ) 熔铸( )(2)找出文字两个错别

2、字并写出正确的字。_改成_ _改成_(3)“从新石器时代一路走来”中的“从”从词性角度分析是_2.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者姓名。(1)桃李不言,_。史记(2)读书百遍,_。三国志(3)草树知春不久归,_。(韩愈晚春)(4)_,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5)谁家玉笛暗飞声,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6)_,凭君传语报平安。( )逢入京使)(7)_,即更刮目相待。(司马光孙权劝学)(8)木兰诗中写出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立下了显赫战功的句子:_,_。3.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东台位于江苏省中部,盐城市最南端,东与黄海相连,素有“黄海明珠”的美称。B. 董永传说被一代代东台

3、人传颂不息,更让人们明白只有像董永七仙女那样勤劳、善良、孝贤,才会获得幸福。C. 东台西瓜因汁多爽口,细嫩鲜甜,被国家行业主管部门命名为“中国西瓜之乡”。D. 鲜美的鱼汤面,酥香松脆的酥儿饼,浓郁芳香的陈皮酒,真是让人垂涎三尺。4.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说法有误一项是 ( )A. 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光撰写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1362年间的史事。B. 回忆鲁迅先生作者是萧红,本文以女性特有的笔触,捕捉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刻画了很生活化的鲁迅形象。C. 卖油翁的作者是北宋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选自他的归田录。D.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

4、的一首乐府民歌,主要是为了歌颂了巾帼英雄花木兰的英勇善战。综合性学习(6分)5. “天下国家”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孟子就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个人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班级正组织开展以“天下国家”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1)【策划主题活动】老师让张林同学策划一下这次活动的形式,他已经想出了两个,请你帮他补充两个活动形式形式一:举行爱国诗词朗诵会 形式二:举行爱国人物故事会形式三:_ 形式四:_(2)【诵读爱国诗词】你一定积累了许多爱国诗词,把你最喜爱的两句诗词默写在下面与大家共勉吧!(3)【分享人物故事】本学期,我们认识了许多人物,如邓稼

5、先、花木兰、闻一多请选择本学期已学课文中的一个人物,结合他(她)的经历,分析他(她)身上体现的爱国情怀。名著阅读。(6分)6. A段: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B段:他已经顾不过命来。雨住一会儿,又下一阵儿,比以前小了许多,祥子一口气跑回了家。抱着火,烤了一阵,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1)A段中,祥子“几乎要哭出来”是因为_。(2)B段写祥子在暴风雨中拉车的煎熬,结尾处将“祥子”比作“风雨中的树叶”妙在何处?(3)作者小说中写

6、道:“雨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下给义人,也下给不义的人。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请你列举一个能表现黑暗社会对祥子缺少公道的情节。二、阅读理解(37分)(一)(6分)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绝句吴嘉纪白头灶户低草房,六月煎盐烈火旁。走出门前炎日里,偷闲一刻是乘凉。注:吴嘉纪(16131684),字宾贤,号野人,明末清初诗人。明亡后绝意仕途,隐居家乡东台安丰,以布衣终生。灶户,指旧时以煮盐为业人(即盐民)。7. 分析诗中“低草房”与“六月”,有哪些作用?8. 这首诗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体会其表达效果。(二)(14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7、,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乙)王积薪棋术功成,自谓天下无敌。将游京师,宿于逆旅。既灭烛,闻主人媪隔壁呼其妇曰良宵难遣可棋一局乎?妇曰:“诺。”媪曰:“第几道下子矣。”妇曰:“第几道下子矣。”各言数十。媪曰:“尔败矣。”妇曰:“伏局。”积薪暗记,明日复其势,意思皆所不及也。(选自国史补)注释:逆旅:旅店。

8、媪:媪(o):老妇。妇:指儿媳。伏局:认输。9.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闻 主 人 媪 隔 壁 呼 其 妇 曰 良 宵 难 遣 可 棋 一 局 乎10. 解释下列加点字词。(1)但手熟尔_ (2)徐以杓酌油沥之_(3)既灭烛_ (4)意思皆所不及也_11.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2)王积薪棋术功成,自谓天下无敌。12. (乙)文中结尾“意思皆所不及也”,可见媪妇二人棋艺之高,你认为具体表现在何处?两文给了我们什么启示?(三)(17分)阅读有一种爱叫“国家机密”,完成下面小题。有一种爱叫“国家机密”1950年8月,邓稼先获得了博士学位,回国参加建设。

9、1953年,他与许鹿希结婚。婚后5年,他们生活得无比快乐。可是1958年8月,随着邓稼先工作的突然转变,他们进入了寂寞的人生。那晚,邓稼先睡在床上不断地翻身,许鹿希问:“你今天是怎么了?”邓稼先坐了起来,轻轻地把一只手放在她的手上:“我要调动工作。”她忙问:“调到哪?”他说:“这不能说。”她还想知道:“干啥?”他又说:“这也不能说。”她的心被刺痛了:“你给我一个信箱的号码,我跟你通信。”他仍然坚定地说:“这不行。”这让许鹿希很难过,她刚30岁,孩子还小,她不知道他要去干什么,眼泪顿时在眼眶里打转。可是邓稼先说:“我如果做好了这件事,就是死了也值得。”她了解他,他下了这样的决心,一定是不能改变的

10、,他要干的事情也一定不简单。于是她咬住嘴唇,点了点头,说:“我支持你!”此后,邓稼先便“人间蒸发”了,再也没有留下只言片语。之后的一天傍晚,许鹿希领着两个孩子出去散步。刚走出楼门,她就注意到,有几个以前经常打招呼的人在一边看着她们娘儿仨窃窃私语。那些人问:“许老师,好久没有看到孩子的爸爸了。”许鹿希先是一愣,但很快就回答:“出差了。”“出差了?怎么那么久,不会是”“不会是什么?”许鹿希笑着反问。“没事的,没事的。”问话人快速地走了。许鹿希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下意识地把两个孩子的手拉得紧紧的。两个孩子摇晃着她的手问:“妈妈,爸爸呢?”听着孩子的问话,许鹿希内心涌上一种难言的苦衷。一年,两年,五年

11、,就这么挺过去了。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震惊了全世界。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在罗布泊成功爆炸。此时,许鹿希隐隐约约地知道丈夫在做什么了。这个时候,她感觉到自己的牺牲很值得。10多年后的一天,他们终于见面了。当邓稼先推开房门站在许鹿希的面前时,许鹿希大吃一惊。从1958年到1971年,这是分别后的第一次重逢。邓稼先穿着旧的灰制服和绿军便鞋,当年英俊的汉子,如今都有了白头发。许鹿希有些不自然地走近邓稼先,想接过他手里的提包,可是邓稼先却把提包抓得紧紧的。他们就这样面对面地抓住一个提包,相对无言。好一会儿,许鹿希强忍着就要流出的眼泪问:“你回来啦。”邓稼先没有回答,他松

12、开提包去拉许鹿希的手。提包掉在了地上,他们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这一刻,眼泪在无声地流淌。很快,邓稼先又回到了工作岗位。1985年,邓稼先被确诊为直肠癌晚期,回京住院治疗,先后接受了2次大手术与3次小手术。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去世了。许鹿希不相信地问:“20多年的等候,分别得这么快?”在邓稼先逝世后,许鹿希依旧对他念念不忘家中的陈设一如既往,邓稼先的用具都标上了年代和使用日期,连他坐过的沙发上的毛巾都没换她以自己对丈夫绵延无尽的柔情,演绎着一段人间至爱。(选自青年博览,有删改)13. 结合选文内容分析,邓稼先和许鹿希分别是怎样对待“国家机密”的?如何理解文章题目是“有一种爱叫国家机密”

13、?14. 说说你对文中第段和第段,两处画线句中“眼泪”的理解。15. 第段写道“邓稼先穿着旧的灰制服和绿军便鞋,当年英俊的汉子,如今都有了白头发”,这有何作用?16. 有人认为第段写邻居对邓稼先的议论可以删去,你赞同吗?为什么?三、写作(50分)17. 根据下面材料的提示,按要求作文。花是有脚的,因为它们的足迹处处皆是:有的开在山间崖畔,有的开在房前屋后,有的开在床头案上,有的开在胸前发梢而有一些花(如:友善之花、诚信之花、谦虚之花、坚强之花、自信之花),一旦栖落于心灵的沃土上,就会生根发芽,抽枝展叶,开出美丽的花来。请以“开在心中的花”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600以上。盐

14、城市东台市第四联盟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33分)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美丽富ro( )的家乡东台,从新石器时代一路走来,苍海桑田,不仅经济富庶( ),而且人文荟萃。范仲淹在这里筑捍海堰,鞠躬尽cu( ),流芳百世;哲学家王艮在这里创立泰州学派,契而不舍,钻而弥坚;吴嘉纪、冯道立心忧苍生,戈公振、卢秉枢心系中华,老一辈革命家黄逸峰心系真理,一生七次被捕、坐牢见贤思齐、矢志不渝的历史文化特质,熔铸( )成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东台城市精神。(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富ro( ) 鞠躬尽cu( ) 富庶( ) 熔铸( )(2)找出文字两个错别字

15、并写出正确字。_改成_ _改成_(3)“从新石器时代一路走来”中“从”从词性角度分析是_【答案】(1) . 饶 . 瘁 . sh . zh (2) . 苍 . 沧 . 契 . 锲 (3)介词【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和注音。空:富饶(f ro):富足有余。多指财物等。空:鞠躬尽瘁(j gng jn cu):形容小心谨慎、不辞劳苦地竭尽自己的全部力量。空:富庶(f sh):指物资丰富,人口众多。也单指物产丰富。空:熔铸(rng zh):熔化铸造。【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字形。空:沧海桑田(cng hi sng tin):沧海:大海。桑田:种植桑树的农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

16、喻世事变迁巨大。苍海桑田沧海桑田。空:锲而不舍(qi r b sh):锲:刻。舍:放弃。一直镂刻下去,不放弃。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坚持不懈。契而不舍锲而不舍。【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词性的辨析。介词后面一般有名词、代词或相当于名词的其他词类、短语或从句作它的宾语。介词和它的宾语构成介词词组,在句中作状语、表语、补语或介词宾语。介词可以表示处所、时间、状态、方式、原因、目的、比较对象等;结合题干“从新石器时代一路走来”可知,这里的“从”是介词,表时间,所以这里应填:介词。2.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者姓名。(1)桃李不言,_。史记(2)读书百遍,_。三国志(3)草树知春不久归,_。(韩愈晚

17、春)(4)_,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5)谁家玉笛暗飞声,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6)_,凭君传语报平安。( )逢入京使)(7)_,即更刮目相待。(司马光孙权劝学)(8)木兰诗中写出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立下了显赫战功的句子:_,_。【答案】 . 下自成蹊 . 其义自见 . 百般红紫斗芳菲 . 独坐幽篁里 . 散入春风满洛城 . 马上相逢无纸笔 . 岑参 . 士别三日 . 策勋十二转 . 赏赐百千强【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古诗和名篇名句默写。作答本题时应注意易错字“蹊、菲、幽、篁、散、洛、岑、策、勋、赏、赐”的正确书写。3.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东台位于江苏省中部,盐城市

18、最南端,东与黄海相连,素有“黄海明珠”的美称。B. 董永传说被一代代东台人传颂不息,更让人们明白只有像董永七仙女那样勤劳、善良、孝贤,才会获得幸福。C. 东台西瓜因汁多爽口,细嫩鲜甜,被国家行业主管部门命名为“中国西瓜之乡”。D. 鲜美的鱼汤面,酥香松脆的酥儿饼,浓郁芳香的陈皮酒,真是让人垂涎三尺。【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C.主宾搭配不当,应将“东台”后面的“西瓜”和“因”互换位置,使“东台”成为主语;故选C。4.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光撰写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1362年间的史事。B. 回忆鲁迅先生作者是

19、萧红,本文以女性特有的笔触,捕捉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刻画了很生活化的鲁迅形象。C. 卖油翁的作者是北宋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选自他的归田录。D.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主要是为了歌颂了巾帼英雄花木兰的英勇善战。【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D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却辞官还家的故事。主要歌颂了木兰勤劳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战斗的精神。选项中“主要是为了歌颂了巾帼英雄花木兰的英勇善战”有误;故选D。综合性学习(6分)5. “天下国家”

20、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孟子就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个人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班级正组织开展以“天下国家”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1)【策划主题活动】老师让张林同学策划一下这次活动的形式,他已经想出了两个,请你帮他补充两个活动形式形式一:举行爱国诗词朗诵会 形式二:举行爱国人物故事会形式三:_ 形式四:_(2)【诵读爱国诗词】你一定积累了许多爱国诗词,把你最喜爱的两句诗词默写在下面与大家共勉吧!(3)【分享人物故事】本学期,我们认识了许多人物,如邓稼先、花木兰、闻一多请选择本学期已学课文中的一个人物,结合他(她)的经历,分析他(她)身上体现的

21、爱国情怀。【答案】(1) . 示例:爱国诗词朗诵会; . 爱国歌曲演唱会;爱国小报比拼会;爱国作文竞赛会。 (2)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3)邓稼先,为了中国核武器事业鞠躬尽瘁,至死不懈,体现出一位科技工作者对祖国的深情;花木兰,替父从军,驰骋沙场,立下赫赫战功,体现了我国古代巾帼英雄的爱国情怀。【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活动的拟定。活动方案的主题“爱国”已经给定,我们只要围绕给定的主题设计活动的形式即可。切忌偏离主题。内容要有可操作性,不是空喊的口号。从形式上看,要做到简洁明快,具有启发性、鼓动性和号召力。活动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借助广播电视、网络

22、或直接到公共场所进行“爱国”宣传,可以向青少年学生发出“爱国”倡议书等。示例:举行爱国主题演讲会、举行爱国手抄报比赛。【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诗词的积累。本题侧重于阅读的宽度、知识的广度。多读书,多接触社会,多体验生活,多了解名人文化,多积累名言警句,多记忆箴言俗语,特别是多背诵关于爱国名言或诗句,这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示例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示例二: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从本学期课文中选择一个具有爱国情怀的人物,概述其相关事迹即可。示例一:邓稼先:邓稼先放弃了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和二百多位专家学者一起回到国内。一到北京,邓稼

23、先就同他的老师王淦昌教授以及彭桓武教授投入中国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建设,开设了中国原子核物理理论研究工作的崭新局面,为中国的国防建设立下汗马功劳。示例二:花木兰:花木兰本是个纤弱的女孩,可她为了年老的父亲,为了保护家人,敢于替父从军;她本是个待字闺阁中的织布女子,但为了国家的安危,敢于面对凶恶的匈奴。她向世人证明了巾帼不让须眉。木兰在遇到困难时毫不退缩勇敢面对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示例三:闻一多:闻一多在云南大学举行的李公朴追悼大会上,拍案而起,慷慨激昂地发表演讲,痛斥国民党特务,当天下午,他主持民主周刊记者招待会,进一步揭露暗杀事件的真相。散会后,闻一多在返家途中,突遭国民党特务伏击,身中十余弹

24、,为建立新中国洒尽了最后一滴血。名著阅读。(6分)6 A段: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B段:他已经顾不过命来。雨住一会儿,又下一阵儿,比以前小了许多,祥子一口气跑回了家。抱着火,烤了一阵,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1)A段中,祥子“几乎要哭出来”是因为_。(2)B段写祥子在暴风雨中拉车的煎熬,结尾处将“祥子”比作“风雨中的树叶”妙在何处?(3)作者小说中写道:“雨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下给义人,也下给不义的人。其实,雨并不公道,

25、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请你列举一个能表现黑暗社会对祥子缺少公道的情节。【答案】(1)祥子买了第一辆车,高兴得要哭。 (2)“风雨中树叶”单薄无助,将祥子比作“风雨中的树叶”,表现了祥子社会地位低下,力量薄弱,也暗示了祥子的命运像风雨中的树叶一样,无法自控。(言之有理即可) (3)示例:祥子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好不容易凑足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可是,却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理想被浇了一盆冷水。【解析】【小问1详解】考查对名著情节的识记。根据A段“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可知

26、,祥子终于买上了第一辆车,非常激动,高兴得“几乎要哭出来”。据此分析即可。【小问2详解】考查对句子的赏析。结合祥子的命运分析,B段最后一段将祥子比作“风雨中的树叶”,二者及其相似,“风雨中的树叶”单薄无力,任凭风吹雨打;而祥子也一样单薄无助,社会地位低下,同样主宰不了自己的命运,黑暗的社会好像随时都要将他吞噬,无法自控。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小问3详解】考查对名著内容和情节的理解识记。要求列举原著中的情节,说说黑暗社会对祥子缺少公道。结合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回答即可。此题答案不唯一,结合原著情节,符合要求即可。示例一:祥子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凑足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出

27、于对钱的欲望,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理想第一次破灭。此情节表现黑暗社会对祥子缺少公道。示例二:祥子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干包月时,在一次搜捕中,祥子辛苦积攒的钱也被孙侦探敲诈去,第二次希望破灭。此情节表现黑暗社会对祥子缺少公道。示例三: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祥子又有车了。又因虎妞难产而死,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又知道小福子死去的消息,开始混混度日、彻底堕落、失去任何希望。小福子是书中主要人物之一。她是黑暗的社会现实留给祥子对生活的最后一线希望。因生活所迫沦为娼妓,终因不甘生活的屈辱而含恨自缢。小福子的自杀吹熄了祥子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他丧

28、失了对于生活任何企求和信心;从上进好强而沦为自甘堕落;原来那个正直善良的祥子;被生活的磨盘辗得粉碎。这些情节表现黑暗社会对祥子缺少公道。二、阅读理解(37分)(一)(6分)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绝句吴嘉纪白头灶户低草房,六月煎盐烈火旁。走出门前炎日里,偷闲一刻是乘凉。注:吴嘉纪(16131684),字宾贤,号野人,明末清初诗人。明亡后绝意仕途,隐居家乡东台安丰,以布衣终生。灶户,指旧时以煮盐为业的人(即盐民)。7. 分析诗中“低草房”与“六月”,有哪些作用?8. 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体会其表达效果。【答案】7. “低草房”交代盐民劳动的场所,突出其简陋;“六月”写出盐民劳动的时间,突出夏

29、日煎盐之苦。“低草房”“六月”揭示了盐民劳动的艰苦和处境的悲惨,表现了作者对盐民的同情。 8. 盐民好不容易在繁忙中偷得一点空闲走出草房站在烈日下喘口气,对于他来说,居然算是“乘凉”了。用对比手法反衬了盐民的劳动的艰苦,也表现了诗人对盐民的同情。【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赏析。诗的前两句意为:酷热的六月,头发苍白的灶户在低矮的草房中,站在熊熊烈火旁熬盐。“低草房”交代了煎盐工人的工作条件是非常简陋的草房;“六月”则写出盐民劳作的时间是六月酷暑。联系“烈火”一词可知,“低草房”和“六月”烘托出工人艰苦的劳动环境和悲惨处境,从而流露出作者对盐民的深切同情。【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比的写作

30、手法。后两句意思是:盛夏之时,常人都到阴凉处避暑,而这位年迈的盐民却被困在炙人的灶火旁,备受熬煎,好不容易在繁忙中偷得一点空闲走出草房站在烈日下喘口气,对于他来说,居然算是“乘凉”了。借“前门炎日”和“乘凉”的鲜明对比,突出赤日炎炎下竟然比草房内盐灶前的高温还要凉快得多。反衬出盐民们在盛夏的灶火旁制盐的处境极端困苦悲惨,表现了作者对盐民的同情。(二)(14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

31、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乙)王积薪棋术功成,自谓天下无敌。将游京师,宿于逆旅。既灭烛,闻主人媪隔壁呼其妇曰良宵难遣可棋一局乎?妇曰:“诺。”媪曰:“第几道下子矣。”妇曰:“第几道下子矣。”各言数十。媪曰:“尔败矣。”妇曰:“伏局。”积薪暗记,明日复其势,意思皆所不及也。(选自国史补)注释:逆旅:旅店。媪:媪(o):老妇。妇:指儿媳。伏局:认输。9.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闻 主 人 媪 隔 壁 呼 其 妇 曰 良 宵 难 遣 可 棋 一 局 乎10. 解释下列加点

32、的字词。(1)但手熟尔_ (2)徐以杓酌油沥之_(3)既灭烛_ (4)意思皆所不及也_11.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2)王积薪棋术功成,自谓天下无敌。12. (乙)文中结尾“意思皆所不及也”,可见媪妇二人棋艺之高,你认为具体表现在何处?两文给了我们什么启示?【答案】9. 闻主人媪隔壁呼其妇曰/ 良宵难遣 /可棋一局乎? 10. . 只 . 同“勺” . 已经 . 比得上 11. (1)(卖油翁)看到他射出十支箭中了八九支,只是对他微微点了点头。(2)王积薪棋艺有成就,自己认为天下没有对手。 12. 婆媳隔墙下棋,手中无子,心中有棋,进退取舍,全凭记忆。(意对即可

33、)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强中自有强中手。做人切记谦虚谨慎,不可夜郎自大,固步自封。【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这句话的意思是:隔墙听见店主老妇人呼唤儿媳说:“美好的夜晚难以排遣,可以下一局棋吗?”据此可划分为:闻主人媪隔壁呼其妇曰/良宵难遣/可棋一局乎?【10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但:只;(2)句意:慢慢地

34、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杓:同“勺”,勺子;(3)句意:灭烛以后。既:已经,以后;(4)句意:(每一步棋的)用意都是他赶不上的。及:比得上。【11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注意重点字词的翻译。重点词:(1)发,射,射箭;但,只、不过;颔,点头。(2)功成,有成就;谓,认为。【12题详解】第一问: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根据婆媳两人下棋的过程“妇曰:诺。媪曰:第几道下子矣。妇曰:第几道下子矣。各言数十”可知婆媳隔墙下

35、棋,手中无子,进退取舍,全凭记忆;第二问: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解答。甲文中讲述了卖油翁沥油自钱孔入,而钱不沾湿;乙文中则叙写了婆媳隔墙下棋,全凭记忆。据此可得出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强中自有强中手的道理,且启示人们要谦虚谨慎,不可夜郎自大。【点睛】参考译文:(甲)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陈尧咨问卖油翁:“你

36、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勺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乙)王积薪的棋艺有成就,自己认为天下没有对手。他要到京师游历,在一所旅店住宿。灯烛已经熄灭,隔墙听见店主老妇人呼唤儿媳说:“美好的夜晚难以排遣,可以下一局棋吗?”儿媳说:“好。”老妇人说:“在第几道上布下棋子。”儿媳说:

37、“在第几道上布下棋子。”(他们这样)各自说了几十次,老妇人说:“你失败了。”儿媳说:“这一局我认输。”王积薪暗暗地记住了(她们摆布棋子的位置和顺序),第二天他恢复两人对弈中的形势发展的过程,(每一步棋的)用意都是他赶不上的。(三)(17分)阅读有一种爱叫“国家机密”,完成下面小题。有一种爱叫“国家机密”1950年8月,邓稼先获得了博士学位,回国参加建设。1953年,他与许鹿希结婚。婚后5年,他们生活得无比快乐。可是1958年8月,随着邓稼先工作的突然转变,他们进入了寂寞的人生。那晚,邓稼先睡在床上不断地翻身,许鹿希问:“你今天是怎么了?”邓稼先坐了起来,轻轻地把一只手放在她的手上:“我要调动工

38、作。”她忙问:“调到哪?”他说:“这不能说。”她还想知道:“干啥?”他又说:“这也不能说。”她的心被刺痛了:“你给我一个信箱的号码,我跟你通信。”他仍然坚定地说:“这不行。”这让许鹿希很难过,她刚30岁,孩子还小,她不知道他要去干什么,眼泪顿时在眼眶里打转。可是邓稼先说:“我如果做好了这件事,就是死了也值得。”她了解他,他下了这样的决心,一定是不能改变的,他要干的事情也一定不简单。于是她咬住嘴唇,点了点头,说:“我支持你!”此后,邓稼先便“人间蒸发”了,再也没有留下只言片语。之后的一天傍晚,许鹿希领着两个孩子出去散步。刚走出楼门,她就注意到,有几个以前经常打招呼的人在一边看着她们娘儿仨窃窃私语

39、。那些人问:“许老师,好久没有看到孩子的爸爸了。”许鹿希先是一愣,但很快就回答:“出差了。”“出差了?怎么那么久,不会是”“不会是什么?”许鹿希笑着反问。“没事的,没事的。”问话人快速地走了。许鹿希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下意识地把两个孩子的手拉得紧紧的。两个孩子摇晃着她的手问:“妈妈,爸爸呢?”听着孩子的问话,许鹿希内心涌上一种难言的苦衷。一年,两年,五年,就这么挺过去了。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震惊了全世界。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在罗布泊成功爆炸。此时,许鹿希隐隐约约地知道丈夫在做什么了。这个时候,她感觉到自己的牺牲很值得。10多年后的一天,他们终于见面了。当邓稼先

40、推开房门站在许鹿希的面前时,许鹿希大吃一惊。从1958年到1971年,这是分别后的第一次重逢。邓稼先穿着旧的灰制服和绿军便鞋,当年英俊的汉子,如今都有了白头发。许鹿希有些不自然地走近邓稼先,想接过他手里的提包,可是邓稼先却把提包抓得紧紧的。他们就这样面对面地抓住一个提包,相对无言。好一会儿,许鹿希强忍着就要流出的眼泪问:“你回来啦。”邓稼先没有回答,他松开提包去拉许鹿希的手。提包掉在了地上,他们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这一刻,眼泪在无声地流淌。很快,邓稼先又回到了工作岗位。1985年,邓稼先被确诊为直肠癌晚期,回京住院治疗,先后接受了2次大手术与3次小手术。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去世了。许

41、鹿希不相信地问:“20多年的等候,分别得这么快?”在邓稼先逝世后,许鹿希依旧对他念念不忘家中的陈设一如既往,邓稼先的用具都标上了年代和使用日期,连他坐过的沙发上的毛巾都没换她以自己对丈夫绵延无尽的柔情,演绎着一段人间至爱。(选自青年博览,有删改)13. 结合选文内容分析,邓稼先和许鹿希分别是怎样对待“国家机密”的?如何理解文章题目是“有一种爱叫国家机密”?14. 说说你对文中第段和第段,两处画线句中“眼泪”的理解。15. 第段写道“邓稼先穿着旧的灰制服和绿军便鞋,当年英俊的汉子,如今都有了白头发”,这有何作用?16. 有人认为第段写邻居对邓稼先的议论可以删去,你赞同吗?为什么?【答案】13.

42、邓稼先:对于自己最亲近的妻子依然保密;许鹿希:对于丈夫的“国家机密”理解、支持。“国家机密”的意思是邓稼先的行为处事都严格保密,对自己的妻子也不能说;在这种情况下,许鹿希依然支持邓稼先,承受着委屈和痛苦,等候丈夫回来,体现出他们之间的坚定无私的爱情。 14. 第段的“眼泪”是对丈夫离去的不舍和对丈夫从事的事业不了解的担心;第段的“眼泪”是对丈夫终于回来的高兴,是喜悦的泪水,更是心酸的泪水。 15. 通过人物的外貌描写,将当年的“英俊”与如今的“白发”进行鲜明的对比,突出离别时间之长,表现出邓稼先在这十几年里的生活境况,“白发”是他日夜操劳、工作艰巨、压力巨大的的体现,表现了作者对邓稼先为国科研

43、事业鞠躬尽瘁精神的敬佩之情。 16. 不赞同。以邻居的猜测和议论来衬托邓稼先工作的机密和离家时间之久,也写出了许鹿希承担的委屈和压力,更突出了他们之间感情的坚定。【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及标题的理解。第一问,联系第段“邓稼先坐了起来,轻轻地把一只手放在她的手上:我要调动工作。她忙问:调到哪?他说:这不能说。她还想知道:干啥?他又说:这也不能说。她的心被刺痛了:你给我一个信箱的号码,我跟你通信。他仍然坚定地说:这不行。”可知,面对着“国家机密”,邓稼先即使对于自己最亲近的妻子依然保密;联系第段“于是她咬住嘴唇,点了点头,说:我支持你!”及第段“此时,许鹿希隐隐约约地知道丈夫在做什么

44、了。这个时候,她感觉到自己的牺牲很值得”可知,许鹿希对于丈夫的“国家机密”持着理解、支持的态度;第二问:阅读文章可知,邓稼先在国家需要时毅然投身原子弹的研究,面对“国家机密”,邓稼先的行为处事都严格保密,对自己的妻子也坚决不说,体现了他对国家民族的大爱;而在这种情况下,许鹿希依然支持邓稼先,即使面对着周围人的“窃窃私语”,依旧默默承受着委屈和痛苦,坚定地相信丈夫,等候丈夫回来,体现出他们之间的坚定无私的爱情。从两人身上都体现了题目“有一种爱叫国家机密”。【14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重点词语的理解。根据第一处“她刚30岁,孩子还小,她不知道他要去干什么”,联系第段“她的心被刺痛了:你给我一个信箱的

45、号码,我跟你通信。”可知,“眼泪”是对丈夫离去的不舍和对丈夫从事的事业不了解的担心;根据第段“就要流出的眼泪问:你回来啦。”可知,流“眼泪”是因为丈夫终于回来,是高兴、喜悦的泪水,更是许鹿希多年来忍受委屈的辛酸泪水。据此总结作答即可。【15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句子在文中作用。“旧的灰制服和绿军便鞋”“当年英俊的汉子”“有了白头发”是对邓稼先外貌描写,将当年的“英俊”的汉子与如今的“白发”进行鲜明的对比,并描写“旧的”着装,突出了邓稼先与妻子离别时间之长,同时也写出了邓稼先在这十几年里的生活境况,“旧的”着装是他生活简朴的体现,“白发”是他日夜操劳、工作艰巨、压力巨大的的体现,表现了作者对邓稼先为国科研事业鞠躬尽瘁精神的敬佩之情。据此总结作答即可。【16题详解】本题考查段落内容的作用。此类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期中试卷 > 七年级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