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20分)1. 古诗文默写。(1)_,弹琴复长啸。_,明月来相照。(竹里馆)(2)雄兔脚扑朔,_。双兔傍地走,_?(木兰诗)(3)策勋十二转,_。(木兰诗)(4)木兰诗中用夸张的手法,表现木兰快速奔赴战场的诗句:_,_。(5)“歌以咏志,诗以传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的“此夜曲中闻折柳,_”表现的是浓郁深沉的思乡思亲之情;韩愈晚春中的“_,_”运用拟人手法借杨、榆写出对春天的留恋。2.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在人迹罕至的北极,奇异的天象令人心旌摇荡,难以忘怀。B. 这个十岁的小朋友,在农家小院大
2、庭广众之中演讲,说唱俱佳的表现让人赞赏不已。C. 这个案子案情简单、线索清晰,给人一种扑朔迷离的感觉。D. 七年级开展了“新时代好少年红心向党”活动,同学们可歌可泣的事迹感动了老师。3.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邓稼先(1924-1986),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海外留学归国后,面对国际技术封锁,他深深知道,能否提升国家的国防水平,关键在于国人自己的努力。于是,他隐姓埋名,在探索强国兴邦的路上不懈前行,为国家的核事业l_尽心血;他力挽狂ln_,在祖国贫瘠的土地上筑起国防屏障,捍卫不容侵犯的民族尊严。他一生耕耘,淡泊名利,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这枚奖章,安静地镶嵌
3、在他的生命里,诉说着中华民族崛起的骄傲。(1)给加点字注音。功勋 _ 镶_ 嵌(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l _ 尽心血 力挽狂ln _(3)文段中划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正确的句子写出来。二、阅读题(70分)(一)(6分)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4. 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歌首句“路漫漫”既写出了路途遥远的事实,也为后面诗人的情感抒发做铺垫。B. 诗歌的第二句中的“龙钟”是年老体衰的意思,眼泪打湿了双袖,可泪水仍旧未干。C. 诗歌第三句中“逢”字照应题目,诗人赶赴边塞途中,偶遇入京使者。
4、D. 整首诗语言朴素自然,充满了边塞气息,既有生活情趣,又有人情味。5. 作者为什么不作家书,仅“凭君传语”?“凭君传语报平安”一句蕴含哪些复杂的情感?(二)(1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乙】鼠画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邑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
5、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6.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及鲁肃过寻阳( )令初不知爱( ) 令怪之(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B. 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C. 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D. 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以试群猫,莫不然者。9. 写出出自【甲】文的两个成语_ _10. 乙文没有一句话直接介绍或描绘画上的老鼠,但却传神地写出了
6、鼠画之形态逼真,这是用了什么写作手法?甲文也用了这种写法,请结合甲文简要分析这样写有何效果。(三)(20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往事温柔管朝涛清晨,天还没亮,恍惚中被大雨惊醒,我起身坐了一会。窗外的雨水在腾起的雾气中渐渐小了,转而淅淅沥沥的。初夏的雨总是这样没完没了,时而冷雨,时而闷雾。我困意未消,闭上眼睛,半梦半醒的,似乎回到家乡。记得九岁多的时候,也是这个季,凌晨五点左右,总是在睡梦中被叫醒,因为水稻秧苗在地里疯长,我们全家必须在五到六天里完成所有插种。乡间的清晨一般是大雨滂沱,我总希望着它一直别停,这样可以拖到八九点出门。因为那时候蚊子就不会再光顾我们柴火棒一般的腿了。乡间不知名的小
7、黑蚊,在这个季节对你的裸露的部分总是毫不留情的,每次从地里回来,腿上被蚊子叮咬后,如黑芝麻撒在一只长条黄面包上一样,密密麻麻的小血包令你奇痒无比。我们在劳作之后,回来常常会点上一支香,用它发热的火点熏烤叮咬点,缓解那种令人难受至极的痒,至今想来还是心有余悸。父亲从我们眼里读出了我们的想法,他一言不发,披上蓑衣戴上斗笠,走出大门,消失在雨中。我们默契地转过身去,把玩着手里的斗笠,期待着雨早点结束。雨停后,我们蹚水拔秧苗。为了防止蚊子进入裤子,干脆不扎裤管,任由它一同浸入至膝盖的水田中。弯着腰,抓住禾苗的根部,有节奏地拔起,就势在水中把秧苗根部泥土洗干净,交换至右手,撸去过长的老根,然后扎成一把扔
8、在身后。雨停了,燕子在头上盘旋,青蛙在身后游动,偶尔会有一条水蛇从前方密集的秧苗丛中逃走,当然,它不咬人。秧苗拔好,已近晌午,我们给已经劳作了半天的父亲补送秧苗。我背着“粽袋”,里面有父亲的午饭。还挑着装着两只麻鸭的鸭笼,带它们去在田里吃螺。母亲和姐姐则挑着秧苗担子,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五里的山外是福建的地界,那里的山头,有祖先在几百年前开垦的田地,父亲“分单干”后给我们播种。它是一家人一年的希望,也是最为重要的“固定地产”。这时,太阳出来了,地上烤出来的蒸汽,如同给行走的人身上刷了一层桐油,黏糊又闷热。山鲤鱼(一种金色的蜥蜴)在脚边逃窜;大黄蜂在盛开的山花中不停地盘旋,我们也时不时会采下一朵
9、山茶花吸吮着里面残留的蜜水;嗖的一声,乌梢蛇在草丛中飞快地溜走;老鹞在天上盘旋,鸭子抬起头看着天空惊恐不已,快速地把头缩回笼里,远处的山里,布谷鸟叫得正欢父亲在田边坐着,抽着烟斗等我们,他所带去的秧苗已经插完了,正等着我们送过来。接过秧苗,他飞快地在田里施展出几十年练就的本领,他左右交替双手,倒退着身子插秧,不一会,平静的水田里开始欢腾,绿色的希望有序地点缀在黝黑的水田中。到中午了,我们坐在田埂边上,拿出家里带来的午饭,通常是土豆饭加荔头。有时候忘记带筷子,就会在田边折下几根小枝条清理干净来替代筷子,吃起来总感觉有一种青草味。吃完午饭,父亲点上烟抽着在休息,我们总会在田边的山上游窜,山上一种叫
10、“国公”的野果,吃起来又酸又甜。还有挂满枝条的野桃子,又涩又苦,其实它到夏天才能吃,只不过我们猴急了点。下午,山雨的来临使我们不得不躲在“灰寮”中,那是一个堆积肥料和稻草的简易房子,而父亲还是穿着蓑衣在田里继续劳作着,插秧这事不管天气如何总是误不得的。母亲先回家何候牲畜了,我们在“灰寮”中呆坐着,看着外面的大雨中父亲劳作的模糊身影,在去年剩下的干稻草堆里慢慢睡去,直到父亲叫醒我们夜幕降临,雨停了,田间腾起一阵雾气,我们跟在父亲后面,拎着一筐的田螺,顺着梯田盘旋而下,越过山岭回家。田里的蛙声和虫子的叫声交织着,蚊群也在我们身边乱舞,蝙蝠在空中觅食,归巢的飞鸟快速掠过,垂在父亲背上的秧桶有节奏地撞
11、击出的“咚,咚,咚”的声响,一大二小的身影,在暮色中带着希望,往村里走去三十年过去了,一场大雨一场雾,场景依稀在梦中。那些留在深处的记忆,无法抹去。那年父亲三十九岁,正是我当下的年龄。(有删改)1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描写初夏的雨,是为了和记忆中家乡插种秧苗时节的雨形成对比。B. 作者按凌晨、近晌午、中午、下午、夜幕降临的时间顺序叙述往事。C. 文章描写了多种花果鸟兽,在“我”眼中,家乡是那么丰饶而神奇。D. 作者通过回忆往事,表达了对父亲、家人及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12. 作者在文中叙述了一件什么“往事”?请简要概括。13. 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1
12、)文中画线部分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2)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下列句子。平静的水田里开始欢腾,绿色的希望有序地点缀在黝黑的水田中。14. 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15. 文章的标题是“往事温柔”,“往事”中有哪些“温柔”之处?请简要分析。(四)(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智能时代个人生物信息安全如何防护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个人生物信息逐渐替代传统密码,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和商业领域中。社会公众要意识到“便捷性危险”,谨慎使用个人生物信息;国家更要尽快出台和完善相关立法,为智能时代个人生物信息安全加固防护墙。个人生物信息最常见的包括指纹识别、人脸识别,比如手机解锁、手
13、机支付、公司门禁、“刷脸”支付等。这虽然给公众网络交易带来极大便捷,但其中也隐藏着不少安全隐患。相比常规个人信息,比如身份证信息、密码信息等,个人生物信息被复制概率较高。例如:1.5米内的“剪刀手”自拍照片能百分百还原出一个人的指纹信息,如果手机丢了,里面刚好有你的“剪刀手”自拍照片,是能通过制作指纹膜在你的手机支付账户直接进行指纹支付的;在朋友圈“晒”照片,也会泄露面容生物信息,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面容信息进行网络支付。此外,手机号码信息、密码信息一旦泄露,可以随时随地修改,但个人生物信息一旦泄露,并无修改的可能性,即便陷入危险境地,也难以寻求有效的解决对策。我国在个人生物信息保护立法上也还存
14、在一定缺失,个人生物信息的越界、过度采集行为并未及时得到法律惩处,给个人生物信息的使用带来一定的风险。在智能时代背景下,如何防护个人生物信息的安全呢?社会已普遍将个人生物信息纳入私权范畴,但其属性尚未得到立法确认,所以应依法明确个人生物信息的私权属性。如,赋予个人生物信息法律权属和地位,罗列个人生物信息种类,比如指纹、面容、虹膜、声音、体态、健康状态、DNA等等,确保个人生物信息保护专项立法涵盖内容广泛。政府、企事业单位、院校、社区等要联合开展个人生物信息法制宣讲,告知社会公众乱用个人生物信息产生的严重后果,提高社会公众的隐私保护意识、法治安全意识,让社会公众意识到个人生物信息与其他不同,一旦
15、遭遇泄露无法更改,或将造成一生影响。强化个人生物信息监督管理职责也是关键的一步棋。在诸多侵犯个人生物信息违法行为中,多数用户自身并不知情,难以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需要依赖监督管理部门的技术优势,提前消除个人生物信息的安全隐患,防止因企业过度采集和使用个人生物信息,导致信息泄露侵犯社会公众合法权益。对于个人生物信息,政府多一份责任公民就多一份保障,公民多一份警觉就会少一份担忧。(摘自人民论坛2020年10月,有删改)16.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社会生活和商业领域中,指纹和人脸识别等个人生物信息已逐渐替代传统密码。B. 第段将个人生物信息与身份证信息、密码信息
16、作比较,说明后者安全系数较低。C. 第段列举了多项个人生物信息种类,说明个人生物信息保护专项立法涵盖面广。D. 多数用户并不知道自己的个人生物信息被侵犯,所以政府必须担负起管理的责任。17. 第段说明个人生物信息存在哪三个方面的安全隐患?请简要概括。18. 文章从哪三个方面介绍如何防护个人生物信息安全?请简要概括。(五)(9分)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苟利社稷,死生以之。(左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材料二】关于对全国中小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的调查(见下图)材料三】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各种思潮大爆
17、发。在诸侯兼并、战乱频繁的时代,中国人逐渐产生了家国意识。产生了我们至今所尊崇的一套中国传统的价值体系。其中的核心就是我们的家国情怀,这个精神早已经融入了我们的文化基因里面,我们的中华文化也因此得以延续。封建时代,文人墨客早就把自己个人的情感与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从汉朝张骞出使西域,联合西域各国帮助汉武帝解决北方勾奴之患;到五胡乱华时期南方汉室政权对故土的眷恋;到岳母刺字、杨门一家忠烈流传千年成佳话,中国人始终把安国兴邦当作最崇高的理想到了近现代,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有了新的变化,来自外国的威胁成为大家的共同矛盾。在抗日战争、历次反侵略战争牺牲的仁人志士们。就是为了守护大家共同的家园中国而
18、舍小家顾大家,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爱国篇章。他们为了国家兴亡,所做出的艰苦努力,他们的家国情怀,都值得赞颂千遍。19. 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A. 【材料一】中的名言都体现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B. 文化基因里融合着家国情怀,中华文化因此得以延续。C. 中国男人始终把安国兴邦当作最崇高的理想。D. 仁人志士们的家国情怀,值得赞颂千遍。20. 【材料二】的图表反映了什么主要信息?请简要概括。21. 请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家国情怀三个发展阶段及其特点。(六)名著阅读。(6分)22. 阅读名著骆驼祥子,回答问题。(1)根据提示,写出小说中人物的姓名。A.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
19、两条眉很短很短,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样的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 )B.圆脸,眉眼长得很匀调,没有什么特别出色的地方,可是结结实实的并不难看。上唇很短,无论是要生气,还是要笑,就先张了唇,露出些很白而齐整的牙来。( )C.快七十了,腰板不弯,拿起腿还走个十里二十里的。两只大圆眼,大鼻头,方嘴,一对大虎牙,一张口就像个老虎。个子几乎与祥子一边儿高,头剃得很亮,没留胡子。( )(2)同学们针对骆驼祥子中“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中去”这句话展开了讨论。下面是甲乙
20、两位同学的发言,你怎么看?请结合小说内容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同学甲:祥子是被他周围的人驱赶到野兽中去的。同学乙:你怎么这样说呢?是祥子自己把自己驱赶到野兽中去的。三、作文(共60分)23.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身边的人,给我们爱的呵护,读过的书,充实着我们的灵魂,赏过的花,给我们深刻的启迪成长路上,总有一盏灯,引领我们蜕变成长,点亮我们的生命。请以“你点亮了我的世界”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诗歌除外,文体自选,字数不少于600字;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真情实感,不得抄袭;书写工整,卷面整洁,文中不得泄露自己的校名、人名、地名等信息。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题
21、一、积累与运用(20分)1. 古诗文默写。(1)_,弹琴复长啸。_,明月来相照。(竹里馆)(2)雄兔脚扑朔,_。双兔傍地走,_?(木兰诗)(3)策勋十二转,_。(木兰诗)(4)木兰诗中用夸张的手法,表现木兰快速奔赴战场的诗句:_,_。(5)“歌以咏志,诗以传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的“此夜曲中闻折柳,_”表现的是浓郁深沉的思乡思亲之情;韩愈晚春中的“_,_”运用拟人手法借杨、榆写出对春天的留恋。【答案】 . 独坐幽篁里 . 深林人不知 . 雌兔眼迷离 . 安能辨我是雄雌 . 赏赐百千强 . 万里赴戎机 . 关山度若飞 . 何人不起故园情 . 杨花榆荚无才思 . 惟解漫天作雪飞【解析】【详解】考
22、查对名篇名句和古诗文的识记理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本题中应注意“幽、篁、雌、辨、赏、赐、赴、戎、榆、荚”这几个字的写法。2.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在人迹罕至的北极,奇异的天象令人心旌摇荡,难以忘怀。B. 这个十岁的小朋友,在农家小院大庭广众之中演讲,说唱俱佳的表现让人赞赏不已。C. 这个案子案情简单、线索清晰,给人一种扑朔迷离的感觉。D. 七年级开展了“新时代好少年红心向党”活动,同学们可歌可泣的事迹感动了老师。【答案】A【解析】【详解】考查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A
23、.人迹罕至:人的足迹很少到达;指荒凉偏僻的地方。使用正确;B.大庭广众:指聚集很多人的公开场合。不符合“农家小院”的语境,使用错误;C.扑朔迷离:原指把兔子耳朵提起,雄兔会扑腾不停,雌兔会眯上眼睛,而在地上跑的时候雌雄难辨。后来形容事物错综复杂,不容易看清真相。不符合“案情简单、线索清晰”的语境,使用错误;D.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用于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不符合“同学”的语境,使用对象错误;故选A。3.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邓稼先(1924-1986),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海外留学归国后,面对国际技术封锁,他深深知道,能否提升国家的国防水平,关键在于
24、国人自己的努力。于是,他隐姓埋名,在探索强国兴邦的路上不懈前行,为国家的核事业l_尽心血;他力挽狂ln_,在祖国贫瘠的土地上筑起国防屏障,捍卫不容侵犯的民族尊严。他一生耕耘,淡泊名利,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这枚奖章,安静地镶嵌在他的生命里,诉说着中华民族崛起的骄傲。(1)给加点字注音。功勋 _ 镶_ 嵌(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l _ 尽心血 力挽狂ln _(3)文段中划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正确的句子写出来。【答案】(1) . xn . xing (2) . 沥 . 澜 (3)提升国家的国防水平,关键在于国人自己的努力。【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功勋:拼音为gng
25、 xn,指功绩;镶嵌:拼音为xing qin,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字形。沥尽心血:拼音为l jn xn xu,比喻用尽心思;力挽狂澜:拼音为l wn kung ln,比喻尽力挽回危险的局势并且扭转乾坤、反败为胜;【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两面对一面,删去“能否”。应该为:提升国家的国防水平,关键在于国人自己的努力。二、阅读题(70分)(一)(6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4. 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歌首句“路漫漫”既写出了路途遥远的事实,也为后面诗人的情感
26、抒发做铺垫。B. 诗歌的第二句中的“龙钟”是年老体衰的意思,眼泪打湿了双袖,可泪水仍旧未干。C. 诗歌第三句中“逢”字照应题目,诗人赶赴边塞途中,偶遇入京使者。D. 整首诗语言朴素自然,充满了边塞气息,既有生活情趣,又有人情味。5. 作者为什么不作家书,仅“凭君传语”?“凭君传语报平安”一句蕴含哪些复杂的情感?【答案】4. B 5. 因为是在马上相逢,没有纸和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一句蕴含了诗人报国和亲情难以两全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B.错误。第二句说:揩眼泪已经揩湿了双袖,可是脸上的泪水仍旧不干。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
27、意思;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情感主旨。“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意为在马上匆匆相逢没有纸笔写书信,只有托你捎个口信,给家人报平安。故仅“凭君传语”是因为“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在赶赴安西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的,此时,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柔情与豪情交织相融,感人至深。(二)(17分)阅读
28、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乙】鼠画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邑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6.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及鲁肃
29、过寻阳( )令初不知爱( ) 令怪之(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B. 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C. 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D. 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8. 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以试群猫,莫不然者9. 写出出自【甲】文的两个成语_ _10. 乙文没有一句话直接介绍或描绘画上的老鼠,但却传神地写出了鼠画之形态逼真,这是用了什么写作手法?甲文也用了这种写法,请结合甲文简要分析这样写有何效果。【答案】6. . 另外 . 到等到 . 珍惜 . 对感到奇怪 7. C 8. (1)
30、我难道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当博士吗?(2)用(画)(在)群猫中测试,没有一只不是这样的。 9. . 刮目相待 . 吴下阿蒙 10. 侧面描写,甲文不直接写吕蒙学习的效果,而是通过鲁肃对吕蒙的赞叹来展现吕蒙大有长进(或学习的成效显著;或孙权劝学有结果)【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句意:和读书人(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另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他。更:另,另外。句意:等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及:到,等到。句意:县令开始不知道珍惜它。爱:珍惜。句意:县令对这种情况感到很奇怪。怪:对感到奇怪。
31、【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语句的断句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本句句意:每天早晨走过挂画的地方,那幅鼠画总是落在地上,多次挂上去多次落下地。“旦而过之”是时间状语,其后可断开,“轴必坠地”是发生的事情,“屡悬屡坠”是验证的结果,中间可以断开,故根据句意即可断句为: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重点词:(1)岂,难道;治经,研究儒家经典;博士,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邪,同“耶”,吗?(2)以试群猫,中间省略了“之”,应该是“以之
32、试群猫”,之指代画;以,用;莫不,没有一只不;然,这样。【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成语的理解和掌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中的“吴下阿蒙”是成语,比喻人学识尚浅。“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中的“刮目相待”是成语,意思是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本写作手法的理解。乙文:一幅挂在墙上的画,为什么“屡悬屡坠”呢?原来是猫错误地把图画中的老鼠当成了真正的老鼠去捕捉,弄落到地上的。当县令举起画轴的时候,那猫又“踉跄逐之”。不止是这只猫是这样,而且“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作者从头到尾始终没有对图画本身作一句直接的议论评说,只是借助猫的错觉来侧面烘托鼠画得是何等
33、逼真精妙,已经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甲文也用了侧面烘托这种写法,阅读全文可知,这篇文章在写了孙权劝说吕蒙学习,吕蒙“乃始就学,吕蒙开始学习后,并没有正面描写吕蒙是如何学习的,效果如何,作者是以一个旁观者身份的鲁肃的言行“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来侧面突出吕蒙读书的功效。【点睛】参考译文:【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开始
34、学习。等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十分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读书人(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另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他,长兄怎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啊!”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乙】东安有一个读书人擅长做画,作了一幅题材为老鼠的画,献给县令。县令开始不知道珍惜它,很随意地把这幅画挂在墙壁上。每天早晨走过挂画的地方,那幅鼠画总是落在地上,多次挂上去多次落下地。县令对这种情况感到很奇怪。一天黎明时候县令起来察看,发现画落在地上,而有一只猫蹲在画的旁边。等到县令把画拿起来,猫就跟着跳起来追赶那幅鼠画。县令
35、就用这幅画来试其他的猫,结果没有一只不是这样的。到这时候,才知道这幅鼠画是画得很逼真的。(三)(20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往事温柔管朝涛清晨,天还没亮,恍惚中被大雨惊醒,我起身坐了一会。窗外的雨水在腾起的雾气中渐渐小了,转而淅淅沥沥的。初夏的雨总是这样没完没了,时而冷雨,时而闷雾。我困意未消,闭上眼睛,半梦半醒的,似乎回到家乡。记得九岁多的时候,也是这个季,凌晨五点左右,总是在睡梦中被叫醒,因为水稻秧苗在地里疯长,我们全家必须在五到六天里完成所有插种。乡间的清晨一般是大雨滂沱,我总希望着它一直别停,这样可以拖到八九点出门。因为那时候蚊子就不会再光顾我们柴火棒一般的腿了。乡间不知名的小黑蚊
36、,在这个季节对你的裸露的部分总是毫不留情的,每次从地里回来,腿上被蚊子叮咬后,如黑芝麻撒在一只长条黄面包上一样,密密麻麻的小血包令你奇痒无比。我们在劳作之后,回来常常会点上一支香,用它发热的火点熏烤叮咬点,缓解那种令人难受至极的痒,至今想来还是心有余悸。父亲从我们眼里读出了我们的想法,他一言不发,披上蓑衣戴上斗笠,走出大门,消失在雨中。我们默契地转过身去,把玩着手里的斗笠,期待着雨早点结束。雨停后,我们蹚水拔秧苗。为了防止蚊子进入裤子,干脆不扎裤管,任由它一同浸入至膝盖的水田中。弯着腰,抓住禾苗的根部,有节奏地拔起,就势在水中把秧苗根部泥土洗干净,交换至右手,撸去过长的老根,然后扎成一把扔在身
37、后。雨停了,燕子在头上盘旋,青蛙在身后游动,偶尔会有一条水蛇从前方密集的秧苗丛中逃走,当然,它不咬人。秧苗拔好,已近晌午,我们给已经劳作了半天的父亲补送秧苗。我背着“粽袋”,里面有父亲的午饭。还挑着装着两只麻鸭的鸭笼,带它们去在田里吃螺。母亲和姐姐则挑着秧苗担子,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五里的山外是福建的地界,那里的山头,有祖先在几百年前开垦的田地,父亲“分单干”后给我们播种。它是一家人一年的希望,也是最为重要的“固定地产”。这时,太阳出来了,地上烤出来的蒸汽,如同给行走的人身上刷了一层桐油,黏糊又闷热。山鲤鱼(一种金色的蜥蜴)在脚边逃窜;大黄蜂在盛开的山花中不停地盘旋,我们也时不时会采下一朵山茶
38、花吸吮着里面残留的蜜水;嗖的一声,乌梢蛇在草丛中飞快地溜走;老鹞在天上盘旋,鸭子抬起头看着天空惊恐不已,快速地把头缩回笼里,远处的山里,布谷鸟叫得正欢父亲在田边坐着,抽着烟斗等我们,他所带去的秧苗已经插完了,正等着我们送过来。接过秧苗,他飞快地在田里施展出几十年练就的本领,他左右交替双手,倒退着身子插秧,不一会,平静的水田里开始欢腾,绿色的希望有序地点缀在黝黑的水田中。到中午了,我们坐在田埂边上,拿出家里带来的午饭,通常是土豆饭加荔头。有时候忘记带筷子,就会在田边折下几根小枝条清理干净来替代筷子,吃起来总感觉有一种青草味。吃完午饭,父亲点上烟抽着在休息,我们总会在田边的山上游窜,山上一种叫“国
39、公”的野果,吃起来又酸又甜。还有挂满枝条的野桃子,又涩又苦,其实它到夏天才能吃,只不过我们猴急了点。下午,山雨的来临使我们不得不躲在“灰寮”中,那是一个堆积肥料和稻草的简易房子,而父亲还是穿着蓑衣在田里继续劳作着,插秧这事不管天气如何总是误不得的。母亲先回家何候牲畜了,我们在“灰寮”中呆坐着,看着外面的大雨中父亲劳作的模糊身影,在去年剩下的干稻草堆里慢慢睡去,直到父亲叫醒我们夜幕降临,雨停了,田间腾起一阵雾气,我们跟在父亲后面,拎着一筐的田螺,顺着梯田盘旋而下,越过山岭回家。田里的蛙声和虫子的叫声交织着,蚊群也在我们身边乱舞,蝙蝠在空中觅食,归巢的飞鸟快速掠过,垂在父亲背上的秧桶有节奏地撞击出
40、的“咚,咚,咚”的声响,一大二小的身影,在暮色中带着希望,往村里走去三十年过去了,一场大雨一场雾,场景依稀在梦中。那些留在深处的记忆,无法抹去。那年父亲三十九岁,正是我当下的年龄。(有删改)1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描写初夏的雨,是为了和记忆中家乡插种秧苗时节的雨形成对比。B. 作者按凌晨、近晌午、中午、下午、夜幕降临时间顺序叙述往事。C. 文章描写了多种花果鸟兽,在“我”眼中,家乡是那么丰饶而神奇。D. 作者通过回忆往事,表达了对父亲、家人及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12. 作者在文中叙述了一件什么“往事”?请简要概括。13. 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1)文中
41、画线部分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平静的水田里开始欢腾,绿色的希望有序地点缀在黝黑的水田中。14. 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15. 文章的标题是“往事温柔”,“往事”中有哪些“温柔”之处?请简要分析。【答案】11. A 12. 作者叙述了少年时,“我”和家人在一个农忙季节的雨天里共同完成秧苗插种的往事。 13. (1)交代“我们”不愿早出门的原因,为下文写父亲对我们的关爱体贴做铺垫。(2)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快速插秧的高超本领,体现了“我”对父亲敬佩之情。 14. 父亲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是个朴实勤奋、吃苦耐劳的人。是个
42、疼爱孩子、温柔体贴的人。是个插秧技术娴熟高超的人。 15. 父亲疼爱孩子们。孩子怕蚊子咬,不愿早出门,父亲不责怪不催促。孩子们关爱父亲。帮父亲拔秧苗,给父亲送秧苗,送饭。一家人各尽其职,共同劳动,温馨和睦。家乡山美、水美,人们和自然万物和谐共生。【解析】【分析】【11题详解】A.文章开头描写初夏的雨,是为了引出对儿时在家乡插种秧苗的回忆。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事件概括。概括事件主要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要素,从内容和主题方面归纳。通读文章从第2自然段“记得九岁多的时候”知,事件的时间是“我”少年时;地点,是儿时的家乡、乡村的田地;人物:“我”、父亲、母亲等家人;事件:抓住时间
43、词“上午”“到了中午”“下午”“夜幕降临”等,可归纳为一家人在一人农忙的有雨天一起完成插秧的故事。【13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赏析。(1)第2自然段的划线句子描绘的是乡间的小黑蚊是如何对少年的“我”展开叮咬的,并详细刻画了“腿部伤势”的严重和家人如何为“我”解除蚊痛的方法。这些都表现了蚊子叮咬给我留下的阴影,是“我”不愿意早早出门帮父亲干活的原因;从后文知,父亲并没有因为“我”的不出门而责怪“我”,表现了他对“我”的关爱和理解体贴。(2)“欢腾”一词,利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写出了父亲插秧劳作时稻田面的水浪起伏变化的状态,表现父亲的能干、插秧速度快、效率高;“绿色的希望”这里指的是“秧苗”
44、,作者把插下去的秧苗比作“绿色的希望”生动地表现出“春种秋收”的道理,也写出了父亲的劳动给一家人提供的吃穿所用,是家庭的希望,表现了“我”对能干且支撑家庭的父亲的敬佩赞美之情。【14题详解】本题考查概括理解能力。从第3自然段“父亲从我们眼里读出了我们的想法,他一言不发,披上蓑衣戴上斗笠,走出大门,消失在雨中”知,父亲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从第2自然段“凌晨五点左右,总是在睡梦中被叫醒,因为水稻秧苗在地里疯长,我们全家必须在五到六天里完成所有插种”、第9自然段“父亲还是穿着蓑衣在田里继续劳作着,插秧这事不管天气如何总是误不得的”知,父亲是个朴实勤奋、吃苦耐劳的人。从第3自然段“父亲从我们眼里读出了
45、我们的想法,他一言不发,披上蓑衣戴上斗笠”、第9自然段“看着外面的大雨中父亲劳作的模糊身影,在去年剩下的干稻草堆里慢慢睡去,直到父亲叫醒我们”知,父亲是个疼爱孩子、温柔体贴的人。从第7自然段“接过秧苗,他飞快地在田里施展出几十年练就的本领,他左右交替双手,倒退着身子插秧,不一会,平静的水田里开始欢腾,绿色的希望有序地点缀在黝黑的水田中”知,父亲是个插秧技术娴熟高超的人。综上分析概括归纳即可。1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情感与主题的理解。“温柔”指的是一个人的性情温和柔软、温顺体贴。标题中指的是“往事”因为充满家人间温情、充满父亲对“我”和家人的关爱和体贴而具有温柔的特点。从具体内容看,父亲怕孩子被蚊子叮咬,允许原谅他不早出门,这是父亲的爱与理解;孩子帮父亲送秧送饭,给父亲搭帮手。母亲顾着送秧插秧、做饭送饭、安排家务,一家人一起劳动,各尽各的责任,充满温馨和睦的氛围,这样的往事因为有了这样的亲情而显“温柔”的特征;如果把对亲人之情上升到对家乡的情感,特别从第6自然段可看出,家乡的山水之美,环境之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那种环境也可以称得上“温柔”。总结归纳作答即可。(四)(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