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40920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92.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一、积累运用。1(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1)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2)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3)在热情的默契里它们彼此呼唤着,终有一天它们要汇合在一起。(4)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侮辱他?Al bi qi wBlu bi qi rCl pi q wDlu pi q r2(3分)下列加点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儒皆知的人物了。B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返既往了。C斑谰的山雕,奔驰的鹿群。D从干校

2、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3(3分)下列句子加点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A经过锲而不舍的努力,他终于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B对于孩子的毛病,他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C“天宫一号”像一支离弦之箭,气冲斗牛,直上云天,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D面对重重艰险,中国航天人沥尽心血,无畏前行,探索着浩渺的宇宙。4(3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B清明节源自早期人类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C鲁迅先生在斗争中创造了杂文,成了文学艺术中的奇葩。D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备

3、的。5(4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所谓经典,就是大家都认为应该读而没有读的东西。”马克吐温这句话道出了经典的尴尬处境大家都承认应该读经典,但真正去读的却寥寥无几。为什么人们会对经典敬而远之呢?_阅读经典需要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_匆促的生活节奏,过于丰富乃至泛滥的信息,培植了现代人浮光掠影的阅读习惯。面对铺天盖地的碎片化、娱乐化信息,人们没有时间沉潜到情韵悠长的文学作品中;人们静不下心去欣赏一段风光描写,揣摩一种细腻的心理变化过程;人们没有耐心细细品味节奏、韵律、布局谋篇的微妙之处,享受纯粹的文字之美。(1)依次在横线里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双重否定句。二

4、、古诗文阅读。6(9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但当涉猎但:但是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C.卿今当涂掌事当涂:当权,当道D.卿今者才略才略:才干和谋略(2)下列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结友而别康肃笑而遣

5、之B.自以为大有所益愿为市鞍马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微颔之D.蒙乃始就学屠乃奔倚其下(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选自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篡的一部编年体史书。B.本文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生动传神,富有情味。C.全文叙述了孙权劝学和吕蒙就学后的巨大变化,强调了读书学习的重要性。D.本文通过鲁肃的惊叹,正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7(8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读书佐酒 苏子美豪放不羁,好饮酒。在外舅杜祁公家,每夕读书,以一斗为率。公深以为疑,使子弟密觇之。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至“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遽抚掌曰:“惜乎击之不中!”遂

6、满饮一大白。又读,至“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于留,此天以授陛下”,又抚案曰:“君臣相遇,其难如此!”复举一大白。公闻之,大笑曰:“有如此下酒物,一斗不为多也。”【注释】苏子美:即宋代诗人苏舜钦,子美是他的字。外舅:岳父。斗(du):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一斗大约为二十斤。率(l):标准。子弟:家中的晚辈。觇:(chn)偷看。副车:帝王外出时随从的车。白:酒杯。始臣起下邳(p),与上会于留:指张良在下邳得到太公兵法,后与刘邦于留县相会的经历。上,指刘邦。(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只画一处)惜 乎 击 之 不 中(2)请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公深以为疑,使子弟密觇之。(3)

7、从文中看,苏子美是一个怎样的人?8(7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注释】南浦:南面的水边。后常用称送别之地。袅袅(nio):吹拂,这里形容西风吹拂。好去:放心前去。(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前两句,不仅点出送别的地点和时间,而且以景衬情,渲染出浓厚的离情别绪。B.“凄凄”、“袅袅”两个叠字用得传神。前者形容内心的凄凉愁苦;后者形容秋景的萧瑟黯淡。C.诗人连用两个“一”,内心的悲楚恐怕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希望离人赶快离去。D.这首送别小诗,清淡如水,款款地流泻出依依惜别的深情。(2)“看”字看似寻常,

8、实则生动传神。请赏析诗歌中“看”字的妙处。9(3分)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史事。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一句中的“经”指易诗书礼论语等书。C可汗,我国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最高统治者的称呼。D折杨柳,汉代乐府名曲,内容多叙离别之情。10(9分)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1)草树知春不久归, 。(韩愈晚春)(2)双兔傍低走, ?(木兰诗)(3) ,关山度若飞。(木兰诗)(4) ,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入京使)(5) ,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6)春夜洛城闻笛中诗人由己及人想到此时闻听笛声的许多游子,无人不会

9、被唤起浓浓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 。(7)木兰诗中运用对偶写边塞夜景和军营寒苦的句子是: , 。三、名著阅读。11(7分)(1)骆驼样子是现代作家 的代表作,小说以祥子 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写活了一批“小人物”,展示了一幅具有 风情的世态图。(2)骆驼祥子中,祥子周围的人在他悲剧人生形成过程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请在以下人物中选择一位,结合小说情节简要分析他(她)对祥子的悲剧人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人物】虎妞 小福子 孙侦探 曹先生四、现代文阅读。12(1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以下各题。蟋蟀陆蠡小的时候不知在什么书上看到一张图画,题的是“爱护动物”。图中甲儿拿一根线系住蜻蜓的尾,看它款款地飞

10、。乙儿摇摇手劝他,说动物也有生命,也和人一样知道痛苦,不要残忍地虐杀它。我从来不曾用线系住蝉的细成一条缝似的头颈,让它鼓着薄翅团团转转地飞;我从来不曾用蛛网络缠在竹转上,来捉夏日停在墙壁上的双双叠在一起的牛虻;也从来不曾撕断蚱蜢的大腿,去喂给母鸡。在动物中,我偏爱蟋蟀,想起这小小的虫,那曾消磨了许多美丽的我的童年的光阴哪!那时我在深夜中和两三个淘伴蹑手蹑脚地跑到溪水对岸的石滩,把耳朵贴在地上,屏住气息;细辨在土碴的旁边或石块底下发出的瞿瞿的蟋蟀的声音所自来的方向。偷偷跑上前去,用衣袋里的麦麸做了记认,次晨在黎明时觅得夜晚的原处,把可爱的虫捉在手里。露濡湿了赤脚穿着的鞋,衣襟有时被荆棘抓破,回家

11、来告诉母亲说我去望了田水回来,不等她的盘诘,立刻便溜进房中,把捉来的蟋蟀放在瓦盘里,感到醉了般的喜悦,有时连拖泥带水的鞋子钻进床去,竟倒头睡去了我爱蟋蟀,我把它养在瓦盘里,盘里放了在溪中洗净了的清沙,复在其中移植了有芥子园画意的细小的草,草的旁边放了两三洁白的石块,这是我的庭园了。我满足于自己手创的天地,所谓壶底洞天便是这般的园地更幻想化的罢了,我曾有时这样想。我在沙中用手指掏了一个小洞,在洞口放了两颗白米,一茎豆芽;白米给它当作干粮,豆芽给它作润喉的果品。我希望这小小的庭园会比石滩上更舒适,不致使它想要逃开。在蒙蒙的雨天,我拿了这瓦盘到露天底下去承受这微丝般的烟雨,因为我没有看到露水是怎样落

12、下来的,所以设想这便是它所喜爱的露了。当我看到乌碧的有美丽的皱纹的鞘翅上蒙着细微的雾粒,微微开翕着欲鸣不鸣似的,伴着一进一退地颤抖着三对细肢,我也感到微雨的凉意,想来抖动我的身躯了。有时很久不下细雨,我使用喷衣服的水筒把水喷在蟋蟀的身上。听说蟋蟀至久活不过白露。邻居的哥儿告诉我说。“为什么呢?”“那是因为太冷。”“只是因为太凉么?”“怕它的寿命只有这几天日子罢。”于是我翻开面子撕烂了的旧黄的历本,去找白露的一天,几时几刻交节。我屈指计算着我的蟋蟀还可以多活几天,不能盼望它不死,只盼望它是最后死的一个。我希望我能够延长这小动物的生命。我天天察看这小虫的生活。我时常见它头埋在洞里,屁股朝外。是避寒

13、么,是畏光么?我便把这洞掏得更深一些。又在附近挖了一个较浅的洞。“能有一年不死的蟋蟀吗?”我不只一次地问我的母亲。我屈指在计算着白露的日期。终于在白露的前五天这可怜的虫便死了。天气并不很冷,只在早晨须得换上夹衣,白昼是热的。我用一只火柴盒子装了这死了的虫的肢体,在园子的一角,一株芙蓉花脚下挖了一个小洞,用瓦片砌成了小小的坟,把匣子放进去,掩上了一把土,复在一张树叶上放了三粒白米和一根豆芽,暗暗地祭奠了一番。心里盼望着夜间会有黑衣的哥儿来入梦,说是在地下也平安的吧。“你今天脸色不好,着了凉吗,孩子?”母亲这样说。(1)认真阅读全文,在下面图表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内容。(2)从人物描写手法的角度,赏

14、析第段画线句。我用一只火柴盒子装了这死了的虫的肢体,在园子的一角,一株芙蓉花脚下挖了一个小洞,用瓦片砌成了小小的坟,把匣子放进去,掩上了一把土,复在一张树叶上放了三粒白米和一根豆芽,暗暗地祭奠了一番。(3)“你今天脸色不好。着了凉吗,孩子?”请结合全文,简析文章以这句话结尾所产生的表达效果。13(21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月光碎了月亮刚从云里挣脱出来,还不是很亮,像让被子蒙了好久才揉开眼睛。当我们兴冲冲赶到采石场的时候,母亲发现她砸好的那堆石子没了。忽然,她看见旁边有几根枯死的蒿子,母亲明白了,石子被别人拿去了。母亲叹了一口气,月光下都能看到她想哭的样子。我想安慰母亲,却又不晓得怎么说

15、。那些石子,都是她晚上来采石场砸的。母亲白天要下地干活,没工夫。云遮蔽了月亮,采石场一下暗下来,就像我们的心境。但月亮好像不甘心被遮盖,在云块里七钻八钻又跑了出来,山上又亮起来。母亲把头上的月光连同头发捋了捋,又把手上的月光连同手巾绕了几道,然后对我说,难得今晚有月亮,不能再耽搁时间了,我们再砸点石子。母亲开始砸石子。左手拿着石头坯子,右手握着小铁锤,砸得很专心。铁锤与石头撞击的声音在夜晚显得很清脆,好像整个采石场都有回音。铁锤与石头撞击冒出的火星,仿佛黑夜里的萤火虫,在我们眼前飞舞。我见过母亲割稻、栽秧不抬头、不直腰,那是为了多干活,挣工分;我见过母亲锄地、挖畦子不停不歇,那是种菜园,赶时间

16、。却是第一次见母亲砸石子全身心地投入,像是跟什么人抢似的。四周没人,母亲是在跟自己抢。因为多砸一斤石子就能多卖一角钱。月亮偏过头顶,母亲才挪动一下马扎,让月亮对着自己。母亲站起来,伸伸胳膊,扭动一下腰。我感觉她胳膊伸得吃力,腰扭得不自然。月光下,母亲汗津津的脸透着光晕,但掩不住疲惫的面容。夜越来越深,月亮继续在云彩中穿行,过一会儿就要暗一次,像是守夜的人打瞌睡。我提醒母亲,说不早了,我们回去吧。母亲看了看身后的石子堆,说才砸了这么一点点,再砸一会儿吧。其实,石子堆不小了,可母亲还嫌砸得不够多。母亲是要把这些天耽搁的时间都砸回来吧。我看看母亲,又看看月亮,沉重的锤声仿佛把她们融到一起了。在这清冷

17、的夜,母亲砸碎的不仅是石头,还砸碎了月光,砸碎了风,砸碎了我的视线。母亲身边的石头坯子越来越少,我身边的石子堆越来越大。趁着母亲专心致志,我拿着簸箕从远处端来一簸箕石子。就在我要把石子往自家堆上倒的时候,母亲扭头看见了,就问,从哪搞来的?我说,捡的。捡的?在哪捡的?母亲话语重了起来。我嗫嚅着说,在在那边。不许扯谎!母亲停下手中的锤子,厉声问我,是不是在别人家石子堆上捡的?我不敢再瞒,先是低头不吱声,然后才咕哝一句,又没人看见。母亲把左手上的石头坯子也放下,整个身子转过来对着我,说,你怎么能拿人家的石子呢?没人看见,月亮看得见,自己的心看得见。我们可不能做那种贪小便宜的人。我有些不服气,辩解说,

18、那别人不是也拿我们的石子吗?母亲说,别人是别人,他们怎么做我们管不着,但我们穷死也不做小人,这是本分。平时我是怎么教育你的,忘了?接着母亲命令我快把石子送回去!月光忽然暗了下来,那片一直跟在月亮后面的云又遮盖住了月亮。我的心也黯淡起来。我看着母亲模糊的身影,很是自责,恨不得母亲拿锤头砸我一下。砸我的头,砸我的手可母亲没砸我,却砸了自己。就在我胡思乱想这当儿,忽听到母亲“唉哟”一声喊叫。我连忙跑到母亲跟前,朦胧中只见母亲右手捂住左手,喘着粗气疼痛难忍的样子。怎么啦,妈?我问,心里惴惴不安。母亲说,月光暗了下来,不小心,砸着手了。我晓得,都是因为我的错,母亲分心了,注意力不集中才砸了手。月亮也像做

19、了错事的孩子,躲到云层里。此时,云缝里洒下点点明亮的月光,碎在了我的心里(作者张恒,文章有删改)(1)通读全文,根据提示,概括本文所讲述的故事。母亲发现自己砸好的石子被别人拿走,有些伤心; 母亲因“我”犯错而分心,不小心砸伤了自己的手。(2)赏析句子,品味语言。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第6段画线句。铁锤与石头撞击冒出的火星,仿佛黑夜里的萤火虫,在我们眼前飞舞。结合语境,赏析第11段中加点词语。我嗫嚅着说,在在那边。(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段画线句“月亮也像做了错事的孩子,躲到云层里。此时,云缝里洒下点点明亮的月光,碎在了我的心里”的理解。(4)文章以叙事为主,穿插了多处对月光的描写,这些环

20、境描写在内容上有什么作用?五、写作。14(60分)按要求作文。 父亲欣赏的眼神,母亲关切的叮咛,老师的柔柔絮语,慈爱的阳光就会充满我的心房;穿梭寻常巷陌,看糖画面人,听戏曲说书,品甜沫油旋,文化的阳光就会照亮我前行的方向。 请以“那束光照亮我的心田”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否则扣分;(3)文章贴近生活,言之有物;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参考答案解析一、积累运用。1(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1)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2

21、)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3)在热情的默契里它们彼此呼唤着,终有一天它们要汇合在一起。(4)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侮辱他?Al bi qi wBlu bi qi rCl pi q wDlu pi q r【分析】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音。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仔细辨析。【解答】“锋芒毕露”的“露”应读作“l”,“澎湃”的“湃”应读作“pi”,“默契”的“契”应读作“q”,“侮辱”的“侮”应读作“w”。故选:C。2(3分)下列加点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儒皆知

22、的人物了。B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返既往了。C斑谰的山雕,奔驰的鹿群。D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分析】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仔细辨析。【解答】A.有误,“妇儒皆知”的“儒”应为“孺”。B.有误,“一返既往”的“返”应为“反”。C.有误,“斑谰”的“谰”应为“斓”。D.正确。故选:D。3(3分)下列句子加点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A经过锲而不舍的努力,他终于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B对于孩子的毛病,他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C“天宫一号”像一支离弦之箭,气冲斗牛,直上云天,与“天宫二号”成

23、功对接。D面对重重艰险,中国航天人沥尽心血,无畏前行,探索着浩渺的宇宙。【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解答此题,要注意词语的词性、含义和搭配习惯。【解答】ACD.正确。B.不恰当,“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不符合语境,应为“不以为意”。故选:B。4(3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B清明节源自早期人类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C鲁迅先生在斗争中创造了杂文,成了文学艺术中的奇葩。D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类题,要掌握常见的病句类型并

24、通读所有句子,在此基础上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提取句子主干,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解答】A.有误,不合逻辑,可将“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调换位置;B.正确;C.有误,“成了文学艺术中的奇葩”缺主语,可知“成了”前面加上“杂文”。D.有误,有歧义,可改为“巴勒斯坦游击队进攻以色列是早有准备的”。故选:B。5(4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所谓经典,就是大家都认为应该读而没有读的东西。”马克吐温这句话道出了经典的尴尬处境大家都承认应该读经典,但真正去读的却寥寥无几。为什么人们会对经典敬而远之呢?_阅读经典需要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_匆促的生活节奏,过于

25、丰富乃至泛滥的信息,培植了现代人浮光掠影的阅读习惯。面对铺天盖地的碎片化、娱乐化信息,人们没有时间沉潜到情韵悠长的文学作品中;人们静不下心去欣赏一段风光描写,揣摩一种细腻的心理变化过程;人们没有耐心细细品味节奏、韵律、布局谋篇的微妙之处,享受纯粹的文字之美。(1)依次在横线里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双重否定句。【分析】(1)本题考查关联词的使用。“为什么人们会对经典敬而远之呢”和“阅读经典需要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是因果关系,所以应填“因为”。“阅读经典需要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和“匆促的生活节奏,过于丰富乃至泛滥的信息”之间是转折关系,所以之间应填“而”。(2)本题

26、考查双重否定句的改写。在句中适当位置加上两个否定词,例如“不得不”“不能不”“难道不”,就变成双重否定句了,而且意思跟原句一样。【解答】答案:(1)因为 而(2)没有人不承认应该读经典。二、古诗文阅读。6(9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AA.但

27、当涉猎但:但是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C.卿今当涂掌事当涂:当权,当道D.卿今者才略才略:才干和谋略(2)下列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A.结友而别康肃笑而遣之B.自以为大有所益愿为市鞍马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微颔之D.蒙乃始就学屠乃奔倚其下(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A.本文选自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篡的一部编年体史书。B.本文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生动传神,富有情味。C.全文叙述了孙权劝学和吕蒙就学后的巨大变化,强调了读书学习的重要性。D.本文通过鲁肃的惊叹,正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分析】译文: 当初,孙

28、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拿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像我?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很有好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没有学识的)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擦擦眼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鲁肃就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解答】(1)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

29、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A.有误,句意: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但:只是。BCD.正确。故选:A。(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表承接/表修饰;B.认为/为了;C.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代词,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D.于是/于是。故选:D。(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ABC.正确;D.有误,本文通过鲁肃的惊叹,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故选:D。答案:(1)A(2)D(3)D7(8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读书佐酒 苏子美豪放不羁,好饮酒。在外舅杜祁公家,每夕读书,以一斗为率。公深以为疑,使子弟密觇之。闻子美读汉书张良

30、传,至“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遽抚掌曰:“惜乎击之不中!”遂满饮一大白。又读,至“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于留,此天以授陛下”,又抚案曰:“君臣相遇,其难如此!”复举一大白。公闻之,大笑曰:“有如此下酒物,一斗不为多也。”【注释】苏子美:即宋代诗人苏舜钦,子美是他的字。外舅:岳父。斗(du):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一斗大约为二十斤。率(l):标准。子弟:家中的晚辈。觇:(chn)偷看。副车:帝王外出时随从的车。白:酒杯。始臣起下邳(p),与上会于留:指张良在下邳得到太公兵法,后与刘邦于留县相会的经历。上,指刘邦。(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只画一处)惜 乎 击 之 不 中(

31、2)请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公深以为疑,使子弟密觇之。(3)从文中看,苏子美是一个怎样的人?【分析】【参考译文】 苏子美为人豪放不羁,喜欢饮酒。他在岳父杜祁公的家里时,每天读书,(他边读边饮酒,)以喝完一斗为限度。杜祁公(对此)深感怀疑,就派家中年轻的晚辈去偷偷察看他。正听到子美在读汉书张良传,(当他)读到张良与刺客偷袭行刺秦始皇,刺客抛出的大铁椎只砸在秦始皇的副车上(这一段)时。他突然拍手说:“可惜呀!没有打中。”于是满满喝了一大杯酒。又读到张良说:“自从我在下邳起义后与皇上在陈留相遇,这是天将我送给陛下呀。”(苏子美)又拍桌子说:“君臣相遇,竟如此艰难呀。”又喝下一大杯(酒)。杜祁

32、公听说后,大笑说:“有这样的下酒物,一斗不算多啊。”【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句意为:可惜呀!没有打中。故断为:惜乎/击之不中。(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使,让,派;之,代词,他。句意:杜祁公(对此)深感怀疑,就派家中年轻的晚辈去偷偷察看他。(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根据“苏子美豪放不羁,好饮酒”“在外舅杜祁公

33、家,每夕读书,以一斗为率”可知:苏子美热爱读书,喜欢饮酒;由文中苏子美读书读到精彩处拍手、又拍桌子等动作可知他性情豪放。据此分析,组织语言作答即可。答案:(1)惜乎/击之不中。(2)杜祁公(对此)深感怀疑,就派家中年轻的晚辈去偷偷察看他。(3)示例:苏子美是一个热爱读书、喜欢饮酒、性情豪放的人。8(7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注释】南浦:南面的水边。后常用称送别之地。袅袅(nio):吹拂,这里形容西风吹拂。好去:放心前去。(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A.诗的前两句,不仅点出送别的地点和时间,而且以景衬情,渲

34、染出浓厚的离情别绪。B.“凄凄”、“袅袅”两个叠字用得传神。前者形容内心的凄凉愁苦;后者形容秋景的萧瑟黯淡。C.诗人连用两个“一”,内心的悲楚恐怕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希望离人赶快离去。D.这首送别小诗,清淡如水,款款地流泻出依依惜别的深情。(2)“看”字看似寻常,实则生动传神。请赏析诗歌中“看”字的妙处。【分析】这首送别小诗,诗的前两句,不仅点出送别的地点和时间,而且以景衬情,渲染出浓厚的离情别绪。后二句写得更是情意切切,缠绵悱恻,款款地流泻出依依惜别的深情。【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ABD.正确。C.有误,诗人劝慰离人安心的去,不要再回头了。“希望离人赶快离去”理解错误。故选:C

35、。(2)本题考查学生诗歌鉴赏炼字的能力。“看”在这里是回头望的意思。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最后分手,是送别的高潮。诗人捕捉住这关键时刻一个最突出的镜头:分手后,离人虽已登舟而去,但他频频回过头来,默默而“看”。“看”本是很平常的动作,但此时此地,这一“看”却显得十分不寻常:离人心中用言语难以表达的 千种离愁、万般情思,都从这默默一“看”中表露出来,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从这个“看”字,读者仿佛看到那离人踽踽的身影,愁苦的面容和睫毛间闪动的泪花。他的每“一看”,自然引起送行人“肠一断”,涌起阵阵酸楚。答案:(1)C(2)看,在诗中指回望。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36、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译文: 在南浦凄凉愁苦的分别,秋风萧索黯淡。回头看一次就肝肠寸断,好好离去吧,不要再回头了。9(3分)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史事。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一句中的“经”指易诗书礼论语等书。C可汗,我国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最高统治者的称呼。D折杨柳,汉代乐府名曲,内容多叙离别之情。【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解答此类问题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课本学习中做好积累,准确记忆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答题时要注意仔

37、细审题,认真辨析。【解答】ACD.正确。B.有误,“经”不包含论语。故选:B。10(9分)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1)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2)双兔傍低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4)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入京使)(5)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6)春夜洛城闻笛中诗人由己及人想到此时闻听笛声的许多游子,无人不会被唤起浓浓思乡之情的诗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7)木兰诗中运用对偶写边塞夜景和军营寒苦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分析】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默写。解答此题,在平时的学

38、习中要做好积累,要根据题干的提示写出相应的句子,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解答】答案:(1)百般红紫斗芳菲(注意“紫”)的书写(2)安能辨我是雄雌(注意“雌”)的书写(3)万里赴戎机(4)故园东望路漫漫(5)独坐幽篁里(6)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7)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注意“柝”)的书写三、名著阅读。11(7分)(1)骆驼样子是现代作家 老舍的代表作,小说以祥子 买车又卖车的三起三落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写活了一批“小人物”,展示了一幅具有 老北京风情的世态图。(2)骆驼祥子中,祥子周围的人在他悲剧人生形成过程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请在以下人物中选择一位,结合小说情节简要分析他(她)对祥

39、子的悲剧人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人物】虎妞 小福子 孙侦探 曹先生【分析】骆驼祥子讲述普通人力车夫祥子,为实现能拥有一辆自己的车的梦想,经历三起三落,最终失去生活的信心,自暴自弃、堕落沉沦的故事。揭示了二三十年代战乱频繁、黑暗混乱的社会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摧残与迫害,告诉人们:单靠个人的力量奋斗是没有出路的,从而表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痛恨和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同时批判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人民愚昧、保守、落后的国民性。【解答】(1)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把握。骆驼样子是现代作家老舍的代表作,小说以祥子买车又卖车的三起三落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写活了一批“小人物”,展示了一幅具有老北京风情的世态图。

40、(2)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的把握。虎妞在祥子悲剧人生中无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正如蝇不能逃出蛛网”,虎妞是网,祥子是蝇。他没有和任何人这样亲密接触过,虽然是突如其来,虽然是个骗诱。当他感觉到自己的堕落时,想挣扎已经来不及了,仿佛是碰在蛛网上的小虫。祥子被迫与虎妞结婚后,她变成了捉住祥子的精灵和毒物。他们的结合成了样子个人奋斗过程中的一个新的打击。“他第一得先伺候老婆,那个红袄虎牙的东西,吸人精血的东西,他已不是人,而是一块肉。他没了自己,只在她的手中挣扎着,像猫叼住的一只小老鼠”。一直到最后她难产而亡,祥子又卖车给她办丧事,生活又一次跌入谷底,他逐渐走向堕落。所以,虎妞是造成他人生悲剧的一个重要

41、人物。另一个对祥子产生重大影响的女人是小福子。祥子心里是顶喜欢小福子的,在他的观念中他们俩都是穷人,都是无产者,都是被人欺侮,他同情她,也同情自己,是上苍将他俩连在一起。这种个人主义的理想在他兴高采烈地走进白房子,听说了小福子的死后就完全破灭了,他完全堕落了,到处占便宜,甚至开始骗钱。不再有希望,就那么迷迷迷糊糊地往下坠,坠入那无底的泥潭。“他吃,他喝,他嫖,他赌,他懒,他狡猾,因为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摘去了。他只剩下那个高大的肉架子,等着溃烂,预备着到乱死岗去。”所以,小福子也是造成他人生悲剧的一个重要人物。孙侦探对祥子的悲剧人生产生了重大影响。祥子想买一辆人力车的愿望,正像农民想拥有十地一

42、样,只是一个劳动者的最低愿望,然而这一正当愿望在那个社会里却成了奢望。他历尽艰辛,三起三落,欲独立自主而终不可得,祥子拉曹先生回家的途中发现被人跟踪了,曹先生让他改走左先生家,然后要他到曹家报信。他才回到曹家,就被孙侦探抓住了,孙侦探威逼利诱,最后祥子把闷葫芦罐里的所有积蓄都给了孙侦探来“保命”。祥子的生计又成了问题,买车希望又一次成泡影。曹先生对祥子的悲剧人生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曹先生家里清平安静的环境,以及对待祥子的亲切平等,让祥子心境平和,觉得生活满足,慢慢攒钱买车的可能性也大了。他一直把曹先生当救世主,后来发现曹先生救不了他。不久后曹先生被其学生阮明告发,携全家逃到上海避难,临行匆忙没有

43、顾上安排祥子,致使祥子遇上逮捕曹先生却扑空的侦探。辛苦攒的30来块钱被敲诈一空,彻底断送了祥子攒钱买车的希望,也为下文祥子被迫顺从虎妞“借拜寿认刘四爷为干爹,为其结婚做铺垫”的计划,埋下了伏笔。所以曹先生的逃跑使祥子人财两空,可以说极大的改变了其命运。答案:(1)老舍 买车又卖车的三起三落 老北京(2)示例一:虎妞:祥子并不爱虎妞,但不得已接受她的爱情,虎妞从假装怀孕、婚后变态的情欲,到最后难产而亡。祥子卖车给她办丧事,生活又一次跌入谷底,他逐渐走向堕落。示例二:小福子:祥子得知小马已经死了,老马建议祥子去白房子找小福子,小福子已经上吊自尽,祥子的所有希望都破灭,他完全堕落了,到处占便宜,甚至

44、开始骗钱。示例三:孙侦探:祭灶那天,祥子拉着曹先生由西城回家,发现被侦探跟踪了。曹先生让祥子将自己拉到左先生家里去,并让祥子坐汽车回曹家报信。祥子刚回到曹家,就被侦探抓住,原来这侦探就是当年祥子被大兵拉走时的孙排长。在孙侦探的敲诈、逼迫下,祥子将自己的所有积蓄给了孙侦探,祥子的生计又成了问题,买车希望又一次成泡影。示例四:曹先生:曹先生扮演了“祥子的救世主”这样一个角色。每次一出现什么事儿,曹先生总会适度地出现。但是这个时候,祥子慢慢发现了一点,他一直把曹先生当救世主,后来发现曹先生救不了他。四、现代文阅读。12(1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以下各题。蟋蟀陆蠡小的时候不知在什么书上看到一张图画

45、,题的是“爱护动物”。图中甲儿拿一根线系住蜻蜓的尾,看它款款地飞。乙儿摇摇手劝他,说动物也有生命,也和人一样知道痛苦,不要残忍地虐杀它。我从来不曾用线系住蝉的细成一条缝似的头颈,让它鼓着薄翅团团转转地飞;我从来不曾用蛛网络缠在竹转上,来捉夏日停在墙壁上的双双叠在一起的牛虻;也从来不曾撕断蚱蜢的大腿,去喂给母鸡。在动物中,我偏爱蟋蟀,想起这小小的虫,那曾消磨了许多美丽的我的童年的光阴哪!那时我在深夜中和两三个淘伴蹑手蹑脚地跑到溪水对岸的石滩,把耳朵贴在地上,屏住气息;细辨在土碴的旁边或石块底下发出的瞿瞿的蟋蟀的声音所自来的方向。偷偷跑上前去,用衣袋里的麦麸做了记认,次晨在黎明时觅得夜晚的原处,把可爱的虫捉在手里。露濡湿了赤脚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期中试卷 > 七年级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